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3-10-30 11:59:50 知识点总结 我要投稿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学习和工作中的优缺点,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1

  一、电路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串联: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叫串联.(任意处断开,电流都会消失)

  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二、电流

  国际单位:安培(A);常用:毫安(mA),微安( 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三、电压

  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千伏(KV),毫伏(mV).1千伏=103伏=106毫伏.

  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使用规则: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

  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熟记的电压值: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

  四、电阻

  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兆欧(MΩ),千欧(KΩ);1兆欧=103千欧; 1千欧=103欧.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R与它的U和I无关).

  20xx年7月3日星期六滑动变阻器: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2

  一、磁现象的电本质

  1.罗兰实验

  正电荷随绝缘橡胶圆盘高速旋转,发现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运动的电荷产生了磁场,小磁针受到磁场力的作用而发生偏转。

  2.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法国学者安培提出,在原子、分子等物质微粒内部,存在一种环形电流-分子电流,分子电流使每个物质微粒都成为微小的磁体,它的两侧相当于两个磁极。安培是最早揭示磁现象的电本质的。

  一根未被磁化的铁棒,各分子电流的取向是杂乱无章的,它们的磁场互相抵消,对外不显磁性;当铁棒被磁化后各分子电流的取向大致相同,两端对外显示较强的磁性,形成磁极;注意,当磁体受到高温或猛烈敲击会失去磁性。

  3.磁现象的电本质

  运动的电荷(电流)产生磁场,磁场对运动电荷(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所有的磁现象都可以归结为运动电荷(电流)通过磁场而发生相互作用。

  二、磁场的方向

  规定:在磁场中任意一点小磁针北极受力的方向亦即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那一点的磁场方向。

  三、磁场

  磁极和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小磁针在该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磁极和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电流和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通过磁场产生的

  磁场是存在于磁体、电流和运动电荷周围空间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物质,磁极或电流在自己的周围空间产生磁场,而磁场的基本性质就是对放入其中的磁极或电流有力的作用。

  四、磁感线

  1.磁感线的概念:在磁场中画出一系列有方向的曲线,在这些曲线上,每一点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磁场方向一致。

  2.磁感线的特点

  (1)在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到S极,在磁体内部磁感线由S极到N极

  (2)磁感线是闭合曲线

  (3)磁感线不相交

  (4)磁感线的疏密程度反映磁场的强弱,磁感线越密的地方磁场越强

  3.几种典型磁场的磁感线

  (1)条形磁铁

  (2)通电直导线

  a.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跟电流方向一致,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环绕的方向;

  b.其磁感线是内密外疏的同心圆

  (3)环形电流磁场

  a.安培定则:让右手弯曲的四指和环形电流的方向一致,伸直的大拇指的方向就是环形导线中心轴线的磁感线方向。

  b.所有磁感线都通过内部,内密外疏

  (4)通电螺线管

  a.安培定则:让右手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一致,伸直的大拇指的方向就是螺线管内部磁场的磁感线方向;

  b.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相当于条形磁铁的磁场

  五、磁通量

  1.定义:磁感应强度B与面积S的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

  2.定义式:φ=BS(B与S垂直)φ=BScosθ(θ为B与S之间的夹角)

  3.单位:韦伯(Wb)

  4.物理意义:表示穿过磁场中某个面的磁感线条数。

  5.B=φ/S,所以磁感应强度也叫磁通密度

  六、磁感应强度

  1.定义: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直导线,所受的磁场力跟电流I和导线长度l的乘积Il的比值叫做通电导线处的磁感应强度。

  2.定义式:

  3.单位:特斯拉(T),1T=1N/A.m

  4.磁感应强度是矢量,其方向就是对应处磁场方向。

  5.物理意义:磁感应强度是反映磁场本身力学性质的物理量,与检验通电直导线的电流强度的大小、导线的长短等因素无关。

  6.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可用磁感线的疏密程度来表示,规定:在垂直于磁场方向的1m2面积上的磁感线条数跟那里的磁感应强度一致。

  7.匀强磁场

  (1)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处处相等的磁场叫匀强磁场

  (2)匀强磁场的磁感线是均匀且平行的一组直线。

  七、安培力

  1.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叫安培力

  2.安培力大小

  安培力的大小等于电流I、导线长度L、磁感应强度B以及I和B间的夹角的正弦sinθ的乘积,即

  F=BIlsinθ。

  注意:公式只适用于匀强磁场。

  3.安培力的方向

  安培力的方向可利用左手定则判断

  左手定则:伸开左手,使大拇指跟其余四指垂直,并且都跟手掌在一个平面内,把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并使伸开的四指指向电流方向,那么拇指方向就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安培力方向一定垂直于B、I所确定的平面,即F一定和B、I垂直,但B、I不一定垂直。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3

  1、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的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2、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而不是一种力~这个要注意```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注意描述惯性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原来的运动状态

  (2)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3)改变之后的运动状态``

  3、合力

  合力,顾名思义就是合成的力。力有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两个不同方向的力作用在同一个作用点上,这两个力合成后的合力就相当于一个作用力对该作用点的作用力一样。

  合力就是物体所受所有外力的矢量总和(矢量:有方向的量)。

  合力=0则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是匀速运动,方向不能变,)

  合力不为0时就是说物体不受平衡力它就要变速运动(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

  分力就是组成合力的力。

  重点:若两个力的三要素的完全相同,他的合力为F1+F2。

  难点:力的方向。

  4、力的平衡

  平衡力就是两力的合力为0。

  (1)平衡力是作用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点上的、矢量和为0的几个力,是一组平衡力。

  说得简单一些,对于两个力,如果他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那么这两个力就是一对平衡力。初中只考察一对平衡力的情形。

  (2)一对平衡力总是作用在同一物体、同一直线上!

  如果物体只受到平衡力的作用,那么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的运动状态。

  (3)在同一物体上的一对共点力。

  第七章

  1、质量~质量的定义你要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

  不同物体含有的物质的多少不一定相同。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mass)。

  质量的单位:kg,测质量的工具:天平(注意天平的使用,这个很重要,先干嘛后干嘛,由于板块有限,麻烦你自己看书吧````)

  2、密度:某种物质的质量和其体积的比值,即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作这种物质密度。符号ρ。单位为千克/米^3。

  其数学表达式为ρ=m/V。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体积的主单位是立方米,于是取1立方米物质的质量作为物质的密度。对于非均匀物质则称为“平均密度”。

  密度的物理意义。用水举例,水的`密度在4℃时为10^3千克/米^3或1克/厘米^3(1.0×10^3kg/m^3,物理)意义是: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3、阿基米德原理:力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被该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侵入深度有关

  4、物体的沉与浮

  决定物体沉浮的条件是物体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自己注意一下~

  第八章(版面有限,不好意思)

  压强的定义~自己总结咯~这个很简单

  压强的计算:p=F/S

  压强的大小与受力面积和压力大小有关``

  液体的压强要注意连通器的应用,以及他的基本定义~公式~

  大气压强要注意他的计算方法~一个大气压有标准的数字,看下书就知道了~

  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注意流速快,压强小。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4

  第一部分 声现象及物态变化

  (一) 声现象

  1. 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4.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 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 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 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 声音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 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二)物态变化

  1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

  (1)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 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4.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 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②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5.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

  体温计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35—42℃ 0.1℃ ① 离开人体读数

  ② 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 无 —20—10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 无 —30 —50℃ 1℃ 同上

  6.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7.熔点和凝固点

  (1)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 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3) 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8.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9.蒸发现象

  (1) 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2)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10. 沸腾现象

  (1) 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 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01-22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12-07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11-11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4篇12-07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2篇12-07

初二物理下册总结05-16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06-08

初二的物理知识点总结07-10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