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及答案

时间:2021-03-23 09:01:42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阅读及答案15篇

阅读及答案1

  月影

阅读及答案15篇

  夜航的轮船前面,月影在平滑的水面上嬉戏。它忽而泛着银色的光波,忽而闪着绿色的磷光,忽而左右扩展,忽而如游虫蜿蜒,忽而像一只蝌蚪在跳跃,忽而像一只伶俐的蜥蜴在奔窜。

  我焦急地等待,我相信,轮船马上就会追上这活泼的月影,制服它,用船头劈开它……

  但时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过了一小时又一小时,远方月亮在水面上的反光却一直向前奔跑,在轮船的前头奔跑,在紧张工作的机器前头轻快地奔跑。

  这夜景与生活是多么相似啊 你不是总觉得眼看就会捕捉住生活的真谛 理解并揭示它永恒的奥秘吗

  1.给短文的最后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嬉戏:

  (2)真谛:

  3.第一自然段中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它们在文中各起什么作用?

  4.找出文中描写“月影”动态的词抄写在横线上。

  5.这篇文章说明了什么道理?

  《月影》答案

  1.!,?

  2.(1)指月影跳跃、闪动的样子。

  (2)真实意义和道理。

  3.①拟人,生动;②比喻,形象;③排比,加强语气,增强节奏感,形象描绘月影形态变化多样。

  4.嬉戏 泛着 闪动 扩展 跳跃 奔窜

  5.在生活中,永远有着值得追求的真理之光,人的一生就要不断地有所进取,有所探索,有所追求。

阅读及答案2

  日照

  ①古人说条条江河归大海,大海是那般宏阔的胸怀,在这样的胸怀里升起一轮红日,该是什么样的景象?

  ②现在我正走向海。我知道有一个叫做日照的地方,日照的名字多么直白,又是多么神秘,日照香炉就会升起紫色的烟尘,日照大海会升起什么?我仰望着那个地方,我穿越齐鲁大地,走过孔子的曲阜,走过泰山沂蒙。

  ③大海终于展现在我的眼前,它就像中原的千里沃野,麦浪赶赶地涌,散发出浓郁的味道。白云似一群从远方跑来的绵羊,我听到了它们的喧嚷。很长很阔的沙滩,我小成了沧海一粟。

  ④我还没有看到日出,但是我知晓了这里是“勿忘在莒”的古莒国,莒同齐鲁曾构成山东的三分天下。生活在这里的先民,也是人类最早的先祖。他们使用的工具,同黄河流域先祖使用的没有什么两样。我站在一个图形面前,那是一个日出的图形,先祖对于日出那么的崇尚,刻在生活的器皿上。那时他们就知道通过日出判断四时,将其用于农业和航海。《山海经》记载的羲和祭祀太阳的汤谷和十日国就在这里。我看到一个号角,那是陶做的,这里的黑陶是原始文化的瑰宝,我的祖先,曾面对苍茫的大海,吹亮了东方第一缕晨曦。

  ⑤我见到了茂密的森林,只能在高山上才有的森林,却是出现在海边,那高大的杉木将氧离子泼洒得到处都是。我还见到了茶园,一片不是很高的墨绿,日照和海风使这里的茶尤为独特。我还看到一棵巨大的银杏树,我在一片雨中走进定林寺,那棵四千岁的苍然立时热烈地向我迎来。一群女孩子在树下避雨,我想到那个传说:一个书生看到这棵大树,搂了七搂还没有搂完,转过来一个少妇靠在树前,只好在她旁边又拃了八拃过去。这树围就成了“七楼八拃一媳妇”。过去了多少年,树围更粗了。有人想再搂一下,那就得将一群女孩也算入单位,有人笑说是“七搂八拃一群未来媳妇”。我站在它阔大的枝叶下,钟声訇然散落,抬头望的时候,竟然望到不远处刘勰读书处。那个独成一派的大理论家,就是在这里以他智聪的文心神雕艺术之龙的吗?

  ⑥天晴无雨,我早早跑向海滩,清风振衣,潮水激荡。

  ⑦云蓝得出奇,云边渐渐透出了红光。海在这时发生了奇妙的现象,海顷刻间变成了一汪红色的颜料,那颜料越来越浓,越来越多,似乎是从日出的地方涌出。而后太阳微微地露了出来,露得不声不响,初开始它没有发出亮光,只是一轮滚圆的炫红,那么近,那么大,蹚水过去就能触摸着。我很少看到这么纯净这么圆润的太阳。正呆看着,它突然发出一股绚烂的光芒,我的周身立时感到了温暖。

  ⑧海浪已似红鲤翻江。一眨眼,有些红鲤竟然跃动起来,而后变成了一页页羽翅,慢慢看清,那是一群兴奋的海鸥。

  ⑨太阳还在上升,它已经变成金黄的车轮,隆隆轰响,烟尘迷漫,天地摇动。没有什么能阻止它的上升,它将天穹昂然顶起,让世界为之高明。我的血脉贲张,好像太阳升目我的胸间,整个大海涛涌连天。我大声地想喊: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时光变幻,生命轮回,秦皇汉武寻仙访道的踪迹早已不见,曹孟德豪情一腔越去千年,唯大海潮涌潮落,太阳常隐常新。

  ⑩日出唤醒了热情。海上运动基地的帆影片片,切割着红色的光线。细沙滩上有人练排球,健美的身姿在腾跃。阳光更多地镀亮了捡海的人,皮影样贴在海滩的玻璃上。

  整个一座新城都亮了,像一艘豪华巨轮在起航。太阳照在那片树林的时候,树林里一片光怪陆离,叶子在光线里舞蹈。鸟儿叽喳,翅膀像闪电,这里闪一下,那里闪一下,等到它们飞到林子上面的时候,一下子都被渲染了,包括叽叽喳喳的叫。我知道,太阳也照到了那棵银杏树,深沉的光芒撒播着一片静默。天台山上,古老的太阳节或在举行,香烟缭绕,鼓钗隆重,供台摆放新麦做成的太阳饼,万众叩拜太阳光耀大地,福泽民生。

  站立大海之上,旭辉之间,古人在我的耳边发声:“念我日照,虽偏居海隅,却享有琅琊之名,天台之胜,背依泰沂,怀抱东海,更兼仙山飘渺,河流纵横,自古为日神祭祀之地,黄老成仙之乡。”那声音伴大海涛涌,随红日东升,缭乱了我的思绪。

  我真实地感受着日照,日照是一种光合作用,日照是一种置换反应,日照不仅是一个名词,还是一个动词或形容词。

  我又想起了那个日照的刻画,海上日出,曙光先照。日照,那是一幅恢弘的意境,一幅东方大地的挂图。

  (20xx年10月12日《人民日报》)

  19.简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20.赏析第段画线的句子。(4分)

  21.请概述文中⑦-⑩段描写海上日出的各阶段的特点。(4分)

  22.在文章的结尾,作者为什么说“日照,那是一幅恢弘的意境,一幅东方大地的挂图”?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

  19.第①段由大海写起,设问大海中日出该是什么景象,自然引起下文对日照的叙写(2分),表达了对海上日出景象的向往与喜爱之情(2分)

  20.使用比喻、拟人的修辞(2分),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日出之后日照新城通冥一体,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1分),抒写了作者惊喜赞美之情(1分)

  21.太阳初露时,云边透出红光,海变成了渐深的红色颜料,太阳圆润、近而大(2分);太阳升起时,它变成金黄色,力顶苍穹,照亮世界,唤醒了整座城市(2分)。

  22.太阳从东方大海上升起的景象波澜壮阔,美丽如画(2分);日照是条条江河入海处,是古莒国的发祥地,是大理论家刘勰的读书地,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2分);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日照,从古到今一直在传承中发展变化,它悠久的文化精神像日出那样永远灿烂夺目(2分)。

阅读及答案3

  骢 马

  万 楚

  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沙源日未阑。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为尽天山行路难。

  (1)诗中的马有怎样的特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结尾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高贵、敏捷、矫健、气度不凡的良马。(答相关意思相同的词也可)

  (2)诗歌采用象征的手法。意思是只要能有建功立业、为国献身的机会,哪怕是奔赴长城内外和历尽艰难险阻的天山也在所不辞,表现了骢马的不甘寂寞、一展宏图的雄心壮志,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和立功边陲的宏伟抱负。

阅读及答案4

  与泥对话

  有人问泥:“你以全部的生命滋养荷,荷高贵美丽,享尽人间一切荣华富贵,而你却饱受讥嘲冷落,你不嫉妒、不为自己抱屈吗?”

  泥说:“从来没有做母亲的嫌弃女儿出众,也从来没有做父亲的嫉恨儿子的成就超过自己。爱里没有包容,爱就不完全了。”

  有人问泥:“与荷相比,她有美丽的外形,有芬芳的气息,有亭亭的风姿。古今中外,多少骚人墨客吟诗作词颂赞她,多少画家艺人描绘她,多少人欣赏她,多少人喜爱她,而你呢?你什么都没有……”

  泥说 你错了我有荷全部生长的经历 她的萌芽新生 我分享她的期望 她的青涩岁月 我体会她的苦闷 她的含羞待放 我分担她隐藏的心事 她的风华绝代 我默享她的荣誉和掌声 她的饱满圆熟我们一同欢呼丰收的喜悦 一直到她枯残死亡 我仍为她担负哺育下一代的责任 你知道吗 你们所有的 不过是荷外在的形象 而我却拥有她整个生命

  有人问泥:“你委身在地,无声无息,受人践踏,又无华彩的外衣,你不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吗?”

  泥说:“真正的智慧在于隐藏,真正的才华在于沉默。我让花草树木蓬勃生长,供应她们成长的养分,我无穷的生命力还不够显现吗?”

  1.给文章第四段加标点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风华绝代:

  一无是处:

  3.如果请你吟诵古代诗歌赞美荷花,你想吟诗人( )的《 》中的诗句:“______”。

  4.读文章中横线标出的句子,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的?写下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 “ , 。, ; , ; , ; , ; , 。 , 。 ? , , ! ”

  2.文中用来称颂荷花的美丽无比。文中指没有可供人欣赏的地方。

  3.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略

阅读及答案5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否容之?” 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xi,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日:“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分)

  (1)凡衣服……麻枲之属: (2)老人谓曰:

  14. 区别下列语句中“之”的用法或含义。(3分)

  (1)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2)与众共之: (3)杨谢而从之:

  15.在括填写下列句子中省略的部分。(2分)

  ( )又戒日:“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 )与老人同出。

  16. 对短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中穴中人与桃花源中人一样过着与世隔绝、自给自足、怡然自得的生活。

  B、《桃花源记》中是渔人自己偶然发现了桃花源,而短文中杨氏是经一老人引导才进入大山之穴。

  C、穴中人告诉杨氏,穴中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然后自己来耕种养蚕,不能向别人求取食物。

  D、杨氏听了穴中人的话后,不愿意留在洞中,所以,临近傍晚又与老人一同出穴。

  答案:

  13.类;对……说

  14.的;它,指物品;他,指居民

  15.居民;杨氏

  16.D

阅读及答案6

  张元传(节选)

  张元,字孝始,河北芮城人也。祖成,假平阳郡守。父延俊,仕州郡,累为功曹主簿。并以纯至为乡里所推。元性谦谨,有孝行,微涉经史,然精修释典①。年六岁,其祖以其夏中热,欲将元就井浴。元固不肯从,谓其贪戏,乃以杖击其头曰:汝何为不肯浴?元对曰:衣以盖形,为覆其亵。元不能亵露其体于白日之下。祖异而舍之。

  南邻有二杏树,杏熟多落元园中。诸小儿竞取而食之。元所得者,送还其主。树陌有狗子为人所弃者,元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曰:有生之类,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是以收而养之。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未几,乃有狗母衔一死兔置元前而去。

  (节选自《周书》)

  注:①释典,佛教的经典。

  10.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2分)

  ①汝何为不肯浴 ( ) ②是以收而养之(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1)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译文:

  (2)元不能亵露其体于白日之下。

  译文:

  12.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张元所做的三件事,然后结合张元所做的事对这个人作简要评价。(3分)

  参考答案:

  10. ①为什么 ②因此

  11.(1)叔父被他的话感动了,于是就同意他收养这条小狗。

  (2)我不能猥亵裸露自己的身体在阳光之下。或张元我不能随便把自己的身体暴露在阳光之下。(关键词语译出,语句通顺,大意正确方可得满分3分)

  12.不在阳光下洗澡(有羞耻之心);送还捡到的杏(拾金不昧 不贪小利)收养遗弃的狗(有仁爱之心)(各1分,共3分)

阅读及答案7

  生意

  崔立

  商业街上,水果摊一字排开,刘美霞不摆前不摆后,只摆在中间。中间的生意是最差的,一边的人来买水果,从一边的头上买完就走了;另一边的人来买水果,从另一边的头上买完也走了。上午,作为朋友,我去了刘美霞摆的摊位,说了我的疑问,刘美霞笑了,说,中间摊位费便宜啊。我又问,那有生意吗?当然有啊。

  果然,在我们聊天的时候,还真有一个人上来,只看水果外观,不问价格,直接上来将袋子塞得满满的,往电子秤上一放,然后,付钱,走人。

  我说,熟客吗?刘美霞点头,说,是。一会儿,又有人过来,也不问价格,直接就拿来上秤、付钱。你哪来的那么多熟客啊?我又问。刘美霞看我一眼,这次,她没回答我。

  当然,也有生客来,是个中年女人,一看就很挑剔的那种,是从一边的水果摊气呼呼地过来的,好像是价格没谈拢,上来就指着一种国产的橙子问,这什么价格?刘美霞说了个价格。女人又问了另一种进口橙子的价格,刘美霞也说了。女人又问,为什么同样是橙子,价格相差会这么大呢?刘美霞说,一个是国产的,一个是进口的,口感不一样的。女人说,那我拿几个国产的,能不能给我搭一个进口的,我如果觉得好吃,下回就来买进口的。我以为刘美霞会拒绝,她却说,行,你拿吧。女人就挑了个最大的进口橙子,放在几个国产橙子中间,上秤,付钱,然后走人。

  看着女人走远,我说,这样的人不多吧?刘美霞说,总有一些吧。我说,那你这样不亏吗?刘美霞说,没事,薄利多销嘛!

  说话间,又有一个男人上来了,农民工打扮,显得有点畏首畏尾的样子。男人问了几种水果,看着就不像是个有钱的主儿,估计多半是一边的摊主嫌烦,不愿搭理的。刘美霞倒是不厌其烦,一一给他说明。男人看了好久,不时还搓着手,看得出心头的犹豫。半天,男人拿了个袋子,小心翼翼地挑了四五个苹果,又挑了两个火龙果,上秤。男人掏钱,数了数,又数了数,看起来,钱不够。刘美霞说,缺多少?男人说了个数,又说,要不,下回我给您送来?刘美霞看了男人一眼,说,行,你拿走吧。

  男人走了。我看了他背影老半天,也没看出来这个人下回会来还钱,多半是干完这里的活,又跑别的地方干活去了。还能来还钱吗?我说。刘美霞说,没事,不还就不还吧。

  一上午,来的人倒是不少,看起来,似乎还要比两边的摊位生意要好些,不过,有了那几笔赚不到钱的,估计刘美霞的利润高不了。

  下午,又来了个眉清目秀的年轻人,一上来就说,我要买水果,但没带钱,可以下次给吗?我乐了,想,脑子没坏吧?刘美霞居然没拒绝,只是看着年轻人。年轻人说,我来女朋友家,跑到这才发现忘了带钱,回去也来不及了,空手又不能上去……年轻人做着解释。这骗术也太低级了吧!刘美霞动了动嘴,是拒绝吧?谁知,她说,行。年轻人拿了不下一百多块钱的水果,上秤,年轻人拿了张纸,要给刘美霞写欠条,刘美霞摆摆手,说,不用写了,我信你。

  年轻人拎着满满的两袋水果走了,我朝刘美霞瞪着眼,说,你疯啦,你一天能赚多少钱啊,有你这样做生意的吗?刘美霞只是笑笑,不语。

  后三天,刘美霞给我拨了个电话,说了三个事儿。一个是那个中年女人,带了好几个女人来光顾她的水果摊,买了好多水果。第二个是男人来了,还了钱,也买了一些水果,这次,钱带够了。第三个是年轻人也来了,带着他的漂亮女朋友,给了三百块钱,放下钱就走了,追也追不上。

  还有,她的生意越来越好,快忙不过来了。

  阅读题目

  1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我又问,那有生意吗?当然有啊”,设置悬念,使文章波澜起伏,使读者产生急切期待的心理和关注之情。

  B.农民工打扮的男人,在水果摊前畏首畏尾的情状,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生活艰辛、生活待遇差的现状。

  C.文章运用对比、夸张的手法,写中年女人、男人、年轻人讲究诚信,从中可以看出刘美霞的生意之道。

  D.刘美霞给“我”拨了个电话,打消“我”的疑虑,体现诚信经营是生意之本,对顾客热情是必要的。

  E.文章从“我”的角度来叙述刘美霞的感人故事,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表达了对刘美霞的赞美之情。

  16.刘美霞是一个怎样的商人?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分析。(6分)

  17.在文中多次出现“上秤,付钱,然后走人”类似的语句,请分析这句话的含义。(6分)

  18.对刘美霞的生意经,有人认为这是成功之道,也有人认为这将导致生意失败,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谈谈你的具体理由。(6分)

  参考答案

  15.【答案】BC【解析】B.“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生活艰辛、生活待遇差的现状”错误,看出农民工打扮的男人囊中羞涩,矜持的情态。C.文章进行前后对比,而“夸张”手法文中没有涉及。

  16.【参考答案】①做生意不拘小节,能够扭转劣势的人; ②把顾客当做上帝,亲切待人,能够做到“吃亏”的人; ③讲究诚信,能够体谅顾客的难处,甘愿自己冒险的人。

  17.【参考答案】①首先说明了顾客对刘美霞非常的信任,没有讨价还价的过程。 ②说明这些顾客都是刘美霞的熟客,都知道刘美霞是一个非常讲信誉的人。 ③暗示刘美霞的经营之道受到人们的欢迎,她是一个很会做生意的人。

  18.【参考答案】同意第一种观点:刘美霞的生意经,是成功之道。

  ①做生意讲究的是和气生财,对顾客要和蔼可亲才能有回头客;

  ②相信顾客,付出自己的诚意,就会收获顾客的信任;

  ③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替他人排难解忧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同意第二种观点:刘美霞的生意经,将导致生意失败。

  ①做生意讲究人气,人流量大的地方生意才会多,“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②做生意还有“买卖争分文”的理念,小水果摊,本来就利润较薄,如果还是一味的让利,结果只能是亏损;

  ③不否认讲诚信的人很多,但是不讲诚信的人也不少,如果一些人老是赊欠,或者赊欠不还,那么像卖水果这种小生意就做不下去了。

阅读及答案8

  雨前

  最后的鸽群带着低弱的笛声在微风里划一个圈子后,也消失了。也许是误认这灰暗的凄冷的天空为夜色的来袭,或是也预感到风雨的将至,遂过早地飞回它们温暖的木舍。 几天的阳光在柳条上撒下的一抹嫩绿,被尘土埋掩得有憔悴色了,是需要一次洗涤。还有干裂的大地和树根也早已期待着雨。雨却迟疑着。 我怀想着故乡的雷声和雨声。那隆隆的有力的搏击,从山谷返响到山谷,仿佛春之芽就从冻土里震动,惊醒,而怒茁出来。细草样柔的雨声又以温存之手抚摩它,使它簇生油绿的枝叶而开出红色的花。这些怀想如乡愁一样萦绕得使我忧郁了。我心里的气候也和这北方大陆一样缺少雨量,一滴温柔的泪在我枯涩的眼里,如迟疑在这阴沉的天空里的雨点,久不落下。 白色的鸭也似有一点烦躁了,有不洁的颜色的都市的河沟里传出它们焦急的叫声。有的'还未厌倦那船一样的徐徐的划行,有的却倒插它们的长颈在水里,红色的蹼趾伸在尾巴后,不停地扑击着水以支持身体的平衡。不知是在寻找沟底的细微的食物,还是贪那深深的水里的寒冷。 用嘴细细地梳理它们遍体白色的羽毛,间或又摇动身子或扑展着阔翅,使那缀在羽毛间的水珠坠落。一个已修饰完毕的,弯曲它的颈到背上,长长的红嘴藏没在翅膀里,静静合上它白色的茸毛间的小黑眼睛,仿佛准备睡眠。可怜的小动物,你就是这样做你的梦吗? 我想起故乡放雏鸭的人了。一大群鹅黄色的雏鸭游牧在溪流间。清浅的水,两岸青青的草,一根长长的竹竿在牧人的手里。他的小队伍是多么欢欣地发出啁啾声,又多么驯服地随着他的竿头越过一个山野又一个山坡?夜来了,帐幕似的竹篷撑在地上,就是他的家。但这是怎样辽远的想象呵?在这多尘土的国土里,我仅只希望听见一点树叶上的雨声。一点雨声的幽凉滴到我憔悴的梦,也许会长成一树圆圆的绿阴来覆荫我自己。 我仰起头。天空低垂如灰色的雾幕,落下一些寒冷的碎屑到我脸上。一只远来的鹰隼仿佛带着怒愤,对这沉重的天色的怒愤,平张的双翅不动地从天空斜插下,几乎触到河沟对岸的土阜,而又鼓扑着双翅,作出猛烈的声响腾上了。那样巨大的翅使我惊异,我看见了它两肋间斑白的羽毛。接着听见了它有力的鸣声,如同一个巨大的心的呼号,或是在黑暗里寻找伴侣的叫唤。 然而雨还是没有来。

  1.本文写了三组动物是什么?

  2.本文第3.6两段,作者怀念了两幅故乡风景画。用简洁的语言分别为其命名。

  3.同样是写春草,朱自清说“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何其芳却说“春之芽就从冻土里震动,惊醒,而怒茁出来”。你更喜欢哪一句描写?为什么?

  4.本文写的是北方雨前的景物,但为什么又写了南方故乡的景色?

  【参考答案】

  1、惊慌的鸽群;焦躁的白鸭;愤怒的鹰隼。

  2、草木沐雨图;雏鸭游牧图。

  3、我喜欢 朱自清 (作者名)的,因为:这个钻字写出了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写出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

  4、写对南方故乡春雨的怀想是与文中北方的天候、景物形成鲜明对照。文中将南方故乡的春雨写得那么辽远悠然、生机勃发,既巧妙的表现了乡思,借此慰藉自己,又自然的寄寓着作者对理想和美好天候的深情向往。

阅读及答案9

  芳树千株发,摇荡三阳时。

  气软来风易,枝繁度鸟迟。

  春至花如锦,夏近叶成帷。

  欲寄边城客,路远谁能持?

  [注] ①诗人李爽作此诗时在代州古城(今雁门关附近)任职。②三阳:早阳、正阳、晚阳。均含阳光明媚、生机勃勃之意。③欲寄边城客:为倒装句,即“边城客欲寄”。

  (1)本诗是一首 题材的诗(2分),是一首 诗(古体诗还是近体诗) (1分)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5分)

  芳树阅读答案赏析李爽

  (1)思乡诗(2分,如答借景抒情诗给1分,答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或边塞诗不给分),古体诗(1分)。

  (5分)(2)此诗以乐景写哀情,极言春光明媚生机勃勃之景,反衬自己长年漂泊在外思归不得归的浓厚悲凉的思乡之情。(2分)本诗前面六句通过自己细微观察,描写初春之时,芳树千株竞相发芽的生机勃勃之景,再运用比喻手法,描写阳春之时鲜花怒放,晚春之时,枝繁叶茂,就连鸟儿也留连在芳树花丛之间,不愿离开。最后,诗人笔锋陡转,写出长年漂白在外的边城游子,想寄平安到家中,可是山长水阔,恐怕这份思乡之情也无法到达。诗人极力渲染春光明媚,芳树蓬勃生机之景,而在这物候变化中,作者体会到的是这美好春光又将过去,而自己却依然漂泊在外的思乡的痛苦伤感之情。诗人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对照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3分)

阅读及答案10

  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刻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刻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②是吾剑之所从坠( )

  ③入水求之( ) ④楚人有涉江者( )

  【小题2】翻译句子(2分)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小题3】这个寓言包含了哪个成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分)

  答案

  【小题1】①从 ②这、此 ③指代“剑” ④渡(4分)

  【小题2】像这样去找剑,不也是让人困惑的吗?或者不也是太糊涂了吗?(2分)

  【小题3】刻舟求剑(1分)做事要灵活(随机应变,思考方法要正确之类皆可)(2分)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1)“自”在古汉语中的意思为“从”。(2)“是”作为“指示代词”时,意思为“这”。(3)“之”的用法很多,有“动词、助词、代词”等,在此为“代词”。(4)“涉”根据语境,意思是“渡河”。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此句时,要注意“若是像的意思,惑是糊涂的意思”,还要注意“不亦----乎”是“不也-----吗”的意思,同时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时保持整个句子的流畅性、准确性。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语句的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3】试题分析:本篇寓言讲的是“一个楚国人在过河的时候,把剑不小心弄丢到河里去了,但是他没有立刻下水去寻找剑,而是在船沿上雕刻下标志,等船到了岸边,才下水去寻求剑”。这个故事后来演化成成语,叫做“刻舟求剑”,意在告诉人们“做事不能墨守成规,要根据情况的变化灵活的采取策略”。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成语以及根据文章内容谈道理的能力。

  点评: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成语,关键在于我们学生平时学习的积累;根据文章内容谈道理,关键在于结合“楚人寻求不到剑的原因”这个情节来谈从中得到的启示或悟到的道理。

阅读及答案11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①,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②,则谁与③?子曰:暴虎冯河④,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

  【注释】①舍之则藏:舍弃就藏匿,意即隐退。舍,舍弃,不用。 ② 行三军:指挥军队。行,率领,指挥。三军,古代大国有三军,每军一万二千五百人,这里指全军。 ③谁与:和谁一起。与,一起,共同,动词。 ④暴虎冯(píng)河:赤手空拳与老虎搏斗,不用船只徙步过河。冯,通凭。

  (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认为,用就去做、不用就隐退只有颜渊能做到。这表明了孔子对颜渊的赞赏,也体现了孔子的谦逊。

  B、子路假设孔子统帅三军,问孔子将和谁一起,其实是在向孔子暗示自己的才干与本领。

  C、暴虎冯河是赤手空拳与老虎进行搏斗,徒步过河,这样缺少谋的勇不是孔子所欣赏的。

  D、勇是孔子道德范畴中的一个德目,在这里,孔子用与和不与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2)孔子还说过勇而无礼则乱,结合上面选段和这句话,请简要说明你对孔子勇的理解。(3分)

  答:

  【答案】

  (1) A(孔子认为,只有他和颜渊才能做到。)

  (2) 孔子主张的勇,要智勇兼备,而且要符合礼,缺少智、悖于礼的勇是蛮干、乱干。

  【参考译文】孔子对颜渊说:用就施行,不用就收藏,恐怕只有我和你能这样了!子路问:先生如果率领三军作战,谁作你的助手。孔子说:赤手搏虎,徙步过河,死也不后悔,我不会和他共事的。我要找的,一定要是遇事格外谨慎小心,善于谋划而后再做决定的人。

阅读及答案12

  ⑴海尔曼博士是位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大夫。他开的诊所已远近闻名,在布拉沙市里没有人不知道海尔曼和他的诊所的。

  ⑵海尔曼这个倔老头子,像他那把用最好的钢材做成的手术刀一样坚硬锋利。

  ⑶一天夜里他的诊所被一个小偷撬开了,一点现金和几样珍贵的药物,都被小偷放在提兜里准备带走。不巧,小偷慌忙中撞倒吊瓶支架,又被氧气罐绊倒,摔折了小腿,要跑也爬不起来了。这时,海尔曼和助手从楼上下来,助手说:打电话让警察把他带走吧!

  ⑷不,在我诊所的病人不能这样出去。海尔曼把小偷抬上手术台,连夜给他做了连肢手术,并打上了石膏绷带。一直在诊所里把他彻底治好,才把他交给警察。

  ⑸助手说:他偷了您的财物,您怎么还如此给他治疗呢?

  ⑹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⑺小偷自然感激得五体投地,惟在交警察前,他恳求把他放了。他说:海尔曼博士,您不愧是上帝的儿子。我愿再次得到你的拯救,不到那阴森的牢里去领面包海尔曼博士两手一摊说:先生,对您这个要求,我这把手术刀就无能为力了。

  ⑻又一天,一个女人护送一位车祸中受重伤的人来诊所。海尔曼一愣:啊,是她?她早已徐娘半老,怎么仍这般漂亮?这是他被人夺去的爱妻。至今她在他的眼里,仍然具有不可代替的魅力。

  ⑼女人泪流满面地说:海尔曼,亲爱的海尔曼,你还恨我吗为了拯救他的生命,我不得不来求你,你是全市惟一能给他做手术的人。

  ⑽受重伤的人是他原来爱妻的后夫,就是这个人把她夺去了。当时就差点同他进行古老的决斗。

  ⑾亲爱的海尔曼,我和他都对不起你,可是我们遇了难但愿您的手术刀不带着往日的仇恨。

  ⑿海尔曼曾经受过他们的侮辱。现在在这种场合重逢,使他不由地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他始终一言未发。

  ⒀列夫斯基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待进了手术室才清醒过来,见拿着手术刀的是海尔曼,不由大吃一惊,连忙挣扎着要起来。

  ⒁老实躺好,这是上帝的安排。你是我永远难以宽恕的情敌,你又是我必须抢救的患者。

  ⒂一个修补颅骨的手术,让海尔曼站了十多个小时,最后晕倒在手术台旁。

  ⒃列夫斯基伤愈后,夫妻俩在海尔曼面前惭愧地说:如果您不嫌弃,我们愿意为服侍您而献出余生。

  ⒄海尔曼说:医生在手术室里记住的只是他的天职,忘记的是个人恩怨。

  ⒅这年,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占领了布拉沙。一个盖世太保头目,被波兰地下战士一枪打中了胸部。随军医生没人能给他做这样的大手术,便把他化了装送到海尔曼的诊所。海尔曼一眼就认出这是个最凶残的德国刑警队警官,在这个城市里不知有多少波兰人丧生在这个人的枪口下。他心中猛然一震,暗自喟叹,这也是上帝的旨意啊!

  ⒆海尔曼支走了所有助手和医护人员,他洗手、刮脸,重新穿好上教学才穿的那套西服,罩上一件最新的白外套。然后拿起他最大的那把手术刀,一下子剖开那个盖世太保的胸膛。他没有去找子弹,而是用那把手术刀结束了这个法西斯刽子手的生命

  ⒇在受审时,德国人说:你玷污了你的手术刀。

  (21)没有,它用得其所。

  (22)你忘记了医生的天职。

  (23)没有,此时此刻,反法西斯就是最高的天职!他一字一顿,字字千钧,全市人都听到了。

  (24)海尔曼牺牲了。可城里到处都张贴着天职两个大字,不用再加其他文字,它就成了一条具有巨大号召力量的反法西斯标语。

  1.(3分)本文共写了3个小故事,每个故事的前面,都有一个词语表示故事的开始,请分别找出这3个词语;再分别给这3个故事拟一个小标题。

  词语

  小标题

  第一个故事

  第二个故事

  第三个故事

  2.(2分)第⑴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3.(2分)第⑵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联系上下文看这儿运用比喻手法的好处是

  ;句中的坚硬锋利表现了海尔曼的 。

  4.(3分)第⑿段说海尔曼不由地心潮起伏,思绪万千,请结合上下文,在30字内写出他此时的心理活动。

  5.(2分)文中第20至第23段中,德国人和海尔曼对天职的理解分别是:

  ①德国人

  ②海尔曼

  6.(3分)阅读完全文后,谈谈你对海尔曼的认识。

  1.小标题

  第一个故事

  一天夜里

  连夜为小偷做连肢手术

  第二个故事

  又一天

  为情敌做修补颅骨手术

  第三个故事

  这年用手术刀结束法西斯刽子手的性命

  2.总领全文

  3.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海尔曼医生的性格特征 倔强、爱憎分明、医术高超、医德高尚。

  4.如:此刻海尔曼想起那些被列夫斯基夺去爱妻痛苦不堪的日子,曾被他们侮辱的难堪,但内心更多的是自己作为医生的天职,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拿起了手术刀

  5.①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②反法西斯、维护和平、反对战争是每一个有良知的公民的天职。

  6.如:海尔曼是一个珍爱生命,不为个人私情玷污医德,为人类和平敢于献身的医务工作者。

阅读及答案13

  同是一个溪中的水。可是有的人用金杯盛它,有的人却用泥制的土杯子喝水。那些既无金杯又无土杯的人就只好用手捧水喝了。

  水,本来没有任何差别。差别就在盛水的器皿。

  君王与乞丐的差别就在器皿上面。

  只有那些最渴的人才最了解水甜美。从沙漠中走来的疲渴交加的旅行者是最知道水的滋味的人。

  在烈日炎炎的正午,当农民们忙于耕种而大汗淋漓的时候,水对他们是最宝贵的东西。

  当一个牧羊人从山上下来,口干舌燥的时候,要是能够趴在河边痛饮一顿,那他就是最了解水的甜美的人。

  可是,另外一个人,尽管他坐在绿荫下的靠椅上,身边放着漂亮的水壶,拿着精致的茶杯喝上几口,也仍然品不出这水的甜美来。

  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旅行者和牧羊人那样的干渴,没有在烈日当头的中午耕过地。所以他不会觉得那样需要水。

  无论什么人,只要他没有尝过饥与渴是什么味道,他就永远享受不到饭与水的甜美。不懂得生活到底是什么滋味。

  1、差别就在盛水的器皿。句中水与器皿各指什么?

  2、文章写旅行者、农民和牧羊人喝水的感受都独立成段,能不能删节或浓缩?为什么?

  3、读完本文,你认为应当怎样生活?

  4、那个坐在绿荫下的靠椅上,身边放着漂亮水壶的人,为什么品不出水的甜美来?

  参考答案:

  1水指生活 器皿指对待生活的方式和态度。

  2不能 这样写是为了强调说明怎样才能了解水。

  3只有经历考验才能品出生活中的滋味,所以要活得有滋有味就需要像从沙漠走出来的旅行者在田地里耕种的农民一样,为达到目标而付出劳动,为自己的追求付出汗水。

  4因为他不像旅行者牧羊人和农民那样需要水。

阅读及答案14

  绝 技

  冯伟山

  一大早,卢憨家的门前就停了两辆车。一辆是警车,还有一辆写着什么电视台字样的车。派出所的老黄正在敲门,他的旁边是几个拿着话筒和扛着摄像机的人。村里有人见了,觉得蹊跷,就围上来看热闹。等卢憨擦着眼屎把门打开,看热闹的竟聚了一大堆。

  大伙儿议论纷纷,说这小子终于犯事了,看这阵势事儿还不小。

  是呀,别看他平时不言不语,干起坏事来比谁也厉害!

  老黄狠狠瞪了了大伙儿一眼,说都闭嘴吧,你们咋知道人家犯事了?

  大伙儿就闭了嘴,可肚子里还疑惑着,都梗着脖子想往院子里挤。

  老黄对卢憨说,你是卢立群吧?这几位是省电视台的记者,慕名来给你拍节目的。

  看着卢憨满脸的惊奇,老黄又说,我是派出所的老黄,是给记者们带路的,别误会呀。

  卢憨笑了笑,把他们让到了院子里。

  这下,看热闹的村里人可懵了。这个憨里憨气的家伙原来叫卢立群呀,这么些年大人孩子都叫他卢憨呢。至于给他拍电视就更觉邪乎了,卢憨父亲早亡,一直和一个精神不好的母亲生活,日子过得紧巴,都快三十了,还光棍一根。平日除了种点责任田,就关门在家里窝着,见了人脸红脖子粗地勉强点点头。就这么个人也能上电视,真给卢村丢大脸了。

  小院里很洁净,除了一棵大槐树,就是矮墙下一丛丛的草本茉莉花,颜色各异,为小院增色不少。

  一个手里拿着话筒的姑娘笑着对卢憨说,卢大哥,为了拍你的绝技,尽快让全国人一睹你的风采,我们可是星夜兼程过来的。说完,姑娘递给卢憨一张报纸。报纸上是一组照片,还配着一段长长的文字,大标题是“农家院里的绝技高手”。卢憨看了,用手挠了挠头皮,咧嘴笑了,淳朴得像一棵秋天里的老玉米。他想起来了,那天他正在院子里练倒立,有个背着相机的人在矮墙外看见了他,被他的技艺吸引,非要给他拍几张照片。通过交谈,卢憨知道那人是省城一家报社的记者,来乡下采风的。卢憨的每一个动作,都让他赞叹不已,手里的相机也“咔咔”拍个不停。想不到这些照片,竟把电视台的记者引来了。

  姑娘说,卢大哥,你不介意当众展示一下你倒立的绝技吧?

  卢憨有些不好意思,说只是、只是我练得不好,你们可别笑话呀。

  我们相信你挺棒的。老黄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

  卢憨走到老槐树下,提了提裤子,一个倒立,双腿就稳稳地贴到了树干上。紧接着两腿一分,双手撑着地面向前慢慢移动,边移动双腿边做着各种动作,什么“白鹤亮翅”、“一柱擎天”、“弯弓射月”,每个动作都惟妙惟肖,刚柔相济。在场的人都看呆了,好久,掌声才一个劲地响起来。这时,卢憨的双手触地变成了单手触地,腾出的那只手朝大伙儿挥了挥,就叉在了腰上。一院子的人正看得起劲,突然他的那只手也脱离了地面,脑袋直直地扎下来。围观的人都惊得张大了嘴巴,生怕卢憨的脑袋开了花。就在卢憨脑袋触地的一刹那,他竟把双手放到胸前鼓起掌来,两腿还在半空做着动作。哎呀,这家伙平时蔫巴巴地,没想到还有这招呀,绝了!村里人鼓掌归鼓掌,心里还是有些嫉妒。

  一套动作下来,卢憨的脸上也有了细细的汗珠。稍事休息,他又即兴表演了头顶在桌子上倒立,并从自己的口袋里摸出香烟点燃,飘飘袅袅的烟雾中,他一脸的惬意。突然,他把烟头一吐,身子一个鱼跃,就稳稳地坐在了地上,且双腿交叉,双手在胸前合十,嘴里念了声“阿弥陀佛”。瞬间,喝彩声、鼓掌声把小院塞得满满当当。

  姑娘把话筒举到卢憨面前,说你是怎么炼成这绝佳技艺的?

  卢憨吭哧了半天,说为了俺娘呗。

  为了你娘?主持人和大伙儿都愣了。

  我十几岁时很顽皮,经常在院子里翻跟头和倒立。有一次,我倒立时看见我娘瞅着我笑呢。娘精神不好,我很少见她笑过,看来她是喜欢看倒立。我又倒立了几次观察她,她都认真地看着,笑得也开心,打那我就下决心天天倒立给娘看。这不,眨眼十几年了。说完,卢憨用手一指房门口。看,我娘刚才看我练倒立,还满脸欢喜呢。

  大伙儿回头望去,摄像机的镜头也跟了过去。低矮破败的房门前,一个瘦弱的老女人在暖暖的阳光下正朝这张望,嘴巴微微张着,脸上堆满了笑。

  1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本文语言平实简洁,富有农村生活气息,非常符合小说塑造的普通平凡的乡村里的人和事的特点。比如作者把手挠头皮、咧嘴笑了的卢憨比作“一棵秋天里的老玉米”,十分形象贴切。

  B.“小院里很洁净,除了一棵大槐树,就是矮墙下一丛丛的草本茉莉花,颜色各异,为小院增色不少。”着墨不多的一段环境描写,表现了小院的整洁、生机盎然。这说明卢憨的母亲虽然精神不好,但还是非常勤劳,并且热爱生活。

  C. 村里人开始时并不了解卢憨,甚至瞧不起他,认为他上电视会给卢村丢脸,但当他们观看了卢憨的绝技之后对他又十分佩服。小说生动传神地表现了村里人由对卢憨心存误解到最终理解他的心理过程。

  D.小说题目为“绝技”,作者也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卢憨的绝技,除直接描写卢憨让人折服的动作之外,作者还很注重写围观者的神态和心理,从侧面衬托卢憨的高超技艺。

  E.小说的构思十分精巧,在卢憨表演完绝技之后,作者又交代了卢憨练成绝技的原因,凸显了文章主旨。文末对卢憨母亲的描写是点睛之笔,让读者倍感温馨,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17.小说前三段写村里人聚在卢憨家门口看热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18.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卢憨这一人物形象。(6分)

  19.卢憨的故事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案:

  16. B C(B.说明母亲“非常勤劳、热爱生活”有误。这应该是体现卢憨的孝顺,他打扫庭院、种花都是为了使母亲生活得更舒适。C.“村里人由对卢憨心存误解到最终理解他”有误,村里人开始时是并不了解他,小说也并没有表现出村里人最终理解了他。)

  17. (1)巧设悬念,吸引读者,使读者随着小说中村里人的议论而对卢憨也产生种种猜想。(2)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铺垫,并与后文电视台其实是来采访、宣传卢憨的情节形成巨大反差,有助于凸显卢憨这个人物形象。(3)村里人的议论、猜测表现出他们对卢憨的不了解,折射出人际关系的淡漠。(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18. (1)身怀绝技:他的倒立绝技先是被报社记者报道,后又引来了省电视台的记者采访,他的现场表演赢得了众人的喝彩。(2)淳朴、憨厚:他不善言谈,被人认为是“憨里憨气”,受到别人的认可时表现出很不好意思的样子。(3)孝顺、善良:他独自一人陪着精神不好的母亲生活,十几年来苦练倒立就为使母亲欢喜开心。(每点2分)

  19. (1)普通人物诠释了“百善孝为先“的古训,深触人心。卢憨是一个乡村人物,有一个让人诧异、敬佩的倒立绝技,但谁都没有想到,他练就这个让记者们和乡亲们喝彩的绝招的直接动因却是为了逗乐自己那个患精神病的母亲。这个很真实、很平凡的人物行为和人物动机隐含了平凡普通的乡村人物那种金子般闪亮的善良和孝心。这种人性善的光辉在今天的商业社会中是非常值得弘扬的。

  (2)村里人的行为体现了人们思想上的落后、人际关系的冷漠。当有警车和电视台的车停在卢憨家门口时,他们妄加议论,胡乱猜测;他们住在一个村里,却不知卢憨的姓名,得知他们瞧不上眼的卢憨要上电视,他们又觉得会给卢村丢脸;卢憨的绝技让他们佩服但又让他们心生嫉妒。村里人爱看热闹,爱发议论、无端猜忌别人,有着盲目的集体荣誉感,容易嫉妒别人。他们依然有着鲁迅笔下的国民形象的特点,这也是作者着力要表现的。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引人深思。

  (首先要提出明确的观点,然后紧扣观点结合小说进行分析。不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一种观点进行探究即可。如有其他方面的观点,言之有理亦可。)

阅读及答案15

  感旧

  陆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注】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上联的“揖”字生动描摹动作,写出了诗人年轻时儒雅谦恭的形象。

  B.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C.颈联中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借梦寄情,表达了对戎马生涯和塞外奇绝风光的深情怀念。

  D.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故友形象。

  E.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与诗人所选取的典型形象相关。

  15.作品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4.AC(A项,“儒雅谦恭”有误;C项,颈联没有表达对“塞外奇绝风光”的怀念)(A项3分,C项2分)

  15. ①壮志难酬。诗人年轻时豪迈洒脱,如今仍渴望建功报国,却无奈在“桑村麦野中”中老去。②迟暮悲伤。颔联以“一簪华发醉秋风”描写白发萧疏的垂垂老态,写出了人生暮年的悲苦之情。③孤独寂寞。尾联直接抒发对故去的友人强烈的思念,表达了苦无知音的寂寞心境。(每点2分)

【阅读及答案15篇】相关文章:

《运河》阅读及答案03-23

阅读练习及答案09-11

蜜蜂阅读及答案09-10

阅读理解及答案08-17

等阅读及答案02-04

《项链》阅读及答案07-25

过年阅读理解及答案 过年阅读理解及答案矛盾11-08

《幽居 韦应物》阅读及阅读答案11-05

手阅读理解及答案最新 手阅读答案12-14

面试阅读理解及答案 面试阅读答案解析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