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10 13:14:39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实用]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的语文教案[实用]

语文教案 篇1

  师:默读这首诗,然后说一说读后你想到了什么?

  (生默读课文)

  生:世上最关心孩子的人是妈妈。

  生:母爱是最伟大的爱。

  生:我想到我生病的时妈妈给我吃药。

  生:妈妈晚上给我盖被。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你想怎样学这首诗歌?

  生:我想把诗的内容画成一幅画。

  生:我想多读几遍。

  生:我想通过感情朗读诗歌来学习。

  生:我想把诗中写的事演出来。

  生:我也想仿写一首诗,写出妈妈对我的爱。

  师:你们说的这些方法都很新颖,就按你们说的这些方法来学习,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几个人在一起学。

  (生自学)

  师:你最喜欢哪小节,为什么喜欢它?

  生:我最喜欢第三小结。因为“我”生病了,妈妈都急哭了。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所以,我最喜欢这一小节。

  生:我也喜欢这一小结。它写出了妈妈爱“我”。

  师:谁愿意把这小节读给大家听?(生读)

  师:“我生病了,妈妈为什么哭呢?

  生:“我“生病了,妈妈很急,所以她哭了。

  生:妈妈关心“我”,“爱“我”,所以才哭了。

  师:每一句话应怎样读,才能充分表达出这种感情呢?听老师读这小结。(师范读)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再读一次?(生读)

  师:他读得怎样?

  生:最后一句读得不好,太快了。

  师:你试试。(生读)

  “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作者为什么说妈妈的泪也是爱?

  生:妈妈流泪了,说明她对“我”很关心。

  生:妈妈很爱“我”,所以“我”生病了,妈妈很着急。

  师:妈妈这么爱你,那一定把这句读好。读的时候,“爱”、“滴落”、“泪”这几个字要读得重一些。大家齐读这句话。(生读)

  师:哪些同学遇到过这样的事?

  生:我小的时候得了肺炎住了院,妈妈每天都护理我。我出院了,她都累瘦了。

  生:有一次玩的时候,我不小心磕破了头,妈妈知道后非常着急,打车带我去了医院。

  生:去年,我的脚被热水汤了,妈妈赶紧给我抹上大酱,又带我去医院。

  师:妈妈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我们就用声音来表达它吧。前后桌四人彝族一组,有感情的朗读第三节,然后,选出最好的,读给大家听。(生读课文)

  师:刚才我看到有的`同学在练习表演课文内容,谁愿意把这小结的内容表演给大家看?(生举手)你想演谁?

  生:我想演孩子。

  生:我演妈妈。

  生:我演医生。

  师:你们先商量一下,怎样演,都说些什么?

  (生商量后表演)

  师:他们表演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演得挺好。

  生:还行,就是医生有点不严肃。

  师:我们表演的时候,要把自己的感情投入进去,才能演得好,演得像。

  师:如果你是课文中的“我”病好了,会对妈妈说些什么?

  生:我会对妈妈说:“您真是我的好妈妈。”

  生:我会给妈妈唱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生唱)

  生:我会亲亲妈妈,说一声:“您辛苦了!”

  生:我会帮妈妈做一些家务活。

  生:我会更加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报答妈妈。

  ……

  评析:《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个性花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课力求体现这一理念,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要的前提下,让他们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表达方式。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发展,形成独特的情感体验,使课文内容及所蕴涵的情感在学生心中得到延伸和拓展。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竟、匆”等几个生字,会写“渴、罐”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钻石、水罐,喜出望外”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在水罐一次一次变化中体会到互相关爱、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1、能够表示课文第一段内容的课件。

  2、课文插图和生词卡片。

  3、随文阅读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设置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播放课件)教师叙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接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庄稼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谁来说一说,此时的水意味着什么?(使同学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万物才干继续生存下去,没有水,等待人和万物的只有死亡)

  2、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她会怎样用掉这罐水呢?(启发同学尽可能地展开各种想象,并说明理由。如,她会先自身喝上一口,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然后再给自身的亲人喝;她会跑回家去,赶紧送给自身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

  同学们的猜测都有道理,今天要学的课文《七颗钻石》(板书课题)就是围绕这一罐水讲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让我们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吧!

  自读课文

  提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小组设计方式,保证每个组员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个人默读,画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并想一想为什么。

  3、小组讨论故事中的神奇之处及原因。

  全班交流

  1、请各小组自选方式,汇报你们学习的第一题,即是否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可以派出代表拿生词卡片当小老师教读全班同学,或组员接读课文,或请老师和其他同学指定一生读某个自然段)

  2、小组汇报课文中神奇的地方及神奇的原因,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或更正。

  同学认为神奇的地方可能有以下几点,关于神奇的原因要引导同学尽可能展开想象,体会到爱的力量,如:

  a、“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从第1自然段中我们知道这是一场特大干旱,到处都没有水,而现在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多神奇啊!俺想小姑娘一个人在深夜里勇敢地出来为母亲找水,一定找了很多地方,大河边、小溪旁、山泉下,可哪儿都没有水,她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上天被她的孝心感动了,给了她一罐水。

  (教师板书:孝心感天)

  b、“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水罐掉在地上应该是洒水或摔坏罐子,可现在罐子和水都好好的,真是神奇。小姑娘得到这罐水时,她自身渴极了也累极了,她多想喝一口水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呀。可她一心想着妈妈,在往回跑时被小狗绊倒。还是她的孝心使上天又给了她一个奇迹。

  c、“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水罐由木头变成银的,实在是神奇!在那样干渴的情况下,母亲急需水,小姑娘也渴得要命,可她仍然把水分给了小狗一点儿,救了小狗一条命。小姑娘真的把动物当作了朋友,她的爱心又一次感动了上天,才有神奇的事发生。

  (教师板书:爱心如银)

  d、“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水罐由木做的变成银的,又变成金做的,神奇极了。母亲又渴又生着病,她多么需要这罐生命之水,可为了小朋友,她放弃了水,也就放弃了生命,这种伟大的牺牲精神使上天又一次发明了奇迹。

  (教师板书:母爱似金)

  e、“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水罐里能跳出钻石,能涌出救活万物的生命之水,七颗钻石能变成星星,真是神奇极了!小姑娘已经干渴到了极点,当她也忍不住要喝母亲让给自身的水时,却又强忍住渴,把水让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过路人。这种对陌生人的同情与爱,使天地为之动容,他们获得了水,还拥有了七颗星星。

  (教师板书:爱心感动天地)

  有感情朗读

  1、自身选读认为这个故事最为神奇的段落。

  2、我们来进行神奇故事接龙:老师读第1自然段,然后同学们自愿接读后面的.段落。

  第二课时

  多种形式引导同学有感情朗读全文

  读读写写

  焦渴而死 清澈新鲜 劳累 竟然 忧伤 舔水 反正

  涌出 喜出望外 匆匆忙忙 递给 忍住 凑上去 咽唾沫

  续编故事

  1、(出示插图)同学们,《七颗钻石》这个故事太神奇了,仅一夜之间,这个木头水罐就在孝心、爱心、慈母心、同情心的感动下,变成了银的、金的,又跳出七颗钻石,变成星星,涌出生命之水。让我们认真观察图画,来把这个故事续编下去,让它更美好,好吗?

  2、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也可以一起合作编故事。

  3、指名同学说自身编的故事,教师注意在同学说的过程中点拨。

  (如,七颗星星在空中闪闪发光,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辉。小姑娘把水罐轻轻地放在地上,清澈新鲜的水源源不时地流出来,很快成了一条小溪。溪水流进了大河,干裂的土地得到了滋润,裂开的口子愈合了,旱倒的草木庄稼又站了起来,树木重新长出绿叶,各种动物有了水有了食物,又活跃起来了。世界重新变得生机勃勃。人们走出家门,痛快地在小溪里取水喝,人们望着小女孩、母亲、过路人和那条在他们身边蹦来跳去的小狗明白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随文阅读

  比较一下这篇文章和课文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星星银元

  从前有个小女孩,在她很小的时候,家长就去世了,她无依无靠,四处流浪。除了身上的衣服和好心人送的面包外,一无所有,但她非常虔诚和善良。

  一次,她在野外遇到一个乞讨的穷人,就把手中的面包全部给了他。穷人感激地说:“你是个好心人,一定会有好报的!”往前走了没多久,又遇到一个小男孩光着头在哭。风呼呼地刮着,小女孩取下自身的帽子给了他。小男孩戴上帽子后,立刻不哭了。小女孩又往前走了一会儿,她看见一个小小朋友没穿外套,在风中冻得直发抖,她又脱下自身的外套给他穿上。小小朋友说:“姐姐,你真是一个好人。”再走一会儿,小女孩又看到一个没穿上衣的穷苦人蜷缩在一块石头后面,冻得发紫的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小女孩心想:这人太可怜了,反正俺还有一条裙子,就把衬衫给他吧。于是毫不犹豫地把衬衫给了他。

  天渐渐地黑了,她来到一片森林。这时又有一个小小朋友请求小女孩把裙子给他。小女孩为难了,但她又一想:反正天已经黑了,谁也看不到俺没穿衣服。于是,她又把裙子给了小孩。

  当她一无所有地站在森林里时,突然天上的星星哭了,它们纷纷落下来,一些落在小女孩的身上,小女孩马上有了一套缀着金线的裙子。而落在地上的变成了亮晶晶的银币。小女孩把银币分给了穷苦人。

  引导同学阅读“综合性学习提示”内容,小组交流开展活动情况。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对地球无私奉献的赞美之情,启发学生对地球美好未来的企盼。

  2.读准诗歌中的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关键

  1.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对地球无私奉献的赞美之情,启发学生对地球美好未来的企盼。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星球,是一个伟大的星球,你对它了解吗?(引

  导生谈话)

  生:地球足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与太阳距离14960万公里,有一颗卫星(月球)。

  生:地球足到月前为止惟一有生命的星球。

  生:地球表面海洋约占70。8%,陆地约占29.2%。

  生:地球上鸟语花香,风景优美。

  生:地球上的许多生物已经灭绝,如恐龙、旅鸽……还有许多生物已濒临灭绝,如朱、豆杉……

  二、揭题,板题,读题。

  是的,地球是惟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它地大物博、风景优美,是一个伟大的星球,今天,让我们怀着对地球的无比热爱之情,一起来学习新课 32*地球万岁。

  三、初读课文,要求。

  1.读准歌中的生字词。

  2.数—数诗歌一共分几小节。

  四、汇报初读情况。

  1.检查生字词,指导拼读,理解字意。

  浩瀚(hàn):形容大。 权(quán)力:资格。

  分享(fēn):分着感受、品尝。 戈(gē)壁;指新疆一带的沙漠。

  贪婪(lán):贪心。 奢(shē)靡(mí):铺张浪费。

  吝(lìn)啬(sè);小气。 窒(zhì)息:使人停止呼吸。

  泯(mn)灭:消除。 咆(páo)哮(xiào):本课指海浪的声音大声呼喊。

  啁(zhōu)瞅(jiū):象声词。 甘醇(chún):指酒又浓又香。

  2.诗歌共9个小节。

  全班分成8组逐节朗读诗歌,读后评议、正音。

  五、你喜欢哪一节,你能读出你对它的赞美、喜爱吗?

  1.分小组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练习读。

  2.小组同学听读后评一评,生再读。

  3.起立汇报读,师生共指导。

  4.有读得比刚才这位同学好的再起立读。

  5.全班同学像他这样朗读这一节。

  6.每一节都读相比较流利、有感情后全班逐节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起立读。边读边想想每一节诗歌讲什么。

  第①节:在宇宙中有一个地球、它是人类的家园。

  第②节:所有的时间和事物都在地球上留有痕迹。

  第③节:所有的人都是地球的孩子。

  第④节:地球上的一切,都属于每一个人。

  第⑤节:我们应该珍惜地球上的一切。

  第⑥节:写人类对地球的破坏。

  第⑦、⑧节;写人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拥有地球上美好的一切。

  第⑨节:让我们为我们拥有的一切向地球说声谢谢!

  六、想想诗歌最后一小节的“为了这美好的一切”指的是什么,我们

  人类怎样做才能继续拥有这美好的一切。(讨论)

  1.“这美好的—切”指的是前文中的“阳光的明媚、月光的温柔、森

  林、草原、戈壁、沙漠、童话般的幸福生活、平等、自由、爱;地球—上的一草—木、一人—物……”总而言之,存在即美好。

  2.拓展思维:你说说世界上美好的东西还包括什么?

  3.思想教育:我们应当怎样做才能继续拥有这美好的一切?(要环保、要热爱和平)

  4.如今.我们拥有这么美好的东西,这都是地球的赐予,让我们向地球说声谢谢!(引读诗歌最后两句)

  七、感情读全诗。

  八、如有可能.试着背全诗。

  九、小结。

  伟大的地球赋予人类生命,赐给人类一切,让我们热爱我们的家园,为我们的母亲做力所能及的事吧i

  十、作业。

  l.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开展一次《我爱地球》的实践活动。

  3. 补充词语。

  ( )的宇宙 ( )的戈壁

  ( )的追求 ( )的河流

  ( )的阳光 ( )的梦幻

  ( )的月光 ( )的谷物

  4. 抄出你喜爱的诗句。

  (1)

  (2)

  5. 你能试着用诗句的形式写一写你对地球的赞美吗?

  板书设计:

  32 * 地球万岁

  美丽 祥和 欢乐

  (平等)

  美好的一切

  资料提供者: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

  1、读读背背唐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2、阅读短文,理解文章内容。

  3、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口语交际。

  4、把搜集到的材料进行删减后,抓住重点,写家乡的变化。

  教学重点:

  1、阅读,理解文章内容。

  2、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 :

  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时间:

  三课时

  课前准备:

  整理收集到的信息。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读读背背唐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2、阅读短文,理解内容,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

  阅读短文,理解内容,从文章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

  阅读短文,从文章中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

  一、 读一读、背一背古诗《终南望余雪》。

  二、朗读《雾凇》,理解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学:

  (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1、学生围绕问题自学短文,试着解决问题。

  2、讨论交流:

  (1)说说作者是从那几方面描写雾凇的?

  (2)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三、结合自己生活的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口语交际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叙述有顺序、有重点 。

  教学过程 :

  一、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

  家乡的山山水水养育了我们,根据你的调查,家乡有了哪些变化,哪些变化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要求:

  1、注意礼貌用语,叙述有顺序、有重点。

  2、语言简单、明白、生动。

  三、小组汇报

  说: 每组向全班汇报。

  说说你印象最深的一两个方面。

  听: 同学们认真听,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提问。

  谈: 如何努力,将来建设可爱的家乡。

  四、总结:

  表扬积极参与的同学。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

  运用搜集到的有关家乡变化的资料写作文。

  教学重点:

  抓住变化最大、印象最深的'一两方面来写。

  教学难点 :

  按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地叙述。

  教学过程 :

  一、 指名读题目要求,使学生初步了解作文内容。

  二、读题目要求,思考本次作文对我们提出了 什么要求?

  1、充分利用学积累运用七时搜集的有关资料。

  2、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删减,按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地叙述。

  3、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

  4、写完后读给别人听,再自己修改。

  三、学生作文,教师巡视

  四、个别面批,指导差生

  五、学生交流作文,修改作文

  学生交流作文,互相学习、批改。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大自然的秘密,知道人与自然的关系。

  2、理解“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的含义。

  3、学习读书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读懂幼龟离巢奔向大海的过程,理解揭示的大自然的秘密是什么。

  教学难点:

  对文章最后作者感叹句子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本单元的主题是冲突,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会有矛盾、人与家庭之间会有冲突,今天,让我们随美国的伯罗蒙塞尔走进大自然,探索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吧!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边板书,边提示学生注意“秘密”的写法。)看到课题你会想到什么?(大自然的秘密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寻找秘密

  小组合作学习:大自然的秘密是什么?

  提示

  1.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叙述这个秘密的语句画出来,并作批注;

  2.小组讨论交流,形成统一意见;

  3.每组的2号同学读找出来的语句,1号进行概括。(海龟是有自己的生存办法的)

  一只幼龟率先把头探出巢穴,却又欲出而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

  投这句话。如果把“探出”换别的词,可以怎么说? (伸、露)比较为什么此处用“探”?(探有试探、小心的意思。而伸和露则没有)

  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会返回龟巢。(如果 它们就会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了解了大自然的秘密之后,这个问题我们搞清楚了,是不是这篇文章我们就学懂了?(没有)

  三、品读课文,解读秘密

  除了写海龟,还写了我们呢!指名读第一段,我们是谁?想干什么?

  我们弄明白幼龟是怎样离巢入海了吗?可是在弄明白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因为不懂得绿龟的生存之道,好心办了一件蠢事。

  1、理解蠢事

  出示(比较):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原来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蠢事已经说明了事情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在前面加上一个“愚不可及”呢?请同学们读读句子说一说。

  书写“愚蠢”都是形声字,愚:心里想的和平常人不同,违背常理。板书“愚” “蠢” 形声兼会意字,春天到了,许多小虫子从冬眠中苏醒过来,开始蠕动,如成语“蠢蠢欲动”,后来由虫子蠕动时笨笨的样子引申出愚笨、笨拙之义。

  读读这句话,你认为作者在说这句话时带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后悔与自责。)读——

  2、品读救龟

  现在我们就是那些游客,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觉得哪些行为已经是愚不可及了呢?细细读课文3-10自然段,把有关的.内容都找出来,细细体会,在旁边写上批注。(生读书,从书中找依据)

  学生汇报

  出示: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这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界之道,就是这样的。” 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议论。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幼龟,把它引向大海。那只嘲鹰眼见着到手的美食给抱走,只能颓丧地飞走了。

  若无其事:若(好象)其事(指什么事?)学生汇报

  出示:突然,一只幼龟率先把头探出巢穴,却又欲出而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鹰突兀而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倒沙滩上去。

  (1)绿龟想些什么?这种想出去又不敢出去就是欲出又止、踯躅不前。

  (2)读这段话

  对于这么危险的事情,向导却是若无其事地回答,哪位向导来读一读。(指导读出感情)

  其他人又有什么看法和举动呢?(人们、向导、龟)

  分角色读。

  3、龟群出巢

  (1)在我们的帮助下小绿龟得救了,游向了大海。巢里的绿龟又会怎么样了呢?

  出示:然而,接着发生的事却使大家极为震惊。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事实很快使我们明白:我们原来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现在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2)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画面?巢里的绿龟原来会想些什么?

  (3)让我们用朗读来再现画面。

  4、引读提升

  我们的愚不可及造成的结果是可悲的,尽管我们来回奔跑,尽管我们拼命拯救,还是给幼龟们带来了很大的伤害。看我们做了些什么——出示句子:(生读文)“几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鹰、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

  一只幼龟得救了,无数只幼龟丧生了----看我们做了些什么——出示句子:(生读文)“几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一只嘲鹰飞走了,几十只食肉鸟欢笑了——这就是我们做的蠢事。(板书:救一只 害一群)别看这小小的绿龟,他们也有自己的一套躲避危险、防御危险的办法!可这样的办法却被我们给破坏了,(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课文最后2个小节里的每个字,每句话,甚至是每个标点,都跳动着作者那难以言说的痛苦!因为——(出示)

  “如果不是我们人类,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再读:投:向导_______地说:“如果不是我们人类,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四、回归课题,感悟秘密

  1.同学们,旅行者事先知道幼龟离巢入海这个秘密吗?(不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犯的错误,我们称为无智之愚;而向导知道这个秘密吗?(知道)。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这种错误我们称为有智之愚,如此的愚不可及,造成了惨痛的结局。于是作者给我们人类怎样的忠告?出示课件

  “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2.此时此刻,你深深地懂得了什么?

  (我懂得了人不能自作聪明,不然可能聪明反被聪明误。

  我知道大自然有大自然的规律,我们不能随便地去破坏大自然的规律。

  我明白了我们人类不能自作聪明,不然可能好心做成坏事。

  我们要多了解大自然,这样才不会做错事。)

  3.总结

  自然有自然的法则,人类应该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睦相处,如果横加干涉(虽然有时是善意的)企图去改变甚至征服自然,只会适得其反。

  从中我们也知道了大自然的秘密指的是自然规律。我们只有尊重自然,遵循规律,才能正确处理现实中的矛盾和冲突。

  五、拓展延伸,内化秘密

  1、在你身边,有发现类似的情况吗?请你举例说说。

  (小鸡破壳,《 拔苗助长》等)

  2、增量阅读

  凯巴伯森林的狼和鹿

  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但鹿群的后面,常常跟着贪婪而凶残的狼,它们总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那时森林里大约有四千只鹿,人们要时刻提防狼的暗算。

  当地居民恨透了狼。他们组成了狩猎队,到森林中捕杀狼。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在青烟袅袅的枪口下,狼一个跟着一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凯巴伯森林的枪声响了25年,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总共被杀掉6千多只。凯巴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

  可是,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灌木、小树、嫩枝、树皮……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紧接着,更大的灾难降临了。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凯巴伯人原想智慧地灭狼,却因为违反自然规律而受到自然惩罚,绿色消退,枯黄蔓延,葱绿而生机勃勃的森林消失,八千只病鹿,由此可知,不能违反自然规律,否则,是要受到惩罚的。

  同学们,大自然是个奇妙的世界,还有很多大自然的秘密等待着我们去揭开,有时间,同学们多读一读这方面的书,对大自然多了解一分,所得的益处就会多一些。

  六、布置作业

  1、走入大自然,留心观察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

  2、读青少年知识普及读物《大自然的启示》。

  3、登录“人与自然”的相关网站了解自然之道。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秘密

  自然规律 (生存之道)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的教案02-22

精品语文教案范文语文优秀教案04-11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精品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精品教案10-10

有关语文教案语文教案简单05-18

语文园地教案02-26

语文《石榴》教案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