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市》语文教案

时间:2023-02-07 10:32:16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山市》语文教案2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山市》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山市》语文教案2篇

《山市》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朗读、解读古文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

  3、引导学生了解山市、海市等自然现象。

  【重点难点】

  抓住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理清山市变化的过程。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先欣赏一副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生活在淄博的同学都应知道此联出自哪里、写的是谁──它悬挂于淄川蒲松龄故居,是对蒲松龄一生成就的高度评价。《聊斋志异》收入作品500篇,除描写狐鬼怪异的故事外,还收入了一些奇特的事。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山市》,文中也称“鬼市”描写的到底是怎样的情景呢?

  二、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要求:声音洪亮、字音准确、把握节奏、注意停顿。

  三、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

  1、可选择不同方式阅读,如默读、轻声读、放声读等。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3、标记疑难句子。

  四、落实重点词语和句子

  1、,给下列字词正音。

  高插青冥 碧瓦飞甍 高垣睥睨 黯然缥缈

  2、难句理解:

  然数年恒不一见。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五、学生分组合作、自主探究、通过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作者写山市,以什么为顺序?

  ──时间顺序,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忽见、无何、未几、既而、逾时、倏忽等。

  由此可见山市变化很迅速。

  2、作者是怎样描绘山市变化的?

  ──作者以目击者的口气描绘山市的变化:孤塔、宫殿、城郭、危楼、高楼、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3、本文的语言特点如何?

  本文语言生动,多用夸张、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生动的表现了“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美景。

  六、拓展

  1、请用自己的话向同学和老师们描绘一下美丽神奇的山市。

  2、收集有关山市或海市蜃楼的科学阐释或相关故事。

  【备注】

  蒲松龄是清代著名文学家,字留仙,号柳泉居士,因他著有著名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世称“聊斋先生”。

《山市》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①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培养文言语感。

  ②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

  ③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①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大意。

  ②通过想像描述画面,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

  ③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

  教学难点

  ①语言的品位

  ②画面的描述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述:最近许多电视台都在热播一部谈狐说鬼、充满神奇色彩的电视连续剧――《聊斋志异》(学生接,老师板书《聊斋志异》)那么同学们对《聊斋志异》了解些什么?(生答,可能从作者、内容,主题、特色方面答)

  (如果答到了创作艺术,师就说:郭沫若曾给蒲松龄题了一幅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就是对其艺术成就的高度概括。)

  问:《聊斋志异》的书名是什么意思,知道吗?(生说一说,不知道,老师就明确指出)

  述:“聊斋”是蒲松龄书房的名字,“志异”即记下一些奇闻异事。《聊斋志异》以狐鬼故事著称,但也包含极少部分自然界的奇异现象,今天我们就学习其中的一篇《山市》。(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熟

  述:请翻书至100页,老师朗读一遍,同学们认真听,拿起笔,查查老师的错误。此为第一次读――老师读中间重点部分

  师故意读错几个字:甍(yuan)垣(tan)睥睨(beini)亘(huan)

  问:老师读得怎么样?有错误和遗漏吗?(生评,找错误之处)

  述:好,请你把正确的读音领读两遍。(生领读)

  述:哦,还遗漏了开头和结尾,原因请听下回分解。

  述:好,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看能否在最短的时间里读准字音读得流畅。此为第二次读――学生自由读,

  述:停!时间到!全班齐读来展示一下我们的读书效率――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此为第三次读――检查齐读(纠正学生可能读错的“数”字)

  三、理清思路,明确大意

  问:作者描绘的“山市”景观给了你怎样的印象?请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

  (引导答出“瞬息万变”,并板书“瞬息万变”)

  问:“万变”变了哪些景象?

  孤塔-宫殿-城郭-危楼

  问:“瞬息”体现于哪些词语?

  忽无何-未几-忽-既而-逾时-倏忽(注意边找出这些词语,边引导学生念读(第四次读),熟悉变化的过程)并明确这些词语共同的意思

  四、再读课文,品析语言

  问:变换的这些景象具有什么特点?你能找出文中相关的词语来品析吗?(两个人一组,相互交流,时间能否允许???)

  如:生可能找出“高插青冥”、“直接霄汉”,说――写出了孤塔和危楼高的特点。

  师评或补充:多么雄伟的气势,让人感觉心胸开阔,化静为动

  生可能找出“碧瓦飞甍”,说――宫殿的瓦师碧绿的颜色,屋檐是飞起来、向上翘起来的样子。

  师评:有色彩的渲染,也有情态的描摹

  生可能找出“高垣睥睨”、“连亘”,说――写出了城墙凹凸不平的形状。

  师述:表现生动,描写细致!你是不是联想到了万里长城呢。

  生可能找出“裁如星点”、“如拳如豆”,说――写出了危楼越变越小的特点

  师述:比喻修辞,形象生动。

  生可能找出“往来屑屑”,说-(师注意提示词义的理解――匆匆)

  生还可能找出“历历在目”、“风定天清”、“黯然飘缈”等――情景交融。

  师述:我们来直观地分析一下,同学们刚才找的词语大多都是几个字的词语?(四个)可见作者的'语言表达多么简练!请一位朗读水平最好的同学来朗读一遍,大家听读来体会体会这简练的语言风格。(点读,第五次读)

  五、依托课文,再造画面

  述:听了同学们的分析和朗读,老师头脑中已经呈现了一幅流动的画卷。

  “一座耸立起来的孤零零的宝塔,高高地直插青天,它的背景是一片蔚蓝的天空,天空中朵朵白云漂浮而过,轻拂着它的脸庞,让它在雄伟壮观之中也显出几分清丽与妩媚。”

  这是老师头脑中的第一幅画面,你的头脑中呈现了怎样的画面呢?(生描述画面,至少点3人把流动的画卷描述完)

  (看看时间,时间够就再齐读一遍课文(第六次读),“让我们插上想像的翅膀再来朗读一遍课文‘忽减山头有孤塔耸起。。。。。。’预备开始!”)

  六、解读头尾,延展探究

  问:为什么遗漏了开头和结尾没读呢?你来猜猜原因,看是否与老师心有灵犀。(生答,)

  述:哪位同学把遗漏的开头朗读一遍?(点读遗漏的开头)

  问:奂山山市是奂山县的八大胜景之一,是不是每年都能看到呢?(生答)你怎么知道的呢?(引导理解“然数年恒不一见”)

  问:蒲松龄亲眼目睹过吗?(生答)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引导理解“孙公子禹年”)

  述:遗漏的结尾谁来读?(点读遗漏的结尾)

  问:为什么蒲松龄称山市为“鬼市”?(生答)

  述:科技不发达,无法解释,加上多年的迷信思想的控制,也使人们相信真有所谓的鬼神了。难怪蒲松龄把这一类文章也归入《聊斋志异》呢!可是现在,科学的巨手早已揭开了这种景观的神秘面纱。

  问:你知道吗?怎么知道的?

  (查阅词典的就读一遍,强调查阅工具书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述:哎呀!听了同学们的解释,老师这时才恍然大悟:蒲松龄看到的山市景观原来是通过光的折射或反射,把遥远地方的景物再现了。因为空气的密度不断变化,所以反射或折射的景观也就瞬息万变啦。

  问:还有其他了解的途径吗?(生七嘴八舌地回答)

  述:为什么会出现在海上、山中、甚至沙漠中?为什么不常出现?产生需要哪些条件?仅仅词典上的解释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求知欲。同学们,要想做明白人,就必须自己动手,探索研究。那么交给大家一个任务:六人一组,课后查阅资料,得到有关海市蜃楼的详细知识,整理成文,给蒲松龄写一封信,告诉他“山市”的科学成因,让他也地下有知。

  (有时间,全班再从头至尾齐读一遍课文,第七次读)下课

【《山市》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山市》语文教案06-13

《山市》语文教案12-17

《山市》的语文教案11-26

语文上册《山市》教案范文04-18

初中语文《山市》教案04-18

初二语文《山市》教案汇总02-11

《山市》语文教案13篇12-18

初中语文教案《山市》10-03

《山市》教案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