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阅读答案

时间:2021-03-31 10:34:12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阅读答案

  在各个领域,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或某一知识点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我们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一般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阅读答案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阅读答案1

  比较两篇文章,完成1~5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

  【乙】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

  (1)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_____

  (3)陶后鲜有闻_______________

  (4)待到山花烂漫时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莲,花之君子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用____、____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____、____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

  5.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沾染;污染

  (2)我

  (3)听说

  (4)等待;等

  2.莲,是花中的君子。

  3.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菊花 牡丹 风雪悬崖(冰天雪地、悬崖冰雪)万花丛

  5.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要坚守自己的节操的品质、精神。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阅读答案2

  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文段选自《》,作者,是我国_____(朝代)著名_______家。(2分)

  【小题2】解释下列文言句子中划线的实词。(2分)

  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可()

  ⑵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玩()

  【小题3】解释下列文言句子中划线的虚词或指出其作用。(2分)

  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而()

  ⑵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自()甚()

  【小题4】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

  ⑵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

  【小题5】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请说说“菊”和“牡丹”在表达文章主旨上起了什么作用?作者对莲的赞美寄寓了怎样的生活态度?(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爱莲说》 周敦颐北宋哲学

  【小题2】⑴值得⑵玩弄

  【小题3】⑴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表转折,“却”⑵从;十分,很

  【小题4】⑴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⑵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

  【小题5】作者用菊花来正面衬托,用牡丹来反面衬托莲花的高贵品质,寄寓了作者不慕富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阅读答案3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这是一篇_______________的骈体散文,借莲表达了自己的人格追求。(2分)A.托物言志B.借景抒情"C.叙事明理D.寓情于理

  【小题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任选两个作答,多答不加分)。(2分)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益: 可爱者甚蕃 蕃:

  亭亭净植 植: 陶后鲜有闻 鲜:

  【小题3】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上。(2分)

  【小题4】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2分)

  答案

  【小题1】A

  【小题2】更加,树立 , 多 ,少

  【小题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小题4】略

  【小题5】不慕荣利、洁身自好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如果有识记,可在课文前面的“提示”中看到“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另外,根据文章内容也可判断出来。因为,本文表面是在写“莲”,实则借写“莲”表达了作者不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因此本文属于“托物言志”。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以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能力。

  点评:我们要知道写作手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如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烘托、渲染、动静相衬、实写虚写、托物寓意、借景抒情等。

  【小题2】试题分析:“益、蕃”在文言文中的意思较为固定。“植”根据语境即可译出来,为“立,树立,站立”;“鲜”在句中的读音是三声,应译为“少,很少”。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3】试题分析:默写时,除了要注意染、濯、清、涟等易错字外;还要注意写完之后要完整的读一读,看看有没有上下不通或张冠李戴的错误出现。

  考点:本体考察学生古文名句的背诵默写的能力。

  点评: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对于古文考查的几种题型(上下句对接题、理解型默写题、归类型默写题、理解运用型题目)要心中有数。

  【小题4】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 “牡丹之爱”等。“牡丹之爱”是一个较为固定的句式,应译为“对于牡丹的喜爱”。理解了关键字的意思,然后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5】试题分析:从文章中对莲的描写句“予独爱莲之……”可知,作者歌颂莲那样的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从结尾处的议论“莲,花之君子者也”可知,表达了作者这种生活方式的认同。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能力。

  点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时借写景、叙事等间接表达出来,也有时直接抒发情感。如果有直接抒情、议论的语句,一定要借助它们揣摩出所要表达的感情。如果没有,则要分析作者在写景、叙事的过程中流露出来的情感倾向。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生命之花》阅读练习题及答案07-15

《人在草木间 周晓枫》阅读答案08-26

韩愈《何蕃传》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12-27

花孩子阅读答案02-09

《花钟》阅读答案08-29

阅读感恩是生命的心灵之花附答案08-20

歌者 阅读附答案12-14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阅读答案11-20

《骑桶者》阅读答案11-27

《芋老人者》阅读答案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