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贤《心源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时间:2023-06-20 16:42:58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李贤《心源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①邓之儒学,在古城巽隅,规制宏敞。殿后曰“明伦堂”。堂前道中一井,其水湛然以清,有司作亭其上,御史项君题之曰“心源”。州守崔君富谓予郡人也,请记之。

李贤《心源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②噫!旨,心源之名亭也!夫源者,井内之泉也,而必冠之以心者,何哉?湛然以清者,水之本体也。苟终日荡之,未有不浊者也。虚灵不b者,心之本体也。苟私欲蔽之,未有不昏者也。水之荡而浊者,有时静焉,则本体之清于是乎出矣。心之蔽而昏者,有时静焉,则本体之明于是乎在矣。甚矣,水之清浊有似于人心之昏明也。

  ③清而明者莫不皆由乎静,浊而昏者,莫不皆由乎动,然水之浊者,静则清矣,初无用力于其间。而心之明者,虽由乎静,必有主敬之功焉,此心之明,德无或昏也。今朝教育收集。故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④或曰:项君名亭之意,果出于此乎?曰:不可得而知也。据心源之名而推心源之理如此。然项君之意,虽不可知,要之不出此理之外也。

  ⑤于是乎记。

  【注】①邓:地名。邓州②巽隅:东南角③放心:丧失了的善良之心。

  21.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

  A.哉B.也C.焉D.耳

  答案:A

  22.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是一项是()(2分)

  A.高大宽敞的邓州官学坐落于古城的东南角。

  B.殿后通往明伦堂的道路上有一口清澈的井。

  C.御史将当地官员修建的井亭命名为“心源”。

  D.州守崔富吩咐李贤的同乡去邀请李贤作记。

  答案:D

  23.对文中“心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性清明的心源,会因为被个人欲望蒙蔽而变混浊。

  B.变得混浊的心源,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来恢复本性。

  C.寻找丧失了的善良之心,其实就是寻找清明的心源。

  D.“学问之道”在于让位道德不昏昧,进而让心源清明。

  答案:D(原文:此心之明,德无或昏也。顺序反了。)

  24.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3分)

  居是学者,“心”之名,宁不惕然有所警哉?

  A.第①段末尾B.第②段末尾C.第③段末尾D.第④段末尾

  答案:C(承接“求学问之道”)

  25.第③段的论述在第②段的基础上推进了一层,请加以分析。(4分)

  答案:第②段主要论述了水的清浊取决于动静,类比人心昏明与水类似:心昏是私欲蔽之。第③在此基础之上论述“心之明,虽由于静,更在于善良之心,由此才能德不昏。论述上更深入了一层。

  译文:

  邓州的儒学,在古城的东南角,规格宏大宽敞,大殿的后面叫做“明伦堂”。明伦堂前道路中有一口井,井水清澈,官吏在井上建造一个亭子,御史项君题写叫做“心源”。邓州太守崔君说我是本郡人,让我写一篇记。

  呀!美好呀,心源这个名字,这个亭子。源,是井内的泉水,而一定要加上心字,为什么呢?清澈,水的本性。如果整天摇荡,没有不混浊的。虚空灵动不昏庸,心的本性。如果私欲遮蔽了它,没有昏庸的。水被摇荡而混浊,有时静止下来,那么本性的清明于是显现出来了。心被遮蔽昏庸,有时静止下来,那么本性的清明于是存在了。太过了,水的清澈混浊,就像人心的昏庸清明。

  清澈与清明,没有不源于静,混浊与昏庸,没有不源于动,然而水的混浊,静止就清澈了,起初不要在中间用力,而心的清明,虽然源于静止,一定需要主敬的功夫,这心的光明德行,是不会迷惑昏昧的。所以说:取得学问的方法没有其他,寻求丧失了的善良之心罢了。

  有人说:项君给这个亭子起名的意思,真是这个吗?我说:不能得知。根据心源的名字而推论心源的这样的道理。然而,项君的意思,虽不可能知道,要点不超出这个道理之外。于是写下这篇记。

【李贤《心源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相关文章:

心源亭记的阅读答案07-14

《醉翁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07-14

《喜雨亭记》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07-10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03-21

《送李端》阅读练习及答案01-05

醒心亭记曾巩阅读答案10-28

文言文阅读任贤练习及答案07-07

李贺《湘妃》阅读练习及答案06-20

《春天的心》阅读练习及答案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