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阅读练习及答案

时间:2023-03-25 12:19:19 诗婕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拯救》阅读练习及答案

  语文学习需要通过阅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积累自己语文学习素材,也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检验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提高自己做题的速度,掌握必要的做题技巧,所以做语文试题也很重要。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拯救》阅读练习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拯救》阅读练习及答案

  《拯救》阅读练习及答案1

  视野右边的山谷口三三两两停着一大群马。此时,马群已经越过沼泽,似乎准备离开,又像在等待什么。

  卡西在前面突然停下来,居高临下看了一会儿,回头冲我大喊:“看,马掉进去了!”我低头冲山谷尽头一看,果然,隐约有一匹红马在那里的黑泥浆中激烈地挣扎,已经陷到了大腿处。

  我连忙放下冰块,说:“下去看看吧!”

  但是卡西不让。再这么耽搁下去,冰越化越快,多可惜!先背回家再说。

  回到家,一个人也没有,妈妈和斯马胡力不知到哪里去了。把冰块卸进敞口大锡锅里后,我立刻出门去看那匹马,卡西去山梁西边找阿依横别克。他家是我们在吉尔阿特的唯一的邻居,这一大片牧场上只有阿依横别克和斯马胡力两个男人。

  红马已经不能动弹了,浑身泥浆。看我走近,本能地挣扎了一下。我拾起石头丢过去,希望它受惊后能一个猛子蹦出来。但是等我把这一带能搬动的石头全都丢完了也没什么进展。四周那么地静,明净的天空中有一只鹤平稳缓慢地滑过。一个人呆在这里,面对陷入绝境的生命,毕竟有些害怕,又过了一会儿我便离开了沼泽。

  刚走到山谷口,迎面遇上了卡西,却只有她一个人,手里提着一大卷牛皮绳。阿依横别克他们都不在家。

  卡西在牛皮绳的一端打了绳圈,然后试着甩向沼泽中露出的马头,但她显然没有斯马胡力那样的技术。甩套没有用,卡西决定亲自下去套。她卷起裤脚,持着绳子踩进了黑色的沼泽泥浆。我心都提到嗓子眼了,一直看到她稳稳当当走到马跟前,才松了口气。原来沼泽其实也并没有那么危险,表层的泥浆在春日的阳光下晒得已经很紧了,加之淤泥中又裹有团团的细草茎。但因马蹄是尖的,身体又那么重,可能会容易陷下去。但人的体重轻,脚掌又宽长,如果下陷的话,顶多陷到小腿肚就停止了。

  套好绳子后,我们两个岸上岸下地又扯又拽,弄得浑身泥浆。那马纹丝不动。我们只好先回家,等男人们回来再说。

  两个小时后,太阳完全落山,漫长的黄昏开始了,气温陡然下降。我穿上了羽绒衣独自走进山谷又去看那马。冰渣一般寒冷的泥浆使它开始浑身痉挛,圆圆大大的肚皮不停激烈抖动着,我想它身体里的河流已经开始崩溃、泛滥。糊在它背上的淤泥已经板结成浅色的土块,毛发肮脏。马群不能继续等待下去,迂回曲折地渐渐走远。

  回到家,卡西抬出大锡盆,开始和面,准备晚餐。我却老惦记着不远处冰冷沼泽里那个正在独自承受不幸的生命,焦虑不已。那一刻,我为自己的微弱无力而难过

  在天色彻底黑透之前,那匹马最终给拖上来了。

  那时男人们都回来了,斯马胡力跳下齐腰深的泥水潭,从另一个方向使劲推挤马肚子,阿依横别克在对岸骑在自己的马上拼命挥鞭策马拖拽一一马肚上勒着绳子,绳子另一头套在泥浆里的马脖子上和它翻出泥浆的一条前腿上。其间粗粗的牛皮绳被拉断了好几次。

  当时那马一动也不动,死了一样,侧着脸,一只眼睛整个儿淹没在泥浆中。突然,绷紧的绳子一松,它明显地被扯着挪动了一下,斯马胡力赶紧往后跳开,那马整个猛地往前一陷,全部扎进了泥水中。本能让它作出最后的挣扎,它的后腿一脱离结实的泥浆就开始踢蹬不已,仰着脖子,努力想把头伸出水面,但很快整个沉没下去。

  我尖叫起来,面对这番情景连连后退。但大家大笑起来,说:“松了!松了!”阿依横别克更加卖力地抽打自己的座骑,牛皮绳绷得紧紧的。

  当时我以为那马肯定会溺死,感觉过了好久好久,马头才重新浮出水面。

  两个男人累得筋疲力尽,满脸泥巴。但仍然不放弃,一边互相取笑着,一边竭尽全力地拯救。最后马被拖上高高的石岸时跟死了一样,要不是肚子还在起伏的话。它的肚子被石头和绳索磨得血肉模糊,耳朵也在流血,背上伤痕累累,脖子上的鬃毛被斯马胡力扯掉了好几团。

  值得安慰的是,哪怕在那样的时刻,它仍注意到脸庞边扎着一两根纤细的草茎,它努力扭过头侧着脸去啃食。我连忙从别的地方扯了一小撮绿色植物放到它嘴边,我听说牧人是很忌讳这种拔草行为的,但大家看了都没说什么。

  第二天上午,马虚弱地站了起来,浑身是板结的泥块,毛发肮脏而零乱。我总算舒了一口气。虽说“一切总会过去”,但“一切”尚远未“过去”的时候,总感觉“一切”永远不会“过去”似的。再回想起来,自己只会瞎操心!

  而卡西呢,一点儿也没见她有过担心的样子,只见她尽可能地想办法营救那马。后来赶到的斯马胡力和阿依横别克也是一边打打闹闹地开着玩笑,一边竭尽全力地把它拖上岸,从头到尾都无所谓地笑着,好似游戏一般的态度。

  节制情感并不是麻木冷漠的事情。我知道他们不是残忍的人,他们的确没我那么难过、着急,但到头来却远远做得比我多。只有他们才真正地付出了努力和善意。

  卡西和斯马胡力他们是强大又宽容的,他们一开始就知道悲伤徒劳无用,知道叹息无济于事,知道“怜悯”是居高临下的懦弱行为。他们可能还知道,对于所有将死的事物不能过于惋惜和悲伤,否则这片大地将无法沉静、永不安宁。

  (有删改)

  注:李娟,汉族,1979年出生于新疆生长在四川。2007年春天,李娟进到哈萨克牧民扎克拜妈妈家,她与扎克拜妈妈、妈妈的儿子斯马胡力和女儿卡西同吃同住同劳动,跟随他们转场放牧3个多月。这篇文章写的就是这一时期的生活。

  10、理解文章划波浪线的句子。(4分)

  (1)我想它身体里的.河流已经开始崩溃、泛滥。(2分)

  (2)它努力扭过头侧着脸去啃食。(2分)

  11、分析文章划直线的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12、结合原文,分析哈萨克人的性格特点。(6分)

  13、这篇散文意蕴丰富,其主题可作多种解读,请结合文本对主题进行探究。(6分)

  答案:

  10、【答案】

  (1)河流,指生命力,河流崩溃、泛滥意味着马的生命力已不由它意识控制地溃散、流窜,(1分)“我想”表达了我对濒临绝境生命的担忧和焦虑。(1分)

  (2)通过“扭”“侧”“啃”等动作描写刻画出马吃草时的努力和艰辛,(1分)表现了马强烈的求生欲望。(1分)

  11、【答案】第一处写鹤从空中滑过,以动衬静,衬托出环境的静寂冷清,烘托了我独自面对陷入绝境的生命时的害怕心情。(2分)第二处写太阳完全落山,天色越来越暗,营造了一种冷寂、悲伤的氛围;“气温陡然下降”,烘托出我对红马命运的紧张与担忧。(2分)

  12、【答案】冷静理智。卡西一开始拒绝去看马,而先完成自己手头的工作;当发现她和“我”根本弄不动马的时候就回家和面准备晚餐,见出人物内心冷静理智,活在当下,不因过多的无用的情感而影响当下的生存。善良勇敢。卡西找不到男人帮忙,仍然单身一人踩进沼泽去营救红马,体现出她的善良和勇敢。乐观强大斯马胡力和阿依横别克尽力营救马匹,却又在这么紧张的时刻能够“大笑”,保持轻松的心情,体现了他们善良而不软弱,强大且有同情心,以及面对死亡的坦然与自在。宽容。对我拔草这种牧人忌讳的行为,他们都没有说什么,体现了他们的宽容和善良。(每点2分,写出三点即可)

  13、【答案】生命的本能促使马儿虽掉落泥沼但仍不停努力想要脱离困境,马儿象征了这片贫瘠却又宽广的荒野之上的永恒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草原上坚韧生命的赞美。

  真正的善意从来都是付出,而并非怜悯。卡西等人以积极主动的实践行动去拯救红马,但不会像我一般身陷悲痛,表达了作者对牧民身上这种强大、坚韧而宽容的生命态度的赞美。

  生与死本就是这广袤草原上的自然规律人不必为之深陷悲痛。卡西等人尽全力拯救红马,

  但对将死之物也不过分惋惜悲伤,所以他们从头到尾笑着,看似游戏一般的态度,实际上是面对死亡的坦然和豁达。

  《拯救》阅读练习及答案2

  ①在过去的一百年中,汉语和汉语写作饱经磨难。没有一种语言像中文那样,在这一百多年来经历了如此重大的变革。从晚清效仿日本明治维新的“言文一致”运动开始,汉语经历了“五·四”白话文运动、推行世界语、汉字的拉丁化、语言大众化和解放后的繁体字简化方案、80年代的电脑化挑战等。以致作家白先勇总结现代汉语的命运时说:“百年中文,内忧外患。”

  ②汉语的危机来自英语、拉丁文的冲击。现代汉语严重欧化,当代中国作家几乎都走在一个介乎“欧化”的中文与被中文化的带翻译腔的“西文”之间的“中间道路”上。创作界如此,而批评和理论界也难以超拔。一百多年来,我们学术话语“西化”色彩浓重,从概念、范畴到理论命题,都很少使用传统古典文论的东西,出现了“失语”的症状。

  ③我们自身的放纵和苟且,使汉语祸起萧墙。很多作家对汉语不够尊重,作品中充斥着一些污秽、暴力的'语言,传播着没有道德的内容,损害了汉语写作的尊严。这种妥协甚至投降,使得汉语文化的被颠覆来得更直接、更容易。

  ④汉语危机还来自“全民学英语”热潮的冲击。一位学者曾经作过一项统计,在“社会文化”网点下的120多个讨论本国文化的小组中,中国是最大的放弃本国文字而使用英文的国家。一个以对外汉语教学及汉语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互联网讨论组,本来应该使用汉语,然而多年来也一直是以英语为工作语言。

  ⑤网络语言向现实生活的渗透也是汉语出现危机的原因之一。一位语言学家曾对网络语言发难,称网络语言对汉语是一种污染。一位高级教师曾说,有些同学在作文里时常使用网络词语,他感叹:“对此若不加以引导,学生极有可能养成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

  ⑥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学习汉语的人数增长最快。

  ⑦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⑧在历史与现实、“内忧”与“外患”的多重夹击中,汉语如何延续其传统的血脉,创造新的辉煌,这是摆在当代中国人面前的一个急迫的问题。

  ⑨我们能否意识到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能否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那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鲁迅使用过的、延续着几千年中华文化命脉的、最令我们骄傲的母语呢?

  (选自《汉语的危机》有删改)

  19.选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答:

  20.综观全文,作者认为汉语危机出现的具体原因有哪些?请分点概括。(3分)

  答:

  21.选文第⑥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

  答:

  22.结合选文内容和中学生的实际,说说我们应该怎样“拯救世界上最美的语言”。(3分)

  答:

  参考答案:

  19.(2分)拯救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20.(3分)①英语、拉丁文等外语的冲击;②许多作家对汉语不尊重;③“全民学英语”热潮的冲击;④网络语言向现实生活的渗透。(答出三点、意近即可)

  21.(4分)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把“汉语热”在全球持续升温与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进行对比,突出了拯救汉语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意近即可)

  22.(3分)①每个炎黄子孙都要树立和强化保护母语的责任意识。②学生作文应该慎用或

  不用网络语言,养成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习惯。③在日常的沟通交流中,我们应该尽可能使用普通话,减少汉语交流的障碍。④学好文言文,传承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丰富我们的汉语语言。(答出三点,意近即可)

  《拯救》阅读练习及答案3

  拯救

  当你得到拯救的时候,你会看到一道光,你的心里也会有所感觉。

  在我快满13岁的时候,我从罪孽中得到拯救,但并未真正得救。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我的姑母丽德所在教区的教堂组织了一个声势很大的福音布道会。一连几个星期,每天晚上都有讲道、唱诗、祈祷和赞美声。一些顽固不化的“罪人”①受到感召后,回到了基督身边,因此,教徒的人数迅猛增加。在布道会行将结束前,他们又专为孩子们开了一个会,为的是“把迷途的羔羊领回羊圈”。几天前,姑母就一直在念叨这件事。那天晚上,我被送到教堂,安顿在前排的忏悔席上,和那些还没有回到耶稣身边的“小罪人” 们坐在一起。

  姑母说:当你得到拯救的时候,你会看到一道光,你的心里也会有所感觉。那是耶稣进入了你的生命,从此以后,上帝将永远和你在一起。她还说,你能在心灵里听见耶稣、看见耶稣,而且能够感觉到耶稣的存在。我相信她的话,因为我听过很多老年人都这样说,我想,他们理应知道这些事。虽然教堂里又热又挤,我还是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等候耶稣来临。

  传道士用生动的、富有节奏的语言讲道,他描绘着地狱里的可怕情景:到处是呻吟、哀号和凄凉的哭声。他唱了一首歌,歌中说:“九十九只羔羊安安乐乐在羊圈,只有一只流落在外受饥寒。”然后他说:“你们不来吗?你们不到耶稣这边来吗?年幼的羔羊们呵,你们难道不来吗?”他向我们坐在忏悔席上的“小罪人”们伸出双臂,小女孩们都哭了,有几个女孩跳起来,立即向耶稣奔去。可是我们大多数人仍然坐在那里。

  许许多多老年人围拢过来——满脸乌黑发亮,头上梳着发辫的老太婆们和双手长满老茧和疖瘤的老头子们,他们跪在我们周围,嗡嗡地祈祷起来。后来教堂里唱起了《地狱之火在燃烧,可怜的罪人要得救》的歌。祈祷声和唱歌声震撼了大厅。

  我继续等待见到耶稣。

  最后,除了我和另一个男孩,所有的年轻人都奔向圣坛,得到了拯救。那男孩是个无赖的儿子,名叫韦斯特利。我们两人被念念有词的`女教友和教堂执事们团团围住。教堂里热极了,天色也渐渐晚了。最后韦斯特利悄声对我说:“妈的,我在这儿坐腻了,咱们也站起来去得救吧。”于是他站起来,得到了拯救。

  现在只剩下我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忏悔席上。这时姑母走过来,跪在我的膝下放声哭了,小教堂里的祈祷声和唱歌声像旋风一样在我周围打转。全体会众一起哭号喊叫为我一个人祷告,而我呢,还是安静地在等待耶稣,我等呀,等呀,但他始终没有来。我很想看见他,可连他的影子也没有,一点也没有!我很希望会发生点什么事,可什么也没有发生。

  我听见唱歌声,又听见牧师在说:“你为什么不来?亲爱的孩子,你为什么不到耶稣这边来?耶稣正在等你。他欢迎你。你为什么不来呢?丽德教友呵,这孩子叫什么名字?”

  “叫兰斯顿。”姑母抽泣着说。

  “兰斯顿,你为什么不来?你为什么不来接受拯救?呵!耶稣!你为什么不来?”

  现在天可真的越来越晚了。我一个人把会拖延这么长,感到很难为情,同时我也很纳闷,上帝究竟对韦斯特利怎么想呢?他根本没看见耶稣,可他却洋洋得意地坐在教坛上,摇晃着那穿着灯笼裤的两条腿,咧着嘴直冲我笑。周围还有执事们和年老的女教友跪着祷告。上帝并没有因为韦斯特利亵渎他的圣名,因为他在教堂撒谎而将他击毙。我决定,为了不再麻烦,我最好也撒个谎,就说耶稣已经来临,然后站起来去接受拯救。

  于是我站了起来。

  当人们看见我站起来时,整个大厅变成了赞美的海洋,欢乐的声浪席卷了全教堂。妇女们蹦呀,跳呀,姑母伸出双手紧紧搂住了我,牧师抓住我的手,把我领到教坛上。

  当一切安静下来,只有人们欢喜若狂地祷念“阿门”的声音断断续续打破沉寂时,所有得到新生的羔羊们接受了上帝祝福。那时,欢乐的歌声充满了大厅的各个角落。

  那天夜里,我哭了。那是我一生中倒数第二次哭——因为我已是个12岁的大孩子了。我一个人躺在床上哭呀,哭呀,怎么也止不住。我用被子蒙上头,可姑母还是听见了。她醒来对姑父说,我之所以哭是因为圣灵进入了我的生命,还因为我已经看见了耶稣。其实,我哭的真正原因是我不忍告诉她我说了谎,我欺骗了教堂所有的人;也不忍对她讲我并没有看见耶稣,因此,我不再相信世界上有什么耶稣,因为他从没有来帮助我。

  【注】①小罪人:语出《圣经》,基督教认为人类生来就带有洗脱不掉的罪行,称之为原罪,原罪是始祖犯罪所遗留的罪性与恶根。

  11 文章取名“拯救”有何含义。(4分)

  12.文章运用第一人称行文有何作用?(6分)

  13 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6分)

  (1)在我快满13岁的时候,我从罪孽中得到拯救,但并未真正得救。(3分)

  (2)传道士用生动的、富有节奏的语言讲道,他描绘着地狱里的可怕情景:到处是呻吟、哀号和凄凉的哭声。(3分)

  14.有译者认为文章最后“其实,我哭的真正原因……因为他从没有来帮助我。”应该删去。你是否同意?简述你的理由。(8分)

  《拯救》阅读练习及答案4

  11.小说取名“拯救”有何含义。(4分)

  【答案示例】

  “拯救”在文中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是指基督教意义上的“救赎”,即摆脱所谓基督教意义上的“原罪”,重回上帝的怀抱;另一方面是指明白了耶稣基督的荒谬性,因而远离它。

  12.小说运用第一人称行文有何作用?(6分)

  【参考答案】

  ①“我”是小说的行文线索,小说以“我”的所见所感贯穿全文;②小男孩“我”既是故事的讲述者,又是故事的参与者、见证者,由“我”来讲述故事更具可信性和说服力;③“我”的委屈与哭泣增强了控诉与批判的力度,更易引起读者的同情,从而揭示主题。(每点2分)

  13.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6分)

  (1)在我快满13岁的时候,我从罪孽中得到拯救,但并未真正得救。(3分)

  【参考答案】

  我像其他孩子一样走向圣坛,接受拯救,赎清罪孽;但实际上我并未见到耶稣,而只是以撒谎来结束等待的麻烦,揭示了教堂所谓“拯救”的荒谬,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2)传道士用生动的、富有节奏的语言讲道,他描绘着地狱里的可怕情景:到处是呻吟、哀号和凄凉的`哭声。(3分)

  【参考答案】

  传道士的语言“生动”、“富有节奏”,而他描绘的内容却是“地狱里的可怕情景:到处是呻吟、哀号和凄凉的哭声”,幽默、俏皮的对比中,不仅剥去了耶稣“光芒”下的温馨,也表现出作者揭露“拯救”仪式荒谬的拳拳真心。

  14.有译者认为文章最后“其实,我哭的真正原因……因为他从没有来帮助我。”应该删去。你是否同意?简述你的理由。(8分)

  【参考答案】

  同意。从主题看,这几句话看似是在解释“我”哭的原因,实际是在点明主题,而主题到此读者已经能清楚体会出来,没有必要点明;从写作技巧看,没有这几句话,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余味无穷。

  不同意。从主题看,这几句话既是在解释“我”哭的原因,更是在点明主题;从人物看,作品的主要人物“我”是个小男孩,用孩子的眼光和心理,更符合行文的需要;从情节安排考虑,“我”的两个“不忍”与成人世界的虚伪、谎言形成了强烈对比,更具有震撼力。

  《拯救》阅读练习及答案5

  视野右边的山谷口三三两两停着一大群马。此时,马群已经越过沼泽,似乎准备离开,又像在等待什么。

  卡西在前面突然停下来,居高临下看了一会儿,回头冲我大喊:“看,马掉进去了!”我低头冲山谷尽头一看,果然,隐约有一匹红马在那里的黑泥浆中激烈地挣扎,已经陷到了大腿处。

  我连忙放下冰块,说:“下去看看吧!”

  但是卡西不让。再这么耽搁下去,冰越化越快,多可惜!先背回家再说。

  回到家,一个人也没有,妈妈和斯马胡力不知到哪里去了。把冰块卸进敞口大锡锅里后,我立刻出门去看那匹马,卡西去山梁西边找阿依横别克。他家是我们在吉尔阿特的唯一的邻居,这一大片牧场上只有阿依横别克和斯马胡力两个男人。

  红马已经不能动弹了,浑身泥浆。看我走近,本能地挣扎了一下。我拾起石头丢过去,希望它受惊后能一个猛子蹦出来。但是等我把这一带能搬动的石头全都丢完了也没什么进展。四周那么地静,明净的天空中有一只鹤平稳缓慢地滑过。一个人呆在这里,面对陷入绝境的生命,毕竟有些害怕,又过了一会儿我便离开了沼泽。

  刚走到山谷口,迎面遇上了卡西,却只有她一个人,手里提着一大卷牛皮绳。阿依横别克他们都不在家。

  卡西在牛皮绳的一端打了绳圈,然后试着甩向沼泽中露出的马头,但她显然没有斯马胡力那样的技术。甩套没有用,卡西决定亲自下去套。她卷起裤脚,持着绳子踩进了黑色的沼泽泥浆。我心都提到嗓子眼了,一直看到她稳稳当当走到马跟前,才松了口气。原来沼泽其实也并没有那么危险,表层的泥浆在春日的阳光下晒得已经很紧了,加之淤泥中又裹有团团的细草茎。但因马蹄是尖的,身体又那么重,可能会容易陷下去。但人的体重轻,脚掌又宽长,如果下陷的话,顶多陷到小腿肚就停止了。

  套好绳子后,我们两个岸上岸下地又扯又拽,弄得浑身泥浆。那马纹丝不动。我们只好先回家,等男人们回来再说。

  两个小时后,太阳完全落山,漫长的黄昏开始了,气温陡然下降。我穿上了羽绒衣独自走进山谷又去看那马。冰渣一般寒冷的泥浆使它开始浑身痉挛,圆圆大大的肚皮不停激烈抖动着,我想它身体里的河流已经开始崩溃、泛滥。糊在它背上的淤泥已经板结成浅色的土块,毛发肮脏。马群不能继续等待下去,迂回曲折地渐渐走远。

  回到家,卡西抬出大锡盆,开始和面,准备晚餐。我却老惦记着不远处冰冷沼泽里那个正在独自承受不幸的生命,焦虑不已。那一刻,我为自己的微弱无力而难过

  在天色彻底黑透之前,那匹马最终给拖上来了。

  那时男人们都回来了,斯马胡力跳下齐腰深的泥水潭,从另一个方向使劲推挤马肚子,阿依横别克在对岸骑在自己的马上拼命挥鞭策马拖拽一一马肚上勒着绳子,绳子另一头套在泥浆里的马脖子上和它翻出泥浆的.一条前腿上。其间粗粗的牛皮绳被拉断了好几次。

  当时那马一动也不动,死了一样,侧着脸,一只眼睛整个儿淹没在泥浆中。突然,绷紧的绳子一松,它明显地被扯着挪动了一下,斯马胡力赶紧往后跳开,那马整个猛地往前一陷,全部扎进了泥水中。本能让它作出最后的挣扎,它的后腿一脱离结实的泥浆就开始踢蹬不已,仰着脖子,努力想把头伸出水面,但很快整个沉没下去。

  我尖叫起来,面对这番情景连连后退。但大家大笑起来,说:“松了!松了!”阿依横别克更加卖力地抽打自己的座骑,牛皮绳绷得紧紧的。

  当时我以为那马肯定会溺死,感觉过了好久好久,马头才重新浮出水面。

  两个男人累得筋疲力尽,满脸泥巴。但仍然不放弃,一边互相取笑着,一边竭尽全力地拯救。最后马被拖上高高的石岸时跟死了一样,要不是肚子还在起伏的话。它的肚子被石头和绳索磨得血肉模糊,耳朵也在流血,背上伤痕累累,脖子上的鬃毛被斯马胡力扯掉了好几团。

  值得安慰的是,哪怕在那样的时刻,它仍注意到脸庞边扎着一两根纤细的草茎,它努力扭过头侧着脸去啃食。我连忙从别的地方扯了一小撮绿色植物放到它嘴边,我听说牧人是很忌讳这种拔草行为的,但大家看了都没说什么。

  第二天上午,马虚弱地站了起来,浑身是板结的泥块,毛发肮脏而零乱。我总算舒了一口气。虽说“一切总会过去”,但“一切”尚远未“过去”的时候,总感觉“一切”永远不会“过去”似的。再回想起来,自己只会瞎操心!

  而卡西呢,一点儿也没见她有过担心的样子,只见她尽可能地想办法营救那马。后来赶到的斯马胡力和阿依横别克也是一边打打闹闹地开着玩笑,一边竭尽全力地把它拖上岸,从头到尾都无所谓地笑着,好似游戏一般的态度。

  节制情感并不是麻木冷漠的事情。我知道他们不是残忍的人,他们的确没我那么难过、着急,但到头来却远远做得比我多。只有他们才真正地付出了努力和善意。

  卡西和斯马胡力他们是强大又宽容的,他们一开始就知道悲伤徒劳无用,知道叹息无济于事,知道“怜悯”是居高临下的懦弱行为。他们可能还知道,对于所有将死的事物不能过于惋惜和悲伤,否则这片大地将无法沉静、永不安宁。

  (有删改)

  注:李娟,汉族,1979年出生于新疆生长在四川。2007年春天,李娟进到哈萨克牧民扎克拜妈妈家,她与扎克拜妈妈、妈妈的儿子斯马胡力和女儿卡西同吃同住同劳动,跟随他们转场放牧3个多月。这篇文章写的就是这一时期的生活。

  10、理解文章划波浪线的句子。(4分)

  (1)我想它身体里的河流已经开始崩溃、泛滥。(2分)

  (2)它努力扭过头侧着脸去啃食。(2分)

  11、分析文章划直线的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12、结合原文,分析哈萨克人的性格特点。(6分)

  13、这篇散文意蕴丰富,其主题可作多种解读,请结合文本对主题进行探究。(6分)

  答案:

  10、【答案】

  (1)河流,指生命力,河流崩溃、泛滥意味着马的生命力已不由它意识控制地溃散、流窜,(1分)“我想”表达了我对濒临绝境生命的担忧和焦虑。(1分)

  (2)通过“扭”“侧”“啃”等动作描写刻画出马吃草时的努力和艰辛,(1分)表现了马强烈的求生欲望。(1分)

  11、【答案】第一处写鹤从空中滑过,以动衬静,衬托出环境的静寂冷清,烘托了我独自面对陷入绝境的生命时的害怕心情。(2分)第二处写太阳完全落山,天色越来越暗,营造了一种冷寂、悲伤的氛围;“气温陡然下降”,烘托出我对红马命运的紧张与担忧。(2分)

  12、【答案】冷静理智。卡西一开始拒绝去看马,而先完成自己手头的工作;当发现她和“我”根本弄不动马的时候就回家和面准备晚餐,见出人物内心冷静理智,活在当下,不因过多的无用的情感而影响当下的生存。善良勇敢。卡西找不到男人帮忙,仍然单身一人踩进沼泽去营救红马,体现出她的善良和勇敢。乐观强大斯马胡力和阿依横别克尽力营救马匹,却又在这么紧张的时刻能够“大笑”,保持轻松的心情,体现了他们善良而不软弱,强大且有同情心,以及面对死亡的坦然与自在。宽容。对我拔草这种牧人忌讳的行为,他们都没有说什么,体现了他们的宽容和善良。(每点2分,写出三点即可)

  13、【答案】生命的本能促使马儿虽掉落泥沼但仍不停努力想要脱离困境,马儿象征了这片贫瘠却又宽广的荒野之上的永恒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草原上坚韧生命的赞美。

  真正的善意从来都是付出,而并非怜悯。卡西等人以积极主动的实践行动去拯救红马,但不会像我一般身陷悲痛,表达了作者对牧民身上这种强大、坚韧而宽容的生命态度的赞美。

  生与死本就是这广袤草原上的自然规律人不必为之深陷悲痛。卡西等人尽全力拯救红马,

  但对将死之物也不过分惋惜悲伤,所以他们从头到尾笑着,看似游戏一般的态度,实际上是面对死亡的坦然和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