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指折纸图解

时间:2021-03-31 11:49:03 折纸 我要投稿

戒指折纸图解

  戒指,是一种戴在手指上的装饰品,任何人都可以佩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戒指的折纸图解,欢迎大家的阅读。

戒指折纸图解

  戒指折纸步骤

  用剪刀或小刀裁剪一些长方形纸条,注意长方的长是宽的两倍,或者说长方形刚好可以对折成两个正方形。

  将长方形彩纸的一条长边向另一条长边对折。

  接着,彩纸的短边向短边对折。

  再将两个短边分别沿着中间线折叠,即将长方形四等分。

  用同样的折法,再折叠若干个,可以根据手指的大小来决定要折叠的个数。

  将折叠好的纸片交叉折叠,第二个盖住第一个的部分,内部再用双面胶粘住。

  第三个盖住第二个的部分,同样从双面胶粘牢。

  继续交叉粘合纸片,直到叠到想要的长度为止。

  将纸片首尾连起来,也是同样用交叉折叠的方法。

  用双面胶或胶水粘牢,这样一枚皇冠戒指就做好了。

  一、“戒指”的诸多异名

  戒指古已有之,据现存文献记载,它有“手记”、“约指”、“驱环”、“代指”、“指环”等诸多异名。

  《辞源》第二册“手记”条说:“手记:指环、戒指。参阅《诗·邶风·静女》‘贻我彤管’传。”

  明刘元卿《贤奕编·闲钞下 》——即今之戒指,又云手记。

  屠隆《六十种曲·昙花记》——“尽频看约指,佯整搔头。”

  汉刘歆《西京杂记》:“戚姬以百炼金为驱环。照见指骨,上恶之。”

  王三聘辑《古今事物考》卷六“指环”条:“《五经要义》曰‘古者后妃群妾御于君所,当御者,以银环进之,娠则以金环退之,进者著于右手,退者著于左手。本三代之制,即今之代指也。’”

  而这些异名中数“指环”使用的频率最高,使用的时间最长。无论是在《晋书》、《南史》、《新唐书》、《宋史》等史书,还是在明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等文学作品中,都有关于它的记载。

  二、名称的由来

  “后妃群妾以礼御于君所,女史书其日月,授之以环,以进退之。生子月辰,则以金环退之;当御者,以银环进之,著于左手;既御者,著于右手。事无大小,记以成法。”这是汉毛亨对《诗经·邶风·静女》中“贻我彤管”作的注解。学术上多引用此来解释“戒指”一称的由来。

  如《中国古代服饰风俗》中说:“为什么要把指环这种饰物称之为戒指呢?那就要从‘戒’字的含义说起了。明都 《三馀赘笔》记称:‘今世俗用金银为环,置妇人指间,谓之戒指’。按《诗》注:‘古者后妃群妾,以礼进御于君,女史书其日月,授之以环,以进退之。生子月辰,以金环退之;当御者,以银环进之,着于左手;既御者,着于右手。事无大小,记以成法,则世俗之名“戒指”者,有自来矣。’”《现代汉语词名探源词典》中也引用类似上面的一段,并说“嫔妃月经来潮之日,即戴戒指,表明不可与帝王同房。戒指即‘戒止’”。还有《中文大辞典》中的“戒指”、“指环”项,也引用了上述说法。

  其实不光是“戒指”一称可以用此来解释。戒指的其它名称也同样根源于此,可以用它来解释。只是由于时期的不同,同指“戒指”这一饰物,却呈现出不同的.称谓。

  “手记”的“记”字,《说文·言部》说:“记,疋也。”段注:“疋,各本作疏。……疋,今字作疏,谓分疏而识之也。”“手”和“记”合起来解释,“手记”就是“戴在手上的用来起区分、辨识作用的记号。”联系上段引文,戒指这种记号标记的是“后妃群妾的进退,既御或是当御。”

  “约指”的“约”字,《说文· 部》:“约,缠束也。”所以“约指”就是“约于指,缠束在手指上”的意思。那为什么要“约物于指呢”?该做法背后的原因其实是用该物来起“标记”的作用,所约之物是后妃群妾用以避忌的符号。

  “驱环”和“指环”的“环”字,《说文·玉部》:“环,璧也。肉好若一谓之环。”这里的“璧”是“指孔的直径和周边的宽度相等的玉璧”,“肉”和“好”是相对“环形有孔的玉璧”来讲的,“孔外叫肉,孔内叫好。” 以后凡“环形”之物都叫“环”。所以“驱环”和“指环”就是“戴在手指上的环状物”。古代帝王就是根据他们的不同戴法来决定御幸与否的。

  “代指”的“代”字,《说文·人部》:“代,更也。”清段玉裁注:“凡以此易彼谓之代……凡以异语相易谓之代。”古代后妃群妾月经来潮,忌以口说,就用“戴指环”的做法来含蓄表达,避忌君王的临幸。所以“代指”可以理解为“戴在指上,代替直言月事的饰物。”

【戒指折纸图解】相关文章:

戒指简单的折纸05-02

戒指简单折纸大全04-25

折纸大全戒指简单玫瑰05-05

足球折纸图解12-04

折纸樱花图解12-03

折纸小伞图解12-03

盒子折纸图解11-30

钱包折纸图解05-18

折纸小船图解04-20

荷花折纸图解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