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大棚浇水小知识

时间:2021-02-09 11:00:12 科普知识 我要投稿

冬季大棚浇水小知识

  浇水,属于园艺学,是种植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浇水就是直接用水将盆土或花圃浇透,多对速生花卉或过干土壤采用,一般不淋植株和叶片,如果淋湿叶片,植物可能会被晒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冬季大棚浇水小知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冬季大棚浇水小知识

  冬季如何浇水

  1、浇晴不浇阴“浇晴不浇阴”就是晴天浇水,阴天不浇水,具体时间要根据不同的天气情况来选择,要严格遵守晴天浇水,阴天少浇或不浇,雨雪天切忌浇水的原则,尤其在寒流和阴雪天气时,应尽量避免在这一时期内浇水,以免造成地温下降引发蔬菜沤根死棵,或造成棚内空气湿度增大,导致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2、浇小不浇大冬季温度低,蔬菜需水量也小,所以浇水次数要少、浇水量要小,不能进行大水漫灌。一般情况下,都是隔行浇小水,浇水量最多只有夏季的一半,“比如越冬黄瓜,就可以隔行浇水,小行浇水两次、大行浇水一次,轮流灌溉。同时还可以减轻浇水对地温的影响。”

  3、浇温不浇凉浇灌用水要先在棚内预热,待水温与地温接近时再浇,水温最好不低于12℃。不能直接使用河水、水库水和池塘中的冷水灌溉,浇水完毕后,要关小甚至关闭通风口,使棚内温度达到30℃以上,并稳定持续1-3个小时。

  4、浇暗不浇明冬季大棚蔬菜要坚持做到膜下暗灌,或膜下微灌,这样可以有效阻止地面水分蒸发,降低棚室内的空气湿度,防止病害发生。使用微灌对蔬菜生长时所需水、肥、气、热的平衡与协调具有积极作用,特别是前中期使用微灌,有利于促根控秧,控制棚内空气湿度,减轻病虫害发生,同时还能有效地控制水量,减少深层渗漏的水量和肥料流失,改善土壤结构性能,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和提高蔬菜品质。

  浇水过程中要注意的.关系

  1、浇水与需水关系浇水与需水冬棚菜浇水要按需进行,根据土壤墒情确定是否浇水,不能按多少天浇一次水来安排。干旱时不浇水蔬菜枝叶萎蔫,甚至枯干,果实会因干旱而表皮无光或发生脐腐病。而不干旱时进行浇水,除非是蔬菜有特殊的生理需要,否则极易引起沤根烂根,严重影响蔬菜生长发育。

  2、浇水与地温关系浇水与地温浇水能明显影响地温,尤其是冬季,浇一次水会使地温明显降低。冬季室外温度很低,井水、河水温度多在2℃-8℃,水的热容量大,所以浇水后地温会迅速下降,短时间内难以恢复。棚室蔬菜的地温通常要比棚温的下限高3℃-8℃,在浇一次水后,地温多由20℃以上降为10℃以下,很容易突破蔬菜所要求的地温最低值,会对蔬菜的根系造成很大伤害,影响蔬菜生长。这就要求冬季浇水要选晴天进行,要预先在头一天及浇水的当天把棚温提高2℃左右,浇水后的第一天把棚温提高3℃,以凭借较高的棚温提高地温,使地温下降幅度变小,并能尽快恢复。冬季蔬菜的浇水量也应适当减少,浇水量大,地温在浇水后恢复缓慢,会引发蔬菜的生理性病害。

  3、浇水与水质类型关系浇水宜用水温较高的深井水,或棚内预储灌溉较好。水温最好不低于12℃,切忌直接使用河水、水库水和池塘中的冷水灌溉。

  4、浇水与透气性关系浇水与透气蔬菜浇水后,水分占领了土壤中的空隙,使其中的空气被排出,而蔬菜的根系是需要呼吸空气的,空气供应不足会使根系窒息,轻则根系受伤,生长慢发育不良,重则根系褐变,毛细根死亡,甚至腐烂引发病害,发生死棵。尤其是在一些土质较黏的菜地中,黏土地原本透气性就较差,一浇水其透气性会进一步恶化,这便是冬季棚室黏土地一浇水蔬菜嫩叶就变黄的原因。如果根系受害严重,则蔬菜大叶也会变黄,这是由于生长素供应不足、叶绿素分解造成的。而如果大叶、嫩叶都变黄,则说明根系受到伤害的时间已经较长,而且达到了较严重的程度。

  5、浇水与土壤关系要解决这些问题,首要的是改良土壤,须年年大量施用有机肥,每年每亩应施用腐熟农家肥3000公斤以上,努力增加土壤有机质,使土壤由黏重变疏松,产生团粒结构,改善土壤的通透状况。其次是浇水量要小,要隔一行浇一行,浇水后要适当升高棚温,并进行划锄,增强土壤的透气性。

  浇水应注意的方法

  1、采用膜下滴灌将普通垄沟浇水改为膜下滴灌,可提高地温5℃左右,降低空气湿度约10%,从而减轻病害30%以上。

  2、浇水量大小适宜在低温情况下,大棚内土壤水分蒸发慢,需水量相应减少,所以浇水量可适量小些,间隔时间适当长些,切忌大水漫灌,以免低温高湿导致蔬菜沤根。浇水原则以满足蔬菜所需水分为宜,最好是浇水与施嘉美赢利来、内钾德等结合进行。

  3、浇水时间安排合理冬季大棚蔬菜浇水应安排在中午前后,以上午10时以后下午3时以前为好,此期棚温较高,浇水后副作用最小。要避免清晨和傍晚浇水,以防引起蔬菜冻害。浇水应尽可能用井水,因井水温度较高,可减少对蔬菜的生理刺激。也可采用蓄水增温的办法,即在大棚内建蓄水池,先将水经蓄水池提升温度后再浇灌蔬菜。此法简单、实用,效果也不错。缺点是占用一些棚内空间。

  4、浇水部位应注意不同部位浇水有侧重。大棚内各部位温度相差较大,浇水量也要有所不同,如大棚南部及靠近火炉、烟道等热源的地方温度较高,土壤水分蒸发量大,浇水量宜大些;大棚东西侧及北部温度较低,日照时间短,浇水量应少些。

  5、浇水后管理浇水后抓好棚菜管理。冬季浇水后容易造成大棚内气温低、湿度大、病害多等问题,因此浇水后头两天要先在中午升温至30℃以上,闷棚1小时,提高大棚内地温。然后加大通风量,降低棚内湿度。再针对所种蔬菜易发病害,喷药预防,以减少大棚菜病虫害的发生。

  浇水时注意事项

  1、注意长势看植株长势,通常植株缺水时,叶片会萎蔫,长势会减弱,果实脐腐病发生较多,这时就应及时补充水分。

  2、注意墒情要看土壤墒情,如果在大棚土壤不旱时浇水,不但不利于提高地温,而且还容易导致土壤透气性变差,致使根系缺氧,造成沤根,出现黄叶现象。

  3、注意天气在浇水之前一定要收看天气预报,不但要选择晴天浇水,还要保证浇水后有2-3天的晴天,以避免浇水后遇到阴雨天气,导致棚内湿度增大,地温降低,病害多发,深冬季节更需要注意,在连阴天后骤晴的前两天,也不适宜浇水,应先提高棚温和地温,使植株基本恢复正常再浇水。

  4、注意地温蔬菜生长适宜的日平均地温在22℃左右,而深冬季节,大棚内地温多在15℃-20℃,如果浇水过量或是浇水时机不对,就会使地温迅速下降,造成根系受伤,危及植株地上部的生长,因此,低温时浇水最好在上午拉开草苫后进行。

  5、注意覆盖地膜覆盖地膜不但能减少地面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降低空气湿度,减少病害发生,同时还能提高地温,加快蔬菜生长速度。

  6、注意适度浇水冬春棚室蔬菜浇水,一般遵循不缺不浇、宁干勿湿的原则,保持作物根际土壤含水量在60%左右,防止过多过频浇水,切忌大水漫灌。过度浇水易降低棚内气温,土壤地温,对作物生长不利。冬春棚菜要采用小水勤浇,或用水壶逐株点浇,可基本满足作物生长需要,又可防止棚内温度明显下降,湿度明显增加,从而抑制病虫害大量发生。

【冬季大棚浇水小知识】相关文章:

冬季电脑维护知识08-09

《内经》冬季养生知识10-26

姑姑种大棚作文07-17

用餐礼仪小知识01-13

气象科普小知识03-17

电脑维护小知识08-09

写作基础小知识11-02

《大棚蔬菜》教案课件教学设计04-20

姑姑种大棚作文700字10-23

大棚租赁合同(精选5篇)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