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鲁亮侪阅读附答案及翻译

时间:2022-04-14 10:04:58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书鲁亮侪阅读附答案及翻译

  想要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平时就需要按照"循序渐进、阶段侧重、精讲精练"的原则进行练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书鲁亮侪阅读附答案及翻译,欢迎参考!

书鲁亮侪阅读附答案及翻译

  一、原文

  书鲁亮侪(清)袁枚

  鲁之裕字亮侪,奇男子也。田文镜督河南严,提、镇、司、道以下,受署惟谨。鲁效力麾下。

  一日,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父老数百扶而道苦之,再拜问讯,曰:闻有鲁公来替吾令,客在开封知否?鲁谩曰:若问云何?曰:吾令贤,不忍其去故也。又数里,见儒衣冠者簇簇然谋曰:好官去可惜,伺鲁公来,盍诉之?或摇手曰:鲁方取其官而代之,宁肯舍己从人耶?鲁心敬之而无言。至县,见李貌温温奇雅。揖鲁入,曰:印待公久矣!鲁拱手曰:观公状貌、被服,非豪纵者,且贤称噪于士民,甫下车而库亏何耶?李曰:某,滇南万里外人也。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言未毕,泣。鲁曰:吾暍①甚,具汤浴我!径诣别室,且浴且思,意不能无动。良久,击盆水誓曰:依凡而行者,非丈夫也!具衣冠辞李,李大惊曰:公何之?曰:之省。与之印,不受;强之曰:毋累公!鲁掷印铿然,厉声曰:君非知鲁亮侪者!竟怒马驰去。

  至省,田公南向坐,面铁色,盛气迎之,睨鲁曰:汝不理县事而来,何也?曰:有所启。曰:印何在?曰:在中牟。田公干笑,左右顾曰:天下摘印者宁有是耶?皆曰:无之。两司起立谢曰:请公并劾鲁!鲁免冠前叩首,大言曰:固也。待裕言之:裕一寒士,以求官故,得官中牟,喜甚,恨不连夜排衙视事。不意入境时,李令之民心如是,士心如是,见其人,知亏帑故又如是。若明公已知其然而令裕往,裕沽名誉,空手归,裕之罪也。若明公未知其然而令裕往,裕归陈明,公若以为无可哀怜,则裕再往取印未迟。裕何人,敢逆公意耶?田公默然。叹曰:奇男子!微汝,吾几误劾贤员。但疏去矣,奈何!鲁曰:几日?曰:五日,快马不能追也。鲁曰:公有恩裕能追之裕少时能日行三百里公果欲追疏请赐契箭一枝以为信公许之遂行五日而疏还中牟令竟无恙。

  (选自《四部备要》本《小仓山房文集》)

  【注】①暍(yē),受暑热。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 代理 B. 甫下车而库亏何耶 刚刚

  C. 盛气迎之,睨鲁曰 盯着看 D. 不意入境时 料想

  5.下列选项中能体现鲁亮侪是奇男子的一组是( )(3分)

  ①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 ②鲁方取其官而代之,宁肯舍己从人耶?

  ③吾暍甚,具汤浴我! ④击盆水誓曰:依凡而行者,非丈夫也!

  ⑤鲁掷印铿然;厉声曰:君非知鲁亮侪者! ⑥公若以为无可哀怜,则裕再往取印未迟。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鲁亮侪微服前往中牟,途中听到父老赞李令,于是决定不就职。

  B.田公为政严厉,麾下接受命令都小心谨慎,唯有鲁亮侪丝毫没有敬畏之感。

  C.李公给鲁公官印,鲁不接受,想冒险替李公求情,李公大惊问为什么。

  D.在摘印事件中详写了私行察访、与李令见面、说服田文镜三个片断,凸显了人物形象。

  7. 请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公 有 恩 裕 能 追 之 裕 少 时 能 日 行 三 百 里 公 果 欲 追 疏 请 赐 契 箭 一 枝 以 为 信 公 许 之 遂 行 五 日 而 疏 还 中 牟 令 竟 无 恙 。(4分)

  (2)好官去可惜,伺鲁公来,盍诉之?(3分)

  (3)径诣别室,且浴且思,意不能无动。(3分)

  二、参考答案:

  4.C(斜视,表示藐视。) 5.C

  6.D(A.见了李公,听过解释之后才决定不就职的。B.唯有鲁亮侪丝毫没有敬畏之感错。C.先惊问,后给官印。)

  7.(1)公有恩/裕能追之/裕少时能日行三百里/公果欲追疏/请赐契箭一枝以为信/公许之/遂行/五日而疏还/中牟令竟无恙(4分,对两处1分,错断或多断,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2)好官走了可惜,等鲁公来,何不去向他申诉?(去、盍各1分,大意1分)

  (3)径直到别的房间里去,一边沐浴一边思考,内心不能不感动。(诣、动各1分,大意1分)

  三、文言文参考译文:

  鲁之裕,字亮侪,是一位奇男子。当时田文镜任河南总督,为政严厉苛刻,提、镇、司、道及其下属,奉命守职,极其谨慎。鲁公就在田文镜部下工作。

  有一天,田文镜命令鲁公去摘取中牟县李县令的官印,并就此代理县令。鲁公采取改装前去的办法,穿着粗布衣服,戴草帽,骑着驴子进入中牟县境。只见数百位老年人互相搀扶着在大路上叹苦发愁,鲁公走上去一再行礼讯问原因,回答说:听说有位鲁公要来接替我们的县令,客人您在开封知道这事吗?鲁公故意问:你们问这个做什么?回答:因为我们县令贤明,不忍心让他离去之故。又走了几里路,看见许多读书人聚集在一起商议:好官走了可惜,等鲁公来,何不去向他申诉?有人就摇手说:鲁公正是取代李县令职位而来的,怎么肯自己不做官而让给别人呢?鲁公听了,心里非常尊敬李县令,但没有做声。到了县衙,见李县令的相貌温良奇雅,他向鲁公作揖,请鲁公进去,说:官印已经等公很久了!鲁公也向他拱手回礼,说:我看您的形状相貌,衣着服饰,并不是奢侈放荡的人,而且在读书人和老百姓中间,盛传着您的贤名,怎么会刚刚上任就亏空了国库呢?李县令回答:我,是远在万里之外的云南人。与母亲分别后,在京师游学十年,才得到中牟县令之职,因此借了俸银迎母亲到来。母亲到了,却被弹劾去官,这是命啊!话尚未讲完,哭了。鲁公说:我一路来受了暑热,就准备热水,让我洗个澡!说罢,就一直走到别的房间中去,一面洗澡,一面思索,内心不能不有所感动。想了很久,他举手敲浴盆中的水,发誓说:如果按照常规行事,就不是大丈夫了!于是他穿戴好衣帽向李县令告辞,李县令大惊,问道:您到哪里去?回答:到省里去。李交给他官印,他不接受;李县令坚决要给,说:不要因为我而连累您!鲁公将官印铿然一声掷在地上,厉声说:您还不知道我鲁亮侪的为人!竟拍马飞驰而去。

  到省以后,只见田公朝南而坐,脸色铁青,怒气很盛地在等着他,田公斜着眼看鲁公说:你不管县事而来,做什么?鲁公答:有事要报告。问:官印在哪里?答:在中牟县。田公一声冷笑,朝着左右看看说:天下有这样去摘印的人吗?都回答:没有。两司马上起立向田公认罪,说:请您将鲁之裕也一起撤职。鲁之裕脱下官帽,向前叩头,大声说道:本来应当这样。只是让我讲明一下:我是一个贫寒的读书人,因为想谋求一官半职。我能得到中牟县令之职,高兴非常,恨不能连夜就摆起仪仗,立即办理公事。没有想到一入县境,耳闻目睹李县令在百姓心目中的印象竟这样好,士大夫对他也是一样;等见到他本人,知道他挪用银币又是这样的缘故。假如大人您已经知道他的情况而命令我去,我为了自己沽名钓誉,而空手归来,那是我的罪了。如果大人您不知道他的情况而命令我去,我回来向您说明这些原因,请示大人的意旨。您若是认为李县令没有什么可以哀怜的,那么我再去取印也并不迟。我是什么人,敢违拗您的旨意呢!田公听了默然不言。叹息着说:奇男子!没有你,我几乎错误地撤掉了贤官。可惜给皇上的奏章已经送出去了,没有办法了!鲁公问:几天了?回答:已经五天了,即使快马也追不上了。鲁公说:大人有恩,我能追还。我年轻时能一天走三百里;大人真要追还奏章,请赐给我一枝令箭作为信物!田公应允了,于是鲁公马上就走。过了五天,奏章追还了。中牟县令最后太平无事。从此鲁公名闻天下。

  四、拓展:文学赏析

  文章主要写鲁亮侪的“奇男子”特点,重点是摘印中牟那件事,但作者不是直接就写这件事,而是一层层创造气氛。他先写在保定孙文正公处初见鲁的印象:“心异之,不能忘”,鲁亮侪“伟丈夫年七十许,高眶,大颡,白须彪彪然”,外貌已使人惊异,而“口析水利数万言”,尤其使袁心折。这时鲁已做到“清河道”,说明他对民生疾苦非常关心,因为那时水利是生民的命脉。在制府面前滔滔数万言也说明了毫无世俗那种在长官面前俯首帖耳的媚骨。这一节“心异之,不能忘”几个字是引起下文的关键。“心异之,不能忘”,二十年后在南京又“纵论至于鲁”,引出葛闻桥的一段正面介绍,也就是此文的主要部分。“鲁字亮侪,奇男子也”,这是这部分也是全文的眼目。全文都在着重写鲁的“奇”。为了表现鲁的“奇”,文章先用田文镜的威严来烘托。“提、镇、司、道"比县令官高得多,但在田文镜的面前“无敢游目视者”。鲁不是摆出官架子去摘印,而是微服骑驴去探明所以,足见鲁是有心人,关心人民的疾苦。中牟的人不忍李令之去,想向鲁公申诉,但有人摇手否决,因为“田督有令,虽十鲁公奚能为”。另一层从私利说:“且鲁方取其官而代之,宁肯舍己从人耶?”这两条否定的理由越充分,后面鲁亮侪的行动就越奇越光彩。这是反衬鲁的奇特。接着,鲁与李令接触后的行动写得非常细致动人。鲁先是问明李令亏空公款的.原因,然后写鲁的思想斗争:“且浴且思,意不能无动。良久,击盆水誓曰:依凡而行者,非夫也,”这个行动和语言表明鲁要冲破世俗观念和行为做一件非凡的事。这种行为,连李令也不能理解。“鲁掷印铿然,厉声曰:‘君非知鲁亮侪者!’竟怒马驰去。”写得十分有声有色。“合邑士民焚香送之”。这既说明李令之深得人心,和上文“骑驴入境”所见所闻相呼应,同时也说明鲁亮侪的行为深受士民的敬仰。

  到了省城,鲁先向两司说明情况,得到的反应是:“汝病丧心耶?以若所为,他督抚犹不可,况田公耶?”从两司的角度来反衬鲁的行为之非凡。去见田文镜,那气氛更为紧张,两司已将情况汇报了,还不等投名纸,“合辕传呼鲁令入。田公南向坐,面铁色,盛气迎之。”到这里,读者均为鲁亮侪捏一把汗!然后田公是一段明知故问,鲁是据实回答。“田公干笑,左右顾曰:‘天下摘印者宁有是耶?’”在已经紧张的气氛中又加把劲。以至于两司都想引咎自责:“两司起立谢曰:‘某等教饬亡素,至有狂悖之员。请公并劾鲁,付某等严讯朋党情弊,以惩余官。’”看来鲁亮侪非遭罪不可了。两司的态度,表明对田督的恐惧,也从反面为鲁的一段义正辞严的呈述做铺垫,愈加体现出鲁的非凡奇男子特色。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鲁却胸有成竹。“免冠前叩首”这个动作细节,是对两司所说“并劾鲁”的回答和揶揄,不须多说,他自己把官帽去掉。“大言曰”三字表现鲁威武不屈的大丈夫气概。在田文镜面前:“提、镇、司、道以下,受署惟谨,无游目视者。”无人敢大声说话,而鲁在田督盛怒的情况下偏偏“大言”以对。这段对话,有理有情有节,又为对方留有充分余地下台。“庶不负大君子爱才之心与圣上以孝治天下之意”这一点,是田文镜为之打动的,因为既恭维田文镜爱才,又抬出“皇上以孝治天下”的大帽子,田文镜不得不接受。“不然,公辕外官数十,皆求印不得者也,裕何人,敢逆公意耶?”鲁表面上把自己说得一如众人,实际上却自占地步。“田公默然”和前文“面铁色,盛气迎之”、“干笑”等相对照,说明在鲁亮侪面前田公已无所用其威了。两司也不敢说话,只好用眼色暗示鲁退下来。“鲁不谢,走出”,这个动作也反映鲁刚直不阿的性格,把纱帽看得无足重轻。田公“默然”以后,终于深受感动“变色下阶”,呼鲁回来,取所戴珊瑚冠覆鲁头,叹曰:“奇男子!此冠宜汝戴也。”前倨而后恭,和前文“奇男子”呼应。到这里,这场冲突应该以鲁的胜利而告终了,但却又生波澜。“微汝,吾几误劾贤员。但疏去矣,奈何!”人们读到这里又不禁担心李令的前程。“鲁曰:‘几日?’曰:‘五日,快马不能追也。’”好像事情已成定局,山重水复疑无路了,但在奇男子面前,却柳暗花明又一村。“公有恩,裕能追之。……五日而疏还。中牟令意无恙。以此鲁名闻天下。”这种速度是惊人的。为了表明它的可靠,所以交代了鲁少年时的情况,说明“武艺尤绝人”的原因。这是对“奇男子”之“奇”的另一方面的补充。

  全文重点在描写鲁亮侪的“奇男子”的特色,作者先从反面烘托,层层写来,笔酣墨饱,而最后又以简笔补充了他“武艺绝人”,日驰三百里的奇技。这种奇技,正好为前面的奇行服务,使中牟李令能够无恙。作者选材主要是突出气节方面,武艺方面没有多加渲染,因为鲁亮侪的特点是冲破世俗观念敢于依良心天理行事,强调这一点对世道人心大有裨益。如果过多渲染鲁的武艺如何高妙,那只不过是武林好汉罢了,反而冲淡了人物的精神力量。

【书鲁亮侪阅读附答案及翻译】相关文章:

书鲁亮侪文言文及译文09-12

《晏子聘鲁》阅读答案及翻译07-06

《在衡遇鬼》翻译及阅读附答案12-13

《李白传》阅读答案附翻译11-20

鲁鲁(节选)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12-06

《乳母费氏》阅读答案附翻译11-21

《刘秉忠》阅读答案附翻译06-23

《敬轩文集》阅读答案附翻译12-20

《南歧之见》阅读答案附翻译11-29

李仕鲁传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