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3-02-28 09:27:48 语文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3篇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是时候开始写计划了。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3篇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依次是:美丽的秋天,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热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每个专题的涵盖面都比较宽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

  每组教材都包括#工作计划#导语、一课“识字”、四五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的形式多样,有词语、成语、谚语、三字经、对联、儿歌等。全册课文共三十四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对学生有较强吸引力。全册课文不再有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注有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展示台。八组课文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最后是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全册认识的字450个;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有350个。除了“识字”和课文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

  二、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50个字,会写3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8.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9.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三、教学策略:

  (一)识字、写字教学:

  1.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偏旁部件记认字形。教师要相信学生能够独立识字,要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

  2.巩固识字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活动中、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

  3.复习、巩固识字要提倡在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中进行。如;做组词、组字游戏,一起制作生字、词语卡片,互相交流课外识字的途径及成果。

  4.在识字要求上,不要“一刀切”,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允许个别学生发展得一些。

  (二)阅读教学

  1.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充分阅读、感悟的基础上,自悟出来的,有了语感读出来的。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如:分组读、集体读、男女生对读、配乐美读、分角色表演读,等等。

  2.进行阅读教学,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要给学生比较充分的读书、交流阅读够受的时间。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不要拘泥于教学用书中的提示,只要学生的感受合情合理,就应该予以肯定。

  3.在课堂教学中,对提问一定要精心设计,问题既要有思考价值,又要能引起学生兴趣。鼓励学生互相释疑、合作释疑,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口语交际教学

  教材中的八个口语交际,内容与本组专题有密切联系,且贴近学生生活,学生会有话可说。

  1.教学时要重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和点拨引导,放手让学生交流。

  2.学生交际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倾听,发现语病,要以适当方式予以纠正,规范口头语言。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充满童趣的精彩语言,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自由、愉快的参与口语交际,使口语交际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目的、有层次的口语交流的过程。

  3.除专设的口语交际课,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人进行口语交际,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四)语文综合性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实践活动要与教材内容有一定的联系,可以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四、学生情况

  二年级大部分同学学习认真,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课后按时完成作业,他们聪明好学。但也有少数一部分同学基础较差,个别同学头脑不够聪明,反映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后进生的学习,使他们逐步赶上大部队。

  家长为职工的很少,多数经商,物质生活一般,少数家庭特别的富裕。家长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家庭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安静的学习氛围。学生的习惯和意识单凭校园的`要求收效甚微,需要去的家长的支持、协作。

  本学期要加强家访,加强对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的管理,加强家长和班级的联系,加强对学生即时成长研究。

  经过上一学年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识字及记字的能力,初步懂得和掌握了一定的识记生字的办法,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并且经过一年级时,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之间已经形成了互助合作、团结协作的意识,因此在学习时能够互通有无,掌握起知识来较为容易,多数同学应该能够很好的理解及进行运用。但是在学习中,也暴露出一些存在的不足,如形近字易混,个别易出错的生字,虽然教师在课上进行了强调,但是作业中仍然有出错的现象,说明学生不够认真,另外在写话过程中,需要学生掌握的标点符号,学生掌握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教学中要格外注意。而写话时,如何将语言化为文字,也需要我们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运用各种办法使学生能够比较好的掌握。

  五、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周次

  教学内容

  1

  识字1、课文1—3课

  13

  课文20—21课、语文园地五

  2

  课文4、语文园地一

  14

  识字6、课文22—23课

  3

  识字2、课文5—6课

  15

  课文24—25课、语文园地六

  4

  课文7—8课、语文园地二

  16

  识字7、课文26—27课

  5

  国庆节放假

  17

  课文28—29课、语文园地七

  6

  识字3、课文9—10课

  18

  识字8、课文30—31课

  7

  课文11—12课

  20

  课文32—34课

  8

  语文园地三、识字4

  21

  语文园地八、自读课文

  9

  课文13—15课

  22

  期末复习

  10

  课文16—17、语文园地四

  23

  期末复习

  11

  期中复习、期中测试

  24

  期末检测

  12

  识字5、课文18—19课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

  一、本册教材分析

  这本教科书由识字、文本和中国花园组成。每个部分都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文本安排了8个单元,每个单元4~5个课程,共34个课程。每个单元安排一个综合实践,共8个。

  本册继续采用识写分流的方式安排生字。全册共安排生字450个,其中要求写350个。

  这本书安排了34篇课文,包括8篇押韵文章。一般按内容分为8个单元:1~4课为秋光,文本内容主要与秋季物候有关;5~8课为生活,旨在反映儿童的生活乐趣;9~12课为祖国,旨在培养学生对祖国、首都和中华民族的热爱;13~17课为生活,旨在让学生了解社会,区分是非,学会在故事中感受生活;18~21课为团结,旨在引导学生与他人友好相处,团结合作;22~25课为情感,旨在让学生学习真理,培养爱;26~29课为环保,主要教育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30~34课为科学,旨在让学生关注科学,热爱科学和科学。

  本册教材仍然坚持“多编少搬”的原则,所编选的课文,仍然体现内容丰富、充满情趣的特点。

  本书课文语言规范易懂,便于学生朗读、背诵、复述、口头交流等培训。插图精美,童趣十足,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二、班级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人数51人。年龄大多是7岁左右。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但由于教材变动较大,要求认识和会写的字很多,课文篇幅很长而且全部脱拼音了,对于刚上二年级学生来说真的很难。而且我班学生男女比例悬殊,男生比女生多,男生比较好动,上课注意力较难集中,学生年纪较小还是容易受他人影响分散注意力,影响学习效果,大部分同学学习认真,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课后按时完成作业,他们聪明好学。但也有少数一部分同学基础较差,个别同学头脑不够聪明,反映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后进生的学习,使他们逐步赶上大部队。

  三、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习惯。

  (2)继续培养专心倾听、认真写铅笔字的习惯。

  (3)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2、汉语拼音。

  (1)继续巩固汉语拼音,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

  (2)了解大写字母,能记住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写作

  (1)准确阅读450个生词。默写350个生词。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能根据字的结构正确对称地书写。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说话,理解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情。

  (2)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当众说话,口齿清晰,句子完整,礼貌。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感性地阅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够重复课文。能够根据角色阅读课文。

  (2)能够联系语言环境和现实生活,理解常用词的含义。

  (3)借助语言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境,了解课文的大意。

  6、作文

  (1)能用学过的单词写句子,能理顺序错乱的.句子。

  (2)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片和简单的事物,写几句连贯的话。

  (3)学习祝贺、购物、待客等方面的语言交流技巧,并能用几句连贯的话写下相关内容。

  (4)学会用逗号、句好、问好、感叹好。

  四、教学措施

  充分利用阅读课,注重读写结合。

  充分利用各种电子教育媒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练习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练习来源。

  4、加强课外阅读,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丰富学生的经验,积累词汇。

  五、教学进度

  (略)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3

  一教材

  成语是我国汉语宝库中的精华。它言简意赅,能够帮助我们以最简洁的语言,把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让学生从小了解积累一些成语,对他们以后的说话作文,将大有裨益。“识字4”有三组成语。第一组是说人应该“取长补短”;第二组是说看事物要全面,不能以偏概全;第三组是说做事应该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三组成语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二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3.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有收集成语的兴趣。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生字的呈现。在学生交流词语大意时随机出现相应的生字(板书贴生字卡)。

  2.生字的识记。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小组交流会认的字,并说说识记的方法。提示:村-寸,用“减一减”的方法;工-功,用“加一加”的方法;彰-障,用“换一换”的方法。

  (3)你最喜欢和哪个生字交朋友,为什么?(字词的运用)如,我最喜欢和“功”字交朋友,因为只有用功学习,才能把功课学好。

  3.识字的巩固。(1)用开火车的.方式,巩固和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2)看字卡说词语。如,“寸”──“寸有所长”。

  (3)出示“我会读”中的词语,同桌互读。

  4.写字指导。本课八个要写的字中,有六个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观察分析字形,运用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把字写规范,写美观。补:第四五两笔要短,右边不过竖中线,左边不要写成“”。拔:左窄右宽,捺要舒展,右边不要写成“发”。所:左边的笔顺是。助功:右边都是“力”字,“横折钩”的“折”笔要往左斜,不能写垂直。

  (二)朗读感悟

  1.自读,要求读准确,读通顺。朗读成语时,要注意咬字吐字。本课平翘舌音的字较多,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2.师生对读。老师读前一个词语,学生对后一个词语。

  3.生生对读。一人读一个词语,或一人读一节,互相正音。

  4.齐读,指导读出韵味。注意体会韵脚的读音:长-彰;天-山;功-成。

  5.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读了这些词语明白了什么。

  (三)实践活动

  1.读成语故事,积累几个喜欢的成语。

  2.把本课的成语和自己在课外找的成语做成卡片,互相交流。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听老师或同学讲《拔苗助长》的故事,揭示课题。教师简介成语的特点。(如,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的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像“后来居上”。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像“杯弓蛇影”)

  (二)初步朗读课文,边读边想想成语的意思

  1.出示“识字4”中的成语。

  2.听示范朗读。

  3.学生自己朗读,读准字音。

  (三)资料交流课前布置预习,查找资料或请教父母,了解成语大意或故事内容。

  1.学生自愿上台交流。我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我能讲××××这个故事……

  2.请听的同学说说,听了同学的介绍,自己知道了什么。

  (四)读词识字

  1.自由朗读,不会的字看书上的注音拼读。

  2.自愿读,师生正音。提示:寸,平舌音;彰障,分清声调。

  3.出示字卡,学生认读。

  4.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5.指导读全文,读出韵味,巩固认字。

  (五)课外阅读指导

  1.读本组后面的课文,想一想,课文与本课哪个词语的意思相同或相近。

  2.找成语故事读一读,积累几个你喜欢的成语。

  五资料袋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尺比寸长,但运用的场合不同,尺有显得短的时候,寸也有显得长的时候。比喻每个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出自《楚辞·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坐井观天坐在井里看天。比喻见识有限,眼光短浅。出自《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3.管中窥豹管,竹管;窥,从孔隙中看。从竹管孔中看豹,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见到的只是事物的一小部分,未能看到事物的全貌。

  4.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障,遮挡。一片小小的树叶挡住了眼睛,就看不见远处高大的泰山。比喻被眼前细小的事物蒙蔽,看不到事物的本质或全体。

  5.相得益彰相得,互相配合映衬;益,更加;彰,显著。原指君臣之间相互配合更能发挥各自特长。后泛指两者之间互相映衬,更能显示各自的长处和优点。出自汉代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彰。”

  6.拔苗助长把禾苗拔高,帮助它生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这是个寓言故事,说明不顾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结果反而把事情弄糟。

  7.瓜熟蒂落瓜熟了,瓜蒂自然脱落。比喻条件或时机成熟,事情自然就会成功。出自宋代张君房《云芨七签》:“瓜熟蒂落,啐啄同时。”

  8.水到渠成渠,沟渠。水流到的地方自然成渠,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出自宋代苏轼《答秦太虚书》:“水到渠成,不须虑。”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上册教学计划03-28

小学语文上册的教学计划08-04

小学语文上册教学计划01-12

小学语文上册的教学计划05-09

小学语文上册教学计划01-12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06-15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教学计划12-12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计划12-14

小学语文二年级的上册教学计划12-15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