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2-11-09 15:00:14 知识点总结 我要投稿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价与描述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不如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总结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总结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

  第一节认识运动

  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

  参考系

  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2)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

  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

  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

  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

  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

  第二节时间位移

  时间与时刻

  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

  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

  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电火花打点记时器——火花打点,电磁打点记时器——电磁打点);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

  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相对应)

  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是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其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单位是m/s。

  v=s/t

  瞬时速度(与位置时刻相对应)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其方向是物体在运动轨迹上过该点的切线方向。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即瞬时速度的大小。

  速率≥速度

  第五节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

  1.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vt—v0)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a=(vt—v0)/t

  2.a不由△v、t决定,而是由F、m决定。

  3.变化量=末态量值—初态量值……表示变化的大小或多少

  4.变化率=变化量/时间……表示变化快慢

  5.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其速度均匀变化,该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随时间改变)。

  6.速度是状态量,加速度是性质量,速度改变量(速度改变大小程度)是过程量。

  第六节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

  1.s-t图象是描述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曲线。(不反映物体运动的轨迹)

  2.物理中,斜率k≠tanα(2坐标轴单位、物理意义不同)

  3.图象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

  1.v-t图象是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岁时间变化关系的图线。(不反映物体运动轨迹)

  2.图象与时间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在t轴上方位移为正,下方为负,整个过程中位移为各段位移之和,即各面积的代数和。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2

  第一节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认识形变

  1.物体形状回体积发生变化简称形变。

  2.分类:按形式分:压缩形变、拉伸形变、弯曲形变、扭曲形变。

  按效果分:弹性形变、塑性形变

  3.弹力有无的判断:1)定义法(产生条件)

  2)搬移法:假设其中某一个弹力不存在,然后分析其状态是否有变化。

  3)假设法:假设其中某一个弹力存在,然后分析其状态是否有变化。

  弹性与弹性限度

  1.物体具有恢复原状的性质称为弹性。

  2.撤去外力后,物体能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弹性形变。

  3.如果外力过大,撤去外力后,物体的形状不能完全恢复,这种现象为超过了物体的弹性限度,发生了塑性形变。

  探究弹力

  1.产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弹力。

  2.弹力方向垂直于两物体的接触面,与引起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与恢复方向相同。

  绳子弹力沿绳的收缩方向;铰链弹力沿杆方向;硬杆弹力可不沿杆方向。

  弹力的作用线总是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F=kx

  4.上式的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倔强系数),反映了弹簧发生形变的难易程度。

  5.弹簧的串、并联:串联:1/k=1/k1+1/k2并联:k=k1+k2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3

  1、万有引力定律:引力常量G=6.67×N?m2/kg2

  2、适用条件:可作质点的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若是两个均匀的球体,r应是两球心间距。(物体的尺寸比两物体的距离r小得多时,可以看成质点)

  3、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中心天体质量M,天体半径R,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g)

  (1)万有引力=向心力(一个天体绕另一个天体作圆周运动时)

  (2)重力=万有引力

  地面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Gg=G≈9.8m/s2

  高空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Gg=G<9.8m/s2

  4、第一宇宙速度————在地球表面附近(轨道半径可视为地球半径)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的卫星的线速度,在所有圆周运动的卫星中线速度是的。

  由mg=mv2/R或由==7.9km/s

  5、开普勒三大定律

  6、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质量

  7、通过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计算环绕速度

  8、大于环绕速度的两个特殊发射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含义)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的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

  (2)某段时间内时间中点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几个重要结论

  ①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v1∶v2∶v3∶……∶vn=1∶2∶3∶……∶n

  ②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为:

  x1∶x2∶x3∶……∶xn=1∶3∶5∶……∶(2n—1)

  ③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

  xⅠ∶xⅡ∶xⅢ∶……∶xN=1∶4∶9∶……∶n2

  ④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易错现象:

  1、在一系列的公式中,不注意的v、a正、负。

  2、纸带的处理,是这部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易错问题。

  3、滥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公式。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5

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

  1、自由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因为忽略了空气的阻力,所以是一种理想的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3、竖直上抛运动:

  可以看作是初速度为v0,加速度方向与v0方向相反,大小等于的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把它分为向上和向下两个过程来处理。

  (2)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

  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A、B为途中的任意两点,C为点,则:

  (1)时间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时间tAC和下降过程中从C→A所用时间tCA相等,同理tAB=tBA。

  (2)速度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关键一点]

  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一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因此这类问题可能造成时间多解或者速度多解。

  易错现象

  1、忽略自由落体运动必须同时具备仅受重力和初速度为零

  2、忽略竖直上抛运动中的多解

  3、小球或杆过某一位置或圆筒的问题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6

  1、功

  (1)功的概念: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如果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力和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2)功的计算式: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W=Fscosα。

  (3)功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1J就是1N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lm位移所做的功。

  2、功的计算

  ⑴恒力的功:根据公式W=Fscosα,当00≤a<900时,cosα>0,W>0,表示力对物体做正功;当α=900时,cosα=0,W=0,表示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垂直,力不做功;当900<α<1800时,cosα<0,W<0,表示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者说物体克服力做了功。

  (2)合外力的功:等于各个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即:W合=W1+W2+W3+……

  (3)用动能定理W=ΔEk或功能关系求功。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做功过程一定伴随能量的转化,并且做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转化。

  3、功和冲量的比较

  (1)功和冲量都是过程量,功表示力在空间上的积累效果,冲量表示力在时间上的积累效果。

  (2)功是标量,其正、负表示是动力对物体做功还是物体克服阻力做功。冲量是矢量,其正、负号表示方向,计算冲量时要先规定正方向。

  (3)做功的多少由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及力和位移的夹角三个因素决定。冲量的大小只由力的大小和时间两个因素决定。力作用在物体上一段时间,力的冲量不为零,但力对物体做的功可能为零。

  4、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功的特点

  ⑴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段时间内做的总功可能为正、可能为负、也可能为零。

  ⑵一对互为作用反作用的摩擦力做的总功可能为零(静摩擦力)、可能为负(滑动摩擦力),但不可能为正。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6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运动,而且保持加速度不变,这种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分类: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

  实验小车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由此可知,无论Δt取何值,无论在什么时间阶段,Δt对应的速度变化Δv都相同,即Δv/Δt不变,则物体的加速度不变。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在数学函数图象中,Δv/Δt叫做图象的斜率,故v-t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7

  1、质点

  (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运动

  (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3、路程和位移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图1—1中质点轨迹ACB的长度是路程,AB是位移S。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比如说某人从O点起走了50m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内的位移为s,则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5、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2)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

  (1)位移图象(x—t图象)就是以纵轴表示位移,以横轴表示时间而作出的反映物体

  运动规律的数学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线是通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

  (2)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时间轴)的直线。

  由图可以得到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v1=20m/s,v2=—10m/s,表明一个质点沿正方向以20m/s的`速度运动,另一个反方向以10m/s速度运动。

  6、加速度

  (1)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

  (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速度变化的方向

  (3)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质点做加速运动;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则质点做减速运动。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A)

  1、实验步骤:

  (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重量适当的钩码。

  (3)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4)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动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纸带。

  (5)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6)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三次

  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A)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t=vo+at(减速:vt=vo—at)

  (2)此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ot+at2/2(减速:s=vot—at2/2)

  (4)位移推论公式:(减速:)

  (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 = aT2(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T————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9、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A)

  10、自由落体运动(A)

  (1)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加速度

  (1)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

  (2)重力加速度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产生的,因此,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其大小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略有不,在地球表面,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的值就越大,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的值最小,但这种差异并不大。

  (3)通常情况下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3)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vt=gt。 H=gt2/2,vt2=2gh

  11、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⑴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⑵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作用于物体产生的两个作用效果。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或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力的分类:

  ⑴按照力的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⑵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

  12、重力(A)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⑴地球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重心: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①质量均匀分布的有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②一般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几何中心上,可以在物体内,也可以在物体外。一般采用悬挂法。

  3、重力的大小:G=mg

  13、弹力

  1、弹力

  ⑴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⑵产生弹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两物体的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方向:物体之间的正压力一定垂直于它们的接触面。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在分析拉力方向时应先确定受力物体。

  3、弹力的大小: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弹簧弹力:F = Kx(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

  4、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存在弹力的判断方法:如果物体间存在微小形变,不易觉察,这时可用假设法进行判定。

  14、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

  说明:

  a、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N无关。

  (2)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O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15、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共点力的合成

  ⑴共点力: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⑵力的合成方法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a、若和在同一条直线上

  ①同向:合力方向与、的方向一致

  ②反向:合力,方向与、这两个力中较大的那个力同向。

  b、互成θ角——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这是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则。

  注意:(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2)两个力的合力范围:F1—F2 F F1+F2

  (3)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分力成直角时,用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数。

  16、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

  (1)一个物体如果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不变,其加速度为零,这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运动学特征。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亦即F合=0

  (1)二力平衡:这两个共点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三力平衡:这三个共点力必然在同一平面内,且其中任何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即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平衡。

  (3)若物体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通常可采用正交分解,必有:

  F合x= F1x+F2x + ………+ Fnx =0

  F合y= F1y+F2y + ………+ Fny =0(按接触面分解或按运动方向分解)

  17、力学单位制

  1、物理公式在确定物理量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的单位关系。基本单位就是根据物理量运算中的实际需要而选定的少数几个物理量单位;根据物理公式和基本单位确立的其它物理量的单位叫做导出单位。

  2、在物理力学中,选定长度、质量和时间的单位作为基本单位,与其它的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力学单位制。选用不同的基本单位,可以组成不同的力学单位制,其中最常用的基本单位是长度为米(m),质量为千克(kg),时间为秒(s),由此还可得到其它的导出单位,它们一起组成了力学的国际单位制。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8

  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

  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_=m(2π/T)^2_

  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

  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

  (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9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理解:

  ①它说明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惯性与物体的速度大小、受力大小、运动状态无关)。

  ②它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③它是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的,它不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

  2、牛顿第二定律:

  内容: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理解:

  ①瞬时性:力和加速度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②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③同体性:合外力、质量和加速度是针对同一物体(同一研究对象)

  ④同一性:合外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单位统一用SI制主单位⑤相对性:加速度是相对于惯性参照系的。

  3、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理解:

  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属同种性质的力。

  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赖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不可叠加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

  4、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

  对于宏观物体低速的运动(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是成立的,但对于物体的高速运动(运动速度接近光速)和微观粒子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就不适用了,要用相对论观点、量子力学理论处理。

  易错现象:

  (1)错误地认为惯性与物体的速度有关,速度越大惯性越大,速度越小惯性越小;另外一种错误是认为惯性和力是同一个概念。

  (2)不能正确地运用力和运动的关系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中速度和加速度等参量的变化。

  (3)不能把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其受到的合外力的瞬时对应关系正确运用到轻绳、轻弹簧和轻杆等理想化模型上。

  5、力: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据不同,可以把力分为

  ①按性质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

  ①形变;②改变运动状态。

  6、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注意: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7、弹力:

  (1)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条件:①接触;②形变。但物体的形变不能超过弹性限度。

  (3)弹力的方向和产生弹力的那个形变方向相反。(平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曲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过研究点的曲面的切面;点面接触处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面、绳子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沿绳子所在的直线。)

  (4)大小:

  ①弹簧的弹力大小由F=kx计算,

  ②一般情况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同时所受的其他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应结合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确定。

  8、动量

  (1)冲量:I=Ft冲量是矢量,方向同作用力的方向。

  (2)动量:p=mv动量也是矢量,方向同运动方向。

  (3)动量定律:F合=mvt–mv0

  9、机械能

  功:(1)W=Fs cos(只能用于恒力,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

  (2)W=pt(此处的“p”必须是平均功率)

  (3)W总=△Ek(动能定律)

  功率:(1)p=W/t(只能用来算平均功率)

  (2)p=Fv(既可算平均功率,也可算瞬时功率)

  10、动能:Ek=mv2动能为标量.

  11、重力势能:Ep=mgh重力势能也为标量,式中的“h”指的是物体重心到参考平面的竖直距离。

  12、动能定理:F合s=mv-mv

  13、机械能守恒定律:mv+mgh1=mv+mgh2

  14、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

  ①.线速度的定义式:v=(s指弧长或路程,不是位移

  ②.角速度的定义式

  ③.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④.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⑤.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r

  ⑥.向心加速度

  15、(1)向心力公式:F=ma

  (2)向心力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在计算向心力时一定要取指向圆心的方向做为正方向。向心力的作用就是改变运动的方向,不改变运动的快慢。向心力总是不做功的,因此它是不能改变物体动能的,但它能改变物体的动量。

  高一物理的学习方法

  1、注意到物理与日常生活、生产、现代科技密切联系,息息相关。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物理现象,用到了很多的物理知识,如:喝开水时、喝饮料时、钢笔吸墨水时,大气压帮了忙;走路时,脚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帮了忙,培养对物理的兴趣。

  2、听课过程中要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学习期间,在课堂中的时间很重要。提高听课的针对性。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新的知识有所了解,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3、一定要多思考,不一定要使用题海战术,但一定要勤于思考,物理对逻辑思维要求较高,多思考可以逐渐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4、一定要去理解所学的东西,物理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让你去领悟其中的道理。一味地去记忆这些干瘪的考点,却没有领悟到定理表达的相关含义,那将会越学越费劲。

  5、一定要将初中的知识和高一所学的联系起来,将相关的定理和定义进行结合,给出相关的证明。因为物理学科本身就是实验加练习的过程,将抽象的物理转换为你理解以上的“具体”学科,才能够获得进一步学会物理学科本身涵盖的知识。

  6、在学习某个新的知识点的时候,一定先去将相关的公式和定理记忆,记住了再进行下一步的计划。物理不像数学,其真正的公式和定理相对来说比较少,而真正考察的内容就是自己的公式和定理的应用能力。

  7、一定要去理解定理和定义相关的内容,要知道其所以然,比如去记忆滑动摩擦力的时候,就直只是干瘪地去记忆摩擦力的计算公式,知道摩擦力与压力和动摩擦因素有关,并没有理解其扩散出来的概念,比如什么情况下才能有摩擦力,有了摩擦力,没有动摩擦因素相关的时候,如何进行相关的计算。

  8、认真观察物理现象,分析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和原因。要认真做好物理学生实验,学会使用仪器和处理数据,了解用实验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0

运动的图象运动的相遇和追及问题

  1、图象:

  图像在中学物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优点是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在描述运动规律时,常用x—t图象和v—t图象。

  (1)x—t图象

  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②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②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方向。

  ③两种特殊的x—t图象

  (1)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2)若x—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处

  于静止状态

  (2)v—t图象

  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

  的规律。

  ②图线斜率的意义

  a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b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③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

  a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数值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

  b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③常见的两种图象形式

  (1)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2、相遇和追及问题:

  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关系和位移关系,要注意寻找问题中隐含的临界条件。

  1、混淆x—t图象和v—t图象,不能区分它们的物理意义

  2、不能正确计算图线的斜率、面积

  3、在处理汽车刹车、飞机降落等实际问题时注意,汽车、飞机停止后不会后退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1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运动,而且保持加速度不变,这种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分类: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

  实验小车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由此可知,无论Δt取何值,无论在什么时间阶段,Δt对应的速度变化Δv都相同,即Δv/Δt不变,则物体的 加速度不变。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在数学函数图象中,Δv/Δt叫做图象的斜率,故v-t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加速度的大小。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2

  运动图象(只研究直线运动)

  1、x—t图象(即位移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3)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图象(速度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物体作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3)纵坐标表示速度。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面积表示位移。横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位移,横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位移。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两种打点即使器的异同点

  2、纸带分析;

  (1)从纸带上可直接判断时间间隔,用刻度尺可以测量位移。

  (2)可计算出经过某点的瞬时速度

  (3)可计算出加速度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3

  1、力: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据不同,可以把力分为

  ①按性质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

  ①形变;②改变运动状态.

  2、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注意: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3、弹力:

  (1)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条件:①接触;②形变。但物体的形变不能超过弹性限度。

  (3)弹力的方向和产生弹力的那个形变方向相反。(平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曲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过研究点的曲面的切面;点面接触处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面、绳子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沿绳子所在的直线。)

  (4)大小:

  ①弹簧的弹力大小由F=kx计算,

  ②一般情况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同时所受的其他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应结合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确定.

  4、摩擦力:

  (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有弹力作用、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三者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但注意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成任意角度.

  (3)摩擦力的大小:

  说明:a、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N无关。

  ②静摩擦: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0

  (fm为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静摩擦力的具体数值可用以下方法来计算:一是根据平衡条件,二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合力,然后通过受力分析确定.

  (4)注意事项:

  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4

  考点1: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平衡状态的定义:

  如果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的条件:

  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

  考点2:超重和失重

  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考点3:从动力学看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是:

  1,物体是从静止开始下落的,即运动的初速度为零。

  2,运动过程中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5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运动学中最典型的也是最简单的理想化的运动形式,学习本章的有关知识对于运动学将会有更深入地了解,难点在于速度、时间以及位移这三者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要熟练掌握有关的知识,灵活的加以运用。最后,本章末讲学习一种有代表性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形式:自由落体运动。

  考试的要求:

  Ⅰ、对所学知识要知道其含义,并能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并直接运用,相当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和“认识”。

  Ⅱ、能够理解所学知识的确切含义以及和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解释,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加以运用,相当于课程标准的“理解”,“应用”。

  要求Ⅱ: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位移与速度的关系,v-t图的物理意义以及图像上的有关信息。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物理高一必修同步练习试题06-12

高一必修一数学集合知识点总结12-03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01-12

高一数学必修五的知识点总结03-30

高一数学必修3知识点总结04-11

高一数学必修一函数图像知识点总结08-12

高一物理必修一教学计划06-11

高一物理必修2功课件02-20

高一物理必修1弹力课件02-21

有关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