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管理制度

时间:2023-06-07 21:44:36 制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特种设管理制度

  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制度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制度是维护公平、公正的有效手段,是我们做事的底线要求。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制度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特种设管理制度,欢迎大家分享。

特种设管理制度

  特种设管理制度 篇1

  特种设备档案资料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做好特种设备档案资料管理工作,明确公司特种设备档案资料管理工作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特种设备档案资料管理工作。

  三、规定内容

  1、特种设备档案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1.2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和检验报告书;

  1.3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1.4特种设备的日常运行状况记录;

  1.5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1.6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负责归口管理本单位所有特种设备档案资料,应指派专人负责特种设备档案资料的保管工作。

  3、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应设立专门的档案室或档案柜用于保存特种设备档案资料,保存期限原则上为3年,重要的见证资料应永久保存。

  4、根据需要本单位可另外专门设立特种设备档案资料管理机构。

  特种设管理制度 篇2

  1目的

  为了规范特种设备管理活动、提高特种设备管理水平、保证特种设备安全稳定地运行,根据总公司宏福发〔20xx〕2号《特种设备(含厂内机动车辆)安全管理办法》(试行)和矿发〔20xx〕11号《瓮福磷矿特种设备(含厂内机动车辆)安全管理制度》(试行)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瓮福磷矿新龙坝选矿厂所属特种设备(含厂内机动车辆)的安全管理。

  3特种设备的界定

  3.1压力容器:系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2.5 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2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1.0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者低于60℃液体的气瓶;氧舱等。

  3.2压力管道: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蒸汽介质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25mm的管道。

  3.3起重机械:范围规定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0.5t的升降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1t,且提升高度大于或者等于2m的起重机和承重形式固定的电动葫芦等。

  3.4特种设备包括其附属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和与安全保护装置相关的设施。

  3.5厂内机动车辆:是指限于企业厂区范围内(含码头、货场等生产作业区域或施工现场)行驶及作业的机动车辆。厂内机动车辆设备的类型包含轮式自行专用机械、履带式自行专用机械、蓄电池车、客车类、汽车类、方向盘轮式拖拉机、手扶拖拉机、手把式三轮摩托车、手把式二轮摩托车、有轨机车、电瓶车及其它机动车辆,但不包含已纳入公安部门或农机部门管理的机动车辆。

  4管理职责及管理内容

  4.1生产安全业务室

  4.1.1建立健全厂属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

  4.1.2建立厂属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如:特种设备的注册登记使用证、检验报告、检验合格证等。

  4.1.3负责向上级主管部门申办厂属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上岗许可证。

  4.1.4督促、安排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作业知识。

  4.1.5协同厂设备业务室负责定期(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或不定期对全厂所属的在用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状态与管理进行检查与考核,发现问题应及时通知相关单位进行整改。并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整理、汇总后上报矿设备办。

  4.2设备业务室

  4.2.1建立健全厂属特种设备台帐。负责单台设备建档并完善(含技术资料、设备及安全附件检验报告、设备故障及维修记录等)。

  4.2.2建立健全厂属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包括:

  ⑴特种设备的技术文件、制造许可证、图纸、产品质量证明书、合格证、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注册登记使用证、检验报告或安装监检报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等。

  ⑵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记录(只对双梁桥式起重机);

  ⑶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⑷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定期检验记录、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日常维护保养记录等。

  4.2.3按本单位特种设备类别划分,编制同类别通用的日常巡检标准书,明确巡检的周期、部位(项目)、方法、判断标准等。

  4.2.4负责向上级主管部门申办厂属特种设备使用许可登记证。

  4.2.5负责监察全厂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状况。

  4.2.6负责本厂需要注册登记的特种设备的各类资料备齐后交矿设备管理办公室。

  4.2.7负责厂所属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或者使用后30日内,报矿设备办登记。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4.2.8负责定期(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或不定期对全厂所属的在用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状态与管理进行检查与考核,发现问题应及时通知相关单位进行整改。并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整理、汇总后上报矿设备办。

  4.2.7负责将特种设备的注册登记、检验检测、大修、报废、报停、封存及再次启用、更新、改造等,应及时报瓮福磷矿设备管理办公室。

  4.2.8每年年底对厂所属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情况进行总结,并上报矿设备办。

  4.3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供水车间、破碎车间、磨浮车间、精尾车间、设备业务室]

  4.3.1车间主任对本车间辖区内的所有特种设备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合理地安排特种设备的'维护、维修和保养,认真监督维修进度和维修质量,确保特种设备安全可靠地运行。

  4.3.2各车间特种设备的管理和操作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

  4.3.3特种设备的管理和操作人员,必须掌握特种设备的相关操作技术规定,认真做好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维护管理工作,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4.3.4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特种设备操作证由瓮福磷矿安全环保办公室负责办理、复审和管理。

  4.3.5各车间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必须对本车间辖区内的在用特种设备进行日常巡检,每班不少于一次,并作出记录。使用双梁桥式起重机的,必须填写使用记录。

  4.3.6各车间负责对本车间辖区内的在用特种设备进行定期自检,常用行车、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硫酸管道等每周至少进行一次,不常用行车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并作出记录。

  4.3.7各车间负责对本车间辖区内的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检,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并作出记录。

  4.3.8负责填报本车间辖区内的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每月至少进行一次。

  4.3.9负责填报本车间辖区内的维修和更新、改造记录等。每月至少进行一次。

  4.3.10特种设备的管理和操作人员,发现隐患、不安全征兆,违反操作规定和违章操作而使特种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行可能受威胁的现象,应及时逐级上报有关部门,并采取处理措施,不得贻误时机。

  4.3.11各车间每月25日前必须向生产安全办公室报本车间辖区内特种设备的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维修和更新、改造记录等。

  5考核办法

  5.1按照《新龙坝选矿厂20xx年安全、环保考核实施细则》、《选矿厂20xx年设备管理考核办法》及参照《瓮福磷矿特种设备考核实施细则》执行。

  5.2本制度的修改和解释由新龙坝选矿厂生产生产安全业务室负责。

  5.3本特种设备管理制度从20xx年4月起开始实行。

  特种设管理制度 篇3

  1 、目的

  为保证本单位使用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安全、正常、有效使用,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

  3 、职责与分工

  主管部门:生产部。负责本公司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相关部门:采购部;负责特种设备的采购管理。

  各部门、车间。负责本单位特种设备的使用及维护保养管理。

  4 、内容与要求

  4.1、特种设备的购置、安装

  4.1.1 、凡属特种设备均应购买持有国家相应制造许可证的生产单位制造的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设

  备。

  4.1.2、特种设备安装前,应委托具有国家相应安装资质的单位负责安装工作,开工前应照规定向特

  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办理开工告知手续。

  4.1.3、安装完成后,本单位(或者应督促安装单位)应向有关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报验收检验。

  4.1.4、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由生产技术科负责向市、区质量技术监督

  部门办理注册登记。

  4.2 、特种设备档案资料的管理

  4.2.1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由生产技术科负责管理,当需调阅特种设备技术档案资料时,档案管理责任人应履行调用借阅手续并由相关领导审批后,方可交给资料借阅人。

  4.2.2、特种设备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特种设备的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书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等。

  4.3、特种设备使用管理

  4.3.1、特种设备使用部门的.各级管理人员,应具有安全生产意识和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相关知识,加强特种设备使用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

  4.3.2 、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应经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相应特种设备的作业或管理工作。严禁安排无证人员操作特种设备,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现象。

  4.3.3、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设备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部门安全负责人报告。

  4.3.4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

  4.3.5、设备运行时,按规定进行现场监视或巡视,并认真填写运行记录;按要求检查设备运行状况以及进行必要的检测。

  4.3.6、当设备发生故障时,应立即停止运行,并立即上报主管领导,并尽快排除故障或抢修,保证正常经营工作。严禁设备在故障状态下运行。

  4.3.7 、因设备安全防护装置动作,造成设备停止运行时。应根据故障显示进行相应的故障处理。一时难以处理的,应在上报领导的同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故障进行排查,并根据排查结果,抢修故障设备。禁止在故障不清的情况下强行送电运行。

  4.3.8 、当设备发生紧急情况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时,操作人员应在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后,立即撤离操作现场,防止发生人员伤亡。

  4.4 、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应执行《生产设施安全管理制度》中相关规定。

  4.5 、设备大修、改造、移动、报废、更新及拆除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按《生产设施安全管理制度》中相关规定执行,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办理相应手续。

  严禁擅自大修、改造、移动、报废、更新及拆除未经批准或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设备。

  5 、相关制度

  《生产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6 、相关记录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特种作业操作证》

  特种设管理制度 篇4

  1天车操作

  1.1严格遵守天车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必须持证操作,严禁无证操作。

  1.2两台天车在同一跑道上作业时,在接近2米前,应互鸣警铃。

  1.3当司机接受指挥信号后,须鸣铃示意后再起动。如遇危险情况,不论任何人发出停车信号司机均应立即停车。

  1.4超过规定负荷或重量不明时不吊。

  1.5吊具不完整,不符合安全要求不吊。

  1.6吊具与起重物不垂直,斜拉时不吊,捆绑不牢不吊。

  1.7工作场地昏暗,无法看清场地、指挥信号、被吊物情况时不吊。

  1.8被吊物从人体上方越过和被吊物上有人或浮置物不吊。

  1.9安全装置失灵不吊。

  1.10吊物上站人不吊。

  1.11天车有故障时严禁使用。

  1.12每一吊具上都应有允许承载重量标示及编号。

  1.13每次使用前必须对吊具进行检查确认,按规定组织定期鉴定。

  2机动搬运车作业

  2.1机动搬运车需持证驾驶,严禁无证驾驶。

  2.2开车前应检查车辆各部件状态,试验刹车、方向盘及喇叭状态良好方可动车。

  2.3机动搬运车仅作为搬运工具,与搬运无关人员不准搭乘机动车,搭乘人身体任何部位不得伸出车外。

  2.4不允许超载,装载超宽应有人监护,车上装载物品应摆放平稳,搬运化学物品,应了解其性质及搬运注意事项,搬运氧气瓶时要确认氧气瓶上须有安全帽和防震圈。

  2.5禁止叉车在起重状态进行检修。

  2.6机动车不得停在道口和侵入轨道限界。

  2.7机动搬运车驾驶室内只准叉车一人(即司机)、电瓶车两人(包括司机)乘座,除驾驶室外一律不准搭乘人员。

  3蓄电池作业

  3.1在配制、加注电解液及酸碱溶液时,操作者要穿戴好防护用品。

  3.2当配制硫酸溶液时,要在耐酸容器内进行;先注入蒸馏水,然后缓慢注入硫酸,并用耐酸棒不断搅拌。

  3.3充电间要保持通风良好,消防器材状态良好,严禁烟火,无关人员不得入内。

  3.4充电时,充电人员不得离岗,并注意观察,做好记录。

  4移动架车机操作

  4.1操作人员应接受过专门的架车机操作培训,并应熟悉移动架车机架车机的操作手册,。

  4.2操作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穿工作服,不得披长发,不得佩带饰物(包括环状物)。

  4.3当使用架车机起升车辆时,无关人员不得在工作场所停留,不得阻碍操作人员视线。

  4.4使用架车机起升列车进行架车作业前,操作人员应明确架车作业的目的、要求和步骤,并且负责架车机每次起升和下降。

  4.5使用前,应检查架车机有否异常,若架车机有异常情况,不能进行列车起升作业并同时通知设备车间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4.6移动架车机前,上、下摆动推把,使轮子接触地面,并保证起升架在最低位,才能移动架车机。

  4.7架车前应确保架车机不会超载,仔细确认架车机上的承重铭牌吨数。

  4.8任何人员不得敲打架车机部件,不得踩踏架车机起升架。

  4.9架车机操作人员应爱护架车机,经常保持架车机的整洁。

  4.10不得利用移动式架车机作架车以外的其它用途。

  5固定式架车机操作

  5.1操作人员应接受过专门的架车机操作培训,并应熟悉固定架车机的操作手册。

  5.2操作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穿工作服,不得披长发,不得佩带饰物(包括环状物)。

  5.3当使用架车机起升车辆时,无关人员不得在工作区域范围内停留,不得阻碍操作人员视线。

  5.4操作架车机时,应保证架车机不会超载。

  5.5任何人不得敲打架车机任何部件,不得踩踏架车机起升架,不得利用架车机作为攀爬的工具。

  5.6操作人员应爱护架车机,保持架车机功能正常及整洁。

  5.7不得利用架车机作架车以外的其它用途。

  6移动升降平台

  6.1移动升降平台操作人员须受过专门的`培训。

  6.2操作者在启动前应先检查液压系统的液面位置,保证液压油在规定水平。

  6.3升降平台须放置在坚实水平的地面上,在使用前要进行空载操纵,发现安全缺陷立即停用,并通知维修人员。

  6.4升降平台工作时下方不得有人。

  7焊工操作安全

  7.1禁止焊接、切割受力构件和内有压力的容器。

  7.2焊接、切割场所10米以内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7.3雨天不得露天焊接、切割作业。

  7.4氧气瓶、乙炔瓶禁止在阳光下曝晒,禁止靠近热源。

  7.5氧气瓶、乙炔瓶两者之间必须保持5米以上的距离。

  7.6严禁氧气瓶与油脂或化学药品接触、同室存放或在其附近存放。

  7.7严禁使用漏泄的气瓶;乙炔减压阀的出口必需安装有效止回阀。

  7.8其它未列出的操作安全事项按相关操作规程执行。

  特种设管理制度 篇5

  一、加强对特种设备的管理:

  1、特种设备的使用,应当严格执行国务院颁发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规定》的要求。

  2、要建立以机电矿长为组长机电区长为副组长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小组,有安全管理人员。

  3、要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a、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生产厂家、产品质量、合格证、使用维护说明书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的资料。

  b、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c、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d、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检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4、每年要对特种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在有效期届满前一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的要求,接到定期检验的通知后,要做好迎检工作。

  5、对特种设备要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至少每月一次,并作好记录,发现情况及时处理。安全保护装置及相关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

  6、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应当对其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投入使用。

  7、要制定好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8、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应该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章制度。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安全管理人员和单位负责人报告。

  9、对特种设备管理不严、违反安全管理制度的、发生事故的,根据情节的轻重,必须追究其责任。

  二、坚持特种设备的定期检查、检修,严格按检修周期对各种设备进行大、中、小修。对特种设备要包机到人,做到每一台设备都要有人管理、检修、维护、保养,每天开机前应检查各运转机构控制系统和安全装置,均应灵敏准确、安全可靠,方可使用。

  三、为保证特种设备档案的完整、系统、准确性,便于为今后和将来的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各单位所报资料必须齐全完整、系统准确,不得出现前后不符、实物与图纸不符、结果与设计不符的现象。

  四、特种设备所归档的图纸、资料不符归档要求时,档案管理员有权拒绝归档,坚持特种设备档案专人管理,并做到一台设备一套档案。

  五、对起重设备的一般要求:

  (1)、起吊时不得超载,不得沿主梁方向斜吊物品。

  (2)、应经常检查并能及时发现起重机各部位是否异常,尤其是主横梁连接处,螺栓是否有异常现象。

  (3)、经常检查车轮,不应有裂缝。

  (4)、齿轮上应经常涂抹润滑脂,保证齿轮的润滑。

  (5)、当起重机刹车不灵时,应调整电动机制动弹簧的松紧。

  (6)、不得在有火灾危险、爆炸危险的介质中使用。应按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材。

  (7)、起重机侧面必须挂有注明起重机的最大起重量、跨度、工作类型、制造厂家的牌版。

  (8)、起重机工作时,禁止任何人停留在起重机下。

  (9)、在起重机上进行检修时,起重机必须断电。

  (10)、起重机空负荷运行时,吊沟必须升起,至少要超过一个人的高度。

  (11)、起重机带重物运行时,重物必须起升高于运行路线上的最高阻碍物0.5米以上。

  (12)、严禁用任何方法从起重机上抛下物品,严禁吊运重物时在人头上越过,禁止用吊钩或在吊重物上运送或起升人员。

  (13)、起升液体金属、有害液体及重要物品时,不论重量多少,必须先稍微起升,离地面150 ~ 200mm,验证制动器的可靠性后再继续起升。

  (14)、如起重机在露天使用,当风力大于六级时,应停止工作。

  (15)、露天起重机不工作时,必须设法将起重机可靠的固定,以防风灾。

  (16)、工具及备品必须储放在专门的箱子内,禁止散放在大车或小车上,防止落下伤人或物。

  (17)、在12个月内,必须进行一次起重机的定期安全技术检查,除对部件详细检查外,还应进行重锤试验。

  六、对压力容器的一般要求:

  1、每天检查温度表、压力表、安全阀和放水阀是否正常;各种仪表,必须定期校验。

  2、必须定期清除风包上的油垢。

  3、在风包出口管路上必须加装释压阀。

  4、检查风包外壁不得有锈蚀现象。

  七、每天对保护装置进行一次实验。

  特种设管理制度 篇6

  特种设备操作工职责

  1、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劳动纪律,不擅离职守。

  2、上班不做与岗位无关的事,精心操作,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应予抵制。

  3、认真做好容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保持容器处于完好状态。

  4、认真执行操作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严密监视设备各参数的变化,保持最佳运行状态,并做好各项记录,内容须真实。

  5、遇有事故时及时报告有关人员,不得隐瞒事故。

  6、努力学习业务技术知识,不断提高操作技术水平和事故处理能力。

  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制度

  1.安全检查要做到经常性,充分发动群众,坚持专职检查与群众检查相结合,日常检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普遍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做到层层把关,堵塞漏洞。

  2.定期安全检查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组织实施。

  (1)每年安排一次年度安全检查。主要检查内容:查设备、查制度、查措施、查事故处理情况等。

  (2)每月安排一次定期的安全检查。对特种设备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3)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要不定期的开展日常安全检查,到操作现场监督检查有无违章操作,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操作,发现问题应及时制止、纠正。

  3.各部门除配合特种设备管理部门组织的安全检查外,还要每季度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设备使用情况,各项安全制度执行情况重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作好检查记录。

  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巡检制度

  1、认真执行设备使用与维护相结合和设备谁使用谁维护的原则。坚持维护与检修并重,以维护为主的原则。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确保设备完好。

  2、操作人员对所使用的设备,通过岗位培训合格才能上岗,发现设备运转不正常,安全装置不符合规定应立即上报,如不立即处理和采取相应措施,有权停止使用。

  3、要严格执行日常维护保养制度和定期保养制度。日常维护保养:操作者每天进行保养。设备运行时,注意设备运转、液位、各种温度仪表、压力指示信号、保险装置是否正常;灭菌结束后清洁、擦洗。定期维护保养: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设备检查保养。

  4、正确使用设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启动前认真准备,启动中反复检查,设备停止运行后妥善处理,运行中认真执行操作规程,不准超温、超压运行。

  5、精心维护、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定时按巡回检查路线,对设备进行仔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排除隐患。搞好设备清洁、润滑、紧固、调整和反腐,保持零件、附件及工具完整无缺。

  6、掌握设备故障的预防、判断和紧急处理措施,保持安全防护装置完整好用。

  7、设备检修人员对所包修的设备,应按时进行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配合操作人员搞好安全生产。

  8、所有特种设备维护工作,必须有明确分工,并及时做好保养维护。

  特种设备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一)事故报告

  1.事故发生后,事故当事人或发现人应立即向安全管理部门和分院领导进行报告。

  2.属上报政府部门的事故,应立即将事故发生时间、地点、经过情况、造成后果、原因初步分析、已采取的措施等情况,以电话、传真或电子邮件方式报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主管部门。

  3.发生事故先兆、设备安全隐患和重大未遂事件时,事故发生部门应及时向单位安全管理部门和领导进行报告。

  (二)事故现场处置

  1.事故发生后,单位在进行事故报告的同时迅速组织实施应急管理措施,立即撤离现场施工人员,防止事故蔓延、扩大,并负责对现场实施保护。

  2.事故发生后导致人员伤亡时,应在撤离现场施工人员,组织实施应急管理措施的同时,迅速组织对受伤人员的救护。

  3.保护好事故现场,积极配合事故调查组调查、取证,为调查组提供一切便利。不得拒绝调查,不得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若发现有上述违规现象,除对责任者视情节给予通报批评和罚款外,责任者还必须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

  (三)事故处理

  1.事故处理要坚持“三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2.在进行事故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事故责任单位应根据事故调查报告中提出的事故纠正与预防措施建议,编制详细的纠正与预防措施,经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审批后,严格组织实施,事故纠正与预防措施实施后,由单位安全管理部门实施验证。

  3.对事故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由公司依据事故调查报告中对事故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的处理意见和建议,进行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交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对事故造成的伤亡人员工伤认定、劳动鉴定、工伤评残和工伤保险待遇处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置。

  5.事故调查处理结束后,安全管理部门应负责将事故详情、原因及责任人处理等编印成事故通报,组织全体职工进行学习,从中吸取教训,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

  6.事故处理结案后,安全管理部门应负责将事故调查处理资料收集整理后实施归档管理。

  7、设备安全隐患应在调查结束后制定防范和处理措施,报分院主管或有关政府部门。

  预真空压力容器安全操作规程

  一总则

  1.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必须取得当地质监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件》后,方可独立承担压力容器操作。

  2.压力容器操作人员要熟悉本岗位的工艺流程,有关容器的结构、类别、主要技术参数和技术性能,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掌握处理一般事故的方法,认真填写有关记录。

  3.压力容器要平稳操作,容器开始加压时,速度不易过快,要防止压力的突然上升。

  4.压力容器严禁超温超压运行。发现温度,压力异常时,应及时停机检查。排除故障方可重新开机。

  5.严禁带压拆卸压紧螺栓。维修时必须停泵、排气卸压后方可进行。

  二日常操作和维护保养

  1.严格按照压力容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开始操作前,应首先检查气泵、储气罐、管道、阀门、及安全附件是否处于良好状态。

  3.坚持压力容器日巡检制度,储气罐每日至少排水一次,及时发现不正常状态,并采取相应措施调整和排除。

  4.随时检查压力容器及相关管道和附件,及时处理“跑、冒、漏”现象。

  5.每月应对安全阀进行全面检查。手动排气以防阀芯与阀座粘死卡死。

  6.安全阀每年至少校验一次。

  7.发现下列情况时,必须及时更换安全阀:

  (1)安全阀的阀芯和阀座密封不严且无法修复的。

  (2)安全阀的阀芯和阀座粘死或弹簧严重腐蚀、生锈的。

  8.保持压力表洁净,随时注意压力表的工作情况。有下列情况时,及时更换压力表:

  (1)无压力时,指针不能归零的。

  (2)表盘玻璃破裂或表盘刻度模糊不清的。

  (3)封印损坏或超过校验有效期的。

  (4)压力表指针松动或断裂的。

  (5)有其它影响压力表准确指示的其它缺陷的。

  9.压力表每半年交计量部门校验一次。

  预真空灭菌器安全管理制度

  1、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上岗培训,持证上岗。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2、每日灭菌前检查灭菌器柜门、锁扣、蒸气调节阀、安全阀等是否处于完好状态。

  3、经常清理排气口,去除毛絮等杂物。保持灭菌柜清洁,排气管道通畅。

  4、防止超热现象。超过临界温度2℃时蒸气不易凝结,穿透力减低影响灭菌质量。灭菌时注意观察饱和蒸气压力下的温度。

  5、物品装载量不超过90%。脉动真空灭菌器的装载不小于柜室容积5%,防止小装量效应。

  6、注意检查设备管线有无漏气漏水。

  7、每天工作结束后要关闭蒸气、电源、水源阀门。

  8、非灭菌岗位的人员,不得使用高压蒸气灭菌器。

  9、每半年对灭菌设备进行检查维护一次。

  10、工作期间,操作人员应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撤离职守。

  特种设管理制度 篇7

  电梯的使用管理包括岗位职责、机房管理、安全操作管理、维修管理、备件工具管理及技术资料档案。为使这些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需要建立以下管理制度。

  一、岗位责任制

  该制度明确了各岗位人员的职责,在制定此制度时,要以电梯的安全运行管理为宗旨,将岗位人员在驾驶和维保电梯的当班期间应该做什么工作及达到的要求进行具体化、程序化。对电梯的日常检查、维保、定期检修以及紧急状态下应急处理的程序也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所以,电梯的完好状态和使用管理都比较好。

  二、交接班制度

  对于多班运行的电梯岗位,应建立交接班制度,以明确交接双方的责任,交接的内容、方式和应履行的手续。应做到以下内容:

  1、交接班时,双方应在现场共同查看电梯的运行状态,清点工具,备件和机房内配置的消防器材,当面交接清楚,而不能以见面打招呼的方式进行交换。

  2、明确交接前后的责任。通常,在双方交班人签字后再出现的问题,由接班人负责处理。若正在交接事电梯出现故障,应由交班人员负责处理,但接班人员应积极配合。

  3、在电梯出现故障时,如人员不够,已下班人员应在街道通知后尽快赶到现场共同处理。

  三、机房管理制度

  1、非岗位人员未经管理责同意不得进入机房

  2、机房内配置的消防器材要定期检查,放在明显部位,经常保持完好状态。

  3、保证机房照明、通讯电话的完好,畅通。

  4、经常保持机房地面、墙面的清洁及门窗的完好,门锁钥匙不允许转借他人,机房内不允许放易燃易爆物品。

  5、保持室内温度5-40度范围内,可适当安装空调以满足。

  6、注意防水,防鼠的检查。

  7、注意电梯电源配电盘的日常检查,保证完好。

  8、保持通往机房的通道、楼梯间的畅通。

  四、维修保养制度

  为了加强电梯的日常运行检查和预防性检查,防止突发事件,使电梯能安全,可靠地提供服务,应制订详细的操作性强的'维修保养制度。在制订时,应参照国家的相关规定,结合单位电梯使用的具体情况,将日常检查、周期性保养和定期检修的具体内容、时间及要求,作出计划性安排,避开电梯使用的高峰期。

  五、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电梯是建筑物中的大型重要设备之一,应对其技术资料建立专门的技术档案,进行分门别类的妥善管理,以便备用。

  特种设管理制度 篇8

  1、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经过考试合格取得《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资格证》后才能独立操作。

  2、当班人员必须认真做好运行过程中状态监测、日常点检和各项运行记录。

  3、在运行中遇到有不正常情况时,值班人员应根据规程进行紧急处理,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4、运行人中在当班期间,应按规定巡回检查,不得随意离开工作岗位。

  5、受压设备不得超压运行、动力设备不得超过击规定负荷运行,不得带病运行,任何一处发生故障应及时排除,并做好运行和故障排除记录。

  6、运行操作人员必须做好设备检修后的试运行记录,填写各种表卡,准确地反映设备运行状态。

  7、各班组将运行记录集中整理后报送公司,以便能以运行记录为依据,综合历次检修记录,制定合理的检修计划。

  特种设管理制度 篇9

  为加强和规范特种设备使用环节的管理,防止和减少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根据《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条例》,(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第13号令)指定本制度。

  1、特种设备的安装、使用、维修、保养、改造和检验等,必须执行本规则。

  2、使用单位新增并投入使用的特种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3、特种设备安装、大修、改造后,施工单位必须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对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技术性能进行自检合格并出具自检报告后,方能交付使用单位;由使用单位向规定的监督检验机构申请验收检验。

  4、特种设备验收检验合格后,施工单位必须将设备使用说明书、产品合格证、试验报告、配套土建基础技术图样等有关技术文件和资料,移交使用单位存入特种设备技术档案。

  5、职责权限:公司所属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有关规定配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专职、兼职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使用单位必须将特种设备指定专人负责管理,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相关的安全技术知识,熟悉有关设备的法规和标准,并履行以下职责:

  1)检查和纠正特种设备使用中的违章行为;

  2)管理特种设备技术档案;

  3)编制常规检查计划并组织落实;

  4)编制定期检验计划并落实定期检验的报检工作;

  5)组织紧急救援演习;

  6)组织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

  6、监督检查:特种设备的管理人员应当对特种设备使用情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问题的立即处理,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特种设备并及时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特种设备安装、操作、维修保养人员,必须接受专业的培训和考核,取得相应的证书后,方能从事相应的工作。

  使用单位必须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维修保养制度,明确维修保养者的责任,对特种设备定期进行维修保养。

  7、特种设备的维修保养必须由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的人员进行,人员数量应与工作量相适应。本单位没有能力维修保养的,必须委托有资格的单位进行维修保养。

  8、特种设备或者其零部件,达到或者超过执行标准或者技术规程规定的寿命期限后应予报废处理。特种设备进行报废处理后,使用单位应当向该设备的注册登记机构报告,办理注销手续。

  9、特种设备一旦发生事故,使用单位必须采取紧急救援措施,防止灾害扩大,保护好事故现场,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向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及有关部门报告。

  10、考核办法:

  1)、对违反《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本规定的单位,限期整改。对逾期不改者,视情节严重分别给予通报、停产、停用、罚款等处罚。

  2)、对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操作的,每人次罚款500元。

  3)归特种设备发生事故隐瞒不报的或谎报的,一次性处罚1000元。

  特种设管理制度 篇10

  (一)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使用工区应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并保证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的完整、准确。其主要内容包括: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日常使用状况记录;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其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等。特种设备档案是从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使用、检修全过程的文字记载,它向人们提供各个过程的具体情况,也是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和更新报废的根据。通过建立特种设备档案,可以使特种设备的管理部门和操作人员全面掌握其技术状况,了解和掌握运行规律,防止盲目使用特种设备,从而能有效地控制特种设备事故。

  (二)特种设备的'注册登记制度

  新增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30日内,使用工区应持监督检验机构(特种设备检验检疫所)出具的监督检验报告等,到指挥部生产安全部注册登记。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后应将检验合格标志固定在特种设备显著位置,并在有效期内安全使用。

  (三)特种设备报废制度

  特种设备或者零部件标准或者技术规程有寿命期限要求的,或者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应当按照相应要求予以报废处理。特种设备进行报废处理后,使用工区必须到负责该特种设备注册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部门办理注销手续。

  (四)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性能定期检验制度

  在用特种设备实行安全技术性能定期检验制度。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检验,是确保安全使用的必要手段。所有特种设备在运行中,因各种原因会产生一些缺陷,或原有允许的缺陷逐步扩大,产生事故隐患。通过定期检验可以及时发现缺陷,以便能够得到及时处理,消除事故隐患。根据特种设备的使用情况及自身结构特点,在有关特种设备的技术规范中,规定了特种设备的检验周期,如电梯为1年、起重机械为2年等。使用单位必须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请定期检验,及时更换安全检验合格标志中的有关内容。检验合格标志超过有效期的特种设备不得使用。

  特种设管理制度 篇11

  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制度

  1.安全检查要做到经常性,充分发动群众,坚持专职检查与群众检查相结合,日常检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普遍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做到层层把关,堵塞漏洞。

  2.定期安全检查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组织实施。

  (1)每年安排一次年度安全检查。主要检查内容:查设备、查制度、查措施、查事故处理情况等。

  (2)每月安排一次定期的安全检查。对特种设备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3)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要不定期的开展日常安全检查,到操作现场监督检查有无违章操作,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操作,发现问题应及时制止、纠正。

  3.各部门除配合特种设备管理部门组织的安全检查外,还要每季度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设备使用情况,各项安全制度执行情况重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作好检查记录。

  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巡检制度

  1、认真执行设备使用与维护相结合和设备谁使用谁维护的原则。坚持维护与检修并重,以维护为主的原则。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确保设备完好。

  2、操作人员对所使用的设备,通过岗位培训合格才能上岗,发现设备运转不正常,安全装置不符合规定应立即上报,如不立即处理和采取相应措施,有权停止使用。

  3、要严格执行日常维护保养制度和定期保养制度。日常维护保养:操作者每天进行保养。设备运行时,注意设备运转、液位、各种温度仪表、压力指示信号、保险装置是否正常;灭菌结束后清洁、擦洗。定期维护保养: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设备检查保养。

  4、正确使用设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启动前认真准备,启动中反复检查,设备停止运行后妥善处理,运行中认真执行操作规程,不准超温、超压运行。

  5、精心维护、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定时按巡回检查路线,对设备进行仔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排除隐患。搞好设备清洁、润滑、紧固、调整和反腐,保持零件、附件及工具完整无缺。

  6、掌握设备故障的预防、判断和紧急处理措施,保持安全防护装置完整好用。

  7、设备检修人员对所包修的设备,应按时进行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配合操作人员搞好安全生产。

  8、所有特种设备维护工作,必须有明确分工,并及时做好保养维护。

  特种设备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一)事故报告

  1.事故发生后,事故当事人或发现人应立即向安全管理部门和分院领导进行报告。

  2.属上报政府部门的事故,应立即将事故发生时间、地点、经过情况、造成后果、原因初步分析、已采取的措施等情况,以电话、传真或电子邮件方式报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主管部门。

  3.发生事故先兆、设备安全隐患和重大未遂事件时,事故发生部门应及时向单位安全管理部门和领导进行报告。

  (二)事故现场处置

  1.事故发生后,单位在进行事故报告的同时迅速组织实施应急管理措施,立即撤离现场施工人员,防止事故蔓延、扩大,并负责对现场实施保护。

  2.事故发生后导致人员伤亡时,应在撤离现场施工人员,组织实施应急管理措施的同时,迅速组织对受伤人员的救护。

  3.保护好事故现场,积极配合事故调查组调查、取证,为调查组提供一切便利。不得拒绝调查,不得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若发现有上述违规现象,除对责任者视情节给予通报批评和罚款外,责任者还必须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

  (三)事故处理

  1.事故处理要坚持“三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2.在进行事故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事故责任单位应根据事故调查报告中提出的事故纠正与预防措施建议,编制详细的纠正与预防措施,经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审批后,严格组织实施,事故纠正与预防措施实施后,由单位安全管理部门实施验证。

  3.对事故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由公司依据事故调查报告中对事故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的处理意见和建议,进行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交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对事故造成的伤亡人员工伤认定、劳动鉴定、工伤评残和工伤保险待遇处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置。

  5.事故调查处理结束后,安全管理部门应负责将事故详情、原因及责任人处理等编印成事故通报,组织全体职工进行学习,从中吸取教训,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

  6.事故处理结案后,安全管理部门应负责将事故调查处理资料收集整理后实施归档管理。

  7、设备安全隐患应在调查结束后制定防范和处理措施,报分院主管或有关政府部门。

  预真空压力容器安全操作规程

  一总则

  1.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必须取得当地质监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件》后,方可独立承担压力容器操作。

  2.压力容器操作人员要熟悉本岗位的工艺流程,有关容器的结构、类别、主要技术参数和技术性能,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掌握处理一般事故的方法,认真填写有关记录。

  3.压力容器要平稳操作,容器开始加压时,速度不易过快,要防止压力的突然上升。

  4.压力容器严禁超温超压运行。发现温度,压力异常时,应及时停机检查。排除故障方可重新开机。

  5.严禁带压拆卸压紧螺栓。维修时必须停泵、排气卸压后方可进行。

  二日常操作和维护保养

  1.严格按照压力容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开始操作前,应首先检查气泵、储气罐、管道、阀门、及安全附件是否处于良好状态。

  3.坚持压力容器日巡检制度,储气罐每日至少排水一次,及时发现不正常状态,并采取相应措施调整和排除。

  4.随时检查压力容器及相关管道和附件,及时处理“跑、冒、漏”现象。

  5.每月应对安全阀进行全面检查。手动排气以防阀芯与阀座粘死卡死。

  6.安全阀每年至少校验一次。

  7.发现下列情况时,必须及时更换安全阀:

  (1)安全阀的阀芯和阀座密封不严且无法修复的。

  (2)安全阀的阀芯和阀座粘死或弹簧严重腐蚀、生锈的。

  8.保持压力表洁净,随时注意压力表的工作情况。有下列情况时,及时更换压力表:

  (1)无压力时,指针不能归零的。

  (2)表盘玻璃破裂或表盘刻度模糊不清的。

  (3)封印损坏或超过校验有效期的。

  (4)压力表指针松动或断裂的。

  (5)有其它影响压力表准确指示的其它缺陷的。

  9.压力表每半年交计量部门校验一次。

  预真空灭菌器安全管理制度

  1、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上岗培训,持证上岗。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2、每日灭菌前检查灭菌器柜门、锁扣、蒸气调节阀、安全阀等是否处于完好状态。

  3、经常清理排气口,去除毛絮等杂物。保持灭菌柜清洁,排气管道通畅。

  4、防止超热现象。超过临界温度2℃时蒸气不易凝结,穿透力减低影响灭菌质量。灭菌时注意观察饱和蒸气压力下的温度。

  5、物品装载量不超过90%。脉动真空灭菌器的装载不小于柜室容积5%,防止小装量效应。

  6、注意检查设备管线有无漏气漏水。

  7、每天工作结束后要关闭蒸气、电源、水源阀门。

  8、非灭菌岗位的人员,不得使用高压蒸气灭菌器。

  9、每半年对灭菌设备进行检查维护一次。

  10、工作期间,操作人员应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撤离职守。

  特种设管理制度 篇12

  1目的

  加强和规范特种设备管理,明晰职责,理顺管理程序,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有效为生产服务,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炼铁厂所属单位。

  3定义

  特种设备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厂(场)内专用机动车辆。

  3.1锅炉:是指利用各种燃料、电或者其它能源,将所盛装的液体加热到一定的参数,并承载一定压力的密封容器设备。其范围规定为容积大于或者等于30l且额定蒸汽压力不超过0.7mpa的蒸汽锅炉;出口水压大于或者等于0.1mpa,且额定功率大于或者等于0.1mw的承压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额定蒸发量不超过0.5吨/小时、额定蒸汽压力不超过0.04 mpa的汽水两用锅炉、额定出水压力不超过0.1mpa的热水锅炉,自来水加压的热水锅炉。

  3.2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封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其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2.5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盛装公称工作压力或者等于1.0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者低于60℃液体的气瓶。

  3.3压力管道:是指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的气(汽)体、液化气体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25mm管道。输送介质最高工作压力虽低于0.1mpa的煤气管道;

  3.4电梯: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

  3.5起重机械:是指用于垂直升降或者垂直升降水平移动重物的机电设备,其范围规定为额定其重量大于或者等于0.5t的升降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1t,且提升高度大于或者等于2米的起重机和承重形式固定的电动葫芦。

  3.6厂(场)内专用机动车辆:是指除道路交通以外仅在工厂厂区等特定区域使用的专用机动车辆。

  3.7特种设备包括其附属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和与安全保护装置相关的设施。

  4职责

  4.1设备科:是厂所有特种设备运行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管理,负责配合装备处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特种设备年度检验工作。

  4.1.1贯彻国家或行业部门的有关法规、规章及公司的制度、规定。

  4.1.2负责制定、修订厂属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及操作、维护、检修规程并组织执行。

  4.1.3负责对厂所属车间特种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的监督、检查管理。

  4.1.4参与特种设备的安装、使用、维修保养、改造进行审核把关和现场监察并备案,负责厂新增特种设备的注册登记。

  4.1.5参与对特种设备隐患、缺陷的检查和整改工作,督促使用单位及时整改。

  4.1.6负责完成厂所属特种设备安全附件定期检验工作。

  4.1.7配合公司调查并积极上报特种设备重大设备事故的调查,分析和修复工作,提出处理意见,监督落实措施;

  4.1.8负责特种设备一般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

  4.1.9负责向装备处上报特种设备的大修、改造、报废等工作;并负责大修及改造方案的编制。

  4.1.10按时向装备处申报特种设备检验申请,组织定期安全技术检验,及时整改出现的问题;

  4.1.11参与特种设备的前期管理、施工过程管理、竣工验收和试运行工作。

  4.1.12负责特种设备维修用备件的审核与上报工作。

  4.2安全科:是特种设备及特种设备施工作业的安全监督部门,负责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检查。

  4.2.1贯彻实施特种设备的安全规程、标准,落实国家行业部门颁发的'法规、规章等要求;

  4.2.2制定、修订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办法,并组织贯彻执行;

  4.2.3对使用、安装、维修改造的特种设备,进行监督检查工作;

  4.2.4组织并配合安环处对因特种设备造成的人身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意见,监督落实整改措施;

  4.2.5检查特种设备施工安全措施的制定情况及执行;

  4.2.6组织对特种设备安装、修理改造单位安全资格的认证工作;

  4.2.7检查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及安全技术培训情况;

  4.2.8负责按持证上岗要求对特种作业人员上岗前的资格审查。

  4.2.9负责对特种设备维护及隐患处理中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考核。

  4.3综合管理科:负责组织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培训、考核及特种作业人员的证件管理工作。

  4.3.1负责根据各类特种设备数量及分布情况配备特种设备作业人员。

  4.4生产科:负责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调配工作。

  4.4.1负责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监督。

  4.4.2负责对特种设备维护、维修作业人员的监督。

  4.5使用单位:是特种设备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是特种设备的具体管理和使用者,负责本单位特种设备的运行和检查工作。

  4.5.1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部门有关特种设备的法规、规章及公司相关的制度规定;

  4.5.2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操作、维护、检修、安全操作规程,并组织执行。

  4.5.3应有专职或兼职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特种设备的使用、维护、检修和安全管理工作;

  4.5.4制定本单位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4.5.5配合特种设备一般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

  4.5.6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隐患和缺陷要及时上报,并采取防范和补救措施,确保安全使用,重大问题立即上报;

  4.5.7建立健全本单位特种设备技术档案管理工作。

  4.5.8负责组织本单位特种设备管理、操作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及考核工作。

  5内容及要求

  特种设备的安装与验收

  5.1安装

  按照公司规定:特种设备安装实行项目单位责任制管理办法。设备科负责施工队伍的资质审查,安全科配合施工队伍资质的检查审核。

  5.1.1安装特种设备前,施工单位必须持有关资料,到长治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备案时,施工单位需持以下资料:1)中文使用说明书、产品合格证和型式试验报告(必要时);2)安装特种设备的施工项目合同;3)施工单位的《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保养资格证》;4)项目施工方案及其安全防护措施;5)使用单位和安装、大修、改造项目承担者的名称、地址、邮政编码、法定代表人与负责人的联系电话等通讯资料;6)特种设备安装、维修、改造告知书。

  5.1.2特种设备的安装单位必须对安装质量和安全技术性能负责。

  5.1.3特种设备的安装业务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包或分包。

  5.1.4使用单位负责安装过程的质量监督、检验及分项工程的原始记录。记录包括:施工质量检查记录、分项工程施工记录、隐蔽工程记录、调试记录、空载试车记录、负荷试车记录等。并将记录及资质等相关资料存档备查。

  5.2验收

  5.2.1特种设备验收交接前,由施工单位报公司安环处,组织相关单位参加,按要求对特种设备进行自检。

  5.2.2特种设备自检合格后,由施工单位负责报请长治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进行验收检验。

  5.2.3施工单位向监督检验机构申请验收检验时,应当提供以下资料:1)《特种设备注册登记表》(每台2份);2)改变原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及有关隐蔽工程的施工情况记录;3)试运行记录;4)施工单位自检报告(新增无需现场安装的除外);

  5.2.4特种设备验收检验合格后,施工单位必须将设备使用说明书、产品合格证、型式试验报告、配套土建基础技术图样等有关技术文件和资料,移交使用单位存入特种设备技术档案。

  特种设备使用、维修、管理

  5.3特种设备使用管理

  5.3.1.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原则:特种设备管理实行使用单位负责制。使用单位是特种设备管理的主体,单位一把手是特种设备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是特种设备点检维护的第一责任人。

  5.3.2新增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施工单位必须到长治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办理注册登记手续,注册登记后使用单位方可投入使用。办理注册登记时,应当提供以下资料:1)《特种设备注册登记表》(每台2份);2)验收检验报告和《安全检验合格》标志;3)操作人员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4)与维修保养单位签订的维修保养合同,或者是制造企业对新增特种设备提供免费维修保养的证明文件,或者与本单位取得特种设备维修保养资格的人员签订的维修保养责任书;5)维修保养单位的《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保养资格证》,或者本单位维修保养人员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6)使用和运营的安全管理制度。

  5.3.3使用单位必须将特种设备《安全检验合格》标志及相关牌照和证固定在规定的位置上。《安全检验合格》标志超过有效期或者未按照规定张挂《安全检验合格》标志的特种设备不得使用。

  5.3.4设备科对厂所有特种设备必须指定专人负责特种设备的管理工作(以下称为特种设备管理人员)。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应当掌握相关的技术知识,熟悉有关特种设备的法规和标准,并履行以下职责:

  1)检查和纠正特种设备使用中的违章行为;

  2)管理特种设备技术档案;

【特种设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特种人员管理制度02-15

特种作业管理制度12-15

特种设施管理制度09-27

特种机械管理制度04-14

特种设备与管理制度02-15

企业特种作业管理制度11-28

特种作业管理管理制度12-12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10-02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