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战争特点有哪些

时间:2022-10-21 10:52:08 科普知识 我要投稿

战国时期的战争特点有哪些

  战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战国时期的战争特点有哪些,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战国时期的战争特点有哪些

  战国时期的战争特点有哪些?

  战国时期的战争具有封建兼并性质,而春秋时期的战争仅是奴隶主大国争霸战争。春秋争霸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制于封建因素的成长。而战国兼并战争在转化为封建统一战争后,导致一个封建大帝国产生。

  1、春秋时期的战争特点

  (1)春秋时期的战争是一种贵族式的战争,战争有很多贵族之间的礼仪,战争目的是要求对方屈服,而非以消灭对方、获取对方财富为主要目的。

  (2)春秋时期的战争很少灭亡敌方的'国家,胜利一方更愿意扶植一个亲自己的力量上台执政。

  (3)春秋时期的军队规模不大,很少进行大规模的动员,战争时间也比较短。

  (4)战车在战争中作用很大。

  2、战国时期的战争特点

  (1)战国时期的战争就已经逐渐演变为无底线的战争,残酷性大大增强,战争的目的是以彻底摧毁、吞并对方国家、掠夺对方财富为最终目的。

  (2)战争动辄十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参与,需要举国动员,战争动辄持续数年。

  (3)步兵和骑兵成为主力,战车基本被淘汰。

  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有哪些?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一说是周赧王五十五年农历四月至九月间,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四年年初至五十五年九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

  马陵之战:

  马陵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例,近代的考古显示战场位于今山东省郯城县马陵山附近(另有大名、鄄城、范县、濮县诸说),这次战役中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制造假象,诱其就范,使战局始终居于主动地位。

  马陵之战发生于周显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1年),魏国发兵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应允救援,以促韩国竭力抗魏国。齐威王以田盼为主将,田婴,田忌为副将,孙膑为军师,运用“围魏救赵”战法,率军直趋魏都大梁,诱使魏军回救,以解韩国之困。又用“减灶示弱”的方法,将魏军10万人杀得溃不成军,并俘虏了魏太子申。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霸主地位。

  桂陵之战:

  桂陵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截击战,发生在河南长垣西北。公元前354年(周显王十五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空虚,于是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却在桂陵(一说山东菏泽,一说河南长垣)伏袭,打败魏军,并生擒庞涓。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

【战国时期的战争特点有哪些】相关文章: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03-01

战争诗句有哪些10-09

昆曲有哪些特点04-02

散文有哪些特点12-06

元曲的特点有哪些03-29

对联的特点有哪些09-02

春联的特点有哪些11-17

战争中的成语有哪些04-01

描写战争的诗句有哪些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