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纪律的周记

时间:2022-08-25 12:26:11 周记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课堂纪律的周记三篇

  课堂纪律的周记篇一:维持课堂纪律的7个秘诀

课堂纪律的周记三篇

  维持课堂纪律的7个秘诀

  课堂纪律好不好,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怎么在10分钟内掌控课堂,维持纪律,同时又保持课堂的活泼与互动呢?

  1.当学生吵闹的时候,作为老师,什么都不要说,什么都不要做,你只需要安静地站着,

  看着学生,面带微笑。

  2.走到那些已经安静的学生面前,小声地说几句话,比如“你的表现,老师非常高兴”

  之类的话。其他还在讲话的学生,这个时候会停止说话,因为他们想听你们在谈什么。

  3.表扬那些认真听讲的学生,特别是那些平时表现比较不好的,但是这次却很认真的学

  生。

  4.如果是小学生,有个非常好的方法。就是当孩子大声说话或者分神的时候,你可以用

  有节奏的拍手来引开孩子的注意,这个时候孩子也会跟着拍手,拍手之后,教室就重新安静了。

  5.当有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作为老师的你,要及时表扬那些很安静很认真地听的同

  学,夸奖他们是非常有礼貌有修养的听众;而当有个别孩子不注意听的时候,作为老师的你,可以假装很生气地对他说:“你的不礼貌不仅伤害了老师,更伤害了XXX同学”。

  6.有些时候,老师为了活跃气氛,可能会搞一些小比赛,或者做些小游戏,活动结束了,

  可能会有几个孩子还很兴奋,这个时候怎么办?很简单,你要学会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安排这个孩子去帮你倒杯水;但是如果是大面积的吵闹,这个时候,你也一样可以用有节奏地拍手的形式,让孩子安静,特别要注意的是,节奏要快,语速要快。

  课堂纪律的周记篇二:关于课堂纪律的反思

  教学反思三:课堂纪律

  在这一次的月考当中,两个班的成绩并不是很理想,初一(2)班始终还是没有超过70分的平均分,初一(1)班也仅仅是72分的平均分。反映出的问题仍然是很多,尤其是基础知识的牢固性。虽然相比较上一次基础知识部分有所上升,但是在基础知识方面仍然有很多可以夯实的地方。但现阶段最为突出的问题在于初一(2)班与初一(1)班之间的差距逐渐的拉大了,不仅仅是表面的成绩,最最关键的问题仍然在于日常上课当中反映出的问题,尤其是课堂纪律的问题。相较于初一(1)班的课堂纪律表现,初一(2)班在课堂纪律方面有着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课堂发言随意

  初一(2)班在课堂发言方面较为随意,往往是老师刚把问题说完教师当中就有随意说话的现象。从回答的内容来看并不是捣乱的回答,但是无纪律的回答严重影响到了课堂的进程,未能有效的组织起回答。一方面表现出了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度很高,但是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我对于课堂纪律的约束方面的失职。

  2.课堂争吵现象

  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初一(2)班当中。由于较多采用多媒体教学,座位方面往往要进行调整为双人座在此当中发现有时同学之间因为一些行为的不和导致争吵现象的发生。同时在某些学生回答问题时过份地“张扬”时班级同学往往给予一种“批评”,对于课堂纪律也有着较差的影响。主要反映出班级内部同学之间的包容不够,以及班级内部团结力不足。

  3.课堂接话现象严重

  凡事有利便有弊,学生课堂当中积极接话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表现出课堂师生的沟通程度,但是更多地方面体现出来的是对于课堂纪律的扰乱。过多的接话会严重打乱教师的课堂进度,导致教学节奏的缓慢,影响到课堂进度以及学生的知识记忆与吸收。初一(2)班当中接话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对于扩展知识的询问以及在记录答案时的反复询问。

  产生原因:

  凡事有果必有因,造成初一(2)班现在的课堂纪律混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有学生的方面,同样更多的表现在我作为授课教师对于课堂的掌控方面的

  问题。

  1.自身问题

  由于日常与学生接触过于紧密,导致亲密度过高使得课堂中学生很难纠正态度。学生许多时刻对于场合以及角色的转换并不想成年人一般,往往将日常生活中的态度与课堂态度相混淆。同时由于我对于课堂纪律的约束不足导致现在的课堂混乱。我一直认为课堂的活跃度是语文学习的关键,过去的经验使我觉得语文的教学当中极易出现枯燥、无聊、无所事事的状态,使得学生对于语文的课堂态度以及对于语文学科的态度产生偏差。但是过犹不及,在现在的教学中由于课堂过于活跃,使得在教学过程中纪律反而出现了问题。

  2.学生问题

  学生主要是对于身份以及角色的转换能力较低。以及对于课堂的认识不足。在学生眼中老师在日常是什么样的态度,在教师当中同样是什么样的身份。往往不能意识到课堂作为知识教授与获得的场所很多时候需要进行角色转变,在课堂中表现随意。学生在与老师的接触中会不断的试探与评价老师,但是很容易产生偏差。

  解决方式:

  针对现在初一(2班表现出的现象,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行动进行改善。如果不需进行有效的行为改善,不仅会影响到现阶段语文教学的进度,很有可能使得他们对于语文基本功的掌握整体上产生偏差。更有可能会影响到其他科目的教学。因此根据现阶段出现的问题制定出以下的解决方法:

  1.加强角色的转换意识

  在日常生活的接触中仍然保持与学生的亲密度,有利于加强对于学生的了解。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强调角色转换,使学生能够逐渐的加强对于角色转换的理解,能够更好地处理日常生活与教学过程的转变。能够正确认识自身在课堂中所应该扮演的角色,做到有放有收。不仅仅是学生,作为任课教师的我同样要进行角色的转换,在课堂中保持基本的课堂活跃度之余,必须要进行纪律的加强,从另一个角度来帮助学生树立自身的角色意识。

  2.强化课堂纪律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课堂的规则进行树立,严格课堂行为以及行为条件。做到“令行禁止”,在外部强制性的加强学生对于纪律的保持。同时做到赏

  罚有度,对于课堂行为表现优秀的同学进行一定的口头鼓励或奖励,对于严重违反课堂规则的行为则进行应有的惩罚。不仅仅是简单的课堂规则的树立,在课堂外同样要进行必要的沟通,使同学对于这种规则有正确的认识,在情感上能够接受,有助于规则的施行。

  希望通过上面两种行为的树立使学生能够在短期内树立起正确的角色意识,改善课堂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率,最终带动语文成绩的提高。

  课堂纪律的周记篇三:课堂纪律的管理策略

  课堂纪律的管理策略

  课堂纪律的维持与教师的威信、领导作风、班级人数的多少、学生年龄特征、班风、班集体的性质等等因素都有密切的联系。指导教师维持好课堂纪律,矫正学生的攻击型问题行为,除了要求他们改善师生关系和领导作风、提高自己的威信外,还需要与他们一起讨论课堂管理的方法。

  一.多方面促成纪律

  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可以将课堂纪律分成四种类型。

  一是教师促成的纪律。教师的指导、惩罚、奖励、组织、安排日程以及同情、理解、协助、支持、征求采纳学生的意见等等都可以促成一定的课堂纪律,这对纪律的形成是不可缺少的。

  二是集体促成的纪律。儿童进入小学,开始了真正的集体生活。为了得到群体的认同,便开始参照群体准则、行为规范来规定自己的言行。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越来越多地把同辈人的行为准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点,以“别人也这么干”为理由而从事某件事。

  三是任务促成的纪律。某些学习任务会引起学习者的高度重视,而对其他诱惑性的活动渐渐地就会置之不理。任务促成的纪律是以每个人对学习目的、任务的充分理解为前提条件的。学生对任务的理解越深刻,越能把眼前的行动与任务联系起来,使自己的行为服从于任务的需要。

  四是自我促成的纪律。随着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自治能力的增进,儿童逐步将社会要求、班级和教师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学会独立思考,自觉地遵守正确的班级社会规范,养成良好的守纪习惯。

  既然纪律的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那么,我们就应该不只是关注教师自身的管理、督促,而应该多方面促成纪律的形成,培养优良的班集体,加深学生对学习任务、意义的理解,提高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以任务促成纪律,还要使守纪要求与学生要求相一致,促使正确的班级社会规范内化为儿童自身的需求,提高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

  2.凡事要有一个好的开端

  研究表明,在小学,有成效的教师与成效较差的教师在学期开头几周的管理有差别。有成效的教师在开头第一天就使活动井井有条,忙而不乱。他拒绝离开班级,在开学头几周内,坚持课堂教学常规,不仅反复训练排队、坐姿、削铅笔、做好上课准备之类的常规细则,而且还讲解这样做的道理,一旦发现违纪行为,便立即制止并提醒违反者注意有关规定。成效差的教师在第一天就乱了秩序,如果领导或家长叫他,便会随便离开教室。他们或者不向学生讲解有关细则,一旦发现违纪行为,只是笼统地提醒他们举止要守规矩,至于规矩是什么,学生不得而知;或者有布置,没有检查,对违纪行为不予理睬。研究者饶有兴趣地发现,在相当的程度上,头几周的课堂行为对整个学年的纪律和成效具有决定性影响。“凡事要有一个好的开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许多富有经验的教师对此都有切身的体会,

  加拿大教育心理学家江绍伦教授将学生在课堂内的行为划为积极的、中性的与消极的三种。积极行为指那些与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相联系的行为。中性行为指那些既不增进又不干扰课堂教学的学习行为,如显然不在听课,但静坐在座位上,睁大双眼出神地望着窗外,在纸上乱写乱画,看连环画或与课堂学习

  无关的其他课外书籍等等。消极行为指那些明显干扰课堂教学秩序的行为。在正确对待这三类行为的问题上,教师不能操之过急,期望把学生的消极行为直接改变为积极的行为。中性状态是积极与消极这两个极端之间不可缺少的过渡环节。有技巧的教师总是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抑制消极行为,使其成为中性的力量。对极少数学生的中性行为不要过于关注,不宜在课堂上公开地指责他们,以免使其成为全班学生的注意中心。

  4.制止的策略

  对于课堂违纪行为的出现,教师应该及时予以制止。教师向学生传递“停止”信息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按其强制性水平可分为低、中、高三个不同的强度。在低强度上,教师采取非言语的信号作出暗示,如某一儿童正在做小动作,教师以眼神,或摇一下头,或者以不引人注意的方式走近该生,使其领会教师的意图。中强度的制止指令是以言语、谈话式的非强迫的方式向学生发出“停止”的信号,例如言语指令学生移走干扰物,停止不良行为。而所谓高强度的停止指令,是指教师以改变音调的言语行动或以强制性的非言语方式,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如大声命令某生停止讲话,要求学生站起来。很明显,最佳的停止策略应该是低强度的、私下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影响课堂教学的继续进行,才能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那种动辄大声训斥、威胁,或者讽刺挖苦,一人违纪、全班受训的方式,是要不得的。至于揪耳朵、打耳光等等体罚和变相体罚的做法更是必须坚决制止的。

  有经验的教师在学生不听讲的时候,向其发问,或者通过表扬好的来间接地制止不良行为,这在小学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通常是有效的。

  5.多采取积极的引导

  积极的引导旨在塑造学生的行为,给予正面的教育。消极的引导注重监督、批评、训斥,甚至体罚。前者使用积极性的语言,后者使用消极性的语言。下面是两种语言引导对比。

  积极性的引导语言与消极性的引导语言

  6.调整课堂座位

  学生的课堂行为,受他们课堂座位的影响,坐在前排的学生往往听得最专心,座位往前排移的学生,往往认为自己更受老师的喜爱,因而更多地参与学习。教师给学生分配座位时,主要关心的是减少课堂混乱,总是试图把爱吵闹的学生分开,让爱吵闹的学生坐在前排,坐到讲台前,这当然有利于教师对其

  违纪行为的调控,但要使每一个学习小组好、中、差搭配,不同小组内大致平衡,即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既有利于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开展合作学习,又有利于小组间展开公平合理的竞赛。让文静的、内向的与活跃的、外向的学生坐在一起,还能促进性格的互补。不过,少数班主任老师在教室最后一排的角落设有调皮学生的“专座”,这极易形成学生的逆反心理,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是不可取的。学生座位不应是固定不变的,教师适时改变学生的座位,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课内交往范围的扩大,而且有助于维持课堂纪律,促使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学习。

【课堂纪律的周记】相关文章:

小学周记周记05-18

课堂纪律课堂纪律保证书09-26

周记,初中周记2408-24

学生周记_小学周记01-20

开学周记_小学周记08-14

军训周记_小学周记08-14

寒假周记_小学周记08-14

建筑实习周记周记05-12

实习周记范文周记05-18

实习周记_实习周记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