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工器具管理制度

时间:2022-10-08 13:11:41 制度 我要投稿

电动工器具管理制度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制度使用的情况越来越多,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或一定的规格。到底应如何拟定制度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电动工器具管理制度,欢迎阅读与收藏。

电动工器具管理制度

电动工器具管理制度1

  一、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济南热电有限公司明湖热电厂电动工器具安全管理工作。

  二、内容:

  1职责:

  1.1工具管理员负责电动工器具的管理,并建立设备管理台帐和档案记录。

  1.2工具管理员负责对电动工器具进行统一标识,定期进行外观检查(时间间隔不超过30天)和发放前的检查,并确认是否完好。

  1.3借用人应在电动工器具出库前进行外观检查,并确认该工器具完好可用。

  1.4车间安全员负责监督电动工器具的定期试验工作(时间间隔不超过6个月)。

  1.5电议车间负责电动工器具的维修工作,如不能维修交由负责部门统一联系外部维修单位进行维修,维修完成后由电议车间进行验证和试验工作。

  2分类:

  2.1手持电动工器具的分类

  手持式电动工具按防触电保护方式分为三类(gb4787-94)。

  2.1.1 ⅰ类工具――工具在防止触电的保护方面,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而且它还包含一个附加的安全预防措施。其方法是将可触及的可导电的零件与已安装的固定线路中的保护导线(接地或接零)连接起来,以这样的方法来使可触及的可导电的零件在基本绝缘损坏的事故中不成为带电体。

  2.1.2 ⅱ类工具――工具在防止触电的保护方面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而且它还提供双重结缘或加强绝缘的附加安全预防措施和没有保护接地或依赖安装条件的措施。ⅱ类工具分绝缘外壳和金属外壳两种。在工具的明显都位标有ⅱ类工具结构符号“回”。

  2.1.3 ⅲ类工具――工具在防止触电的.保护方面,依靠由安全特低电压供电和在工具内部不会产生比安全特低电压高的电压。

  2.2移动式机电设备一般属于ⅰ类工具、电器,带电体依靠基本绝缘,使用中要依靠附加的安全措施。

  3手持电动工具的选用要求

  3.1在一般场所,为保障使用方便和安全,要优先选用ⅱ类工具。如果使用ⅰ类工具或设备,则必须采取下面之一的保护措施:

  (1)加装漏电保护器;

  (2)使用安全隔离变压器;

  (3)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或站在绝缘台上;

  (4)工具或设备金属外壳必须接保护零线(地线)。

  3.2在潮湿场所或金属构架上等导电性能良好的作业场所,必须使用ⅱ类工具或ⅲ类工具。

  3.3在狭窄场所如锅炉、金属容器、金属管道内等,应使用ⅲ类工具。

  如果使用ⅱ类工具,必须装设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15ma,动作时间不大于0.1s的漏电保护器。这类场所中,对使用的漏电保护器、安全隔离变压器、控制箱、电源联接器等,都必须放在工作场所的外面,并设专人监护。

  4电动工器具使用前的检查

  4.1对于经常处于使用状态的工具和设备,每次使用前要进行外观检查。

  4.1.1手持式电动工具要检查外壳、把手完好。卡头牢固,转动灵活,开关自动复位无失灵、声音正常。导线连接牢固、无破损,插头正确、完好。如果是冲击钻,还要看一下档位选择正确。

  4.1.2移动式电气设备,要检查电器外壳和防护的完好,电源线和保护接地(接零)线连接正确。设备上的开关是否灵活有效,有无受潮和锈蚀情况,周围场地(环境)是否符合使用要求。

  4.2对停用时间较长的工具和设备,每次重新使用前必须进行电气检查,电气检查主要内容包括:用万用表对绕组和开关进行通断检查;用500v摇表进行绝缘检查。

  三、考核:

  按厂综合考核细则执行。

电动工器具管理制度2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手持式电动工具(以下简称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的安全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

  2 引用标准

  gb 2900.28 电工名词术语 电动工具

  gb 3883.1~3883.12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3 电动工具应符合的条件

  3.1 工具及其附件的设计、制造必须符合gb 3883.1~3883.12的相应规定。

  3.2 工具及其附件必须经国家认定的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取得安全认证。

  3.3 工具在出厂时,必须附有详细的生产使用说明书,说明书应有独立的章节说明工具使用时的安全要求,其内容应包括必须注意的事项,可能出现的危险和相关的预防措施等。

  4 管理

  4.1 工具的管理必须包括:

  4.1.1贯彻执行本标准和其他有关安全管理的要求;

  4.1.2监督、检查工具的使用和维修;

  4.1.3对工具的使用、保管、维修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和培训;

  4.1.4对工具引起的触电事故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提出预防措施,并上报有关部门;

  4.1.5按照本标准和工具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及实际使用条件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

  4.2 安全操作规程的内容至少应包括:

  4.2.1工具的允许使用范围;

  4.2.2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操作程序;

  4.2.3工具使用前应着重检查的项目和部位,以及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和相应的防护措施;

  4.2.4工具的存放和保养方法;

  4.2.5操作者注意事项。

  4.3 必须建立工具使用、检查和维修的技术档案。

  5 使用

  5.1 工具在使用前,操作者应认真阅读产品使用说明书或安全操作规程,详细了解工具的性能和掌握正确使用的方法。

  5.2 在一般作业场所,应尽可能使用ⅱ类工具,使用ⅰ类工具时还应采取漏电保护器、隔离变压器等保护措施。

  5.3 在潮湿作业场所或金属构架上等导电性能良好的作业场所,应用ⅱ类或ⅲ类工具。

  5.4 在锅炉、金属容器、管道内等作业场所,应使用ⅲ类工具,或装设漏电保护器的ⅱ类工具。ⅲ类工具的安全隔离变压器,ⅱ类工具的漏电保护器及ⅱ、ⅲ类工具的控制箱和电源连接器等必须放在作业场所的外面,在狭窄作业场所应有人在外监护。

  5.5 在湿热、雨雪等作业环境,应使用具有相应防护等级的工具。

  5.6 ⅰ类工具电源线中的绿/黄双色线在任何情况下都只能用作保护线。

  5.7 工具的电源线不得任意接长或拆换。当电源离工具操作点距离较远而电源线长度不够时,应采用耦合器进行连接。

  5.8 工具电源线上的插头不得任意拆除或调换。

  5.9 插头、插座中的接地极在任何情况下都只能单独连接保护线。严禁在插头、插座内用导线直接将接地极与中性线连接起来。

  5.l0 工具的危险运动零、部件的防护装置 (如防护罩、盖)等不得任意拆卸。

  6 检查、维修

  6.1 工具在发出或收回时,保管人员必须进行一次日常检查;在使用前,使用者必须进行日常检查。

  6.2 工具的日常检查至少应包括以下项目:

  6.2.1外壳、手柄有否裂缝和破损;

  6.2.2保护线连接是否正确、牢固可靠;

  6.2.3电源线是否完好无损;

  6.2.4电源插头是否完整无损;

  6.2.5电源开关动作是否正常、灵活,有无缺损、破裂;

  6.2.6机械防护装置是否完好;

  6.2.7工具转动部分是否转动灵活、轻快、无阻滞现象;

  6.2.8电气保护装置是否良好。

  6.3 工具必须由专职人员按以下规定进行定期检查。

  6.3.1 每年至少检查一次。

  6.3.2 在湿热和常有温度变化的地区或使用条件恶劣的地方还应相应缩短检查周期。

  6.3.3 在梅雨季节前应及时进行检查。

  6.3.4 工具的定期检查,除6.2条的规定外,还必须测量工具的绝缘电阻。

  6.4 长期搁置不用的工具,在使用前必须测量绝缘电阻。如果绝缘也阻小于表1规定的数值,必须进行干燥处理或维修,经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6.5 工具如有绝缘损坏,电源线护套破裂、保护线脱落、插头插座裂开或有损于安全的机械损伤等故障时,应立即进行修理,在未修复前,不得继续使用。

  6.6 工具的维修必须由专门指定的维修部门进行,同时应配备必要的检验设备或仪器。

  6.7 使用单位和维修部门不得任意改变工具的原设计参数,不得采用低于原用材料性能的代用材料和与原有规格不符的零部件。

  6.8 在维修时,工具内的绝缘衬垫、套管不得任意拆除或漏装,工具的电源线不得任意调换。

  6.9 工具的电气绝缘部分经修理后,必须进行下列测量和试验。

  6.9.1 绝缘电阻测量

  6.9.2 绝缘耐压试验

  6.10 工具如不能修复或修复后仍达不到应有的安全技术要求必须办理报废手续。

【电动工器具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手持电动工器具和移动式电动机具管理制度08-16

医疗计量器具管理制度06-13

临电管理制度09-30

《日用器具》教案01-27

展览器具租用协议10-04

电商仓库出库管理制度04-24

工位器具制造的合同范本06-15

展览器具租用合同范本01-20

展览器具租用合同范本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