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和心理教育观后感

时间:2022-12-08 11:10:00 家庭教育 我要投稿

家庭教育和心理教育观后感范文(通用6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庭教育和心理教育观后感范文(通用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家庭教育和心理教育观后感范文(通用6篇)

  家庭教育和心理教育观后感1

  家庭教育回归生活教育本位,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对孩子而言参与家庭生活的本身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核心就是教会孩子如何去做人,帮助孩子能够修身和立德,家庭教育具有三大特点。第一个特点是潜移默化,家庭教育是环境熏陶的教育,是在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里潜移默化对孩子产生影响的教育。第二个特点是生活教育,家庭教育是在生活中进行的教育,脱离了家庭生活,家庭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第三个特点,家庭教育是相机而教的,就是在家庭生活中唤醒孩子成长意识时给他一个相机的引导,而不是刻意的说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甚至决定着他们的发展方向,影响到终生。家庭教育就是逐渐培养孩子的良好的习惯,特别是那些助于自我教育的习惯,知识传播、传递,主要依靠书本而习惯的养成主要依靠父母和老师。

  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香味,每一棵树都有自己的高度,每一粒砂都有自己的位置,没有必要为了大人的愿望来改变孩子自然成长规律,愿每一个生命都长出自己的特点,自然美才是真的美。与大家共勉。

  家庭教育和心理教育观后感2

  昨天中午观看了以“家庭教育需要回归育人本位”为主题的家庭教育公开课,感受颇深,我们处在一个周遭事物观念变迁迅速的时代,也处在一个家庭教育最焦虑深重的时代,本节课指出了家庭教育的核心:“成人教育”,即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家庭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延续,满足于提升学习成绩这一目标,更多的是回归家庭教育的初心,帮助孩子修身和立德,同时也需要家校配合形成良性循环,达到5+2大于7的效果。

  课上分享了几个要素,一是帮助孩子形成家国情怀,从日常的点点滴滴中,比如交通工具的变化,比如福建号航母,树立孩子爱国的情怀,对国力增强的自豪感,二是怎么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边讲了两个小例子,“见得孩子闲”和“成功的体验”,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特别是到了初高中阶段,需要我们重塑亲子关系的时候,更需要我们提供有效、高效的陪伴,帮助孩子树立人生的目标。好的家庭,会是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集合体,家长的成长和孩子是一起的。

  家庭教育和心理教育观后感3

  言传身教是最为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式。最为父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如何做人做事,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行为举止,胜过反复无休止的简单说教。读书是一种高雅而有效的教育形式,认真领会书中的真谛,一方面可以丰富孩子的知识、提高孩子的各种能力,另一方面又能陶冶孩子的情操。错开读书时间,和孩子同时读一本书,交流彼此心得或感悟,既能达到相互提高的目的,又能融合亲情,加深相互理解,把读书的好处可以发挥到极致。家庭必须有足够量的书可以供孩子和家长读,让家庭藏书丰富起来,要使家庭精神食粮充足,随时有书可读,而不是书籍匮乏;书香可以养颜,书香可以让人有一种别样的飘逸感觉,熏陶出别样的气质。

  今天听取了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徐勇,北京市西城区学生活动管理中心主任、教授王小慧给我们带来的“言传身教:中国传统家庭教育内容与方法的传承与运用”的公开课,受益匪浅,谈几点感想:

  言传身教是中国传统家庭教育内容与方法的传承与应用。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注重“孝”和“礼”,以家风、家训的形式来完成,父母则是家风、家训建设的主体。在言传身教的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应以赏识、肯定和鼓励为主,以约束、批评为辅。积极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肯定孩子微小的进步。在孩子犯错时,多点耐心,循循善诱,帮助改正,不要过度苛责。良好的家庭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渐进的积累才能完成。

  讲座中专家声情并茂地阐述了美好的家庭生活对儿童成长的生活的重要意义,令我感触良多。

  家庭教育和心理教育观后感4

  据说爱学习的家长都耳濡目染地影响着孩子,我也不能落后呢,有优质的家长课堂肯定得去观摩一下。

  家长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这个大家都应该没有异议。只是现在很多人把孩子的成绩好坏与家庭教育是否成功挂钩了。把学习上的焦虑进一步的压给孩子、老师、学校。让我颇有感触的是,我们应该培养一个幸福的人,不是分数机器。有些孩子成绩不好,但不会妨碍他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扬长避短,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在成长期间肯定也离不开家长的细心引航。同样,一个成绩优异,却玻璃心,连自己脾气都控制不了的孩子,也不一定能走到幸福的彼岸。

  在孩子的成长路上,我们都需要细心观察,正确引导,培养一个幸福的孩子,做幸福的一家人。

  今天,看了两位专家家庭教育公开课。了解了生活教育的重要性,让我得到很多收获。

  其实在孩子的成长中,家庭起到的作用的是巨大的,在孩子形成独立思维之前,父母就是孩子参照世界的模板,所以孩子幼小的时候,父母更要关注对孩子的生活教育,在生活中,要教导孩子合理、积极地评价生活中、社会上的人或事,培养孩子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给孩子安排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并且鼓励他持之以恒,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

  家庭是培养习惯的学校,父母是培养习惯的老师。在生活中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让孩子在父母的助力下飞得更高。

  家庭教育和心理教育观后感5

  今天听了由高书国和罗爽老师主讲的家长学校第十期课程《家庭共育立德树人》,课程主讲家庭教育回归育人本位,讲出了当今社会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面临的一些常见的问题。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以下两点:

  一、不吝赞美听到这条,想想自己确实对孩子的赞美有点吝啬了。就像上周末,吃饭前孩子在饭桌上很开心地说,“我这次体育400米跑了1分10秒”,当时想到孩子一个假期都很少运动,我就问了一句“这个速度很快吗?“,孩子反驳,”拜托,这个速度没有几个人能达到的…….“语气还带了点小小的.高兴。现在想想自己确实是吝啬了给孩子的赞美,或许当时说一句“哇,这么快,你太厉害了,继续加油!”,孩子是不是会更开心?更何况是吃饭前,不是应该让孩子有一个美丽的心情,才能好好吃饭?以后,需要试着多给孩子一些赞美,哪怕是错误,也需要从另外一个角度引导让孩子意识到错在哪里。

  二、良好的上网习惯,这个话题一直是我头疼的问题。想想周末看到孩子在玩手机,自己就一个劲地说孩子,怎么还在玩手机?怎么还在玩手机?虽然周末给孩子安排的家务也会去做,但通常都是磨磨唧唧地说几遍给推到最后才做。或许按高老师和罗老师说的,合理地给孩子布置一定量的作业/家务,比如先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做好某项家务,完成这些任务以外的时间孩子可以自由地支配(不能看到孩子玩的时候又给加码),这样效果是不是更好,孩子能提前完成任务,也能开心的玩,不用担心被催。这条等以后验证。

  课程非常精彩,立德树人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共同体相互依存,家庭教育是孩子“成人教育”的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模块,以后,真需要多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希望孩子能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家庭教育和心理教育观后感6

  父母要读懂孩子“怪异”行为背后真实的愿望,在亲子交往中,一个重要的原则是“遇事善为先”。看了教育公开课第二期,我很赞同这个观点。

  在孩子出现了与往常大不相同的行为时,家长应该及时对其进行耐心询问,而不是急于追究,要发现孩子内心的善意。孩子有属于自己的情感世界,他们有时候看似过激或令人生气的行为可能只是为了求得家长和老师的关心和注意。家长要静下心来,了解孩子的真实意图,理解孩子们这些行为背后的实际需求和善意举动。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更多关注孩子的心里,走进孩子的世界,让孩子们在呵护关爱下健康成长!

  现在“依法带娃”开始了,随着一系列法例的实施,以及家庭教育课程的开发,给万千父母指引了正确带娃的方向。家长们现在需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不能再用老办法。身为新一代的家长,孩子身处的世界跟我们所认识的世界已经不同了!现在的世界日新月异,知识爆炸,孩子接受知识的渠道比我们之前的要多,孩子见识的到世界比我们更加大,所以我们真的需要一个教育孩子的新方向。

  2022年家庭教育公开课,唤醒了家长的主体责任意识,更明白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重要性。本期课程专家深入了解了相关法律规律,通过专家向我们解读了《家庭教育促进法》,让我们见识到育人实践的深度,专家所选择的案例通俗易懂,让我们家长受益匪浅!有正确的方向就会有正确的方法,这次的家庭教育公开课让我加深了对《家庭教育促进法》的了解与认识,也让我重新树立了新的育儿观。

【家庭教育和心理教育观后感】相关文章:

家庭教育和心理教育观后感(精选34篇)12-06

家庭教育和心理教育观后感800字(通用16篇)12-06

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观后感范文(精选7篇)11-08

家庭教育的心理误区11-17

高中生心理问题和家庭教育对策12-13

心理与家庭教育观后感(精选21篇)12-06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影响01-20

心理教师家庭教育讲座观后感(精选6篇)05-10

幼儿家庭教育心理误区论文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