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管理制度

时间:2023-08-02 14:46:54 松涛 制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输液管理制度(精选10篇)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制度对人们来说越来越重要,制度是国家法律、法令、政策的具体化,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大家知道制度的格式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输液管理制度,欢迎阅读与收藏。

输液管理制度(精选10篇)

  输液管理制度 1

  1、定位放置:输液泵定位放置、标识明显,不得随意挪动位置。

  2、定人保管:各抢救仪器有专人负责保管。

  3、定期检查:

  (1)每班专人清点记录,保持性能良好呈备用状态。

  (2)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

  4、定期消毒:输液泵表面每次使用后由治疗班次以250-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

  5、仪器不得随意外借,经相关领导同意后方可出借。

  6、定期保养:

  (1)固定班次每日清洁保养一次。

  (2)保养人每周清洁保养一次并记录。

  (3)设备科定期检修。

  7、使用中若输液泵出现报警等故障,应立即检查报警原因,必要时更换输液泵同时通知设备科检修,已坏或有故障的仪器不得出现在仪器柜。

  输液管理制度 2

  1.目的: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医院使用后未被污染输液瓶(袋)的集中回收处置工作,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2.范围:全院各科产生医疗废弃物及生活垃圾单位。

  3.定义:是指在医疗卫生机构使用后未被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各种玻璃(一次性塑料)输液瓶(袋)。盛装化疗药物的'输液瓶(袋)除外。

  4.权责:

  4.1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使用后未被污染的输液瓶(袋)的全程监督管理。

  4.2后勤管理部门:负责监督使用后未被污染的输液瓶(袋)的处置和日常管理,

  4.3各个科室:负责分类、收集、暂存工作,不得将“使用后未被污染输液瓶(袋)”混入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中,应严格按照塑料类、玻璃药瓶类进行分类收集。

  5.作业内容:

  5.1一般管理:

  5.1.1“使用后未被污染输液瓶(袋)”不得自行处置,应委托给具有回收处理能力的单位,并签订回收协议书。与回收处理单位交接应使用二联单,分类登记转运种类(玻璃与塑料)、转运数量(袋数与重量)、交接时间、交接人员,记录保存1年。

  5.1.2应对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它缺陷;塑料类、玻璃药瓶类废物应分类盛放。

  5.1.3指定专人负责运送未被污染的输液瓶(袋),其运送与医疗废物运送分开,避免污染。

  5.1.4应做好专收人员上岗培训和职业卫生防护工作,专收人员要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

  5.1.5每天运送工作结束后,应对运送工具、暂存点、设施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污染时及时清洁消毒处理。

  5.1.6在暂存点配备手卫生、消毒设施和警示标识。

  5.1.7回收处置过程中一旦发现有物品被医疗废物污染,要在第一时间将其按照医疗废物进行规范处置,及时通知相关科室,并上报后勤科和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发现流失、泄露、扩散等意外事件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5.2专收人员培训内容及要求:

  5.2.1掌握本单位“使用后未被污染输液瓶(袋))集中回收处置管理制度”。

  5.2.2掌握“使用后未被污染输液瓶(袋)分类、收集、暂存和登记”。

  5.2.3掌握手卫生定义、指征、方法,接触污物前后严格手卫生。

  5.2.4执行一级标准防护:工作服、正确使用口罩、帽子、手套、防水鞋等防护用品。发生锐器伤时执行一挤、二冲、三消毒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5.2.5掌握专收人员消毒隔离制度,保证运输车、暂存点清洁、干燥,每日使用500mg/l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遇污染时及时清洁消毒并有记录。

  5.2.6未被污染的输液瓶(袋)暂存地与医疗废物暂存地分开。设置可回收物“使用后未被污染输液瓶(袋)”警示标识。严禁在暂存地以外堆放输液瓶(袋)。

  5.2.7规范台账记录,保存备查,保存时间不少于3年;

  6.相关文件:

  6.1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环保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废物管理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xx〕45号)

  7.流程图:无

  8.使用表单:未被污染输液瓶(袋)回收处理交接转移联单

  输液管理制度 3

  输液管理巡视制度

  静脉输液是临床最直接有效的给要途径,也是临床护士最常用的技能操作项目,因为这项操作直接涉及病人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病人在接受输液用药过程中,负责护士要严谨认真进行给药技术操作,严蜜观察病人输液用药过程,保证病人得到安全的,如医瞩所示的安全的静脉给药。

  1.严格执行给药查对制度,按照规范为病人实施静脉输液操作,保证配药质量,保证操作规范,保证病人得到如医嘱所示的`安全的静脉给药。执行给药前的评估和告之,使病人及家属对给予的操作和解释表示满意。

  2.对于输液病人,无论门诊还是病区,均需按照病人数量合理配置巡视护士,作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楚。负责对病人输液过程巡视观察、及时发现、处理病人在输液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及时更换输液液体。

  3.对输液病人的巡视,一级护理病人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病情稳定病人可30分—1小时巡视一次,特殊病人和液体量小的病人要随时巡视,及时发现病人在输液过程中出现的病情变化和异常情况,避免液体输毕病人恐慌或进入静脉气体。

  4.对于监护室或集中输液部门,病人输液护士全程监护可不填写输液巡视卡,需要将执行了给药医嘱的情况记录在护理记录以及给药

  执行单上。对于输液过程不能全程监护的病人和部门,在填写上面两项以外,是否填写巡视卡可自行决定,也可将给药执行单或护理记录输液观察,总之要在护士执行了给药医嘱、能对病人的给药过程进行观察处理的原则上,避免护士的工作重复,减轻护士负担。

  5.对于输液病人要严格调节输液速度,常规输液液体控制在40—60滴/分,容易发生输液反应的药物要在开始的20—30/滴/分基础上,特殊药物严格按照说明书调节速度,。儿科病人严格按照医嘱。在观察下逐渐提高滴数,防止因输液速度过快,引发药物反应。

  6.输液观察区域要配备完善的抢救处理设备和条件,输液病人如果发生输液反应或药物反应,巡视护士要及时冷静处理,及时停止或更换液体,安慰病人及家属,通知医生,按照相应处理流程进行处理。

  7.巡视护士应对病人在输液过程中的生活及文化需求给予协助,使病人在输液过程中能感觉舒适和方便,为病人提供方便实际的人文护理。

  输液管理制度 4

  一、 安全制度

  1、严格执行护理操作常规及三查七对制度。

  2、输液等候区有醒目的《病人输液须知》。

  3、护士在患者输液的`不同时段做好其安全宣教工作,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

  4、对前后输液药物有配伍禁忌的,护士做好“警示标识”。

  5、严格按《安全给药管理制度》中的“输液巡视制度”进行。随时观察输液病人的病情变化,如发生输液反应及时汇报医生,采取相应措施并做好抢救准备。

  6、化疗药物配置做好环境管理、个人防护及终末处理。

  7、严格执行交接班,防止差错发生。

  二、 服务制度

  1、合理安排高峰期的人力配备,杜绝排队等候现象发生。

  2、对于病情较重、年老体弱、小儿及行动不便的患者及时安排输液床位,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3、免费提供轮椅、水杯、平车等一系列便民措施。

  三、 消毒隔离制度

  1、台面、地面实行湿式清理;每天紫外线照射消毒两次;有输液患者时,持续使用空气净化器。

  2、专人负责定期空气培养及细菌培养。

  3、护士各项操作严格按《消毒隔离质量标准》中的规范进行。

  4、若遇传染病人,严格按《传染病管理制度》进行。

  5、督促护工做好终末消毒处理。

  输液管理制度 5

  门诊输液室主要负责门诊病人的注射、输液治疗,以方便病人。

  一、各种注射治疗应按处方和医嘱执行,对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必须按规定做好过敏试验。

  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治疗前必须严格核对治疗单(输液单、注射单)和药物。(三查:查药品有无变色、沉淀、包装有无裂痕,药物的有效期,配伍禁忌,批号;七对:对姓名,药名,剂量、浓度、用法、时间、过敏药物是否已做过敏试验);嘱病人保管好治疗单。

  三、随时巡视病区输液病人,观察病情变化和输液情况,密切观察病人注射后的反应,发生注射反应或药物过敏反应要及时进行处置,并报告医师。注射要过敏药物的病人须观察15分钟后方可离开。

  四、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操作时戴好口罩、帽子;保持室内清洁卫生,空气流通,每日湿式清扫地面,治疗台面每日用消毒液擦拭,室内每日用三氧消毒机消毒一次,并做好登记。

  五、准备好抢救药品、器械,放于固定位置;定期检查及时补充更换。

  六、各种物品、药品分类放置、位置固定、标签完整、字迹清楚、专人保管,定期检查及时补充更换,保持整洁有序,用后放回原处。严格交接班制度,损坏物品要及时报告护士长登记,按规定赔偿或报损。

  七、各种浸泡物品的消毒液按规定时间更换,并做好登记。各种无菌物品必须注名灭菌日期,超过一周者,重新灭菌。

  八、注射器、输液器等一次性物品使用后须毁形、浸泡消毒后再集中处理,医用垃圾不要放入生活垃圾中,要按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统一处理。

  输液管理制度 6

  1、村卫生室开展静脉输液业务,须经所辖乡镇卫生院申报,区卫生计生局审批同意备案。村卫生室必须为规范化达标村卫生室,具备静脉药品配置的条件;

  2、村卫生室配备常用的急救药品柜(箱)、制氧设备或氧气瓶(袋)等;室内有紫外线消毒设备,设流动水洗手池,有洗手液、干手设施(用品)、速干手消毒剂等。

  3、村卫生室达到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对医疗废物进行集中贮存,登记上缴,规范处置。严禁将医疗废物流失、随意处置。开展抗菌药物静脉给药业务的,应当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规定;

  4、村卫生室卫生技术人员必须具备执业(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乡村医生执业资格或护士执业资格,经培训合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配伍禁忌输液反应及抢救原则和方法,持有区卫生计生局颁发的《静脉输液管理培训合格证》,方能从事静脉输液业务。

  5、建立静脉输液登记,登记本有医生签名、输液人签名、患者签名等。必须建立和留存门诊病历、处方、输液卡等医疗文书,确保记载的医疗信息完整、准确、真实。

  6、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严格掌握静脉输液指征,坚持“能口服的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不静脉注射”的治疗原则,按照村卫生室用药目录用药。不准过度输液,滥用抗菌药物等

  7、严格执行静脉输液操作流程、无菌技术规范及“三查七对”制度,掌握药物配伍禁忌。严格执行药物过敏试验规范,在输液过程中要定时巡视和观察。村卫生室原则上不得开展手术业务。

  1、开展静脉输液业务的村卫生室必须为规范化村卫生室,其业务用房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诊断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设置观察床)四室分开设置,布局合理;

  (2)配备常用的急救药品柜(箱)、设备及氧气瓶(袋)等;

  (3)符合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4)具备静脉药品配置的条件;

  (5)开展抗菌药物静脉给药业务的,应当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规定;

  (6)室内有紫外线消毒设备,设流动水洗手池,洗手液、干手设施(用品),速干手消毒剂等。

  2、村卫生室开展静脉输液业务,须经所辖乡镇卫生院申报,县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审批备案,列入村卫生室年审进行考核。

  3、实施静脉输液的村卫生室卫生技术人员必须具备执业(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乡村医生执业资格或护士执业资格,具备预防和处理输液反应的救护措施和急救能力。

  输液管理制度 7

  1、建立静脉输液管理制度,以县区为单位统一制作《村卫生室开展静脉输液业务管理制度》牌,上墙公示。

  2、建立静脉输液登记(可登记在门诊日志上),登记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诊断,液体及药物名称、剂量、用药途径,医生签名、输液人签名、患者签名等。

  3、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三统一”管理和零差率销售,使用后的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具等医疗废物必须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市县有关要求规范处置。

  4、严格掌握静脉输液指征,坚持“能口服的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不静脉注射”的治疗原则,按照村卫生室用药目录用药。

  5、严格执行静脉输液操作流程、无菌技术规范及“三查七对”制度,掌握药物配伍禁忌。严格执行药物过敏试验规范,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按要求进行试验液配置,试验时间记录,试验结果观察、记录和运用。患者在输液过程中要定时巡视和观察,对发生输液反应的患者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快速处置。除为挽救患者生命而实施的急救性外科止血、小伤口处置外,村卫生室原则上不得开展手术业务。

  6、实施静脉输液的病例,必须建立和留存门诊病历、门诊日志、处方、治疗处置单、病程记录、输液卡等医疗文书,包括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临床症状、阳性体征等信息文书,确保记载的医疗信息完整、准确、真实。

  7、村卫生室严禁居家输液、外带输液;输液过程中严禁村医脱离工作岗位;严禁在村卫生室用药目录外用药;严禁使用过期、失效、变质的'药品;严禁开展与村卫生室功能不相适应的基本医疗服务;严禁开展县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明确规定不得从事的其他基本医疗服务。

  8、县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定期开展静脉输液管理工作督导检查,发现隐患及时进行技术指导,发现问题坚决予以纠正。对于执行《村卫生室开展静脉输液业务管理制度》不严格,经审查不合格的,应现场采取立即停止开展静脉输液业务、限期整改、公开发布暂时取消静脉输液资格等措施,整改完成后,由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重新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开展静脉输液业务资格;问题严重的移交卫生监督等相关部门依法查处。

  输液管理制度 8

  (1)输液反应的处理报告制度

  当输液病人可疑或发生输液反应时,及时报告当值医师,积极配合对症治疗,如寒战者给予保暖,高热者给予冰敷,必要时吸氧,并按医嘱予药物处理,同时做好下列检查工作:

  1)立即停止输液,启用新的输液器,改用静脉滴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并通知值班医生。

  2)配合值班医师,对症治疗、抢救。

  3)留取标本及抽血培养。

  4)检查液体质量,输液瓶是否有裂缝,瓶盖是否有松脱;记下药液、输液器及使用的注射器的名称、剂量、厂家、批号,用消毒巾、胶袋把输液瓶(袋)连输液器包好放冰箱保存,与药剂科检验科联系,填写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单。药品由药剂科转交相关部门抽样检查,输液器等用具应由检验科细菌室做相关的细菌学检验。

  5)上述各项均应填写输液反应报告表,24h内上报护理部,并做好护理记录及交班工作。

  6)准确记录病情变化及处理措施。

  (2)输血反应的'报告处理制度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新的输液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报告医务处、护理部,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3)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启用新的滴管滴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①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②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如怀疑细菌污染,除上述处理外,应做血液细菌培养。

  ③将血袋连输血管包好送血库做细菌学检验。

  ④准确做好护理记录。

  输液管理制度 9

  一、环境管理

  治疗室整洁、干净,不堆放杂物,无菌操作前需要湿式清扫台面,空气消毒每日2次,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

  二、配药管理

  配药护士严格无菌操作规定,洗手戴口罩,抗生素应现用现配。若抽吸药液因特殊原因未能及时执行时,应注明药名、时间,放置治疗盘内,有效期不超过2h。

  三、操作管理

  1、输液前应先评估患者病情、药物性质及血管情况,选择最有效的输液方式,若患者病情需要或药物刺激性大,可报告医生或申请PICC专科护士进行深静脉置管。

  2、穿刺前及更换敷料时,用合格的消毒剂(2%碘酊,75%酒精,碘伏或安尔碘)消毒皮肤,干燥后才能进针,如穿刺失败2次,应换人操作,并真诚向患者道歉,每次穿刺都必须更换输液针头。

  3、穿刺后或更换液体时,应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药物性质、有无心脏疾病等因素调节输液滴数,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对依从性较为确保患者输液治疗安全,杜绝护患纠纷及医院差的患者,需要告知“若擅自调节滴数造成不良后果需自行负责”,并在输液卡上注明,患者或家属签字。

  4、操作完成后签名、签时间,但需注意此“时间”为实际操作的时间,据实填写,不可随意修改。

  5、在输液过程中应做到主动巡视,观察液体滴数、余量,输液管内有无气泡,穿刺点有无红肿外渗,患者有无输液反应,生活上有无特殊需要,如巡视中发现液体渗漏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给予指导。

  6、留置针、PICC及深静脉置管若使用无菌透明贴膜可一周更换1—2次,若使用纱布需每48h更换1次,若敷料有污染、潮湿、松动需及时更换,更换时注意无菌操作,并注明穿刺时间及更换敷贴时间。

  7、封管时一般选择浓度为10~100IU/ml的肝素稀释液,外周留置静脉常规使用3~5ml即可,中心静脉置管最佳封管方法为先使用10~20ml的生理盐水脉冲式推注,再使用5ml肝素稀释液正压封管,此种方法能有效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预防堵管及血栓的发生。

  8、静脉通道2路以上,需标明通路名称;连接三通2个以上,需使用无菌纱布或治疗巾包裹三通及输液通路连接处,以减少污染。

  9、对持续输液的患者,应每日更换输液器,包括延长管等一些辅助装置;在输血、输入血液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小时内或输液后,应当及时更换更换输液管道。

  10、特殊用药需要严格控制滴速者,应悬挂“严格控制滴速”提示牌,以提醒患者、家属及护士。

  11、对有静脉置管患者,若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应警惕置管感染,需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并暂时保留液体及输液器,以便进一步寻找原因。

  12、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13、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或者患者出现静脉炎、导管故障时,应当及时拔除导管。必要时应当进行导管尖端的微生物培养。

  14、根据配伍禁忌及合理、准确用药原则,对患者输注液体进行排序,以避免药液衔接时出现不良反应,同时应按抗菌素的血药浓度时间及时正确给药。

  输液管理制度 10

  1、凡各种注射应按处方和医嘱执行,对过敏的.药物,必须按规定做好过敏试验。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病员热情体贴。

  3、密切观察注射后的情况 ,发生注射反应或意外,应及时报告医师。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操作时应戴口罩、帽子,器械要定期消毒和更换,保证消毒液的有效浓度,注射时应做到每人一针一管。

  5、准备抢救药品,器械放于固定位置,定期检查,及时补充更换。

  6、室内每天要消毒,定期采样培养。

  7、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输液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输液室管理制度(通用12篇)06-27

恐怖的输液经历作文09-26

输液对宝宝有什么危害?03-14

门诊输液岗位职责03-22

输液室护士述职报告05-10

孩子输液家长怎样配合04-28

静脉输液中的物理知识10-24

输液室工作总结03-25

输液室护士工作总结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