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潮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时间:2023-01-15 09:42:26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白洋潮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白洋潮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白洋潮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篇

白洋潮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学习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积累文言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正侧结合的写景方法。

  【学习重点】

  掌握字词,将课文译为现代汉语。

  【学习难点】

  品析课文,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写景的方法,学习从不同角度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

  说明:

  《白洋潮》是一篇精彩的游记。课文对于白洋潮来潮时不同角度的景致进行了细腻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白洋潮的壮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和多角度的写景手法,更是令人赞叹。通过对它的学习,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引起学生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作品的美,初步了解我国古代散文取得的辉煌成就。针对初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特点,特将学习目标定位于:了解文学常识,积累文言字词,将课文译为现代汉语,学习本文写景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海水涨潮吗?

  好,我们一起来欣赏海水涨潮的画面。(多媒体显示)

  同学们,看过这些美好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呢?

  是啊,壮丽的白洋潮吸引了多少人为之而摧眉折腰,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它的俊美。

  二、配套练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戊寅( )遄( )踵至( )擘翼( )

  蹴起( )镞镞( )飓风( )辟易( )

  礴( )龛( )赭( )漱激( )湫( )

  2、需掌握的虚词:

  看之惊眩(代词,动词之后指事物性状)

  之岁岁如之(指示代词,这样)

  怒雷鞭之(代词,动词之后指事物)

  则飓风逼之(同上)

  从海宁而来(句中连接,表示行动)

  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同上)

  而势欲拍岸而上(同上)

  旋卷而右(句中连接,表结果)

  浙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句中连接,表结果)

  《白洋潮》原文和译文

  原文:

  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岁岁如之。

  庚辰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

  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渐近,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半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先辈言:浙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

  翻译:

  按照旧俗,我在三江看潮,实在无潮可看。午后有人喧闹着传道:“今年暗涨潮啊!”年年都像这样。

  明崇祯十三年八月,(我)到白洋祭奠朱恒岳少师,与陈章侯、祁世培坐在同一桌。海塘上有人呼叫看潮,我迅速去看,章侯、世培也跟着到了。

  (我)站在塘上,远远地看见潮头像一条白线,从海宁奔来,一直奔到塘上。(潮水)稍稍靠近了一点,浪花就隐隐约约露出白色,像驱赶千百群小鹅张开翅膀拍水飞迸。渐渐又靠近了一点,(潮水)喷出泡沫、溅起水花,像百万只雪白的雄狮一起蹦跳,遮蔽了大江奔流而下,好像有怒雷鞭打他一样,像所有的狮子攒集的样子,没有一头敢落后而争先。又靠近了一点,浪潮像飓风一样逼来,水势将要拍打着岸而上。看到的人惊恐的退开,跑到塘下躲避。潮到塘上,尽力一撞,水花激射,溅起来有好几丈高,我的衣服和脸都湿了。潮水快速卷着向右而去,被白洋山一挡,轰隆着好像十分愤怒一样,雁荡山瀑布像炮轰一样,水花在半空中飞舞,我看了惊恐万分,感到眩目无比,坐了好一会儿,脸色才正常下来。

  先辈说:“浙江潮头,从龛、赭两座山冲刷激荡而起。”白洋山在这两座山之外,潮头却更大,这是为什么呢?

  《白洋潮》小练习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

  1、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故事:

  2、午后喧传曰:喧传:

  3、吊朱恒岳少师吊:

  4、海塘上呼看潮海塘:

  5、余遄往遄:

  6、章侯、世培踵至踵至:,踵,

  7、看者辟易,走避塘下辟易:走:

  8、潮到塘,尽力一礴礴:

  9、旋卷而右,龟山一挡旋:

  10、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擘翼:

  11、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蹴起;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

  2、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

  3、渐近,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

  4、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5、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

  三、指出“之”在文中指代的内容。

  1、看之惊眩

  2、岁岁如之

  3、怒雷鞭之

  4、则飓风逼之

  四、课文理解

  1、概括本文主旨:

  2、本文是如何从正面和侧面描写白洋潮的?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3、找出本文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

  4、“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句中的`“雪狮”为什么不能改作“雄师”?

  5、如何理解“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的作用?

白洋潮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掌握文言词汇,疏通文章大意

  掌握依据对象表现的过程描写景物,并通过多种修辞手法进行描绘润色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梳理文中白洋潮到来的过程并完成课本上的表格

  教学难点:掌握依据对象表现的过程描写景物,并通过多种修辞手法进行描绘润色的写作手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你有看潮的经历吗?如果有,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看到的景象和心理的感受呢?

  2、视频播放

  3、今天我们可以看视频,古代要记录涨潮,只能通过文字。我们跟随明末清初的作家张岱,看一看白洋潮的壮观景象,学一学古代人是怎样通过文字表现汹涌澎湃的潮水的。

  二、自主学习,掌握字词,疏通文意

  1、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文中的生字读音及解释,课堂交流

  遄、踵、擘、蹴、镞(簇)、飓、辟、礴、龛、赭、漱、湫、吊、故事

  2、朗读全文,感受作者笔下白洋潮的特点

  3、疏通文意

  三、学习写作手法

  1、作者以一百三十余字的短小篇幅,条理清晰地记录了看潮的经过,并绘声绘色的表现了白洋潮到来时壮观的景象,写作手法可谓高超,而其高超之处,便在于依照景物变化的顺序进行记录,并充分运用了修辞手法,使得读者产生丰富的视觉联想。

  2、出示学习目标:圈划标志性词语,梳理课文中景物描写的顺序

  整理文中出现的修辞手法,分析其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3、在自学的过程中完成课本上的表格

  4、小组合作完善,课堂交流修正

  5、熟读课文第三小节,加深印象,力争成诵

  四、 总结与巩固

  1、本文的成功之处在于依照景物的变化顺序,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得景物描写条理清晰又形象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2、用200字左右的篇幅,写一写从万里无云到乌云密布的过程,要有清晰明显的变化过程,并运用尽可能丰富的修辞手法进行描写。

【白洋潮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白洋潮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13

白洋潮沪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13

白洋潮 教案教学设计12-06

《白洋潮》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12-06

白洋潮课件文本03-19

白洋潮原文及翻译03-17

《白洋潮》原文及翻译04-13

《白洋潮》的原文及翻译04-13

《白洋潮》赏析(网友来稿)12-06

《白洋潮》原文及翻译赏析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