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工作制度

时间:2023-04-27 19:00:44 制度 我要投稿

保密工作制度范文

  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今天,接触到制度的地方越来越多,制度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分配功能。一般制度是怎么制定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保密工作制度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保密工作制度范文

保密工作制度范文1

  一、保密工作责任

  (一)全馆工作人员必须自觉接受保密监督,遵守保密法律、法规。

  (二)馆长对保密工作负有领导责任。应带头贯彻执行保密工作制度,定期研究保密工作,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三)分管副馆长对保密工作有直接领导责任,负责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本单位的保密工作。

  (四)馆保密员对保密工作负工作责任,具体负责本单位保密工作组织安排、检查、督办、落实。

  二、涉密人员管理

  (一)涉密人员应自觉遵守保密法规和制度,接受保密组织的教育和监督。

  (二)选拔任用涉密工作人员要进行严格审查,并报同级保密行政管理局备案。

  (三)涉密人员须签定保密承诺书,明确保密责任和义务。

  (四)涉密人员离岗、离职须及时清退个人承办、保管的密件,经验证无误后,方可办理相关手续。

  三、涉密文件资料管理

  (一)涉密文件资料管理坚持专人负责、专门登记、专柜存放、全程管理、确保安全的原则。

  (二)涉密文件资料不得自行复制。确需复制的,需经馆长签字同意。

  (三)涉密文件资料必须按规定范围传达、阅读,不得擅自扩大范围。

  (四)传阅和使用涉密文件资料,要及时办理登记手续并当场归还。

  (五)定期对本单位的涉密文件信息资料进行清理,逐件清点,及时退回州委保密室。

  (六)需要销毁的涉密文件资料由保密员造册,按照有关保密法规,报有关部门审批后处理,不得擅自销毁。

  四、定密和密级调整制度

  (一)馆长为定密责任人,负责本馆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工作。各部室不能随意定密。

  (二)确定、变更和解除本馆的国家秘密,应当由承办人提出具体意见,经定密责任人审核批准。

  (三)定密应明确确定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

  (四)对不属于国家秘密但又不宜对外公开的信息,应标注“馆内资料,妥善保管”等字样,并严格控制知悉范围。

  五、保密部门管理

  (一)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人防、物防、技防综合防护体系,做到严格管理、责任到人、确保安全。

  (二)保密工作人员上岗前应签订保密责任书。 六、涉密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保密管理

  (一)存储、处理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应按照涉密程度实行分级保护。

  (二)涉密信息系统应在显眼位置张贴保密提示信息,杜绝无关人员使用或者用于其他用途。

  (三)将资料导入涉密计算机应采用光盘刻录或使用优盘通过“三合一”单导设备导入。

  (四)涉密计算机和移动存储介质由办公室统一编号,建立台帐,涉密计算机应设置开机密码、登录和屏幕保护密码。

  (五)涉密计算机实行专人专用,坚持“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做到定机定人。

  (六)严禁私自改变涉密信息系统和设备的用途。拟报废或更换涉密计算机、硬盘等,由单位统一送保密局处理。

  七、非涉密计算机管理

  (一)严禁在非涉密计算机及与之相连的软盘、U盘、光盘、移动硬盘等移动存储介质上存储、处理国家信息和馆内敏感信息。

  (二)严禁在即时通信、微信、微博、论坛、qq、邮箱、网盘、云盘等互联网应用中存储、传递或转发国家秘密和馆内敏感信息,坚持做到“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

  (三)严禁私自下载或购买、安装黑客软件,要安装防病毒和防火墙等防护软件。

  (四)不要点击陌生帐号的电子邮件及链接,对熟悉帐号的邮件应与对方确认内容是否涉密或安全后再点击阅读。

  (五)坚持“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建立非涉密计算机台帐,并与计算机使用人签订责任书。

  (六)发现受到不明攻击等异常现象或收到涉密文件资料,请第一时间与单位保密员联系,然后向州保密局报告。

  八、信息提供、发布和上网保密审查

  (一)发布信息坚持涉密不发布、涉密不上网和谁发布谁负责、谁上网谁负责的原则。

  (二)信息提供、发布和上网实行审查、审批和登记备案。

  (三)对涉密信息确需对外发布、上网的,应采取删节、隐去等保密措施,并经主管局或保密行政管理局审定。

  九、涉密载体使用的保密管理

  (一)涉密载体须由机要或保密人员统一管理,收发、传递、借阅等应履行登记签字手续。

  (二)销毁涉密载体,须认真登记并经馆分管领导审批后,统一送州涉密载体销毁中心销毁。

  (三)因工作需要随身携带涉密载体外出的`,须经馆长批准,并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

  (四)参加会议或活动等带回的涉密载体应及时交保密室登记管理,个人不得留存。

  十、重大会议、活动及涉外保密

  (一)涉密活动应当在安全保密的场所进行,不得在接待外国人的宾馆、饭店进行。

  (二)涉密活动须限制参加人员的范围,并对有关人员进行保密教育,申明保密纪律,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活动场所。

  (三)涉密活动期间的涉密文件、资料,要有专人负责管理,分发要履行登记、签收手续。

  (四)涉外活动中需要对外提供涉密文件、资料的,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范围,严格保密审查。

  十一、办公自动化、通信设备的保密管理

  (一)涉密办公自动化设备,应放置在安全保密的场所,并配备必要的安全保密措施。

  (二)严禁在无保密措施的手机、电话中谈论、传递涉密信息。

  (三)涉密办公自动化设备更换或维修,应当在馆内进行,并有专人监督,更换的设备需采取可靠的保密技术处理。

  (四)复印机应有专人管理,严禁擅自复印涉密文件、资料、图表等。

  十二、安全保密的监督检查

  (一)积极配合保密行政管理局的保密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二)加强对保密要害部位的保密管理,定期不定期开展保密检查,及时发现和堵塞失泄密隐患和漏洞。

  (三)元旦、春节等重大节假日前,组织人员对涉密载体进行清理,加强管理。

  (四)加强涉密文件信息资料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日常管理,做到台帐清楚,去向明确。

  十三、违反保密制度的处理措施

  根据本制度和责任书,违反保密规定的,由责任人承担相应责任。情节较轻的,应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情节严重,造成泄露机密的,按照有关保密规定给予责任人行政或党纪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保密工作制度范文2

  根据国家有关保密法规,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加强保密教育,增强保密意识。单位要有一位领导负责保密工作,经常组织学习保密法规,增强保密意识。

  二、单位印制秘密文件、资料要经主管领导审批,并标明密级、发行范围、印制数量。秘密以上文件、资料要有专人负责,逐件登记,妥善保管。销毁时要逐件登记,经领导批准,并有2人以上监销。

  三、外出工作需携带的秘密文件、资料,须经领导批准,且妥善保管,确保材料安全。绝密文件、资料原则上不准携带外出,确需携带的须经本单位主要领导批准。

  四、翻印、复印上级下发的秘密、机密文件,须经发文单位或本委领导批准。禁止将秘密文件、资料拿到社会上去复印。复印件按原件保管。绝密文件不得翻印和复印。

  五、加强对密码电报的统一管理,确保密码安全。严禁自行复制(印)密码电报。摘录密码电报要指定专人负责,并妥善保管。禁止用机要信件或平信邮寄密码电报。禁止将密码电报原文印成文件下发。禁止携带密码电报外出工作。回复密码电报坚持“密来密去”的原则,禁止密来明去,明来密去或密电来电话复。

 六、不得用明传电报传发秘密事项。

  七、不准在无保密设施的有线或无线电话谈论秘密事项。

  八、禁止在公共场所或与无关人员谈论国家秘密。

  九、未经领导批准,不得向新闻单位或有关部门提供秘密信息,以及公开报道后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重大事项、重大案件、涉外案(事)件、重大事故和有关数字。对正在办理的事务,不得告诉无关人员,不得公开报道。

  十、对境外记者的电话采访,一律拒绝。邀请境外记者进行采访,须经本单位领导批准,按有关规定办理手续。接待外国和境外人员,应明确介绍口径、参观范围和路线等,注意保守国家秘密。

  十一、召开具有秘密内容的会议,须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管理好会议文件、资料,防止泄密和丢失文件、资料。绝密文件必须立即收回。

  十二、任何人员未经批准不得将自己所接触的本单位或者外单位涉及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等,写成稿件向公开发行的报刊投稿或者编入公开发行的书籍中。

  十三、发生失泄密事件要及时报告,并采取补救措施,以减少造成的危害。 凡违反本制度造成泄、失密事件的,按照《保密法》和《保守国家秘密实施细则》进行处理。

保密工作制度范文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有关保密的规定,结合我局实际,制订本制度:

  一、国家秘密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全局干部职工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遵守保密法,严格执行各项保密规定,按照既确保国家秘密又便利工作的原则,做好保密工作。

  二、保密范围

  (一)审计工作中涉及的被审计单位需要保密的事项及其文件材料。

  (二)查处有关领导干部的尚未核实的违反法纪的事项及其文件材料。

  (三)审计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等文件材料。

  (四)尚未对外公布的审计事项、审计情况、统计资料及其文件材料。

  (五)局机关尚未公布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人事任免、干部考查等情况。

  (六)计算机内存储的'涉密文件、资料等。

  (七)其他需要保密的文件、会议记录、工作记录本等。

  三、工作秘密和商业秘密

  审计工作中,对不属于国家秘密,但又不宜公开的事项,为工作秘密,工作秘密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扩散。审计工作,被审计单位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为商业秘密,要严格依照有关法规规定予以保护。

  审计人员应严格按照审计现场保密工作规定,妥善保管审计笔录、文件、资料、软盘等,把保密工作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

  四、保密规定

  (一)不该说的国家秘密不说、不该知道的不问、不该看的不看、不该记录的不记录。

  (二)不准在私人通信和普通电话中涉及国家秘密事项,不准在公共场所和家属、子女、亲友面前谈论国家秘密。

  (三)不准携带保密文件、资料游览、参观、探亲、访友和出入公共场所。

  (四)不准私自启封、复制、使用、存放、销毁保密文件和材料。

  (五)不得向组织隐瞒失、泄密事故。

  五、因违反保密制度,造成失、泄密事故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失密、泄密事件触及法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保密工作制度】相关文章:

保密工作制度01-23

违反保密工作制度检讨书02-24

督导工作制度06-20

医院工作制度06-28

员工工作制度04-27

安全工作制度07-01

药房工作制度08-30

教研工作制度11-28

学校的工作制度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