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研总结

时间:2022-11-10 12:31:52 总结 我要投稿

品德教研总结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有寻找学习和工作中的规律,快快来写一份总结吧。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品德教研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品德教研总结

品德教研总结1

  本学期,我们品德教研组在周美容老师的指导下,在全体品德教师的通力协作下,圆满完成了开学期初制定的各项计划,取得了令人较为满意的成绩。为了在今后的教研中将工作做的更好,现将本学期的收获与体会总结如下:

  一、构建开放的小学思品课堂。

  首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认知、情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在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实现的,而不是外界强加的。因此我们思品教师要主动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帮助、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允许和鼓励学生充分发表不同观点和疑问,让学生主动参与品德教育的过程,在心灵上触动,在情绪上感染,在情感上体验,把课堂由“一言堂”变成“群言堂”,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敢想、敢说、敢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使教学真正“在师生互动与活动的过程中进行”,从而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和谐统一。本学期中我听了几位老师的思品课,这几位老师非常注重和孩子的交流,充分发挥了孩子的主动性,老师语言精练、幽默,处处留露出亲切感,课堂轻松和谐,充分体现了现在倡导的“快乐课堂。

  其次,联系生活实际,使教学内容“实”起来

  《品德与生活》课要培养的是在实际生活中发展的儿童。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来。只有来自学生生活中的东西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让学生乐于接受,从孩子们的生活出发,是老师必须认识到的。例如我在上《春天来了》这课时,先利用孩子们生活中熟悉的日历引导学生找到“立春”,进而带领学生走进“春姑娘”的世界,说说自己在生活中在哪里找到了“春姑娘”,这节课的最后,老师也设计了一个“争当环保小能手”的活动,让孩子们谈谈自己生活中是怎么爱护环境的。孩子们各个畅所欲言,非常地高兴。这样的教学联系了生活实际,孩子们接受都非常自然!

  再次,挖掘学生自主学习潜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思品课堂教学中,我们主张适当地弱化教师的教,这样教师可以多留一些时间让学生来观察、来表述、来思考、来动手,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是什么”这样的客观问题,还可以多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为什么”、“怎么办”之类的开放性问题,从而真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开放课程教学资源。

  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这样有利学生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因此小学思品教学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要注意发挥儿童已有生活经验的作用,多关心时事热点,多注意观察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占有丰富的信息资料,游刃有余地将课本知识与时事热点、社会生活及学生实际联合起来,从课本到生活,从生活到课本,教师要帮助学生交流、分享、体验和提升生活经验,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此外,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在进行二上《金色的秋天》这一主题探究时,可以给学生较长的时间准备,让孩子们做好活动记录,观察日记,你在秋天里发现了什么?随时写一写你发现的东西,以及图片、资料的搜集,还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秋天的图片,或者动手画一画、拍一拍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孩子们在近一

  个月的时间内都能感受秋天的美,了解秋天的知识,使孩子们的认知更加系统化。作为活动的引导者,老师们也应该及时地去督促、检查、反馈,如在上《看我多精神》这一主题时,除了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课外还要多监督,多做评价,既保证学生活动的持续进行,也利于学生的体验更深刻,活动效果更实在。

  二、巧用多媒体手段使思品教学事半功倍

  在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功的先导,有了兴趣就可能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愿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课件具有形象、直观、艺术化的特点,它提供了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能创设出悦耳、悦目、悦心的教学情景,能激起学生的情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愉快中接受新知识,加深对讲授内容的理解,由被动接受型学习状态转为主动型学习状态。思想品德课的基本理论比较多,有一些是比较抽象的、深奥的,单纯的靠教师运用语言传授,很难给学生讲深、讲透。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苦难。如果我们合理利用多媒体,把抽象的、深奥的东西具体化,也可以缩短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在教低年级《我很整洁》一课时,借助显微镜让学生亲眼观察自己的手指污垢,当他们第一次看到手甲污秽中藏着形态各异的细菌时,感到非常惊讶。在此基础上,适时地播放一些关于饭前洗手,饭后刷牙的正确方法和不要偏食、不要吃零食等内容的教学录像或幻灯片,并加以点拨。同时,还可以使用好习惯和坏习惯的对比图片,这样学生就不难知道为什么要爱清洁、讲卫生和怎样爱清洁、讲卫生了,并马上行动起来,力争做一个爱清洁,讲卫生的好学生。但是,由于小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喜欢模仿,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其道德认识、情感与行为间经常出现不一致情况。因此,教师在导行时,要从学生初步的道德认识出发,巧用多媒体手段,指导道德行为,把学生引入创设的`情境之中,使其身临其境。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对道德行为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再如教学《家人的爱》新课时,先用录音机放《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给学生听,让学生一边听歌,一边回想自己父母是怎样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触景生情,完全沉浸在爱的情感受中。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出:尊敬、关心父母是人类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从小要尊敬、关心父母,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再让学生表演唱《请您喝杯茶》,使情感落到行动中。这样巧用电教手段引入教材,寓情于理,情理交融,产生强烈的情绪效应,从而使学生情感深化。知道如何做一个让爸爸妈妈喜欢的“家里的我”。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恰当、适时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其精美的画面,摆脱时空的局限,让学生在生动的意境中,身临其境地体会课本上的道理,以其优美的音乐,激起学生的共鸣,创造出高尚的精神氛围,让学生得到启迪,最终达到导行的目的,真可谓事半功倍。

  三、让品德与生活携起手来。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如

  《我和动物交朋友》一课中,让小白兔走进课堂,孩子与动物亲密接触,使课堂更贴近学生生活,更具有真实感,从中感受与动物做朋友的乐趣和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善于联结课堂内的生活与课堂外的生活,教学应从课堂生活拓展到儿童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最大限度地、立体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并通过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树立一种“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换言之品德课的教学要以儿童的生活为主线,以儿童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为内容,以密切联系儿童现实生活的活动为载体,以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为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进儿童,让儿童走进生活,让品德融入生活。

  总之,在本学期里通过听课评课和交流,是我收获颇多,这只是其中的几点,在新的学期里,我将继续共同努力,充分利用自己的收获,上好每一节思品课。

品德教研总结2

  我校本期学校品德工作更加重视与学生的生活及已有经验紧密联系,以学生的生活情境为教学切入点,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使教学从学生的生活取材,再去指导学生的生活。全组教师认真学习、团结合作,在教育教学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我校的品德教学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下面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总结:

  一、重视理论学习,抓好集体备课。

  我组教师按时参加各级的品德教研活动,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品德研究课和展示课活动。不断地学习教育科研理论,将新《课标》精神融入教学实践中去。除此之外,还订阅了教育教学刊物,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我组教师都积极的投身于教改、教研的活动当中去,大家在一起相互听课、评课,有时为了一节课当中的细节,大家相互讨论,献计献策,使每一节课都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在课堂教学实践的同时,我们还特别注意理论的收集,增强科研意识,在教学中体现出了科研教改思想从而使自己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同时认真写读书心得、教学随笔,积极撰写论文,呈现出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

  二、落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实效。

  我组教师心中放着两个字,那就是:落实。任何优秀的理论如果没有落实在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中都是毫无意义的,所以我组教师在本学期里除了坚持理论学习更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扎扎实实的探索着“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手段的实效性”这一中心课题。为了保证课堂的有效性,我们不辞辛劳坚持给自己所教的每个班级进行评分:从课前准备到课堂表现甚至课后的作业,我们都一一的认真做好记载。那一颗颗小星星、一张张笑脸娃娃,一个个鲜红的“优”,无不包含着老师们的耐心、细心、责任心。正是这种一丝不苟的态度,让孩子们更多的体会到了品德课的乐趣,感受到了品德课的精彩,享受着品德课给自己带来的变化。渐渐的,以前总是“记不住”带材料的孩子开始惦记着我们的品德课了他们也渴望着参加那么多好玩的活动。不仅如此,为了让每一次活动落实,我们认真研究课程大目标、结合本册的单元目标以及学情精心设计每一次的活动目的,并在活动的过程设计中逐步分解目标,坚持从细节入手考虑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让我们的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现在,好些以前不太喜欢上课的孩子也开始念叨:什么时候上品德呀?

  三、重视学科整合,丰富课内外活动的内涵。

  建立综合化的、整体的、整合的或统整的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也是教材改革的重要目标,如何在教材设计和编制中贯彻统整的理念和要求,是教材改革摆脱以往教材巨大的物性化的学科惯性,而走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性化设计的关键,也是落实品德课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工作中发现,仅凭我们自己的力量要想把每一次活动做到位几乎是不可能的,更别说深入下去了。但是如果能够和学科整合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在学生自主收集的基础上和各科老师们的协商:在科学课上认识四大发明,体会到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在语文课上吟诗赏文,感受中国文化的精华;在美术课上认识盛唐时期的书法艺术通过学科的整合,孩子们不仅在课外活动中深入了解了大唐盛世,更在课堂中深刻的认识到自己肩上所担负的振兴中华的重任。

  总之,我组教师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努力加强我校品德工作的管理,千方百计地提高学校品德课的教学质量,使我们的学校品德教育工作将在全面育人的过程中,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品德教研总结】相关文章:

品德教研组总结03-10

品德教研组总结04-13

小学品德教研总结范文02-14

思想品德教研活动总结03-19

品德科学教研工作总结11-10

品德与社会教研组的总结01-19

品德教研组工作总结11-10

小学品德教研组的工作总结01-05

品德与生活教研组工作总结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