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精彩

时间:2023-08-02 13:25:10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精彩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精彩,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精彩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精彩1

  教学要求

  1、有感情朗读课文,品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2、学会做简单的批注。

  3、掌握本课的4个生词。

  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语句,想象场景,感悟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准备:《爱的奉献》的音乐。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从生活中感悟什么是传统。

  2、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一下一个花店的传统。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2、检查预习的情况。

  2人小组检查朗读,生字的认读。素描、承受、妥协、和颜悦色、孤寂、异想天开

  3、指名朗读,大家评议。

  4、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汇报交流,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边读边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写己的体会。

  四、作业

  查找资料。了解风湿性心脏病的有关知识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初步了解了花店的传统,体会了母女之情。这节课我们继续母女之情与人间之情。

  二、细读课文,体会母女情深。

  1、自由读课文,找出令你最感动的地方,谈一谈,说一说。

  2、4人小组,交流,谈感受。

  3、汇报交流。

  (1)母亲节到了……黄昏时分,门铃响了。进来的是一位陌生女孩,她手拿一大束康乃馨。母亲愣了,问女孩是不是走错门了,女孩甜甜地笑了,把鲜花送进母亲怀里。说了句“节日快乐”就轻轻为母亲掩上门。

  女儿倾尽自己的.所能也要为母亲留下一份寄托和安慰,多么懂事的女儿。

  (2)天色已经黄昏了,女儿才回来,满脸的汗水掩饰不住满脸的兴奋,匆匆的扒了几口饭便睡了。夜里,母亲听到女儿的呻吟声,心便缩得紧紧地。

  女儿为了回报母亲,愿意付己的一切。女儿的呻吟声痛在母亲的心上,多么让人感动的母女之情。

  (3)……女儿却认了真,第二天居然作了一个小纸板,上面写着:请让我给你画像,我需要你的五毛钱……

  女儿为了自己心中的一个愿望。用自己的劳动换一点报酬,这样才是留给母亲的回报,多么良苦的用心啊!

  (4)于是,在这座城市的街头,便出现了这样的一幕:一位十六七岁的较弱的女孩手持画具,坐在小凳上期待地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行人,……

  引导学生想象,升华认识。

  (5)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三、有体会母女情到人间情。

  1、启发想象,体会花店传统的由来。

  想象女儿到花店订花的情景。

  2、学生自由结组交流。

  3、交流汇报

  四、再现,配乐朗读

  学生准备表演

  五、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

  母女情情深似海

  13、花店的传统爱让世界更美好

  人间情感人至深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精彩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课文中的生字。理解“龟裂、失魂落魄、疲惫”等词语意思。

  2、

  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的好词好句。

  3、

  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养育之苦,母亲的慈祥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合作探究掌握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母亲的养育之苦。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养育之苦,母亲的慈祥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深入体会母亲生活的辛苦,从而进一步理解母爱的无私崇高,激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

  教学过程:

  一、自学指导

  1、

  大声读,读准生字词;细细想,课文中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

  2、

  交流: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贫穷、辛苦、瘦弱,无私、关爱孩子、通情达理……)

  6分钟后看谁学的最好!

  二、检测学习效果

  1、

  课文中有些句子,最能反映母亲的苦,最刺痛作者和我们的心,请你仔仔细细地再读一下全文,划出来好好读读。

  2、

  师:同学们,如果把这些片段想象成一个个画面,哪个画面最能打动你的心?为什么?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教师巡视,预计从两、三个画面中去深刻体会,主要是画面一、三、四)

  3、

  引导汇报

  形式:学生在汇报中,教师主要抓住语言文字引导学生细细感受

  画面一: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声音震耳欲聋。

  切入点:震耳欲聋

  (1)什么叫“震耳欲聋”?听到这样的声音会是怎样的感受?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

  (2)可是,妈妈却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这震耳欲聋的声音停止过吗?你怎么知道?(从书中找证据)

  (3)指导朗读:从我进入,到我离开,母亲一直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孩子,你知道母亲昨天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那么明天呢?去年、今年、后年……

  (4)师小结:同学们,这就是母亲,即使这声音震耳欲聋,穿透云霄,为了孩子,她依然工作着,慈母的情就深在了这震耳欲聋的声音里。

  画面二、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慈母的情深在弯曲瘦弱的脊背里。(这瘦弱的脊背挑起的是生活的重担,这瘦弱的脊背是孩子们的天。)

  画面三: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1)为什么母亲的眼睛疲惫不堪?想象一下,那本应该是怎样的眼睛?

  (2)提问:“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我看到的是母亲怎样的背?

  (3)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即使带着口罩,我看到的是母亲怎样的脸?

  (4)师小结,指导朗读:这样的母亲怎不令我惊讶,这样的母亲,怎不令我辛酸,怎不令我痛心,所以,作者一次次地呼唤“我的母亲”。谁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画面四: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1)齐读。

  (2)提问:这里有几个词最能打动人,你找出来了吗?为什么?(龟裂、塞)

  (3)如此劳累,如此辛苦才挣到钱的母亲,是怎样把钱塞给我的?请你想象一下?

  (4)把词语带入句子读:(出示)

  母亲却已将钱迅速地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却已将钱毫不犹豫地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却已将钱使劲地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5)提问:母亲塞在我手里的`仅仅是钱吗?(是母亲的心血,是母亲的关怀,是浓浓的母爱)

  画面五、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1)提问:作者一连用了四个“立刻”,你读出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小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母亲就在这枯燥、单调的劳作中。同学们,母亲的情就深在这枯燥、单调的劳作中

  4、

  面对如此憔悴、疲惫,甚至可怜的母亲,我却来向她要钱,要她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要她累死累活一天也挣不来的一元多钱。不为别的,只因为(引读课文第一节),只因为(引读课文第三节)。

  5、

  品读母亲的话:“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读出母亲的话外之音,言外之意。(个性化感悟母亲的纯粹朴实之情,忘我无私之情,博大深沉之情,满怀期待之情和无比骄傲之情。)

  6、

  母亲是如此的通情达理,她竟然这样的的关爱我,理解我!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写话训练

  7、

  交流写话内容,对话互动。

  三、大班展练

  1、

  一个小班展练生字、读音。

  2、

  一个小班展练词语。

  3、

  一个小班展练重要和喜欢的句子。

  四、课题练习

  1、

  写一首小诗赞美母亲,抒发热爱母亲之情。

  2、

  写一段描写母亲外貌、语言或动作的片断。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老师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能留心观察身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一份份独特的恩师情深、严父情深、朋友情深!

  板书

  慈母情深

  震耳欲聋

  疲惫不堪

  龟裂塞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精彩3

  读题设疑,整体感知

  ①导入新课:同学们,傲雪而立的梅花寄托着外祖父对祖国的无尽思念,香气迷人的桂花又让“我”想起了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题、读题)读了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请大胆地提出来。

  ②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寻找答案吧。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提纲)

  a、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b、划出不理解的字词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c、“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检查自学,汇报交流

  ①解决学生提出的生字疑难。

  ②指名逐段读文,正音。

  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的是作者深情地回忆起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

  ④“桂花雨”是什么意思?(“桂花雨”是指很多桂花一起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引导学生引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自读课文,读出精彩

  ①找出描写“我”小时侯摇桂花的部分,并开展学习。第2—6自然段

  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2—6自然段,和同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进行朗读指导。指名学生读一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师:你听出了什么味道?还有想读出自己不同感受的吗?(让学生充分参与)

  第二自然段写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同时也写了桂花树的特点:样子笨、花形小、味道香。这一段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可引导学生说出一、两种花名来补充。

  第三自然段写了桂花开时,正好是台风季节,母亲总是担心台风来破坏桂花。同时,还交代了桂花收回来是为了送给邻居做糕点;

  第四自然段写了桂花的香以及应当“摇”的原因。学习时让学生闭眼想象桂花的香。

  第五自然段写出作者对“摇桂花”的热爱。引导学生找出能体现这一点的词句:是件大事、总是问、乐了、使劲。朗读时注意读出下面两句话的语气。

  a、“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呀?”——迫不及待

  b、“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赞美

  感悟形象:一边读一边结合课文插图想象摇花乐的情景,再闭眼想象“桂花雨”,和作者分享童年的快乐。

  第六自然段写了桂花的收、藏及作用。(可引导学生说一说对桂花的认识)

  ②全班有感情地朗读2—6自然段,让学生读出作者对“摇花乐”的怀念。

  品读词句,体会感情

  ①找出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体会。

  a、“杭州的一处小山全是桂花,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仿照这个句式,让学生说说,从而体会到母亲表达的是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如:这里的环境真好,母亲会怎么说?

  这里的生活真舒适,母亲会怎么说?

  b、“于是,我也想到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摇花乐”指的是在作者眼里,摇桂花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

  模仿写句,启发学生回忆童年里难忘的人和事。

  听到,我总会想起,还有。

  回归整体,交流感受

  ①师:课文以生动的文笔向我们介绍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文字中蕴含着浓郁的乡情,读来很感人,让我们再一次来欣赏美丽的桂花雨。(配乐朗读全文)

  ②交流阅读感受,联系古诗或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人们对家乡的怀念。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精彩4

  教学目标

  1、会认“栈、冤”等12个生字,会写“蚕、考”等14个生字。理解“千变万化、纸屑”等词语。

  2、朗读课文,从课文中的具体描绘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3、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领悟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并从中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

  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领悟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栈、冤”等12个生字,会写“蚕、考”等14个生字。理解“千变万化、纸屑”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通过具体事件初步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和母爱。父母的爱是那慈祥的笑容,父母的爱是那亲切的话语,父母的爱是那热情的鼓励,父母的爱是那严格的要求。父母的爱表现出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可是,不论哪种形式,都让我们感到温暖,感到幸福。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父爱之舟》这课,去感受文中那浓浓的父爱吧。

  板书:父爱之舟

  二、读文识字。(出示课件3)

  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3、交流汇报:(出示课件4)

  (1)大家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出示本课的生字,纠正读音,重点记住“蚕、茧、掀、席、庙、屑”等课后生字以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以自由举手读、开火车读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4、讨论交流(出示课件5)

  (1)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2)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说说你感动的理由。

  (3)读一读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感情。

  5、小组活动。

  小组成员带感情朗读课文,评出朗读较好的同学推荐给大家。

  三、整体感知。(出示课件6)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文中写了哪些事。

  2、从这些事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3、画出令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7)

  本文先回忆了过去:父亲送“我”报考学校和上学,见“我”晚上在旅馆被臭虫咬,父亲心疼的样子。

  在庙会中,父亲带“我”去逛庙会,给“我”买豆腐脑,可是自己却舍不得吃,后来还给“我”做万花筒。

  父亲在雨雪天气背“我”上学。

  为了供“我”读书,家里筹钱,为了节省路费,父亲借船送“我”。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出示课件8)

  1、课文分了几个场景进行描述?哪个场景让你感动?

  (梦中出现了父母深夜喂蚕,父亲带“我”住旅店;父亲带“我”去庙会让“我”吃豆腐脑及为“我”做万花筒;父亲雨雪天送“我”上学;鹅山高小为“我”铺床;无锡师范送考;无锡师范送“我”去上学的路上为“我”缝棉被。)

  这些场景都显示出父亲对儿子博大的爱。

  2、分小组讨论,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

  生总结,汇报

  第一部分(1)以梦境开始,引入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2~9)以小舟为线索,写了父亲对“我”满满的爱。

  第三部分(10)以梦结尾,首尾呼应,表现出作者对父亲深深的爱意。

  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9)

  1、背写课文的生字。

  2、继续阅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中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从课文中的具体描绘中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2、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领悟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出示课件11)

  1、听写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

  2、回顾上节课内容,说说在“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

  3、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品读感悟,体会父爱。

  1、课文出现了五个场景,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场景。(出示课件12)

  板书:第一个场景

  找出描写父亲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父亲的情感。

  生总结、汇报

  “心疼极了”体现出父亲对“我”的深切的关爱;“父亲动心了”说明在明知道自己非常贫苦的情况下,还打算为孩子换房间,体现出父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

  师:我们只体会了父亲对孩子的爱,那么,这段文字里有没有体现出儿子对父亲的爱呢?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13)

  “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不肯再加钱换房子”表现出“我”对父亲艰难的体谅,也体现出儿子对父亲的爱。

  2、品读第二个场景。(出示课件14)

  (1)作者详细描写庙会盛况的目的是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爱?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15)

  详细描写庙会的盛况,尤其详细描写各种小吃,表达出当时“我”想吃的愿望。“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爱;“做万花筒”更能体现出父亲的爱。

  (3)从哪些地方看出儿子对父亲的爱?(出示课件16)

  “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说明“我”非常体谅父亲,也非常爱父亲。

  板书:第二个场景

  3、品读第三个场景。(出示课件17)

  详细阅读“雨雪天送我去上学”,从中我们感受到什么?

  生总结,汇报

  是父爱给儿子撑起了一片天,是父爱让恶劣的环境变得温暖。

  板书:第三个场景

  4、品读第四个场景。(出示课件18)

  读“无锡师范送考”这个场景的描写,体会作者沉痛的心情。

  板书:第四个场景

  5、品读第五个场景。(出示课件19)

  哪件小事体现了父爱?

  生总结,汇报

  送“我”上学的路上为“我”缝棉被。

  板书:第五个场景

  三、感受写法。

  对文章的写法,你有什么见解?(出示课件20)

  总结:这篇文章选取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这些琐碎的小事中,蕴含着父亲对儿子深切的爱,同时也蕴含着儿子对父亲的`爱和感激。这种写法叫做以小见大。

  板书:以小见大。

  四、激情升华,拓展延伸

  从父亲身上我们感受到了这种平凡而又伟大的、深沉的父爱。从儿子身上,我们也感受到了爱和感激。你对父母的感情是否也是这样?是否也是互相的?写下来吧。

  五、作业布置。(出示课件21)

  1、找出文中那些描写父亲对儿子的爱的句子。

  2、仿照这种写法,也写一写父亲对自己的爱。

  板书

  教学反思:

  1、从显眼的词句中深入:在研读时对字、词、句、段上是必须要下功夫细细体会的,不能轻易放过。《父爱之舟》这篇课文中,把握重点词句,同时对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深入细读,从句子中落实到重点字上,都是值得推敲和品味的。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词句,对文章有更深刻的解读。

  2、从熟知的知识点深入:在初读,研读后,从学生能够熟知的知识点切入课堂教学,那一定能给学生自信心,培养好整堂课的气氛。在这篇文章的处理中,“父爱”这个主旨是学生最为熟悉的知识点,以此作为解剖处,让学生自我概括文章,并围绕“父爱”的事件进行梳理就简单得多了。

  美中不足的是对学生激励性评价不及时,导致一些学生的兴致有点低落。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及时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精彩5

  一、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词语。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当你完成一份自认为不错的手工作品或是取得优异成绩时,你的爸爸、妈妈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中的小主人公在七岁时作了一首诗,他的妈妈给他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从文中找出答案吧!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合作中自学。通过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小组合作学习,读准字音,分析难记字的字形,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2、教师教学、检查、重点指导。

  (1)读准字音:誊写(téng)、皱眉(zhu)、分歧(qí)、谨慎(jǐn)。

  (2)记准字形:誊、皱、版。

  (3)理解词义。

  ①腼腆:因怕生或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②精彩:(表演、展览、言论、文章)等优美,出色。

  ③糟糕:指事物、情况坏得很。

  ④谨慎:对外界事物或自己的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的事。

  ⑤引入歧途:歧途,指歧路,比喻错误的道路。

  ⑥极端:事物顺着某个发展方向达到顶点。

  (三)自由读文,理清脉络。

  按照不同内容的分段依据把课文分成三段。

  1、第一段(1——14自然段)主要讲述妈妈对我作的第一首小诗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爸爸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

  2、第二段(15——16自然段)主要讲了几年后正是由于妈妈的鼓励,我一直在写作。由于爸爸的批评使我学会了修改。在他们的教育下我才成为了一个作家。我为自己有这样慈祥的母亲,严厉的父亲而感到幸运。

  3、第三段(17自然段)“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种声音一直鞭策着我不断前进。

  第二课时:

  (一)读课文,体会深意。

  1、指名读课文最后一段。联系上文说说“这两种声音”指的是什么?(指的是“精彩极了”这样的赞扬声和“糟糕透了”这样的批评声。)

  2、这两种声音对作者有着怎样的意义呢?通过学习课文,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边读边标画语句,找出听到妈妈的表扬和爸爸的批评后,我的表现和心理活动。

  2、在小组间交流。把自己找到的语句读给同伴听一听,再谈出自己的体会。

  3、汇报学习成果。教师随机进行点拨和指导。

  (1)“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诗确实是我写的。”

  “腼腆”是由于“我”第一次写诗,不知好坏,有些不好意思。“得意洋洋”是一个孩子听到对自己夸奖和肯定所表现出的骄傲。

  (2)“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和“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上了一圈花边。”

  “我”“迫不及待”是因为听到母亲的赞扬后便自认为这首诗写得很好,想马上把这首诗给父亲看,也想得到父亲的夸奖。

  (3)“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我觉得他读了很长时间。”

  这里将“诗只有十行”与感觉“读诗读了很长时间”做了对比,一方面说明爸爸对“我”的严肃态度,他并没有马上下结论,而是通过认真读诗再下定论,可以看出爸爸对“我”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另一方面体现了“我”此时复杂的心理,既想听到父亲的赞扬,又害怕听到父亲的批评。

  (4)“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和“我再也受不了了,……扑到床上痛哭起来。”

  爸爸的批评出乎“我”的意料,“我”没想到爸爸会这么严肃地批评“我”的作品,一点儿也不留情面。

  4、试想一下,如果当初“我”的作品得到父母亲一致的称赞会怎么样?(有可能会很骄傲,意识不到自己的不足,无法加以改正,长大后更不可能成为一名作家。)

  (三)母亲的赞扬和父亲的批评对我有什么作用呢?请读第二段。

  1、“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我,因此我一直在写作”;“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

  2、“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母亲的表扬是对“我”的鼓励,是她给“我”带来了写作的力量,成为“我”灵感和创作的源泉。父亲的批评是在提醒“我”不要骄傲,自满,不断发现问题加以改正。这两者的结合,成就了“我”,使我成为一名作家。

  (四)再读课文最后一段,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一股风指的是赞扬声,一股风指的是批评声。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是说没有因赞扬声而迷失方向,没有因取得的成绩而骄傲、自满,沉浸于赞扬声中而不再去努力;也没有被批评声而吓倒,丧失信心,一蹶而不振。

  2、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赞扬声,批评声都代表着两种表现形式的爱。一种是严厉的爱,一种是宽容的爱。这两种爱都体现了父母对子女的爱与关心。

  3、再次朗读这段,读出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精彩6

  第一课时

  一、理解课题,把握文章大意

  1、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题目是(生齐说课题),板书精彩极了,问这个词语的意思,再板书糟糕透了,问本词语的意思。

  2、通过预习,结合课文内容,你能谈谈对课题的理解吗?

  (学生可以从文章内容、中心、题目特点等不同角度去谈。)

  二、理清文章思路

  1、你们预习得很好,把握了文章的大意,那课文是怎样写清楚这个内容的呢?我们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2、生速读课文理思路。

  3、集体汇报交流:

  ⑴ 文章可以划分为几部分呢?请同学们读课文,你觉得每部分划到哪,就读到那个自然段停止,告诉同学们。

  ⑵ 指明读文划分层次。

  (可分为两部分,也可分为三部分。)

  注:在生读文过程中将读错或不好读的字词写在黑板上,理完文章层次后,让生再读黑板上的字词,纠正读音。

  三、再读质疑

  1、下面我们逐段细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解决不了的在书上标注,一会儿小组合作解决。

  2、生读书思考,边想边标注。

  3、小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解决不了的写在问题卡上。

  4、梳理问题:

  请各组组长带着问题,到前面读题展示。在组长读完题后,教师要将题型分类,如文章内容方面的、思想方面的及写法方面的。

  5、教师找出两个有代表性、综合性的问题,让同桌同学相互商讨解决。

  6、同桌互学。

  7、指名回答。

  8、解决其它问题:

  教师出示各组问题,请同学们解答。

  四、再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五、课堂练习,积累重点词句

  完成练习:

  按课文内容填空(课文最后一节节选。)

  六、布置作业

  1、有情感朗读课文。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是否与小巴迪有一样的经历。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整体导入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品读课文,体会主题

  1、自读文,想想文中哪些地方能表现巴迪的父亲和母亲都是爱他的,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2、集体交流,练习读文。

  三、集合文章内容,讨论主题

  如果巴迪父母在看到他写的第一首诗后,都鼓励,或是都批评,那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1、小组交流。

  2、集体交流。

  四、由课文,引入生活

  集体交流:

  想想,在你的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经历,谈谈你现在的理解。

  五、练习读文,读出感受

  1、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读出自己的感受。

  2、指名读文。

  六、积累语言

  读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七、布置作业

  写一篇本文的读后感。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精彩7

  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对父母不同的爱的深切感悟。

  二、学会在朗读中把握文章的精髓,从读中受到感悟。

  三、 利用朗读与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或称参与式)进行学习。

  四、 学习文章中的口语式的语言。

  教学重点:

  文章内容的理解及重点语句的感悟。

  教学方法:

  多种形式的朗读。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初步感知。

  1.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2.小组讨论时,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发言,都要倾听同学的发言并有自己的思考。讨论时,还要把组内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及答案简要记录在小卡片上。

  3.汇报讨论结果,并提出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也可将小卡片贴于教室四壁,组员对其予以介绍,其他组可要求对一些问题做出进一步的解释或帮助解答该组未解决的问题。

  通过这一过程,筛选出共性的问题,便于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下一步教学。

  二、深入阅读

  教师根据上述讨论的实际情况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

  1.细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精彩极了”是什么意思?“糟糕透了”是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关系?

  哪些语句写了母亲对巴迪的'赞扬,哪些语句写了父亲对巴迪的批评?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得好?读一读,说说为什么。

  你能说说“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的话外之音吗?

  从这篇课文中,你还了解到些什么?

  2.分组讨论上述问题,每组发给大白纸和彩笔,要求同学将讨论结果写到纸上。

  3.展示讨论成果,要求同学将讨论结果贴于教室墙壁上,组内推荐一名同学向大家讲述(或轮流讲)。教师要视具体情况进行必要讲解,引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词句,学习某些生字,纠正学生理解中的某引起偏差等等。

  第二课时

  一、朗读悟情

  上一步的讨论、学习,可能有点琐碎,以至于造成孩子们对课文整体印象的模糊,因此,通过朗读将零碎的印象整合起来,是很必要的。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同学认真体会,怎样读,才能把作者的感情表现出来?

  2.朗读比赛。引入竞争机制,

  让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启发,达到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

  二、读后反思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本文学习的得与失。这一步是必要的,它使孩子有机会对自己的学习活动有所反思,温故而知新,有利于进一步的学习。分

  三、课外引伸

  1.提供一些写骨肉之情的文章供大家阅读,最好,让他们自己去收集,并把其中的好段落抄写下来。

  2.为父母做一件事,并把它写下来。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精彩】相关文章: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07-15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3-07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9-28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2-19

语文上册教案03-05

语文上册教案02-19

五年级上册语文《水与生命》语文及教案10-28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3-07

五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