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知识点

时间:2024-02-25 06:54:58 知识点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使至塞上》知识点

  在学习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一些常考的内容,或者考试经常出题的地方。哪些知识点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使至塞上》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使至塞上》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唐代著名诗人。进士出身,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有《王右丞集》。王维是个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在诗、画、音乐等方面均有很高的成就。苏轼盛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二、故事背景

  唐开元二十五年,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前往边塞宣慰,这首诗即是途中所写。

  三、理解诗意

  原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释

  单车:单车独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疆去察看。

  属国:汉代时称那些已归附的少数民族地区。

  居延:古县名,在今甘肃张掖北。

  征蓬:飘飞的蓬草,比喻飘泊的旅人。泛指远行的人。

  归雁:向北飞的大雁。

  胡天:这里指西北地区。

  孤烟:远处独起的炊烟。

  长河:黄河。

  萧关:古关名,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担任侦察、通讯的骑兵。

  都护:官名。都护是都护府的最高长官,这里借指河西节度使。

  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

  译文:我轻车简从到边疆去察看,经过了属国居延。像随风而去的蓬草飘出汉塞,似北飞的大雁,飞入了胡地的天空。茫茫沙漠中远处独起的炊烟直上云霄,滔滔黄河边落日又大又圆。在萧关遇到了侦察的骑兵,得知都护还在前线。

  四、问题归纳

  1.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二句的含义,这两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诗人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听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塞上,本已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汉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诗人以“蓬”“雁”自比,这两句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2.请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

  颈联形象地描写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一“直”一“圆”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融情于景,寓悲凉之情于壮美景色之中,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士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是被王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3.最后两句诗蕴含了作者什么情感?

  诗人到达目的地以后,从兵士那里得知都护正在边防前线准备战事,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边关将士的敬慕之情。

  4.尾联从侧面表达了什么内涵?

  尾联叙述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从侧面表现了战事的频繁。

  五、课文主题

  记述了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孤寂、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升华后的慷慨悲壮之情。

【《使至塞上》知识点】相关文章:

使至塞上译文09-24

《使至塞上》教案01-27

《使至塞上》改写10-27

古诗《使至塞上》08-09

王维 《使至塞上》11-21

王维的使至塞上06-15

《使至塞上》原文及赏析06-09

《使至塞上》原文及译文04-08

《使至塞上》的解析总结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