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时间:2023-02-18 18:59:54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号称”、“计策”、“失信”、“自不量力”、“调兵遣将”、“不计其数”、“丢盔弃甲”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东吴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原因及骄兵必改的道理.能按问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周瑜的军队用了哪些具体办法打败曹军;按问题阅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

  1、一张三国时两军地理位置示意图.

  2、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提示课题,简介背景,检查预习情况,初读课文,讲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第四至十一自然段.简要复述火攻经过.

  第三课时:复述,总结全文,归纳主要内容,做练习题.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第四至十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通过对《赤壁之战》前面三个自然段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东吴的周瑜要火攻曹操的原因.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文的后面部分,请同学们打开这篇课文.

  二、讲读课文

  (一)齐读第四自然段,然后默读、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既然周瑜说火攻是个好主意,马上去火攻就行了呗,为什么还要想个计策呢?(火攻是个好主意,但是由于两军隔江相对,曹操人多势众,防范又很严,强攻是不行的.要火攻就必然要在曹军不防的情况下去接近曹军.怎样才能过江去接近曹军,使曹军不防而攻打曹军?所以必须要想个巧妙的计策,用智谋火攻.)

  2、“周瑜听了非常满意,叫他就这么办”.这句话说明什么?“就这么办”是指的什么?“怎么办”这里说没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句话说明周瑜赞同并采纳了黄盖的计策.指按黄盖的计策办.没有写出来的好处:①略写,节省笔墨;②制造悬念,引起兴趣.)

  (二)讲读课文5—11自然段.究竟黄盖的计策是什么?周瑜是怎样按黄盖的计策火攻曹军的?(板书:东吴——→火攻——→曹操)请同学们自由小声读一读课文的5—11自然段,看看书中插图,对照课后第3题思考,可用笔在书上划批,也可同桌议论.

  1、集体讨论:你认为周瑜火攻曹军是分几步实现的?(从整体入手,指名学生概括回答,并逐一进行五个步骤的板书:黄盖投降、选时北进、兵船在后、点火烧船、周瑜追杀)

  2、细读课文,深入讨论周瑜火攻曹军的每一个步骤.

  ⑴学习、讨论计策的第一步“黄盖假降”.先指名读,然后提问:

  ①从信中,你们认为黄盖去投降是真的还是假的?曹操认为是真的还是假的?你是从这节的哪句话看出来的?

  ②曹操“欢喜得了不得”说明了什么?(板书:麻痹轻信).

  ③黄盖的这封信为什么会使老谋深算的曹操麻痹轻信呢?(因为黄盖的信是为了促使曹操相信,以便有机会接近曹军,这是经过东吴深思熟虑的,他们精心研究了曹操,抓住了曹操狂妄自大、不可一世、喜欢奉承等弱点.在信中说东吴弱小,不是他的对手,又贬低周瑜而称赞曹操,最后还表示了投降诚意.曹操见黄盖是东吴名将,信内又说得真诚,还说要带兵士和粮草来投降,这就可增强自己势力,削弱东吴力量,焕散东吴军心.加上他通过探子的情报,盘问送信的人未发现破绽,因此,曹操相信了黄盖的信.)

  ⑵学习、讨论计策的第二步“选时北进”.

  ①黄盖取得了曹操的信任,有了接近曹军的机会,那么什么时候北进为好呢?

  ②为什么要选“东南风很急”这一天呢?说明了什么?(主要是便于从南岸向北岸顺风行船.风大一方面可使船速更快,以免曹操发现问题,便于尽快火攻;一方面可使火燃大,火攻的效果就大,既烧连环船,还能借风吹的力量,烧到岸上兵营,把曹军烧得更惨.说明了东吴是经过周密策划的.)

  ③曹操有否防备呢?你从课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有防备.曹操亲自到船头查看,有巡逻的兵士,发现情况向曹操报告.)

  ④当曹操看到挂着“黄”字旗的船向他开来,既然有防范,为啥不出击,还笑呢?他这一笑,与前面的“欢喜”有啥区别?说明了什么?自读曹操笑着说的话,先理解以下词语意思,接着理解句意,然后再回答这道题.“失信”什么意思?

  (说话不算话,失去了别人信任.)

  “没有失信”呢?(说话算话,得到别人信任.)

  “果然”什么意思?(真的,果真,的确,确实)

  你是怎样理解曹操说的这句话的?(黄盖说话算话,没有骗我,写信来投降,现在真的就来了.)

  然后回答曹操为什么要笑,这个“笑”表示什么,与前面的`“欢喜”在心情上有啥区别.

  (让学生联系前文理解,前文说曹操接信后,只是“欢喜”,但黄盖还没行动,所以不放心.他站在船头迎风眺望,一方面说明他有警惕,亲自查巡,一方面也说明他在等黄盖带兵士和粮草来投降,心里不踏实.这一天,看见挂着“黄”字旗的船来,就认为黄盖说话算话,果然来投降了,所以“笑”了,这一“笑”说明他放心,心里悬着的一块石头落地了,同时,还说明他对黄盖失去了戒备,而深信不疑.由于曹操对黄盖的深信不疑,对东吴北进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是东吴精心策划的火攻之计能成功的根本原因.)(板书:深信不疑)

  ⑶学习、讨论计策的第三步“兵船在后”.

  ①默读思考,东吴去火攻一共准备了几种船?这几种在火攻中各派什么用场?(在书上勾画批注)二十条大船干什么用?如何点燃?课文为什么不直接写这些船里装的易燃物品,而用“不是……也不是……而是……”这个句式来写出?你明白了什么?(这是针对假降信上的内容来写的,究竟是不是装的兵士和粮草呢?用了“不是”、“也不是”,用“而是”特别强调是装的火攻用的易燃物品.同时,这个句式也暗示着:曹操,你估计错了,你高兴得太早了.让我们明白了黄盖是假投降,真进攻,字里行间还带有幽默讽刺曹操上当了的味道.)用小船干什么?(点火后上小船撤退.)用兵船干什么?(装兵士,追杀敌人.)

  ②东吴准备得这样充分、周密,当黄盖的船已快速向曹操冲来的情况下,曹操的态度如何?说明了什么?(板书:高兴不防)

  ⑷学习、讨论计策的第四步“点火烧船”.一方作了如此充分周密的准备,另一方又无防备,此时正是东吴进攻的时机,东吴是怎么火攻的?结果怎么样?请默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结合看文中插图,边看边思考,边注上符号,然后分四人小组讨论,老师巡回.

  集体讨论:东吴是怎么火攻的?结果怎么样?可穿插以下的小问题:

  ①为什么黄盖要在离曹操的船队不到二里时下令点火?(说明连点火的距离也考虑得很具体.因为离得太远烧不到连环船,离近了易被发现,不利火攻.)

  ②课文中的哪些词句写出了火攻的威力?从这些词句中你看出了什么?在书上注上符号.(火攻厉害,东吴的计策很不简单,火攻厉害,风助火势,火助风威.曹操上当惨败)(板书:上当惨败)

  ⑸学习、讨论计策的第五步“周瑜追杀”

  ①对逃上岸的曹操,东吴采取的什么办法?(周瑜带兵追杀).

  ②不可一世的曹操此时的下场如何?(板书:带兵逃跑)

  3、小结提问:凡看过《三国演义》书的同学,都知道曹操在当时是一个不可一世的深通兵法的军事家和足智多谋的政治家,但是,在赤壁这一仗上,他为什么会败在弱小的东吴手下呢?而东吴为什么又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呢?

  出示小黑板:

  ⑴骄兵必败.

  ⑵东吴必胜原因:观察分析,知己知彼周密策划,麻痹敌人利用时机,攻其弱点紧密配合,攻其不备

  4、默读课文,结合板书,简要复述周瑜是怎样按黄盖的计策打败曹军的?(先让自己复述,然后指名复述)

  三、启发激励:赤壁之战后,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究竟三国鼎立是怎么回事?在那时还有哪些用兵如神、足智多谋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如果同学们感兴趣的话,可以找《三国演义》的书来读.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

  一、倒叙入手,直奔中心。

  “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直到现在,有关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这段课文,正是本文的重点和中心所在。我先请学生自己读读这段文字,想想有什么问题。学生读题后,纷纷提出了“郑和远航,规模到底有多大?”、“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郑和远航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等有价值的问题,

  这些问题中比较容易的,就马上解决掉。选择一些有探索意义的问题作为本堂课要研究的重点。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有了明确的目的性。而且因为这些问题来源于学生自己,所以激发起了他们的探索,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二、巧搭舞台,放飞想象

  在教学中,十分注意创造意境,巧搭舞台说的舞台,给学生提供放飞想象的'空间。拓展学生的视野,给他们提供口语表达的机会,并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比如,当教到郑和船队出发时的壮观场面时,让学生说一说:“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呢?”当教到郑和船队在远航中遇到了许多艰难险阻时,

  请同学们说一说:“他们还可能遇到了什么情况呢?”……新课程理念认为,应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设计教学。因此,到结束课程时为学生设计了实际解决问题的体验课题。把学生的练习引向国家、社会、群体、个人的未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的精神,[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挑山工》教学设计。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用“耽误”、“朴素”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含义,并从中受到启迪。

  三、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写有“读读写写”中词语的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导读”部分,了解本组安排的篇目和重点训练项目。

  2.导入新课。板书:挑山工。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谁知道“挑山工”是指什么样的人?预习后,知道了挑山工的哪些特点?(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认识可深可浅。)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二、讲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2.讨论。

  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讲挑山工登山的特点。)

  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他们登山时的姿势是什么样的?找出课文里的话说一说。挑山工登山的路线是什么样的?(是折尺形的。)

  谁能描述一下,“折尺”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可在黑板上图示,或实物演示。)

  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而不像一般登山的人那样直往上走?(东西不碰在台阶上;还能省些力气。)

  挑山工走折尺形路线带来什么问题?(路程比游人约多一倍。)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描写挑山工登山的特点呢?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

  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齐读第二自然段。

  2.讨论交流。

  作者对什么现象、事情感到很奇怪?(作者奇怪的是,虽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作者为什么感到奇怪?读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饱览”是什么意思?(充分地看,看个够。)“题句”是什么意思?(就是为留纪念而写的诗句。)“腾云驾雾”是指什么?(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腾云驾雾”是指什么?(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腾云驾雾”,是感叹挑山工登山之快,对挑山工的领先感到吃惊,觉得不可理解,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挑山工》教学设计》。)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学生的读音。提醒注意:“奏”、“素”是平舌

  2.挑山工和游人登山时有哪些不同的特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指导学习第三自然段。

  1.提出学习要求。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问题:在登山途中,“我”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是在什么情况下相遇的?

  2.学生按要求自学思考。

  3.讨论交流。

  “我”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三次。)这三次相遇分别是在什么地方?(请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这几次相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在开始时“我们很快就超过了他”,但后来发现“他”走在了前面,率先到达我们相遇的地方。)

  “攀谈”是什么意思?(闲谈,随便聊聊。)作者为什么要“走过去跟他攀谈”?(因为作者感到很奇怪,很想解开心中的谜。)

  三、讲读第四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主要讲作者提出了心中的“不解之谜”。)作者的“不解之谜”是什么?

  作者的这个“不解之谜”是怎样产生的?联系前几个自然段的内容想一想。(是通过对挑山工与游人的'对比产生的。)

  四、讲读第五自然段。

  1.学生各自朗读第五自然段。

  2.讨论。

  在挑山工的回答中,有一个问句:“您看,是不是这个理儿?”挑山工是怎样解释“这个理儿”的?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我跟你们不一样”,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样呢?

  (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高兴怎么就怎么)

  (挑山工: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那么,为什么游人“高兴怎么就怎么”,而挑山工“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呢?(游人是来游览的,哪里好玩就在哪里停,目标散乱;挑山工有任务,要按时把货物送到山顶,目标专一,所以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五、讲读第六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2.讨论交流。

  “心悦诚服”是什么意思?(诚心诚意地佩服。)“包蕴”指什么?(包含。)“意味深长”是什么意思?(指含着的意思耐人寻味,值得很好地体会。)什么是“哲理”?(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有深刻意义的话。)

  山民这几句朴素的话里,包蕴着什么意味深长的哲理?(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比较游人与挑山工的不同之处,然后深入理解“一步踩不实不行”、“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含义,再深入到更深一层的认识:看准目标,坚持不懈,就能达到目的;放松要求,做做停停,任何事情也做不好。)

  六、讲读第七自然段。

  作者画了一幅什么样的画?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作者为什么说“我需要它”,而且“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作者需要的仅仅是这幅画吗?(作者需要的不仅仅是画,而是画中挑山工那种认准目标,不断登攀的精神。作者一直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是因为作者需要这种精神来激励自己向前。)

  七、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体会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含义。

  第三课时

  一、复习旧课。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指名说说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二、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1.提出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哪几个自然段联系起来可以成为一段,每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学生朗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交流。

  课文可以分为三段。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段,讲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长,但却常常领先,作者对此提出了疑问;第三至第六自然段是第二段,讲作者与一个挑山工几次相遇,通过交谈,作者解开了心中之谜;第七自然段是第三段,讲挑山工的精神对作者的启示。

  三、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1.提出要求:把各段的段意连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大家练习说一说。 2.同桌互相讨论。

  3.指名发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完成“读读写写”。

  1.指名读小黑板上的词语。

  2.指名说说“拘束”、“腾云驾雾”、“耽误”、“朴素”、“意味深长”的意思。

  3.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用“耽误”、“朴素”造句。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按照预习要求预习《可爱的草塘》。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3、读后拓展,模仿创编。

  4、选择背诵喜爱的一个小节。

  二、教学方法:

  1、读中感知诗的意思,读中感悟诗的情感。

  2、品词析句,体会“浓浓的乡情和深深的母爱”。

  3、运用“导学案”“独学、对学、群学”“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展示激励”“当堂检测、拓展延伸”的学习方式来完成学习目标。

  三、教学步骤:

  1、揭示课题,出示目标(1分钟)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现代诗《斗笠》,本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是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能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后拓展,模仿创编,选择背诵喜爱的一个小节。

  2、检查预习,反馈情况(4分钟)

  师:上节课我们进行了预习,下面请小组以对子的形式检查预习情况,并把检查结果填到表格中。

  (学生检查,教师巡视)

  3、小组合作,完成任务(10分钟)

  师:同学们预习得很好,接下来运用独学、对学、群学的方式解决导学案中的'疑难问题,完成之后,请组长来领取任务。

  任务一:你认为哪些词句最能表达出深深的母爱,浓浓的乡情?为什么?请你有感情地朗读。(1-3小节)

  任务二:你认为哪些词句最能表达出深深的母爱,浓浓的乡情?为什么?请你有感情地朗读。(4-5小节)

  任务三:放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任务四:放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任务五:背诵你喜欢的一个小节。

  任务六:仿写喜欢的小节。

  孩子,戴上这顶斗笠吧,

  (组长领取任务后,小组分工合作,准备展示)

  期待你们精彩的表现,开始吧!

  4、全班展示,评价拓展(20分钟)

  (品析词句的小组根据需要,展示的同时相机板书)

  师:刚才,不论是同学们声情并茂地朗读、绘声绘色地品析,还是充满稚气的仿写,我都感到了那份深深的母爱,浓浓的乡情。是啊,母爱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语,母爱是漂泊天涯的缕缕思念,母爱是儿女成长的殷殷期盼。所以,不论我们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还有一位每时每刻都牵挂我们的母亲。

  俗话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敢挑战课堂检测吗?

  5、课堂检测,巩固新知(5分钟)

  (1)小组pk诵读诗歌(两组内相同号pk),结束后把检测评价写到黑板上。

  (2)机动环节:学生点评(1-2名学生)

  师:第( )小组的同学用团结和智慧夺取了本节课的冠军,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收集资料。(课前查找有关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还有令人向往的西藏,提起西藏你想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

  1、同学们,在课前先请大家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

  (教师放歌曲《喜马拉雅山》)

  2、学生汇报。

  (会出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

  3、师: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的,一同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

  (出示图片)

  (板书:雅鲁藏布大峡谷)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

  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奇)

  4、读书百遍,其意自见:

  (再次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纲)

  ⑴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奇”在什么地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⑵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做标注。

  5、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三、交流汇报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2、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

  四、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雅鲁藏布大峡谷真是世界上的奇观,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观?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有感情读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2、过程和方法:合作学习,探究跌倒后应该怎么做。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诗歌的学习让学生知道跌倒后要勇敢地站起来,要有韧劲和毅力。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读诗,体会什么事物跌倒又带来了什么?

  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语言训练,导入新课。

  同学们平时晚上都做什么?有看电视的吗?谁喜欢看体育节目吗?请举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关于伦敦奥运会的新闻。这个人是谁啊?同学们,刘翔怎么了?【板书跌倒。】刘翔跌倒以后怎么做的?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诗歌,题目就叫《跌倒》。齐读课题。牧也:台湾诗人,十九岁时放弃学习多年的画画,改以文字创作,现有千首以上的诗作。我们来看看诗歌中的跌倒是什么意思?

  二、初步朗读,感悟诗歌。

  1、同学们先听老师读课文。

  2、下面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找出不会的字词。教师领读:静谧、滋润。

  3、谁能读一读这首诗?

  三、创设情境,体会诗意

  1、同学们自己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诗中都写了什么事物跌倒了?又带来什么?

  2、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风----美丽落叶云----滋润的雨水太阳----静谧的夜晚“静谧的夜晚”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来欣赏一下。

  3、同学们,风、云、太阳真的会跌倒吗?现在想想跌倒是什么意思?(遇到困难、挫折。)

  4、想一想:谁能带着感情再读一读第一小节?谁能试着背诵一下第一小节?想一想美丽的落叶对风说什么?滋润大地的雨水对云说什么?静谧的夜晚对太阳什么?

  5、过渡:看来跌倒也会有美好的.一面,那我们还害怕跌倒吗?(不怕)如果跌到了,我们要怎样?板书:用最美丽的姿势站起来。好,和老师一起读第二小节!分别指名读第二小节。能把站起来读得更有力气吗?

  6、下面同学们讨论一下:最美丽的姿势指什么?(乐观的态度、顽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

  7、如果你们遇到困难,会用最美丽的姿势站起来吗?现在老师就给大家出一个难题:同学们能把第二小节背诵下来吗?比一比谁背得快?是呀!每个人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跌倒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什么?(不站起来、畏惧、退缩、不前进。)

  8、同学们谁能说一说: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困难吗?你是怎样面对这次挫折的? (同学们,我也想说说自己曾经遇到过的挫折,可以吗?记得十多年以前,我刚刚毕业参加工作。我在给学生上第一节课时,我既看不懂学生的手语,也听不清学生说什么,学生们也不明白我的意思。当时我难过极了,真想放弃老师这个工作,但是我一想到我的父母为了供我上学那么辛苦的赚钱,我怎能忍心放弃呢,于是我便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一定要坚持!同学们,最后我成功没有?对了,我成功了,因为我的努力,我今天才有机会站在这个讲台上!)同学们谁能说说自己遇到过的困难,你是怎样面对的?

  9、小结。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们就是在一次次的跌倒中才获得成长的,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在跌倒时用最美丽的姿势站起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

  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本学期共有学生人,其中男生生女,人人。大部分孩子

  能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活泼可爱,对学习有清楚的认识,努力上进, 但也有部分男生好玩,懒惰,学习动力不强,因此学习成绩不够理想。

  从上学期期末考试来看,全班同学都进步不少。本期目标希望在牢抓字词基础上再接再厉,争取把字写得更好,扩大学生阅读量,作文能 小有进步。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读写能力训练为序编排的。教材的结构与思路有一定的继承性,体现整套教材的延续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

  如:课文既保留传统繁荣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 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改进“综合性学习” ,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三、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我爱阅读。学习这组关于读书的课文,要把握主要内 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要围绕“我爱读书”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

  第二单元:月是故乡明。阅读课文的时候,要用心体会作者表达 的感情,并想想作者的感情是通过那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

  第三单元:学习说明性文章。要把握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在阅读中结合生活实际,深入了解事物弄清科学道理。要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加以运用。并通过学习此单元课文《假如没有灰尘》和《太空“清洁工”》,实施环保教育活动,使学生认识保护环境对人类生存的作用,了解环境污染、来源及种类,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自觉做一名环保小卫士。

  第四单元:深入生活的启示。学习本组课文,要把握课文的主要 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 词句德汉以及表达效果。

  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学习本组课文,要开展综合性学习,小学五年级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纯洁祖国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第六单元:父母之爱。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感受父母 的爱。他们的`爱是慈祥的笑容,诗亲切的华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从而感受到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同时了解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特点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

  第七单元: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学习本组课文要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还要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 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

  第八单元:走近毛泽东。学习本组课文,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有条件的同学读读相关的文章、书籍,看一看相关的影视作品。

  四、教学措施

  1、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 度,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教育学生认真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2、改变传统教育“一言堂”式教学所使用的陈旧教案,集体备 课,不断学习,勇于创新。把学生作为教育教学过程的主体,从而形成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所需要的新型教案。

  3、在主体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解决好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辨证统一,建构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形成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评价的新 型育人模式。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读后评读)

  (2)填空练习,这《四十田园杂兴》首诗是(宋代)诗人(范大成)所做。

  二、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范大成(1126—1193)宋代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是南宋四大诗人之一。他的诗题材广泛,秀雅清婉,自具一格。在当时就广受称赞。

  课本上选的这首诗诗人描写的是夏天的景致。诗从写景入手,点明时令。通观全诗,诗人在动静结合中,展示了一幅初夏江南生机盎然、景色优美的田园图画。

  (2)明诗意,感情读。

  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正值江南初吓时节),梅子金黄杏子也成熟了,麦花雪白雪白的`,鲜黄的油菜花也开始落花结子了。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白天越来越长,农民们都忙于农事,篱笆边很少有过往的行人,只看见蜻蜓和蝴蝶在飞动着。

  (3)悟诗情。

  师: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这首诗三句写景,都显得很优美,只一句叙事,不直接写劳动,却从侧面透露劳动情况,很有意味。

  (4)朗读全诗。

  三、练习诵读。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

  学习目标

  1。积累交流课文、课外书中有启示意义的语句。

  2。了解、积累生活中的座右铭。

  3。阅读成语故事《水滴石穿》

  课前准备

  搜集课外书中有启示意义的语句。

  交流平台

  从课文中找出使你受到启发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感受。

  把你平时从课外书中积累的.、使你受到启发的句子进行展示,和同学进行交流。

  把从课文、课外书中找出的语句,摘抄在本上。

  日积月累

  自己读一读5个句子,注意读准字音。

  简单说一说5个句子分别是什么意思。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

  在作业本上抄写。

  成语故事

  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生字“吏、懈”。

  跟同桌合作练习读,互相帮助、点评。

  指名读,比一比谁的读音最准确。

  交流一下怎样理解“水滴石穿”这个故事。

  齐读第2自然段,理解成语的含义。

  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认识到10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读记本课的一些词语。

  3、读懂课文内容,想象清朝末年老北京春风中的景色,感受当时人穷苦人民生存的恶劣环境。

  4、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方法,积累、揣摩语言,初步代领悟作者形象生动逼真传神的语言描写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在读中想象老北京春风中的景色。体会劳动人民的疾苦

  2、学习作者观察细致入微,描写形象逼真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有关清朝末年老北京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话说风:

  请同学们畅所欲言,说说留意过什么季节什么样的风,自己对春风的感受。

  揭示课题:风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确,通顺,注意断句

  2、再读课文,圈画词语,自然段。

  3、再读课文,交流解疑

  4、再读课文,说说老北京的.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精读理解

  1、看风景:

  老北京春天的风有什么特点,这样的风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请你读出这种感受。

  学生在小组内练读,班内精读。读出自己对春的感受。

  想象风中的景物,你认为哪些描写风的语句最细腻,最形象逼真。把这句修辞方法找出来。

  2、想风情:

  A、老北京的风带给人们的是什么的感受,市民们是怎样在这种春风中度日子的,找出文中关于描写穷苦人民的句子读一读。

  B、小组内交流,说说你认为市民对风的感受是什么,读出这种感受,看谁读出了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C、老北京的春风为什么会是这种样子,你都想到了什么?联系我们家乡的春风说一说,在这方面自己有何感怀?如今的北京是什么样的,这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3、悟风语:

  体会作者观察细致入微,描写形象逼真的写作方法。

  全班内交流你觉得作者哪些语句让你觉得形象贴切,你学习到了什么?

  三、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认识到10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读记本课的一些词语。

  教学过程:

  一、感情诵读

  分段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词语积累

  说说在本课中你收获了哪些词语。

  用自己最喜欢的两个词语各说一句话。

  三、生字解析:

  说说本课你认为哪个生字字形最复杂,哪个生字字义最难理解,哪个字最容易记住,哪个字让你产生了联想……

  四、积累内化:

  在句子中括号里填写恰当的词语,体会词语的妙处。

  五、实践活动:

  课外延伸:收集介绍自然风光的文章,有机会读《正红旗下》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

  2、文中插图精美,在指导读书感悟时,可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内在意蕴感情。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初读课文,体会母亲对我无私的爱,并找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孙友田的经典诗句,相机介绍诗人。

  2、孙友田能成为诗人,离不开他的母亲,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3、这是位怎样的母亲,竟能给她的孩子带来如此丰富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友田写的散文《月光启蒙》(板书课题齐读)

  4、指导写好“蒙”,理解:启蒙(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智慧得以初步开发。)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生词及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2)指名读,注意轻声(裳)、前鼻音(辰)、后鼻音(蒙、凤、凰、嫦、荆、帐)

  (3)指名试读课文,了解掌握情况。

  3、通读课文,思考分段。交流

  第一段(1~3):写童年夏的美妙,是母亲的歌谣使“我”懂得了对故乡的爱,对民间艺术的爱。

  第二段(4~8):写母亲在夏夜给我讲神话故事、唱童谣、猜谜语,启迪了“我”的想象和智慧。

  第三段(9~9):写母亲是启蒙老师,为“我”飞向诗歌王国奠定了基础。

  4、质疑问难

  (三)指导书写,完成《习字册》上的字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读文,理解文中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母亲对我那广博无私的爱,理解作者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收集家乡的民歌童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

  2、文中插图精美,在指导读书感悟时,可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内在意蕴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词组:

  美妙的夏夜柔和的月色如水的月色最美的时辰混沌的童心

  动听的歌谣风趣的童谣浓郁的诗情芳香的音韵想象的翅膀

  读完这些词组,在你的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呢?(自由说)

  过渡: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保留着对童年的美好回忆,这节课就让我们跟孙友田一起,踏着月色,走进他们家的篱笆小院,走进他那永远美妙的童年夏夜。

  2、出示画面。指名读第一节描写月夜的句子,把你的感觉读出来。齐读这段优美的句子。

  3、就在这美妙的月夜里,最令人着迷的是什么?

  板书: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

  (二)第一板块品读歌谣魅力。

  1、母亲唱了哪些歌谣呢?找出来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那首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2、出示:

  出示民谣: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们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生自由念读)

  师:(指名读,读得响亮、铿锵)你来看,母亲是怎么为我吟唱这些歌谣的?

  出示句子: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三月的和风”什么感觉?(吹面不寒杨柳风。轻柔的、温暖的感觉)

  “小溪的流水“什么感觉呢?(恬静地)

  师:那么怎样来表达这种感觉呢?你试着读得轻一些,慢一些。

  (师领读一句,给予一定的节奏和速度。生跟读。)

  师:对,生活中的民歌,歌者就是编者,是边想边唱,边唱边想的。读时,要轻要慢,要柔柔的,有一种悠长飘逸、舒缓自由的感觉。

  (生齐读,有韵味。)

  师:读得已经不错了。你们想不想做童年夏夜里的那个孩子,听母亲来唱一唱?

  师:那就闭上眼睛。

  师: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母亲的歌声也飘出来了……(课件示歌谣录音)

  师:你听了有什么感觉?

  能不能用上书上的语言来描述一下?

  生:(齐读)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师:母亲甜美的嗓音就像春风一样温柔,如溪水一般悦耳,可怎么会有香味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多元化理解:

  (1)母亲的体香:洗去了一天的疲劳,换上了干净的白布褂子,我躺在母亲怀里,闻到了母亲熟悉的体香。

  (2)母亲的嗓音格外甜润,格外深情,听在我的耳朵里,很舒服,连鼻子似乎都感到舒服了,就像闻到了香味一般;

  (3)虽然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那么丰富,苦中有甜,甜得让我似乎闻得到香味。

  师:在苦难的日子里,能对未来始终抱着热情,怀着美好的向往,这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的精神底子啊!所以,这样的芳香的音韵,不仅香在院子里,也香在我的心里。

  我们知道,声音是无形的。作者是怎么来写出母亲声音的美妙呢?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芳香的音韵,什么器官可以感觉到?

  生:皮肤可以感觉和风,耳朵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鼻子可以闻到芳香。

  师:是啊,不同的器官不同的角度,写出了同样的感觉——母亲声音的美妙。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生再读句子。)

  3、美妙的还不仅在那些民歌。你再来读读这些夏夜里的童谣:

  出示:

  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师:三首童谣,自由念,可以拍手,可以跺脚,可以拍桌子,甚至可以叫着喊着读。觉得怎么读畅快你就怎么读。

  (生自由读,跺脚的',拍手的,边读边做老鼠啃锅沿动作的,不一而足,气氛活跃。)

  师:这些童谣,念着有什么感觉?(音韵美,节奏明快,押韵,流畅,幽默)

  学生交流。多种形式、个性化朗读。

  这童年的夏夜,有这节奏明快,幽默风趣的童谣相伴,怎不美妙呢,所以,课文开头就说—— “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5、过渡:民歌民谣明快、流畅、有趣、幽默,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而且还饱含着丰富的内容和情感,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多有意思啊!一位作家说过,歌谣是儿童的精神食粮。你们的感受和孙友田一样。(出示:明快、流畅、有趣、幽默)

  (三)第二板块感悟月光、母亲、启蒙

  1、妈妈白天非常劳累,但还要在月色下给孩子唱歌、说明什么?她希望什么?(为孩子,甘愿付出一切,希望孩子们热爱生活,教育孩子要勤劳等等)能体会吗?

  (1)出示第五节:那时,我们的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读到这儿你会奇怪吗?为什么母亲这样勤劳,生活却还是清苦的呢?你能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吗?

  (出示: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齐读

  这句话中两个“长”有什么不同吗?(生长/产生)这里不生长粮食,却流传什么?

  (2)是的,千古黄河,勤劳的人们总是满怀希望地耕种,可由于土壤、气候等问题,收成不佳,但歌谣却从黄河故道中流传下来,聪明的母亲一听就会,会那么多歌谣,通过传唱——(显示: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这句话你懂吗?混沌:糊里糊涂,什么也不懂。豁然开朗一下子就明白了。明白了什么呢?

  (3)母亲擅长歌谣,母亲通过歌谣传递着她对“我”深深的爱,同时也把她对故乡的爱,对生活的爱,传递给“我”,这些让我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开始懂得对故乡的爱,对民间艺术的爱。

  从课文中,我们知道了歌谣、莲花落等民间艺术。莲花落是一种民间曲艺,它用竹板打拍,一人或二人演唱,每段常用“莲花落、落莲花”一类语句作托腔或结尾。俗称落子。

  (4)慈祥的母亲,唱完歌谣讲故事,她让我陶醉在月色里,陶醉在故事里,想象的翅膀也越飞越远,而此时,母亲讲完故事,又开始唱那风趣幽默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高深莫测的夜空引到充满情趣的人间。

  出示: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明月已至中天说明夜深了,“玉石雕像”看过吗?形容一下。为什么把母亲比作“玉石雕像”?(美丽、圣洁)读出来,指名朗读

  2、因为有这样一位母亲,童年的孙友田是幸福的。孙友田对母亲满怀感激、敬佩之情,他在文章的最后写道:(出示:最后一段文字)

  (1)母亲,这个连字都不认识的农村妇女是他的启蒙老师,为什么?(引读——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自由读这段话。

  (2)也许母亲并不知道她的歌谣对于“我”来说是那么重要,她只是把对孩子最朴素、最纯洁的爱全部给了“我”。母亲识不识字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面包含着浓浓的亲情!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一段,好吗?

  师引读: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是因为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是母亲――(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是母亲――(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3)这一段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总结全文、点明题目:月光下,母亲给了我启蒙教育。点明中心:感谢、怀念母亲。)

  现在你知道文章为什么以《月光启蒙》为题了吧。

  (1)学生自读。思考:课文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呢?

  (2)师总结:母亲在月光下用民歌民谣、神话故事、谜语给孩子播下了一粒粒爱生活、爱文学的种子,使他们生根、发芽、生长……如今,孙友田成了一名才华横溢的诗人,那是因为母亲从小给了他——月光启蒙。[指板书]

  (3)师引:让我们满怀感激之情,朗读这诗一般的语言。

  师生配乐齐诵。

  (四)第三板块表达怀念之情

  1、正因为这月光下的启蒙教育影响了作者的一生,所以文章以《月光启蒙》为题,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板书)通过此文在告诉我们:虽然我的母亲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但她却――(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虽然我的生活贫穷而清苦,但我的母亲――(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虽然我的母亲不认识一个字,可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2、在你们的眼里,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1)勤劳的母亲、聪明的母亲

  你能联系课文说吗?(学生读课文)

  (2)善于和孩子沟通的母亲;非常爱自己孩子的母亲;这是一位望子成龙的母亲……

  3、这就是我的母亲,一个令作者骄傲、自豪的母亲!然而,时间的车轮无情地碾碎了母亲的青春。我个子高了,母亲的脊背却弯了;我长大了,母亲却老了;生活好了,母亲却感受不到了。出示课件:

  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4。我多想唤醒母亲的记忆,让她知道:当年,母亲是我的骄傲;现在,我能让母亲为我而感到自豪。

  而现在的母亲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可曾经,――(点出齐读: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现在的母亲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可曾经,――(点出齐读: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现在的母亲满头白发,深深的皱纹刻在她的额上。可曾经,――(点出齐读: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5、同学们,母亲给了作者无私的爱,回想起母亲,作者充满了深深的感激和怀念,他认为“是母亲为我开启了文学的大门”,所以他特别感激母亲。

  感谢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感谢母亲――(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的才华启迪我的想象。)感谢母亲――(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师:此时此刻,我多么想唤起母亲的记忆,我在母亲耳边低声地说:

  课件示:母亲:您可曾记得

  (五)总结

  1、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我更不会忘记。母爱是永恒的话题,世界上的母亲都是一样的。在岁月的流里,有些东西会消失,比如母亲会老去,“我”也会老去。但有些东西,在岁月里沉淀,比如,像母亲这样的歌声……

  2、再读文章最后一段。

  齐读: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板书:17、月光启蒙

  难忘感激

  母爱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1、会认“吨、敞、哺、滤、矮”5个生字,会写“吨、敞、哺、滤、肺、潜、矮、判、胎”9个字。掌握“宽敞、哺乳动物、又矮又粗、判断、胎生”等词语。

  2、初步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3、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鲸的生活习性

  难点:鲸的进化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多媒体课件(在宽阔的海面;深海中各种海底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嬉戏,一只庞大的巨鲸浮出海面。)在这美丽的蓝色海洋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其中有一种号称“海中之王”的动物,它的形体特别庞大,比大象还要大许多呢。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板书:鲸)

  2、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不少关于鲸的图文资料,下面请大家借助资料先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对鲸的认识,然后将资料进行汇总,推选一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汇总资料,做好汇报准备。)

  3、看来同学们已经了解了鲸的许多知识,对鲸非常感兴趣。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鲸”这篇文章。(板书课题:鲸)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用故事吸引学生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一下:课文中都向我们介绍了有关鲸的哪些内容?你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也可以提出来。

  (这样设计,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学字词)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词语:一吨 宽敞 哺乳动物 过滤 肺部 潜水 又矮又粗 判断 胎生

  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吨、哺”两个字的读音。

  (在写字上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哺”字右边上面的点不要丢掉。“滤”字笔画多,左窄右宽。“肺”字右边不要写成“市”字。“矮”字左右不要写反。)

  2)交流:课文每都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请用最简洁的词语来概括。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大小 演变 种类 吃食 呼吸 睡觉 胎生 引导学生把“吃食、呼吸、睡觉”这三部分概括为鲸的生活习性。)

  [通过列提纲的方法,抓住课文的要点,把握全文的脉络,理清作者叙述的条理。]

  3)理解词语:胎生 哺乳动物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你们最想了解鲸的哪一部分情况呢?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进行探究性学习。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找出并朗读相关段落,说说介绍的内容。

  (2)从哪几句话中能看出鲸的这一特点。

  (3)围绕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你能读出相关的语气吗?试一试。

  2、在小组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3、全班汇报,教师点拨引导

  鲸的外形特点:

  (1)(课件出示)

  ● 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从这几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学生练读,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

  ● 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的嘴里,举起手来……还显得很宽敞。

  (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进行比较,体会出鲸的大。再练习朗读。)

  (2)指导朗读

  (3)试着用举数字的方法说明一事

  四、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同学们,还记得你最感兴趣的那部分内容吗?还记得我们的学习要求吗?(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请你打开书,把你最感兴趣的那部分内容再仔细读一读,再交流学习所得 。

  (引导学生继续按学习第1段的方法汇报并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学习,汇报总结板书。如:可以把鲸的种类、吃食、呼吸、睡觉等归纳到一起列提纲,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把鲸的各方面特点写的这么清楚,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

  [这样教学既能放得开,又帮助学生总结一定的学习法,写作方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

  2、学生小组学习。

  3、引导学生汇报自己所学内容,在交流讨论中点拨指导。

  [以学生自学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的感悟和体验,不要求统一的说法,只要学生有自己的见解,说出自己的理由就可以。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随机的点拨引导,以下过程是教学的预测,不是教学的程序,教学关键在于教师灵活把握重点,强调在“对话”中生成问题。]

  1)演变(可以以鲸的角色来自述)

  在远古的时代,鲸和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

  (抓住“陆地”——“浅海”——“海洋”三个词,让学生懂得鲸为了生存下来,就得适应这个变化的环境,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自身体形及器官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鲸渐渐地变成了鱼的样子。)(课件演示鲸的进化过程。)

  (师课件出示填空题)

  在( ),鲸和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 ),它们的前肢和尾巴( )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

  (抓住“很远的古代”、“很长的年代”、“渐渐”等词语,让学生看出鲸进化的过程是非常漫长的。)

  [这样设计掌握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交流,互取所长,教师只是巧妙地点拔。而角色转换练习的设计既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进行了说话训练,并增加了课堂的趣味]

  2)种类:须鲸 ——没有牙齿

  齿鲸 ——有锋利的牙齿

  3)生活习性:

  ①吃食 (吃什么,怎么吃,特点) (也可以以表格的形式汇报)

  须鲸 吃小鱼小虾 (“吸进”“闭上”“滤“吞进”等词写出了捕食经过。一顿可吃两吨多,说明食量大。)

  齿鲸 吃大鱼海兽 (“扑上去”“咬住”“很快”看出很凶猛。)

  ②呼吸(用什么怎么呼吸)(也可以以表格的形式汇报)

  共同点 用肺呼吸浮上海面从鼻孔喷气

  须鲸 喷出的水柱垂直细高

  齿鲸 喷出的水柱倾斜粗短

  教师出示插图 指导学生朗读。(……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③睡觉 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来理解

  生把画好的简单图画展示出来,再用语言描述。体会出鲸的警觉和自我保护意识。

  ④生长

  胎生 生长快 寿命长

  4、朗读感悟

  我们对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这部分读给小组的人听。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生总结学习这一课自己的收获。

  2、为海洋馆写一段关于鲸的解说词;

  六、布置作业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请同学们继续搜集课外资料,并从以下几项作业中任选一项,进行练笔。

  1、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2、利用课后资料袋中提供的材料写一篇保护鲸的倡议书。

  3、根据收集的资料,出一期介绍鲸的小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针对景物思路严谨地提问方法。

  2、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马背上的小学》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采用学到的各种方法。围绕“马背上的小学”写了哪些内容?

  2、读课文之后,有什么疑问提出来。

  3、小组交流。

  能在小组解决的就在小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进行全班交流。注意在学生提问的时候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对于那些提问比较有意义的同学进行及时表扬。

  4、全班讨论。

  5、全班进行朗读,分小组朗读,自己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

  二、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短文的意思。

  1、运用掌握的学习方法再次阅读短文《马背上的小学》。

  2、划出你感兴趣的'词语。

  3、短文有几个自然段?

  4、逐段指名读课文,思考每段主要说的是什么?对较难归纳的自然段,教师加以指导。

  分小组朗读。

  第二课时

  一、畅所欲言。

  1.课前搜集民间传说,生动、流利地讲述有关马的成语故事。

  2.引导学生介绍、交流自己的搜集方法,掌握一些效率高、简洁明了的学习方式。

  3.小组交流。

  4.全班围绕“马”这一主题进行成语故事会。

  二、初显身手。

  1.通过课前预习,你都搜集到哪些有关马的作品?谁愿意展示给同学们看一看?

  2.你对其中的哪些作品最感兴趣?为什么?

  3.评选最佳小骑手。

  第三课时

  笔下生花

  马曾经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你选一个题目写一写马。

  你收集了那么多有关马的作品,又选出了最喜欢的介绍给大家。现在把“它”写下来吧。

  以《枣红马的故事》《马和汽车》《令人叫绝的马术比赛》等为题,也可以自拟题目。

  想象作文:马的未来。

  1.要写好有关马的作文,你认为需要注意些什么?

  2.你打算如何来写这篇作文?

  3.小组交流,共同完成写作提纲。

  4.全班交流写作提纲。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

  《鲸》是一篇说明文,讲了鲸的形体、进化、种类和生活习性。根据说明文的特点,可采用如下方法进行教学。

  一、填一填

  课文写到了鲸很大,为了把这个特点说清楚,作者列举了箐多数字来说明。教师可指导学生读书,画出描写鲸很大的有关数字,然后完成如下填空练习:

  鲸是一种很大的动物,最大的有( )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 )公斤。我国捕获一头( )公斤重的鲸,有( )米长,舌头就有( )头大肥猪重。( )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宽敞。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 )长,( )公斤重,一天能长( )公斤到( )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

  通过读、画、填让学生体会到鲸确实很大。

  二、说一说

  课文第二自然段为了讲清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这个问题,主要写了鲸的进化过程。学生对这段不太容易理解。根据这一情况,我让学生仔细读书,然后把自己当作是鲸鱼,将这一段话转述给同学听,这样学生兴致盎然,效果颇佳。

  三、比一比

  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按鲸的'种类写了它的生活习性,可引导学生读书并找出描写须鲸和齿鲸生活习性的语句,并比较它们的不同,然后填写下列表格: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指导学生写好场景要注意仔细观察,点面结合;注意场面描写时的主次。在描写时要突出主角,详写主要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初步具备进行场面描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课上通过亲身体验探究得出场面描写的方法、使文章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多思考,通过【教学重、难点】

  掌握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的方法,并能在【教学方法与手段】

  方法:探究式,穿插讲授式及启发式教学。

  手段:采用"击鼓传花游戏"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游戏中,老师不经意的"只言片语",暗含着提示、引导学生观察的导向作用。游戏分"选鼓手"和"击鼓传花"两次进行,意在由"扶"到"放".第一次以及调动所有感官观察游戏,巧妙引导口头作文,从中巧妙提炼出方法;第二次则放手让学生实践,以检验所学。

  【使用教材构想】

  "小片段成就好作文",练写作的动力。因此,本课教学以纸花传到在谁身边,谁就"表演节目"为契机,让学生"动"起来,或"紧张"或"兴奋",营造出特点鲜明的活动场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观察,从中获得场景描写的方法,产生自主创作的兴趣与愿望。

  【教学流程】

  【课前交流】

  成语填空练 交( )接( )车( )马( )庄严( )人( )人( )欢呼( )灯火辉( )

  1.指名填空。

  2.指名说说你从成语能想到生活中那些场景。

  3.出示画面,说说你可以用那些成语来形容画面。

  4.教师总结: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画面就是生活中的一个个场景,人无时无刻都处在不同的场景中,今天我们的课上我们就学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创设情境

  今天的课上我们要来玩一个游戏,分别出示:鼓、绢花。

  2.猜猜我们要玩什么游戏?

  3.教师相机板书。

  4.要玩这个游戏,还缺些什么?(鼓手)

  5.教师渲染气氛:鼓手很重要,全班才选一个;鼓手很威风,全班都听他指挥;鼓手很幸运,因为——有奖品。谁想当?谁最想当?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

  6.呦!这么多同学都想当,该选谁呢?干脆做一个公平竞争吧!把刚才看到的场景用语言描述出来,谁说的最生动,谁来当鼓手!

  7.指名学生口头作文。

  8.选出鼓手。

  9.范文引路:(出示范文)这是我们班的孩子选鼓手时的情景,对比读一读,你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通过对比归纳,总结出出场景描写时的要点:要写到整体和局部,写到个别和特殊。)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入手,巧妙利用"选鼓手"这一契机,创设一个场景,让学生参与其中,去体验、去感受,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口头作文训练,让学生"说"起来,通过范文对比,引导同学们总结归纳出场景描写时应注意的'要点。}

  二、快乐游戏,引导学生"动"起来

  1.请鼓手登场。

  2.宣布游戏的规则:击鼓手击鼓,鼓声响起,绢花按顺序传开;鼓声停时,花传到谁手上,这位同学就要来表演一个节目。

  3.游戏前演练,让击鼓手击鼓,随机采访学生,听到鼓声时心里想到了什么。

  4.游戏正式开始。开始游戏,及时引导学生捕捉游戏过程中的典型。

  5.有请第一位"幸运者"登台。

  6.引导学生从这位学生的神态、动作、语言、内心去观察并描述。

  7.随机采访鼓手、游戏时表现突出者。

  8.巧下任务,刚才游戏时哪个环节或哪些环节,让你最难忘?写下来吧!

  9.学生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10.写作的兴趣与信心。

  11.互评互改

  {设计意图:孩子们写作最大的难题是缺乏体验,充分利用"击鼓传花"这一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充分的体验,感受,不着痕迹地引导他们边游戏边观察,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们动笔"写"起来,自然水到渠成。}

  三、连段成篇,试拟题目

  1.学生尝试拟题,自由发言。

  2.师及时发现精彩,请其板书。

  【板书设计】

  场景描写

  写大家写全部

  写个别写特殊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9-13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9-28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07-15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8-26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2-09

五年级上册语文《水与生命》语文及教案10-28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29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1-31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教案12-09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