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家庭教育的平等性原则

时间:2023-08-07 15:51:51 兴亮 家庭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什么是家庭教育的平等性原则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家庭教育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什么是家庭教育的平等性原则,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什么是家庭教育的平等性原则

  什么是家庭教育的平等性原则

  平等性原则也叫尊重性原则,是指子女与家长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尊重孩子的人格,以平等人格主体的身份实施教育和影响。

  在家庭教育实践中,要贯彻落实好这一原则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树立正确的亲子观和教育观。

  孩子是有思想、有感情、有尊严、有主观能动作用、有发展潜力的行为主体。在家庭教育中,既是接受来自父母长辈教育的主体,又是发生行为、思想改变,实现教育目标的主体。因此,家长必须破除把孩子作为父母私有财产的观念和“我是老子,你是孩子,一切由我说了算”、“人前教子,人后教妻”、“棍棒之下出孝子”、“树大自然直”等传统家庭教育观念,树立孩子与“老子”人格平等的理念,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和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孩子在自身成长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因为,家长的教育行为只有通过孩子内心体验、感悟、认同,并转化为相应的行动,形成相应的观念和习惯,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相反,如果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不顾孩子的个人感受和个人意愿,采取“强迫性”或者“暴力性”的教育方式,即便是收到了“明显的”甚至是“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也是暂时的、表面的。家长不仅要知道“养不教,父之过”的道理,还要知道“教之道,贵以专”的道理,更要让孩子知道“子不学,非所宜”的道理。只有这样家长才能牢牢把握教育的主动权,孩子才能真正成为学习、认识、发展的主体。也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从内心深处接受我们的教育。

  第二,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本身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社会教育学研究表明,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家庭气氛,有利于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凝聚力,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和品德的发展;专断的、紧张的、经常有冲突的家庭气氛,必然导致孩子家庭归属感和安全感的缺失,对于他们的成绩和成长来说,势必产生不良的作用和结果;平淡的、不活跃的、关系疏离的家庭气氛,会拉大受教育者和双亲之间的心理距离,势必导致孩子对家庭、对父母的依赖感和亲近感的疏远,从而使家庭教育的效果得到削弱。因此,家长要改变“家有千口,主事一人,事无巨细一人做主”的传统的家长作风,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理解、信任、尊重、自主的氛围中学会理解、信任、尊重、民主,从而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第三学会倾听。

  倾听是一种教育,它能让孩子获得被人尊重的感受,学会怎样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对于家长而言,学会倾听并养成倾听的习惯,对于激发孩子与家长交流的欲望,拉近亲子间的心理距离,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进一步提高亲子沟通效果,提高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要让孩子把话说完。“闭嘴”、“不用你解释”、“少插嘴”等强硬的语言和粗俗的做法,不仅剥夺了孩子倾诉、申辩、发表见解、参与家庭事务的权利和欲望,而且还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有思想、有主见的行为主体,他们的见解,哪怕是幼稚的,也可能对家长的认识起到一些启发、补充作用。

  二是要鼓励孩子发表意见。在孩子想发表意见的时候,家长要认真倾听,鼓励其把想说的话全部说完,充分发表个人的意见;在孩子不想发表个人意见的时候,家长应当通过引导,鼓励其说出自己的想法甚至不满和委屈,这对于培养孩子善于思考的习惯以及表达能力和责任意识、自主意识都是十分有益的。

  三是不要轻易下结论。在孩子遇到挫折、受到委屈、感到困惑时,家长能给予的帮助是引导孩子把心中的委屈、困惑、愤怒、激动等不快顺畅的宣泄出来,回归到正常的心理状态。此时,家长要充当的角色是“朋友”——理解者、尊重者、同情者、倾听者、心理疏导者,而不是“法官”,要充分引导,不要轻易下结论。因为,家长的结论,既不利于孩子心理问题的解决,也不利于孩子汲取经验教训,独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四多与孩子交流。

  很多家长面对孩子闷闷不乐的情绪认为“如今的孩子太不理解父母了”——“我供你吃,供你穿,供你上学,你还有什么不高兴的?”其实人的成长不仅有物质上的需要,也有精神的、情感的需要。如果家长忽略了孩子的精神、情感需要,孩子和家长就没话可说。长此下去,儿女和家长相处就会变得越来越尴尬。因此,家长要学会和孩子多交流,多沟通。特别是在做出与孩子相关的决策时,一定要注意听取孩子的意见,维护孩子的参与权和人格尊严。通过平等的交流,可以增进理解,促进感情,进而增强家庭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第五讲究语言艺术。

  “语言是打开心灵的窗子。”对于家长而言,教育孩子要讲究语言艺术,是指家长说话要尽量做到“留有余地”,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性和幽默感,以维护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留有独立思考、想象、感悟的空间。多用“你想想看”、“你的意见呢”、“你一定能行”等鼓励性、引导性的语言,杜绝“你真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真是无可救药”等教训性、讽刺性的语言。要学会使用体态语,在特定的情况下,一个鼓励的眼神、信任的目光……均可以传递父母对孩子无尽的关怀、鼓励、认可、赞赏或禁止、责备等信息,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在家庭教育中讲究语言艺术,不仅是对孩子尊重的需要,也是教育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学会与人交往的需要。

  第六保护孩子的隐私。

  每个人即便是孩子,都有不便公开或不愿意让他人知道的“小秘密”——隐私。维护个人隐私权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孩子与家长平等享有隐私权。对于孩子来讲,维护个人隐私既是维护自尊的需要,也是法律赋予的权利。对于家长来说,保护孩子的个人隐私既是对孩子的尊重,也是必须遵守的法定义务。例如,有的孩子喜欢独自与日记对话,在日记里倾诉心声,发泄不良情绪。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还有利于孩子进行心理调节。按照法律规定私人日记属于个人隐私的范畴,可有的家长出于要全面了解孩子的心理,不顾孩子的个人感受和法律规定,偷看孩子的日记。其实,了解孩子的渠道很多,其关键是相互间的理解、尊重和信任,这是进行有效教育的基础。还有的家长受“人前教子,人后教妻”传统思想的影响,习惯于在他人面前教育孩子,却不知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家庭教育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1、家庭成员之间应保持和谐的关系

  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之间的和谐,是家庭稳定温馨的基础,也是孩子心理稳定和健康的保障。

  家庭成员之间感情不和,言行冲突,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情绪波动,使之产生心理上的不良反应。

  如果因为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之间关系紧张造成了不正常的家庭氛围,那么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孩子。

  大量调查材料证明,有相当数量的孩子就是因为家庭不和,逃避家庭才误入歧途的。

  2、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实现一致性

  教育的不一致对孩子性格的影响更是重要,一般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他们在爸爸面前一个样,爷爷面前一个样。

  学会了两面说好话,这样的孩子容易养成口是心非的性格。所以,家庭成员的教育观念、立场应协调一致。

  做到步调一致,并不断地总结经验和反思失误。

  3、树立家庭教育的榜样

  家长以身作则,有意识地在学习、道德行为、锻炼身体等方面,给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样。

  言教身教一致,才可能教育好孩子。

  父母是孩子接触最多,也是最信任的人,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很重要,如果处理不好,会给孩子心理上留下阴影,影响他们的一生。

  家长应从自身做起给孩子营造一个和睦民主的家庭氛围,从方方面面对孩子施以细心的呵护和关爱,使孩子健康成长。

  4、理解尊重孩子

  被尊重被关爱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当一个人觉得被理解、被尊重的时候,他的内心是温暖的、安全的、放松的,没有疑虑、没有孤独感。

  因此,“理解、尊重孩子”能够有效地拉近你与子女之间的心理距离,缩小“代沟”。

  5、培训孩子的合作精神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从小事中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引导他们尊老爱幼、与他人合作。

  讲文明、讲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必须要从小培养,融入到生活中。

  比如说在玩游戏的时候,可以引导他们多与其他小朋友进行合作,通过多种方法赢得比赛,这样也能够使他们交到很多朋友。

  6、父母要说到做到

  父母在教育过程中,言出必行十分有必要,决定他们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如何。

  很多人存在一个误区,当孩子吵闹想要某样东西的时候,就先应承下来,等到了真正需要兑现诺言的时候,却又不作数了。

  长期来看,不仅不利于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还极有可能会造成他们对家长丧失信任。

  7、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培养孩子的自信,首先要指出孩子的优点,不要忽略他的任何优点,比如孩子今天帮家长到了一杯水或者是帮家长做了一些小的事情,家长都需要夸孩子,鼓励孩子,能够有效的建立孩子自信心。

  在外人面前一定要避免埋怨孩子,避免打骂孩子,都能够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平时孩子做错事情,家长需要纠正,但是不要打骂,对孩子的自信心培养都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孩子一定要生活在良好的环境当中,家长尽量避免互相之间吵架,避免大声喧哗。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而言是至关重要的,父母更是在潜移默化当中决定着孩子的秉性。

  作为家长,在对待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达成一致,必须多沟通、交流、互相支持,千万不能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把分歧暴露给孩子。

  其实有分歧没有关系,关键是要正确面对,达成一致,这样才能给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什么是家庭教育的平等性原则】相关文章:

稳健性原则的运用02-24

家庭教育指导的原则03-10

家庭教育的八个原则10-18

有原则性的名言430句06-12

中考英语作文:平等的重要性英语作文01-20

艺术性的家庭教育03-18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01-20

家庭教育需要遵守的八个原则02-25

家庭教育六大原则07-18

握手礼仪有什么原则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