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节气有什么习俗和食俗

时间:2022-12-05 09:57:06 节日常识 我要投稿

大雪节气有什么习俗和食俗

  大雪节气通常是在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预示了天气会更冷了,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节气更大。大雪时节各地形成了不同的习俗,如老北京的腌肉,观赏封河和吃肉进补等等。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大雪节气有什么习俗和食俗,希望有所帮助!

大雪节气有什么习俗和食俗

  大雪习俗

  大雪节气习俗有腌肉、观赏封河、观赏雾凇、吃红薯粥以及进补等。具体如下:

  习俗一:腌肉

  老南京有句俗语,叫做“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将大盐加八角、桂皮、花椒、白糖等入锅炒熟,待炒过的花椒盐凉透后,涂抹在鱼、肉和光禽内外,反复揉搓,直到肉色由鲜转暗,表面有液体渗出时,再把肉连剩下的盐放进缸内,用石头压住,放在阴凉背光的地方,半月后取出,将腌出的卤汁入锅加水烧开,撇去浮沫,放入晾干的禽畜肉,一层层码在缸内,倒入盐卤,再压上大石头,十日后取出,挂在朝阳的屋檐下晾晒干,以迎接新年。

  腌腊肉注意事项:

  1、因为从市场里购买的肉食,很多人认为肉食可能并不干净,所以很多人都会清洗刚刚买来准备腌制腊肉的肉,但是这种行为只会让肉沾染上更多细菌,加快变质,因为水中本身蕴含很多细菌,所以正确的做法是买来直接腌制,在晒干的时候给肉抹上高度白酒,因为酒精本身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2、不要放太多调味品,因为腊肉本身需要用一些调味品,所以很多人认为加上蒜、姜等调味品,可能腌制出来的腊肉味道更好,但是这些调味品本身带有一些细菌,依附在肉身上很容易出现长霉长毛的情况,所以大家只需要加上一些必用调味品即可。

  3、很多人认为腊肉的色很重要,因为腊肉看起来有酱色会更有吃的欲望,所以很多人会给腊肉刷上酱油,其实酱油本身也会产生一些细菌,然后依附在腊肉表面,相对来说会加快腊肉的变质,所以人们不要给腊肉刷酱油。其实腊肉本身只是延长肉食的保质期,所以只需要简单的处理,真正口感还要看晾晒的方法和最终的做法。

  习俗二:观赏封河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南方也有“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迷人图画。到了大雪节气,河里的冰都冻住了,人们可以尽情地滑冰嬉戏。

  习俗三:观赏雾凇

  据统计,一般每年11月开始到次年2月,西北、东北以及长江流域大部,先后会有雾凇出现,湿度大的山区比较多见。雾凇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我国冬季雾凇日数多的地方有:黑龙江、吉林、新疆北部、陕西北部。

  习俗四:吃红薯粥

  红薯含有大米、面粉缺乏的赖氨酸,赖氨酸可促进人体上皮细胞的成熟,一直抗癌因子与细胞中蛋白质的结合,可提高人体抵抗力,秋冬吃红薯还有防燥的功效,但不能多吃。

  中老年人脾胃虚弱,要多喝点红薯粥,因为它易于消化,保护胃肠,还能促进胃肠运动,使排便更加轻松,还能摆脱便秘的困扰。吃红薯时最好搭配一点咸菜,可有效抑制胃酸。

  习俗五:进补

  大雪是“进补”的好时节,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冬令进补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此时宜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养阴益精。冬季食补应供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大雪节气前后,柑桔类水果大量上市,像南丰蜜桔、琯溪柚子、脐橙雪橙都是的当家水果。适当吃一些可以防治鼻炎,消痰止咳。大雪时北半球各地日短夜长,因而有农谚“大雪小雪、煮饭不息”等说法,用以形容白昼短到了农妇们几乎要连着做三顿饭的程度。可常喝喝姜枣汤抗寒;吃桔子、用薄荷油防治鼻炎,消痰止咳。

  大雪食俗

  小米红薯粥

  1粥可以和胃补脾,润养肺燥,是养生的绝佳选择。小米粥有滋阴养血,和胃安眠等功效,而红薯也素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功效,使人“长寿少疾”。

  一起来学营养、简单、美味的小米红薯粥吧!

  2材料:小米、玉米渣、红薯

  做法:

  1、小米和玉米渣略为淘洗后,加清水大火煮沸后,转中小火。

  2、红薯去皮洗净切成小块,加入煮开的小米粥里同煮。

  3、等小米和红薯都熬至软绵顺滑即可熄火。

  小贴士:

  熬煮小米粥的时候加入少许白米或糯米、玉米渣、南瓜、山药等同煮,不但可以增加营养,还可以改善小米粥粗糙的口感,使粥更加浓稠绵滑。

  大雪食俗之腌腊肉

  1腊肉存放时间长,味道极香浓,下面分享的腊肉的简易做法,一起动手吧!

  材料:带皮五花肉1500g,生抽90g,老抽70g,盐50g,冰糖30g,白酒30g,花椒,八角适量。

  2做法:

  1、五花肉洗净,晾干。放入盒子里。

  2、生抽90g,老抽70g,盐50g,冰糖30g,白酒30g,花椒,八角适量拌匀后倒入五花肉,盖盖摇晃拌匀。

  3、约腌制3-4天,取出,置阴凉干燥处阴干。图为过了一夜。

  4、再过一天后,稍见发亮。

  5、过了两三天,见肉收紧,稍稍出油。

  6、约一周后,可见泛出很多油,就可以了。

  7、取一块洗净,放盘上,入蒸锅蒸30-40分钟。

  8、切片即可直接食用,也可做腊肉饭。

  大雪养生之食补

  1中医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冬之时燥邪为患,易伤阴,故秋冬之时宜服用滋阴之品,或用滋润护肤之品以防燥邪。大雪节气养生要从饮食开始,其中大白菜、大红萝卜缨和大葱都为这个节气较好的食疗佳品。

  2皮肤干,大白菜护肤养颜

  大雪节气期间空气特别干燥,冷冷的寒风让不少人的皮肤开始出现干燥的情况,不少上班族到了单位之后,又关在开着暖气的空调间里,皮肤的水分也相应地流失得更快。

  冬季吃大白菜,不仅营养,还有护肤养颜的效果。这主要是因为大白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E,可以起到很好的护肤和养颜效果。大白菜含有丰富的粗纤维,不但能起到润肠、促进排毒的作用又刺激肠胃蠕动,促进大便排泄,帮助消化的功能。

  在这里要提醒大家:大白菜要竖着切,因为这样切对保存水分更好,菜内的水分损失减少,水溶性营养素丢失也会减少。其次,这样切白菜容易熟,维生素的损失减少。再次,大白菜顺丝切能够保留更多粗纤维,更有利于刺激肠蠕动,以增加排毒护肤养颜的效果。

  大红萝卜缨补钙

  大雪节气的到来,标志着秋冬季节交替正式开始,这是时节阳光微弱,人体受寒冷气温的影响,生理功能和食欲均会发生变化。所以,要适当调整日常的饮食,保证身体充足的钙源,让冬天过得暖洋洋。

  冬季日照的时间减短,会影响维生素D的形成,天冷人体尿量增加,无机盐随尿液排出的量也增多。人体往往容易缺乏钾、钙、钠、铁等元素,尤其是老年人。因此,应该及时予以补钙。

  萝卜缨是含钙量最高的蔬菜,非常适合缺钙的人群。以号称补钙作用很好的大豆为例,每100克大豆的含钙量大约是在191毫克左右,但是每100克红萝卜缨的含钙量则是350毫克,钙含量几乎是大豆的一倍。。

  萝卜缨和很多蔬菜一样,维生素易流失,最好是焯一下凉拌着吃。一份凉拌萝卜缨就能完全满足人体每日所需的维生素A和K,以及55%的维生素C和27%的叶酸,和10%的钙和锰。

  阳气藏,来根大葱能“通阳”

  中医养生学认为,大雪节气前后,天气寒冷,阳气潜藏,如果不注意保暖,寒邪入侵就容易生病。因此冬季应该注重对阳气的护养。

  大雪节气前后是风寒感冒的高发阶段,风寒感冒的主要症状是怕寒怕风,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盖大被子才觉得舒服点。天气寒冷的时候适当吃些益气通阳的食物,例如大葱等,有助于预防风寒感冒。

  虽然大葱的葱绿部分比葱白部分营养含量高得多,但是从通阳和食疗的角度来看,葱白的效用更大一些,比如风寒感冒的很多经典食疗方都有葱白入药,如葱豉汤的主要成分就是葱白。大葱味辛,性微温,具有通阳、解毒调味的作用。除了用于防治风寒感冒外,对于阴寒腹痛、恶寒发热、头痛鼻塞、乳汁不通等症状也有一定的食疗效果。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大葱,但患有胃肠道疾病,特别是溃疡病的人不宜多食。

  过敏体质应注意

  过敏体质冬季不应多吃以下三种食物:第一,冰冷食品冷冻食品的温度过低,很容易刺激咽喉、气管、胃和肠道,会使血管和肌肉的紧张性收缩,从而导致人体出现过敏反应。第二,肉类食品容易降低人体红细胞质量,如果长期大量食用肉类食品,人体会变得更加敏感。第三,大块炖制的鱼、肉通常受到儿童的喜爱,但这些食物过于油腻,很容易对肠胃的消化功能造成阻碍,导致肠胃功能失常,从而导致人体出现过敏反应。

  大雪养生全方位

  饮食:温补为主

  大雪时节,应以温补为主。平时的菜肴中可以多加入一些葱、姜、蒜,每天喝一杯热牛奶,适当吃芝麻、花生等有助补肾的'食物。水果类可以吃些橙子和橘子。

  大雪食补应根据自身的状况来选择。像面红上火、口腔干燥干咳、口唇皲裂、皮肤干燥、毛发干枯等阴虚之人应以防燥护阴、滋肾润肺为主,可食用柔软甘润的食物,如牛奶、豆浆、鸡蛋、鱼肉、芝麻、蜂蜜、百合等,不适合进食辣椒、胡椒、大茴香、小茴香等燥热食物。如果经常面色苍白、四肢乏力、易疲劳怕冷等阳虚之人,应食用温热、熟软的食物,如豆类、大枣、山药、桂圆肉、南瓜、韭菜、芹菜、栗子、鸡肉等,忌食黏、干、硬、生冷的食物。

  起居:多睡懒觉少晨练

  《黄帝内经》在说到冬季保健养生时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意思就是:冬天的三个月,气候寒冷,草木凋零,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水寒成冰,大地龟裂,人应该早睡晚起,待到日光照耀时起床才好,不要轻易地扰动阳气。

  冬天提倡晚起床确实有道理。首先,冬天的清晨,往往是最冷的时候,天寒地冻,很不适宜到户外活动;第二,清晨是空气中氧含量最少的时刻,要等到太阳出来后,植物才会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吸碳吐氧,使空气的含氧量慢慢增加。另外,冬季的早晨,还比较容易出现大雾天气。小雾滴中悬浮着的那些细小颗粒,吸进肺里对人体健康非常不利。所以,冬日清晨,赖被窝不仅是件幸福的事,对身体健康也好。下午4点后,才是运动的最佳时间。

  南方大雪吃什么?

  大雪节气,北方已有积雪,天寒地冻。长江中下游地区则刚刚进入隆冬季节,气温将显着下降,阴冷寒湿。而在南方,特别是广州及珠三角一带,却依然草木葱茏,与北方的气候相差很大。大雪时节过后,南方地区此时正值季节转换,冷空气时而南下,气温往往骤升骤降。

  南方大雪的饮食习俗

  1、腌肉

  大雪节气,中国南京素有“大雪腌肉”的习俗,在古代该习俗源于防一种被称为“年”的怪兽。南京人有句老话“大雪把肉腌,大年把嘴填”。说的就是大雪节气忙着腌肉就可以在过年的时候享受到口福了。

  咸肉、香肠等肉制品,一般含少量亚硝基化合物,因含量不高,在食用加工时弃去汤汁即可。但千万不要油煎,在高温下可促进食物中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使其中的亚硝基吡咯烷和二甲基亚硫胺等致癌物的含量增高。人们在吃上述食物的时候,最好搭配一些生的新鲜果蔬。

  腊肉因为是腌制食品,里面含有大量盐,所以不能每顿都吃;这样超过人体每天摄入的最大盐量;所以当作调节生活的一个菜谱;当然可以先采用蒸煮或者多次蒸煮,尽量降低里面肉的盐的含量,也就可以多吃了;与此同时也能享受腊肉的淳朴香味了。

  2、羊肉

  “冬天进补,开春打虎”,中国人大雪节气后喜欢进补羊肉,有驱寒滋补,益气补虚,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羊肉还可以增加消化酶,帮助消化。冬天食用羊肉进补,可以和山药、枸杞等“混搭”,营养更丰富。

  其实羊肉的做法很多,炖、焖、涮、爆、烤最常见。炖、焖、蒸的方法最原汁原味。这种吃法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营养成分不丢失,滋补效果最佳。炖汤时先用一些羊腿骨、脊梁骨大火炖半小时成奶白色汤,捞出汤骨,再将洗过的羊肉放入锅中,加入葱、姜小火炖制。如果用砂锅炖,风味更好。

  涮着吃可减少膻味,吃得更舒心。这种吃法的要点在于,将羊肉用冷水浸泡一夜,可以把羊肉中的膻味物质浸出。这种吃法,需要提醒的是,麻辣汤底涮羊肉,吃了易上火。这时候可同时吃些银耳、梨等生津润燥的食物,或喝点菊花茶去火。由于羊肉中可能存在病菌和寄生虫,应选经过质检的羊肉片,并且涮至熟透。

  由于羊肉有一股令人讨厌的羊膻怪味,故被一部分人所冷落。其实,一公斤羊肉若能放入10克甘草和适量料酒、生姜一起烹调,即能够去其膻气而又可保持其羊肉风味。

  吃羊肉可搭配萝卜豆腐。豆腐是羊肉的好搭档,它不仅能补充多种微量元素,其中的石膏还能起到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作用。而羊肉和萝卜一起,则能充分发挥萝卜性凉,可消积滞、化痰热的作用。

  另外,大雪时节可以吃一些温补性的食物,如牛肉、鸡肉等肉类,还要多吃一些益肾类的食物,如腰果、芡实、山药、白果、核桃等。如果大雪节气进食过量的高热、高脂的食物,或温补性强的补品,就易导致肺火、胃火等内火旺盛。可多吃萝卜、梨等有润肺清热、养阴生津等作用的食物。

  大雪节气的习俗与由来

  “大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12月7日(个别年份的6日或8日),其时视太阳到达黄经25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相反,大雪后各地降水量均进一步减少,东北、华北地区12月平均降水量一般只有几毫米,西北地区则不到1毫米;大雪,雪的大小按降雪量分类时,一般降雪量5.0-10毫米。

  大雪节气的由来

  “大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12月7日(也有个别年份的6日或8日)。太阳黄经达255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大雪”。大雪,顾名思义,雪量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故名大雪。

  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温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往往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会降大雪,甚至暴雪。可见,大雪节气是表示这一时期,降大雪的起始时间和雪量程度,它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我国古代将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鹃鸥不呜;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这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呜叫了;由于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正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所以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也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人常说,“瑞雪兆丰年”。严冬积雪覆盖大地,可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围的温度不会因寒流侵袭而降得很低,为冬作物创造了良好的越冬环境。积雪融化时又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可供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另外,雪水中氮化物的含量是普通雨水的5倍,还有一定的肥田作用。所以有“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农谚。

  大雪时节,除华南和云南南部无冬区外,我国辽阔的大地均已披上冬日盛装。东北、西北地区平均气温已降至-10℃,黄河流域和华北地区气温也稳定在0℃以下。在气候正常年份,黄河流域以及以北地区已有积雪出现,冬小麦已停止生长。大雪以后,江南进入隆冬时节,各地气温显著下降,常出现冰冻现象,“大雪冬至后,篮装水不漏”就是这个时间的真实写照,但是有的年也不尽然,气温较高,无冻结现象,往往造成后期雨水多。江淮及以南地区小麦、油菜仍在缓慢生长,要注意施好腊肥,为安全越冬和来春生长打好基础。华南、西南小麦进入分蘖期,应结合中耕施好分蘖肥,注意冬作物的清沟排水。这时天气虽冷,但贮藏的蔬菜和薯类要勤于检查,适时通风,不可将窖封闭太死,以免升温过高,湿度过大导致烂窖。在不受冻害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保持较低的温度。

  大雪节气人们要注意气象台对强冷空气和低温的预报,注意防寒保暖。越冬作物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冻害。注意牲畜防冻保暖。

  大雪节气的民间习俗

  大雪时节,北半球各地日短夜长,因而有农谚“大雪小雪、煮饭不息”等说法,用以形容白昼短到了农妇们几乎要连着做三顿饭的程度。俗话说“大雪纷纷是旱年,造塘修仓莫等闲”。此时人们还要加紧冬日兴修水道、积肥造肥、修仓、粮食入仓等事务。妇女们则三五成群,扎堆做针线活。手艺之家将主要精力用在手艺上,如印年画、磨豆腐、编筐、编篓等赚钱补贴家用。

  大雪以后气温逐渐变冷,人们屋里屋外都十分注意保暖,纷纷穿上冬装,防止受冻,出现冻疮。鲁北民间有“碌碡顶了门,光喝红黏粥”的说法,意思是天冷不再串门,只在家喝暖乎乎的红薯粥度日。此外,逢下雪到户外赏雪、堆雪人也是此时常有的景致。

  老南京有句俗语,叫做“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将大盐加八角、桂皮、花椒、白糖等入锅炒熟,待炒过的花椒盐凉透后,涂抹在鱼、肉和光禽内外,反复揉搓,直到肉色由鲜转暗,表面有液体渗出时,再把肉连剩下的盐放进缸内,用石头压住,放在阴凉背光的地方,半月后取出,将腌出的卤汁入锅加水烧开,撇去浮沫,放入晾干的禽畜肉,一层层码在缸内,倒入盐卤,再压上大石头,十日后取出,挂在朝阳的屋檐下晾晒干,以迎接新年。

  大雪进补

  时至大雪,是“进补”的大好时节,但不要一味地补充有营养的食物,要根据地域、天气吃不同的食物。江南不太冷的地方适合用鸭、鱼温补;北方气候寒冷,可以用羊肉、牛肉补充身体元气,增加御寒能力;如果天气持续干燥,还要在滋补时增加冰糖、百合等甘润的食物,以起到“灭火器”的作用,防止身体上火。

  大雪饮食习俗

  1、羊肉

  “冬天进补,开春打虎”,大雪提醒人们要开始进补了,进补的作用是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健康过冬。老南京大雪进补爱吃羊肉,驱寒滋补,益气补虚,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羊肉还可以增加消化酶,帮助消化。专家建议,冬天食用羊肉进补,可以和山药、枸杞等“混搭”,营养更丰富。

  至于北方民族,这个时候已相当寒冷,像是在包头地区有句俗谚说“小雪杀猪,大雪宰羊”,大雪季节到,就是杀猪准备年货的时刻。这个时候,无论谁家宰杀牲畜,亲朋好友都会来帮忙,东家准备食物、小酒、小菜宴请,因此小雪、大雪季节都是家族亲友们叙旧联络感情的时刻。

  2、红黏粥

  大雪以后气温逐渐变冷,人们屋里屋外都十分注意保暖,纷纷穿上冬装,防止受冻,出现冻疮。鲁北民间有“碌碡顶了门,光喝红黏粥”的说法,意思是天冷不再串门,只在家喝暖乎乎的红薯粥度日。

  粥可以和胃补脾,润养肺燥,是养生的绝佳选择。小米粥有滋阴养血,和胃安眠等功效,而红薯也素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功效,使人“长寿少疾”。

  3、狗肉

  俗话说“挂羊头卖狗肉”,其实温州人一直有“冬令香肉暖胃”之说,这香肉即是狗肉。寒冬时节是食狗肉进补的最佳时刻,《大明本草》上就有“黄狗大补益人,余色微补”记载。

  据说,身体虚弱而溺床的小孩,吃一两回狗肉就能够见愈。过去,温州不少人家将狗肉作为产妇补体的佳品相互赠送。

  4、兑糖儿

  “糖儿客,慢慢担,小息儿跟着一大班。”每当“大雪”节气前后,温州街头就会出现一种“兑糖儿”的场面。各地饴糖作坊将制成的整版饴糖提供给专门挑担走街串巷的小商贩,俗称“糖儿客”。

  “糖儿客”一边敲打糖刀,一边吆喝卖糖。小孩常常被吸引,家长便将家里的铜质废品、铜钱铜板之类物件拿来跟“糖儿客”兑换饴糖。由于冬季食饴糖有滋补身体的好处,所以如今这“兑糖儿”也发展为一种商业经营方式。

  大雪养生四大原则

  1、食——适宜进补有讲究

  大雪时节气温较低,但天越冷越要多喝水。多喝水有利于氧气的供给,呼吸顺畅,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冬季以饮温热水为宜,要坚持在起床后和临睡前喝杯白开水。另外要多吃青椒、番茄等深色菜以及鲜枣、猕猴桃、柑橘、柠檬等富含维生素C食物。提倡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冬季饮食忌粘硬生冷。

  大雪时节是进补的大好时节,进补主要分为食补和药补。食补:吃一些温补性的食物,如羊肉、牛肉等肉类,还要多吃一些益肾类的食物,如腰果、芡实、山药、白果、核桃等。此外,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也要多吃一些,它们不仅可以补养肾气还可抵抗寒冷,且能润肺生津。大雪食补以补阳为主,但不可过于机械,应根据自身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结合食物之性来选择。药补:尤其是老年人或身体虚弱的人,在食补的同时,也可以用些药物进补。大雪节气常用的补药有人参、黄芪、阿胶、冬虫夏草、枸杞等,可和肉类一起做成药膳食用。药补要注意因人、因时、因地,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

  2、衣——重点注意关节保暖

  大雪时节重点注意关节保暖。由于关节附近多是肌腱、韧带等血管分布较少的组织,而且四肢较常暴露在外,更易散失温度,使关节僵硬,血液循环差,因而疼痛不止。因此,关节炎患者在寒冬须加强保暖。若能在冬季临睡前温水泡足,不但可以活血通络有益关节,并可安神宁志,促进睡眠。

  3、行——早卧迟起运动适度

  大雪时节宜“早卧迟起”。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人们最佳的作息时间应是晚上十点至第二天早上六点,冬季早睡晚起也只是在此基础上微调而已。早晚温差悬殊,老年人要谨慎起居,适当运动,增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冬季运动要充分做好热身活动,选择慢跑、快走最适宜。晨练不宜过早。冬季户外运动时,最好选择早上太阳出来之后的8点至9点,或者下午4点到5点之间进行。遇到空气混浊、浓雾遮天的天气,最好不要到户外锻炼,可改在室内进行。此外,锻炼时运动量应由小到大,逐渐增加。此外,锻炼时运动量应由小到大,逐渐增加,尤其是跑步。不宜骤然间剧烈长跑,必须有一段时间小跑,活动肢体和关节,待机体适应后再加大运动量。

  4、住——注重通风保湿

  室内要经常通风 除了白天要开启门窗,让空气对流外,晚上应开小气窗通风。人体细胞白天分泌高浓度的环磷酸腺苷,可以增强细胞功能;晚上则分泌高浓度的环磷酸鸟苷,具有减弱、抑制细胞功能的作用,所以深夜时人体抵抗力下降,虚弱、患病的人夜晚要特别注意。

  室内要保湿 房间温度太高而湿度太低,会引起身体不适,极易发生疾病。冬季室内保湿除每日向地上洒些水,或用湿拖把拖地板以增加湿度,也可在散热设施附近放一盆水,让水慢慢蒸发,以保持室内空气湿润。此外,在居室内养几盆花草或是使用加湿器,也可调节室内湿度,使居室内充满清新空气。

【大雪节气有什么习俗和食俗】相关文章:

大雪节气饮食和习俗12-08

大雪节气的习俗12-08

大雪节气有什么传统12-02

金华冬至习俗与食俗介绍12-15

白露节气食俗介绍201509-15

大暑节气有什么习俗12-10

大雪节气的习俗与由来12-16

大雪节气的习俗说明09-17

腊八节的习俗与食俗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