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区合作制度

时间:2022-06-09 15:43:34 制度 我要投稿

幼儿园社区合作制度(精选12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接触到制度的地方越来越多,制度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对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相信很多朋友都对拟定制度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社区合作制度(精选1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社区合作制度(精选12篇)

  幼儿园社区合作制度 篇1

  第一节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和社区教育的关系

  《纲要》明确指出:“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区的教育环境,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随着近几年来幼儿教育的不断改革,人们益发认识到,幼儿园只是儿童接受教育影响的环境之一,家庭和社区也是幼儿重要的成长环境,它们每时每刻都在发挥着教育功能,在社会性方面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幼儿园。因此必须将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结合起来,只有三者互相配合、协调一致,才能形成更完整的教育体系,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三者之间的密切合作与相互支持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

  纵观目前我国教育的现状,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方面还缺乏有机的联系,缺乏一致性,没有形成合力。从教育机构来看:封闭的、模式化的教育体系与动态的开放的社会不相适应,这使得社会的变化不能及时地反映到学校教育中来;从家庭教育来看,家庭和学校缺乏双向交流和沟通,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能达成一致;同时从社区教育来看:社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还相对滞后,真正涉及社会文化与教育方面的社区服务与社区管理甚少。因此,寻求一种能扩展教育时空,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的各种教育资源的合作教育模式已迫在眉睫。

  一、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各自的特点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幼儿园教育

  《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是对三周岁以上的学龄前幼儿实施教育和保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的发展。幼儿园同时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由此可知,幼儿园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幼儿园担负着为幼儿服务和家长服务的双重任务,它既要照料、培育幼儿,又要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因此,幼儿园教育具有教育性和服务性。

  (二)家庭教育

  所谓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教育,重点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使之得到健康的成长。家庭教育相对于幼儿园、社会而言,其影响不仅带有广泛性,而且具有特殊性。孩子和家庭接触最多,家长比教师更了解孩子的特点和情绪,孩子与父母交往自然密切,这样能使家庭教育的影响大大增强,家长可以根据家庭实际和孩子的发展,不拘形式地对孩子实施教育。因此,家庭教育作为一个过程,是与家庭生活合二为一、联于一体的。家庭生活的各个侧面都影响着孩子身心发展,是对孩子做人所需要的全方位教育,家长既是教育者又是抚养者,使得家庭在教育孩子各方面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和权威性。

  (三)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是指一定区域(区、街道居委会)范围内的教育,是社区内所进行的各种教育行为的统称,也可以称为“现代大教育”。它具有两个本质特征:一是终身性,即它是面向全人生的,包含对胎儿(孕妇)、幼儿、青少年、成人、老年全体成员进行的终身全程教育;二是开放性,即它是全社会的,包含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其目的是充分开展、利用社区内各种教育资源(软件、硬件)形成合力,来建设、发展社区,提高社区内全体成员的全面素质和生活质量。

  (四)三者之间的关系

  由幼儿园、家庭、社区三者各自的特点不难看出,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各有各的内涵,三者在特点、内容、方法上都有所不同,但是教育对象和教育目标是一致的。三者共同承担着培养合格社会人的重任,三者之间有着互相支持,互相利用以及互相指导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幼儿园、家庭、社区三者的协同教育体系,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

  二、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价值

  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生活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要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提高,就需要幼儿园、家庭、社区三方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三方的合作对幼儿全面发展及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一)有利于学前教育法规的贯彻执行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学前教育的政策与法规,明确指出了幼儿园必须与家庭、社区相互配合,以提高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有效性。1992年,国务院在发布的《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规定:“发展社区教育,建立起学校(托幼园所)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的育人机制,创造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社会和家庭环境。”1996年,国家教委在颁布的《规程》中提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教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幼儿园应密切同社区的联系与合作。宣传幼儿教育的知识,支持社区开展有益的文化教育活动,争取社区支持和参与幼儿园建设”。2001年,教育部在《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2012年教育部颁发的《专业标准》在“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第15条也明确指出:“重视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合作,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可见,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是贯彻实施幼教法规的需要。

  (二)有助于与世界学前教育的接轨

  学前教育发达的国家都倡导幼儿园要重视使用家庭和社区的资源,以丰富、加深儿童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社会的认识。日本在《第三个幼稚园振兴计划(1991—2000年)》中、美国在《0~8岁儿童适宜性发展教育方案》(1997年)中,都强调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促进儿童在体力、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最佳发展。

  国际教育组织也呼吁要关注儿童的社会学习,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紧密配合。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和国际儿童教育协会(ACEl)在1999年召开的“21世纪国际幼儿教育研讨会”上,通过了《全球幼儿教育大纲》,指出:儿童的发展是“家庭、教师、保育人员和社区共同的责任”,教师要和家长“就儿童的成长以及和儿童家庭有关的问题,经常进行讨论、交流”,教师“要和心理学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健康卫生人员、工商人员、公共服务机构、学校、宗教组织、休闲娱乐机构及家庭联合会等建立合作关系”。因此,关注家园社区合作共育,是我国学前教育走向世界、顺应世界潮流的需要。

  (三)有利于学前教育整体功能的发挥

  学前教育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既不是幼儿园单方面能够完成的,也不是家庭或社区单方面能够胜任的,必定需要三方面的通力合作,才能形成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的育人平台,充分发挥出学前教育的整体功能。

  孩子进入幼儿园即开始接受幼儿园教育,同时继续接受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只有这几方面的教育要求统一,孩子成长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果家庭、幼儿园和社区步调不一致,对幼儿要求差距过大,幼儿就会感到无所适从,不明是非。尤其严重的是,过大的差距会使幼儿在幼儿园内外有不同的表现,形成两面性,显然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开展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三方的配合教育,在社区环境和谐的前提下,还为家长提供了一个了解幼儿园教育的机会。家长可根据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在家中进行统一教育,各方面力量在共同的目标下,沟通信息,同心协力,有利于学前教育整体功能的发挥,这样才有利于使幼儿健康的成长。

  (四)有利于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建立双向服务

  幼儿园、家庭与社会之间存在着双向服务的关系。首先,社区教育最宝贵之处就在于其拥有各种丰富的资源,通过利用社区内各种资源形成合力渗透到幼儿园、家庭的教育,不仅能扩大幼儿的社会接触面,增长幼儿的知识,还能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其次,幼儿园也能为社区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如幼儿园内玩具、设施的开放、亲子游戏的组织、幼儿知识讲座、家长咨询等活动,都将使幼儿教育得到更广泛的理解和支持,为社区的发展,提高社区内全体成员的全面素质和生活质量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主要理论基础

  (一)生物生态学理论(bioecological theory)

  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Urie Bronfenbrenner)的生物生态学理论提出儿童的发展会受到与其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生态环境的制约,这种生态环境是由若干个相互镶嵌在一起的系统所组成的,表现为一系列的同心圆,包括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时代系统。

  微观系统(microsystem):是指儿童生活的场所及其周边环境,比如家庭、幼儿园、学校、邻居和社区。

  中间系统(mesosystem):处于微观系统中的两个事物(如幼儿园与家庭、幼儿园与社区、家庭与社区)之间的关系或联系,对儿童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外层系统(exosystem):它对儿童的发展只有间接而无直接的影响,比如父母工作的场所、家庭生活条件、各种视听媒体等。这些都会渗透到成人和儿童的相互作用中去。

  宏观系统(macrosystem):它是儿童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包括来自某种文化或亚文化的价值观念、信仰和信念等。例如,西方文化更强调个人主义,而东方文化则更强调集体主义。

  时代系统(chronosystem):它主要是指儿童所生活的时代及其所发生的社会历史事件。

  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学理论对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启示:

  (1)要充分认识到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在儿童发展中的独特作用,以促进儿童的成长。

  (2)要重视从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相互关系中,来研究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以优化儿童成长的环境。

  (3)要加强幼儿园、家庭、社区彼此之间的联系,以形成正向的互动关系,保证儿童的发展。

  (4)要逐步扩大儿童认识世界的范围,培养儿童的适应能力。

  (二)自我概念理论

  美国学前教育专家埃斯萨(Eva L. Essa)等人提出的自我概念理论也论证了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和幼儿社区教育之间的关系。自我概念理论指出儿童生活的环境是由家庭、学校、社区三个同心圆组成的;最靠近儿童的同心圆是家庭及其成员;第二个同心圆是学校及其朋友;最外面的一个同心圆是社区及其社区帮手。这三个圆间的关系对儿童的发展很重要,儿童的学习范围是从自己、家庭扩展到学校、周围的社区环境的;儿童随年龄的增长,对周围的事和环境会产生积极的自我概念。因此家庭个别教育和幼儿园集体教育默契合作,才能相得益彰,社区则是空间和资源拓展,是使幼儿走出的广阔天地。

  对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启示:应循序渐进地扩大儿童的学习视野,从儿童的内部世界走向儿童的外部世界;应促进成人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应密切成人与儿童之间的友好关系,从而促进儿童自尊心、自信心的发展。

  四、幼儿园、家庭、社区三者之间怎样协调一致

  (一)更新教育观念,认真学习教育理论

  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方法和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树立大教育观念,以实施“幼儿园、家庭、社区协同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办家长学校、增长家长的育儿知识。并从社区的实际出发,取得社区的支持,开展各种各样的社区活动。家长要通过参加家长学校和社区的各类教育活动,更新育儿观念,了解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要求,使家园教育保持一致、协调统一,共同教育好孩子。

  (二)建立信任、融洽的合作关系

  要使“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协同教育”得以顺利地实施,其关键还在于三者必须建立信任、融洽的合作关系,幼儿园在这三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首先,为确保家园教育一致,幼儿园与家长之间就应该相互尊重,保持良好的朋友关系。一方面幼儿园要主动与家长沟通,如利用家访、家园联系手册等及时向家长反映幼儿的情况,听取家长意见,解决家长提出的问题;另一方面家长也应了解并尊重教师的工作和劳动,出现问题要共同商讨解决,这样才有利于幼儿园与家庭的联系更密切。

  其次,幼儿园教育要得到社区的支持,使社区主动与幼儿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就应该向社区相关部门介绍幼儿园的工作计划,听取他们的意见,积极争取其支持和配合,从而使社区教育更有效地为幼儿园和家庭教育服务。

  (三)丰富幼儿活动,实现幼儿园、家庭、社区的一致性

  要取得幼儿园、家庭、社区之间的紧密联系,开展内容丰富的幼儿活动是必不可少的。除亲子游戏、同乐会、联谊会等常见形式之外,幼儿园还可以结合方案教学活动,让家长把幼儿带到社区参观,利用社区丰富的教育资源扩大幼儿的知识面。同时,还可以让幼儿参与一些社区活动,为社区服务。家长通过直接参与幼儿的方案教学活动,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使家长有目的地进行家庭教育,取得更有效的教育效果。

  五、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共享、共育的措施

  (一)走进家庭,走向社会,是幼儿教育的必由之路

  幼儿教育要充分利用家、园、社区三位一体化的教育资源,幼儿与周围人、事、物的互动过程中隐藏着丰富的教育契机,只要时刻关注幼儿的生活,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就会发现生活就是一部活教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三方的合作既可以增进老师、家长双方面的交流,又能使幼儿更好地了解社会,发挥家长和社会的作用,促进幼儿健康的成长。因此幼儿教育必须与家庭和社区教育相结合,才能在最大范围内产生影响。

  首先,幼儿园在与社区交流的过程中,应坚持互利互惠、平等交流的原则。在开发社区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幼儿园要了解社区对教育的态度,只有社区重视教育,理解并接受正确的教育观,幼儿园与社区的共育才能顺利进行。

  其次,幼儿园要致力于改善社区教育环境,协助社区建立和发展社区教育网络,并发挥幼儿园的教育辐射功能,形成区域性的学前教育中心,达到幼儿园、社区资源共享,互相服务,共同培养幼儿的目的。

  (二)成立专门的社区教育机构

  三者共育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权威的管理机构,这使得三方的交流与合作比较随意,难以形成持久的、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为解决这一问题,可成立专门的社区教育机构,负责管理和协调整个社区教育。专门的社区教育管理机构可以使家、园、社区合作纳入政府管理范畴,改变目前比较松散乃至不合作的状态。

  幼儿园社区合作制度 篇2

  城区幼儿园本部、团结桥分园坐落在苏苑街道管辖区域,东大街分园坐落在南门街道西大街社区,水香分园坐落在水香五村社区,为积极争取街道、社区对幼儿园工作的关心、支持,对幼儿社会实践活动资源的提供,优化育人环境,特制定如下联系制度:

  1、聘请街道主任担任园家委会名誉会长。

  2、街道、社区工作主要由园家委会会长副会长负责联系。

  3、平时要与街道、社区加强联系,及时沟通相关信息。

  4、每学期邀请社区各相关单位领导来园参加活动,共同商讨学期工作的安排,总结幼儿园发展,依托社区,面向社会,积极组织早教指导活动,形式多样。

  5、幼儿园要安排好走进社区的老师,协助社区调查了解本社区内新出生和入园幼儿的情况。为幼儿入园提供保障。

  6、在幼儿园教育资源开放范围内,向社区幼儿、家长开放,具体开放项目、开放时间以及开放区域,视学校实际和社区需求,协商确定。

  7、定期开会,也可根据工作需要召开临时会议,根据巡查督导的信息进行讨论,及时调整并给予答复。

  8、合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推进课程园本化进程。

  幼儿园社区合作制度 篇3

  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制度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安全至上原则

  生命可贵,安全高于天。幼儿园在与社区合作时,要遵守安全至上的原则。要以幼儿的生命为本。高度重视幼儿的安全问题,时时想安全,事事为安全,处处要安全。在安排幼儿外出参观游览活动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和预案,指定专人负责;要开展必要的自护自救教育,教给幼儿自我保护的方法,增强幼儿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要建立完善幼儿外出参观游览活动人身安全保险制度和相关配套制度;要保障幼儿乘车出行安全,排查车辆、线路及驾驶人员隐患;要确保活动场地、设施、器材的安全性,要引导幼儿认识安全警示标志,了解安全操作程序,培养幼儿安全活动的意识和行为,防止和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因地制宜原则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幼儿园在与社区合作时,要遵守因地制宜的原则。要以当地的条件为根,实事求是,从具体情况出发,就地取材,精准定位,制定适宜的目标,选择适当的内容,采取妥善的措施,运用相应的方法,组织恰当的活动。一方面,要就地取材,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环境、优势资源,因势利导,灵活多样的开展各项活动,打造合作共育的品牌,以到达“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的境地,而不能摆花架子,审时度势,因陋就简地开展各种活动,形成合作共育的特色,而不能好高骛远,盲目跟风,照搬照抄,以免陷入“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的误区。

  (三)互利互惠原则

  “己所欲之,必先予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幼儿园在与社区合作时,要遵守互利互惠的原则。要以合作能为双方都带来较大的利益为出发点,良性互动,平等互助,彼此受益,共同发展,而不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首先,要重视相互了解。幼儿园只有与社区多沟通,多交流,多互动,多分享,才能增加对彼此的了解,形成相互信任的的关系,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搭建合作共赢的平台。其次,要促进相互合作。幼儿园只有与社区多协商,多配合,多互助,才能相得益彰,在突显幼儿园作用的同时,还要注意发挥社区的巨大功能,使幼儿园融入社区,就好像是鱼儿跃进了大海一样,充满活力和生机,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再次,要讲究知恩图报。幼儿园只有与社区平等互助,将心比心,知恩感恩,优待对方,“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才能使社区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使“请进来”的活动,“来得多”“来得快”,使“走出去”的活动,“走得稳”“走得远”。最后,要注意实现双赢。幼儿园只有与社区同心合力,携手共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才能促使利益的双向流动,达到合作共赢的彼岸,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四)持之以恒原则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幼儿园在与社区合作时,要遵守持之以恒的原则。要放下思想包袱,克服畏难情绪,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不断深化,构建开放、有序、务实的长效合作机制,努力使之成为教育的新常态,而不能因噎废食,知难而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半途而废。幼儿园不仅要利用春游、秋游等固定时间,组织全园幼儿集体外出,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接受教育;还要灵活利用四季中的其他时光,鼓励教师结合主题教育内容,以班级为单位,经常带领幼儿走出园门,开展小型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培养幼儿的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幼儿园社区合作制度 篇4

  一、指导思想

  本着“目标一致、职责分明、互惠互利、资源共享”的思想,在工作中我们多方通力合作,积极挖掘自身的优势条件,真正形成双向互动的工作机制,我们通过与社区共同进行0-3岁散居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加深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和信息,为顺利推进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为进一步推进工作,特制订以下计划:

  二、工作目标:

  以社区为依托,以争取社区领导的支持为基础,不断探索园所发展与社区需求的最佳结合点,通过多种途径,使早期教育融入社区、服务社区,进一步提高社区幼儿的受教育率。

  三、重点及措施

  (一)发挥幼儿园资源优势,为社区服务。

  1、积极满足社区儿童入托需求,使幼儿园成为社区保教中心。

  2、宣传科学的早期教育,成为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

  3、发挥幼儿园环境的资源优势,为社区服务提供便利。

  (二)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形成家、园、社区教育的合力。

  1、社区环境、物质资源的利用,使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2、发挥家长资源优势,家园共育形成合力。

  (三)开拓新形式的服务项目

  1、“0-3”岁社区宝宝早教入户指导活动

  为了给周边社区0-3岁婴幼儿家庭带去全面、科学、便利的早教指导与服务,提高家长对早教的认识,让0-3岁婴幼儿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2、拓展亲子关系游戏体验课程

  为使社区宝宝及家长能了解幼儿园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帮助家长有目地的在入园前为孩子做好各种入园准备,我们将推出“亲子游戏体验课程”,通过多种互动形式让家长多方面地了解、认同幼儿园的教育。

  幼儿园社区合作制度 篇5

  当前,社区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一大潮流。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学前教育不等于简单的幼儿园机构教育,不等于单一模式的正规化幼儿园教育。也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和社区开始做出一些关于家园社区合作的初步探索。

  以制度建设为依托开展家园社区合作工作,减轻三方人员的心理压力,解除各种顾虑,确保工作顺利进行。制度建设涉及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个主体的共同工作,三种力量形成一种教育合力。以制度建设为依托,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为全面提高幼儿教育质量提供了重要平台。

  一、日常性家园社区合作的制度建设

  1.成立社区幼儿教育委员会。健全社区教育机构,构建一个能统筹、协调社区内各种教育因素的组织机构,有利于社区幼儿教育的开展。邀请社区内街道居委会、企事业单位以及社区内各种与幼儿教育有密切联系的职能部门和经济实体参与,充分发挥其参教、议教、资教、助教的作用,使得社区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2.建立完善的社区婴幼儿服务网络,引导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关心婴幼儿教育,让所有的婴幼儿都能健康、茁壮成长,也使幼儿园教育有良好的社区基础。

  3.成立社区托护中心。保教专职人员有效帮助社区双职工家庭解决小孩放学回家无人看管的问题,或节假日父母加班无法照料幼儿的问题等等,尽量做到解除社区年轻父母的后顾之忧,有托必应。

  4.成立社区儿童玩具、图书馆,每天定时开放,为社区每个儿童提供良好的文化学习环境,营造轻松愉快的休闲氛围。

  5.幼儿园建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为本社区每一个有户籍的儿童建立成长档案。从出生起,就得到教育关注,使教育的范围从3~6岁扩展到O~6岁。幼教专职人员能够定期为社区内的家长提供正确的家庭教育指导。

  6.成立多种形式的家长协作组织,以利于家长与家长之间建立联系,互相勉励,互相支持,使家长管教孩子不再感到孤独无助。比如定期开展家教沙龙之类活动,让家长互相交流自己的教育心得。

  7.成立家长巡视组和社区关工委,参与晨间接待、离园管理、幼儿常规和教师教学常规的检查、大型活动的组织与安全保护等,使家园社区合作共育落到实处。

  8.建立社区正当的投诉程序,化解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家园关系和谐融洽。

  二、指导性家园社区合作的制度建设

  1.幼儿园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和召开家长座谈会等活动密切同家长的联系,向社区宣传科学育儿知识。向社区内每一个幼儿及家庭乃至全体社区成员提供优生优育优教方面的服务指导,从而为儿童实现生命权、生存权、发展权提供保障。

  2.社区建立家庭教育辅导站。从新婚指导做起,举办优生优育优教的系列辅导,采取集中授课、登门指导、专家咨询、定期发放科学育儿资料、板报宣传以及各种娱乐活动。

  三、参与性家园社区合作的制度建设

  1.幼儿园利用节假日组织社区范围内的集体活动。在节假日中幼儿园可以向社区开放,组织一些娱乐活动,请社区成员一起欢度节日。比如元旦,幼儿园可组织幼儿用自己的美术作品作为布置,为社区街道增添色彩。比如植树节,幼儿园可组织幼儿对社区的树木进行护理。

  2.幼儿园组织到社区里的一些特殊场所进行慰问演出活动,比如福利院、敬老院、特殊学校等。既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又扩大幼儿园的影响,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和健全的人格塑造。

  3.幼儿园要善于利用社区的环境资源。利用自然环境的资源,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感受家乡千姿百态的景象,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利用社会环境的资源,带领幼儿融入大社会,让幼儿对美发院、美容院、健身房、茶馆、咖啡屋、酒吧、书店、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少年宫等设施有所认识。

  利用文化环境资源,当社区里的腰鼓队、太极拳队、舞蹈队等进行表演时,教师可带领幼儿前去观赏;当社区里组织居民进行唱歌、美术、书法等比赛时,教师也可指导幼儿参与比赛。还可以利用社区资源开展主题探究活动,丰富幼儿园课程资源,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有声有色的园本课程开发。

  4.幼儿园定期开放教育资源(如玩具、场地等)供散居儿童使用。还可以组织专门的教育活动吸引散居儿童参加。扩大幼儿园在社区中的影响,有利于幼儿园的招生宣传工作。

  5.充分利用家长职业资源,请家长参加义教。比如可以请医生家长来园作医疗保健知识的宣传指导。比如在组织幼儿参观图书馆时,可以同与此相关的家长取得联系,请求协助。

  6.聘请社区中热心参与教育、关心幼儿成长的有识之士为幼儿园助教。请大学教育系学生、专家做社区教育志愿者,解决当前幼儿园普遍存在师生比例严重失调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在组织幼儿外出参观游玩活动时,这些力量会成为幼儿安全问题的可靠保障。

  7.建立家园社区的网络平台。在网络已进人家家户户的时代,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资源,有效开展家园社区合作工作。既可以成为情报公告栏,也可以是信息传递栏,还可以是活动成品展示栏,是幼儿园和社区工作成效的宣传栏。

  以制度建设为依托开展家园社区合作,有益于使幼儿园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注重家庭教育、机构教育与社区中多种教育因素的有机联系,发挥整体性教育影响,提高教育质量。有益于加强地方自主性,使学前教育更好地立足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形成各自特色。

  幼儿园社区合作制度 篇6

  一、“一把手”负总责制度。

  学校校长(园长)、单位主要负责人切实担负起维护校园安全的第一责任。要把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首要的政治任务,亲自抓好。班子成员和内部机构要分工明确,层层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落实到人。做到隐患排查要全覆盖,整改措施要真落实,防范工作要精细化。继续实行安全工作实行“一票否决”。要从人、财、物等方面提供强有力保障,不惜一切代价使安全措施迅速到位。对因工作措施不力,导致发生涉及校园重大安全事故的,严肃追究单位主要领导和相关领导的责任。

  二、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台帐制度。

  全面扎实细致开展校内安全、校园周边治安环境、各种矛盾纠纷和危险人员排查工作,并对隐患和整改情况建立台帐,落实整改措施和责任人,限期整改。

  三、安全防范制度。

  1、加强门禁管理,坚持门卫盘查验证、登记制度,实行学生在校期间封闭管理,与教学和管理无关人员一律不得进入学校。

  2、落实安保人员。加强对门卫和安保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

  3、要配备必要的安保器材,安装视频监控和报警设备,并与当地公安派出所联网。

  4、立即排查校(园)内容易肇事生祸的危险人员,摸清底数,报告当地公安派出所和市教育局。

  5、坚持预防为主,落实重点部位、每个时段的安全监管人员和责任,加强对学校各种设施设备的检查检修,坚决预防拥挤踩踏事件,防止学生集体食物中毒和群体性疾病发生,防火,防煤气中毒,防溺水。加强危险化学品管理,加强集会管理,配合公安部门加强校内管制刀具的清理等。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加强校车和施工管理等。

  6、加强寄宿生夜间管理,坚持每晚点名、查铺登记、领导带班组织力量夜间守护等。

  7、各学校、各单位对可能影响安全稳定的重点人、重点事,要确定专门力量负责,稳控到位,确保不发生任何问题。

  四、安全教育和预案制度。

  学校(幼儿园)每月要对学生进行有关安全方面的知识教育,教给学生进行紧急突发问题处理方法、自救互救常识。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和完善及时发现、疏导解决心理问题的机制。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加强学生健康体检工作,对特异体质或患病学生要有针对性措施。要完善学校(幼儿园)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安全预警机制和防险救灾应急预案,有计划地按预案组织全体师生进行疏散演练,提高快速有效反应能力。

  五、学生集体外出申报批准制度。

  不得组织学生参加商业性活动,不得组织中小学生参加救火、抢险等。未经市教育局批准,各学校不得擅自组织学生外出。

  六、家校联系制度。

  要通过家长会、告家长书等多种形式,增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小学低年级、幼儿园要向家长发放学生接送卡,由家长凭卡在校门口接送学生。建立学校信息化安全管理平台,及时将学生有关信息告知监护人。

  七、带班、值班和护校制度。

  要实行领导带班、教师值班制度,加强学校(幼儿园)和单位内部值班守护和防范。学校要成立护校队,加强对学校的巡逻和守卫。

  八、信息灵通和报告制度。

  领导和值班人员的通讯要保持随时畅通。重大事项和紧急信息按规定要及时准确报告。

  九、领导干部外出请假销假制度。

  学校(幼儿园)和单位领导外出必须履行请假销假手续,经市教育局领导批准后方能外出。

  十、市教育局科室长期包联制度。

  对局直属学校(幼儿园)安全工作实行市教育局科室长期包联制度。各科室要“一校一人”,立即到校(园),驻校(园)开展安全工作,检查、督查落实安全措施,整改安全隐患。

  幼儿园社区合作制度 篇7

  1、每月开展教研活动不少于1次(园级)、教研组每学期不少于12次,业务学习每周1次。活动时间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无特殊情况下不请假。活动前准备好有关资料,认真讨论发言,做好活动笔记。

  2、 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必须认真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育行为,积极创新,不断提高保教质量。

  3、 内容要求

  1) 教研活动以《纲要为指导》,以贯彻《纲要》、进行教学研究为重点,以提高保教重量为目的。

  2) 学习教育理论和本专业理论,不断充实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提高全园教师的理论修养。

  3) 通过学习、观摩、交流、评议、讨论、竞赛等多种形式,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将正确的教育观念转化为教学实践的能力。

  4) 学习教育科研理论和方法,通过课题计划的交流,课题观摩、成果交流、评比推广,增强科研意识,提高科研水平。不断完善教科研管理制度,加大科研实施力度,争创市级和嘉兴市级以上科研成果。

  5) 根据要求或本园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教师教育基本功及技能技巧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

  6) 积极开展各类小、中、大型幼儿活动竞赛,(各班、各组每学期2次以上,园级1~2次)丰富幼儿生活,给每位幼儿提供参与的机会。

  幼儿园社区合作制度 篇8

  1.政治学习:由书记或支部委员负责主持,全体教职工参加,以集体或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和讨论,每周一次。

  内容:根据上级要求,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文件、时事及请人做有关报告。

  2.业务学习:由业务园长、主任、年级组长主持,全体教职工分组进行学习。

  内容:

  ①系统地学习各类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

  ②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研讨活动。

  教师组:每周一次,主任或副园长主持。

  保育员组:每周一次,保健医或保健员主持。

  炊事员组:每周一次,后勤主任或管理员主持。

  后勤组:每周一次,后勤主任主持。

  幼儿园社区合作制度 篇9

  一、幼儿园工作人员应经常学习法律知识、卫生常识,提高认识,加强责任心,杜绝不安全事故发生。

  二、幼儿园所有的设备和组织儿童一切活动都要从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出发,对全园环境、设备、场地、大型玩具、房舍以及水电暖设备要及时检查维修,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早采取预防措施。

  三、防止摔伤事故。

  组织集体活动要有领导,有计划(尤其户外活动)保证全体儿童不离开自己的视线,(不让个别儿童离开集体,替大人做事,不把个别儿童单独留在室内,以防意外)组织活动前要进行安全检查。如体育活动要检查场地,外出散步、参观要观察周围环境,组织室内活动要注意家具的放置等,禁止在室内组织跑、跳等较为激烈的体育活动,教育儿童不在活动室内乱跑和大声喧哗。

  四、防止异物入口。

  在儿童入园或日常活动中,午睡前要检查身上有无危险品,如:火柴、小刀、别针、扣子、小珠和玻璃片等。儿童药物要按时服。服药前要仔细查对姓名、剂量、用法,并亲自督促服下。服药情况要有记录,内服药与外用药严格分放,有毒药品要指定专人发放、使用。

  五、防止烫伤。

  严禁让幼儿到不安全的地方,并严禁儿童拿开水壶、烫饭等,热水瓶要放在适当位置,夏天,厨房要提前把饭菜做好,儿童不吃烫饭。

  有组织地给儿童喝温度适宜的开水。六、防止儿童丢失,交接班组织儿童活动,均要随时清点人数,儿童来园、离园时,要与家长交代情况。

  七、防止食物中毒、

  严格遵守采买、验收制度,不吃不洁和腐烂的食品,外出时,严禁儿童摘吃野果。八、防止触电,室内、外电流开关要设量在幼儿接触不到的地方,禁止儿童自行开关电灯、电视机、收录机、消毒柜等电器。

  九、晚班人员在下班前须仔细检查门、窗、水、电是否关好,以防意外。

  幼儿园社区合作制度 篇10

  1.每日交接时要从口头上向接班的老师认真交待本班幼儿的情况。

  2.每日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记录幼儿出勤人数、健康状况、情绪状况、带药品名称及服用方法等。因传染病缺勤的必须交待清楚,如有发烧患儿必须记录体温、精神状况,如患腹泻的幼儿应记录大便的次数,提醒幼儿多饮水,供接班人注意。

  3.早班教师下班之前必须与晚班老师交接清人数后方可离园。

  4.交接之前或之后要对幼儿进行检查,做到有病情早发现、早治疗。

  5.在传染病期间的交接要注意交接清新发病幼儿的情况。

  6.要交接幼儿的意外事故及误伤,如摔伤、幼儿间抓伤、咬伤等,虽不严重也要交班,一是为了责任分明,二是便于向家长交待清楚,可解除家长的误会,提醒接班人注意照顾。

  幼儿园社区合作制度 篇11

  1.由保管员对园内财产负责管理,分管员为各班保育员。要认真负责,勤俭节约。

  2.定期检查、维修大型玩具、设备等以保证安全。需大修或报废的另定计划交园长批准。

  3.要根据不同财产进行分类管理,建立固定资产、低值耐用品、低值易耗品三本账。

  4.领用物品需填写领物单,并经幼儿园主管领导签字后领用。调离园时,要将个人使用的公物交还幼儿园后方可离园。固定资产出园,由园主管领导开证明,门卫才准予放行。

  5.幼儿园一切财产、物品的外借必须凭借用人的借条或单位的介绍信,写明物品名称、规格、数量、归还日期,经园领导同意后借取,并开出门证。

  6.幼儿园的财产每学期核对一次,核对后保管员与分管员在财产簿上签字。如有损坏,根据情况赔偿或批评教育。

  7.全园教职工要认真保管和爱护公物,合理使用各种设备、设施。

  幼儿园社区合作制度 篇12

  1、政府对幼儿教育高投入

  在德国,幼儿教育机构可以分为州立、私人或教会举办等几种类型。所有幼教机构的运作经费绝大部分由国家提供。政府在制定教育收费时,考虑到了不同家庭的收入以及各家庭的幼儿人数情况。家长将个人收入的3%交给区教育行政部门,就可以送孩子入园。

  德国法律规定,必须给 3~6岁的儿童提供受教育的机会,所以德国3~6岁的幼儿入园率能够达到90%。德国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有关幼教的行政法规,对幼儿园的设置予以规划、调控,对幼儿园的规模、招生数及工作人员的数量予以监管。另外,他们还要提供幼儿园的经费预算上交议会,为议会下拨经费时提供依据。

  2、幼儿园的环境

  走进德国的幼儿园,给人最强烈的感受是到了一个有一大群孩子的家庭里,安全卫生、舒适温馨而丰富多彩。幼儿在这里干着自己喜欢干的事情,显得很愉快。德国幼儿园的门面一般都很小,从外看很难发现这是一所幼儿园,但推门进去,你会觉得豁然开朗,一个丰富多彩的儿童世界呈现在你面前。

  幼儿园一般都是两层楼的建筑,室外有大片的活动场地。幼儿在户外活动的时候,活动量都很大,胆子也很大,爬高上梯,一点也不含糊。老师只是站在远处观察,不怎么干涉。

  活动室内墙上贴的、挂的都是幼儿自己的作品,看上去有些零乱,但对幼儿来讲很亲切。大盆大盆的绿色植物随意放在橱柜上。桌子上,给活动室带来不少绿意和生机。

  3、幼儿园内的混龄编班

  在德国,“幼儿园”这个概念与我们的有所不同。德国幼儿园招收0~10岁的儿童,包括0~3岁的婴幼儿。3~6岁的幼儿和6~10岁的小学生。一个班内,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为了更好地开展活动,他们一般将年龄不同的孩子分成不同的组,每组有不同的老师负责。幼儿园里也招收上了小学的儿童,就像中国的“小饭桌”一样。中午小学生放学后,到幼儿园来用餐,下午放学后,到幼儿园来做作业,做完作业可以在幼儿园玩足球等游戏。通常幼儿园每个班墙上都有一张表格,记录着每位小学生放学时间、所在学校、联系电话等,便于班上老师对他们进行管理。

  德国幼教工作者认为混龄编班有利于幼儿之间的互相学习以及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他们认为:大小孩子在一起,大孩子会感到很骄傲,同时知道要去爱护小弟弟、小妹妹,而小孩子也可以向大孩子学到很多东西。

  4、教育活动的组织

  德国幼教工作者认为对孩子们来讲最重要的是玩,通过玩来教他们,老师只是一个观察者、帮助者,要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天性。这一点在德国幼儿园的实践中表现得尤为彻底。

  德国幼儿园是以小组和个别活动为主的,至于进行什么活动,幼儿自己决定,可以画画,听故事,可以去娃娃家,可以到户外玩。对于午餐和午睡,老师也很尊重幼儿的意愿。比如,有的幼儿园提供三个午餐时间――中午12:00.下午1:00、下午2:00,由幼儿自己决定何时用餐。另外,幼儿园提供专门的地方供幼儿睡觉,每人一块海绵睡垫,幼儿躺下去20~30分钟仍未睡着,他就可以起来出去玩。

  难道德国幼儿园老师就是天天带幼儿玩?一份教育行政部门有关学前班幼儿教育规定的资料显示,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主要有:

  (1)要培养幼儿有自己独立的观点,有主见,不是老师怎么说,别的幼儿怎么说,自己就怎么说。

  (2)要培养幼儿敢于说,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克服个别幼儿的害怕心理。

  (3)要帮助幼儿认识周围的环境,如认识信箱,他可以把要寄的信放进去;认识电话亭,可以用来打电话。

  (4)培养幼儿手工劳动的能力,如写字、拿针等,可以锻炼幼儿的手,训练幼儿四肢的技能。

  (5)教幼儿认识厚薄,认识颜色,学认l~10的数字,认识具体的国家,认识不同材料制品。

  (6)对幼儿进行音乐方面的训练,学唱歌、跳舞、培养节奏感。

  (7)培养幼儿熟悉马路上的交通规则,知道如何过马路、看红绿灯。

  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德国幼教界很重视幼儿独立性似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只不过他们的培养方式是玩,通过玩来教会孩子。

【幼儿园社区合作制度】相关文章:

幼儿园社区合作教育工作计划01-19

幼儿园家园社区协作制度(通用5篇)05-24

团队合作规章制度04-07

幼儿园社区合作教育工作计划与安排02-18

社区学校管理规章制度12-09

社区合作协议书范本08-26

社区医疗合作协议书08-28

合作社财务制度12-10

幼儿园家长社区工作制度(精选5篇)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