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办工作人员工作总结

时间:2022-11-17 12:54:36 总结 我要投稿

乡村振兴办工作人员工作总结(精选15篇)

  辛苦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后,我们在不断的成长中得到了更多的进步,该好好写一份工作总结,分析一下过去这段时间的工作了。工作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乡村振兴办工作人员工作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乡村振兴办工作人员工作总结(精选15篇)

  乡村振兴办工作人员工作总结 篇1

  一、坚持党建引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作为农业农村局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本人切实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带领全局干部职工不断强化党建引领、转变工作作风,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提高全局依法廉洁从政的意识,营造风清气正干事氛围。

  一是抓住思想建设这个根本,铸就绝对忠诚的政治品质。始终把政治理论学习摆在突出位置,积极完善了以党组学习为龙头,支部学习为依托,有计划的自学为基础的学习组合体系,全年共组织集中学习28次,为全体党员干部上党课3次,聘请党校老师专题讲座1次,极大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发挥了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二是抓住队伍建设这个重点,造就业务精良的战斗集体。严格落实党组织生活制度,扎实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1次,深入开展了“党员志愿服务”“演讲比赛”“书法比赛”等各类活动5余场次,不断提高全体党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三是抓作风建设这个关键,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氛围。组织党员干部集中观看党风廉政专题片5次,参观廉政警示教育基地2次,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对分管部门负责人开展廉政谈话2次、开展“廉洁家访”2次,充分运用好制度监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二、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督

  不断学习《土地承包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畜牧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等涉农法律法规,规范执法行为依法行政,坚决杜绝乱检查、乱收费现象。对承办的涉及乡村振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代农业等7项人大代表建议,专题研究、迅速落实,积极沟通、及时反馈,均得到了代表的认可,答复率和满意率均为100%。

  三、齐心协力,奋力开拓,XX农业农村工作全面发展。

  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取得新提高。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年新建高标准农田2.0万亩;全县粮食种植面积77万余亩,实现粮食总产2.56亿公斤;新发展设施蔬菜125亩,完成蔬菜种植面积13.1万亩;全力恢复生猪生产,全年生猪饲养量达34.7万头,生猪市场供应稳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种植特色杂粮8.5万亩,新发展设施果蔬749亩,车厘子3952亩,XX梨1475亩,花椒2.3万亩;坚持质量兴农,全县认证无公害农产品36家、绿色食品13家,有机农产品2家,地理标志产品4个,“三品一标”面积38.2万亩,占播种面积40%以上。5月13日,国家农业农村部对20xx年第一批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名录进行公示,XX梨获“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称号。

  二是现代农业建设迈出新步伐。利用区位优势、文化优势、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省级果蔬现代农业产业园、“多彩长廊”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新型农业的转变,推动形成“三季鲜花开放、四季瓜果飘香”的休闲农业格局。截至目前,省级果蔬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已完成投资2.6亿元,开工项目13个,产业园核心区30栋日光温室已建设完成,连栋温室完成4栋1.68万平米;“多彩长廊”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已完成建设总工程量的95%,其余项目正有序加快推进建设;加快粪污资源利用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72家养殖场建设,预计12月底全县规模以上养殖场废物处理设装备率达100%,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

  三是农业农村经济取得新增长。巩固提升梭椤沟沟域、同盟山沟域和凤凰山沟域,重点培育图河谷沟域和魏紫栖心沟域经济带建设,使沟域经济已成为我县现代休闲农业的有力抓手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截至目前图河谷沟域和魏紫栖心沟域已完成投资1.8亿元,全县沟域经济总投资累计达7.8亿元,20xx年全县沟域内接待游客270万人次,总产值达8.5亿元,示范带动1.5万人就业,人均从沟域经济中获得年收入1.3万余元;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全县共培育省级产业化集群1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70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000余家,家庭农场90家,带动周边村民3.6万户、9万余人就业,户均增收20xx余元;扎实推进农村创业创新工作,全县20xx年新增返乡下乡20xx人,返乡创业累计2.5万人,带动就业17.5万人。11月25日,XX县作为全国“创20”成员单位之一在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工作现场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为河南省唯一。

  乡村振兴办工作人员工作总结 篇2

  为切实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切实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兜底、临时救助工作等工作,为顺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基础民生保障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xx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农村低保保障

  一是全面加强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年初,按照省民政厅关于印发《全国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方案》、市民政局关于印发《全市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方案》要求,我市及时印发《市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方案的通知》,并及时召开专项治理动员会和政策培训会,大力排查整治农村低保领域的各类不正之风和违规行为,进一步提高全市农村低保规范化管理水平,切实加强农村低保工作作风建设。二是严格落实动态管理。按月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农村困难对象纳入困难群众兜底保障范围,把因病、因残及其他临时困难返贫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作为重点,实现了“应扶尽扶、应保尽保、动态管理”。每月保障金按时通过一卡通发放平台发放到位。三是及时上调保障标准。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及时制定《市民政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市统计局关于调整全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通知》,将我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38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430元,调整后的标准从xx年7月1日起执行,更好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截至xx年12月,我市在册农村低保保障对象3241户,5444人,其中纳入农村低保保障范围的建档立卡扶贫对象3660人,占全部农村低保人数的67.23%。全年农村低保保障金累计发放66848人次、1635.68万元,其中为建档立卡扶贫对象发放保障金1000余万元,切实发挥了农村低保兜底保障作用。

  (二)临时救助。

  为切实提高临时救助效率,我市于xx年建立了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截至目前分3批共下拨93万元临时救助备用金到各镇街道,启动紧急程序和人均救助金额不超过500元的由各镇街道动用备用金及时救助。人均救助金额超过500元的由按月及时审批,通过一卡通发放平台及时发放救助资金。截至目前,xx年共审批临时救助291户次,支出临时救助金99.92万元,户均救助达3434元;其中救助农村户籍165户次,支出农村户籍临时救助金4.69万元。为切实提高临时救助效率,我市建立了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xx年分两批共拨付给各镇街备用金31万元,确保各镇街有充足的备用金及时救助基本生活陷入困难的困难家庭,xx年累计支出临时救助金130.92万元。

  (三)农村特困人员。

  xx年1-12月,我市发放农村特困供养金1.175万人次,共计金额621.1632万元。为了加强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力度,切实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我市农村特困人员供养金标准于xx年10月起农村分散特困人员供养金标准由原来的400元/人/月调整为500元/人/月,xx年7月1日起农村特困人员供养金标准由原来的500元/人/月调整为559元/人/月,农村特困人员实行动态化管理,已全部按照应保尽保的要求,纳入保障范围,特困供养金也准确及时的发放到位。

  二、xx年工作计划

  (一)继续严格执行农村低保、临时救助“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原则,切实加强主动发现机制,织密救助网络,兜实民生底线,服务疫情常态化防控大局。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包括受疫情和自然灾害等原因致贫返贫的群体按规定程序及时纳入农村低保或临时救助保障范围,科学合理确定救助资金额度,切实做到救助对象精准认定、救助额度科学确定、救助资金及时安全准确发放。继续执行好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指导各镇街通过运用临时救助备用金的方式积极开展先行救助,切实提高临时救助及时性和救助效率。

  (二)扎实推进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坚持“脱贫不脱政策”,对已脱贫且家庭人均收入超过低保标准的建档立卡扶贫对象,按实际情况给予不超过12个月的渐退期。密切关注已脱贫人群中收入不稳定、增收能力弱、返贫风险较高的群体及低保边缘群体,符合条件的及时给于救助,确保兜底保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三)积极做好相关配合协调工作。此外我市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主动密切同xx区沟通协作,做好xx同城化先行融合区发展战略下的社会救助融合发展工作。

  (四)继续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工作,对农村特困供养人员实行月动态化管理,同时也会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的要求及时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工作的调整,保障好困难群众的生活。

  乡村振兴办工作人员工作总结 篇3

  今年以来,我中心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全市金融机构进村入企,积极开展“金融干部三服务”、“政银企”、“银会企”等对接活动,将金融服务落实到“最后一纳米”,为乡镇、企业提供真正的“妈妈式服务”。

  一是政策引导,推动全市金融机构落实乡村振兴工作。落实《关于调整<温岭市金融机构(组织)评优和绩效奖励办法>》,将“加大乡村振兴金融供给”作为金融机构考核加份项目,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乡村振兴工作力度,将金融资源持续导向基层一线。同时,动员全市金融机构行长、经理深入基层,进村入企,开展政策宣讲,普及金融知识,对接融资需求,推广特色产品。通过“零距离接触”,进一步增强金融机构的群众观念、责任意识和服务理念,有效提升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良性互动。

  二是精准走访,有效建立落实“三张清单”(问题清单、落实清单、责任清单)。推动全市金融机构开展基层走访活动,调研农户、企业的融资需求,要求各金融机构进一步下沉工作重心,分派工作人员进村入企,全面了解农户、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情况和融资需求等信息。通过走访调研,全面建立“问题清单”、“落实清单”、“责任清单”,精准施策,抓住企业需求点、关键点、疏通点,消除痛点难点,从而有效助力乡村振兴。截至10月末,全市金融业机构共收集问题1869个,解决问题1655个

  三是精诚惠农,助力实施乡村整形战略。深化“普惠+精准”服务,助攻农民共同富裕。坚持分层分类,降低普惠门槛,截至10月末,我市金融机构已在530多个行政村开展“整村授信”工作,累计授信金额达200多亿元。坞根“红色文旅”、石塘“山海旅游”、城南休闲观光农业、横峰全域改造等重点项目获得银行机构重点保障。

  乡村振兴办工作人员工作总结 篇4

  今年来,我局深入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县农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系列文件精神,认真履职、务实运作,在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发展农村基层民主、落实基本民生保障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实施党建年度综合考核,将村级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分类定级,采取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抓两头、促中间”的办法,进一步健全农村党建工作的动力机制,着力营造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按照省委、市委部署要求,结合20xx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对基层党组织实行分类动态管理,加大先进村级党组织的培育和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顿力度,积极创建“五好”党组织,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结合20xx年换届选举工作,我局联合市组织部,深入各县(市、区)、开发区、投资区巡查摸排,调查摸底,加大对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顿力度。

  (二)进一步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农村社会救助兜底工作,做好农民重特大救助等社会救助工作,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构建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加快老龄事业发展。截止目前城乡低保包括低保兜底资金共计支出:4486万元,保障人口达15332户,37772人左右,农牧民重特大救助截止目前医疗救助2177人,支出资金763.45万元,救助限额内救助率已达到70%。1-10月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信息管理系统录入留守儿童288名、困境儿童279名、散居孤儿187名,同时进一步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1-10月对全县1960名60岁以上失能和半失能老人、80周岁高龄老人实施居家养老服务,支出资金58、8万元,20xx年我局将争取在全县4个公办养老机构建立日间照料中心,进一步为集中供养老人提供多样化服务。继续对城镇“三无”人员、农村“五保”对象和孤儿实现集中供养全覆盖。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1、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建立健全村务联系会议制度,构建民事名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设施网络,扩大农牧区社区服务设施综合覆盖面,完善政府购买社区组织服务机制。

  2、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动态化精细化管理,把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全面落实特困供养制度。

  3、构建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加快老龄事业发展。

  乡村振兴办工作人员工作总结 篇5

  为全面推进我县乡村振兴工作,近年来,县城管局围绕“城乡统筹、源头减量、分类处置、系统治理”的思路和目标,精心谋划、精致组织、精准发力、精细落实,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较好进展。

  一、加强城镇统筹。

  (一)扎实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为进一步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从根本上解决“垃圾围城”的出路,我县于20xx年投资1800万元在垃圾填埋场西侧建设日处理生活垃圾300吨的大型垃圾中转站,20xx年1月份建成投入使用,全县生活垃圾全部转运至盱眙县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现库区内全面停止填埋生活垃圾,经统计,20xx年全年共外运全县城乡生活垃圾量达63810吨,降低了环境污染,减少了资源浪费。

  (二)完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

  20xx年11月我县环卫体制调整,将城区背街后巷、城郊结合部、城中村以及经济开发区的道路清扫保洁全部纳入了环卫规范作业,现有环卫人员458人。同时每个镇也建立了专门的环卫保洁队伍,保洁人员配备原则上按照集镇每千人配3名、每个村配4-5名的标准配备到位,并相对保证卫生保洁专业队伍的稳定。截止目前,全县农村环境保洁员已达1158名。

  按照省里提出的“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城乡垃圾统筹处理体系建设要求,我县结合自身实际,将“四步”变“两步”,采取县包到镇(垃圾转运、处理由县负责)、镇包到村组的两级统筹运行管理模式(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队伍建设和清扫保洁、垃圾收集由各镇负责)。目前城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率达97%,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以上。20xx年县财政将农村环卫方面的奖补资金提高至128万元,较20xx年相比增长率达12.8%。大量资金的投入,促进了城乡清洁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建立城乡生活垃圾统筹处理提供了经费保障机制。

  二、推进垃圾分类。

  根据工作实际情况,明确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即县城“细化三类、三分法”,农村“定点投放、二分法”,全面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县城垃圾分类试点,金水湾、金采新村等试点小区开展“分类换积分”活动,引导居民自觉主动参与垃圾分类;推进机关单位设置垃圾分类设施,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准确投放率。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吕良镇率先启动农村分类试点工作,投放三分类果壳箱、垃圾桶,建成易腐垃圾处理站,所辖村垃圾分类试点实现村域全覆盖,村民参与率达80%。

  强化宣传教育,硬化工作措施。广泛深入宣传,以推动垃圾分类实质运作为基本目标,通过设立宣传栏、投放公益广告、发放宣传单页等方式,增强群众垃圾分类意识,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进单位、进社区、进家庭、进校园,力争做到将垃圾分类投放与宣传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

  加强垃圾治理,加快垃圾分类收集、转运设施建设,完善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垃圾压缩处理中心,加快推进城东、城西垃圾中转站建设,逐步提升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同时,统筹做好生活垃圾分流外运处理工作,力争垃圾不落地、不积压,不断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乡村振兴办工作人员工作总结 篇6

  1、持续做好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

  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两不愁,三保障”实现全域保障。全面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动态管理。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产业发展助力脱贫增收。选聘产业发展指导员为贫困户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做好150户脱贫户产业支持,并完成验收。对今年到期167户脱贫户小额信贷督促完成还贷及续贷工作。清明节后区相关部门要开展巩固脱贫成果考核检查,考核组将入户,重点查看住房及饮水安全,到时候需各村书记做好迎检准备,在这期间,对村域内还存在住危房的要做好排查相应工作,确保人不住危房,危房不住人。

  2、乡村振兴扎实推进: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持续实施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逐步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村庄环境,实现“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以“三清一改”为重点全面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四美”和村庄清洁行动示范评比活动。完成农村厕所革命:122个户厕改造、1座公厕修建。积极开展各类人居文体活动,发展乡村旅游。社会治理有成效。

  3、下一步计划:

  (一)打造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

  一是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持续发展以粮油、柑橘、蛋鸡为主导产业,晚熟柑橘、沙田柚、时令蔬菜为特色产业的`农业体系,扎实推进农业品牌化,着力延伸农业产业链条。

  二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业”,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助推群众生活富裕。

  三是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合作社为纽带,以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为基础,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二)加大对秦家大湾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将秦家大湾保护与开发纳入全镇旅游、乡村振兴规划中,切实做好工作落实,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进一步拓宽资金渠道,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对秦家大湾保护与发展的资金投入,实现良性互动。进一步加大宣传,增强特色建筑保护意识,让广大群众、村民主动参与到保护发展中来。

  (三)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落实“四个不摘”政策,保持脱贫过渡期内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和监督,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强化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核心带动作用,推动塘坝村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以黄家坝村乡村振兴示范点为引领,擦亮盐井村湾长制名片,由点及面全面铺开。实施厕所改造,新打造乡村振兴试验示范点1个。深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五级收运体系,引导农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乡村振兴办工作人员工作总结 篇7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针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做出的重要选择。是用来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所提出:城市反哺农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且重视程度空前绝后,上升为我们党的战略高度,写入了党章。并且为农村的发展制定了详细的计划。自从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振兴成为了今年两会的热词,全国各地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纷纷开展了新农村规划,积极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但是进程十分缓慢,收效甚微。

  就xx村看来,我村近几年来围绕着特的现代化农业和生产经营方式现阶段已经基本完成了全面小康的目标。在村中的单亲及多子的家庭条件还是较为艰难。我到了村中居委会分别采取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查看资料等方式将我村的乡村振兴工作的具体实施情况做了全面调研,对纯在的问题和我的有点看法做了一个整理和汇总,该村的基本情况如下:

  一、调查的范围和统计类容

  此次得调查范围争对的是xx村270人,有效的基本其中男性占了72.5%;女性占27.5%。且高于60岁的老年人高达25.5%,受教育程度在高中以上的为15.2%。集中暴露两个问题,文化水平及留守老人。

  二、村中纯在的问题

  1、就业岗位有限。与大城市相比,乡村收入水平远低于城镇,就业渠道也比较单一,且发展机会少。这导致大学生们为了养家糊口离开自己家乡,到大城市里打工发展。劳动力从农村流失,让乡村发展更是难上加难。

  2、教育资源匮乏。农村的教育落后,很多人为了孩子的未来,会选择把孩子带在大城市里。确实如此,乡村的教育,与大城市的教育是没办法比的。在师资力量,学校规模等方面,大城市的优势都是很明显的。很多人选择离开农村去大城市打拼,再苦也要把孩子带在身边,就是为了孩子的教育能够赢在起跑线上。这样一来,别说中青年了,小学生以后都会选择大城市。因此乡村振兴的发展艰难险阻。

  3、基础设施差。乡村的文化设施相对落后,像休闲、娱乐这样的都不能够适应人们的需求。现在的人们更是要讲究这样那样的完美的生活质量和生活体验。在大城市中,有灯红酒绿,有着非常多让人眼花缭乱的事物,像这些都是乡村里面所缺少的。而在乡村里面,人们都是过着太阳出来就工作太阳下山就休息的生活,就是这种单调简单没有乐趣的生活,这让当今的年轻人适应不了。他们喜欢在大城市和朋友一起感受夜生活,吃喝玩乐,他们已渐渐地不再习惯乡村的生活。

  4、老年人和留守儿童成为主力军,人才流失。目前很多农村都成为了“空村”,大部分的青壮年由于一直在外工作赚钱,就没怎么回来,这样导致了家里面就剩下老人和孩子,劳动能力差,对于建设新农村,也没有太大的概念。近年来的农村空气污染严重等问题,也影响了村民回乡发展。

  三、乡村振兴的发展路线

  1、以市场为主导,推动旅游持续发展。持市场的主导地位,以企业为主体的原则,走市场化道路,持续发展乡村。农村那优越的自然风景是城市难以赶上的,是城市所缺少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乡村优越的自然条件,发展乡村特色,吸引广大群众来乡村。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让服务质量更优越。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发展的基础,也是旅游者选择旅游地的重要参考资料。政府应该集中精力解决好乡村旅游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乡村公路建设,打通农村与城市之间的高效交通。

  3、打造乡村特色品牌,跟上时代步伐。我们可以打造那些城市所没有的东西,比如说可以把村民的房子改成游客在旅游途中的住宿;可以把农庄庄园打造成游客的休闲场所;还可以打造各种含有乡村特色的乡村酒店、乡村的度假旅游区等。整合城与乡的各种要素一起发展,打造更多的美好的有关于乡村特色的生活场景,让特色的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焕发它应有的生命力。

  4、加强学生道德教育。在中国,许多现在被我们所熟知的各界名人,他们的出身都不是那么富裕高贵。就是因为他们没有那么优秀的先天条件,而那恶劣的环境正好将他们打造得更加坚强,更加的有毅力。而中华人民基数本来就十分的大,其中占大部分的还是乡村里的农民。现在的中国富起来了,但那只是城市的富裕,只是少数部分人的富裕。乡村的富裕情况才真正决定了中国的富裕。人不能忘本,乡村是生我育我的家乡,即便乡村经济落后,但在我们有能力给它做出改变时,我们就应该尽其所能。

  5、传承发展农耕文化。应当因地制宜,加强本地的文明建设在引进的同时还要注意要将自身的文明发扬广大。以建设美丽乡村为主题,尽可能的保留着地方的风土人情。在脱贫的同时也注意实现精神文明建设,让精神和物质双丰收。这样新的精神也可让地方的物质方面的到改善相辅相成。

  四、总结

  这次调查让我深刻理解了乡村振兴策略的重要意义。农村是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现如今我国经济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城市的现代化有的已经超出了一下较为知名的城市,所以也要开始着手于解决乡村城市二元化的问题,让农村和城市共同进步、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乡村振兴办工作人员工作总结 篇8

  一、基本情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胡陈乡农业比重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势在必行、至关重要。为此,特围绕胡陈乡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以来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开展专题调研。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资金问题成乡村振兴“拦路虎”

  一方面,乡村振兴需要庞大资金,而胡陈乡财政薄弱,难以长期支撑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出于物流等因素的考虑,好项目、大企业一般优先落户开发区、城乡结合部和交通枢纽地带,胡陈乡由于先天的地理劣势,在招商引资上明显缺乏竞争优势。

  (二)创新不足制约乡村振兴推进

  目前,胡陈乡由于创新不足,发展模式僵化,导致原有优势不显、发展后劲不足,最终拖慢乡村振兴进度。以旅游工作为例,胡陈旅游具有“点多、面广、环境好”的特点,并且拥有农事节庆、休闲农业、户外运动等三大资源要素,优势突出。但是,由于创新不足,胡陈绿水青山等优势未能得到有效的利用,且随着周边乡镇对乡村旅游的日渐重视,胡陈旅游的优势日益减弱。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今年胡陈桃花节外来游客人数和去年相比,下降幅度在60%以上,其中流失的大部分游客前往其他乡镇街道参加模式更新的樱花节、油菜花节。

  (三)群众观念有待提升

  一方面,受传统“小农思维”影响,大部分农民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抱地养老”、“抱房养老”的程度,农村一些闲置土地、房产难以通过集中流转、整村入股等形式得到合理利用,最终导致花卉经济、民宿经济、观光经济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遭遇土地瓶颈。另一方面,一些相对比较成熟的农家乐、乡村民宿经营业主因现代经营理念欠缺,产品服务比较单一,难以吸引中高收入人群用餐入住,所产生的经济价值、综合价值相对有限。

  三、下步打算

  (一)加强资金管理,强化招商引资

  一方面,加强乡村振兴资金监管,做到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定期审核,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刀刃上。另一方面,加快提升全乡道路交通建设网络,完善全域绿道功能,实现盛宁线力洋至胡陈段建成通车,争取沿海高速互通连接线立项动工,推进乡客运场站规划建设,扭转地理劣势,强化招商引资竞争力。

  (二)拓宽工作思路,增强发展后劲

  一方面,积极组织乡工作人员、村干部、党员、妇女代表等人员前往乡村振兴工作先进乡镇进行考察学习,开拓视野,拓展思路。另一方面,充分把握胡陈乡现有优势,通过改革试点等方式,“老瓶装新酒”,积极探索胡陈乡村振兴新模式。

  (三)改善群众观念,推进全民共建

  一方面,通过村民说事、聊天长廊等平台进行宣传,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群众观念,激活群众主人翁意识,鼓励群众主动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另一方面,借助光点小聚等活动,加强农家乐、乡村民宿经营者之间的交流,并安排相应的经营技能培训,提高经营者经营水准,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乡村振兴办工作人员工作总结 篇9

  为深入了解我县乡村振兴工作的基本情况,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了由李秀侠副主任担任组长的调研组,对我县乡村振兴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活动采取了实地查看、入户走访、查阅资料和开座谈会等形式,对我县乡村振兴工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十分重要的工作。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提出要高规格编制全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深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使其成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兴动力。按照统一安排部署,县发改委和县住建局分别牵头组织编制全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村庄布点规划,经县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政府采购程序,最终确定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院公司中标我县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和村庄布点规划编制。在县直有关部门和各镇的积极配合下,编制单位收集了较为系统的基础性资料,并深入镇村实地走访,全面了解各镇村实际发展情况和发展潜力,为科学编制规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两项规划编制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多措并举,推动农业提质增效。深入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与国家级、省级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交流合作,着力做好优质小麦和大豆种子繁育推广、培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与此同时,深入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着力打造百善镇柳孜文化园、柳孜运河码头遗址、老城石板街,韩村镇小李家红色旅游景区、双堆集镇红色教育基地等一批休闲旅游地,有效地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

  二是加强环境治理,提升农村生态品质。加强自然生态保护,狠抓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突出做好“垃圾、污水、厕所”革命,切实改变过去农村环境“脏乱差”的局面,并出台相关文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三是加强文化宣传,培育文明乡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创新平台载体,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文化活动质量,最大限度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推进移风易俗行动,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四是依托村民自治,完善农村社会治理体系。以基层党建为核心,扎实推进抓党建促振兴。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开放式党校向镇村延伸,压实党建工作责任,统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强干部及群众的教育培训,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不断增强乡村治理引领能力。同时,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五是统筹城乡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县人民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方面重点实施了城乡建设一体化、城乡公交一体化、城乡环卫一体化等工作,同时,紧抓脱贫攻坚工作不放松,坚持精准施策,不断提升脱贫攻坚质量,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强化思想扶贫,培育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自主脱贫的志气和本领,逐步消除精神贫困。

  二、存在问题

  整体看来,我县实施乡村振兴工作开局良好,基础工作比较扎实,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和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整体工作推进缓慢,统筹协调能力不足。

  二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够协调,部分项目资金使用不够科学,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三是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服务三农健康发展能力不足。

  三、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建议县人民政府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制,统筹协调各方力量,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齐心协力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

  二是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协调发展,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注入活力。坚持规划引领,科学编制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规范项目资金投入,切实提高使用效率。充分利用国家出台乡村振兴战略政策的机遇,积极储备一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好项目。

  三是进一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加快推进村庄布点规划调整与实施工作,统筹城乡发展空间,优化乡村发展布局。加快推进南部次中心、刘桥新城等集中区建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乡村振兴办工作人员工作总结 篇10

  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样板示范区创建工作,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扎实推进工作开展。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发展经营主体

  以有限公司为龙头,发展中药企业,带动中药种植1.2万亩。

  二、突出区域特色,发展壮大乡村产业

  抓好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建设,助推产业振兴,对大舜果园、育雏鸡厂等优势产业给予充分政策支持,助推示范区现代农业、生态农业提升发展。一是大力发展有机果蔬。大舜果园经过6年潜心研究,建立了以生物动力农业为核心的“舜田模式”,通过采用生物动力有机肥和土壤生物动力调控素,活化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促进土壤生物群多元化,实现土壤的良性循环。目前,大舜果园在示范区内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以上,种植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有机果蔬的品牌已打响,其生产的苹果已通过中国绿色发展中心的有机食品认证,是目前我县唯一通过认证的有机食品。二是大力发展生态畜牧养殖。育雏鸡厂目前已建有10处育雏棚,每个月育雏一茬,每茬50万只。目前该厂正在进行扩建,计划新上有机肥生产线,扩建育雏鸡棚10个,扩建完成后将形成一条完备的孵化、育雏、有机肥、有机果蔬的生态养殖产业链条,将处于全省领先地位。目前,示范区内畜禽养殖总数达到440余万头、只,其中蛋鸡养殖达到340万只,生猪1万头。三是重点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持续加大中药材种植培植力度,示范区内各类中药材复种面积达到3.5万亩,培育了牡丹、白芍、赤芍、金银花等十多种道地中药材。拥有全国17家之一、省唯一的一家中药材专业市场——舜王城中药材市场,辐射带动周边多个村庄种植中药材,并涌现出了以解心景为首的青年创业骨干积极发展中药材规模化种植,逐步夯实中药材种植基础。四是积极发展经济林、苗木花卉种植产业。示范区积极响应落实“创森”工作,紧紧围绕创森指标体系,栽植片林面积共计4125亩,绿化县乡道路57.6公里,绿化河道2.3公里,绿化林网33公里。并充分把握机遇拓展苗木花卉种植面积,目前已达到1680亩。

  三、以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改善农村环境

  一是持续深入开展农村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积极开展“三清除”、“四清理”行动,累计投入大型机械350余次,垃圾清运车800余次,组织干部群众1.5万余人次。清理河道垃圾2吨,清理陈年死角垃圾点120余处,清除各种垃圾广告牌30处,集中组织各村公益性岗位人员12批次300余人次对镇中心路段、经济大道等重点路段进行路肩除草、废旧地膜回收处理和垃圾清扫工作。累计道路除草26公里、回收废旧地膜400余方、清理各类垃圾50余吨。建立监管机制,各村干部和群众代表联合建立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群”,除日常环卫外,垃圾如果没有在规定时间内清理,可以对环卫公司进行考核,扣除相应保洁费用。

  二是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今年投资40余万元,新购置垃圾分类垃圾桶2600个,购置垃圾分类设备。通过宣传引导,实现村民自觉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三是进一步规范化畜禽养殖。在去年畜禽养殖监管的基础上,推进蛋鸡养殖小区、肉鸭养殖区、养殖标准化、生态化养殖,推进全镇畜禽养殖逐渐集中化养殖。

  四是生活污水治理提升。投资30多万元,对辖区内污水处理站进行完善,其中中药产业园污水处理站正在由处理生活污水规划提升为处理工业废水,提升后可满足中药产业园所有企业工业废水处理要求。

  五是有效整治农村环境。引入生态养殖和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大型有机肥厂,届时可承担全镇养殖粪便收集用于制造有机肥,实现变废为宝,从而形成产业链条,有效整治农村环境。

  四、以村级组织建设为重点,发展村集体经济

  一是加大财政奖补力度。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紧紧围绕组织建设、招商引资、扶贫攻坚、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提升等重点工作,大力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保持稳步发展,各项经济指标均达到预期计划。建立村级运转财政补助机制,每年对行政村实行运转补助,按照财政掌握人口,人均4元的标准,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拨付,积极落实奖补政策。

  二是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力度。通过现代农业规模种植,随着养殖加工业蓬勃发展,村集体建设用地指标需求量逐年加大,结合新型社区建设和土地增减挂钩的工作推进,截止目前示范区共流转土地2.65万亩,涉及村庄53个,为村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拓展了渠道。

  三是盘活资产资源,增强“造血”功能。充分运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果,广泛动员村委会、村民小组对村级集体所有资产和“四荒四边”空闲资源进行更新改造,规范使用行为,引导村民小组积极探索资源开发型、股份合作型、服务增收型、项目带动型等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加大扶持力度,提升“输血”质量。

  四是抓好党员培养工作。今年以来,彭楼镇在园区内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6名,发展预备党员20名。收缴党费9万多元,出色完成预计目标。扎实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规范完善党员量化积分管理、村“两委”班子成员轮流坐班、和主题党日等工作制度并一一落实,以高度执行力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深入落实组织系统“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在村两委成员中进行了二次“体检”工作,清除不符合条件的村干部6名。

  五是坚持“八大红色品牌”创建活动,“头雁工程”成效显著。村党支部通过成立合作社,充分盘活土地,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吸引了以张心强博士为首的5为归国博士入驻,成立博士创业园,生产高端吸气剂等高新技术产品,充分带动了人才振兴发展。今年以来,示范区村积极结合上级部门,发展药用玫瑰产业。计划总投资500万元,总体规划100亩药用玫瑰,30亩蝴蝶兰(玻璃温室大棚种植)、一座温泉井、20xx亩玫瑰大田种植基地,药用可实现亩产干花200公斤。预计每亩地可实现至少4000元的经济收入,远远大于种粮收入。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开工建设,现正在积极推动中。由于“头雁”效应突出,12月8日全市“头雁工程”现场会在村召开。村党支部积极作为,吸引本村在外人员王鲁军返乡创业,通过承包村内扶贫大棚,种植有机蔬菜、瓜果,并进一步扩大土地流转面积,聘用村内闲置劳动力15人长期务工,提供临时务工岗位40余个,带动3名贫困人员实现就业脱贫,充分调动了群众劳动积极性,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有效增强。前牟村党支部积极带动群众发展蛋鸡养殖产业,养殖小区蛋鸡养殖已形成规模,近期统计共有117个蛋鸡养殖棚,存栏85.4万只,由于今年市场行情好,养殖规模仍在稳妥拓展中。

  五、以农民技能培训为重点,增加农民收入

  积极开展新型农民技能培训。开展无人机培训50人次,参加电商培训25人次,参加新型农民技能培训35人次,通过镇企业培训基地培训25人,参加面点培训105人次。

  六、以乡村文化为重点,发展乡村旅游

  招商落地县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项目,该项目为市文化乡村振兴项目一期,由文旅集团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一期投资约3.8亿元,二期投资约6.5亿元。项目总占地1600亩,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主要包括游客接待中心、智能型玻璃温室、道地药材种植基地、康养中心、中医药文化园、中医药博物馆、药用植物园及中医拓展训练中心等等。

  项目建成运营后将满足游客休闲、养生、娱乐需求,有力促进县中药产业发展,促进青少年研学和拓展教育的开展,助推县打造中药特色文旅品牌。

  目前,项目正在积极推进——清障和规划已基本完成,水系已经完成设计。智能型玻璃温室正在开挖基础。游客接待中心基础完工,正在建设。园区大门和院墙、路网正在建设。

  七、以改革创新为重点,推进农村改革

  一是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全镇81个自然村已经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核查工作,共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72个,其中村级39个,组级33个。界定股份经济合作社成员20890户68862人,资产总额101587408.2元,其中净资产总额100632138.3元,成功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任务。

  二是开展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村工作。20xx年8月份根据“三权分置”工作要求,示范区内相继有周洼村、村、西牟村、前牟村、王胡同村按照组织动员、调查测绘、结果公示、登记确权、增值收益、最终实现乡村振兴的流程妥善开展了“三权分置”试点工作。在工作中坚持宣传全面到位、摸底调查到位、信息收集到位、公开公示到位。经过各级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有偿使用杠杆,使所有闲置宅基地凸显了自己的价值。仅村就实现了村效益十多万元,年产值近320余万元。

  三是巩固提升扶贫工作,夯实乡村振兴工作成效。首先突出抓好“扶贫车间”利用。目前全镇建有扶贫车间23个,目前全部运行良好,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扶贫车间带动就业1610人,其中贫困户668人,基本形成了以旅游帽、服装、电子、发制品为主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使贫困人口能够在家门口就业,基本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其次是突出加快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我镇集中建设了扶贫大棚基地,基地内共有扶贫大棚83个,大棚由企业承包统一管理、统一种植、统一销售,基地用工优先招用贫困户,企业按照项目收益与村内分红,分红收益全部分配给贫困户,助力26个村脱贫致富。今年新增扶贫项目4个,投入资金13410062元,目前已完工1项目,2个项目正在建设中,1个正在编制项目方案。贫困户受益资金达到1591186元。形成了乡村旅游、温室桃树种植、光伏发电、奶牛养殖、温室大棚、中药加工等产业。

  乡村振兴办工作人员工作总结 篇11

  一、20xx年工作完成情况

  1、示范创建工作。调整了白沙镇乡村振兴工作领导组,制定了灵丹村20xx年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开展示范创建对标补短项目摸排,细化任务分解,落实补短措施。

  2、“厕所革命”项目工作。分解落实1019个化粪池和153个卫生厕所修建,目前项目施工正快速推进,有望11月10日前完成建设任务。

  3、产业发展工作。扩大花椒种植规模,全镇花椒种植面积达到8500亩。开展花椒种植技术培训,花椒产业取得全面丰收,鲜花椒产量达到600万公斤(折合干椒120万公斤)。花椒产业园新增土地流转2000亩,农业招商引资四川天泽骄农业有限公司入驻花椒产业园。完成9000亩高梁种植任务,集中连片区域完成3900亩病虫害统防统治,高梁种植取得大丰收,发展高梁产业取得明显成效。

  二、2021年工作打算

  1、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再创一个乡村振兴市级示范村。

  2、新增花椒种植面积2000亩,万亩花椒产业园初步建设。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花椒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基本形成。开拓花椒销售渠道,化解花椒产业增产不增收发展瓶颈。

  3、加快花椒产业园建设,争取项目配套农业观光休闲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争创五星级市级现代农业园区。

  4、巩固高梁产业发展成果,基本建成万亩高梁产业园。

  乡村振兴办工作人员工作总结 篇12

  20xx年文创项目启动之初,屏南有近八成农村人口外出,面对这一全国普遍困境,一方面,屏南县着力于“引进高人、引回亲人、引来新人”,并注重把引来的人“留下来”。为实现“三引”目标,屏南进行了一系列创新,不拘一格用人才。同时通过修缮古民居、古建筑、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村级医疗站点、复办村级小学,为新村民发放《居住证》等方式,吸引了大批有活力和创造力的“新村民”定居乡村。

  另一方面,当地政府创新建立“中介式”流转机制,由村委会建立中介平台,从祖居户中流转旧民居,再按一定标准租赁给“新村民”,该模式既有效避免流转中出现哄抬租金、权益纠纷等无序现象,也解决了传统村落古建筑“保”与“用”的难题,改变过去农村资源流转自发、无序、混乱状态。在此基础上,创新古村修缮模式,注重活化利用古村落元素,建立“新村民”出资、驻创艺术团队设计、村委会代为建设的运作模式,按照“修旧如故”“一屋一特色”的修缮理念,以较低成本实现技艺传承、老屋保护、就业增收、舒适宜居“四赢”局面。

  这些做法不仅带动了人气、盘活了村庄、兴旺了产业,还破解了一度作为经济滞后县的“空心村”难题。比如,该县的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龙潭村转变为小康明星村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村庄常住人口从180多人恢复到600多人,还吸引了来自香港、北京、上海、江西、深圳等地20多户新村民定居,他们将租赁房进行改造,发展创作、研学、图书、展览、手工等各种业态,同时还让“外流”的原村民300多人返乡,仅20xx年就吸引了20多万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效果,一是屏南实践“用文化唤醒乡土,以创意激活乡村,让宜居重归乡村”,通过提升乡村价值,改变长期以来对乡村“落后、衰败”的偏见,同时努力激发新老村民的内在潜能,使之重新审视自己的家园、发现乡土和传统文化的价值,提升乡土社会的凝聚力和价值自信。

  二是在此过程中,积极倡导乡村的新价值与新生活方式。随着生态文明和城乡融合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资源的定义也发生了变化,过去没有多少价值可言的山、水、林、田、湖、草、沙资源,逐渐被重新赋予新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屏南的空间生态资源被引进的艺术家们充分发掘,乡村的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多重价值正逐步得以显现,并带动出人的审美和精神追求,以形成更为丰富的创意题材,同时促进乡村振兴要求的产业发展。

  当前,人们对于优质生活的定义也在发生着微妙变化,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人们竞相涌入城市,到如今的“逆城市化”相辅相成,乡村正逐渐成为高品质生活的“另一种选择”,成为城里人“向往的生活”。乡村文创一方面应该发挥优势,通过艺术和文化的介入,赋予乡村新的文化功能和价值,以新手段和新方式加以活化利用,激活乡村闲置资源;另一方面,应加强“文创”与“乡村”的融合与互动,从“下乡”到“回乡”,处理好“外来”与“本土”的关系,以整体性思维将乡村文创、村落活化及城乡融合结合起来,把乡村打造成可以承载新生活方式和新创业方式的优质空间。

  乡村振兴办工作人员工作总结 篇13

  我镇在区委、区府坚强领导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把我镇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坚持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立足镇情,精准发力,全力推进“经济、生态、人文、幸福”四个高坪特色乡镇创建,现将该项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围绕五个方面,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是“五位一体”的全面振兴,我镇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成立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镇党委书记江洪同志任组长,镇长欧建、人大主席江振声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在农办负责乡村振兴日常工作。确保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各项重点任务落实。

  (一)抓特色产业发展。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不断发展壮大优势产业。

  1、产业布局不断完善,把特色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全力推进玄顶村花椒基地1400亩、瓦店村中药材基地500亩、高峰村李子园300亩、月台村和冒咕村粮油基地500亩、冒咕村柑橘和桃子等水果300亩以及新兴村竹鼠生态养殖。

  2、多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实施“三变”改革,实现青山绿水为金山银山,冒咕村在20xx年被评为“三变”试点村、市“绿色新村”,实现生态优美、农户增收,推进冒咕村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提质增效;成立冒咕村、高峰村综合服务社,实现了农业、服务业的融合;“小川东道”提档升级,投入资金100余万元,新修文化墙2堵,休闲亭、茶铺、商铺等4个,修复古道石板20xx米,安装移动公厕3座。沿途栽植行道树、风景树、果树等树苗8000株,形成集采摘、休闲、娱乐、饮食于一体的乡村游发展典范。

  3、耕地利用效益提升,实施水稻全程社会化服务200亩,水稻保险500亩,全镇家庭农场及专业合作社达到26个,其中区级龙头企业1个,农业经营主体69个。

  4、加速生态建设,20xx年全镇在原森林覆盖率48%的基础上新增退耕还林20xx年2800亩,20xx年2150亩、农村“四旁”植树800亩、农田林网和特色经济林新造250亩、农田林网和特色经济林改造400亩。共实施营造林6400亩,目前森林覆盖率达56.6%。生态河长制工作有序进行,狠抓了污染源清理、入河排污口普查活动,开展工业、生活、农业农村面源、河道内源“四大”污染集中整治,制定了一河一策,责任明确,治理到位。

  (二)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1、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工程,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协助开展大安公路高坪段9公里、瓦莫路5.3公里、茨玄路7公里、升级改造。推动新建和升级改造灌火路、堰黄路、李白路和天唐路“农村四好公路”12公里。

  2、加强农村水利建设。位于新兴村的重点水源建设工程麻柳冲小一型水库项目已开工建设,实现自来水主管网全覆盖。为保障群众饮水安全,解决群众吃水难的问题,瓦厂沟水厂、青龙水厂现已移交鑫发集团,麻柳冲水库现已开工,瓦厂沟水厂启动户户通二期工程、青龙水厂户户通三期工程正在实施,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统筹。

  3、健全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护机制,环保、市政、公路、河长制多部门通力合作,统一管理,避免了管理上的推诿、扯皮现象,形成了“户清扫、专人保洁、镇集中处理”的环卫模式,制定村民普遍接受和遵守的村规民约,使村庄环境管理走上规范化、长效化轨道,农村环境面貌大为改观。

  4、加大镇容镇貌综合整治,乱搭乱建彩钢蓬、遮阳伞,车辆乱停乱放、摊点乱摆乱放等“顽疾”得到明显改善,修建青龙、冒咕公厕3个,统一规范天宝场店招店牌,实施天宝场农贸市场改造升级,持续推进青龙场镇农贸市场、停车场、文化广场和休闲步道建设。新添置路灯89盏,安装公路沿线栅栏5.6公里,确保场镇干净整洁、环境优美、宜居宜业。

  5、农村综合环境明显改善。新修泥结路4公里、便民路4公里、实施玄顶村产业路3.5公里,推进冒咕村“美丽乡村”、“绿色新村”建设,实施高峰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

  (三)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1、加大了招商引资,不断培育壮大超市、商贸等协同发展,着力繁荣城乡市场。

  2、加大农贸市场基础建设和污染整治;

  3、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发展邮政、中通、顺丰等物流站点3家。

  4、实现电商、金融、超市“三进村”,成立电子商务便民点8个,打造市级电商2个。在确保市场秩序稳定、规范有序前提下,保障人民群众消费安全。

  (四)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1、大力推进精准脱贫工作,今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48户、437人,实施危房改造C级12户、D级57户,投入扶贫资金86余万元,解决85户建卡贫困户的四配套问题。

  2、农业惠民资金、社会福利资金精准落实到人到户,民生救助资金,应救必救,应保尽保。农业耕地地力保护补贴248余万元,水库移民直补资金8余万元,生态效益、退耕还林资金254.8余万元。发放城乡低保金335余万元,残疾补贴、临时救助、特困供养救金67余万元,重点优抚对象发放抚恤金150余万元,合作医疗保险参保11652人。

  3、农村承包地确权工作正在顺利实施中,依法依规、化解矛盾纠纷,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度,现已完成前期指界、勘验、绘图工作。

  4、强化扶持引导,现有家庭农场10个、专业合作社16个。

  (五)生态美村建设开始启动建设。

  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不断完善农村水电气路讯房等设施升级改造,今年在全镇投放837户卫生厕所指标,统一免费实施,引导农民开展公厕革命,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社投放、村收集、镇转运。持续开展退耕还林和国土绿化行动,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实施村级公路沿线植树造林,现我镇的冒咕村评为市级绿色新村,切实筑牢生态屏障。

  二、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市政、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依然薄弱。

  2、贫困面大,因病因残因智贫困人口多,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产业弱、人才缺。

  3、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面广、管理人员少,设备设施简陋,需进一步加大投入。

  4、出台奖励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人才和资金投入到乡村振兴中来。

  5、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大户的带头辐射作用有待提高。

  乡村振兴办工作人员工作总结 篇14

  今年以来,xx镇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农业经济和农旅融合发展,大理整治城乡人居环境、实施“厕所革命”、发展特色产业等,乡村面貌逐步改善,基础设施不断健全,生态环境向好,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现将xx镇20xx年度乡村振兴工作总结如下。

  一、20xx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农业经济健康向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做好乡村振兴衔接。坚持精准施策、稳固脱贫,新增和调整帮扶力量20人,完成361个各级督查发现问题整改,发放鸡苗2000余只,仔猪26头,162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全面享受教育扶持政策,新增低保兜底11人,动态管理贫困人口1013人。举办贫困户产业技术培训2期,实用技能培训2期。开发公益性岗位30个,扶贫车间提供就业岗位80个。农业蓬勃发展,经济基础日益牢固。坚持耕地保护红线,严把粮食安全关,截至20xx年年底,全镇共有集体农用土地154896.76亩,粮食作物年产量约4224.2公斤,茶叶年产量约923.9吨,水果年产量约133吨;生猪年出栏2万余头,年产肉量约1660吨。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农业产业发展新路子,鼓励发展规模养殖和林下种养殖,建成茶园5000余亩、中药材6000余亩和高山蔬菜、蓝莓、核桃“三个千亩”;培育发展笋用竹200亩,食用笋年产达15吨;建成500头以上养殖场(户)2家、1000头以上养殖场(户)2家,注册特色农产品商标1个,驯化野生重楼4种。坚持以项目促发展,积极协调实施天兆猪业二期建设项目,拟建成集20万头种猪繁育、30万头商品猪养殖、饲料加工厂、生猪屠宰、冷链物流为一体化的产业集群。

  (二)农旅融合提质增效。紧紧抓住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机遇,扎实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坚持“5242”发展战略布局,抢抓成渝双城发展机遇,依托文化和产业资源,打造问道老君山、茶马官道寻踪“两大乡村旅游线路”,串联蓝莓酒庄、九龙潭农场、普惠寺、飞龙关、高桥明月、茶马驿站等景观景点,沿线布局采茶叶、摘蓝莓、掰竹笋、取蜂蜜等休闲观光体验农业,积极引进精品民宿发展,让游客深化“吃住行游购”体验。年均接待游客1.3万人次,年均旅游综合收入40万元。一条切合实际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之路逐渐成形。

  (三)人居环境长治久美。大力实施“厕所革命”,新建完工“厕所革命”46户。稳步推进垃圾分类和探索实施农村垃圾处理“高岗模式”,年投入资金约8万元,配备保洁员56名、垃圾清运员42名,推进垃圾清运“不落地”和分类回收,垃圾清运减少率达28%。开展砂石、畜禽养殖等“散乱污”企业巡查治理22次,养殖户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8%。加强农药制品规范管理使用,设置7个农膜回收点、14个农药包装品回收点,回收农膜125公斤、农药包装品80公斤。划分5个功能分区233个摊位,完成轱辘临时农贸市场搬迁,解决数十年来“马路集市”遗留问题。着力优化民居环境,完成轱辘小区、xx小区370余户防雨棚安装,化解群众“烦心事”,人居环境逐渐改善,乡风文明水平日趋提高。

  (四)特色产业茁壮成长。依托自身的优质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优势,引入社会资本和人才资源,投资400万元建设xx镇雅鱼养殖示范基地,探索村企共建模式,并与四川农业大学建立科研合作关系,建成集生态养殖、旅游观光、生态保护、科研繁殖为一体的冷水鱼养殖产业示范基地,年产雅鱼等水产品可达3万斤,年产值60万元。基于资源基础,探索实践“党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模式,以上横村中药材种植合作社自营为基础,采取中省(市县)集体经济扶持资金项目化实施、形成固定资产及实物入股的形式,形成了面积约30亩的以重楼、半夏、黄精、毛慈菇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基地。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乡村振兴软硬件不足。行政区划调整后,我镇机关实有可用办公室15间,办公场所拥挤,乡村振兴无专用办公室和办公设备。镇级财政收支严重失衡,收支逆差达65万元,乡村振兴日常经费保障乏力。

  (二)农村实用型人才紧缺。在农业产业方面缺少新型职业农民和电商专业人才,缺少种植业、养殖业以及深加工业的领军型、高层次涉农人才,在农旅融合上缺少懂管理、会策划、善营销的精专人才。人才培养滞后于实际需要,招募合伙人渠道单一,人才体系尚未适合当地实情,人才振兴缺口较大。

  (三)企业入驻和项目转化率不高。辖区龙头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精深加工不够。在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的过程中,招引相关联的企业力度不够,项目支撑力不强,销售渠道单一,附加值不高。

  (四)生态环境整治成效需进一步巩固。城乡环境治理长效机制不断完善,但群众环保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沿线环境卫生时有反弹,畜禽养殖等“散乱污”企业的问题依然存在。

  三、20xx年工作计划

  (一)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入推行党支部标准工作法,不断提升农村党建工作水平,突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作用。加大违法违纪问题查处力度,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深化产业带动效能。突出农旅大镇发展定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盘活产业资源,进一步挖掘、提升发展中药材、蔬菜和林竹三大支柱性产业;探索实践养殖产业“三化”联动,实现“一三互动、农旅融合”,走绿色高效的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三)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逐步完善硬件设施,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硬化、维护村组道路,改造提升饮水设施,有序推进垃圾分类试点,污水处理厂、厕所革命、垃圾分类等工作,推进永久性避难场所建设,补充完善轱辘小区文体设施,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管理水平,以点带面,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

  (四)构建文明和谐格局。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深入开展农村文明创建活动,推进移风易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将现代意识、科学精神、文明理念逐步渗入到群众头脑、转化为自觉行动,提升群众综合素质。探索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社会治理模式,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建好宣传文化阵地,完善村规民约,培育文明新风尚,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乡村振兴办工作人员工作总结 篇15

  按照中央和省、市、区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部署,仙河镇立足区域实际,整合油地军港资源优势,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现代农业、美丽乡村加快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阶段性成效,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发挥资源优势,推进产业振兴。一是推进现代畜牧业、海洋渔业提质增效。现代畜牧业方面,继续保持仙河澳亚、神州澳亚两大万头奶牛牧场满栏生产,实现存栏奶牛2.5万头,泌乳牛1.1万头,上半年累计产销鲜奶7万吨。奥克斯—澳亚奶牛优秀种质创新平台项目进展顺利,高产奶牛性控胚胎生产各项指标持续提升。富友联合乳制品加工厂正式投产,酸奶、布丁等高端乳制品陆续下线销售,集种养加、研贸游于一体的高端乳品基地初具规模。海洋渔业方面,加快推动全区东部特色生态渔业示范区建设,上半年南美白对虾、海参、贝类共计投苗养殖12.8万亩,工厂化养殖55000立方米,预计水产品年产量可达到5000余吨。二是规划实施“牧场小镇”旅游项目。依托澳亚两大牧场、周边万亩青贮地及乳制品加工厂资源,规划实施“牧场小镇”旅游项目,项目位于仙河镇镇区东部,孤北干渠以东,长江路北,兴港路以南,项目计划总投资1.49亿元,规划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21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景区出入口、田园牧歌公园、核心体验区等,形成奶业特色旅游文化品牌,目前总体规划及道路设计已经完成,正在进行核心区详细规划设计。三是支持各村发展特色种养和乡村旅游项目。规划渔村田园综合体项目,项目位于渔村进村路两侧,占地面积700亩,规划建设集休闲观光、旅游、采摘、餐饮娱乐于一体的休闲农业观光园,目前总体规划已完成,正在招商和做详细规划;实施海星村经济林项目,项目位于海星村东养殖场路两侧,占地面积300亩,规划建设苹果、桃、杏、无花果等经济林带,在林下发展特色种养殖,目前已种植果树150亩。整合辖区军地资源,依托济军基地九分场玖红林果合作社,打造“军垦小镇”特色旅游项目,建设标准化果园500亩、智能温控水肥一体化葡萄大棚10亩、特色民宿12间、农家乐1处,建成集采摘、观光、旅游、餐饮、住宿于一体的特色农业示范点。

  (二)实施人才强镇战略,推动人才振兴。一是开展培训下乡活动。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助力农村产业发展,以新型农民培训学校为抓手,统筹整合培训资源,优化课程设置,针对不同人群,突出培训重点,开展各类人才培训25期、1753人次;针对村“两委”成员和农村党员,以增强党性、提升能力为重点,着力培养懂经营、会管理、善服务、当先锋的党员人才队伍;结合镇域实际和群众需要,着重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着力提高就业创业、增收致富技能,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对于外来流动居民,组织开展文明礼仪、城市生活常识等方面培训,全面提高文明素质。二是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做好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黄河三角洲学者以及河口区创业创新领军人才等人才奖项申报工作。对接镇域发展实际和人才需求,充分发挥产业链、产业集群对各类人才的吸引作用,紧紧围绕全镇石油化工、畜牧养殖、海产品养殖等五大重点产业集群,通过举办人才招聘会、参加省内外各类大型人才招聘洽谈会、主动上门等形式招揽各类急需人才,加大现代农业领域高端专家引进力度。三是招才引智并举。树立“借脑”发展理念,突出抓好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引进,通过咨询、兼职、短期聘用、项目合作与攻关、技术顾问、人才租赁等形式引进国内外智力,大力引进“候鸟式”人才。今年上半年共组织参加各类招才引智会议暨人才高峰论坛3场,达成初步意向1个。四是强化人才平台建设。以“人才强镇”战略为支撑,强化人才平台载体建设,为吸引集聚重点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端人才智力提供了重要依托。今年来,澳亚人才团队利用“奶牛优秀种质创新平台”----体外胚胎生产实验室,测定奶牛生产性能的牛头数达到5000头,种子母牛群规模达到100头,开启了优秀种质规模化精准培育新模式。澳亚(中国)牧草检测中心为各类组织机构开展实验检测1000余次,出具检测报告72份。两大人才平台科技成果转化直接经济效益达350万元。

  (三)强化党建引领,推进组织振兴。一是实施领头雁工程。提高村支部书记境界水平。组织召开镇级层面乡村振兴培训6次,邀请专家授课2次,组织赴江苏、青岛、寿光等地学习乡村振兴和农村供给侧改革3次。二是实施强本固基工程。强化农村党员积分量化管理,研究制定《仙河镇党员积分量化管理实施方案》,利用“党员主题活动日”集中学习方案内容,并签订《知悉书》。各支部根据党员年龄、身体状况等实际条件分类管理,建立党员积分量化管理台账,明确考核标准,利用各村党员积分量化管理得分情况公示栏对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带头服务群众等情况公开公示,规范党员管理制度,促进党员素质提升。三是全力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研究制定《仙河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台账》,联合包村组、各站所召开专门工作会议,探索制定各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工作计划,确定发展目标,探索发展路子,聘请农科院统一规划设计,践行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坚持“产业加文化加旅游”的发展模式,构建大旅游与大生态、大健康、大服务、大文化深度融合发展的绿色产业体系,实现仙河镇城乡区域融合发展。

  (四)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推动生态振兴。一是实施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上半年来新建、改造农村公路3.2公里,完成天然气“村村通”改造93户,新建海星村综治中心1处,完成渔村文化广场、振东村、卫东村文化大院建设,村居环境及配套设施显著改善。二是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对镇区、各行政村、三团棚户区及渔村周边插花地卫生保洁实施统一标准、统一招标,新购置洗扫车、洒水车4台,安排专业保洁队伍不间断清扫卫生、清运垃圾,上半年城乡环卫一体化全市排名较去年显著提升。三是强化水气污染治理,建设美丽乡村。推进镇村两级河长制建设,辖区6条主要河流全部明确镇级、村级河长及河管员,及时巡查、制止向河道倾倒污水、垃圾及沿河私搭乱建行为。实施农村污水集中收集改造,目前全镇4个行政村,其中3个村生活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渔村通过旱厕改造实现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开展镇区燃煤小锅炉专项整治,拆除10吨以下燃煤蒸汽锅炉23台。开展秸秆禁烧专项行动,辖区至今未发生大面积焚烧秸秆现象。开展土小企业集中整治行动,与公安、土地、油区以及济军基地成立联合执法检查队伍,定期对镇区外围、辖区边界以及油田空置院落进行巡查,今年来共查处小化工、小作坊5家,现已全部拆除设备并予以关闭、取缔。

  (五)树立正确导向,推动文化振兴。一是做好移风易俗工作。结合仙河镇实际,从宣传教育入手,着力营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社会氛围。在各村宣传栏张贴《“开展‘乡村文明行动’倡树文明新风尚”倡议书》,下发《关于清明节文明祭扫的倡议书》、《关于提倡文明节俭制止农村婚丧事大操大办的倡议书》等文件,深入到各家各户进行宣传发动。各行政村均建成了红白理事会,制定了理事会章程、办事程序等,移风易俗、节俭办事的新风尚深入人心。二是加强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四德”建设,大力开展文明户、“好儿女、好婆媳”评选,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做好农村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好人线索推荐工作,及时挖掘、发现好人线索120条。注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开展“网上祭英烈”及“小手拉大手—致家长的一封信”等系列宣传活动,为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营造浓厚氛围。三是提升文化内涵。利用农村文化大院、电子书屋、学校道德课堂等载体,通过理论宣讲、知识讲座、评议交流等形式,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文明礼仪、公民思想道德规范等宣传教育活动。积极挖掘村庄文化内涵,新建海星村村史馆1处,绘制文化墙400㎡,将村规民约、法律法规、村民移风易俗文明公约、红白理事会章程等上墙,进一步提升村文化内涵。四是抓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目标要求,对镇村文化广场、文化大院、乡村剧场等基础文化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对镇综合文化站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健康器材室等进行更新维护,为广大村民提供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场所。五是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元旦、春节期间,组织海星村春节晚会,参加全区元宵节活动,开展“进千村乐万家”文化惠民活动,与孤东、桩西、社区等部门结合,组织消夏晚会,开展篮球、乒乓球联谊赛,不断创新形式和载体,丰富职工群众文化生活。

  二、存在问题

  总结上半年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开展情况,尽管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思想认识存在偏差。仙河镇作为一个油区工矿小镇,农业产值占比不高,农村建设长期滞后于镇区发展,部分党员干部认为仙河的优势不在于农业农村,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满足于被动应付上级安排,等靠思想严重。二是村集体经济发展受制约。仙河镇无集体土地,除海星村依托海星集团有较为稳定收入外,其他村集体经济均较为薄弱,农民创收渠道单一,各村普遍存在老龄化严重、劳动力流失、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农村产业发展缺乏项目支撑和长远打算。三是以工促农、以镇带村联动发展不充分。仙河镇城镇人口多,工业、服务业较发达,这些优势条件均对农业农村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作用,但受历史条件、体制机制等方面限制,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较突出,各类要素向乡村聚集效应仍不明显。

  三、下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仙河镇将按照上级安排部署,抓紧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镇级规划编制工作,真正把乡村振兴落实到项目上,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具体做好以下几点:

  (一)明确乡村振兴发力方向,开创发展新局面。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为主线,继续巩固畜牧、渔业高效农业产业地位,提高规模化、特色化、现代化水平,努力打造现代畜牧业、渔业产业体系。围绕海洋渔业、畜牧、乡村旅游等产业,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加大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应用,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做好农业技术服务和指导工作,充分发挥新型农民学校、农业实体教学点堡垒作用,构建多层次的科技服务网络,构筑现代农业体系。通过实施“青年家庭农场主”创业计划,举办“村官班”,加快家庭农场等新业态形成,丰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农业发展上水平。发挥工业强镇优势,明确东营港服务基地的功能定位,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拉动镇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幸福感不断提升。

  (二)加快农业产业升级换挡,全力服务乡村振兴。依托澳亚两大牧场资源,强化澳亚—奥克斯奶牛优秀种质创新平台建技术支撑,努力打造中国放心奶生产基地和集种、养、加、研、贸、游于一体的现代化畜牧示范区,加快实施牧场小镇项目,20xx-20xx年主要建设景区入口打造、田园牧歌公园、核心体验区等,形成全域旅游文化品牌。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大力实施“海上仙河”战略,加快推动全区东部特色生态渔业示范区建设,规范和提升四大渔业基地标准化水平,鼓励引进开发高端养殖技术,完善水产品养殖及深加工体系,不断提高水产品附加值。推进渔村休闲农村游乐园、海星湿地参观采摘园、镇东农产品集售物流配送园及二团九分场设施农业示范园建设,形成集采摘、观光、旅游、民俗、餐饮于一体的特色农业典型示范基地。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以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为契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镇东花苑党群服务中心及村民休闲广场建设,加快推进渔村、镇东花苑“四好”农村路建设,提升农村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以拆违治乱为契机,加大排查和惩处力度,持续推进港城起步区、滨港路、兴凯湖路沿线和济军三团棚户区的集中整治;依托神仙沟流域综合整治,推进孤北干渠沿线养殖区、棚户区拆迁,实施神仙沟强排站及周边区域整体改造,实现乳制品加工厂、澳亚牧场、神仙沟湿地路网联通;建立完善镇村联动、共建共管机制,争创“无违建乡镇”,逐步实现存量和新增违法建设“双清零”。

【乡村振兴办工作人员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乡村振兴办工作人员工作总结范文(通用6篇)11-07

乡村振兴办部门工作总结(精选12篇)11-08

乡镇乡村振兴办工作总结(精选5篇)11-07

乡镇乡村振兴办工作总结范文(精选5篇)11-08

镇乡村振兴办工作总结(通用5篇)11-08

镇乡村振兴办工作总结范文(通用8篇)11-08

乡村振兴办部门工作总结范文(通用9篇)11-08

乡村振兴办个人工作总结范文(精选8篇)11-09

乡村振兴办个人工作总结(通用10篇)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