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水象甲防控总结

时间:2021-04-11 14:11:57 总结 我要投稿

稻水象甲防控总结

  导语 :稻水象甲属于昆虫纲、鞘翅目、象甲科,是国际检疫性害虫。 稻水象甲以成虫和幼虫为害水稻,以幼虫为害为主。一般田块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可达50%~70%。以下是小编带来的稻水象甲防控总结,欢迎阅读。

稻水象甲防控总结

  稻水象甲防控总结篇1

  稻水象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中规定的二类危险性害虫,其为害水稻、高粱、谷子、玉米、黍、甘蔗、小麦以及一些禾本科及莎草科的杂草,为害农作物一般减产20%以上,严重的颗粒无收,对农业生产具有毁灭性打击。

  稻水象甲防控工作对农业、经济和社会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何做好防控工作,保护农业生产安全、经济稳步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6个方面着手:

  1、树立一种思想。在重大病虫防控中,要在各级干部群众中树立疫情就是“头号”病虫害的思想。

  2、做好两手准备。即:全面普查与全面防控工作的准备。一是掌握发生情况,制定防控方案;二是预防为主做好准备,要做好关卡检疫拦截阻击带的强制性防治和预防带的实地防控工作的准备;

  3、强化三个认识。严重危害性、全局性、社会性认识。

  一是稻水象甲不光危害水稻,还危害9科31种作物、杂草,对农业生产具有毁灭性打击,严重影响农产品产量、质量及营销与对外贸易;二是稻水象甲防控是关乎整个市、省乃至全国水稻产业的生产安全及粮食安全的问题;三是稻水象甲的防控,列入政府重大疫情的公共防控范畴,关乎社会各个层面,关系经济、社会矛盾的缓解与控制。

  4、要立足四个创新,突破四个转变

  一是职能定位要创新,农业植保部门要定位准确,掌握疫情动态及发生危害规律,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要实现“部门植保”向“公共植保”的全面转变;

  二是目标任务要创新,要把增加产量与提高品质作为创新点,实现有害生物防治路线和治理方式的转变,体现“绿色、公共、科学”三大植保理念,推进环境友好型农业稳步发展;

  三是工作重点要创新,工作重点转移到“人”的角度,摈弃过去“只见病虫不见人”的思想,要实现从防控对象(病虫害)向防控主体(人)的全面转变,把调动农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责任感作为工作的关键点和切入点,提高社会的广泛关注,来实现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实。

  四是防控机制要创新,要创新农业新型主体及公司带头的防控机制,实现“包产到户”后单打独斗防治,向社会化防控服务的(比如:统防统治)转变。

  5、掌握五大习性、防治五个同步

  一是掌握其行为的多样性(趋光、假死、飞行、两栖、趋嫩、耐饥,耐窒息),采取秧母田等越冬虫源与再滋生地同步防治;

  二是掌握危害的广泛性(水稻,禾本科等9科31种作物、杂草),采取大田及沟坎、渠、坝等杂草(生境)同步防治;

  三是掌握其繁殖的特殊性(孤雌生殖)采取成虫、幼虫一起防,吊庄农户围喷与统防统治同步进行,不留死角;

  四是世代重叠现象(卵、幼虫、蛹、成虫),在7月份尤为突出疫区防控和相邻阻击带防控同步进行;

  五是防控技术的复杂性(水、陆、空),因此化学、物理、诱杀及恶化生境等综合农艺措施与法律强制检疫防控同步进行

  6、技物配套,做好6个到位

  一是督查到位,层层落实、属地负责;二是资金、药品、器械到位,保障防控实施;三是“时间、药剂、喷防”三统一,以镇、村、社组织到位;四是“秧母田、6月中旬幼虫、7月中下旬成虫”3个关键期的技术指导到位;五是培训入户率100%到位,非疫区做好技术储备;六是总结评比到位,鞭策后进、激励先进。

  稻水象甲防控总结篇2

  水稻象甲虫为鞘翅目,象虫科。分布在北起黑龙江,南至广东、海南,西抵陕西、甘肃、四川和云南,东达沿海各地。寄主于稻,瓜类、番茄、大豆、棉花,成虫偶食麦类、玉米、和油菜等。

  成虫以管状喙咬食秧苗茎叶,被害心叶抽出后,轻的呈现一横排小孔,重的秧叶折断,飘浮水面。幼虫食害稻株幼嫩须根,致叶尖发黄,生长不良。严重时不能抽穗,或造成秕谷,甚至成片枯死。

  代蛹期6—10天,成虫早晚活动,白天躲在秧田或稻丛基部株间或田埂的草丛中,有假死性和趋光性。产卵前先在离水面3cm左右的稻茎或叶鞘上咬一小孔,每孔产卵13—20粒,幼虫喜聚集在土下,食害幼嫩稻根,老熟后在稻根附近土下3—7cm处筑土室化蛹。

  生产上通气性好,含水量较低的沙壤田、干燥田、旱秧田易受害。春暖多雨,利其化蛹和羽化,早稻分蘖期多雨利于成虫产卵。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注意铲除田边、沟边杂草,春耕沤田时多耕多耙,使土中蛰伏的.成、幼虫浮到水面上,再把虫涝起深埋或烧毁。

  (2)在稻象甲为害严重的地区,已见稻叶受害时使用药剂防治。

  稻水象甲防控总结篇3

  稻水象甲为检疫性有害生物,是国际公认的最具毁灭性的水稻害虫之一,主要以幼虫危害水稻根部和成虫啃食叶片为主,轻则40%以上的根系被毁,一般减产20%-30%,重则可毁灭80%以上根系,减产达50%以上,甚至造成绝收。

  一、危害症状

  稻水象甲成虫和幼虫均能为害,幼虫蛀食稻根,严重时秧叶折断,漂浮水面,大龄幼虫甚至咬断根,造成漂秧死株现象;成虫在水稻叶尖、叶沿或顺叶脉取食叶肉,仅留下表皮,形成长短不一的白色纵条斑,使稻株枯萎,分蘖减少,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二、防治方法

  1、清洁田园:水稻栽插前或收获后,要认真处理有虫的稻桩、稻草及田埂周边的寄主杂草,集中烧毁,杀灭可能携带的成虫。

  2、采用旱育稀植方法:采用旱育稀植的种植方式,可有效防治稻水象甲越冬代成虫迁入危害,并能减少稻株落卵量。抛秧也能减低稻水象甲的危害。

  3、化学防治

  (1)秧田:出现危害状或发现成虫,立即采用化学防治,亩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克加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毫升兑水均匀喷雾至秧苗滴水,可减轻稻水象甲危害,同时可减轻本田叶瘟、一代螟虫的危害。在水稻移栽前3-5天,开展带药移栽。

  (2)本田:在栽秧后5-10天,亩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毫升兑水均匀喷雾;或在栽秧后7-15天,亩用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700克均匀撒施稻田,也可有效兼控一代螟虫。

【稻水象甲防控总结】相关文章:

疫情防控宣传文字总结04-19

志愿者疫情防控总结04-19

物业疫情防控工作总结04-26

疫情防控期间幼儿园防控工作总结(精选14篇)04-21

银行疫情防控期间工作总结04-18

疫情防控年度总结(精选5篇)04-19

疫情防控措施总结(通用11篇)04-19

乡镇疫情防控部门工作总结04-19

乡镇疫情防控先进工作总结04-19

村在疫情防控工作总结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