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作业行为管理制度

时间:2022-09-06 19:14:27 制度 我要投稿

企业作业行为管理制度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很多场合都离不了制度,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企业作业行为管理制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企业作业行为管理制度

  1、建立人员行为安全观察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安全行为观察的责任.方法.记录.考核等环节内容。

  2、对生产作业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观察,做好相应记录。观察的内容主要包括:

  2.1在没有排除故障的情况下操作,没有做好防护或提出警告;

  2.2在不安全的速度下操作;

  2.3使用不安全的设备或不安全地使用设备;

  2.4处于不安全的位置或不安全的操作姿势;

  2.5工作在运行中或有危险的设备上;

  2.6其他危险情况。

  3、对生产作业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将控制措施告知作业人员,如当上下楼梯时,如果附近有扶手,必须抓住扶手。

  3.1员工在执行操作任务时,要遵守相关程序内提及的所有安全规定。程序内若有未提及的安全问题或不能完全理解的条款,要立即和主管联系。

  4、对动火作业.有限空间内作业.预热器清堵.水泥筒型储库清库.临时用电作业等危险性较高的作业活动实施作业许可管理,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对吊装.预热器清堵.水泥筒型储库清库等危险作业时,应安排专人进行现场安全管理;作业许可证应包含危害因素分析和安全措施等内容。

  5、设备检修作业时应实行停送电制度。

  6、为从业人员配备与工作岗位相适应的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参与水泥窑系统检维修的人员必须佩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以防碎片对眼部造成伤害。

  7、进入有限空间检修,应严格坚持“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有专人监护.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7.1人员经过安全教育培训,了解有限空间存在的风险;

  7.2保持有限空间出入口畅通;

  7.3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

  7.4作业前清点作业人员和工器具;

  7.5作业人员与外部有可靠的通讯联络;

  7.6监护人员不得离开作业现场,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

  7.7存在交叉作业时,采取避免互相伤害的措施;

  7.8使用符合现场环境的安全电压照明;

  7.9执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

  7.10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7.11制定事故应急预案。

  8、未经通风和检测合格,任何人员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9、特种作业人员须经过专门安全技术和操作技能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和特种设备操作资格证书,并按期进行复审。

【企业作业行为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作业管理制度07-26

规范企业排污行为通知10-20

小学作业管理制度05-16

学生作业管理制度05-29

危险作业管理制度07-26

学校作业管理制度08-04

作业安全管理制度08-05

学校作业管理制度02-09

企业员工行为及礼仪规范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