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时间:2022-11-10 13:36:14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合集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合集15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的】

  1、根据所写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

  2、要大胆想象,想象要新奇、有趣、超前、富有创造性。

  3、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

  【教学重点、难点】

  想象的事物要新奇,有趣,超前,富有创造性。

  【教学过程】

  一、审题

  请你读一读这次习作的要求,读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板书:想象作文,题目未来的________

  范围:可是家乡、学校、食品、电视、房屋、衣服……也可以写未来的“我”或别人。

  二、写作指导

  1、以现实为依据,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思路要开阔,不要完全被现实生活所拘束。

  2、想象要有所节制。人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但也不是任其渲泄。

  3、在写法上,可从现实入笔,最后回到现实;也可直接着眼未来,结合现实;也可以始终贯穿未来。总之,应突出表现未来,能给人以憧憬展望。

  三、写前说

  投影出示思考题,学生准备,然后在全班交流,教师给予指导点拨。

  1、你打算写未来的什么?

  2、想象一下,它是什么样的,分几层来叙述?

  重点引导学生写物品时可从材料、外观、内部设施功能等方面来写,还要注意把所写的物品和人物及事件联系起来。

  3、每个人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其他人评议补充,教师巡视。

  4、小结提示:不管同学写未来的什么,都必须做到条理清晰,有头有尾,让人看了以后明明白白。还要从自己熟悉的、了解深刻的事物入手去选择材料。还要注意想象的合情合理。

  四、范文点评

  例文一

  未来的房屋

  2025年,由于中国人口太多,就在佛山建造了两座摩天大楼。我呢,就住在204层04室。

  傍晚,我下班了,便乘磁力电梯到了自己的家门口。我伸出食指在墙角一晃,门就自动打开了。原来这门安装了先进的指纹识别仪、只要输入我的指纹,它会自动检测,自动开门。

  我走进房间,打开窗尸,眺望远方,这样可以使自己放松下来。乍一看,这窗子什么也没有;其实,窗上装有一个五面无形灭菌防盗电网器,在家里的人把手伸出去,安然无恙,可是外面的东西一旦要进来,就会触到电网。

  由于今天工作得太累,我不想自己动手做东西吃,便打开电脑,在键盘上敲下“Angitnth”,再按回车键,屏幕上就出现了大楼餐饮部今天的菜单和价格表、我点了几样平日喜欢吃的菜,然后用网通卡在电脑的刷磁器上一刷,饭钱就付完了,既方便,又快捷。

  不到3分钟,美味的食物就由工人送上来了。我一边津津有味地吃东西,一边上网看报,打开电脑的播音器,电钮便放出读报声。为了节约森林资源,各个报社都把他们的新闻录入电脑,发送给全世界,报纸再也用不着用纸张印刷了。

  这么晚,该洗澡了。说起洗澡,简直不费吹灰之力。卫生间里有许多机器手会帮你洗澡。洗完澡的水会自动流到一个存水器里,留着冲马桶,可省水啦!

  睡觉时,只要按一下按钮,就会有一张床从墙壁上慢慢地放下来,真是省地方啊!我躺在床上,慢慢地进入了梦乡。

  你想想,如果未来真的有这样的摩天大楼,那该多好啊!

  【点评】

  文中写到节约木材、节约水和节省空间,这十分高明。为什么?不就是因为人口太多吗?如果篇中所幻想的只是一般的高科技,那就脱离文章第一段为这个幻想所构筑的基础了。

  例文二

  2051年的一封信

  亲爱的小姨:

  您好,最近身体还好吧!自从2031年您去N星球定居后,我们已经有20年没见面了。我非常想念您。

  现在整个地球人的生活大为改观,人们都住高楼大厦──一般有1000层。要是从前你们会问这么高怎么上去呢?是坐电梯吗?不,错了,现在呀,电梯已经是个落后的小弟弟了。现在我们都坐光梯,你只要说出你想到达的楼层,在几秒钟之内,就能到达目的地。像光一样快,所以叫光梯。楼外表涂着特殊的涂料,使楼内冬暖夏凉!还可以释放出香味,杀死空气中的病菌。

  房间里安装了许多电脑和仪器,各种家具和电器也都是数字化、智能化的,可以为人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卧室中的镜子,不仅可以照出我们的外表,还可以照出我们是否有疾病。如果有,它会提醒您注意,并立即自动将病情输入电脑,给人们提供很好的治疗方案。

  厨房里,智能电脑会直接在网上从超市购进食品,自动编写营养搭配合理的菜谱,并给微波炉等灶具传送指令,人们在几分钟之内就能吃上香味扑鼻的饭菜。

  室内的墙壁也被充分利用起来,是一些大型显示屏。不仅可以看电视节目,还能显示出任何你喜欢的环境,比如蔚蓝的大海,辽阔的草原或各种动物的图像。这个“电子墙”还有自动清洁功能,不需打扫。

  现在大多数人都在家里办公,用和公司联网的电脑来工作;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多了灵活性,还大大减少了的发生,堵车现象已消失,也更加有利于环保。

  现在,我们中国是地球上最强盛的国家,我真为祖国感到骄傲,我正在清华大学任教授。我会努力为祖国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好了,小姨,今天就谈到这里了,下次再聊吧!

  祝您在N星球生活愉快!

  侄女:花映雪

  2051年8月8日

  【点评】

  这篇科幻作文勾勒了人类生活的美好前景,丰富绚丽的想象令人心动,书信体的运用使文章别具一格。

  五、完成填空

  1、你准备写未来的( )。

  2、你所写的事物有什么特点:

  ⑴

  ⑵

  ⑶

  六、完成习作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9个认识的字,学会多音字“嚼”。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四个片断中,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背诵喜欢的段落。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

  教学重难点

  能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走近林海音。

  1、时光悄悄流逝,但它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你还记得小时候哪些有趣的事呢?

  过渡:刚才大家谈了很多小时候有意思的事。一个人,一件玩具,一次游戏,都能够唤起我们对童年的记忆,这些记忆将成为我们一生的财富和珍藏。板书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这里是什么唤起了作者对童年的回忆呢?

  2、读题。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什么不同?

  3、老师读题,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画面多么充满诗情画意。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看看在她脑海中久久难以忘怀的画面吧。再读课题。

  4、“冬阳下的骆驼队”是作者林海音女士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关于作者林海音我们已不再陌生,我们曾在上学期学过她的作品《窃读记》,在那里我们看到了一个酷爱读书的林海音。在这里,林海音女士要向我们展示什么呢?

  5、知道了作者,了解了写作背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课文,请读读课后资料袋,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想一想,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

  (1)学词:咀嚼慢慢地嚼倒嚼

  (2)交流:板书:学咀嚼谈铃铛想剪毛问去处

  2、读读小标题,你发现了什么?

  (写的都是关于骆驼的事,看起来写的事情很多,却都是围绕着骆驼队来写的。骆驼队给作者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作者借助骆驼队来表现自己童年的生活。)

  3、再读课文,觉得玩,最有趣,最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三、深入阅读,品悟童年。

  1、看图,说说这是作者童年时看到的哪个情景?(看骆驼咀嚼)请找到这一段,大声地读一读,想想你体会到了什么?

  2、指名读这一段,谈谈读了这段后的印象。

  预设:

  (1)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想一想,你小时候有没有看东西看呆的时候呢?你们能想象得到当时的神情吗?一个“呆”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再指名读这句话。

  (2)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这个排比句让我们感觉骆驼的脸真的很丑,它的牙真的很长,它的态度真的很安静。师朗读,读出对骆驼的厌恶之情,说说,这样读对不对?

  (3)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指名读,从朗读中,我们不但感觉到了骆驼是在慢慢地嚼,还能体会到什么?指导朗读。

  3、我们读书的时候,也应该像骆驼一样,静下心来,仔细地阅读,慢慢地体会,这也叫咀嚼。让我们也像骆驼一样咀嚼一下课文。

  请三位同学分句朗读课文,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作者观察仔细,写得条理清楚,读起来显得格外自然、亲切,让我们产生身临其境地感觉。我们平时写作时也应做到这样。

  4、齐读这段话。背一背。

  5、同学们,这是发生在作者五岁时的事情。请你想一想,当她长大时,还会不会再去学骆驼咀嚼呢?正如文章结尾所写(齐读)“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四、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2、仿照第四自然段写写自己观察小动物的一个场面。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课文回忆了哪几个片断?背背第四自然段。

  二、继续品读,感悟童年。

  1、童年过去了,但童年时的一个个画面却在作者的脑海中经常浮现。我们来看其他三个片断,请你仔细咀嚼,再在书上写下你读后的体会。

  读后交流:你觉得哪儿有趣?预设:

  (1)谈铃铛

  A、“充满”让我们体会到童年时的林海音特别好奇。

  B、读这个片断,说说这对话与平时的对话有什么不一样?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好不好?可是爸爸的话没有直接写出来,你们能猜到爸爸是怎么说的吗?分角色说说爸爸和我对驼铃不同的想法。

  C、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

  D、爸爸当时听了我的想法,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你知道,爸爸在笑什么?

  E、回顾“夏天过去,……我也不会再做了。”

  (2)想剪毛你觉得哪里特别有意思?

  (3)问去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对话分角色朗读。

  三、再忆往事,体会真情。

  1、当作者人到中年,当她身在台湾,可能会产生更多的人生感触。比如,当她再一次想起自己学骆驼咀嚼的情景,当她再一次想起那挂在骆驼脖子上的铃铛,当她再一次想起那垂在骆驼肚皮底下的长长的毛,当她再一次想起童年时那满脑子的问题,她可能会怎么说?将作者想说的话写下来。

  2、学生写话。

  3、交流:说说你在写这段文字时,当时的心情。(体会淡淡的感伤及深深的怀念。)

  4、师生合作读这一段。

  5、1990年,72岁高龄的林海音终于重回北京,时间已经过去了42年,

  当她看到北京的一切时,她又会想起什么呢?(冬阳童年骆驼队)是的,这一切已深深地烙在了她的心头,此时此景,怎能不让她怀念?怎能不让她感伤?让我们一起读——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我的心头。

  四、拓展延伸,珍惜童年。

  1、写一段自己童年中最有趣的事情。

  2、推荐阅读《城南旧事》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教学目的:

  1.认识、会写“鳍、劈、哺、豚、析、质、肺、潜、卵、

  迁”10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重点难点:学习生字新词

  迁”10个生字。

  迁”10个生字。

  迁”10个生字。

  教具字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可在上课伊始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所描写的景象,将学生带人情境,自然地导人新课。也可让学生交流课前有关白鳍豚的相关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学生字,读顺课文

  1.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共10个,都可通过学生自学完成。教师可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学,然后当堂进行听写比赛,以提高学生自学的效率,并根据学生听写的情况,对出现错误较多的生字进行重点学习和强调。

  字音上,“鳍”不要读作“ji”,“哺”不要读作“pu”,“潜”不要读作“qian”,“卵”不要读作“nuan”。

  字形上,“鳍”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部分又是上下结构,笔画较多,写的时候要写得紧凑一点;“鱼”部最后一笔改提。“豚”字注意右边不要多加一点。“肺”字特别要强调右边不是“集市”的“市”字,最后一笔竖贯穿上下,这点很容易被学生视。“卵”字主要是告诉学生怎样围绕竖中线将这个字写美,左部最后一笔是撇不是点,右部最后一笔是点不是竖,教师可将这个字在黑板上进行范写,再让学生多写几遍练习。

  2.学完生字后,教师可让学生小声读读课文,将读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并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读后全班交流,对重点词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3.以赛读的形式检查学生朗读的情况和对各个自然段意思的理解情况。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将难读的地方读顺,并理顺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和文章的层次。教师可将课后练习第1题放到这一环节当中。

  1)、赛读

  2)、理顺层次

  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白鳍豚?

  3)、齐读课文,边读边悟

  三.课堂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用不同的方法理解“镜头”、“络绎不绝”、“相容相安”、“截然不同”的意思,同时在句子中体会“安然、安静”的不同含义。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在阅读中通过寻找描写动物的动词感受动物之间友爱相处的温暖,初步感悟人与人之间也应该和谐相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经历过许许多多爱的故事。我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我们在爱的温暖中感受快乐,感受生命的意义。同样,在动物王国里,也有这样的爱,虽然它们不会用言语来表达,但它们以自己的方式去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感人的课文。

  2、板书课题:无言的爱

  3、师:谁来读这句话。出示:最近有两组镜头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感人。

  (个别读齐读)

  师:这句话中有一个词语“镜头”,为了弄清它的意思,老师查了词典,词典中有3个解释,请你结合句子,选择正确的义项。(出示解释,理解“镜头”)

  4、指名回答,读解释

  5、师:课文冠以这些画面,这些充满情趣的镜头为——无言的爱(出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师: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课文具体描写了几组充满情趣的镜头?

  板书:镜头一、镜头二

  2、师:打开书本,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两组镜头分别讲了什么?可以借助这样的填空说一说。

  出示填空:

  四只小狗满院子乱跑,母狗绕圈狂叫,花猫衔来小狗,喂奶。

  麻雀和另一种比它身体大两三倍的鸟,共同衔草造窝,不分彼此,喂养儿女。

  3、学生自由轻声读,准备填空。

  4、交流、板书:

  师:这两组镜头里出现了:

  板书:小狗、母狗、花猫

  板书:麻雀、大鸟

  三、精读课文:

  1、过渡:动物之间的爱是无言的,但镜头是有声的,这两组镜头就很好的记录下了这些动物之间的爱。让我们再次读课文2、3、4小节,思考:镜头中的哪些画面感动了你?用“——”划出相关的句子。

  2、交流

  镜头一:

  师:让我们一起先来关注第一组镜头。在这组镜头中,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一个画面?

  3、交流,出示句子:

  不料花猫见状,竟飞奔而去,把四只乱跑的小狗一个个衔到狗窝里,自己拖长身子躺下,让四只小狗吸它的奶。(指名朗读,2人)

  4、师:花猫和4只小狗毫无血缘关系,但花猫竟——,把——,自己——让——。花猫把4只小狗当作是自己的孩子,还让它们吸它的奶,花猫的行为是感人的,也是出乎众人的意料,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课文中用了一个字——“竟”(媒体把“竟”变红)(再一起读)

  5、师:那么,花猫究竟看到了什么呢?读读上文,来说一说。

  出示:

  花猫看见,竟飞奔而去,把四只乱跑的小狗一个个衔到狗窝里,自己拖长身子躺下,让四只小狗吸它的奶。(生个别答)

  6、出示句子:

  4只小狗满院子乱跑,母狗急得在树下绕圈狂叫,小狗却听而不闻,散开去往草丛里钻。母狗的叫声更见焦虑,不住地用力,也挣脱不了套着它的绳子。

  7、师:4只小狗刚学会走路就满院子乱跑,这可急坏了它们的母亲,你看母狗——

  (板书:绕圈狂叫)好像在喊——,可是小狗却——,听见了像——,散开去往草丛里钻。这可如何是好,母狗不住地用了,想挣脱套着它的绳子,可怎么也——,只能干着急,母狗的叫声更见——(齐读)

  8、师:不料花猫见状,竟——生读:飞奔而去。

  再快一点,否则小狗宝宝就要找不到了。花猫马上——生读:飞奔而去,

  把四只乱跑的小狗——生读:一个个衔到狗窝里。

  温柔一点,不要伤了宝宝们。花猫把四只乱跑的小狗——生读:一个个衔到狗窝里,

  自己——生读:拖长身子躺下,让四只小狗吸它的奶。

  9、师:此时,4只小狗把花猫当作母亲,乖乖的不跑了。花猫安详地施展着母爱。

  (板书:施展母爱)而此时的母狗无法近前,但看到4个儿女安然地扑到花猫的怀里,它也就安静下来了。

  10、体会句子中的词语:

  母狗无法近前,但看到4个儿女安然地扑到花猫的怀里,它也就安静下来了。

  你能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安然”“安静”能否相互调换吗?

  学生交流,(齐读镜头一的内容)

  11、师:小结:母狗从绕圈狂叫、焦虑到安静下来的情绪变化使我们感到它母性的爱;而花猫更是以自己的行动表现出了它对4只小狗不分界线的爱。

  12、师:事有凑巧,那天刚好是母亲节,那时专门歌颂母亲的节日,主持人看到这组镜头,说:(出示:今天是母亲节,到底谁是母亲呢?)话语简短但不失风趣,节目里传出一片温馨的笑声,所有的人都被这动物之间无言的爱所感动了。

  镜头二:

  1、过渡:镜头二中让你感动的地方又是什么呢?

  2、学生读课文,交流:

  1)出示:奇怪的是4只父母鸟来去衔草,造的却是同一个窝!

  师评价:是啊,这两种不同的鸟儿却在为建造它们共同的家园而忙碌着,它们要同处一窝,共同生活。(板书:同处一窝)

  2)师:这种状况从未见过,真是奇怪!但更让人惊奇的是:

  出示:两只体态、羽毛截然不同的母鸟都在窝中产卵、孵小鸟,但相容相安、从不互侵互斗。

  理解:“截然不同”——文中是指(麻雀和大鸟的体态、羽毛一点也不一样。)

  师评价:虽然他们长相不同,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鸟,但它们却能同处一窝,平平安安,从来不你斗我,我斗你,这就是——(板书:相容相安),你看,作者用了“相容相安,从不互侵互斗”一正一反的词语,把两种鸟和谐相处的意思表达得十分贴切。

  3)出示:幼鸟出壳了,父母鸟都衔食来喂幼儿,感人的是它们不分彼此,谁都不只喂自己的儿女。……

  师:它们不分彼此,也就是说——(板书:不分彼此)

  对于这个片段,文章还了详细地描述了麻雀喂食比自己体积大好多的幼鸟的情景。

  4)媒体出示:

  体大的幼鸟嘴巴也大,每次从麻雀嘴中取食,把麻雀连嘴带头都含在自己口中,而麻雀送下食物,把头从它口中拔出,没有一点痛苦的样子,次次都是如此。(个别读)

  师引导学生质疑:此刻,你就是这只麻雀,当你把头伸进比自己大许多的幼鸟口中时,你会是什么感觉?(不舒服、难受、喘不过气来、害怕大幼鸟会咬自己)是啊,因为此时你的头被幼鸟——(生读:含在口中)(媒体“含”变红)而把头从幼鸟的口中拔出更需要使出全身力气,(媒体“拔”变红)可麻雀却没有一点痛苦的样子,次次都是如此。读到这里你有什么要问的吗?

  学生交流回答:麻雀把大鸟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麻雀爱它们……

  3、师:大家说的真好,带着你们的一份感动,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4、师小结:就这样,麻雀和大鸟同处一窝,共同生活着,它们相容相安,不分彼此。这奇特而又感人的情景很快在邻里间传为佳话,每天来这里观看的人很多,文中用了一个词——生:络绎不绝,

  出示:一天,主人……招待大家。

  5、师:同学们,这个场景其实写的是“邻里观鸟”,作者选取这个镜头,他想说明什么?(生交流)

  6、师:两种不同的鸟都能这样相亲相爱,我们人类还分什么你我呢?这是主人发自肺腑的感慨,这是主人出自真心的行动。

  四、升华情感:

  1、师:课文就像摄像机,记录了这两组真实而感人的镜头。相信大家一定和课文中的人们一样,在感动之余有所感悟,那么你在日常生活中、电视里、报刊上也看到过这样感人的镜头吗?

  2、媒体出示:

  镜头中xx深深打动了我,它让我感悟到xxxxx。(课文中、同学间、邻里间、看到的、听到的……)

  3、交流。

  评价:这是你的阅读体会。你真正明白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

  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美好愿望。

  对啊,动物尚且如此,我们人类更应该互帮互助,和谐相处。

  4、师:最后,让我们在优美的旋律中用心体会这一份无言的爱。

  媒体出示一首小诗:

  爱是最美好的语言

  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

  我们都在爱心中孕育生长

  再把爱的芬芳洒播到了四方

  我们要在爱心中大声地歌唱

  再把爱的幸福带进每个人的身上

  爱会带给你无限温暖

  也会带给你快乐和健康

  整体板书:

  母狗     绕圈狂叫

  镜头一         小狗

  花猫     施展母爱

  无言的爱

  麻雀     同处一窝

  镜头二         相容相安

  大鸟     不分彼此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设计理念

  1、能通顺流利地阅读《把握自己》,了解主要内容,认识沉迷于网络的危害,坚定把握自己,告别网吧的决心。

  2、了解演讲稿的一般特点,能写一篇简短的演讲稿。

  3、认识7个生字。材料准备

  设计思路让学生通过阅读《把握自己》和收集有关网络带给我们的便捷,以及不良信息带给我们的`危害两方面自选感兴趣的内容收集资料、故事、或者做一次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充实自己。学会收集、整理、汇报、交流信息,培养学生的收集探索能力、整合所有资源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明确要把握好自己,利用好网络资源,而不要被它控制和奴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谈话引入

  1、教师谈网络的负面影响。同学们,前面我们了解到点脑不仅是位神奇的魔术师,功能特别多,而且还可以救助别人。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便利,使信息的传递更加快捷,可以说,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已经离不开它。与此同时,网络信息也带给我们一些负面影响,一些青少年由于长时间泡网吧而导致身体虚弱,造成营养不良,甚至威胁到了生命健康,令人痛心疾首。本次活动,请同学们就网络带给我们的便捷,以及不良信息带给我们的危害两方面自选感兴趣的内容收集资料、故事、或者做一次调查、访问

  2、出示:“把握自己”。

  二、阅读理解

  1、默读阅读材料,扫清阅读障碍:读生词、学习生字、质疑,以“网络是天使还是魔鬼”为主题,在文中找资料,做批注,准备发言,

  学生默读并找、划、做批注、交流讨论等

  2、想一想:从这篇演讲稿中,你明白了什么?课文举了哪些“电子杀手”做的坏事?(有的……有的……有的)

  让学生读并讨论交流。

  (1)沉迷于网络的危害:

  ①影响学习成绩。

  ②影响身体健康。

  ③导致犯罪

  (2)青少年要调整好心态,不要被他所控制、所奴役。

  3、课堂讨论。

  (1)怎样理解“网络能造就人才,也能诱使许多对事物辨别能力差的人走向无底深渊。”

  ①师生共同历数“网络英雄”和他们的故事。

  ②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沉迷于网络的危险。说说周围都有哪些人开始被“电子杀手”盯上了?举例说明。

  ③小结:网络中有份丰富的信息资源,有效的利用资源就能获得成功,被不良信息捕获就会发生悲剧。不健康网站、沉湎于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危害很大,同学们要把握好自己,利用好网络资源,而不要被它控制和奴役。

  (2)面对网络怎样才能“把握自己”。

  ①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②教师宣读“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三、了解特点

  1、自由朗读演讲稿,想想:演讲稿有什么特点?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

  (1)有很强的针对性,有明确的听众。

  (2)有鼓动性,竭力说服听众。

  (3)摆事实,讲道理。

  4、有感情的朗读这篇演讲稿。

  四、写演讲稿

  1、学习小组内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

  (1)小学生应当多看电视

  (2)小学生应当少看电视

  (3)玩网络游戏好处多

  (4)玩网络游戏害处多

  2、根据讨论的结果,尝试写一篇简短的演讲稿。

  3、课堂交流。

  五、布置课外活动任务和下节课内容:

  我们下节将围绕“怎样正确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开一个辩论会,下面大家设计一个辩题,以便课外找好有用的信息资料当辩论用的证据。如:“小学生上网聊天好处多/小学生上网聊天坏处多”“小学生应该多看电视/小学生不应该多看电视”……辩题订好后,学生交流如何找自己需要的信息。讨论查找所需信息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教后记

  优点:让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沉迷于网络的危险。

  缺点:对沉迷于网络的危险,学生认识不足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赁借“滴水穿石”这一现象,初步感觉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初知道理。

  2、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懂得“滴水穿石”的启示,并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懂得“滴水穿石”的启示,并提高表达能力。

  教法学法:

  情感教学法,阅读法、以读促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给大家一个机会,当着大家的面推荐一下自己,谈一谈自己的理想。谁来?(板书:理想)

  学生:我的理想是成为科学家,为人类的文明进步留下浓重的一笔。

  学生:我的理想是成为医生,为所有的人根除疾病的痛苦。

  学生:我的理想是成为作家,用我的笔去描绘世间最美好的事物。

  老师:同学们的理想真伟大,今天,老师就送给大家一把能打开理想之门的钥匙。它在哪儿呢?就在一个山洞里。(出示图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2.用掌握的汉字特点自学生字,记忆字形,理解词义。

  3.老师板书生字、新词,详细讲解。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滴水穿石: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能成功。

  三心二意: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专一。

  微不足道:事物细小而轻微,不足挂齿。

  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

  炉火纯青:炼丹炼至炉火呈现纯洁的青色时方可成丹。比喻知识和技艺达到博大精深的地步。

  坚持不懈:一直坚持不懈怠。

  半途而废:半路上停下来。比喻工作没做完就停止了。

  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孜孜,勤勉,不懈怠。

  翻山越岭:翻过重重山岭,形容野外生活或旅途的艰辛。也比喻克服了种种困难。

  锲而不舍:不停地镂刻。比喻坚持不懈。

  三、细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交流自己读后的初步感受,谈谈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文章通过讲述安徽广德太极洞里的滴水穿石的奇观以及李时珍、齐白石、爱迪生三人成功的事例,告诉我们要想实现美好的理想,就应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2.分成几个小组讨论段落划分并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介绍安徽广德太极洞里滴水穿石的奇观。

  第二段(第2至第4自然段):用正、反例子说明一个道理:如果我们,能像水滴一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成功。反之,则一无所成。

  第三段(第5自然段):总结课文,告诫我们要牢记滴水穿石的启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本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滴水穿石的奇观,通过具体事例启示我们如果想要实现理想,就要像水滴一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2.作者着重描写了哪几项内容?

  (①滴水穿石的奇观。②李时珍、爱迪生和齐白石的成功事例验证了水滴精神的巨大作用。)

  二、精读课文,细心体会

  1.学习第1自然段,了解滴水穿石的奇观。

  (1)指名渎第一段,说说什么是滴水穿石的奇观。

  (在安徽广德太极洞里,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出示图片。

  (2)对“滴水穿石”这一奇观,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它是怎么形成的或水滴为什么能把石头滴穿?

  (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3)同学们齐声朗读这一自然段。

  2.精读课文第2自然段,认真体会作者对滴水穿石奇观的分析。

  (1)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它怎么能把石头滴穿呢?从文字中理解滴水穿石的原因,说说“持之以恒”的意思。

  (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2)结合第1自然段文字理解“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的具体意思,感受水滴的“专一”和“持之以恒”,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3)感知启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水滴凭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竟然能够穿石,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吗?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这句话很自然地起到了过渡作用,把我们的目光引向下一段。)

  (4)指导朗读:要让人感受到水滴的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

  3.精读第3自然段,从具体生动的例子中体会水滴精神。

  (1)李时珍是怎样运用水滴精神的?他获得了什么成就?

  (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体会“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与水滴精神的联系。)

  (2)爱迪生是怎样运用水滴精神的?他获得了什么成绩?

  (他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幼年就自谋生计,当小贩、报务员等。但他迷恋电学实验研究,毕生孜孜不倦,拥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着重体会“毕生孜孜不倦”这句话。)

  (3)齐白石是怎样运用水滴精神的?有哪些具体描述?他获得了什么成绩?

  (“在他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他的画室里,挂着他用以自勉的条幅:‘不教一日闲过。"“‘就是到了晚年,也仍然坚持每天作画三幅。”正是因为白石老人坚持不懈地创作,他的技艺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4)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都成就了他们的事业,他们的成功经验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哇!你能帮他们来总结一下吗?

  (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

  (5)仔细体会“迷恋”“孜孜不倦”“不教一日闲过”“坚持不懈”的意思。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是什么精神,“滴穿顽石”是什么意思。X|k |B| 1 . c|O |m

  (6)作者看到太极洞内滴水穿石的情景,于是联想到了这三位名人。其实,从古到今,具有这种精神的人还有很多。大家仿照课文介绍一位名人的事例,不超过l 00字,用上学过的词语更好。举事例,搜集名人名言也可以。

  (7)带领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4.细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课文为什么要写上这一自然段。(这一自然段说雨水的力量比水滴大得多,但是因为缺乏专一的目标和持之以恒的精神。这是从反面来说明道理,增强了课文的说服力。)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铭记”。

  三、总结课文

  我们读完这篇课文,领悟了滴水穿石的启示,懂得了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一定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那么,作者有哪些说明道理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呢?

  (领悟本课举例说理以及从正、反两方面说理的方法。)

 板书设计:

  李时珍

  滴水穿石的启示 爱迪生 持之以恒,终于成功

  齐白石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理解太阳路的深刻含义,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2、体味象征手法的作用。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课后思考题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情感目标:懂得奶奶讲的太阳路的含义,树立百折不挠地向光明攀登的决心。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分清主次。

  2.弄清苗儿生长和太阳路的关系,懂得奶奶讲的太阳路的含义。教学难点:课文最后一段奶奶讲的话。

  学习难点:

  太阳路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投x、录音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小时侯是否梦想过登上月球?那么有没有梦想过登上太阳?为什么?可是有一群孩子却真的有过这样的梦想——找到一条能登上太阳的路,而且非常执着,这群孩子里就有作家贾平凹先生。今天让我们随着贾平凹的笔触,一起去他的童年探访他的理想。

  二、生字、多音字正音。

  绳儿系着痴一溜眉豆噌噌莫名其妙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书,运用学习方法勾画圈点。

  2、预设学生质疑

  x文章为什么以“太阳路”为题?孩子们最终找到“太阳路”了吗?

  x奶奶说:“正是这种攀登中,是庄稼的才能皆结出果实;是花草的才能开出花絮,是树木的才能长成材料。”你如何理解其中含义?

  x孩子们找到太阳路的过程

  3、课文梗概:梦想太阳路——寻觅太阳路——观察太阳路——理解太阳路。

  四、分小组读书,读通、读顺。

  五、看来,“太阳路”并非真的是登上太阳的路途,而是人们追寻自己的梦想的人生历程。这时它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转变。下一节课,我们继续讨论。

  六、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学习第二、三段,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奶奶说的话所蕴含的意思,分清主次,练习朗读课文。

  一、复习

  1.听写词语:缠着施肥葵花猜不透桃核篱笆结籽一辈子悬在空中莫名其妙

  2.课文第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习第二段

  1.听了奶奶的话我们怎样去找太阳路呢?引读相关的自然段。

  2.“居然”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里用“居然”而不用“果然”呢?“断断续续”是什么意思?在这里表示什么?

  3.(出示抽拉投x,教师边演示边讲述)你们看,种子发芽了,先是一个嫩尖,接着就分开两个小瓣,像什么?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准确地写出了种子发芽时的样子。

  4.看着自己亲手种的种子发芽,心里当然很高兴,奶奶又让我们怎样做的?读11、12自然段,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三、学习第三段

  1.苗儿与太阳路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点儿也不明白,又去问奶奶。她是怎么说的呢?我们更莫名其妙了。理解“莫名其妙”中的“名”的意思。

  2.小苗儿与太阳路的关系我们一点儿也不明白,奶奶是怎样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呢?请大家轻声读15-24自然段,相互讨论奶奶说的话的意思。

  3.(全班讨论)奶奶说的话,我们听懂了吗7(板书:听)

  (出示)(1)苗儿五天长高了一截,一截就是一个台阶。苗儿顺着台阶往上走,不就能走到太阳上去了吗?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这句话中的“走”是什么怎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出示)(2)原来草呀树呀,都各自有一条支太阳的路,满世界到处都有通往太阳的路,可谁也看不见。这段话中有两个“去太阳的路”,意思一样吗?(第一个“去太阳的路”指植物向上生长、向太阳攀登的过程。第二个“去太阳的路”指的是通向进步、通向光明的路。)

  (3)为什么满世界到处都有通往太阳的路,可谁也看不见呢?(通向太阳的路又陡又长,得用一生的努力去攀登)

  (4)世界上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在这条路上攀登,为什么有的走得长,有的走得短。你能举出例子来说明吗?

  4.我们走的是怎样的路呢?(出示奶奶说的最后一段话)。

  a.奶奶说了几句括?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b.想想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人生的路又陡又长,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就要不怕艰难困苦,勇敢地尽自己的努力去攀登,这样才有希望取得成功,实现人生的价值。)

  c.练习朗读奶奶说的这段话。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6.读到这里,你明白了吗?奶奶说的太阳路是真的通向太阳的路吗?(板书:明)

  7.读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四、总结课文,落实训练重点

  1.快速默读全文,总结中心思想。

  2.作者围绕中心思想写了“我们向奶奶打听去太阳的路”,奶奶让我们种园子,奶奶告诉我们苗儿和太阳路的关系。你们觉得哪一个内容作者是具体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我们在阅读时要能够分清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抓住主要内容认真阅读,仔细体会,深刻领会中心。

  五、课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

  2、太阳路

  听——奶奶的话

  看——苗儿的走

  想——进步、光明的路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识“驯、矫”等8个生字,会写“鼠、秀”等11个生字,会写“松鼠、乖巧”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把从课文中获得的有关松鼠的信息分条写下来。

  3、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4、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培养阅读说明文的兴趣。

  5、选择一种动物的活动进行观察,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把从课文中获得的有关松鼠的信息分条写下来。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3、选择一种动物的活动留心观察,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4、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教学难点】

  选择一种动物的活动留心观察,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驯、矫”等8个生字,会写“鼠、秀”等11个生字,会写“松鼠、乖巧”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类型:谜语导入。

  课件出示:尾巴大得像扇子,窜来窜去采果子。夏天树上来乘凉,到了冬天洞里藏。(打一动物)(学生交流,教师评议,出示谜底:松鼠)

  展示图片:你喜欢松鼠吗?你知道松鼠的哪些知识?

  2、了解松鼠:

  松鼠的种类很多,全世界约有240种,我国有26种。其中生活在树林里的松鼠,在我国东北和华北各地十分常见,因而又叫普通松鼠。它的身体细长,体毛为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所以也称灰松鼠。

  人们上山时,常常可以看到松鼠在松树上窜来窜去,一条又长又蓬松的大尾巴,常常向背脊上反转。有时候,两只前脚捧着一个松果,用锐利的门牙啃着吃,好像寺庙里拜佛的烧香客。

  松鼠在茂密的树枝上筑巢,或者利用乌鸦和喜鹊的废巢,有时也在树洞中做窝;它们除了吃野果外,还吃嫩枝、幼芽、树叶,以及昆虫和鸟蛋。秋天一到,松鼠就开始贮藏食物,一只松鼠常将几公斤食物分几处贮存,有时还见到松鼠在树上晒食物,不让它们变质霉烂。这样,在寒冷的冬天,松鼠就不愁没有东西吃了。

  松鼠一般白天活动,清晨更为活跃。它的听觉和视觉都很好,行动敏捷、活泼。

  松鼠的毛皮又轻又暖,质量虽然比不上水獭和紫貂的毛皮,但是数量很多,是我国重要的毛皮兽之一。

  3、交流导题:

  图片中的小松鼠怎么样?谁能用一个词概括一下。(学生自由发言)

  那么,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封笔下的小松鼠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六课《松鼠》。(板书课题:17、松鼠)学生齐读课题。

  4、简介作者:

  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贵族家庭出身,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26岁入法国科学院。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1753年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他和百科全书派同时,但并不参加启蒙运动。

  布封的主要著作《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他根据大量的实物标本作推论,反对“权威”的臆说,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创见,为后来的科学家引路。经他解释的宇宙里没有上帝的位置,宇宙的主人不是上帝而是人。人是自然界的中心,决定他周围的一切。

  作为科学家,布封颇受诋毁,作为文学家,却受到普遍的颂扬。他写的《自然史》,笔锋富于感情,其中《自然的分期》是一部史诗,他对狮、虎、豹、狼、狗、狐狸的猎食,海狸的筑堤,用形象的语言,作拟人的描写,生动活泼,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

  【设计意图:学生借助图片和收集的资料,对松鼠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学习,学生兴趣盎然。】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课件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驯良、矫健、歇凉、树杈、苔藓、狭窄、勉强、锥形

  (重点指导生字“杈、锥”为翘舌音;“藓、勉”为前鼻音。)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2)学习多音字:塞(sè sāi sài)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句子中的多音字。)

  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树空心的缝隙里,塞得满满的,留到冬天吃。

  sāi堵,填满空隙,如堵塞漏洞、塞尺、塞规;堵住器物口的东西,如活塞、塞子。

  sài边界上险要地方,如要塞、关塞、塞外、边塞、塞翁失马。

  sè用于若干书面语词,如闭塞、阻塞、搪塞、塞责、茅塞顿开。

  ②读一读:马车上塞(sāi)满了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这时送给保家卫国的塞(sài)外将士们用的。

  (3)学习多音字:缝(fèng féng)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句子中的多音字。)

  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树空心的缝隙里,塞得满满的,留到冬天吃。

  féng用针线连缀,如缝纫、缝缀、缝制、缝补、缝连、裁缝。

  fèng空隙,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窄长口子,如缝子、缝隙、裂缝、见缝插针;缝合的地方,如天衣无缝。

  ②读一读:我的裤子裂开了一道缝(fèng),经过妈妈的缝(féng)合简直像新的一样。

  (3)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乖巧合人心意,讨人喜欢;机灵,巧妙。

  驯良和顺善良。

  橡栗精巧细致。

  矫健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

  玲珑橡树的果实,外表皮有一层硬壳,圆形,呈棕红色,内仁如栗子,可食用。

  蛰伏强壮有力。

  苔藓对危险或情况变化的敏锐感觉。

  警觉苔藓植物的一纲,属于这一纲的植物,根、茎、叶的区别不明显,绿色,生长在阴湿的地方。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松鼠》是法国作家、博物学家布封写的一篇科学小品文。这篇课文作者就是从外形、活动、吃食、搭窝这四个方面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特点,采用拟人手法把松鼠写得活灵活现。)

  (2)梳理课文思路

  练填空:课文第一自然段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第二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等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驯良)。第三、四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动特征——(乖巧)。一从它(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来表现它的智慧;二从(“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来表现它的警觉;三从(储备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聪明;四从(蹦跳的动作)来表现它的轻快;五从不高兴时发出的很不高兴的声音来表现它丰富的感情。作者还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居住及窝口的特点等方面来表现它的聪明、勤快,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最后在第五自然段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特点。

  三、学习“会写字”

  鼠秀玲珑歇窝滑拾狭勉梳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①“鼠、秀、窝”,上下结构,上下基本同宽。

  ②“玲、珑、滑、拾、狭、梳”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鼠、窝”和左右结构的字“玲、珑”,学生练写。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任务。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较强的识字和写字能力、阅读与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综合运用语文素养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学习,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了解了松鼠的特点,真切地感受到松鼠的乖巧、驯良等特点。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把从课文中获得的有关松鼠的信息分条写下来。

  2、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培养阅读说明文的兴趣。

  4、选择一种动物的活动留心观察,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指名分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说说通过学习松鼠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交流: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松鼠的?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按自然段轻声读课文,把从课文中获得的信息分条写下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1)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2)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

  (3)性格特征:驯良

  ①松鼠的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

  ②松鼠的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

  (4)松鼠的行动特征——乖巧。

  ①智慧:横渡溪流。

  ②警觉: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③聪明:储备食物过冬。

  ④轻快: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

  ⑤丰富的感情: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要是被惹恼了,它还会发出一种很不高兴的叫声。

  ⑥聪明、勤快:松鼠搭窝的经过。

  (5)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特点。

  4、指名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自然段之间和结构段之间要掌握适当的停顿。

  5、“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总述。)这样的句子叫什么句子?(中心句。)

  方法指导:找中心句

  (1)概念:中心句是能够高度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的句子,整篇文章都是围绕中心句来写的。

  (2)位置:中心句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者是在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3)作用:

  ①在文章开头:总领下文。

  ②在文章中间:承上启下;总结上文,领起下文。

  ③在文章末尾: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4)运用:本文第一句话总结概括了松鼠的特点美丽、乖巧、驯良惹人喜爱,是文章的中心句,只要抓住这句话,就能更好地帮助我们了解松鼠的特点。

  三、品读释疑

  (一)探究说明方法: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作者用什么方法介绍松鼠,在原文中标注出来。(板书:漂亮)

  (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小结:打比方——生动、形象、具体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jiǎo)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yīng)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qiào)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这段话简直类似于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一般“清秀”极少用来形容动物,就是形容人,多半也只形容少男少女,现在拿来形容松鼠的面容,加上“闪闪有光”的眼睛,写得非常惹人喜爱。特别是在写尾巴时,更加细致生动:先写其形状,把它比作“帽缨”,给人以联想和美感,表现出松鼠尾巴的美丽;再写具体功能,能“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表现出了松鼠形体的奇特之处。)

  2、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作者用什么方法介绍松鼠,在原文中标注出来。

  (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小结:打比方——生动、形象、具体(板书:驯良)。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把松鼠比作飞鸟,形象地表现了松鼠的行动敏捷。)

  方法指导: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课文把松鼠的尾巴比作帽缨;写松鼠活动特点时把松鼠比作飞鸟。这在说明文中叫做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这样可以生动形象的说明事物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运用:请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完成填空。

  远看长城,像______,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一条长龙)

  (4)“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这句话中的经常去掉行不行,为什么?(不行,经常指大多数时间,而非全部时间都在高处活动。体现了作者实事求是的态度。反过来也说明作者观察仔细,用词准确。)

  3、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看作者用什么方法介绍松鼠,在原文中标注出来。

  (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小结:(板书:乖巧)

  ①举例子:

  有人说,松鼠横渡溪流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横渡”是指从江河等的这一边过到那一边。这句话介绍了松鼠横渡溪流的方法,两个“当作”写出松鼠不仅知道以树皮为船,而且还会用尾巴“扬帆”“使舵”,乖巧不言而喻。)

  ②举例子:

  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这句话用“只要……就……”这一句式来表现松鼠灵敏的反应与动作。作者用了三个动词“跑”“躲”“逃”来表示松鼠对于危险的快速应变能力,从而更显出它“十分警觉”的灵性,由此表现出它的“乖巧”。)

  ③作比较:

  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

  (4)“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这句话中作者用那么……那么……写出了松鼠爪子的特点。你能仿照这样的句式写一句话吗?

  如:天上的星星那么______,那么______。(多明亮)

  4、指名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看作者用什么方法介绍松鼠,在原文中标注出来。

  (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小结:举例子——准确说明。

  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

  (二)探究说明顺序:

  1、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松鼠搭窝的过程的,在原文中标注出来。

  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小结:(板书:乖巧)

  (1)用了一组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先——再——然后——

  ①指名学生读这一段,感受松鼠搭窝的顺序。

  ②像这样表示顺序的词还有很多,“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等,能换上这组词读读课文吗?(学生自由试读。)

  ③假如你就是一只小松鼠,你怎么向大家介绍搭窝的过程。(让学生上台展示,教师在评价时指出用上了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先……再……然后……还……”这样说,会让我们很清楚地了解松鼠搭窝的过程。)

  (2)用词准确:

  ①默读课文,在文中标出松鼠搭窝时的动作的词语。

  ②出示本段,学生交流,突出显示表示动作的词语。指名读。注意读好这些动词。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③一起读一读松鼠搭窝的过程,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三)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学到了哪些写小动物作文的方法?

  (1)可以先写动物的外形,再写动物的生活习性。(写作顺序)

  (2)写动物的生活习性时,可以从它们的活动、住、吃、游戏、玩耍、睡觉等方面来写。

  (3)无论写外形还是生活习性,重点是用词要准确,把他们的特点写具体。

  2、掌握了这些方法,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养的小动物,特别要注意它们的生活习性。本单元学习结束后,你就能写一篇非常好的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文章了。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提倡学生开展独立阅读、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这既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发展学生个性品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

  四、总结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什么?

  《松鼠》作者从松鼠的外形特点、性格特征、行为特征和生活习性等方面来介绍松鼠的,突出了松鼠的美丽、乖巧、驯良,讨人喜欢,表达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都有独到的特点。从说明的角度来看,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从表达的方法来看,本文主要是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上来看,本文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学习本文的重难点,是在读中感受松鼠的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五、学习写作方法。

  (1)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作者在介绍松鼠的特点时采用了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作者采用这些说明方法把松鼠美丽、乖巧、驯良,讨人喜欢的特点清楚、明白的、形象的介绍清楚了。

  (2)你能说几个这样的句子吗?

  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打比方)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打比方)

  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作比较)

  (3)练一练:本文作者在介绍松鼠的活动特点时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请你用打比方的方法把这句话写具体。

  我走在银杏树下,看到它们的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就像______挂在枝头。一阵风吹过,银杏叶慢慢飘落,又像______在空中翩翩起舞。飘落的银杏叶铺了一地,踩上去,软绵绵的,就像______ 。有调皮的孩子在上面打滚,翻跟头,有的在挑选漂亮的叶子,摆各种图案。

  (我走在银杏树下,看到它们的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就像一枚枚金币挂在枝头。一阵风吹过,银杏叶慢慢飘落,又像一只只美丽的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飘落的银杏叶铺了一地,踩上去,软绵绵的,就像金色的地毯。有调皮的孩子在上面打滚,翻跟头,有的在挑选漂亮的叶子,摆各种图案。)

  六、主题延伸。

  1、积累运用。

  自先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成小松鼠,用第一人称的方法,创造性地介绍自己最可爱的一面。还可以把从课外了解的知识融合进来。

  2、我们喜欢的小动物很多,请同学们课后选择一种最熟悉的小动物留心观察,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蚂蚁搬家、喜鹊筑巢、小鸡啄米……)

  3、推荐阅读。

  蜘蛛

  (1)蜘蛛是节肢动物门蛛形纲中的蜘蛛目和盲蛛目动物的通称。

  (2)全世界的蜘蛛有三万五千余种,常见的种类有圆蜘蛛、珠腹蛛、拉土蛛、蝇虎、壁线、漏斗网蛛等。世界上最大的蜘蛛是拉丁美洲的捕鸟蜘蛛,它织的结实的网,能载得住重达300克的小鸟。1945年在巴西采集到了只雌性袋蜘蛛,它的体长23、68厘米,重将近85克,外形好像一只大螃蟹,是至今世界上最重的蜘蛛。拉丁美洲有一种常聚居在一起的蜘蛛,叫做“马略斯”,它结的网犹如一条大被单。危地马拉北部有一种叫做“居中塔马利维”的蜘蛛,全身白色,能吐出非常坚韧的彩色蛛丝,织成的网五颜六色,十分好看,当地居民常用来当窗帘。1935年在墨西哥捕到一只成年雌性袋蜘蛛,当时估计它的年龄为12岁,后来又在实验室养了16年,总年龄为28岁,称得上是长寿的蜘蛛。

  (3)科学家曾把蜘蛛带到宇宙空间去,观察它在失重状态下能否织网,结果蜘蛛第一次失败了,但不久适当了失重状态,把网织成了。

  (4)蜘蛛在织网时,首先要在两地之间架“天索”,固定在一定的地方,并在固定的丝上来回走几趟,使丝加粗。然后形成不规则的框子为踏足线,在“天索”上设置对角线,再在对角线的中央织一个白点,这是将来网的中心。以后往返于中心的圆周之间织许多呈现辐射状的半径线。辐射线把圆圈分成等分的数目,每两根相邻的半径间的角度是约略相等的,接着用一根很细的丝从中心开始螺旋地盘成一个区域称为休息处,射线及休息处作好自圆心向外作第一螺旋线,然后自外向里织粘性强的第二螺旋线。织好第二螺旋线后,将第一螺旋线及其部分射线吃掉,并继续自外向里作螺旋线。愈近中心,每圈间的距离也愈密,直至不可辨认的地步。这正符合数学上的对数螺线的情况。蜘蛛的确不愧为是“数学家”“织网家”。

  (5)蜘蛛在国内外常作药物治病。

  (6)在光学仪器上,采用很细的蜘蛛丝作义丝之用。

  (7)在仿生学上人们正在研究蜘蛛的“液压腿”,并据此研制了一种“步行机”蜘蛛几乎是个“瞎子”,但一旦昆虫触动蛛网,它依靠腿上极灵敏的振动传感器,就能立刻扑过去捉住食物。科学工作者将蜘蛛的腿进行解剖,发现腿里没有肌肉。蜘蛛的这项本领,是依靠腿里的一种不寻常的液体来实现的。当腿中充满“血液”时,原来的软腿就会变硬,腿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液压传动机构,蜘蛛就能快速行动和跳跃。于是人们模仿蜘蛛的“液压腿”,研制了一种“步委机”,以期能为瘫痪病人服务。人们还试图用蜘蛛中血压自动调节的原理,寻找自动调节人体血压的方法,治疗高、低血压病。

  思考:

  1、上文主要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蜘蛛的?

  2、上文采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七、当堂检测

  默读课文,想一想:从课文中你获得了松鼠的哪些信息?(教材课后题第1题。)

  八、课后作业

  推荐阅读《蜘蛛》。

  板书设计

  漂亮

  松鼠驯良

  乖巧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这篇课文属于科学小品文,知识性较强,在备课时把重点放在本文极富感染力的语言上,引导学生分析欣赏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同时,让学生在赏析完富有生动性、趣味性的语言后,能够学以致用,在实际写作中学会运用这样的生动的说明性语言。

  在导课环节我播放了一些松鼠的图片,有的攀援在树杈上,有的翘着毛茸茸的大尾巴,还有的在吃东西……它们身上毛的色彩也不一样,看到这样逼真的图片,学生不时发出惊叹声。在这样感性的认识下,再去品读课文,了解松鼠外形的描写,学生会对文字多了一份亲切感,小松鼠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学生的脑海里。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种文艺性说明文的写法,我把描写松鼠活动的句子展示在大屏幕上,带领学生品读,如“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让学生通过读体会出为了把松鼠搭窝这个过程写清楚,作者准去地运用了表示先后的词语“先、再、然后”和描写松鼠搭窝动作的词语“搬、放、编扎、挤、踏”,由于有了这样的词语,句子有机的组合在一起,读者读的时候就能清楚地了解了松鼠搭窝的整个过程。

  类似的句子还有“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为了把松鼠的活动写得更生动,作者用“只要……就……”这一句式来表现松鼠灵敏的反应与动作。作者紧紧抓住了松鼠的动作来进行描写,用了三个动词“跑”“躲”“逃”来表示松鼠对于微小危险的快速应变能力,从而更显出它“十分警觉”的灵性,由此表现出它的“乖巧”,使小松鼠更加活泼可爱。

  在教学中注重说明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在阅读和交流中了解课文主要是采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松鼠的特点,把小松鼠的特点写得活灵活现,学生在自由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交流,并且边做动作边读书,感受松鼠的可爱。

  不足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在课文内容分析上花费了较多时间,这样留给学生语言赏析、说话片断练习的时间就有些少了,这样也就导致了教学过程中学生活动太少,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语文课堂应是听、读、说、写有机结合的和谐课堂,是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的天地,本堂课从这两方面来看是不够成功的。读书声不够多,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未能体现,还停留在问答式的课堂模式中。在今后的教学上,我要努力克服这一弊病,争取做到真正地还课堂于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贺龙设下草帽计、敌人中计的过程。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根据具体的情况巧用智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前后比较,了解贺龙实施草帽计具体原因及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教师叙述,使学生了解故事当时的历史背景

  师:同学们,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了保存实力,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话说贺龙同志率领一支队伍,由湘西向贵州进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期间发生的一个故事——《草帽计》。

  2、板书课题,学生发现问题

  板书[草帽计],通过学生发现错误、指出错误的过程,使学生加深印象: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有关计策的故事。

  3、引导学生理解“计策”

  ①学生依据理解自己说一说“计策”的意思

  ②用课间出示词义,指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提出要求,学生自由阅读课文

  师:课文围绕草帽写了一个什么计策呢?请同学们小声、快速地阅读课文。(教师巡视学生读书情况)

  2、集体正音:

  面面相觑汗流浃背山场山土坊里一窝蜂似的

  在正音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山场”的意思:就是山上比较平坦的、比较大的空地。

  3、读后交流:课文围绕草帽写了一个什么计策?

  三、细读课文,分析课文内涵

  (一)贺龙设计

  1、结合“计策”的词意,提出问题及读书要求:在什么情况下,贺龙想出的这个计策?

  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并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在自己读书、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在什么情况下,贺龙想出的这个计策?

  引导学生理解当时具体情况:

  ①当时是炎夏、天气酷热;

  ②红军上有飞机的轰炸,后有追兵;

  ③贺龙选择了一块山场(根据学生的理解,适时板画当时的情况)

  4、体会当时红军面临的最大威胁

  师:在酷热难熬,敌人上下夹击的情况下,红军最大的威胁是什么?(体会红军最需要摆脱的是敌人的上下夹击)就在这种情况下,贺龙同志设下了草帽计。

  5、读书学习战士的表现

  ①师:听到丢草帽的命令,战士们什么表现?读读书。

  ②学生交流读书情况

  ③通过教师叙述,创设情景:听!贺龙同志的命令传下来了!如果这时你就是一为红军战士你会怎么说?(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学生体会战士们对丢草帽的不理解)

  (二)敌人中计

  1、过度:敌人这的会像贺龙预计的那样中计吗?通过读课文的那部分知道的?(三、四自然段)

  读三、四自然段,体会读时的心情

  2、学生读书

  3、交流读书时的心情:痛快、高兴、激动等

  4、指导朗读

  5、师问:在痛快、高兴之余,你对敌人的做法有什么疑问吗?

  引导学生置疑:敌人怎么会这么轻易的中计?

  6、前后联系地读书,体会敌人怎么会这么轻易的中计?

  7、在自己阅读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8、全班交流读书情况:敌人怎么会这么轻易的中计?

  帮助学生梳理:①天热——敌人抢草帽;②飞机驾驶员急于立功的心理;③选择了有利地形,保证草帽计的成功实施(班述:天气、心理、地形)

  小结:贺龙同志正是利用天气、地形以及敌人的心理,巧妙地设下草帽计,请君入瓮、以敌克敌,使红军化险为夷,继续长征。

  四、总结全文

  1、谈话体会,师问:当战士们后来听到战斗胜利的消息,会怎么说?(体会贺龙的神机妙算)再问:我们读了草帽计,又会受到什么启发呢?

  2、作业:自古至今这种巧用智谋、克敌制胜的故事很多,建议同学们课下找一找、读一读,能带给我们更多的借鉴。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

  《荷塘旧事》是一篇回忆性的写景叙事散文。文章中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渲染了荷塘的美丽景色。其中,还叙述了发生在荷塘里让作者深深铭记在心的一件往事。通过美景旧事,抒发了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纯朴的爱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设计上,我认为首先应该让学生感知全文,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突出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把握住“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的和谐统一,然后在这条主线上让学生进行合理恰当的拓展和迁移,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深深思索,使之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想把本篇文章分为两课时,四个环节进行授课。第一课时为“初读感知—品读赏析”两个环节。在第一课时中完成词语积累,掌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问题。第二课时为“研读探讨—拓展迁移”两个环节。在这一课时里要对文章中的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分析,突破教学难点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拓展迁移升华文章的主题。教法上,教师进行组织引导并注意点拨。学法上,倡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质疑并能深入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字词积累。

  2、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3、体会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淳朴的爱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感悟能力。

  情感目标:感知自然美和人性美的和谐统一。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纯朴善良的高尚品质。

  重点 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难点 对小伙伴们性格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引导——点拨

  学习方式 质疑——研讨——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以“童年往事”为话题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状况,解决字词障碍。

  (一)生字注音

  点缀(zhuì)颤动(chàn)清澈(chè)恬静(tián)骇(haì)炫耀(xuàn)攫住(jué)呕(ǒu)憨直(hān)

  (二)生词解释

  浮光跃金:只月光照耀下的水面闪着金光。这里比喻月光照耀下的水面。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攫住:抓住。

  憨直:憨实直爽。

  三、初读感知

  1、指名学生朗读文章,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品读赏析仔细阅读课文1---5自然段,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找出文中描写荷塘景色的句子。

  明确:

  (1)“来到塘边……繁星闪烁。”

  (2)“整个月牙泡泛着金光……恰似蓝天上一弯晶莹的新月。”

  (3)“白天……在微风中荡着绿浪”

  (4)“又点缀着许多……像披着青纱跳舞的少女。”

  引发学生阅读和探究的兴趣。积累词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学生快速进入文章,体会角色。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情况。让学生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及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2、这些句子都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比喻的修辞手法。作用是描写荷塘景色的美好。“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为下文作者赞美大自然和谐的美和表现农村少年天真、善良、淳朴美好的心灵作铺垫。注:以上两个问题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教师注意引导。

  五、学生对本课进行小结。

  六、作业:

  1、掌握本课所学生字词。

  2、景物描写训练。

  要求:(1)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2)200字左右。

  教后记: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

  《鲸》(五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是一篇阅读课文,通过这篇文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有关鲸的知识,能给课文划分段落,初步了解一些说明事物的方法。教学时,老师先范读课文,请同学思考课文中讲了哪些有关鲸的知识,然后各小组讨论。这是本节课小组成员之间的第一次合作。老师在板书交流、总结的要点之后,表扬并奖励回答问题完整的小组。

  在教本课的第一个知识点“鲸有多大”时,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说明事物的方法,我将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切块分割。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鲸到底有多大,每个小组的4号同学用数字来说明,3号同学通过对比来说明,1号同学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在小学阶段,让学生了解说明事物的方法即可,所以设计这一段的教学时,我注意针对各小组中不同层次同学的请胯骨内,由易到难,让他们既了解说明事物的几种方法,又认识到这样写的好处。这样,差、中、优三类学生尽其所能,各有所获。在老师总结时,所有的学生对这段内容都已了如指掌。

  ____“鲸是哺乳动物”这一知识点是本课教学的难点,由老师讲解。而以下关于鲸怎样吃食,怎样呼吸,怎样睡觉和生长的情况,则是围绕鲸的生活习性来写的,这四个方面在写法上有相近之处,所以我又将这部分教学内容进行了如下分割。

  ____自读课文第4~7自然段,各小组的同学对号入座,做相应的题目(学生的编号与题号相对应)。

  ____1、鲸用什么呼吸?说明了什么?鲸怎样呼吸?

  ____2、鲸主要吃什么食物?鲸怎样吃食?

  ____3、鲸的生长情况怎样?

  ____4、鲸怎样睡觉?

  ____以上设计,针对各合作小组1~4号学生的特点提出,让优生做较难的题目,差生做最容易的题目,然后组成“专家组”讨论,将自己分得的题目得出正确答案后回原组交流,这样,小组的所有成员就有机会掌握全部内容。

  ____在“专家组”讨论时,老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为最后的课堂小结和课后分类辅导收集信息,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我班有76名学生,其中24名女生,52名男生。经历了五年的课程改革,我班学生在学习方式、质疑能力、朗读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大部分同学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有自己的见解,敢于各抒己见,表达能力较强,并有一定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教学内容分析:

  《雨港基隆》是北师版五年级语文“水”这一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文。文中作者用瑰丽流畅的语言,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雨港基隆的雨景之美,抒发了作者对基隆港的无限赞美之情。

  这篇文章共8个自然段。1―2自然段描绘了基隆港的雨景瞬息万变的自然之美。3―6自然段通过描绘雨的形态和声音,赞扬了基隆港雨中的景色如雄壮优雅的交响乐。第7―8自然段描绘了基隆雨后的美丽景象。第8自然段描绘了基隆雨夜的壮丽、惊奇。

  文章具体生动地描绘了基隆雨景的美。分别从基隆雨的急骤、雨景的变化莫测,雨中、雨后、雨夜的景象突出了基隆雨港美丽壮观的景色。作者还将雨的形态与声音的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将雨港基隆的雨中景色描绘成了一种天然合奏的优雅雄壮的交响乐。而雨后景色描写,作者又抓住了岸上与海中的日光照射的不同景象进行描写,突出了雨后日出基隆绚丽壮观的景象。雨夜的描绘,作者更以小处着手,通过对海面各种船只上灯光和岸上路灯灯光的描写,展现出基隆雨景的美丽壮观和令人感到惊奇的特点。

  4、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读中体会基隆雨的美。

  ②通过朗读,划分出基隆雨的急骤、雨景的变化莫测,雨中、雨后、雨夜的景象几部分,感受雨景之美和壮观。

  ③了解课文的第3、5自然段是过渡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内容。

  ②通过重点词,体会雨港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雨港之美,培养审美观,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5、教学重、难点分析: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和理解重点词句来体会雨港之美。

  6、课前准备:课件

  7、教学课时:一课时

  8、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导入,请同学们听雨,边听边想象画面。(播放雨声录音)

  2、揭示本课任务:学习《雨港基隆》。

  3、汇报查找的相关资料,了解基隆港的地理位置,以及在交通运输方面的作用,增加对基隆港的了解。

  二、学习课文《雨港基隆》

  1、伴着雨声,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说说短文主要讲了什么?

  3、引导学生谈谈对雨港基隆的粗略印象。

  (天气变化无常、雨景美……)

  4、学生交流。

  5、再读课文,划出天气无常的句子,尝试着有感情朗读。

  (原来是蔚蓝的天……使你的眼睛应接不暇。)

  6、引导学生想想课文第3、5段在文中起的作用。

  7、讨论:课文从哪几方面写写雨景美?(边读边将文中的好词佳句画下来,仔细品味,小组交流)

  (1)电线上的雨点;

  (2)倾盆大雨;

  (3)骤雨初歇;

  (4)晚上雨景。

  8、选择你认为最美的句段有感情地朗读,并体会其含义。

  9、赛读:看谁读出了雨港之美。

  10、想象基隆港的美,为课文画一幅插图。(播放雨声,营造氛围。)

  11、交流展示,用文中的语言进行描述,讲出基隆雨的美。

  三、拓展提升

  出示图片:校园的雨景。

  1、我们校园的雨景美吗?哪儿美?

  2、请你仿照《雨港基隆》的写法,写写我们校园的雨景。

  课堂练习:

  1、通过想象为《雨港基隆》画一幅插图。

  2、写写校园的雨景。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

  一、漫谈理想,引入课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猜猜老师的理想是什么,再说说自己的理想。

  2、谈话激趣,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起去寻找一把打开理想大门的最重要的钥匙。它在哪儿呢?就在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里。用心读书思考你就能找到。

  3、揭题读题。板书课题。

  二、了解奇观,引导质疑,探究形成原因,感知“滴水穿石”的启示。

  1、了解奇观: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大奇观。同步示图,让学生描述,后小结这就是“滴水穿石”。

  2、引导质疑:对“滴水穿石”这一奇观,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学生提出问题,师引导归纳,它是怎么形成的或水滴为什么能把石头滴穿?)

  3、读文探究:

  A.学生自读课文第一、二节,围绕问题圈画有关词句,加以体会。

  B.组织交流阅读感受。

  (1)刚寸你们提出的问题弄懂了吗?你是从课文中那些语句读懂的?

  生交流,示文字:

  1、“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楔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2、“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2)从第二段文字理解滴水穿石的原因,说说“持之以恒”的意思。

  (3)结合第一段文字理解“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的具体意思,感受水滴的“专一”和“持之以恒”,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4)指导朗读:要让人感受到水滴的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

  4、感知启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水滴凭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竟然能够穿石,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吗?引出下一旬,让学生变换句于的说法。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教师点明:用反问句就是强调了这个意思,指导读好反问句。

  过渡,你相信吗?怎样才能让读者也相信这个道理呢?课文用的是什么写法?(举例)

  三、精读事例,探究联系,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

  1、默读第三节,说说课文举了哪三个事例。

  2、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个事例,自主读文探究:这个事例和“滴水穿石”有什么联系?

  3、同桌合作交流自读体会。

  4、组织交流,教师随机评点,并指导读好事例。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从李时珍、爱迪生和齐白石各自专一的奋斗目标、如何为目标持之以恒地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几个方面去领悟事例和“滴水穿石”的联系。

  (2)相机理解“迷恋”、“孜孜不倦”、“不教一日闲过”、“坚持不懈”的意思。

  5、合作朗读这三个事例。

  6、小结: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都成就了他们的事业,他们的成功经验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啊!你能帮他们来总结一下吗?

  学生回答后引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1)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指什么精神,“滴穿顽石”揩什么意思。

  (2)练读。

  7、以读代讲第四节,想想这一节写了什么,课文为什么要写上这一节。

  学生交流,教师点明:这是从反面来说明道理,可增强课文的说服力。

  四、照应课始,交流感受,读记“滴水穿石”的启示。

  1、学到这里,那把打开理想大门的钥匙你找到了吗?学生交流后出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2、理解“铭记”,学生读背。

  五、领悟写法,诱发写作动机,布置搜集事例,为说写作准备。

  1.领悟说明道理的方法:我们读了这篇课文,都领悟了滴水穿石的启示,懂得了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一定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看来,作者说明道理的本事可真大。那么,作者有那些说明道理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呢?

  (领悟本课举例。从正反两方面说理的方法)

  2.诱发动机:其实,能够证明课文道理的事例还有很多,老师有个想法,我们也来写一个这方面的事例,来证明“摘水穿石”的道理,好吗?

  3.布置课外作业,指导搜集渠道:搜集一个事例,可通过阅读、上网等渠道去搜集。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理解文中关键句子的含义。

  2、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培养主动积累语言材料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小时侯背课文的经历和感受,从中领悟到读书的方法和背课文的好处。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表达事物的方法,培养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表达情感的能力。

  教学切入点:了解作者小时侯背课文的经历和感受。

  阅读点:如何背课文?

  课时安排:2

  板书设计:4、背课文

  简而短的课文快乐背

  方法难而长的课文克服困难背

  “书牍千遍其义自现”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门对于背课文是再熟悉不过的事了,你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是怎么样背课文

  呢?(学生自由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个人、小组等)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三、合作交流

  1、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2、说一说课文写了“我”背课文的哪些经历和感受?

  四、重点品读、感悟。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过渡:通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作者对背课文一直是充满热情和兴趣。第一部分中,因为所背内容简单有趣,在作者看来背书就像唱歌一样。可随着课文越学越多,越来越长,背书的难度不断加大,又是什么使作者对背书仍然充满热情呢?请自由读文章的第二部分,思考这个问题。

  2、生自由读第二部分,自主思考。

  3、全班交流。(以下为预设的教学板块,不分先后顺序。)

  (1)所背课文隽永有趣。

  品读义小引用的句子: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厂,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②“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

  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结合文中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体会作者对《匆匆》的喜爱。

  指导学生把感受带进朗读。

  (2)教师的示范激发了“我”背书的兴趣。

  扣住“一字不差”体会作者当时的惊奇、佩服。教师可以适当介绍《匆匆》,让学生认识到一字不差地背下《匆匆》并不容易。

  指导朗读,突出“一字不差”。

  (3)妈妈的激励。

  “妈妈拿着课本,很平静地说:‘你学的都是白话文,念起来就像说话,不难背啊!”引导学生关注妈妈的语气,体会到“平静”的语气说明妈妈的分析理智客观,还要体会到妈妈的责备之情。

  “妈妈接着说:‘我小时候,学的是古文。还不懂啊,就让背。’说完,她就背起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师可以以结合作者引用的妈妈背的孔子名言展开教学:指名读读孔子的这句名言;

  教给出这句话的译文;比较古文和译文,体会背古文的难度较大。

  “我听着很新鲜,看看妈妈,她容光焕发,背得那样起劲。”理解“容光焕发”,说

  说为什么妈妈背得容光焕发,那样起劲。

  再指导朗读,读出作者的感受。

  4、小结:虽然背书是个艰难的过程,但作者多找积极因素,不断树立背好课文的信心,童年的学习生活也因此变得趣味横生。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指名读第三部分,想想这部分写了“我”背课文的哪些经历和感受。

  2、全班交流,重点指导理解两个重点句子。

  “书读千遍,其义自见。”

  (1)文中哪些语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句话,请把它们画下来。

  (2)交流,教师相机介绍《桃花源记》,帮助学生理解“在我们的脑海中,渐渐地活画出那个捕负人有趣的经历……”

  (3)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4)指导朗读第17自然段,注意感情的变化。 。

  “多背一些名篇,储存在记忆里,在一次次的重温中,不断地加深着理解,就好像牛儿吃下草,经过多次反刍,慢慢地消化,慢慢地吸收。”,

  (1)指名读该句,说说“反刍”的意思。

  (2)这卫把温习背过的课文比成牛儿反刍好在哪里?从两个“慢慢”你读懂了什么?

  (3)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说说“背课文”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3、小结:在背课文的过程中,作者掌握了科学的读书方法,从背书中获益颇多。

  二、你原来对“背课文”持什么态度?学习课文后,你有什么新的看法吗?

  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2:快乐王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12个生字,理解课文,复述课文,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和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入手,以读体会课文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快乐王子”和“小燕子”的善良之心,体会作者内心的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和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真诚和善良”是这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当我们拥有时会变得美丽无比,而当我们失去时却会变得丑陋无比,这“美丽”和“丑陋”无关于外表,只存乎于心灵!

  二、初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2.默读课文,边读边理清写作顺序

  3.同位交流

  4.反馈归纳

  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21)第三部分(22-24)

  三、学习课文1-4段

  1.自由读1-4段:快乐王子给你什么印象?

  2.反馈信息,让学生说出快乐王子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3.指名读第1段并指导学生评读。

  4.出示CAI快乐王子的图像,并请学生配乐朗读第1段。

  5.快乐王子如此漂亮,他的心情一定非常快乐,对吗?

  6.请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并顺势指导朗读2-3段,要读出王子的悲伤和小燕子的怜悯之情。

  四、作业

  请学生表演1-4段中的场景。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这篇童话主要讲了“快乐王子”的雕像耸立在城市上空,他满身金片,有一对蓝宝石眼睛,还有一颗大红宝石嵌在剑柄上,灿烂发光。在城市的上空,他看到了尘世间的丑恶和穷苦,变得不再快乐,他的心虽然是铅做的,也忍不住哭泣。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到课文里去寻找。

  二、学习课文5-21段

  1.自由读5-21段,边读边批注。

  2.反馈批注体验,并顺势引导:快乐王子一共央求了小燕子几次?每一次都是怎么说的?(生答)

  3.具体学习5-8段,体会快乐王子的急切之心和小燕子的不忍之情。

  (1)自由读5-8段,快乐王子为什么要帮助女裁缝?(生答)

  (2)小燕子愿意取下红宝石吗?如果你是小燕子会怎样劝说快乐王子?(生答并演一演)

  (3)齐读第6段后引导学生抓住小燕子的动作来体会小燕子当时的心情。

  (4)指导读7-8段,进一步体会小燕子帮助穷人后的快乐心情。

  4.小燕子做了一件好事,它决定要离开快乐王子了。这时,快乐王子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请大家自由默读9-21段内容并谈谈自己体会,在学生谈体会的同时,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好第10段、13段、18段、20段、21段。

  5.快乐王子就这样死去了,你想对他说点什么呢?(生答)

  6.请将你想说的话写在“快乐卡片”上,然后帖到黑板上吧!

  三、作业

  你是怎样看待快乐王子的请写下来。

  板书:

  红宝石

  快乐王子一只眼睛帮助穷苦人

  一只眼睛

  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3:藏北草原

  学习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藏北、平整、遮住、蝴蝶、飞舞、酥油、增添、隆重、庄稼。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4、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感受藏北草原的景美、人美,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难点:

  1、抓住“绿绿的草地、雪白的羊群、轻轻的歌声”等关键词句体会草原的景美。

  2、抓住“手捧洁白的哈达和珍贵的木碗,盛上满满的青稞酒……”等关键词句体会草原的人美。

  学前准备:

  1、自学本课生字。

  2、搜集藏北草原的相关信息。

  知识链接:

  藏北草原是指西藏北部辽阔的草原。它不仅是野生动植物的天堂,同时也是一个具有丰厚沉积层的文化沃土。在那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到处都是牧民赖以生存的牦牛和羊群,处处可见牧民栖息之所——帐篷。

  学习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

  2、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3、学习1—3段,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体会藏北草原的景美。

  方法指导:

  1、注意“藏”、“酥”、“增”是平舌音,而“整”、“遮”是翘舌音。

  2、读正确生字词、读通句子,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3、在朗读中想象,并感悟表达方法。

  4、借助经验,唤起想象,品读此段。

  5、合作研读,品读玩味。

  学习过程:

  引言:孩子们,今天我们要跟随藏族作家大次央的脚步走进他的故乡——美丽的藏北草原。

  一、资源共享

  孩子们,你们对于藏北草原有哪些了解呢?(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信息)

  二、基础闯关

  大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课文中划记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和组内的组员交流,然后完成下面的题目。

  1、看拼音写词语

  zàng běi píng zhěng zhē zhù hú dié fēi wǔ

  ()()()()()

  sū yòu zēng tiān lòng zhóng zhuāng jià

  ()()()()

  2、比一比,再组词

  遮( )增( )隆( )嫁( )

  蔗( )赠( )笼( )稼( )

  三、自主学文,勾画圈点

  1、整体感知,读通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请大家自由地、放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藏北草原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自主学习完成后,请大家大胆在班上交流展示。)

  2、本文是按什么样的表达顺序写的,你知道吗?

  四、自主研读,感悟藏北草原景色美

  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请大家自由地、放声朗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勾画你认为写得很美的句子。

  请你把你认为很美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重点赏析:“一望无际的草原,清新碧绿,平整地铺开着。星星点点的帐篷,在这绿色的海洋中。好像害羞的姑娘,用缓缓升起的丝丝轻烟遮住自己。”

  请抓住“一望无际”、“清新碧绿”、“星星点点的帐篷”来赏析。

  2、请大家自由读2—3自然段,感受作者笔下藏北草原景色独特的美。

  作者在第二自然段围绕一个特殊的词来写自己对藏北草原独特的感受,你发现了吗?

  哪些景物表现了作者这个独特的感受呢?

  3、自学第3自然段,感受作者笔下藏北草原独特的生命活力。

  重点体会“我心中不禁赞叹:美呀!实在令人兴奋!”这句话包含的思想感情。

  在这一自然段里作者又是抓住哪些景物来写藏北草原的美呢?

  五、在朗读中回味:

  组内成员齐读1-3自然段!分组展示!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感受藏北草原的人美,激发对藏北草原的热爱之情。

  方法指导:

  1、抓关键词句体会藏北草原的人美。

  3、体会作者感情,感悟文章主旨。

  4、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请仔细发现我们居住环境的那份独特之美。

  5、学会倾听,学别人的长处补自己的短处。

  学习过程:

  一、以读代讲,感受藏北草原独特的人情美

  自由朗读4—6自然段,读中悟情。

  请把你感受到的作者笔下藏北草原的“人美”的词句写在下面:

  如:体现藏北草原人的好客的词句:___________

  体现藏北草原人蓬勃向上的词句:___________

  学生推荐朗读好的学生上台展示4—6自然段的朗读,学生以读代讲。

  二、小结全文,体会深情

  “啊!这片土地水清草茂,羊肥马壮,这里的人民勤劳好客,美丽善良。我欢呼,我兴奋,为我的故乡,为我的藏北草原。”

  (认真地有感情地朗读后,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着重体会四个“我”所表达的情感。)

  品味完后,再次深情地朗读7—8自然段。进一步体会作者对藏北草原的那份深深的喜爱之情。

  三、拓展延伸

  我也夸夸我的故乡美。(请把你居住的地方最美的一面介绍给大家。)

  我居住在___________,我认为它美在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学生当堂展示交流自己笔下的美丽故乡。(学生展示时,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后做简单的评议。)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

  【教材简析】

  “语文百花园四”共安排了“温故知新”“口语交际”和“习作”三部分内容。

  “温故知新”栏目包括“词语和句子”“拓展与交流”“积少成多”三项内容;“口语交际”的内容紧密结合本单元课文的主题,要求围绕“诚信”这个话题说说自己的心里话;“习作”要求写一件关于诚信的事。

  【设计理念】

  综合性学习应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表假设或让步的关联词语,体会其用法并懂得正确运用这些关联词。

  2.通过评价本单元中自己印象最深的几位人物,加强对本单元训练要点的理解和体会。

  3.积累名言警句,丰富语言,受到诚实守信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熏陶。

  4.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5.通过写一件关于诚信的事,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的联系,培养习作兴趣,提高习作能力。

  【重点难点】

  1.懂得正确运用表假设或让步的关联词语。

  2.通过评价本单元的印象深刻的人物和围绕诚信说心里话,加深对本单元训练要点的体会,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3.通过习作懂得对人物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来表达人物的性格特点的写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4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温故知新”

  一、完成“词语和句子”。

  1.出示课件,明确学习要求。

  2.自由朗读两个句子,弄懂两个句子的基本意思,引导学生体会带点词语在句子中的用法。

  ①“如果……就……”是表示假设的关联词,“如果”表假设,用在前一个分句,“就”用在后一个分句,是根据前一个分句推出结论或提出疑问。

  ②“即使……也……”是表示假设和让步的关联词,“即使”表示假设和让步,先承认假定的情况,再转入正意。后面常常同“也”配合用,说明正意,表示对前面假设的态度。

  3.课堂练习。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进行填空练习,学习运用,加深理解。

  ①(即使)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也)不能骄傲自满。

  ②(如果)你不遵守诺言,(就)会推动别人对你的信任。

  4.用“如果……就……、即使……也……”各说一句话。

  二、完成“拓展与交流”。

  1.启发谈话

  本单元的课文中,有好几位可敬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真诚地帮助老师纠正错误的刘东东;坦诚地正视错误、接受意见的语文老师;信守诺言的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勤劳、诚实、纯朴的小女孩;用特别方式承认并改正错误的库伯;诚实守信的林海燕等。

  2.明确交流的内容及要求。

  ①读一读宁宁的日记,想一想宁宁是怎样评价丹尼斯的爸爸的?

  ②本单元课文中谁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你能结合具体的事例来评价他们吗?

  3.组织交流。

  ①小组交流。

  ②每组推选代表发言,师生评议,全班交流。

  三、完成“积少成多”。

  1.自由朗读名言警句,初步了解每句话的意思。

  2.小组交流自己读了这些句子后的体会。

  3.熟读成诵。

  4.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诚实守信方面的名言警句?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5.把这四句名言警句认真抄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读了本单元的课文后,我们被文中主人公诚信的美德深深地打动了。你有过“承诺了别人的事情一定想办法完成”或者“答应了别

  教案《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百花园四》教案》,

  人的事情却没有完成”的经历吗?你听说过有关诚信的故事吗?你对讲诚信有什么看法呢?让我们围绕“诚信”这个话题,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吧。

  二、阅读“活动建议”,明确活动要求。

  1.读一读“活动建议”,想一想这次口语交际活动的要求是什么?

  2.这次口语交际要讲的内容主要是什么?

  重点指导学生明确这次活动要讲的是自己经历过或者听说过的讲诚信或不讲诚信的故事。

  三、确定内容,小组交流。

  1.回忆自己经历或听过的讲诚信或不讲诚信的事,想一想哪件留给自己的印象最深刻?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故事。讲的时候注意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讲清楚。还可以适当地使用平时积累的名言警句或成语,以增强表达效果。

  3.小组内同学之间相互补充,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展开讨论。

  四、全班交流,师生评价。

  1.出示课件,明确评价要点:

  ①发言是否观点明确,有事例,表达是否连贯。

  ②故事是否真实,能否准确地说明观点。

  ③评价、补充或反驳他人发言时要有礼貌,并恰当使用文明用语。

  2.每小组派出代表讲一讲自己的故事,师生共同评价。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

  一、启发谈话。

  诚信乃做人之本。你是一个讲信用的人吗?你有过失信的经历吗?今天就让我们选择一件关于诚信的事写下来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朗读本次习作提示,帮助学生了解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特别要使学生知道本次习作主要写:

  1.克服困难,信守诺言的事;

  2.由于各种原因而无法完成答应了别人的事;

  3.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而无法做到的事。

  三、走进“习作讨论平台”确定习作内容,打开习作思路,安排习作步骤。

  1.你想选择哪一件事情来描述呢?它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你答应了谁?

  后来遇到什么困难?结果怎样?

  2.你打算按怎样的顺序来写这篇文章?

  3.在写遇到困难和想办法解决困难这部分时,应该写得具体些,并把你当时的想法写出来。

  四、说“诚信”,评说议写。

  1.说一件与“诚信”有关的事。

  2.小组交流。

  3.选代表说。

  4.按上面要求评一评,议一议,指导学生把事情说具体。

  五、想一想写作提纲,拟好题目,学生习作。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学生习作,师生评改。

  一、学生继续习作,完成初稿。教师巡视、点拨。

  二、展示交流。

  谁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大家听,请大家评一评。(读评2至3篇)

  评议时,提示学生:

  1.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否写清楚写完整。

  2.是否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外貌描写把事情经过写具体。

  3.是否把自己当时的想法写出来。

  三、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评改,提出修改意见。

  四、进行自我修改。

  引导学生修改自己习作时要考虑老师提出的要求及同学提出的建议。

  五、把修改后的习作认真誊抄在作文本上。抄写时注意不写错别字。

  教案《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百花园四》教案》,,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百花园四》教案-五年级语文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07-15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9-13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9-28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8-26

五年级上册语文《水与生命》语文及教案10-28

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7-30

五年级语文上册园地教案07-31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8-25

五年级语文上册《松鼠》教案02-23

五年级上册语文《松鼠》教案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