心理健康的总结与反思

时间:2022-12-01 16:04:04 总结 我要投稿

关于心理健康的总结与反思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是正确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心理健康的总结与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心理健康的总结与反思

  xxx民族初级中学现有学生1500多人,其中留守学生495人,孤儿8人,在农村寄宿制学校中,为未成年人的健康茁壮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学校、家庭和社会都有义务和责任。学校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主渠道,对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负有重要责任。长期以来,我校一直把做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常抓不懈。为进一步完善我校德育工作的特色,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熏陶人;以生动活泼的群体活动教育人;以切实可行的行为规范引导人;以活动为依托,以先让学生学会做人为落脚点,为创造文明校园而献计献策。我校大力开展了“学会感恩”、“告别网吧,专心学习”、“读好书、歌唱校园歌曲”、《喜迎20xx,创建和谐盛中》、《荆楚飘动红丝带》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全面提升了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情操。深入贯彻落实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建立了升国旗制度,重要节日、纪念日活动制度,定期召开班会制度等,使学校德育活动经常化。其具体工作如下:

  一、抓日常管理,加强常规系列教育

  加强常规系列教育,各年级、班级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确定不同学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改进教育工作的方式与方法,充分体现德育工作的整体性,阶段性和实效性。为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风,各班主任组织学生学习贯彻《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礼仪规范》、《学生管理制度》、《寝室督察制度》以及我校各种规章制度,并做到及时检查学生的行为习惯,预防为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积极协调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开办好家长学校,每次重大节日前下发告家长书,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水平,抵制社会大小环境对学生的不良影响。教会学生学会用钱、学会生活、学会走路、学会说话,学会守纪、学会礼仪等认真上好每一节班会课及每周四校团委组织的安、心、团课(即安全教育、心理健康、团会课)每一次的活动内容要体现实效性和针对性。同时写好教案,没有教案不准进课堂。

  进一步利用好校园之声广播、板报、墙报以及课外活动基地等,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文明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加强对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的同时,因势利导,疏堵结合,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会的职能作用,学生会参与学校班级日常工作的检查与评比,男、女生寝室长每天必须到宿舍管理员处签字,并如实记录就寝情况及卫生打扫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面向全体学生,继续深入开展以转化学困生为重点的系列活动,经常的、耐心的、细致的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政教处深入到各年级、班级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帮助薄弱班级、年级抓好日常管理工作。每周检查情况反馈各班主任。有计划的培养各班班干部,定期召开会议,提高他们在班级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发挥学生教育学生的功效。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比如开好每年秋季校运会、新生入学后的清江舞比赛、庆国庆、元旦越野赛、灯展及元旦文艺演出。充分利用和整合校内外的资源优势,积极搭建校园文化舞台,开展丰富多采的文娱活动,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课外生活,又使学生增长了才干和培养了个性特长,另一方面,还锻炼了学生的管理、组织能力,大大增强了班集体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促使了学生的心里健康,逐步完善健康的人格。

  二、抓队伍建设,强化班主任的管理理念

  一个学校的校风怎样,关键在于抓学生思想建设的队伍素质如何,我校绝大部分班主任均是中青年教师、他们有知识、有能力、有思想、有激情,但是因年轻,阅历较少,思想容易波动,在工作中少不了急躁、漂浮的工作作风,因此努力构建一支政治素质高,能力修养强,作风朴实、道德高尚的、稳定的德育工作队伍势在必行。基于此我校每月定期召开班主任例会,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班主任素质,在班主任当中牢记“学识不如知识、知识不如做事、做事不如做人”的原则,严格考核班主任工作,包括卫生、行为规范检查、文明班级评比、黑板报评比、各种上交资料等,每月向全校公布,并计入班主任业绩档案中。班主任定期向年级组、学校汇报班级管理情况,工作上取得学校的支持与配合。坚持开好每周一次的班主任例会(传达上级精神,班主任学习会,班主任工作汇报会)。利用班主任例会时间加强对青年班主任的培训,使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讲求实、细、牢;教育活动,讲求丰富多彩,体现主体性,时代性,实效性,针对性以及创新精神。问题学生的转化,讲求个案处理。

  强化班主任队伍的作用,加强了学校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在教师中大力倡导“学高为师、身正是范”的追求目标,继续开展教师遵守职业道德宣誓活动,弘扬优秀的师德师风。定期举办班主任培训班,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思想道德素质和育人能力,建立健全模范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评选表彰机制,宣传事迹,选树标兵。充分发挥学校共青团组织的重要作用,通过开展主题班队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才艺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和文体活动,让先进的思想文化、文明的行为方式走进校园,走进学生生活。使学生心理趋于平衡,灵魂得以进化。

  三、抓课堂教学,全方位渗透德教育

  把德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摆在教育的重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好德育的学科渗透,把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统一于教学之中,使德育教育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抓好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思品教师的德育渗透关注了学生的一言一行,教学中注重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与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与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结合起来;同时抓好其他学科的德育教育及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利用语文学科培养学生的高雅品质,利用音乐、美术课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利用体育课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竞争、拼搏、及进取精神等等;开设好法制课,使广大青少年从小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增强法制观念。针对未成年人厌学、好冲动、偷盗、浏览黄色信息、打牌赌博、赶时髦等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学校实际,请学校聘请的法制副校长定期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四、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集体教育和个别辅导相结合。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以班级集体教育和个别辅导相结合,全体参与和个别对待相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受到适当的教育,又使个别学生的各种特殊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与此同时,我们从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出发,建立了个别辅导模式,以弥补“集体辅导”的不足,为此,学校开创心理咨询室,对学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其主要设施者由班主任、年级组长、政教处负责。

  五、抓校园文化,优化德育育人环境

  把美化校园环境,提升文化品位作为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环境育人功能。使学校的每一处都能洋溢浓厚的人文气息,使学生一进校园就能受到优美环境的熏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探索班级文化、走廊文化、板报文化建设的新形式、新思路,使校园的每一面墙都能激励人向上,每一个角落都能发挥育人的功能。开设好学校的电脑课,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使学生受到正确的引导,远离不良诱惑。同时,通过校园广播、盛中校刊《鹤鸣》,板报画廊中开辟校园新闻、学生习作、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法制宣传等专栏,加强学生的自身教育,自我管理,营造健康、宽松和谐的环境和氛围。

  六、抓活动载体,拓展德育教育空间

  充分利用课内外教育资源,组织开展未成年人德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在认真总结和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开展了以下活动:一是结合环保教育,开展“清洁家园”责任教育活动;二是结合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三是结合培养青少年的爱心和责任心,开展“关爱留守学生、手拉手”的爱心教育活动;四是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课余生活习惯,开展“别网吧、专心学习”的行为养成教育;五是结合普法教育,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六是结合诚信教育,开展“诚信在我心中”的忠、孝、雅、诚教育。七是充分利用升旗仪式、年级组会、安心团会等做好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

  七、抓家长配合,发挥家庭教育作用

  大家都知道,未成年人的问题,说穿了是成年人的问题。每个家庭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每个孩子的言行举止也在效仿着家长。因此,家庭教育绝不可忽视,所以,我们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子女的能力。认真研究改进家长会的内容和形式,鼓励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师评价中来,成为学校教育的合作伙伴,使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联系起来。继续开展家访活动,建立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桥梁,通过网络、联系电话、联系卡、家校路路通等形式,及时互相通报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情况,取得家长配合,做通家长的保守思想与一些不健康思想,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学生一直是处于被动的地位,学什么,怎样学,甚至为什么学都是由大人、社会和老师来决定,学生只是等待加工的“产品”。这种把学生视为“目中无人”的教育虽然近些年来遭到越来越强烈的抨击,虽然“学生是教育的主体”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虽然素质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是,第一,这些批评和呼声还主要只是停留于教育理论界和舆论宣传界,并没有成为广大师生的普遍行为。第二,人们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理解只是局限于智育,而不包括学生道德发展的主体性。第三,加强学生“法商”意识,不断提高学生法制观念,了解法律、法规,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许多人一方面提倡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德育领域中,却仍然以听话、规矩作为“好学生”根本条件。甚至认为,在社会性、道德性的发展方面,学生要么是要按照社会和大人设计的路线前进。

  以上做法是我校德育工作的初探,目前因学校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人才,工作中走了不少弯路,也出现了很多困惑之事,但愿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能虚心学习他人长处,不断完善我校德育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开创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新局面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心理健康的总结与反思】相关文章:

心理健康教学反思11-23

心理健康教育反思08-04

心理健康教学反思11-23

心理健康教学反思07-02

心理健康教学反思11-08

心理健康教学反思范文03-19

心理健康课教学反思06-09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08-30

心理健康课教学反思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