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2-07-13 19:43:25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范文锦集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范文锦集5篇

语文教案 篇1

  导学目标:

  1、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爸”、“全”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确电视“奇妙”的真正含义。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导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理解“奇妙”的真正含义。

  预习学案

  1、读准字音,想想课文中什么事很奇妙呢?

  2、再读课文找出生字,多读几遍

  3、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导学案

  1、认真读课文,连一连

  爸爸和我 足球乐的直叫一起拍手欢呼

  奶奶 音乐舞蹈

  爸爸和我 京剧听的入迷打盹睡觉

  妈妈 足球迷

  2、爸爸在看球赛时想到了什么?

  3、奶奶听戏听的的入了迷,我和爸爸都在打盹睡觉。奶奶又怎么想了呢?

  4、当看到妈妈一脸的疲劳你会怎么想?

  5、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一个什么秘密呢?

  生字教学。

  1、教师范写

  2、学生描红交流

  3、学生练写

  课堂检

  1、看拼音写词语。

  bà bα quán jiā ɡuān xīn wán quán

  ( ) ( ) ( ) ( )

  2、根据课文内容选词填空。

  舞蹈 音乐 足球 京剧 关心他人

  爸爸明明爱看_______,却换成了________,是为了给奶奶看。奶奶_______听得入迷,为了让爸爸明明看,却换成了_______。妈妈从书房里出来,我们都提议让妈妈听听_______,看看_______。我们每个人心里装着的秘密是______________。

  课后拓展

  把课文朗读给爸爸妈妈听,让家里人谈谈他们的感受。

  板书设计

  5 看电视

  爸爸和“我”喜欢足球 足球

  奶奶喜欢京剧 看京剧

  妈妈喜欢音乐、舞蹈 音乐舞蹈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过程:

  1.指名读文前提示,明确阅读任务。

  (1)小人鱼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承受了哪些痛苦?最后她成功了吗?

  (2)这个故事的结局让你感悟到了什么?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上面的问题。在相关的段落旁可以做适当的标注。

  3.学生交流读书收获。

  在交流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小人鱼矛盾而复杂的内心活动,感受小人鱼的善良以及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二、重点语段的预设:

  (1)“小人鱼知道了这个消息,觉得她的心在碎裂。她知道王子结婚后,自己就会变成泡沫。为了王子,她离开了她的家庭,她交出了她美丽的声音,她每天忍受着巨大的痛苦,然而王子却一点儿也不知道。”

  “心在碎裂”,极言小人鱼的伤心和委屈。为了王子,离开了家庭,她承受着离家之痛;为了王子,被贪心的巫婆要去了美丽的声音,她承受变哑无声之痛;为了王子,鱼变人,她承受着肉体之痛;她所做的一切王子却一点也不知道,她承受着感情之痛;用王子的血可以复活自己,要么自己死去变成泡沫,她承受着生命抉择之痛。

  (2) “小人鱼掀开紫色的帷帐,看到那位美丽的新娘把头枕在王子的怀里睡着了。她向尖刀看了一眼,然后又把目光转向王子。刀尖在小人鱼的手里抖动着。忽然,小人鱼把刀子远远地向浪花里扔去。……小人鱼最后模糊地看了一眼王子,然后跳到了海里,她觉得她的身体在一点点融化成为泡沫……”

  看新娘,这是夺走她幸福的女人;看尖刀,把目光转向王子,要么用王子的血让自己复活,要么自己死去变成泡沫;“刀子在小人鱼的手里抖动着”,具体的描写,细致地刻画出小人鱼复杂而矛盾的心理。在这生命抉择的时刻,善良、崇高的小人鱼选择了自己化成泡沫。“最后模糊地看了一眼王子”,她是在向自己深爱的人诀别,向自己的生命诀别。

  在讨论“最后小人鱼成功了吗”这个问题时,要允许学生个性的理解:可以说她没有成功,因为她没有得到王子的爱情,王子与别人结婚了,而她自己变成了海上的泡沫;也可以理解为她是成功的,尽管最后小人鱼变成了海上的泡沫,但是在追求爱情和幸福的过程中,因为她的勇敢、善良,被超生到了精灵的世界,她的精神,在这个世界上永存。

  三、读写结合、感情升华

  1.选择课文中自己感兴趣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2.练笔:小人鱼变成了透明的小天使在天空飞翔着,在世界的上空撒播着快乐微笑和爱心……小人鱼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试着写一写。

  四、拓展延伸

  1.阅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的选文《谁是最可爱的人》,读后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2.课外阅读《安徒生童话》,在阅读欣赏课上再交流读童话的心得。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并学习这种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

  1.搜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不懂的知识找资料弄明白。

  3.生字、新词卡片。

  4.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生字。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提问: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些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同学们想知道的很多问题,我们都可在文中找到答案;但是有些问题,还需我们做进一步探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预习。

  (1)轮读词语: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卧进突兀(wù)旅行

  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

  遗(yí)迹奇怪严严实实平整震惊

  (2)质疑问难,解难。

  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向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观看录象)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3)轮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大石头写了一些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三、学习生字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字17画,第六笔为“┖”。

  “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

  3.各自练写,评价反馈。

  四、作业设计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美好品质。

  2.学习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语句意思。

  3.感受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追求的可贵品质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4.阅读选读课文《做风车的故事》。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精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1.感受巨石之“怪”。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课文,思考: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在书上划出重点词句。

  (2)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讨论:

  一怪,它是独立的'──“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二怪,这块石头体积庞大──“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三怪,时间久──“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四怪,没有人说得清它的由来──“爸爸也说不清楚”。

  (3)朗读课文,再次体会巨石之怪和李四光的疑问。

  2.体会李四光是怎么提问题的。

  按课文内容填空: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它应该()。可它( )?

  3.感受人物品质。

  大石头可真怪!李四光有了和大家一样的感受,他产生了疑问,他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呢?

  (1)自读课文,找、画关键重点词句。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抓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几个关键词语,理解李四光执著探索的可贵品质,体会课文是怎样把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探索写具体的。

  (3)一块大石头,引发了一个重大的科学研究成果,这个成果震惊了全世界!读到这里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要跟李四光爷爷说的吗?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角色朗读对话。

  三、拓展延伸,加强感悟

  你还搜集到李四光爷爷哪些故事?特别是他的童年故事?读过故事,你又有什么感受?

  四、总结全文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五、阅读选读课文《做风车的故事》

  1.谈话,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李四光爷爷小时侯看到了一块巨大的石头,引发他的思考和探索,后来出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两百多年前,有一个孩子看到苹果往下掉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苹果既不往旁边飞,也不往天上飞,偏偏要往地下落呢?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吸引它呢?”经过他反复推测、不断研究,终于发现了宇宙间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揭示课题。

  3.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布置思考题: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文章里写到了小牛顿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你最欣赏小牛顿哪一点?

  4.自主阅读。

  5.交流,指导朗读。

  六、作业超市

  1、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2、抄写生字词语。

  3.继续搜集、阅读其他名人故事。

  【实现课堂内外的延伸,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并积累知识。】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太阳与士兵的对话,体会文章所表达出的边防战士对祖国的忠诚之情。

  2、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归纳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的,提高概括能力。

  3、帮助学生认识五个生字。

  4、对有条件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读后练习,用书信的形式写出读后感。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读。

  谈话:生活中,有各种对话——儿子与母亲的对话,学生与老师的对话……可是,你听过这样的对话吗?

  板书:太阳与士兵

  二、初读对话。

  以个体自读为主,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想想一共有多少次对话。

  三、再读对话,一边读,一边想:每次对话主要说了什么内容,你从中感受到了“东方一哨”士兵怎样的形象?

  1、读第一次对话,要想象士兵们清晨高唱上岗,在太阳照耀下升旗的情景。

  2、读第二次对话,要想象士兵们用自己的双手在荒凉的小哨所上建起升旗场的情景。

  3、读第三次对话,要想象士兵们年复一年在冰天雪地迎风站哨的情景。

  四、巩固练习。

  1、注意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想想这样写所包含的意思和情感,再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几句话。

  北国的松,江南的竹,中原的月季,陕北的向日葵……每一料种子都带着战士的馨香在这里落户。

  我们要将我们全部的光和热,献给祖国,献给人民,献给您——伟大的祖国!

  2、为课文插图配一首小诗,题目是《太阳与士兵》。

  3、给“东方第一哨”的解放军叔叔写一封信,倾吐你心中想说的话。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些关于桥的课文,比如说《兰兰过桥》写的是新奇的潜力桥和塑料桥;《赵州桥》为我们介绍的是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写的是海峡两岸人民用爱心共同救助一位大陆白血病患者的感人故事。那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座桥,是什么样的桥呢?

  二、 略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情,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出来。

  2.检查字音字形,解释词语

  3.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主要讲了在黎明时,雨下的很大,山洪暴发了,老汉组织全村一百多号人撤离,最后老汉和他儿子英勇牺牲的故事。)

  4.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

  (事情发展顺序)

  5.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突遇山洪:一至六段;疏导撤离:七至十三段;桥塌殉职:十四至二十三段;祭奠英灵:二十四至二十七段)

  三、 细读课文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同时找出描写大雨山洪和老汉的句子,并想一想,老汉是个什么样的人。

  1.我们先来看描写雨和山洪的句子。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像泼,像倒”说明雨下的很大,雨势凶猛,为下文山洪暴发做铺垫)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了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势不可挡: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课文指洪水来势凶猛,奔腾呼啸。

  狂奔:迅猛地奔跑。本课形容洪水奔流而下,势不可挡。)

  (这些词都生动地写出了水势的迅猛。)

  (比喻句,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洪水的凶猛可怕。)

  【这两句是比喻句,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将洪水的迅猛、可怕表现出来。】

  【指名读、齐读】

  (1)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狞笑:凶恶地笑。本课是形容洪水的凶猛、可憎。)

  (3)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这三句是拟人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曾强了表现力,把洪水的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以及人们处在的危险环境表现地淋漓尽致。】

  【有感情指名读、齐读】

  2.面对这样可怕凶猛的,像魔鬼一样的洪水,村民的反应是怎么样的?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失措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向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惊慌失措地折了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木桥拥去。

  (跌跌撞撞:形容走路不稳。AABB句式,可以多积累,多运用)

  (在人们的反应中,“惊慌、你拥我挤、跌跌撞撞、拥”这些词都写出了人们在面对洪水,面对生命危险时的惊慌失措、奔跑混乱的场面。)

  【指名读、齐读,注意读出人们那种惊慌失措的心境和混乱的场面,语速要稍快】

  第二课时

  1.村民们面对洪水是惊慌失措的,那文中的老汉在面对惊慌的人们和气势汹汹的洪水时,又是怎样的呢?

  我们之前找过描写老汉的句子。

  (1)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都拥戴的老汉。

  (拥戴:拥护推戴。正是因为全村人都拥护爱戴他,所以下文中他才能指挥全村人民有秩序地撤离。)

  (老汉先于村民来到木桥前,但他并没有先跑,而是站在这里等他的村民们,我们可以体会到老汉他心系群众)

  (2)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比喻句,老汉像一座山,老汉的神情是严肃的、冷静地,临危不惧的,与村民的反应形成鲜明对比,不仅说明老汉的临危不惧,也表达出了老汉在人们心中的高大地位,他还是人们获得希望的“靠山”。)

  【有感情指名读、齐读】

  (3)老汉沙哑着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啊!”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来报名!”

  竟没有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这几句话用语言描写来描写老汉,老汉的话说的简短而有力,他以严格的先人后己的党纪控制局面,虽然他的话是冷冷的,但我们可以体会到他那颗火热的,为人民服务的心。)

  【有感情指名读、齐读】

  (4)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的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在这里指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下发出的响声。)

  1这句话通过“冲、揪、吼”等动作和语言描写,还运用比喻,写出老汉对不服从命令者的态度是严厉的,同时我们可以体会到老汉坚持原则的品质。

  2木桥是什么样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中,在人们的重压下即将断裂的危及情景,也为下文写木桥的轰塌埋下了伏笔。

  3老汉揪出来的人是谁?(他的儿子)

  【把自己的儿子排在后边,就以为这他的危险更大,老汉是不爱他的儿子吗?(不是)从哪里能看出来老汉是爱儿子的?】

  (1)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些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从“吼,少废话,快走、用力推、似乎要喊些什么”等可以看出老汉是爱儿子的,他希望把活下去的机会留给儿子)

  (2)既然老汉是爱儿子的,又为什么要把儿子从队伍中拉出来呢?

  1他们都是党员,要遵守先人后己的党纪

  2老汉身上有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坚持原则的优良品质

  【有感情指名读、齐读】

  【是啊,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共产党员,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也正是课文以“桥”为题目的深刻内涵。】

  【这样一个品德高尚、无私无畏的老党员值不值得我们敬佩?值不值得我们学习?带感情读】

  1.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祭奠: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

  (1)读到最后,我们才知道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课文为什么这样写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文章这样的构思特别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虽然让人感到在意料之外,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这样的结构安排可以达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四、表达方法

  这篇文章我们已经分析完了,浏览全文,你能发现文章的句子有什么特点吗?有什么作用、好处?

  (本文的句子、段落都非常简短,很多话都单独成段,语言极为洗练,这样的特点既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又可以增强故事的悲壮色彩,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园地的语文教案08-22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10-03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8-06

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02-26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11-10

语文《石榴》教案10-11

语文母鸡教案10-15

语文下册教案12-13

语文关怀教案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