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3-08-24 11:36:18 王娟 知识点总结 我要投稿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在我们上学期间,大家对知识点应该都不陌生吧?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知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你知道哪些知识点是真正对我们有帮助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1

  复数的概念:

  形如a+bi(a,b∈R)的数叫复数,其中i叫做虚数单位。全体复数所成的集合叫做复数集,用字母C表示。

  复数的表示:

  复数通常用字母z表示,即z=a+bi(a,b∈R),这一表示形式叫做复数的代数形式,其中a叫复数的实部,b叫复数的虚部。

  复数的几何意义:

  (1)复平面、实轴、虚轴:

  点Z的横坐标是a,纵坐标是b,复数z=a+bi(a、b∈R)可用点Z(a,b)表示,这个建立了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复数的平面叫做复平面,x轴叫做实轴,y轴叫做虚轴。显然,实轴上的点都表示实数,除原点外,虚轴上的点都表示纯虚数

  (2)复数的几何意义:复数集C和复平面内所有的点所成的集合是一一对应关系,即

  这是因为,每一个复数有复平面内惟一的一个点和它对应;反过来,复平面内的每一个点,有惟一的一个复数和它对应。

  这就是复数的一种几何意义,也就是复数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即几何表示方法。

  复数的模:

  复数z=a+bi(a、b∈R)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Z(a,b)到原点的距离叫复数的模,记为|Z|,即|Z|=

  虚数单位i:

  (1)它的平方等于-1,即i2=-1;

  (2)实数可以与它进行四则运算,进行四则运算时,原有加、乘运算律仍然成立

  (3)i与-1的关系:i就是-1的一个平方根,即方程x2=-1的一个根,方程x2=-1的另一个根是-i。

  (4)i的周期性:i4n+1=i,i4n+2=-1,i4n+3=-i,i4n=1。

  复数模的性质:

  复数与实数、虚数、纯虚数及0的关系:

  对于复数a+bi(a、b∈R),当且仅当b=0时,复数a+bi(a、b∈R)是实数a;当b≠0时,复数z=a+bi叫做虚数;当a=0且b≠0时,z=bi叫做纯虚数;当且仅当a=b=0时,z就是实数0。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2

  1、三类角的求法:

  ①找出或作出有关的角。

  ②证明其符合定义,并指出所求作的角。

  ③计算大小(解直角三角形,或用余弦定理)。

  2、正棱柱——底面为正多边形的直棱柱

  正棱锥——底面是正多边形,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

  正棱锥的计算集中在四个直角三角形中:

  3、怎样判断直线l与圆C的位置关系?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比较。

  直线与圆相交时,注意利用圆的“垂径定理”。

  4、对线性规划问题:

  作出可行域,作出以目标函数为截距的直线,在可行域内平移直线,求出目标函数的最值。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3

  三角函数。

  注意归一公式、诱导公式的正确性。

  数列题。

  1、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时,最后下结论时要写上以谁为首项,谁为公差(公比)的等差(等比)数列;

  2、最后一问证明不等式成立时,如果一端是常数,另一端是含有n的式子时,一般考虑用放缩法;如果两端都是含n的式子,一般考虑数学归纳法(用数学归纳法时,当n=k+1时,一定利用上n=k时的假设,否则不正确。利用上假设后,如何把当前的式子转化到目标式子,一般进行适当的放缩,这一点是有难度的。简洁的方法是,用当前的式子减去目标式子,看符号,得到目标式子,下结论时一定写上综上:由①②得证;

  3、证明不等式时,有时构造函数,利用函数单调性很简单

  立体几何题。

  1、证明线面位置关系,一般不需要去建系,更简单;

  2、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角、二面角、存在性问题、几何体的高、表面积、体积等问题时,要建系;

  3、注意向量所成的角的余弦值(范围)与所求角的余弦值(范围)的关系。

  概率问题。

  1、搞清随机试验包含的所有基本事件和所求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

  2、搞清是什么概率模型,套用哪个公式;

  3、记准均值、方差、标准差公式;

  4、求概率时,正难则反(根据p1+p2+……+pn=1);

  5、注意计数时利用列举、树图等基本方法;

  6、注意放回抽样,不放回抽样;

  正弦、余弦典型例题。

  1、在△ABC中,∠C=90°,a=1,c=4,则sinA的值为

  2、已知α为锐角,且,则α的度数是()A、30°B、45°C、60°D、90°

  3、在△ABC中,若,∠A,∠B为锐角,则∠C的度数是()A、75°B、90°C、105°D、120°

  4、若∠A为锐角,且,则A=()A、15°B、30°C、45°D、60°

  5、在△ABC中,AB=AC=2,AD⊥BC,垂足为D,且AD=,E是AC中点,EF⊥BC,垂足为F,求sin∠EBF的值。

  正弦、余弦解题诀窍。

  1、已知两角及一边,或两边及一边的对角(对三角形是否存在要讨论)用正弦定理。

  2、已知三边,或两边及其夹角用余弦定理

  3、余弦定理对于确定三角形形状非常有用,只需要知道角的余弦值为正,为负,还是为零,就可以确定是钝角。直角还是锐角。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4

  1、圆柱体:

  表面积:2πRr+2πRh体积:πR2h(R为圆柱体上下底圆半径,h为圆柱体高)

  2、圆锥体:

  表面积:πR2+πR[(h2+R2)的平方根]体积:πR2h/3(r为圆锥体低圆半径,h为其高)

  3、正方体

  a—边长,S=6a2,V=a3

  4、长方体

  a—长,b—宽,c—高S=2(ab+ac+bc)V=abc

  5、棱柱

  S—底面积h—高V=Sh

  6、棱锥

  S—底面积h—高V=Sh/3

  7、棱台

  S1和S2—上、下底面积h—高V=h[S1+S2+(S1S2)^1/2]/3

  8、拟柱体

  S1—上底面积,S2—下底面积,S0—中截面积

  h—高,V=h(S1+S2+4S0)/6

  9、圆柱

  r—底半径,h—高,C—底面周长

  S底—底面积,S侧—侧面积,S表—表面积C=2πr

  S底=πr2,S侧=Ch,S表=Ch+2S底,V=S底h=πr2h

  10、空心圆柱

  R—外圆半径,r—内圆半径h—高V=πh(R^2—r^2)

  11、直圆锥

  r—底半径h—高V=πr^2h/3

  12、圆台

  r—上底半径,R—下底半径,h—高V=πh(R2+Rr+r2)/3

  13、球

  r—半径d—直径V=4/3πr^3=πd^3/6

  14、球缺

  h—球缺高,r—球半径,a—球缺底半径V=πh(3a2+h2)/6=πh2(3r—h)/3

  15、球台

  r1和r2—球台上、下底半径h—高V=πh[3(r12+r22)+h2]/6

  16、圆环体

  R—环体半径D—环体直径r—环体截面半径d—环体截面直径

  V=2π2Rr2=π2Dd2/4

  17、桶状体

  D—桶腹直径d—桶底直径h—桶高

  V=πh(2D2+d2)/12,(母线是圆弧形,圆心是桶的中心)

  V=πh(2D2+Dd+3d2/4)/15(母线是抛物线形)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5

  基本事件的定义:

  一次试验连同其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结果称为一个基本事件。

  等可能基本事件:

  若在一次试验中,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都相同,则称这些基本事件为等可能基本事件。

  古典概型:

  如果一个随机试验满足:(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

  (2)每个基本事件的发生都是等可能的;

  那么,我们称这个随机试验的概率模型为古典概型.

  古典概型的概率:

  如果一次试验的等可能事件有n个,考试技巧,那么,每个等可能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都是;如果某个事件A包含了其中m个等可能基本事件,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

  古典概型解题步骤:

  (1)阅读题目,搜集信息;

  (2)判断是否是等可能事件,并用字母表示事件;

  (3)求出基本事件总数n和事件A所包含的结果数m;

  (4)用公式求出概率并下结论。

  求古典概型的概率的关键:

  求古典概型的概率的关键是如何确定基本事件总数及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6

  一、平面的基本性质与推论

  1、平面的基本性质: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这个平面内;

  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2、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直线—平行、相交、异面;

  直线与平面—平行、相交、直线属于该平面(线在面内,最易忽视);

  平面与平面—平行、相交。

  3、异面直线:

  平面外一点A与平面一点B的连线和平面内不经过点B的直线是异面直线(判定);

  所成的角范围(0,90)度(平移法,作平行线相交得到夹角或其补角);

  两条直线不是异面直线,则两条直线平行或相交(反证);

  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

  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平移法,把异面问题转化为相交直线的夹角

  二、空间中的平行关系

  1、直线与平面平行(核心)

  定义:直线和平面没有公共点

  判定:不在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平行于此平面(由线线平行得出)

  性质: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则这条直线就和两平面的交线平行

  2、平面与平面平行

  定义: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

  判定: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性质:两个平面平行,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3、常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平行四边形对边、已知直线作一平面找其交线

  三、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1、直线与平面垂直

  定义:直线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

  判定: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的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性质: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

  推论:如果在两条平行直线中,有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0,90】度,平面内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说成的锐角,特别规定垂直90度,在平面内或者平行0度

  2、平面与平面垂直

  定义: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是直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一点为端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所成的角)

  判定: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性质: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7

  集合的分类:

  (1)按元素属性分类,如点集,数集。

  (2)按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有/无限集

  关于集合的概念:

  (1)确定性:作为一个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这就是说,不能确定的对象就不能构成集合,也就是说,给定一个集合,任何一个对象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也就确定了。

  (2)互异性: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一定是不同的(或说是互异的),这就是说,集合中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同一个集合时只能算作集合的一个元素。

  (3)无序性:判断一些对象时候构成集合,关键在于看这些对象是否有明确的标准。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8

  一、简单随机抽样

  设一个总体的个体数为N,如果通过逐个抽取的方法从中抽取一个样本,且每次抽取时,各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相等,就称这样的抽样为简单随机抽样。一般地如果用简单随机抽样从个体数为N的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那么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等于n/N.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抽签法、随机数法。

  1.抽签法

  一般地,抽签法就是把总体中的N个个体编号,把号码写在号签上,将号签放在一个容器中,搅拌均匀后,每次从中抽取一个号签,连续抽取n次,就得到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

  2.随机数法

  随机抽样中,另一个经常被采用的方法是随机数法,即利用随机数表、随机数骰子或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进行抽样。

  二、活用随机抽样

  系统抽样的最基本特征是“等距性”,每组内所抽取的号码需要依据第一组抽取的号码和组距是唯一确定,每组抽取样本的号码依次构成一个以第一组抽取的号码m为首项,组距d为公差的等差数列{an},第k组抽取样本的号码,ak=m+(k-1)d,如本题中根据第一组的样本号码和组距,可得第k组抽取号码应该为9+30x(k-1)

  三、系统抽样

  当总体中的个体数较多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显得较为费事,这时,可将总体分成均衡的几个部分,然后按照预先定出的规则,从每一部分抽取一个个体,得到所需要的样本,这种抽样叫做系统抽样。

  四、分层抽样

  当已知总体有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时,为了使样本更充分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常常将总体分为几个部分,然后按照各个部分所占比例进行抽样,这种抽样叫做分层抽样,其中所分层的各部分叫做层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9

  数列基本公式:

  1、一般数列的通项an与前n项和Sn的关系:an=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 an=ak+(n-k)d (其中a1为首项、ak为已知的第k项) 当d≠0时,an是关于n的一次式;当d=0时,an是一个常数。

  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Sn=

  Sn=

  Sn=

  当d≠0时,Sn是关于n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当d=0时(a1≠0),Sn=na1是关于n的正比例式。

  4、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an= a1qn-1an= akqn-k

  (其中a1为首项、ak为已知的第k项,an≠0)

  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当q=1时,Sn=n a1 (是关于n的正比例式);

  当q≠1时,Sn=

  Sn=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10

  (一)导数第一定义

  设函数y = f(x)在点x0的某个领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x在x0处有增量△x(x0 + △x也在该邻域内)时,相应地函数取得增量△y = f(x0 + △x)— f(x0);如果△y与△x之比当△x→0时极限存在,则称函数y = f(x)在点x0处可导,并称这个极限值为函数y = f(x)在点x0处的导数记为f(x0),即导数第一定义

  (二)导数第二定义

  设函数y = f(x)在点x0的某个领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x在x0处有变化△x(x — x0也在该邻域内)时,相应地函数变化△y = f(x)— f(x0);如果△y与△x之比当△x→0时极限存在,则称函数y = f(x)在点x0处可导,并称这个极限值为函数y = f(x)在点x0处的导数记为f(x0),即导数第二定义

  (三)导函数与导数

  如果函数y = f(x)在开区间I内每一点都可导,就称函数f(x)在区间I内可导。这时函数y = f(x)对于区间I内的每一个确定的x值,都对应着一个确定的导数,这就构成一个新的函数,称这个函数为原来函数y = f(x)的导函数,记作y,f(x),dy/dx,df(x)/dx。导函数简称导数。

  (四)单调性及其应用

  1。利用导数研究多项式函数单调性的一般步骤

  (1)求f¢(x)

  (2)确定f¢(x)在(a,b)内符号(3)若f¢(x)>0在(a,b)上恒成立,则f(x)在(a,b)上是增函数;若f¢(x)<0在(a,b)上恒成立,则f(x)在(a,b)上是减函数

  2。用导数求多项式函数单调区间的一般步骤

  (1)求f¢(x)

  (2)f¢(x)>0的解集与定义域的交集的对应区间为增区间;f¢(x)<0的解集与定义域的交集的对应区间为减区间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11

  1、圆的定义

  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

  2、圆的方程

  (x-a)^2+(y-b)^2=r^2

  (1)标准方程,圆心(a,b),半径为r;

  (2)求圆方程的方法:

  一般都采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后求。确定一个圆需要三个独立条件,若利用圆的标准方程,

  需求出a,b,r;若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D,E,F;

  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如弦的中垂线必经过原点,以此来确定圆心的位置。

  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三种情况:

  (1)设直线,圆,圆心到l的距离为,则有;;

  (2)过圆外一点的切线:①k不存在,验证是否成立,②k存在,设点斜式方程,用圆心到该直线距离=半径,求解k,得到方程【一定两解】

  (3)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圆(x-a)2+(y-b)2=r2,圆上一点为(x0,y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 r2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12

  NO.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棱柱

  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棱锥

  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棱台

  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

  几何特征:

  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

  ②侧面是梯形

  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圆柱

  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

  ①底面是全等的圆;

  ②母线与轴平行;

  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

  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圆锥

  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

  ①底面是一个圆;

  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

  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圆台

  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几何特征:

  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

  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

  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球体

  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

  ①球的截面是圆;

  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NO.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定义三视图

  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俯视图(从上向下)

  注:正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

  俯视图反映了物体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侧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13

  1.定义:

  用符号〉,=,〈号连接的式子叫不等式。

  2.性质:

  ①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方向不变。

  ②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相反。

  3.分类:

  ①一元一次不等式: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a.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b.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14

  1、不等式及其解集

  用“<”或“>”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叫做不等式解的集合,简称解集。

  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2、不等式的性质

  不等式有以下性质:

  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性质2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性质3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3、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一元一次方程,要根据等式的性质,将方程逐步化为x=a的形式;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则要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将不等式逐步化为xa)的形式。

  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把两个不等式合起来,就组成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由它们所组成的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就是求它的解集。

  对于具有多种不等关系的问题,可通过不等式组解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一般先求出其中各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利用数轴可以直观地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15

  1.不等式的定义:

  a-bb, a-b=0a=b, a-b0a

  ① 其实质是运用实数运算来定义两个实数的大小关系。它是本章的基础,也是证明不等式与解不等式的主要依据。

  ②可以结合函数单调性的证明这个熟悉的知识背景,来认识作差法比大小的理论基础是不等式的性质。

  作差后,为判断差的符号,需要分解因式,以便使用实数运算的符号法则。

  2.不等式的性质:

  ① 不等式的性质可分为不等式基本性质和不等式运算性质两部分。

  不等式基本性质有:

  (1) abb

  (2) acac (传递性)

  (3) ab+c (cR)

  (4) c0时,abc

  c0时,abac

  3.运算性质有:

  (1) ada+cb+d。

  (2) a0, c0acbd。

  (3) a0anbn (nN, n1)。

  (4) a0N, n1)。

  应注意,上述性质中,条件与结论的逻辑关系有两种:和即推出关系和等价关系。一般地,证明不等式就是从条件出发施行一系列的推出变换。解不等式就是施行一系列的等价变换。因此,要正确理解和应用不等式性质。

  4. 关于不等式的性质的考察,主要有以下三类问题:

  (1)根据给定的不等式条件,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判断不等式能否成立。

  (2)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及实数的性质,函数性质,判断实数值的大小。

  (3)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判断不等式变换中条件与结论间的充分或必要关系。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16

  不等式

  用小于号或大于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inequality)。

  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叫做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解集(solution set)。

  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linear inequality of one unknown)。

  不等式的性质:

  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把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起来,就组成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17

  一、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类似,其步骤为:

  1、去分母;

  2、去括号;

  3、移项;

  4、合并同类项;

  5、系数化为1

  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三、不等式的解: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四、不等式的解集:

  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五、解不等式的依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性质1:不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性质2:不等式两边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性质3:不等式两边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三数学重要知识点总结12-28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03-08

高三数学高考知识点总结09-24

高三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12-08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09-21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03-22

高三数学重点知识点总结04-25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09-08

高三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08-13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