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减负提质总结

时间:2021-11-18 10:19:11 总结 我要投稿

美术减负提质总结

  总结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做指导,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减负提质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术减负提质总结

  美术减负提质总结1

  在教育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在自己的领域探索思考着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求减轻学生身体和心灵的负担。具体到美术课堂教学,我们也要设身处地地从儿童立场出发,从小事做起,重心下移,有效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为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我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采取了一些举措,让美术课堂成为减负增效的课堂。

  一、作好课前准备,为减负增效夯实基础

  课前准备,就是让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进行有针对性地寻找、发现或思考查找相关的一些资料、图片,学生只有充分做好美术课前准备,才能在课堂上获得主动权,学习才会轻松起来,并最终让自己养成勤于动脑、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

  美术课程的学科目标包括学生要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这决定了美术课繁琐的准备工作,在别人眼里不屑的垃圾废品却往往成了我们迫切需要运用的宝贝,因而它是在课堂以外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的,所以我们更要精心组织。

  我们美术老师必须毫不吝啬地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课前准备工作上,这样孩子们才会有爱上美术课的原动力。不断寻找美术的原动力,是我的努力目标之一。

  二、更新展示形式,为减负增效保驾护航

  绘画是学生最喜爱的一种抒发情怀的方式,美术作业也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巩固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发展学生的智力。在平时的美术课上,同学们在老师的辅导下,用手中的画笔勾勒出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画卷,然后通过展示,让其他学生观摩、欣赏、学习和借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优秀的作业会带动更多的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更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激发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也能让学生在七彩的画面中,收获愉快的情感。

  每天的美术课结束后,我感觉自己的心里总是满满的,虽然每天都在不同的班级反复叮嘱所要准备的材料,但当每一次孩子们的画展示在大黑板上,俨然是一个小型画展时,我的心都会跟着他们一起快乐的跳动。因为每次作业都有不同的主题,所以我给这种形式起了个名为“主题性作业展示”,有时根据主题内容,我还会在黑板上即兴画上相应的背景。

  考虑到美术课上展示学生作业,对于激励和启发学生具有重要作用,这学期的第一节课,我就与孩子们一起把作业纸分开,一课课整理,虽然很繁琐,但是每节课我和孩子们都能尽情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薄薄的一张纸只要用吸铁石摆在黑板上就行,评价和欣赏的效果都很好,而且收发作业纸,保管作业纸也比以前方便了很多。这件事虽小,但给我的启发却很大。有些事情想到了,就要去做,否则永远没有进步。

  三、创新评价方式,使减负增效持续发展

  教学评价在美术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确恰当的教学评价,能够使学生了解自己一节课下来的学习状况,找出自己学习中的不足,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我觉得要不断更新评价方式,采取多种形式评价,并结合系统性的评价,增强学生的持久性,学生对学习会主动许多,这也是促进减负增效持续进行的有效方式。我从教学常规上进行了新的评价尝试。有序的教学常规是上好美术课的保证,我执教的中高年级学生慢慢进入了心理叛逆期,课堂上已不再像低年级学生那样仅靠一个鼓励就能维持好秩序,于是我结合学期末的考核,在学期初就设计”我是美术明星”这一自我评价的表格,要求学生课前做好美术课准备工作、提前有序地排队进美术专用教室、上课积极参与、不扰乱课堂纪律、认真完成美术作业。做到这五点,关键是态度问题,我有意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每节课下来,学生自己申报,把班级、姓名写进表格中,无形中形成一种自我约束的团队意识,学期结束时,每一项奖励按照每次得分加入考核进行评价,有始有终,对高年级学生很有说服力。有效的评价不是一朝一夕能达成的,靠得是持续的努力。

  我们的课堂需要减负增效,作为一名小学美术老师,我们有义务和责任把它落实到自己工作的方方面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深入研究减负增效,准确把握学生和课程的要求,优化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方法指导。让我们为进一步做好减负增效工作而努力奋斗吧。

  美术减负提质总结2

  新课程理念下的美术课堂应该是追求有效、高效的教与学。如何改进美术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创造最佳教学效果,应是我们不懈地追求。面对推陈出新、不断涌现的良方佳策,不要指望将其全部拥有,用过多的手段和活动将课堂填得满满当当,这样只会导致美术教育的“虚胖”和过度。我们应该牢牢把握一个“度”,让课堂教学“适度精彩”,防止课改方向“过左”或“过右”。才可能更好地拥有最佳的收获,让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下面将平时观察到的若干过度现象加以分析研究,以寻求“适度”。

  一、整合过滥,偏离学科本位。

  在新课程的视野下,美术不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从《美术课程标准》有了“综合、探索”领域后,经常可以看到美术教师在学科教学中体现“整合”方面所做的努力。许多教师为了体现这一新理念,动不动就在美术课上用大量的时间安排跳舞、唱歌等“非学科因素”,将美术课上成了历史、语文、思品、科学、音乐等其它课。殊不知,不恰当的“整合”,会失去美术课本来的学科特色,会让人觉得牵强附会。如,一堂以“春天”为题的绘画课,教师往往会介绍与春天有关的文学素材,在诗歌、散文、词汇上大做文章,也会在课堂上教学生唱一些有关春天的歌曲,甚至还会讲授许多在春天发生的动植物知识和自然现象等等。也不可否认,这些内容对于“春天”的美术课内容能够起到非常有效的引导和扩散作用,可以让学生很快感受到春天的氛围,对春天发生正面的兴趣。但是,当这些环节完成之后,老师仅仅是简单地让学生看一些绘画作品,然后就说:“同学们,下面请大家用画笔来描绘自己心目中的春天。”这话说完,一堂美术课的讲授就算完成了。象这样的整合,更象是一堂文学欣赏课或是一堂科学课,虽然看起来他把文学、音乐、科学和美术整合了,但并没有在教学环节中真正涉及到美术本身,缺乏对春天色彩的的认识,对春天景色描绘的指导,严重脱离了美术课本质。许多教师认为,只要通过很多话题“带出了美术”,就算是讲授了美术。我们说,让学生在“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是要教给学生怎样通过视觉艺术去观察、记录、描述和表现“春天”。这里,对“春天”的兴趣并不等于是对“美术”的兴趣,“广泛的文化情景”不是美术本身,只是认识美术原理的一种手段,而美术本身的认知才是美术课程的基本教学目的。如果不能达到这一目的,从根本上说这堂课已经偏离了作为美术课的基本意义。

  二、合作频繁,重形式轻实效。

  现代美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已是一种常用形式,一种教学策略。它强调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互动,也重视师生间的合作交流,随着课改的深入,生生间、师生间的合作交流变得频繁了。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美术教师把构建新的学习方式理解成外在的东西,即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的学习形式上,以为课堂热闹了,学生合作、讨论了,就是体现了新理念,这是对转变学习方式的误解。比如有一种所谓的合作,教师先提出一个问题,马上分组,展开讨论,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仅象征性合作一两分钟,学生还没进入状态就结束了,然后教师请各小组代表发言。这种合作是一种形式主义的合作,其真正意义并未达到。还有,有的问题并不难,学生完全可以独立解决,却偏偏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甚至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部分教师只是从形式上接受新的理念,一味追求形似而非神似,没有把握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质。

  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必须注重合作学习的真正效果。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深入到其中,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并选择适当的合作时机和合作内容,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合作的途径与方法,适度地开展合作学习。

  美术教师要担当好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要深入学习小组倾听、了解他们学习的进展情况,要揣摩他们的认知心理,体察他们的学习困难,适时的教给他们合作的技巧,组织他们讨论的要领,使他们懂得尊重和倾听,学会否定、质疑和补充,不要笼统的提醒学生该怎么样做,不该怎样做,要有针对性,帮助他们将美术学习活动开展起来。

  三、媒材滥用,片面迷信多媒体。

  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课堂教学最优化的一个重要举措。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这对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有好处。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一是传递大量的图片信息;二是利用音响、音乐与画面的结合创设动人的艺术情境和氛围;三是插入视频图像资料,展示动画特效,拓展学生学习视野等。但是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而已,而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讲解。如果我们不能发挥多媒体的长处,反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为手段而手段,不仅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使教师基本功得不到展示。美术教师过多地应用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必要的技巧演示步骤和制作过程就会被一张张冷冰冰的画面所取代;就会忽视美术课不仅需要大量的.范画赏析,还需要教师对绘画、制作方法进行演示这一特性。此外,还有相当多的教师选择在学生进行创作时不断播放精美的图片或动画作品,这些画面往往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或分散学生的注意,是不符合学习者心理要求的。

  例如在美术教学中,教师把电脑当作一种“高级板书演示器”,用鼠标代替粉笔,用大屏幕代替黑板的现象比比皆是。有的地方评价一堂美术课的优劣,把教师是否运用多媒体作为一项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来进行操作,而不管运用得是否适时、适量、适度。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片面、浮浅理解,给美术教师形成一种误导:不使用多媒体,就不是一堂好课!如果哪位美术教师不会运用电脑课件辅助教学,则是一件怪事。由于过多依赖多媒体,使美术教师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差。一节课下来,原先在黑板上漂亮的粉笔字板书没有了,精彩的范画也不画了。这样一来,不但掩盖了教师美术基本功的不足,而且不利于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过程。由于过多地采用“电灌”,使教师对问题引领与讲解的意识逐渐缺失;过多的人机对话,使师生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还有一些美术教师整节课都用花花绿绿、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课件来展示教学的内容,出现了课堂上仅仅是一些资料堆砌的现象。这样的教学,教师不仅手忙脚乱,学生也会出现视觉疲劳,看似热热闹闹一堂课,又是音乐,又是图画,又是动画,但学习的目标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学生也不知道教师在讲些什么,既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又没有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展评花俏,求面不求质。

  评价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更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不断实践,经常总结反思,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新一轮的课改呼唤有“质”感的评价,面对形形色色的评价方式,要自醒。不要一味追求评价的外在形式,过度追求“外在美”,不求面面俱到,但求真实有效,所以需要“瘦身”。怎样的评价方式更适合被评价者?从哪个角度评价对被评价者更有价值?只有适时适度地开展适合个性发展的评价,才是有效的。

  1、过“滥”的表扬

  新课程强调课堂评价的激励功能,将更多的视角用来关注学生的闪光点,通过赞赏、激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们充分注意了评价语言、方式的多样性,于是美术课堂出现了“你观察得真仔细”、“你的眼光真锐利”、“你画得真好”的掌声;出现了“你真会动脑筋”、“说得太好了”之类的评价;出现了点点头、摸摸后脑勺等体态评价语;学生的额头也贴上了红五星、智慧星等。短短几分钟时间内,竟然每个发言的学生都得到了老师及全班同学的赞赏。在课堂上教师进行评价表扬的频率明显过高,导致一些学生为了赢得老师的表扬而发言。再细看,学生赢得表扬时所回答的问题以及对美术作品的点评有不少是很浅显的、很笼统的、没有针对性的,学生的回答也不至于反映出学生的“真聪明”、“真棒”。这样过“滥”的赞赏,甚至还有明知道学生画得不对不好,教师也会给予赞赏:“很好,不错。”如此种种,显然是曲解或片面理解了新课程的理念,很有可能会对学生造成消极影响,造成很多学生只能听表扬,不能听批评,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不足,盲目乐观。同时随着学生认识自我的能力和愿望的提高,他们也会对这样的表面化、形式化的激励产生反感,影响他们的学习。

  2、过“花”的形式

  从以前单一的教师点评,到现在铺天盖地画展式展评、T台表演秀、模拟评奖、交换义卖等形形色色的展评形式,似乎在美术老师的眼中,似乎把表演式、评奖式的展示和鼓励被当作区分好课的一个标准。似乎只有热热闹闹的展示收场就是学生最喜欢的,最有收获的。其实,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讲,难得一次的表演能激发热情和共鸣,但次次如此,便会产生疲劳感和厌倦感,达不到最终展评的目的。作品通过课堂上的评价反馈,目的是要让学生能够了解自己当前的学习状态,不仅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进步,还要让学生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同时得到老师、同学的建议和帮助,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得到真正、全面的发展。

【美术减负提质总结】相关文章:

关于教师减负提质心得体会范文12-23

减负的暑假作文11-24

关于减负的英语作文06-22

中学美术教学总结12-06

美术班教学总结11-11

与吴质书原文翻译12-06

三治三提剖析查摆报告总结03-13

美术教师实习总结大全12-26

小学美术备课检查总结12-08

美术培训学习总结范文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