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家庭教育中的四个问题

时间:2022-04-26 08:44:54 家庭教育 我要投稿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中的四个问题

  过去的认识里,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特殊儿童家庭教育中的四个问题,希望有所帮助!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中的四个问题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中的四个问题 篇1

  一、如何理解孩子的特殊

  仅仅从字面上说,所谓特殊就是不同,就是不一样。也就是说,特殊仅仅是一个描述性的词汇,本身没有评价意义。

  那么,儿童的特殊也是这样,特殊儿童仅仅具有描述的意义,本身并不具备评价的功能。当某个孩子特殊时,仅仅是说和其他孩子比较,有些不一样,并不是说他不好或者好。

  当然,我们承认,有些特殊的孩子是我们非常不希望出现的,如智力有问题的孩子、听力有问题的孩子、视力有问题的孩子以及情绪行为有问题的孩子等;相反,有些家长却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另外类型的特殊的孩子,如智力特别好的孩子、长相特别漂亮的孩子、有艺术才能的孩子等等。

  可是,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总是能够控制着使我们想要什么样的孩子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也没有杜绝残疾儿童的出生。

  不管我们是否承认,在目前阶段,特殊儿童的存在是客观的。或者说,就现实来看,从可能性上说,无论哪个人,只要是想做父母,就有可能和特殊儿童有关系。

  因此,如何看待特殊儿童是每一个人必须关注的问题。

  1.承认特殊儿童的存在是客观的

  我们所说的特殊儿童实际上包含了两大类。

  一类是包括智力超常儿童和有特殊才能的儿童。

  一类是包括智力落后、盲、聋和情绪行为异常等等在内的残疾和障碍儿童。

  不管是哪类特殊儿童,从宏观上、从学术角度说,他们的存在是客观的。有特殊才构成了普遍,特殊是事物存在的一种必然的方式。

  我们有了各种各样的超常儿童,仅仅说明我们在选择配偶、优生、优育等方面做得比较好;相反,如果我们有了残疾或障碍儿童,也仅仅是我们在选择配偶、优生、优育、生活方式等方面做得不好,并不是老天爷对我们的惩罚。

  2.用平常心看待孩子

  因此,无论我们有哪种特殊儿童,都应该和有普通儿童一样,用平常心来看待。有了超常儿童,可以短时间内欣喜若狂,但绝对不能长时间地沾沾自喜;相反,有了残疾或障碍儿童,也可以短时间的痛苦、伤心,但绝对不能感觉是一生的痛。

  不管是什么儿童,都是儿童。我们都需要用平常心来泰然处之。

  超常儿童是鲜艳的花朵,一般儿童是普通花朵,残疾障碍儿童是虫子咬了的花朵。但他们都是花朵,不同的花朵,有不同的美。我们没有理由不一视同仁地用平常心来看他们。

  3.知道每个人都可能有特殊教育的需要

  每一个特殊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所谓的特殊儿童,从某种角度说,就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

  实际上,每一个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或某些事情上,都可能有特殊的需要。这时,就可能需要用特殊的方法去帮助他们。如对于刚刚生产的妇女来说,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就可能引发生产抑郁,这时,就可以通过喝公鸡汤的方法进行干预。在这里,抑郁就是特殊的症状,喝公鸡汤就是特殊的需要。

  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更多的是体现在教育上,或者,我们更关注的是教育上的特殊需要。对于特殊儿童的家长来说,在明白用平常心看待儿童的同时,还要清楚在教育上,可能需要一些专门的或特殊的、或普通儿童不怎么使用的方法、内容或措施。

  二、医学的结束就是教育的开始

  相对于超常儿童而言,残疾或障碍儿童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可能面临更大的挑战。无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的残疾、障碍儿童的家长,在发现孩子是残疾或障碍时,往往经历了下述心理路程:

  1.震惊

  当一些家长发现孩子有问题时,往往表现出震惊,并且问题越严重、震惊就越严重。他们往往不相信、也不愿意承认眼前的事实,反而怀疑是不是搞错了。这是许多家长在面对残疾、障碍儿童时都经历过的一个过程。

  2.绝望

  当确认问题确实存在时,一部分家长就开始绝望了。大有呼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的感觉。一些咨询的家长在孩子都几岁了、甚至上初中了,还时时流露出绝望,说不了几句话就哭泣。

  3.乱投医

  绝望之余,一些家长像突然醒悟一般,旋即踏上为孩子求医问药的投医之路。

  应该说,求医并没有错。但是,对于大多数残疾或障碍儿童而言,症状一旦确定,许多医生或医院,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但是,一些家长却不理智地常年奔波在求医路上,甚至是乱求医的路上,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精力、钱财,更重要的是失去了宝贵的教育孩子的时间和机会。

  这些求医问药,不仅包括去医院,还包括去其他机构,甚至求神拜佛,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4.放弃

  一部分家长在确定了孩子的问题或求医无望后,就选择了放弃。这样的例子在大城市、在乡村;在发达的和落后的民族地区都屡见不鲜。

  应该说,在孩子的症状发现后,震惊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绝望、乱投医和放弃,就是错误的和不可取的行为了。

  特殊教育界有一句行话,叫医学的终结就是教育的开始。就是说,当医疗工作结束的时候,最有效的就是教育了。

  因此,我们的任务就是使家长明白,尽早跨过这些误区,尽早从不良的体验中解脱出来,尽快走上正确的对待孩子的道路。在这里,除去正确的教育与训练之外,没有更好的对策和方法。这是每一个残疾障碍儿童的家长必须清楚的。

  不要相信某种营养品甚至药物,能够把智力落后变成正常;不要相信,练气功就会使孩子恢复听力。

  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特殊儿童的教育更需要因材施教,可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冬瓜苗结冬瓜,辣椒苗结辣椒,这样,就能天遂人愿,遗憾不再。

  当然,具体的教育过程可能是艰苦的。但是,家长应该明白,这种有意识的教育越早,对孩子的发展就越有利。

  遗憾的是,我国的残疾和障碍儿童的早期教育没有普通儿童和超常儿童的早期教育那样被重视,在许多情况下,还要家长自己多努力。

  这里有三个问题必须引起家长们的注意。

  1.广泛使用行为改变技术

  行为改变技术对所有人都有效。但是,对于年龄幼小的孩子或者残疾、障碍儿童,有意识地使用行为改变技术,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行为改变技术,并不仅仅限于在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时使用,在进行语言训练、生活能力训练、文化成绩的提高以及孩子的缺陷行为的矫正等方面,都会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2.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的结合

  要对残疾障碍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或因材施教,就必须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

  如对聋孩子进行听能、语言训练、进行手语训练,对盲孩子进行早期的方向辨别和定向行走训练、进行盲文的训练,对智力落后儿童进行生活能力训练,对情绪行为异常儿童进行异常情绪行为的矫正等,都是专门的训练。这些发展我们也称之为特殊发展或专门发展。

  但是,孩子首先是儿童,然后,才是特殊儿童。因此,我们在进行专门的特殊训练时,一定不要忘记,孩子还需要一般的发展,即需要一般的训练。

  如需要发展良好的个性,需要有健康的体魄和精神,需要一般的文化科学知识等等。这些训练就是一般的训练或教育,相应的发展就是一般的发展。

  残疾障碍儿童的教育也罢,超常儿童的教育也罢,都需要把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结合起来,即把一般教育和专门教育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是正确的教育,孩子也才能从中受益。现实中有太多的偏废教育的例子,到头来,孩子痛苦,对社会也无益。

  3.要与学校密切配合

  孩子一旦去了合格的学校或幼儿园上学,家长就应该和学校密切配合。

  可是现实中,有一些遗憾的例子。一些家长和学校不仅不能配合,而且还相互抱怨。这对孩子的发展极为不利。

  当然,学校和家长没有配合好,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上述家长的心理路程,使一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一些不正确的观点。有些人有过度保护的心态,不“承认”自己的孩子有问题,更不允许别人说——自然也不允许学校说——自己的孩子有问题。如某个孤独症家长的行为、某些智力落后儿童家长的行为等等。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与学校有不同意见也是正常的,但是,要交流、沟通,通过协商解决。否则,影响的是孩子的发展。

  四、团结起来共育特殊儿童成长

  对特殊儿童有了正确的观点,并且尽早开始了正确的教育或训练等,还需要广大家长团结起来,共育儿童健康成长。

  1.开放的心态

  首先,家长们要有开放的心态。不要认为有一个特殊儿童尤其是残疾儿童是丢人的,要有平常的开放的心态,尽量为孩子提供广阔的活动和教育空间:尽量为自己寻找更多的同盟者。

  在国外、在中国台湾、香港、甚至上海,都有人带着自己的残疾孩开会,这种开放的心态,对孩子有好处。

  2.交流的行动

  还要有交流的行动,中国的家长本来在教育孩子上的公开交流就不够,特殊儿童尤其是残疾儿童的家长交流更不够。大家应该组织起来,为了孩子的发展,为了家庭国家的利益而组织起来,就广泛的内容进行广泛的交流。

  3.合作的措施

  还要采取一些措施,如建立家长联谊会、家长联合会等,定期开展活动,共享儿童发展的乐趣、沟通好的方法、共争儿童的权益等等。

  相信,我国特殊儿童的教育在广大家长的参与下,会有更加灿烂的明天。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中的`四个问题 篇2

  一、加大社会关注和支持力度

  跟现有的义务教育不同,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在某一层面上来讲,更加关键。改善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情况,必须加大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力度。为了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作为社会的代表,残联、民政、康复机构等部门的工作必须改进,加大对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情况的重视程度。特殊儿童由于先天的不足,受到的不公平本来就更多。因此对他们给予更加特殊的照顾也是理所当然的。其次,政府和教育部门应该加大资金的投资力度,专门用于特殊儿童的康复治疗。

  二、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缺少健全的早期家庭干预的相关法律文件或法规,也是制约特殊儿童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些规定只在其他领域的法律或规定中略微提到,但内容不够详尽,界定也相当局限,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没有法律的保障,社会支持和教育服务的提供就缺乏了系统性和稳定性,很难纳入政府、残联部门以及相应社区的工作计划。因此,完善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法律法规,对特殊儿童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三、倡导、尊重特殊需求人士的良好风气

  在社会中,人人平等,每个人在法律面前享有同等的权利。对于特殊儿童,他们承受的更多,很多人对他们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倡导特殊人士与普通个体在人格上的平等很有必要。只有在人格上平等,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只有发自内心的尊重,才能产生有效的支持,满足特殊儿童的成长需求。

  四、完善以社区为单位的管理体系和支持系统

  就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内的特殊儿童教育机构来说,数量很少。大部分儿童只能在家中得到教育。特殊儿童在社会中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需要更多来自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关注。患儿家庭需要进行更多的交流和沟通,但是他们沟通的渠道和桥梁很少。为了进一步解决这个问题。政府部门应该以社区为单位,建立统一的管理体系。由每个地区的民政部门和残联机构对该地区的特殊儿童进行普查和登记,在了解情况的同时,对需要帮助的家庭给予适当的帮助。比如定期与康复机构合作进行训练,统一请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并为不同的家庭搭设桥梁,以此开拓一个特殊家庭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总而言之,只有投入了、付出了才会有回报。特殊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对家庭、社会做出的一份贡献。只有家庭、社会、和特殊教育领域的共同努力,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鼓励,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促进特殊教育儿童的发展。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中的四个问题 篇3

  家庭教育是当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教育界把目光聚焦在普通儿童家庭教育的同时,也开始关注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早认识到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走出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误区,接纳自己的孩子,学习科学的特殊教育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教育自己的残疾孩子,使更多的残疾儿童能够接受符合其身心特点的家庭教育,缺陷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补偿。

  一、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分析

  1.父母的教育观念落后。特殊儿童的家长要承受比普通儿童的家长更为巨大的生理压力、心里压力和经济压力,并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这使他们往往采取消极、退避的方式,较少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实际的问题。他们不愿意在亲戚朋友面前谈及自己的孩子,宁愿把孩子封闭在家中,也不愿意带孩子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这使他们丧失了与人打交道、学习与人交往的规则、与同龄小伙伴游戏的机会,这些直接影响了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同时,特殊儿童由于其自身的缺陷,在心里上容易自卑、胆怯、害羞、不愿与人交往,如果父母不积极引导孩子参与社会,将导致早期社会化的失败,甚至出现反社会人格,很多家长对特殊儿童没有形成客观、正确的认识,有点过分夸大孩子的缺陷,认为即使对孩子进行教育也于事无补,孩子的现状不可能得到改变;有的仅仅将自己定位为抚养者,忽视自身在儿童教育中的优势;还有的过分迷信学校教育,消极等待孩子入学,忽视了特殊儿童的教育是教师和家长的共同责任,耽误了早期教育的宝贵时间。

  2.父母缺乏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父母是儿童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父母专业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的结果,是能否成功进行家庭教育的关键。可以这样说,对特殊儿童的训练,与其说是在训练儿童,还不如说是在训练父母。但是,许多家长在教育特殊子女的过程中感到力不从心,虽然付出很大的努力,但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相反,却使他们丧失了继续教育和训练残疾子女的信心。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掌握的特殊教育理论非常薄弱,得不到系统的、专业的咨询和指导。社区、特殊教育学校也很少开展针对家长的专业化培训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这使得许多家长有学习的愿望,却苦于没有学习的机会。

  3.家长教育方法不当。只有正确的教育方法才能够得到好的教育结果,达到教育的目的,使孩子更好的成长。现实中,许多特殊儿童的家长没有掌握正确地教育孩子的方法,不仅没有教育好孩子,反倒越教育孩子的问题越多。有的家长对孩子有一种强烈的内疚心理,他们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容易对孩子过分溺爱、百依百顺、对孩子提出的任何要求都无原则的答应,导致孩子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目中无人、共情能力低、不懂得分享与合作;有的父母往往出于对残障孩子的疼爱,或者嫌麻烦,于是就自己大包大榄,常常有意无意地以自己的决定代替了孩子的想法,代替孩子做本该他们自己做的事情,不仅养成了孩子胆小、害羞的毛病,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处处保护孩子安全的做法却致命的弱化了孩子自我保护的能力,表面上看,它使儿童在身体上暂时免于受伤害,实质上它却忽视了孩子身心发展的整体性,过分地限制儿童的活动,进而限制了儿童的发展。长此以往,将导致孩子视野狭窄、应变能力低、在生活实践中不会选择、独立生活能力差、甚至出现人格的不健全发展;有的家长过分关注儿童知识的学习,把家庭教育等同于智力教育,忽视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和社会适应行为的培养,而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困难的情况下所进行的知识学习对特殊儿童而言毫无益处;还有的家长不了解儿童发展的规律,对特殊儿童的早期康复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当理想和现实产生严重落差的时候,家长很容易对孩子失去耐心;还有的家长过分关注特殊儿童的“缺陷”,整个家庭教育都围绕如何“改变”缺陷进行,却忽视了儿童其他感知能力的培养,丧失了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机会。

  4.父亲“淡出”家庭教育。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参与程度低,缺乏对孩子的了解,再学习的意识薄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也不高,这一方面是由于父亲工作忙,但更重要的是许多父亲不想在孩子身上花过多的精力,缺乏教育孩子的耐心,缺少女性对家庭的牺牲精神,更缺少家庭教育的相关知识,他们甚至认为自己不应该参与家庭教育,教育子女只是“母亲的责任”。

  二、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对策

  1.一个目标:即家庭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起,共同促进残疾儿童健康成长,这是家庭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2.两种途径:一是家长要利用各种方式,不断地探讨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创设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环境、提供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内容,多管齐下,发挥孩子的潜能;二是家长需让孩子尽早接受专业的治疗与安排,康复与教育同时进行,学习与补救相结合,并配合学校的教学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有关家校联动的活动以及毕业的社会活动,多方面、多途径、多角度采取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措施。

  3.关注三个方面:一是着重培养孩子积极的人生观,重新学习以不同的眼光看人论事,珍惜最可贵的生命,以及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特殊的孩子并不是他前世犯了什么罪,今世才得到报应,也不是他的父母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二是推广融合教育:融合教育乃未来特殊教育之趋势,家长对融合教育应该有正向的态度,并了解其重要性,要在与正常儿童的融合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一体化,让残疾儿童早日回归社会主流;三是关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要通过共筑平台,真心依靠家长、培养自信,真情感染残疾儿童、提高认识,真正加强教育等措施来填补由于家庭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和社会环境的冲击而产生的“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所出现的真空。

  三、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建议

  一是家长要端正心态,每个家长都希望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多数家长得知自己的孩子是残疾儿童这一事实的时候,都会经历一个漫长而又痛苦的心理路程,会表现出悲伤、悔恨、压抑、自责、内疚的心理反应,有的家长甚至觉得是自己上辈子作孽、祖上无德、报应等原因造成自己有了一个带残疾的孩子。家长的这些负面心理反应,会直接影响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家长正确的干预、教育残疾儿童,无形中加重了儿童的障碍程度。因此,残疾儿童的家长首先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坦然接受自己有残疾的孩子,了解残疾产生的真正原因,积极面对困难,寻找补救方法,用科学、理智、正确的教育来补偿残疾儿童的身心障碍,最大程度的使儿童朝正常方向发展。

  二是父母共同参与家庭教育,父母应该共同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来,家庭教育不仅是母亲一个人的责任。现代社会,父亲不仅是一个承担“养家糊口”重要职责的家庭成员,更是一个孩子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他人”,为了家庭的幸福和孩子的健康发展,父亲需挑起两副重担。“家庭参与”已经成为衡量“新父亲形象”的重要标准。父亲参与家庭教育,有助于儿童认知力和情商的提高,对儿童学习成绩、自律性、道德发展及性别角色的认同都有所帮助。因此,父亲应该意识到自己在子女教育中的角色地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家庭教育中来,这不仅有利于家庭的团结,最终将有利于特殊儿童的发展。

  总之,天生我材必有用,希望每个家庭都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特殊儿童,给他们良好的教育,让他们在社会上也能享有平等立足的空间。

  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远非如此,作为新时代的家长应把握机遇,转变观念,让家庭教育成为特殊儿童健康成长的摇篮,让特殊儿童的生活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中的四个问题】相关文章:

家庭教育中应注意问题08-15

家庭教育中忽略的八大问题08-14

儿童家庭教育的误区10-15

家庭教育需注意的问题08-15

家庭教育中的误区10-14

关于儿童家庭教育的误区10-15

世界教师日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调研02-09

家庭教育的十不要问题08-15

现代家庭教育所存在的问题08-13

答谢中书书的特殊句式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