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4-03-23 09:02:20 知识点总结 我要投稿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因此我们需要回头归纳,写一份总结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1、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类群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其中前三种植物生长到一定的时期会产生一种叫做孢子的生殖细胞。因为通过孢子进行繁殖,所以又称为孢子植物(没有种子植物)。

  2、藻类植物大多数生活在水中(如淡水:水绵,衣藻海水:紫菜、海带)

  (1)形态结构: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2)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自养。

  (3)繁殖方式:用孢子进行繁殖。

  3、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

  (1)生物圈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2)水生生物的食物来源。(如鱼类饵料)

  (3)供食用。(如海带紫菜)

  (4)药用。

  4、苔藓植物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葫芦藓、地钱、树干苔藓)。

  (1)形态结构: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只起固定植物体作用)。

  (2)营养方式:苔藓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细胞)进行繁殖。苔藓植物是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5、蕨类植物多数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如里白、贯众、满江红)。

  (1)形态结构:有根、茎、叶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

  (2)营养方式:蕨类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自养。

  (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细胞)进行繁殖。

  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可供食用,如蕨菜。

  (2)可供药用,如卷柏、贯众等。

  (3)作为绿肥和饲料,如满江红。

  (4)煤的来源。

  6、种子植物的分类:根据子叶数目分为:

  (1)双子叶植物:胚里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叶脉网状),营养都储存在子叶中。如蚕豆、大豆、花生。

  (2)单子叶植物:胚里具有一片子叶的植物(叶脉弧形),营养大部分储存在胚乳中。如水稻、小麦、高粱。

  7、种子的结构:

  (1)种皮:保护作用。

  (2)胚(包含胚芽、胚轴、胚根、子叶)是新植物的幼体,将来能发育成一个植物体。

  (3)只有单子叶植物有胚乳。子叶、胚乳中储藏的营养物质是胚发育成幼苗时养料的来源。

  8、种子和孢子的比较:种子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适应环境的结构特点,如果环境过于干燥或寒冷,它可以处于休眠状态。孢子只是一个细胞,只有散落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才能萌发。

  9、种子植物的分类:根据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分为①裸子植物(如:松、银杏、苏铁、红豆杉、水杉、圆柏、侧柏)②被子植物

  10、被子植物成为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植物原因:被子植物一般都具有非常发达的输导组织,从而保证了体内水分和营养物质高效率地运输;它们一般都能开花和结果,所结的果实能够保护里面的种子,不少果实还能帮助种子传播。

  怎么充分利用生物课本教材学习

  第一、详略得当、粗中有细

  有的同学只图快,走马观花一遍,结果一点印象都留不下,有的同学图细,结果耽误了很多时间。所以,阅读课本要详略得当、粗中有细,对于重点知识要“细”,对于需要了解的知识要“快”,这样既能保证学习效率,又能保证学习效果。

  第二、查漏补缺、形成体系

  很多学生觉得这个有可能考就读,不考的就不读。要知道学习生物的目的并非完全为了考试,学生物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这个世界,因此,但凡是知识,我们就要了解,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完成的生物知识体系,有利于今后的学习。

  第三、归纳总结、寻找规律

  生物知识本身就比较难以记忆,其中一些名称、术词更是难懂,所以,就要善于总结,从中发现规律。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生物有自身的规律,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协调,以及简单→复杂、低级→高级、水生→陆生的进化等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找准这些规律,生物就简单了许多。

  生物期末复习方法与技巧速看

  一、重要的概念

  重要的概念是生物学科的基础,如果概念理解不了学生很难对生物学的基本知识进行把握,虽然现在概念图没有具体细化要求,但是对教学环节的梳理和知识体系的建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重要的识图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基础学科,图形比较直观具体,符合学生的认知律。有利学生对知识的把握,需要教师在教学特别重视,教给学生识图的基本方法,学会勾画草图,注意联系相关的知识点,以及图与图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进行构建,形成一个整体。比如七年级上册,显微镜的结构图、细胞的结构图、细胞分裂图、叶片的结构图、根的结构图等,这些图形中涉及的知识几乎是植物学科教学的主要知识。

  三、重要的知识体系

  不管怎样学习,如果学生能够将一节、章或册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在一起,通过各种方式构建起知识树,我想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学生能够进行有效地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能够学会正确的应用,这样将学生学到的死知识变为了活的知识,更能有效地解决生活及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否则学生很难灵活动知识,解答各类习题。

  四、重要的习题讲解

  习题是学生对知识迁移运用的一种方式,讲解习题与学生熟习题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和过程,通过反复地训练从而对知识的理解和提升,并进行归纳总结。因此,教师经过精心的准备,精心地备课,精心地对习题进行筛选。

  如叶片的基本结构,分析本题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叶片的基本结构,只要学生对这部分的知识有全面的了解才能很好地解答此题,要对叶片的基本结构有哪些,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等,这样学生才对该知识点进行掌握;应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运输作用、吸收作用和蒸腾作用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的运用都进行总结进行比较,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打开学生的思路,做到前后知识的纵横联系,不能为讲题而讲题,否则是没有多大的价值所在,这样不断地训练学生,逐渐掌握有效的学习和复习方法。

  五、重要的记忆及抽查

  生物学科教学中学生的记忆是必不可少的,而对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有效掌握情况进行多种形式的抽查,家长和学生都可以根据老师在微信群中发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并有利于及时调整复习方法,提高复习的效率。

  正确的生物记忆方法是哪些

  1、简化记忆法。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

  2、联想记忆法。

  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

  3、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

  4、纲要记忆法。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08-02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11-18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01-09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的总结01-22

初一上册的生物知识点总结10-21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13篇)11-28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11-14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07-27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精选11篇)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