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阅读答案及译文

时间:2022-10-14 15:17:33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汉书》阅读答案及译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你所了解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汉书阅读答案及译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汉书》阅读答案及译文

  《汉书》阅读答案及译文1

  段会宗,字子松,天水上邽人也。竟宁中,以杜陵令五府举为西域都护。西域敬其威信。三岁,更尽还。以单于当朝,徒为雁门大守。数年,坐法免。西域诸国上书愿得会宗。阳朔中复为都护。会宗为人好大节,矜功名,与谷永相友善。谷水闵其老复远出,予书戒曰:“若子之材可优游都城而取卿相何必勒功昆山之仄总领百蛮怀柔殊俗愿吾子因循旧贯毋求奇功终更亟还万里之外以身为本”会宗既出,城郭甚亲附。岁余,小昆弥为国民所杀,诸翕侯大乱。征会宗为左曹中郎将、光碌大夫,使安辑乌孙。立小昆弥兄末振将。定其国而还。明年,末振将杀大昆弥,会病死。汉恨诛不加。元延中,遣会宗即诛末振将大子番丘。会宗恐大兵入乌孙。惊番丘,亡逃不可得,即留所发兵垫姿地,选精兵三十弩,径至昆弥所在,召番丘,责以:“末振将骨肉相杀,杀汉公主子孙,未伏诛而死,使者受诏诛番丘。”即手剑击杀番丘。小昆弥乌犁靡者,末振将兄子也,勒兵数千骑围会宗,会宗为言来诛之意:“今围守杀我,如取汉牛一毛耳。宛王郅支头县槁街,乌孙所知也。”昆弥以下服,曰:“末振将负汉。诛其子可也,独不可告我,令饮食之邪?”会宗曰:“豫告昆弥,逃匿之,为大罪。即饮食以付我,伤骨肉恩,故不先告。”昆弥以下号泣罢去。公卿议会宗权得便宜,以轻兵深入乌孙,即诛番丘,宣明国威,宜加重赏。天子赐会宗爵关内侯,黄金百斤。是时,小昆弥季父卑爰疐拥众欲害昆弥,汉复遣会宗使安辑。明年,会宗病死乌孙中,年七十五矣,城邓诸国为发丧立祠焉。

  (节选自《汉书·段会宗传》)

  阅读题目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子之材/可优游都城而取/卿相何必勒功昆山之仄/总领百蛮/怀柔殊俗/愿吾子因循旧贯/毋求奇功/终更亟还万里之外/以身为本/

  B、若子之材/可优游都城而取卿相/何必勒功昆山之仄/总领百蛮/怀柔殊俗/愿吾子因循旧贯/毋求奇功/终更亟还万里之外/以身为本/

  C、若子之材/可优游都城而取/卿相何必勒功昆山之仄/总领百蛮/怀柔殊俗/愿吾子因循旧贯/毋求奇功/终更亟还/万里之外以身为本/

  D、若子之材/可优游都城而取卿相/何必勒功昆山之仄/总领百蛮/怀柔殊俗/愿吾子因循旧贯/毋求奇功/终更亟还/万里之外以身为本/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雁门,在今山西代县、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东西山峦起伏,山脊上为长城。

  B、城郭,内城的墙和外城的墙,内城和外城,此处指有城郭的各国。现在泛指城或城市。

  C、昆弥,一译昆莫,古代中国西域匈奴王国的名号。匈奴有大小二昆弥,受汉王朝册封。

  D、弩,古代用来射箭的装有臂的一种兵器,比弓的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强,命中率更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段会宗治绩突出,受西域人敬重他在杜陵令任上被五府举荐为西域都护,其治理赢得了西域人的爱戴;他离任以后,西域各国上书希望派他来任职。

  B、段会宗心系边安。愿意建功立名。他同谷永的交情很好,谷永怜惜他年老又到远方任职,曾当面对他进行劝诫,但他还是出边安定边疆,为朝廷分忧。

  C、段会宗便宜从事,完成朝廷使命。元延年中,朝廷派遣他带兵诛杀末振将的儿子番丘,他担心打草惊蛇,只带精兵三十人,亲手杀死番丘并全身而退。

  D、段会宗病死任上,享受各国祭祀。卑爰疐率领众人想加害国王,汉朝派遣段会宗前去安抚;第二年,段会宗病死。西域各国为他发丧,建立祠堂祭祀。

  13、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明年,末振将杀大昆弥,会病死,汉恨诛不加。

  (2)豫告昆弥,逃匿之,为大罪。即饮食以付我,伤骨肉恩,故不先告。

  14、段会宗杀死番丘后,赶来报复的人因何而畏服?请简要说明。(3分)

  参考答案

  10、D

  11、C“古代中国西域匈奴王国的名号。匈奴有大小二昆弥”错误。

  12、B“当面对他进行劝诫”错误。

  13、(1)第二年,末振将杀害了大乌孙王,恰巧末振将病死了,汉朝遗憾不能亲自杀了他。(“明年”,第二年;“会”,恰巧;“恨”,遗憾。)

  (2)如果事先告诉乌孙王,乌孙王让番丘逃走躲藏起来,就要犯下大罪。如果你们供给他饮食后再交给我,那就伤害了骨肉的恩情﹐所以没有事先告知。(“豫”,同“预”,预先,事先;“匿”,使动用法,使(让)……躲藏;“即”,如果,假如;“饮食”,作动词,供给饮食,提供饮食。)

  14、①段会宗说他们把自己杀掉,如同取汉牛之一毛,对汉王朝没有什么损伤;

  ②如果汉兵讨伐,他们的下场将像宛王、郅支一样被杀头示众。

  参考译文:

  段会宗,字子松,是天水上郵人。竟宁年中,在杜陵令任上被五府举荐为西域都护。西城人敬重他的威望和信用。三年后,任期满返回京城。因为单于应当来朝见,就调任他为雁门太守。过了几年,段会宗因犯法被免官。西域各国上书表示希望派任段会宗,段会宗在阳朔年中又被任命为都护。段会宗为人喜好大节,注重功名,同谷永交情不错。谷永怜惜段会宗年老又到远方去任官,就给他写信劝诚他说:“以您的才能,可以轻而易举地在都城取得卿相的职位,何必要去昆山之侧创建功业,统率百蛮,安抚异域的人们呢?希望我的朋友您要按照旧有的惯例,不要追求奇特的功绩,任职期满就回来,在万里之外应以身体为本。”段会宗出任都护后,有城郭的各国都对他很亲近顺从。一年多后,小乌孙王被他国内的人所杀害,各位翕侯就大乱起来。皇上就征召段会宗为左曹中郎将、光禄大夫,让他去安抚乌孙国。他立小乌孙王的哥哥末振将为王,安定了他的国家后就回来了。第二年,末振将杀害了大乌孙王,恰巧末振将病死了,汉朝遗憾不能亲自杀了他。

  元延年中,派遣段会宗去诛杀末振将的太子番丘。段会宗恐怕大部队进入乌孙国后,惊动了番丘,让他逃走后不能再提到,就把他所派遣的军队留在垫娄,挑选精干的持弩士兵三十人,从小道到达了乌孙王所在的地方,把番丘召来,责备他说:“末振将杀害骨肉至亲,杀了汉朝公主的子孙,没有来得及诛杀他就死了,使者奉皇帝命令来诛杀番丘。”就亲手用剑杀死了番丘。小乌孙王乌犁靡,是末振将哥哥的儿子,带领几千名骑兵包围了段会宗,段会宗就对他们说了来杀番丘的意思:“现在你们包围并杀我,如同取、汉牛之一毛。宛王、郅支的头悬挂在槁街,你们乌孙是知道的。”乌孙王以下的人都畏服了说:“末振将背弃汉朝,杀了他的儿子是可以的,难道就不能先告诉我们,让我们供给他最后一顿饮食吗?”段会宗说道:“如果事先告诉乌孙王,乌孙王让番丘逃走躲藏起来,就要犯下大罪。如果你们供给他饮食后再交给我,那就伤害了骨肉的恩情,所以没有事先告知。”乌孙王和部下哭泣着撒兵而去。公卿议论认为段会宗权衡时宜得以见机行事,率领小部队深入到乌孙国,诛杀番丘,宣扬彰明了国威,应加以重赏。天子就赐段会宗的爵位为关内侯,黄金一百斤。这个时候,小乌孙王父亲的小弟弟卑爰電率领众人想加害乌孙王,汉朝又派遣段会宗前去安抚。第二年,段会宗病死在乌孙国中,享年七十五岁、城郭各国为他发丧、建立祠堂。

  《汉书》阅读答案及译文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刘翊字子相,颍川颍阴人也。家世丰产,常能周施而不有其惠。曾行于汝南界中,有陈国张季礼远赴师丧,遇寒冰车毁,顿滞道路。翊见而谓日:君慎终赴义,行宜速迭。即下车;与之,不告姓名,自策马而去。季礼意其子相也,后故到颍阴,还所假乘。翊闭门辞行,不与相见。

  常守志卧疾,不屈聘命。河南种拂临郡,引为功曹,翊以拂①名公之子,乃为起焉。拂以其择时而仕,甚敬任之。阳翟黄纲恃程夫人权力,求占山泽以自营植。拂召翊问日:程氏贵盛,在帝左右,不听则恐见怨,与之则夺民利,为之奈何?翊日:名山大泽不以封,盖为民也。明府听之,则被佞倖之名也。若以此获祸,贵子申甫②,则自以不孤也。拂从翊言,遂不与之。乃举翊为孝廉,不就。

  后黄巾贼起,郡县饥荒,翊救给乏绝,资其食者数百人。乡族贫者,死亡则为具殡葬,嫠独则助营妻娶。

  献帝迁都西京,翊举上计掾。是时寇贼兴起,道路隔绝,使驿稀有达者。翊夜行昼伏,乃到长安。诏书嘉其忠勤,特拜议郎,迁陈留太守。翊散所握珍玩,唯余车马,自载东归。出关数百里,见士大夫病亡道次,翊以马易棺,脱衣敛之。又逢知故困馁于路,不忍委去,因杀所驾牛,以救其乏。觿人止之,翊日:视没不救,非志士也。遂俱饿死。

  (选自《后汉书·刘翊传》)

  [注]①拂,暠之子。

  ②申甫,拂之子。

  1.对下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礼意其子相也 意:明白

  B.常守志卧疾,不屈聘命 屈:屈意

  C.不听则恐见怨 见:被

  D.翊举上计掾 举:举荐

  2.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刘翊重义守德的行为一组是

  ①家世丰产,常能周施而不有其惠 ②君慎终赴义,行宜速达 ③即下车,与之,不告姓名 ④翊救给乏绝,资其食者数百人⑤翊夜行昼伏,乃到长安 ⑥视没不救,非志士也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在一件关系种拂生死福祸的事情上帮了大忙,所以种拂要举荐刘翊为孝廉,但刘翊推辞了,正直的他耻于利用这种事来获取功名。

  B.后来发生战乱,当地的郡县发生饥荒,刘翊努力救济那些缺粮断粮的人,靠他而活下来的有几百人之多。

  C.见人有难,能够没有私心,倾其所有予以帮助救济,即使失去性命也在所不惜,诠释了我们神传文化中讲的舍生取义。

  D.刘翊坚守自己的志向,而不喜欢让人知道,不沽名钓誉,一直不肯接受朝廷的任命,表现了高尚的道德操守。

  翻译

  (1)程氏贵盛,在帝左右,不听则恐见怨,与之则夺民利,为之奈何?

  译文:

  (2)又逢知故困馁于路,不忍委去,因杀所驾牛,以救其乏。

  译文:

  参考答案:

  1.A(意应为猜测)

  2.C(①是对刘翊品行的概括,②⑥是刘翊所说的语言,并非行动)

  3.D(并非一直不肯)

  翻译.

  (1)程夫人的权势很大。她在帝的身边,不满足他们家就恐怕被他们怨恨,答应了他们家就是侵夺百姓的利益,怎么办呢?

  2)又遇到以前认识的一个人在路上窘困饥饿.刘翊不忍心丢下他,便将驾车的牛又杀了,用来解除这人的困乏。

  参考译文:

  列翊,字子相,是颍川颖阴人。家中世代产业丰足,经常救济他人而不愿他人报答。刘翊有一次在汝南旅行:陈国有位叫张季扎的人要到远方赶赴老师的丧礼,不料遇上寒冰,车子坏了,所以停滞在道路上。刘翊见到后说:你千万要去参加丧礼,马上启程尽早到达。立即下车,将自己的车子给了张季托,而且没有说自己的名字,骑上马便走了。张季扎猜想他可能就是传闻中重徳重义的刘翊,事后他专程来到颍阴,想要将车子还给刘翊.刘翊知道后关上门,让人说自己出去了,不同张季扎相见。

  刘翊坚守自己的志向,称病卧床,不屈意接受朝廷的任命;河南种拂到颍阴任职,举荐为功曹,刘翊认为种拂是名公的儿子,接受了举荐。种拂清楚刘翊择时而出仕,非常的敬重他.阳翟黄纲倚仗程夫人的势力,想要把山泽占为己有。种拂召见刘翊.向他询问:程夫人的权势很大,她在皇帝的身边,不满足他们家就恐怕被他们怨恨。答应了他们家就是侵夺百姓的利益,怎么办呢? 刘翊说:不把名山大泽作为封地,就是为了百姓。郡守听从了他的要求,您就成为谄媚的人。如果因此而遭受灾祸,你的儿子申甫,将会得到更多的人的关爱。种拂听从了刘翊的建议,于是没有给他。接着,举荐刘翊为孝廉,刘翊没有接受举荐。

  后来生战乱,当地的郡县发生饥荒。刘翊努力救济那些缺粮断粮的人,靠他而活下来的有几百人。同乡及宗族人中贫穷的人家,死了就替他们筹备殡葬事宜,孀居或丧妻的就帮他们操办再嫁或再娶亭宜。

  汉献帝(刘协)迁都西京后。刘翊被举荐为计掾。这时贼寇非常猖獗,交通阻隔,很难通过。刘翊就晚上出发,白天休息,终于到达长安。皇帝下诏表彰他的忠诚、勤勉,特任命为议郎,调任陈留太守。刘翊将自己手上持有的珍宝全部分给了他人,自己仅留下车马赴任去了。出了函谷关几百里地后,刘翊发现一位士大夫病死在路旁,刘翊于是用自己的马换了棺材,脱下自已的衣服将死者收敛了。走了一段路,又遇到以前认识的一个人在路上窘困饥饿,刘翊不忍心丢下他,便将驾车的牛又杀了,用来解除这人的困乏。大家都曾劝阻他,刘翊说:见死不救,这可不是有志之士。后来,刘翊同那些人竟然都饥饿而死。

  《汉书》阅读答案及译文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朔初来,上书曰:“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闻。”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令待诏公车,俸禄薄,未得省见。

  久之,朔绐驺侏儒,曰:“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侏儒大恐,啼泣。朔教曰:“上即过,叩头请罪。”居有顷,闻上过,侏儒皆号泣顿首。上问:“何为?”对曰:“东方朔言上欲尽诛臣等。”上知朔多端,召问朔:“何恐侏儒为?”对曰:“臣朔生亦言,死亦言。侏儒长三尺余,俸一囊粟,钱二百四十。臣朔长九尺余,亦俸一囊粟,钱二百四十。侏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长安米。”上大笑,因使待诏金马门,稍得亲近。

  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射之,皆不能中。朔自赞曰:“臣尝受《易》,请射之。”乃别蓍布卦而对曰:“是非守宫即蜥蜴。”上曰:“善。”赐帛十匹。复使射他物,连中,辄赐帛。时有幸倡郭舍人,曰:“朔狂,幸中耳,非至数也。臣愿令朔复射。”舍人所问,朔应声辄对,变诈锋出,莫能穷者,左右大惊。上以朔为常侍郎,遂得爱幸。

  时天下侈靡趋末,百姓多离农亩。上从容问朔:“吾欲化民,岂有道乎?”朔对曰:“愿近述孝文皇帝之时,当世耆老皆闻见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衣弋绨,足履革,以韦带剑,莞蒲为席,兵木无刃,衣缊无文,集上书囊以为殿帷;以道德为丽,以仁义为准。于是天下望风成俗,昭然化之。今陛下城中为小,图起建章,左凤阙,右神明,号称千门万户。木土衣绮绣,宫人簪玳瑁,设戏车,教驰逐,饰文采,丛珍怪,作俳优,舞郑女。上为淫侈如此,而欲使民独不奢侈失农,事之难者也。陛下诚能用臣朔之计,推甲乙之帐燔之于四通之衢,却走马示不复用,则尧舜之隆宜可与比治矣。愿陛下留意察之。”

  朔虽诙笑,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上常用之。自公卿在位,朔皆傲弄,无所为屈。(节选自《汉书·东方朔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

  B.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

  C.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

  D.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公车,最早为汉代官署名,是卫尉的下属机构,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因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也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

  B.顿首即叩首,九拜之一。行礼时,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

  C.射覆,是古代雅士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玩乐方式。“射”是猜度之意,“覆”是覆盖之意。覆者用瓯盂等器覆盖某一物件,射者通过占筮等途径猜测里面是什么东西。

  D.《易》,相传为老子所著。“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易》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东方朔大胆自荐,他认为自己才貌俱佳,且勇敢、敏捷、廉洁、守信义,足以成为天子的大臣。武帝读了他的自荐,很赞赏他。

  B.东方朔机智敏捷,能言善辩。在不得宠幸之时,他故意吓唬几个宫中管理马圈的侏儒,得以接近武帝并获得亲近和赏识,被授予常侍郎的官职。

  C.东方朔聪明过人,精通占卜之术。皇帝曾让人射覆,东方朔多次准确猜出所覆之物,皇帝赐帛嘉奖。受皇帝宠幸的倡优郭舍人挑战,却终究无法难住东方朔。

  D.东方朔以孝文皇帝生活俭朴、崇尚高尚的道德和仁义为例,劝武帝舍弃奢侈,以此教化百姓,就能建立与尧舜盛世相媲美的功业。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长安米。(5分)

  (2) 上为淫侈如此,而欲使民独不奢侈失农,事之难者也。(5分)

  答案:

  4.A

  5. D(《易》相传为周文王所著。《报任安书》中有“文王拘而演《周易》”)

  6.B (B项中“被授予常侍郎的官职”是在“射覆”事件之后。)

  7.(1)我的话如果可以被采用,希望您改变对待我的礼节;如果我的话不能被采用,请让我回家,不要让我只是白吃长安的米。(“幸”“异”“无令”“但”各1分,句意1分)

  (2)皇上这样奢侈无度,却偏偏想让百姓不奢侈,不放弃农业,这是难以做到的事。(“淫侈”“使”“独”各1分,“事之难者也”判断句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郡厌次县人。汉武帝即位不久,征召天下推举方正、贤良、有文学才能的人士。东方朔刚到长安,就上书说:“我一共习诵了四十四万字。还经常佩服子路的格言。我今年二十二岁,身高九尺三寸,眼睛像挂起来的珍珠那样明亮,牙齿像编起来的贝壳整齐洁白,勇猛像孟贲,敏捷如庆忌,廉洁似鲍叔,守信如尾生。像这样的人,可以做天子的大臣了。臣东方朔冒死再拜向皇上禀告。”东方朔上书的文辞不谦逊,赞美抬高自己,汉武帝却认为他奇伟,命令他在公车署待诏,但俸禄微薄,没有被赏识提拔。

  过了很久,有一次东方朔哄骗宫中管理马厩的侏儒说:“皇上认为你们这些人对朝廷没有用,耕田力作当然赶不上别人,居于民众之上做官不能治理民事,从军杀敌不能胜任作战之事,对国家没有益处,仅是耗费衣食,现在皇上想杀光你们。”侏儒们很是害怕,哭哭啼啼。于是东方朔教唆他们说:“皇上就要从这里经过,你们要叩头请罪。”过了一会儿,听说皇帝路过,侏儒们都跪在地上,一边哭一边磕头。皇上问:“你们为什么这样?”侏儒们回答说:“东方朔说皇帝要把我们全杀死。”皇上知道东方朔诡计多端,召见并责问他:“你为什么要恐吓那些侏儒?”东方朔回答说:“我活也要说,死也要说。侏儒身长只有三尺多,俸禄是一袋粟,钱是二百四十。我身高九尺多,却也只拿到一袋米的俸禄,钱二百四十。侏儒饱得要死,我饿得要死。我的话如果可以被采用,希望您改变对待我的礼节;如果我的话不能采用,请让我回家,不要让我只是白吃长安米。”武帝听后大笑,就让他待诏金马门,渐渐得到皇帝的亲近。

  皇上曾经让一些擅长占筮的人射覆,把壁虎扣在盆子下面,让他们猜是什么,都没有猜中。东方朔自我介绍说:“臣曾学《易》,请允许我猜猜是什么。”于是他用蓍草分组摆成卦局,回答说:“这不是壁虎就是蜥蜴。”武帝说:“猜得对!”赏赐给他十匹帛。又让他猜别的东西,接连都能猜中,每次都赏赐给他布帛。当时宫中有个受宠幸的倡优郭舍人,他说:“东方朔太狂妄,不过是侥幸猜中罢了,并不是实在的数术。我希望让他再猜。”郭舍人问的谜语,东方朔应声对答,变化奇巧锋芒毕出,没有能难住他的题,在场的人都很惊讶。皇帝因此任命东方朔为常侍郎,从此受到亲近和宠幸。

  当时天下崇尚奢华,争相从事工商业,老百姓多离开农田。武帝悠闲地问东方朔:“我想教化百姓,有什么办法吗?”东方朔回答说:“我愿意就近说说孝文皇帝时的事,这是当今在世老人都知道的。文帝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但他身着黑粗布衣服,脚穿生皮做的鞋,用不加装饰的韦皮剑鞘挂佩剑,铺着莞蒲编的草席,兵器像木制的那样没有利刃,棉衣以乱絮铺成而不加纹饰。缀合装奏章的青布袋用作宫殿帷幕。文帝以道德高尚为美,以仁义为准绳。于是天下人都仰望他的风范,形成淳厚的风俗,明显地教化了民众。现在陛下嫌长安城地方小,在城外建章宫,左有凤阙,右有神明台,号称千门万户。家具用锦绣装饰,宫人头上簪着玳瑁,设置杂耍玩车,倡导驰逐游猎之乐,追求装饰的文采华丽,聚集珍奇怪物,乐人演戏,郑女起舞。皇上这样的奢侈无度,却偏偏想让百姓不奢侈,不弃农经商,这是难以做到的事。陛下果真采用我东方朔的建议,撤去这些华丽的帷帐,在四通八达的大街上烧掉,放弃饲养良马表示不再骑用,那样,就只有尧舜盛世才能与陛下的功业相媲美了。希望陛下能用心考虑上述之事。”

  东方朔虽然诙谐调笑,但常常察言观色,适时地直言进谏,武帝经常采纳他的意见。从公卿到在位的群臣,东方朔都轻视嘲弄,没有什么人是他肯于屈从的。

  《汉书》阅读答案及译文4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其先赵奢为赵将,号曰马服君,子孙因为氏。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

  九年,拜援为太中大夫。援务开恩信,宽以待下,任吏以职,但总大体而已。闲于进对,尤善述前世行事。每言及三辅长者,下至闾里少年,皆可观听。自皇太子、诸王侍闻者,莫不属耳忘倦。又善兵策,帝常言伏波论兵,与我意合,每有所谋,未尝不用。

  二十四年,武威将军刘尚击武陵五溪蛮夷,深入,军没,援因复请行。时年六十二,帝愍其老,未许之。援自请曰:臣尚能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也!遂遣援率中郎将马武、耿舒、刘匡、孙永等,将十二郡募士及弛刑①四万余人征五溪。援夜与送者诀,谓友人谒者杜愔曰:吾受厚恩年迫余日索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但畏长者家儿或在左右或与从事殊难得调介介独恶是耳。明年春,军至临乡,遇贼攻县,援迎击,破之,斩获二千余人,皆散走入竹林中。

  三月,进营壶头。会暑甚,士卒多疫死,援亦中病,遂困,乃穿岸为室,以避炎气。贼每升险鼓噪,援辄曳足以观之,左右哀其壮意,莫不为之流涕。耿舒与兄好畤侯弇②书曰:前舒上书当先击充③,粮虽难运而兵马得用,军人数万争欲先奋。今壶头竟不得进,大众怫郁行死,诚可痛惜。前到临乡,贼无故自致,若夜击之,即可殄灭。伏波类西域贾胡,到一处辄止,以是失利。今果疾疫,皆如舒言。弇得书,奏之。帝乃使虎贲中郎将梁松乘驿责问援,因代监军。援病卒。

  建初三年,肃宗使五官中耶将持节追策,谥援曰忠成侯。

  (选自《后汉书马援传》,有删改)

  【注】①弛刑:打开刑具的犯人。②弇:耿弇(yǎn),刘秀称帝后,封耿弇建威大将军、好畤侯。③充:充县,故治在今张家界市永定区。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吾受厚恩/年迫余日索/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但畏长者家儿或在左右/或与从事/殊难得调/介介独恶是耳。

  B.吾受厚恩/年迫余日索/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但畏长者家儿或在左右/或与从事/殊难得调/介介独恶是耳。

  C.吾受厚恩/年迫余日索/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但畏长者/家儿或在左右/或与从事/殊难得调/介介独恶是耳。/

  D.吾受厚恩/年迫余日索/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但畏长者/家儿或在左右/或与从事/殊难得调/介介独恶是耳。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氏在夏商周时用来区别贵贱,贵者有名有氏,贱者无名无氏。氏可用国名、邑名、官名、职业名、住地名等。

  B.闾里可以指乡里或城里平民居住的地方。闾里在汉代也是对城市居民实行监管、宵禁、征役的基本单位。

  C.西域是汉以来对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的总称。其广义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欧洲东部和非洲北部。

  D.孤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孤寡鳏独分别是孤儿,寡妇,无妻或丧妻的人,年老无子女的人。《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马援年轻时就有大志向。做太中大夫后,既善于叙述前代的事情,又善于思考军事策略。马援的军事观点常常和皇帝的意思相合,每次谋划都能被采用。

  B.马援为报皇恩而临危请命。但马援夜里和送行的人告别时仍有担心。后来,马援率领的军队遇上贼兵攻打县城,他迎击贼兵,斩杀和俘获共二千多敌人。

  C.马援年迈患病却壮心不已。进军壶头时遭遇酷暑,很多士兵病死,但马援并未弃战。贼兵登高喊叫,马援就让人拉住自己的腿探身察看,这让士卒感动。

  D.马援深得圣心,一直得到皇帝的赞许肯定。帝常言伏波论兵,与我意合;即使年老,被赞矍铄;壶头之战,皇帝派虎贲中郎将梁松乘驿马前去了解战况后派出援兵,并代他监管军队。死后被朝廷赠谥为忠成侯。

  参考答案:

  14.B

  解析:首先通读画波浪线部分,了解大意。然后根据标志词、词语的语法关系和对语意的理解,初步排除错误选项。常恐不得死国事中死是为动用法,即为国事而死,故不应断开,排除A、C两项;长者家儿指权贵子弟,不当断开。故选B。

  15.A

  解析:贱者无名无氏应为有名无氏。

  16.D

  解析:马援一直得到皇帝的赞许肯定错,壶头之战皇帝派梁松去是责问马援的,并且让人代他监管军队,是夺了马援的军权。所以说,皇帝对马援壶头之战并不是肯定的。

  译文:

  马援字文渊,是扶风茂陵人。他的祖先赵奢是赵国的将军,赐爵号叫马服君,子孙于是以马做氏。马援十二岁父亲去世,年轻时有大志向,几个哥哥都惊奇。

  九年,拜任马援做太中大夫。马援力求开示恩德信义,宽厚对待下级,拿职务委任官吏,自己只总管原则罢了。熟知答问,特别善于叙述前代的事情。常常谈到三辅有德的人,下至乡里少年的事,都值得听。从皇太子、各位王爷的侍从听他说的人,没有不注意倾听忘了疲倦的。又善于军事策略,皇帝常说伏波谈军事,和我的意思吻合,每次有什么计谋,没有不被采用的。

  二十四年,武威将军刘尚攻打武陵五溪蛮夷,深入敌境,全军覆没,马援于是请求前往。(马援)这一年六十二岁,皇上可怜他年纪大,没有答应他。马援自己请求说:我还能穿甲衣骑马。皇上命令他试一试。马援扶着马鞍左右看看,来表示还可以任用。皇上笑着说:真精神啊!这老头儿!于是派马援率中郎将马武、耿舒、刘匡、孙永等人,统领十二郡招募来的士兵及打开刑具的犯人四万多人征伐五溪。马援夜里和送行的人告别,对朋友任谒者的杜愔说:我受国家大恩,年纪大了来日不多,常怕不能为国而死。现在得到机会,甘心瞑目,只是怕权贵子弟有的留在皇上身边,有的跟着我,特别难调停,心中担心的只有这件事了。第二年春天,军队到临乡,遇上贼兵攻打县城,马援迎击,打败贼兵,斩杀俘获二千多人,其余都散逃进竹林之中。

  三月,进军壶头。适逢天热得厉害,士兵多病死,马援也生了病,于是被困,就凿岸为洞,躲避炎热。贼兵每次登高喊叫,马援就让人拉住自己的腿探身察看,身边的人感叹他的壮心,无不为他流泪。耿舒给哥哥好畤侯耿弇写信说:先前耿舒上书建议应先攻充县,粮虽难运但兵马可以用,士兵几万人争着想率先出击。现在壶头终于不能前进,大家郁闷得要死,的确可惜。先前到临乡,贼人无故自来,如果乘夜攻击,就可以全部消灭。伏波将军就像西域的胡商,走到一个地方就停,因此失利。如今果然发生瘟疫,都如我所说。耿弇得信,上奏朝廷。皇上于是派虎贲中郎将梁松乘驿马前去责问马援,并代他监管军队。马援病死。

  建初三年,肃宗派五官中郎将拿着符节追加策封,赠谥马援为忠成侯。

  《汉书》阅读答案及译文5

  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祐年十二,随从到官。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祐谏曰:“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昔马援以薏苡①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恢乃止。

  及年二十,丧父,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常牧豕于长坦泽中,行吟经书。遇父故人,谓曰:“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祐辞谢而已,守志如初。

  后举孝廉,将行,郡中为祖道,祐共小吏雍丘黄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功曹以祐倨,请黜之。太守曰:“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真后亦举孝廉,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

  迁胶东侯相。祐政唯仁简,以身率物。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或身到闾里,重相和解。啬夫②孙性私赋民钱,市衣以进其父,父得而怒曰:“有君如是,何忍欺之!”促归伏罪。性惭惧,诣阁持衣自首。祐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祐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

  祐在胶东九年,迁齐相,大将军梁冀表为长史。及冀诬奏太尉李固,祐闻而请见,与冀争之,不听,冀怒而起入室,祐亦径去。冀遂出祐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不复仕,躬灌园蔬,以经书教授。年九十八卒。

  (选自《后汉书吴祐传》,有删节)

  注:①薏苡:一种禾本科植物。②啬夫:农夫。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B.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C.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D.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人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太守,是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C.孝廉,是秦始皇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D.杀青,古人在竹简上写字,用火烤去竹简的水分,以便书写和防虫蛀,这道工序称为杀青。后来泛指书籍定稿。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佑十二岁时就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在劝谏父亲停止烤简刻书这件事上,他表现出了成人一般的沉稳与远见。

  B.吴佑父亲去世后,安于清贫自立,边放猪边吟诵经书,不为人言所动。后与黄真一起被举荐为孝廉并被人称赞为清廉有节操。

  C.吴佑后升迁为胶东侯相,他为政仁慈清简,率先垂范。遇到打官司的百姓,有时到乡里亲自调解。

  D.吴佑坚守志节,大将军梁冀曾上表推荐他任长史,但当梁冀诬奏太尉李固时,吴佑就前去与之争辩。后被调出任河间相,辞官回乡耕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

  (2)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

  参考答案

  4.答案:B

  5.答案:C(不是秦始皇是设立的,而是汉武帝时设立的。)

  6.答案:B

  (黄真被举荐为孝廉是在吴佑之后的事情,而且,被人称赞为清廉有节操的是黄真。)

  7.翻译(1):你是两千石官员的儿子却做这样的事,就算你不觉得羞耻,又怎么对得起你去世的父亲呢?(得分点,“二千石”“业”“无耻”“奈……何”)

  翻译(2):百姓有到官府打官司的,他总是先闭门自责,然后再审断诉讼,用道理开导他们。(得分点:“争讼”“辄”“譬”)

  参考译文

  吴佑字季英,是陈留长垣人,父亲吴恢,任海太守。吴佑十二岁时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父亲想烤竹简来刻经书,吴佑劝道:“现在父亲越过五岭,远在海边,这里风俗确实粗俗,但旧时有许多珠宝珍奇,上被国家猜疑,下被诸侯怨恨。如果把书写成,恐怕要用两辆车来载运。从前马援因为运回薏苡招致毁谤,这是容易让人产生嫌疑的事情,确实是先贤十分慎重的举止。”吴恢于是就停做了这件事。

  吴佑二十岁时,父亲去世,生活十分贫困,却不接受别人的馈赠。他常在家乡水边牧猪,同时漫步吟诵经书。遇到父亲生前的老朋友,对他说:“你是两千石官员的儿子却从事这样的事,就算你不觉得羞耻,又怎么对得起你去世的父亲呢?”吴佑只是表示谢意,坚守志节并不改变。后来被举为孝廉,将前去应召,郡里给他饯行,吴佑跟小吏雍丘黄真畅谈多时,与他结友而别。功曹认为他太傲慢了,请求罢免他。太守说:“吴季英有知人之明,你暂且不要多言。”黄真后来也被举荐为孝廉,拜新蔡县令,世人称赞他清廉有节操。

  吴佑后来升为胶东侯相。他为政力求仁慈清简,以身作则。(遇到)有到官府打官司的百姓,他总是先闭门自责,然后再审断诉讼,用道理开导他们。或亲自到百姓居住的地方调解,使双方和解。农夫孙性私下征收百姓的钱物,买了一件衣服送给父亲,父亲得到衣服,非常生气,说:“我们有这样的官员,你怎么忍心欺骗他!”逼着儿子回去认罪。孙性又惭愧又害怕,拿着衣服到官衙自首。吴佑斥退左右,询问缘由,孙性详细把父亲的话说了。吴佑让他回去感谢父亲,并把他的衣服送给他父亲。

  吴佑在胶东九年升为齐相,大将军梁冀上表推荐他任长史。到了梁冀诬奏太尉李固时,吴佑听知后请见梁冀,与他争辩,梁冀没有采纳(吴佑意见),(并)愤怒地起身入室,吴佑也径自离去。梁冀于是把吴佑调出京城任河间相,吴佑于是就辞官回家,不再做官,亲自灌田种菜。讲授经书。九十八岁去世。

  《汉书》阅读答案及译文6

  文言文,完成4 ~7 题。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也,将作大匠严之子。为人美辞貌,有俊才。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征聘,名重关西。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闻融名,召为舍人。非其好也,遂不应命,客于凉州武都、汉阳界中。会羌虏飙起,边方扰乱,米谷踊贵,自关以西,道殣相望。融既饥困,乃悔而叹息,谓其友人曰:“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今以曲俗咫尺之羞,灭无赀之躯,殆非老庄所谓也。”

  故往应骘召。四年,拜为校书郎中,诣东观【注】典校秘书。是时,邓太后监朝,骘兄弟辅政。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融乃感激,以为文武之道,圣贤不坠,五才之用,无或可废。元初二年,上《广成颂》以讽谏。颂奏,忤邓氏,滞于东观,十年不得调。因兄子丧,自劾归。太后闻之怒,谓融羞薄诏除,欲仕州郡,遂令禁锢之。太后崩,安帝亲政,召还郎署,复在讲部。出为河间王厩长史。时车驾东巡岱宗,融上《东巡颂》,帝奇其文,召拜郎中。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

  居宇器服,多存侈饰。尝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尝欲训《左氏春秋》,及见贾逵、郑众注,乃曰:“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

  著《三传异同说》。注《孝经》、《论语》、《诗》等,所著赋、颂、碑、诔……凡二十一篇。初,融惩于

  邓氏,不敢复违忤势家,遂为梁冀草奏李固,又作大将军《西第颂》,以此颇为正直所羞。年八十八,延熹九年卒于家。遗令薄葬。

  论曰: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夫事苦,则矜全之情薄;生厚,故安存之虑深。登高不惧者,胥靡之人也;坐不垂堂者,千金之子也。原其大略,归于所安而已矣。(节选自《后汉书 马融传》)

  【注】东观:汉代宫中藏书、著书的机构。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马融辞命/ 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 既而羞曲士之节惜/ 不赀之躯终/ 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

  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B .马融辞命/ 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 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 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

  固知识/ 能匡欲者鲜矣/

  C .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 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 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

  / 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D.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 既而羞曲士之节惜/ 不赀之躯终/ 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

  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5 . 下列是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舍人,古代豪门贵族家里的门客,宋元后用以称呼权贵子弟,明代军卫应袭子弟也称“舍人”。

  B .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并称,老子和庄子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应天道”

  “人性本善”“逍遥齐物”等思想。

  C .岱宗,泰山的尊称,泰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历代帝王封禅的神山,是佛道两家的圣地,是中

  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

  D .《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

  书。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马融年轻时长相英俊,擅长辞令,颇有才气,拜隐居的挚恂为师,学业大有长进。挚恂认为马融是

  个奇才,将女儿嫁给了他。

  B .马融起初拒绝了大将军邓骘的征召,客居在武都、汉阳一带,后边境不安定,物价飞涨,马融生活

  陷入困顿,最终接受了邓骘的邀请。

  C .马融因上奏《广成颂》讽谏朝廷,得罪了当权的邓 氏,被滞留在东观,十年得不到升迁,还遭到禁

  锢,被限制了人身自由。

  D.马融门下学生数以千计。教授学生时,他坐在高堂上,堂上设置红色纱帐,纱帐后安排女乐,学生

  按照次序传习他的学说,能登堂入室得其面授者很少。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5 分)

  译文:

  (2 )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

  (5 分)

  译文:

  答案:

  4.C

  5.B(“人性本善”是儒家孟子的思想主张。)

  6.C(马融因为哥哥的孩子去世,向朝廷请求回乡,太后认为马融轻视、羞辱了朝廷的任命,想到州郡做官,于是下令禁锢他。不是因为上奏《广成颂》被禁锢。)

  7.(1)古人有这样的话:“左手拿着天下的地图,右手割断自己的喉管,这是愚蠢的人都不做的事情。”这样的原因,是生命比天下更宝贵。(“据”、“刎”、“所以”、状语后置各1分,句意1分。)

  (2)而当时浅陋的儒生和读书人,都认为可以大兴文德,武力应该废止,于是停止打猎的礼仪,停息作战布阵的法令,所以狡猾的盗贼放纵横行,乘朝廷当时没有防备。(“以为”、“宜”、“寝”、“从”各1分,句意1分。“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两句亦可作互文理解,对学生不作要求。)

  【参考译文】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将作大匠马严的儿子。马融长相英俊,善于言辞很有才气。起初,京城的挚恂用儒术教授生徒,在南山隐居,不答应朝廷征召聘任,在关西一带名气很大,马融跟着他游学,学识渊博精通儒学经典。挚恂认为马融有奇才,就把女儿嫁给了他。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听说了马融的名声,把他召为舍人,但是马融内心很不乐意,就没答应,客居在凉州的武都和汉阳境内。恰逢羌虏迅猛扰边,边境混乱不安,粮价飞涨,关内以西之地,路上饿死的人随处可见。马融在陷入饥饿困苦后,才后悔并且叹息着对朋友说:“古人有这样的话:‘左手拿着天下的地图,右手割断自己的喉管,这是愚蠢的人都不做的事情。’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生命比天下更宝贵。现在因为一点点世俗的屈辱,而毁灭自己高贵的身体,这大概也不是老子庄子所认可的啊。”于是就答应了邓骘的邀请。永初四年,任命为校书郎中,到东观做典校秘书。这个时候邓太后主持朝政,邓骘兄弟辅佐她。而当时浅陋的儒生和读书人,都认为可以大兴文德,武力应该废止,于是停止打猎的礼仪,停息作战布阵的法令,所以狡猾的盗贼放纵横行,乘朝廷当时没有防备。马融于是感慨激愤,认为文武之道,圣贤都没有放弃,勇、智、仁、信、忠五才,没有一个可以废止。元初二年,上奏《广成颂》来规劝进谏此事。《广成颂》的上奏,违逆(得罪)了邓氏,马融被滞留在东观,十年都没有调任新职。因为哥哥的孩子死了,他便向朝廷请求回乡。太后听到这个消息很生气,认为马融羞辱轻视了朝廷的任命,想到州郡做官,于是下令监禁他。太后死后,安帝刘祜亲政,把他召回郎署做侍从郎官,又做了皇帝的侍讲官。后离开京师做了河间王的厩长史。当时皇帝车马东巡泰山,马融上了一篇《东巡颂》,皇帝认为他的文章写得很不一般,召他进京任命为郎中。马融才高博学,是当时的一个大学者,教授的学生常以千数。擅长演奏琴,喜欢吹笛子,性情放达率真,不拘泥于儒士的礼节。居室房屋里的器物服饰,多有奢侈讲究的装饰。曾经坐在高堂上,挂着绛纱帐,前面教授学生,后面排列着女乐,学生按照次序传习他的学说,很少有人登堂入室。曾经想注解《左氏春秋》,等到看到贾逵、郑众的注解,就说:“贾先生精深而不广博,郑先生广博而不精深。又精深又广博的,谁又能超过我呢?”著《三传异同说》,注《孝经》、《论语》、《诗》等,所著赋、颂、碑、诔……一共二十一篇。当初,马融被邓氏惩罚,不敢再违逆得罪权势人家,于是替大将军梁冀起草奏书参奏李固,又写了吹捧梁冀的《西第颂》,因此被正直之人羞耻。八十八岁,延熹九年死在家中。留下遗嘱要求简单安葬自己。

  (范晔)评价说:马融不应邓骘之请,犹豫徘徊在陇、汉一带,是想要坚守自己的操守吗?接着却羞愧于孤陋寡闻的人保持所谓的名节,爱惜自己高贵之身,最终因为奢侈享乐放纵心性,纠合亲附朋党成为别人讥笑的对象,原本就知道懂得节制自己欲望的人很少啊。大概做事艰苦,那么顾惜保全自己的想法就少一些;生活优厚,所以想要安定保全自己的顾虑就多了。登上高处而不害怕的,那是刑徒之人;不坐在屋檐下的,那是家有千金之人。推究其中主要的原因,归于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同罢了。

  《汉书》阅读答案及译文7

  班昭续《汉书》

  扶风①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②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竞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③踵而成之。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

  [注释]①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②班彪:当时著名学者。③东观藏书阁:皇家藏书楼。

  (文化常识)

  女文史家。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文史家。她帮助哥哥班固完成了未竟的事业,而且对阐述《汉书》起到了重要作用,她的诗赋在当时也很著名。女性精通文史的在中国历史上不多,另一个是汉末的蔡文姬(蔡琰,见后文),还有一个是宋朝的李清照,她是杰出的女词人,她早年还同丈夫一起研究金石书画。

  (译文)

  班昭续《汉书》

  扶风郡曹世叔,他的妻子是同郡(扶风郡)班彪的女儿,叫做班昭,字惠班。学识渊博文采很高。曹世叔去世的早,班昭守节讲究礼节法度。她的哥哥班固写作《汉书》,其中有八卷表记和《天文志》没有写完就去世了。汉和帝下诏命令班昭在东观藏书阁继承班固遗志完成《汉书》。和帝多次下诏让班昭进宫,并命令皇后和贵人们以老师之礼对待她,班昭因此号称“大家(gu)”。每当各地或外国有贡献来的奇异的东西,就下令让班昭写诗赋颂扬。当时《汉书》刚一发行,大多数人都不能理解,同郡(扶风郡)的马融趴跪在楼阁下边,拜班昭为老师诵读传授《汉书》。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竞_________②辄_________

  2.翻译:①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

  ②师事焉

  3.写马融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①终②总是

  2.①汉和帝下令班昭到东观藏书阁继续完成《汉书》(就,到;踵,继续);②像跟老师一样向她学习。

  3.衬托《汉书》精深。

  《汉书》阅读答案及译文8

  陵字少卿,少为侍中建章监。善骑射,爱人,谦让下士,甚得名誉。

  武帝以为有广之风,使将八百骑,深入匈奴二千余里。天汉二年,陵召见武台,上曰:“将恶相属①邪!吾发军多,毋骑予女②。”陵对:“无所事③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上壮而许之,诏陵:“至东浚稽山南龙勒水上,徘徊观虏,即亡所见,从浞野侯赵破奴故道抵受降城④休士,因骑置以闻。”

  陵于是将其步卒五千人出居延,至浚稽山止营,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军居两山间,陵引士出营外为陈,令曰:“闻鼓声而纵,闻金声而止。”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左右地兵八万余骑攻陵。陵且战且引,南行数日,抵山谷中。连战,士卒中矢伤,三创者载辇,两创者将车,一创者持兵战。陵曰:“吾士气少衰而鼓不起者,何也?军中岂有女子乎?”始军出时,关东群盗妻子徙边者随军为卒妻妇,大匿车中。陵搜得,皆剑斩之。明日复战,斩首三千余级。

  汉军南行,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即弃车去。抵山入峡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昏后,陵便衣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我,丈夫一取单于耳!”良久,陵还,大息曰:“兵败,死矣!”军吏或曰:“将军威震匈奴,天命不遂,如浞野侯为虏所得,后亡还,天子客遇之,况于将军乎!”陵曰:“公止!吾不死,非壮士也。”于是尽斩旌旗,及珍宝埋地中,陵叹曰:“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夜半时,虏骑数千追之,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

  单于壮陵,以女妻之,立为右校王。昭帝立,遣陵故人陇西任立政等三人俱至匈奴招陵。陵字立政曰:“少公,归易耳,恐再辱,奈何!” 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

  (选自《汉书李陵传》,有删改)

  [注]①相属:做别人的下属。②女:通“汝,你。③事:使用。④受降城:为接受匈奴左大都尉投降而筑的一座城池,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吾发军多,毋骑予女 发:派遣

  B. 徘徊观虏,即亡所见 亡:灭亡

  C. 陵且战且引,南行数日 引:后退

  D. 连战,士卒中矢伤 中:遭受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李陵“有广之风”的一组是(3分)

  ①善骑射,爱人,谦让下士,甚得名誉 ②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

  ③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④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

  ⑤毋随我,丈夫一取单于耳 ⑥于是尽斩旌旗,及珍宝埋地中

  A.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李陵年青时曾得到皇帝赏识,接受重任,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匈奴二千余里。皇帝下诏李陵到龙勒水后,立即查看敌情、休整士兵,不忘回朝报告。

  B. 李陵在浚稽山被匈奴三万多骑兵包围。匈奴见汉军人少,径直扑向汉军营垒,后败退上山,汉军追杀,单于又召集更多骑兵围攻李陵,挫其军队士气。

  C. 李陵严肃军纪,提升士气,曾转败为胜,杀敌三千余人。曾在黄昏后着便衣独步出营,阻止左右兵士,单取单于,但寡不敌众,以失败投降告终。

  D. 李陵很受单于欣赏,单于把女儿嫁给他,立他为右校王。昭帝即位后,李陵的好友任立政等三人招李陵归汉,李陵只怕再次蒙受耻辱,委婉含蓄地拒绝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始军出时,关东群盗妻子徙边者随军为卒妻妇,大匿车中。(4分)

  (2)将军威震匈奴,天命不遂,如浞野侯为虏所得,后亡还,天子客遇之,况于将军乎!(6分)

  参考答案

  4.B(应通“无”,“没有”之意。)

  5.B(②说的是单于遮断李陵军队后路,使其损失惨重;⑥只表明李陵准备投降。)

  6.A(遗漏了条件,曲解了旨意。应是在没有发现敌情的前提条件下,并且要到另一地点受降城休整士兵。)

  7.(1)最初军队出发时,被流放到边塞的关东众多盗贼的妻女随军做了士兵们的妻子,大多在车中藏匿。(“始”、“关东群盗妻子徙边者”、“大匿车中”特殊句式各1分,句意1分)

  (2)将军威震匈奴,皇上不会顺从您(死的意愿),像浞野侯虽被匈奴俘获,但后来逃回去,皇上仍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何况对将军您呢!(“遂”、“为……所”、“亡”、“客”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李陵字少卿,年青时担任侍中建章监。他善于骑马射箭,对人有仁爱之心,谦让下士,名声很好。

  汉武帝认为他具有李广的风范,命他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匈奴二千余里。天汉二年,李陵在武台殿被召见,武帝说:“你是耻于做别人下属吧!我派遣军队这么多,没有马匹拨给你。”李陵答道:“不使用马匹,臣愿以少击多,只用五千步兵直捣单于王庭。”武帝认为他气节强盛便答应了他,(后)又传诏李陵:“到东浚稽山南面龙勒水一带,徘徊观敌情,如无所见,就沿着浞野侯赵破奴走过的路线抵受降城休整士兵,接着置马把相关情况报告皇上。”

  李陵于是率领他的五千步兵从居延出发,到浚稽山扎营,与单于相对,被匈奴三万多骑兵包围。军队居于两山之间,李陵领兵冲出营垒摆开队伍,下令:“听到击鼓声就进攻,听到鸣金就收兵。”匈奴见汉军人少,径直向前扑向汉军营垒。李陵挥师搏击攻打,千驽齐发,敌兵应弦而倒。匈奴军败退上山,汉军追击,杀敌数千。单于大惊,召集左贤王、右贤王部八万多骑兵一起围攻李陵。李陵向南且战且退,南行几天,抵达山谷中。连日苦战,很多士卒中箭受伤,三处受伤者便用车载,二处受伤者驾车,一处受伤者坚持战斗。李陵说:“我军士气不如前,又鼓不起来,是何原因?军中难道有女人么?”原来,军队最初出发时,被流放到边塞的关东众多盗贼的妻女随军作了士兵们的妻子,大多在车中藏匿。李陵把她们搜出来,用剑杀掉了。第二天再战,斩敌首三千多。

  汉军南下,一天五十万支箭都消耗掉了,立即弃车而退兵。汉军深入到峡谷之中。单于断了汉军后路,就山势下投垒石,士兵很多死了,不能行进。黄昏后,李陵换上便衣独步出营,拦住左右说:“不要跟着我,让我一个人去生擒单于!”过了很久,李陵才回来,叹息说:“兵败如此,惟求一死!”军吏有的说:“将军威震匈奴,皇上不会顺从您(死的意愿),像浞野侯虽被匈奴俘获,但后来逃回去,皇上仍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何况对将军您呢!”李陵说:“您别说了,我不战死,不为壮士。”于是他要部下把旌旗都砍断,以及把珍宝埋藏在地下。李陵感叹说 :“再有几十支箭,我们足以逃跑了,可现在无武器再战,天一亮就只有坐着束手待擒了!”夜半时,匈奴数千骑兵紧追,李陵说:“我无脸面见于是投降了。

  单于很看重李陵,把女儿嫁给他,立他为右校王。昭帝即位,就派李陵过去的好友陇西人任立政等三人一同去匈奴招李陵归汉。李陵叫着任立政的字说:“少公,我回去容易,只怕再次蒙受耻辱,我该怎么办!”李陵在匈奴二十多年,元平元年病死。

  《汉书》阅读答案及译文9

  原文:

  扶风①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②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③踵而成之。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日“大家”。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

  解释:

  ①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

  ②班彪:当时著名学者。

  ③东观藏书阁:皇家藏书楼。

  常识:

  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文史家。她帮助哥哥班固完成了未竟的事业,而且对阐述《汉书》起到了重要作用,她的诗赋在当时也很著名。女性精通文史的在中国历史上不多,另一个是汉末的蔡文姬(蔡琰,见后文),还有一个是宋朝的李清照,她是杰出的女词人,她早年还同丈夫一起研究金石书画。

  练习:

  1.解释:①竞_________②辄_________

  2.翻译:

  ①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

  ②师事焉

  参考答案:

  1.①终②总是

  2.①汉和帝下令班昭到东观藏书阁继续完成《汉书》(就,到;踵,继续);

  ②像跟老师一样向她学习。

  《汉书》阅读答案及译文1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陈豨反,上自将,至邯郸。而韩信谋反关中,吕后用何计诛信。上已闻诛信,使使拜丞相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惟平独吊。平谓何曰:“祸自此始矣。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内,非被矢石之难,而益君封置卫者,以今者淮阴新反于中,有疑君心。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何从其计,上说。

  其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曰:“为上在军,抚勉百姓,悉所有佐军,如陈豨时。”客又说何曰:“君灭族不久矣,上所谓数问君,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①貣②以自污?上心必安。”于是何从其计,上乃大说。

  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强贱买民田宅数千人。上至,何谒。上笑曰:“今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何,曰:“君自谢民。”后何为民请曰:“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兽食。”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为请吾苑!”乃下廷尉,械系之。数日,王卫尉待前曰:“夫职事,苟有于民而请之,真宰相事也。陛下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是日,使使持节赦出何。何年老,素恭谨,徒跣入谢。上曰:“相国为民请吾苑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 (选自《汉书萧何传》,有改动)

  【注】①贳(shì):赊买。 ②貣(tè):向人求物。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惟平独吊 吊:慰问

  B.非被矢石之难 被:蒙受

  C.君自谢民 谢:谢别

  D.吾故系相国 故:故意

  7.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萧何为人恭谨的一组是

  ①吕后用何计诛信 ②贳貣以自污 ③悉以家私财佐军 ④今相国乃利民 ⑤后何为民请 ⑥跣入谢

  A.②③⑥ B.①②④ C.①⑤⑥ D.③④⑤

  8. 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何设计帮助除掉韩信后,汉高祖给予萧何很多的封赏。

  B.萧何在汉高祖率军平黥布叛乱时,坐镇关中,高祖解了后顾之忧。

  C.萧何之所以受到汉高祖的猜忌,是因为诸臣接连谋反,而萧何身居高位,功高震主。

  D.汉高祖虽然生性多疑,但知过能改,释放萧何,让出上林空地给百姓耕种。

  9.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使使拜丞相为相国,益封五千户。(3分)

  (2)民所上书皆以与何。(3分)

  (3)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4分)

  答案:

  6.C (谢:谢罪)

  7.A (①是献计;⑤是讲为民请求,这些与“为人恭谨”无关。)

  8.D (“让出上林空地给百姓耕种”,与原文不符。)

  9.(1)派使者授予萧何相国之职,增加封邑五千户。(得分点:“使”,派,1分;“益”,增加,1分;句意,1分。)

  (2)皇上就把百姓上告的状纸全部丢给萧何。(得分点:补充主语,1分;“以”,把,1分;与,给,1分。)

  (3)以父母赐予的身体去冒险,即使死了也有罪责。(得分点:“遗”,赐予,1分;“殆”,危险,1分;余责,罪责1分。,句意,1分。)

  译文:

  陈豨谋反,皇上亲自统率军队去平乱,来到邯郸。韩信在关中谋反,吕后采用萧何的计谋诛灭了韩信。皇上听到已经诛灭韩信的信息,派使者授予萧何相国之职,增加封邑五千户,命令五百士兵和一个都尉作为相国的卫士。很多人都来向萧何祝贺,惟独陈平替萧何忧虑。陈平对萧何说:“灾祸从此开始了。皇上在野外蒙受日晒雨淋的辛苦,而你却待在朝内,没有蒙受箭和垒石的祸殃,增加你的封邑,为你增添卫兵的原因,是因为当前韩信在关中谋反,对你也产生了疑心。设置卫兵来护卫,不是用这来宠幸你啊。希望你能辞让封邑,不接受护卫之卒,拿出全部的私家财物资助军用。”萧何听从了陈平的计谋,皇上高兴。

  那年秋天,黥布谋反,皇上亲自统率军队去击他,多次派使者去问萧何怎么办。萧何说:“因为皇上在军中,所以我就在后方安抚勉励百姓,拿出自家所有的财物资助军用,如同诛灭陈豨时一样。”有人劝说萧何说:“你要被灭族的时候快到了,皇上之所以多次问你怎么办,是害怕你不久发动关中谋反。现在你何不多买田地,以低价格向人赊买物资来自己陷害自己?如果这样,皇上一定会心安。”于是萧何听从了这个人的计谋,皇上于是非常高兴。

  皇上结束了对黥布的攻杀回来,百姓在路上拦住皇上,不让前行,向皇上呈上状纸告相国强行贱买百姓田地房屋的有数千人。皇上回到京城,萧何拜见皇上,皇上笑着说:“现今的相国对老百姓是多么有利!”皇上就把百姓上告的状纸全部丢给萧何,说:“你自己去向百姓谢罪。”后来,萧何替百姓请求说:“长安土地狭小,上林多有空地,荒废在那里,希望发布命令让百姓进入上林耕种,不收取禾杆,把它们留下作为野兽的饲料。”皇上非常生气地说:“你一定接受了商人的很多财物,这才来替他们请求要我的上林苑!”于是,把萧何交给廷尉,戴上刑具,拘囚起来。过了几天,王卫尉待走到皇上面前说:“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如果遇到对百姓有利的事情就替他们请求,这的确是宰相应做的事情。陛下为什么却怀疑相国接受了商人的钱财呢!”这天,皇上派使者拿着符节赦免放出了萧何。萧何年老,一向恭敬谨慎,赤着脚入朝谢罪。皇上说:“你为百姓请求耕种我的上林苑,我没有答应你,我不过是桀纣那样的一个国君,而你却是个好相国。我故意拘囚你,是要让百姓知道我的过错。”

  《汉书》阅读答案及译文11

  张敞字子高,本河东平阳人也。勃海、胶东盗贼并起,敞上书自请治之。天子征敞,拜胶东相,赐黄金三十斤。敞辞之官,自请治剧郡非赏罚无以劝善惩恶,吏追捕有功效者,愿得一切①比三辅尤异。天子许之。敞到胶东,明设购赏,开群盗令相捕斩除罪。吏追捕有功,上名尚书调补县令者数十人。由是盗贼解散,传相捕斩。吏民翕然,国中遂平。

  是时颍川太守黄霸以治行第一入守京兆尹。霸视事数月,不称,罢归颍川。于是制诏御史:“其以胶东相敞守京兆尹。”自赵广汉诛后,比更守尹,如霸等数人皆不称职。京师渐废,长安市偷盗尤多,百贾苦之。上以问敞,敞以为可禁。敞既视事,求问长安父老。偷盗酋长数人,居皆温厚,出从童骑,闾里以为长者。敞皆召见责问,因贳②其罪,把其宿负,令致诸偷以自赎。偷长曰:“今一旦召诣府,恐诸偷惊骇。愿一切受署③。”敞皆以为吏,遣归休。置酒,小偷悉来贺,且饮醉,偷长以赭污其衣裾。吏坐里闾阅出者,污赭辄收缚之,一日捕得数百人。穷治所犯,或一人百余发,由是桴鼓稀鸣,市无偷盗,天子嘉之。

  敞为京兆,朝廷每有大议,引古今,处便宜,公卿皆服,天子数从之。然敞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④拊马。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妩。有司以奏敞。上问之,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上爱其能,弗备责也。然终不得大位。

  (节选自《汉书·张敞传》)

  【注】

  ①一切:暂时;权宜。

  ②贳:赦免。

  ③受署:接受官府委任官职。

  ④便面:扇子。因其便于遮面而称“便面”。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拜胶东相 拜:授官

  B.国中遂平 国:全国

  C.出从童骑 从:带着

  D.长安中传张京兆眉妩 妩:漂亮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张敞治贼行为的一组是( )(3分)

  ①开群盗令相捕斩除罪

  ②居皆温厚,出从童骑

  ③令致诸偷以自赎

  ④敞皆以为吏,遣归休

  ⑤引古今,处便宜

  ⑥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敞任京兆尹时得到皇帝特许,捕盗有功的官吏可以得到比京畿三辅更优厚的奖励。

  B.张敞治贼自告奋勇,有勇气;能听取别人意见,很虚心;采取的办法多,取得良好效果。

  C.黄霸曾被评为政绩第一,但是任京兆尹时不称职,结果长安治安混乱,盗贼特别多。

  D.虽然皇帝器重张敞,爱惜他的才能,多次听从他的建议,但最终还是没有进一步重用他。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长安市偷盗尤多,百贾苦之。(3分)

  (2)吏坐里闾阅出者,污赭辄收缚之。(3分)

  答案:

  1.(3分)B(国:胶东)

  2.(3分)A (②说的是“偷盗酋长”,不是张敞;⑥说的是张敞不拘小节的生活行为)

  3.(3分)A (这是担任胶东相时的事。)

  4.(6分)

  (1)长安集市上小偷特别多,众商家对此感到很苦恼。(“市”1分,“苦”1分,句意通顺1分)

  (2)官吏坐在巷口查看走出来的人,衣服涂着红褐色颜料的就把他抓起来。(“阅”1分,“赭”1分,句意通顺1分)

  【译文】

  张敞,字子高,是河东平阳人。勃海、胶东一带盗贼猖獗,张敞自己上书请求治理勃海、胶东。皇帝召见张敞,任命他为胶东相,赐给他30斤黄金。张敞告辞皇帝到了任上,向皇帝上书提出,要治理治安混乱的郡国,没有鲜明的赏罚,就无法勉励好人、惩罚坏人,对追捕盗贼有功的官吏,希望能够权宜变通,奖励比京畿三辅的更为优厚。皇帝答应了张敞的请求。张敞到了胶东,公开实行悬赏,发动众多盗贼,让他们互相捕杀来免除罪责。官吏追捕盗贼有功的,张敞开出名单报请尚书,调补任县令的有几十人。从此以后,盗贼瓦解,互相捕杀。官吏百姓生活安定,胶东于是太平。

  当时颍川太守黄霸凭治理业绩第一进京担任京兆尹。黄霸上任几个月,因为不称职,被罢免京兆尹而回去颍川。于是皇帝下诏给御史:“还是任用胶东相张敞代理京兆尹。”自从赵广汉被诛杀后,接连更换京兆尹,像黄霸等几人都不称职。京城的治安也渐渐废弛,长安集市上小偷特别多,众商家对此感到很苦恼。皇帝就此事征询张敞的意见,张敞认为可以禁绝偷盗。张敞上任后,登门向长安父老求教。了解到偷盗头目有几人,生活都十分富足,出门骑马,带着童仆。乡里人以为是他们是有道德的人。张敞全都叫来责问,于是赦免他们的罪责,但抓住他们过去所做的坏事,让他们去抓小偷来赎自己的罪。偷盗头目说:“如今一旦叫他们到京兆府,恐怕各个小偷都会害怕,希望能暂时接受官府委任官职。”张敞把偷盗头目都任命为役吏,送他们回去。他们摆了酒席,小偷们全都来祝贺,而且喝醉了酒,偷盗头目用红褐色颜料在他们的衣襟上做记号。官吏坐在巷口查看走出来的人,衣裾涂着红褐色颜料的就把他抓住捆绑,一天就逮捕了几百人。追究他们所犯的罪责,有的一人作案百余起,全都进行处罚。自此以后,击鼓打官司的很少,集市上没有偷盗,皇帝嘉奖了张敞。

  张敞担任京兆尹,朝廷每当议论大事,他能引经据典,处理适宜,大臣们都非常佩服他。皇帝多次听从张敞的意见。但是张敞没有做官的威仪,有时下朝,经过可以跑马的章台街时,让车夫赶马快跑,自己用折扇拍马。张敞又给妻子描画眉毛,长安城中传说张京兆画的眉毛很漂亮。有司拿这事参奏张敞。皇帝问张敞有没有此事,张敞回答:“我听说闺房之内,夫妇之间亲昵的事,有比描画眉毛更过分的。”皇帝爱惜他的才能,没有责备他。但是,张敞最后也没得到重用。

【《汉书》阅读答案及译文】相关文章:

《汉书》阅读题答案及译文07-01

《后汉书》阅读答案及译文06-13

《汉书李陵传》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01-18

汉书·段会宗传 阅读答案及译文01-07

《后汉书》的阅读题答案及译文06-16

《汉书·韩延寿传》阅读答案及译文06-30

《汉书史丹传》阅读答案及译文06-30

《后汉书》阅读题答案及译文07-01

《汉书循吏传序》阅读答案及译文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