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期行》教案

时间:2022-09-06 20:21:58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期行》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期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期行》教案

语文《期行》教案1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

  3、学习古人懂礼知义的优秀品格。

  教学重难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我们学校要求同学们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而且要成为具有高尚、高雅气质的人,并计划为同学们开设礼仪课。今天呢!我们就来学习和这方面有关的一则古代的故事。

  二、整体感知

  (一)疏通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字典,初步疏通课文,并圈画出不能解决的文言字词。

  2、学生提出不懂的字词,并通过交流解决问题。

  明确:

  学生先自主阅读课文,发言提出一些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老师引导学生讨论解决,并总结一些解决字词的方法和途径等,如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组词法等。

  1、多媒体显示一些需要重点掌握的字词。

  1)、与友期行:约定。

  2)、期日中:约定的时间。

  3)、太丘舍去:舍,舍弃;去,离开。

  4)、尊君在不:通“否”,读“fǒu”

  5)、相委而去:委,丢弃;去,离开。

  6)、下车引之:拉。

  7)、入门不顾:回头看。

  8)、去后乃至:才。

  3、一学生朗读课文,考虑如何用现代语言复述。

  4、学生复述课文;对比复述,补出课文省略的部分。

  5、集体朗读课文

  (二)分析课文

  1、思考问题:

  (1)友人为什么“怒”?元方怎样反驳“友人”的?

  (2)从元方的回答看,元方是个什么样的小孩?

  2、在理解的基础上,集体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三、质疑探究。

  四、学习体会。

  五、字词积累练习。

  六、课后作业。

语文《期行》教案2

  一、教学设想。

  《期行》是一篇短小精悍、故事性很强的文言短文,它用浅显的语言向人们讲述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做人一定要守信用”,对当今社会极具现实意义。

  本课希望达到的课标要求: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2)锻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恪守信用的优良品质。

  二、学习方法。

  本课文字比较浅显,可采用朗读、学生自由提问、讨论等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三、教学步骤。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师:上个星期天,我和一个朋友约好早晨8点出发去爬山,可是时间到了,他还没有来,我该怎么办呢?谁来帮我出出主意?

  (可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然后引入本课学习内容:古代有个叫陈太丘的人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并且他的儿子元方在这件事中也有自己的表现,大家想不想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呢)

  (二)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

  (1)注意读准字音,例:尊君在不(通否)?

  (2)读出元方和客的感情色彩。

  2、学生在小组内互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学生在小组内共同翻译课文内容,然后在班内自由提问应掌握的重点词语。

  提示:期:约定。去:离开。

  舍:放弃。不:同“否”。

  委:丢下,抛弃。

  尊君:古代尊称对方的父亲。

  家君: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君:古代尊称对方,可以为“您”。

  顾:回头看。

  (三)课堂讨论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文中人物的看法。

  1、你对陈太丘的做法如何评价?如果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

  2、你对元方的做法作何评价?

  3、你有过和文中人物类似的经历吗?你对“守信”这个问题持什么样的看法?

  (以上问题可让学生自由发言,允许学生对文中人物的做法有不同的看法,对守信的.问题,教师应结合生活实际伺机加以正确的引导)

  (四)作业。

  就课堂讨论中你最感兴趣的问题写一段文字,如:《谈陈太丘舍友而去》。《“守信”之我见》等。

语文《期行》教案3

  一、教材依据: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世说新语二则第一则)《期行》

  二、教学目标:

  1、顺畅翻译全文,并能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2、领悟故事情节所包含的积极意义:诚信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

  3、引导学生学习评价人物。

  三、教学重点:

  1、个别重点词句的翻译。

  2、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五、教学难点:激励学生创造性地阅读和感悟文本。

  六、教学方法:活动型阅读教学法。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讲故事:《狼来了》。

  2、讨论: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3、引入:我们探讨一篇关于“诚信”话题的文章——《期行》。

  (二)、学法引导:

  1、清除障碍,顺畅朗读。

  2、理解字句,整体感知。

  3、复述故事,推究内涵。

  4、审美评价,勇于创新。

  (三)、组织探究:

  活动1、清除障碍,顺畅朗读。

  (1)互动求助,读准字音。

  (2)合理停顿,读准节奏。

  A、教师范读:(学生划停顿符号“/”)

  B、分组朗读:(纠正其读音与停顿的不当之处)

  C、全班齐读,教师点评。

  活动2、理解字句,整体感知。

  (1)生生互动,理解词句。

  (2)整体理解:逐句理解,积累文言词语。

  (3)梳理情节:

  这是一篇文言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各写了什么?

  开端:期行不至,太丘舍去。

  发展:客问元方,怒骂太丘。

  高潮:元方反驳,无信无礼。

  结局:客惭下车,元方不顾。

  活动3、复述故事,推究内涵。

  (1)小组复述:组长复述,其余同学补充。

  (2)探究: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3)小结:诚信是立世之本,我们都应当讲究诚信。

  活动4、审美评价,勇于创新。

  (1)人物评价:你喜欢或者不喜欢哪一位?为什么?谈谈你的想法。

  (2)情境体验:假如你是太丘,回来知道故事里的情况,你会怎样做?假如你是元方,父亲回来后,你将怎么做呢?假如你是故事中的友人,太丘回来后你又将怎么做呢?

  (3)感悟讨论:学习本文,你懂得了什么或你明白了什么?

  (四)、结束: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合作很成功,但愿我们明天的合作更精彩。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首诗歌或短文。

【语文《期行》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期行》教案04-21

期行语文教案07-05

期行 教案教学设计12-06

语文《琵琶行》的教案11-15

期行的说课稿05-10

改写《期行》07-28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09-07

选修语文《从军行》教案10-11

语文教案《琵琶行》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