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知识点及练习

时间:2021-11-08 10:29:57 总结 我要投稿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及练习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一般饱含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及练习,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及练习

  一、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

  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著有《蒿里行》《短歌行》《龟虽寿》等诗篇。诗作以慷慨悲壮见称。

  二、故事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率军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三、课文翻译

  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注释:

  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曾路经这里。

  以观沧海:以,来。沧海,即大海,这里指渤海。

  水何澹澹:何,起强调作用,可译为“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耸立。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

  译文:向东伐乌桓时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原文: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注释:

  丛生、丰茂:都是指树木、草木长势旺盛。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发出的声音。

  洪波:巨大的波涛。

  译文:树木郁郁葱葱地生长,各种草长势也很旺盛。秋风飒飒吹来,树木簌簌作响,巨大的波涛不断涌起。

  原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若:好像。

  其:代词,代大海。星汉:银河。

  幸甚至哉:幸运得很,好极了。幸,幸运。至,达到极点。

  译文:日月运行,好像都出于大海的吞吐之中;银河辉煌灿烂,仿佛都闪耀于大海的胸怀之间。庆幸得很,用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向。

  四、问题解疑

  1、开头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和对象。“观”字统领全篇。

  2、品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句诗。

  “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样子;“何”,是“多么”的意思,是赞美之词;“竦峙”,是高高屹立的样子。句意是:茫茫的大海上碧波动荡,一望无垠,只有山脚下的山岛突兀耸立在海心。它们点缀在辽阔的大海上,使大海显的神奇壮观。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两句诗在写法上有何突出的特色?试分析。

  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这四句是虚景。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来充分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将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于诗中,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与远大的政治抱负。

  四、课文主题

  《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借大海雄浑壮阔的景象抒发了意气昂扬的豪迈感情和开阔胸襟,表现了他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文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著名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风格豪迈潇洒,达到了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有《李太白文集》。

  二、故事背景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李白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深感不平和悲伤,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王昌龄的同情和关切。

  三、课文翻译

  原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注释:

  杨花:柳絮。

  子规:即布谷鸟,又称“杜鹃”。

  闻:听说。

  五溪:今湖南西部、贵州东部五条溪流的合称。

  译文:树上柳絮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道溪水。

  原文: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注释:

  夜郎:唐代夜郎有三处,两个在今贵州桐梓,本诗所说的“夜郎”在今湖南怀化境内。

  译文: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让它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你的身边。

  四、问题解疑

  1、“杨花”“子规”在诗中象征什么?诗人为什么要写“杨花落”“子规啼”?

  象征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点明特定时令,渲染暮春环境。

  2、开头两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诗歌一开头便选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的气氛。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听说友人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听说友人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五、课文主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选取了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听说友人被贬时的惆怅和对友人的恋恋不舍之情。

  次北固山下课文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王湾,

  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现存诗不多,有《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等。

  二、故事背景

  王湾的诗追求壮美的意境,具有北方诗派的风格。但由于他“尝往来吴楚间”,为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作于他游江南之时。

  三、课文翻译

  原文: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注释:

  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青山:指题目中的北固山,也可理解为长江岸边的山。

  风正:即风顺江吹来。

  译文:

  羁旅天涯的漫漫征途远在青山之外,轻快的航船追逐着碧波。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相平,显得分开阔,顺风行船,船帆高挂。

  原文: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

  残夜:指夜将尽未尽之时。

  江春入旧年: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乡书:家书。

  译文: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家书什么时间才能送到啊,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四、问题解疑

  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展现的画面。

  春潮涌涨,大江奔流,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

  2、“潮平两岸阔”中“阔”是否可以改用“失”?为什么?

  不能。因为“阔”字不仅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给人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与“悬”字对应,读起来也更为响亮,所以不能更换。

  3、颈联蕴涵着怎样的哲理?

  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涵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放舟于江水之上,看到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诗人想起“雁足传书”的故事,心中涌起对故乡洛阳的思念,使全诗在清新明快中又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五、课文主题

  写舟行江中的所见所感。诗人借助对长江雄奇壮阔的风景描写,流露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

  天净沙·秋思课文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著作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等。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其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

  二、故事背景

  马致远仕途不顺,长期漂泊,《天净沙·秋思》就是马致远旅途漂泊时的作品之一,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这首小令的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三、课文翻译

  原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

  枯藤:干枯的藤蔓。

  昏鸦:黄昏时要回巢的乌鸦。

  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

  西风:秋风。

  断肠:形容极度思念或悲痛。

  天涯:犹天边,指极远的地方。

  译文:枯藤(缠绕的)老树上落满了黄昏归巢的乌鸦,萧瑟的)秋风里走着一匹瘦马。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四、问题解疑

  1、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对全曲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古诗文描绘画面技巧法。作者极其出色地运用了白描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苍茫悲凉的深秋晚景图,寓情于景,为最后的抒情作铺垫。

  2、请说说“断肠人在天涯”中“断肠”的表达效果。

  “断肠”一词为全篇的主旨所在,形象地突出了漂泊他乡的游子身处萧瑟、凄凉之地,由于思念亲人而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情感。

  3、《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哪九种景物?你认为这样写有何好处?

  这首小令前三句共写了藤、树、鸦、小桥、流水、人家、道、风、马九种景物,藤、道、马等景物名称之前冠以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景物带上了鲜明的个性。一系列名词组合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这些景物,极力渲染悲凉气氛,烘托出一个长期漂泊异乡之人的惆怅之情和内心的悲戚之感。

  五、课文主题

  通过描绘一幅绝妙的深秋风景图,真切地表现了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

  同步练习

  4古代诗歌四首

  01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sǒng

  zhì(竦峙)jié(碣)石

  澹澹(dàn)

  萧瑟(xiāo)(sè)

  枯téng(藤)

  天yá(涯)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我寄愁心/与明月

  B、江春/入旧年

  C、杨花落尽/子规啼

  D、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断肠人/在天涯)

  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东临碣石(登上、到达)

  (2)潮平两岸阔(开阔)

  (3)海日生残夜(升起)

  (4)乡书何处达(信)

  (5)断肠人在天涯(形容悲伤到极点)

  4、填空。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诗中最能反映诗人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关心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天净沙秋思》中表现天涯游子漂泊无依的愁苦之情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D)

  A、《观沧海》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关怀、寄以慰藉的名作。

  C、《次北固山下》的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D、《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其词牌名,秋思是其题目,作者马致远,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解析:“天净沙”是曲牌名。)

  6、为增强同学们对诗歌的兴趣,感知诗歌的特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语文老师组织学生开展“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其中吧。

  (1)在这次综合性实践学习中,你准备建议开展哪些活动?(至少举出三个)

  示例:诗歌朗诵、手抄报、作文比赛、知识问答比赛等。

  (2)搜集、整理诗歌:同学们在整理搜集到的诗歌时,需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请你按照示例,再设想两个分类的标准。

  示例:①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

  ②按创作方法分:诗歌、民歌、童谣……

  ③按______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按______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③按内容分:叙事诗、抒情诗、边塞诗、田园诗……

  ④按朝代分:唐诗、宋词、元曲……

  (3)在你的建议下,班级决定举行“诗歌朗诵会”,请简要介绍一下朗诵会的程序。

  示例:①让报名的同学们上台朗诵。②让老师和同学评评谁最好。③总结诗歌朗诵技巧。④颁奖。⑤结束。

  02

  课内精读

  (一)阅读曹操的《观沧海》,完成下面的题目。

  7、诗眼是诗歌中最具表现力的关键词句。请找出本诗的诗眼,并说明理由。

  本诗的诗眼是“观”。“观”是全诗的线索,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8、“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作用?

  借景抒情。诗人借描写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二)阅读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下面的题目。

  9、请对本诗后两句做简要赏析。

  示例:这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在诗人笔下,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她带去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牵挂之情。诗句想象丰富,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10、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本诗的写作背景,说说作者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开头。

  示例:写“已落尽的杨花”点明了时令——暮春,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三)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的题目。

  11、人们常说“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你说说妙在哪里。

  示例:“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诗人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

  12、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

  (四)阅读《天净沙·秋思》。

  完成下面的题目。

  13、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名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解析:反衬游子有家难回的悲苦之情。)

  14、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

  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漠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释】王昌龄此时正被贬龙标。

  15、“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是什么意思?

  不要听到琴声和歌声就触动远谪的愁思,青山和明月都在陪伴着我们啊。

  16、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李诗中的“愁”是对朋友的担忧之愁。王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7、诗人用白描手法,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村庄,虚掩的柴门,疏落的篱笆,流动的溪水(轻柔的春风飘荡的小船),奔走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

  18、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把小童的心理和形象表现得巧妙而富有情趣,请作简要分析。

  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刻画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及练习】相关文章: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11-26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之《望岳》导学案12-06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知识点10-31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之《登幽州台歌》导学案12-06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太阳》练习题12-04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白鹭》练习题12-04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小岛》练习题12-04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松鼠》练习题12-04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原文及知识点汇总07-30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文诗两首》复习知识点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