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研修心得体会

时间:2022-11-28 09:17:21 研修心得 我要投稿

【精】个人研修心得体会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个人研修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个人研修心得体会

个人研修心得体会1

  有幸参加了XX年的国培,人到中年,俗事缠身,工作家庭哪头都不能丢,但我深知此次国培的重要性,所以挤出少而又少的空余时间,认真培训。听专家讲课,与同仁交流,发帖评论,作业总结,每一个环节都不敢有丝毫的马虎。经过数天的付出,培训总算接近尾声,回想起来,此次培训真是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感触之一: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知识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也在不断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充电,更换自己的理念和知识结构,否则便会落伍。一个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先进的理念,才可以引领学生步入成人成才的大道,否则便很难胜任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感触之二:教育是爱的事业,教书育人必须付出爱心。

  感触之三:只要付出,就有回报,教育事业也是如此,教学工作更是,就拿本次国培来说吧,刚开始,我总以为完成国培任务很难,但通过努力,不仅顺利完成各项培训,完成所有作业,而且学到了不少东西,这也算是回报吧。

  反观此次培训,的确收益不少,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通过听取专家们的讲座,获取了不少先进的教学理念,消解了自己多年来一直困惑的一些问题。特别是余xx教授讲的《有效教学的反思和超越》里面提到了教育的人文主义情怀,人本主义意识,学生快乐至上,健康至上等理念非常值得值得肯定和赞赏。我们许多教师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就忽视了这些问题,一味的追求成绩和分数,结果适得其反,并没有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20xx国培研修总结20xx国培研修总结。

  其三,通过听取蔡xx老师主讲的《教师礼仪》,使我明白一个教师在具备高尚的师德,广博的知识结构,高超的教学艺术之外,还须懂礼仪注意自己的职业形象。努力塑造儒雅大方的气质,形成简约大方的着装风格,孟子言“亲其师则信其道”,要让学生听自己的话,必须先让学生喜欢自己,如果不修边幅,不注意自己的形象,怎么能让学生喜欢自己呢?

  其四,通过在与同仁交流,让我们的教学思想得到广泛的交流,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也提高了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

  最后,我相信此次培训必将影响我将来的教学观念,改变我的教学方法,通过此次培训,专家们的讲解答疑的的确确给了我许多帮助和启发。我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生涯中,努力追求高效课堂、践行爱的教育,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

个人研修心得体会2

  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本学期,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从自己的教学中寻找突破口,为了以促使自己今后的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现总结如下:

  一、能够按时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并做好记录,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1 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三年组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和批改的研究,我严格要求自己,在每周听一节课之后,会与同组的老师共同讨论分析,取长补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使我受益匪浅。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2、自我反思及案例。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自己的备课;反思上课时遇到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处理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确实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注意做好课堂实录,并整理成文字材料及时上交。

  二、参加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自我素质

  1、积极参与辽西北远程研修活动,认真聆听专家的指导,多看看同行们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思考,并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及时与各位沟通交流,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使自己能够更及时的了解外面的世界。

  2、自主学习模式。我学习教学理论、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并实施,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

  三、研修内容丰富多彩

  1、加强师德培养。教书育人,师德为本,我能够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廉洁从教,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尽量使自己成为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好教师。

  2、新课程理念研修。本学期我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的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研修的重点任务来学习。课堂中根据教学实际,反思如何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有哪些成功之处等,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

  总之,在工作中,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困惑的苦恼。路漫漫兮我将上下求索,为教育事业奉献着无悔的人生。

  个人研修心得体会 个人研修心得体会范文七:

  最初接到通知的喜悦,第一天找不到你的焦虑,到这几天与你在一起的苦苦乐乐,我咋能不说“我爱你”,感谢你让我有这么好的机会充实我自己,感谢你让我有这好的机会聆听专家们精彩的评价,感谢你让我有这么好的机会认识这么多的来自一线的同行,虽然我将离开,可我永远心系着你。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1、远程研修打破了我原有的思维方式

  新课改源于所有不愿意看到学生们在题海中苦苦挣扎的教师们的呼唤,是教师们的理想。但理想和现实之间是有距离的,面对新课改,我们许多教师持怀疑态度: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能行吗?学生如果能探究出结论,要我们教师何用?

  通过这次研修,消除了我的顾虑,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样的知识,不同的老师教,学生乐学程度就大不相同,教学效果自然就大相径庭了。所以从这一点看来,教学要“为学生服务”,同样的知识要有针对性的考虑不同学生的求知要求,时时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另外,通过远程研修平台,我能与专家们、同行们面对面的交流,这样快捷和便利的学习方式,也将影响着我的思维方式,在这里,我的视野更加宽阔,思路更清晰,在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在与大家的交流中迎刃而解,通过学习,对自己的生活态度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2、专家老师的人格魅力深深的感染着我、激励着我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各位老师的精神所感动着,他们那种对工作认真,毫无怨言,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从耐心细致的指导到深夜对我们作业的点评于我来说是一种无声的激励,鞭策着我认真的写好每一次的作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始终记住他们的话语,让专家的思想、人格魅力引领我不断进步。

  3、远程研修引领我前进

  远程研修改变了我的生活,给了我前行的动力。每天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就是登陆我们的班级,在新的作业、日志、话题中汲取我需要的营养。从网上的专家学者那里学到了很多,也从身边的优秀教师那里学到了很多。学习的过程是短暂的,但学习的效果是实实在在的。

  这次培训,让我明确了方向,从而更加坚定了从事数学教育的信念。我深知,要想做得更好、更出色,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和付出;我相信有付出就有收获。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能重新的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对自己以前的教学有了一次彻底的反思。在此次培训中不但学有所获,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做到学有所用,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

个人研修心得体会3

  一、端正思想,高度重视。

  在校本研修期间,本人是以积极进取的精神去完成这次任务的,我相信任何的收获都离不开辛勤的付出,校本研修是我们提升专业水平的平台,也是把知识转化为力量的平台,只有在校本研修中认真实践从培训院学到的理论知识,我们的进步才能与日俱增,我之所以去学习是因为我渴望进步,进步还需要在一步一步的扎实的教学实践中去实现,我很珍惜校本研修的机会,即使会遇到困难,也在所不辞,即使很辛苦,也不埋怨,不退缩。为确保研修任务的顺利进行,我一开始就制定了研修计划,在研修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计划来实施,不管是个人的任务还是小组的任务,我都积极参与其中,尽最大的能力去完成,从不因为私事而耽误研修的进展。

  二、团队携手,共同进步。

  校本研修是集集体和个人的智慧的修行之旅,要做到带动一方的教育,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只有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才能达到一定的目的。我们的队伍不是很庞大,但大家是同心协力的,每次的集体活动都不可缺一,集体备课,集体评课中进行了智慧的碰撞,给我明亮的火花,这火花不能照亮天和地,但能照亮一间教室,一个课堂,也照亮我的心,能在这个集体中找到灵感,收集智慧,是我的幸运。

  三、刻苦钻研,激流勇进。

  (一)听课评课

  作为一项校本研修的基本要求,听课评课是我的研修中最平常,最频繁的一项工作。每周一至两节听评课记录,我都按时完成,整个研修阶段听课共20节。听评课除了在本校进行,还在校外进行,比如“名师大篷车”教学活动、校际赛教、交流学习,另外还在组里的集体活动中听课,每一位主讲老师的课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所缺少的淡定和从容。在听课的过程中需要敏锐的眼光,敏锐的眼光可以发现别人有的而自己没有的优点,也可以发现自己有的而别人没有的优点,便于课后相互交流,促使双方都得到进步。

  (二)教学反思

  “学而不思则罔”,我每上完一次课,都会静下心来对自己的课堂来一次深刻的反思,而且,平时的教学中就每一节课都会做不同层次、不同深度的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行为等,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堂调控,师生互动,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去进行反思,并认真地做好记录,作为以后的教学经验来储存。

  (三)网络远程研修

  网络远程研修是最方便最快捷的研修学习方式,在一个平台上,我们可以跨越时空交流经验,获取知识,交流环境轻松自在,我很喜欢这样的研修方式。在这一学年里我参加了四次网上在线研修学习:陕西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陕西省中小学班主任远程培训;华东师范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和国培计划20xx—陕西省农村教师“自主选学”培训。在这些次的校本培训与研修过程中,(1)课程总学习时间不少于200小时;(2)完成两个学习回顾题;(3)阅读所有简报;(4)完成本研修总结;观看所有视频答疑;(2)发帖、回帖,参与答疑区、问题共研讨区和论坛中的讨论与交流。)提交“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和研修作业。

  四、收获与体会。

  经过一年的研修学习,我深深感到自己在教学上有着很大的不足,也感受到教育的复杂。教学设备的或缺,教学资源的匮乏,教师的思想没有提升,是整个农村教育落后的根本,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农村教育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会一如继往地把自己的汗水洒在教育这片热土上。

个人研修心得体会4

  x月x日我有幸被学校安排参加了xx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文化研究观摩研讨会。本次会议主要是向全体教师展示高新区在构建课堂文化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及观摩了三节渗透了课堂文化理念的教学课。

  我听了三节课分别是

  第一节、x老师的《厘米的认识》。田老师先通过故事《阿福的新衣》引入,通过学生对“拃”的认知冲突,从而产生对单位厘米的需要,进而引出课题。本课亮点:

  (1)让学生经历一个思考过程:一根小棒的长度xx数根小棒连起来测长度将数根小棒下方标上数字(即得到尺子。

  (2)认识尺子,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特别是不从0刻度开始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第二节、x老师的《认识平均数》。于老师先通过两名选手以前比赛成绩,让学生决定应该派谁上场。有同学说比总分,但两人场次有不同,进而提出用平均数来衡量。介绍了两种思路:移多补少及先总后分。

  第三节、x老师的《方程的意义》。本课亮点:通过天平让学生得到不同的数学表达式,进而让学生小组交流,得到不同的分类:即是否为等式或是否含有未知数,从而得到方程的定义。

  另外大会还安排了高新区各学校交流构建课堂文化报告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会上提出了一些我们平时头疼的事情,比如学生老插话怎么办;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不举手怎么办;计算老马虎怎么办;学生不能完整表达怎么办等等。另一个体会是高新区在研究上,收获甚微,甚至是将简单事情复杂化。

  听了报告会,我感慨万千:一些现象完全是小学阶段孩子应有的行为,老师硬是将他们教育的达到我们认为对的要求。是否违背了孩子的发展规律,是否束缚了孩子的思维。我们应该尊重个体差异,承认学习方面孩子有好有坏,发展孩子各方面的特长,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去管某一部分孩子,而是都要管,只是不要把眼光局限在分数上。

  到底应该有怎样的教育理念,应该教育出怎样的孩子,怎样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我很迷茫,希望在以后教育的路上找到合理的答案。

个人研修心得体会5

  20xx年4月21日——23日,我很荣幸的参加了在Z区举办的,农村小学数学“关注常态、聚焦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会上13位教师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为我们展示了身边的计算课的常态课堂。农村联小、村小的教师能走上全市的课堂和省市教学能手同上一节课,近距离的感悟名师的指点,史无前例。与会教师之“多”,实为罕见,整个会场,挤得水泄不通,坐两人的位子都临时安排了3个座位,走道处都挤满了听课的教师。听课教师几乎都提前1个小时到达会场,详细记录,仔细聆听,认真思考,会场秩序之“好”,绝无仅有。在这样激情高涨的会场里,我能欣赏到每一位献课教师的执教艺术,能为课堂中出现的每个问题质疑思考,能领略献课教师们的课前构思及课后反思,更能聆听教研专家高屋建瓴的评课,能够和教研专家们、联小、村小老师们一起关注、反思常态课中的计算课教学,我有以下感悟:

  一、课前要备“教什么?”

  从执教老师的课前思考可以感受到他们是如何利用教参、把握教材的。特别是Z老师、Z老师谈的课前思考,给我印象最深刻。他们既思考了学生已经学会了哪些知识,找准学生的实际的知识起点,又站在学生的位置思考教材是不是适合学生生活实际,如Z老师在执教《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因为教材中“八分之三张饼的说法不符合生活实际,不是生活中的自然状态,加之一块饼与八分之一张饼模糊,难以区分,就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需要什么,大胆取舍了教学情境。正所谓:情境是知识的外衣,算理是算法的拐棍。

  二、备课还要备“怎么教?”

  计算课教学本身就乏味,教师不乐意上,学生不喜欢学。Z老师为我们指明了上计算课的方向:“有情、有趣、有法、有效。”用数的组成、直观图形,当拐棍,理解算理;用分层练习、小组竞赛、容易沟通的语言,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计算课要有“总路子”,体现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优化算法。

  1、复习导入,重视口算;

  2、尝试解决问题,加强估算,探索交流归纳过程、理解算理;

  3、巩固应用,分层练习。

  四、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教学可采用“讨论式”、“合作式”等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五、数学教师要锤炼课堂教学语言;要准确、具体、及时的评价学生的点滴进步。

  几位名师的教学语言,简洁有力,富有鼓舞性和亲和力,给我们的课堂指明了方向。

  六、细节决定成败。

  名师的课堂引领我们注重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细到每个环节的预设、学生回答问题的每一句话,名师们都用敏锐洞察力,机智的教学方法引导着学生去探索、理解、归纳数学知识。

  于科长的每次画龙点睛般的点评,都把会议推向高潮,她一针见血的指出:课堂教学要找准学生的起点,把握本课的切入点,关注知识的重点,抓住课堂生成点,突破知识的难点,落实学生的终点,不可平均用力,教师不要包办,要引导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用自己的方法总结归纳算理,优化算法。

  于科长还语重心长地劝勉老师们:要总结梳理数与代数中的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知识体系在各册的分布情况及规律,这正是指引教师增加深厚的知识储备,在课堂的深度和宽度上下功夫,可谓用心良苦啊!我的心灵又一次被震撼了,王善宏老师的“学校而不叫教校”的`富有哲理性的话语,令人深思;吕慎光老师的幽默机智的点评,催我们思考;Z老师说的:“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之后我们就都拥有了两种思想。”我愿意带着专家们给我们的这些思想,踏踏实实走好教学教研之路。

个人研修心得体会6

  成为与时俱进、提高专业水平、提高工作“智力含量”的新型教师势在必行。在这个关键时刻,教学站和我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尤其是全员调研和校本培训,对我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起到了独特的作用。特别是学校的校本培训,在专家的指导下,教学理论的培训学习,讲座、上课、评价一条龙活动的开展,发挥了教师个人和教师集体的作用,形成了教师对话机制,营造了现实、务实、自由、和谐的教研氛围,为教师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发展专业、展示成果提供了平台。通过这种活动形式,将教师聚集在一起进行真正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拓展教师的发展空间,鼓励教师积极追求发展。通过培训和学习,我受益匪浅。

  首先,新想法深入我的内心

  “课程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仅是改变教学内容和方法,更是改变人。”要改变人,首先要重视教师的发展。对于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来说,观念更新是前提,专业成长是基础。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学改革是新旧观念的斗争,教学改革的阻力来自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因此,树立新理念是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

  以前我脑子里有教材和教参意识,以大纲为纲,以此为依据,着眼知识点,要求标准答案,应对统考。通过专家讲座了解到,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和问题意识。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体验来看,教学应该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学方法从被动接受转变为探究学习和自主合作学习。

  其次,我调整和拓宽了自己的知识结构

  一位教育专家曾深刻指出,当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分工是科学的产物,他们的任务是培养学科专家。然而,未来的教育将结束单一学科教师的历史使命,要求教师多才多艺,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学科教学中的问题。

  初中科学课程的学科整合是课程重新安排的特征之一。根据理科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要求,理科教师必须具备系统完整的科学专业知识;理科教师应具备与理科教学相关的学科知识,如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还需要了解科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及其发展,使社会科学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和系统科学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形成相对完整的基础知识。理科教师还应具备科学的思维知识,这有助于教师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科教师还应具备参与社会生产生活的知识,能够用敏锐的眼睛和头脑观察、理解和收集信息。新教材的一个显著变化是难度降低了,但知识面变宽了,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自身的知识储备能否适应这种变化,满足学生的需求,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教师面临的第一个难题。

  现实是我们的理科老师都是由物理,化学,生物或者g组成的。

  有些老师报告说新教材很难掌握。显然,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制约教师掌握新课程的瓶颈。因此,实施新课程,教师不仅要“许脑”,更要“收费”。

  校本培训利用教学资源,以教学专家、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核心,对县域理科教师进行专业培训。进行了纪律交流,大家各抒己见。通过观点的对抗,强调对知识的消化吸收。第三,通过活动,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了解新的事物,学习新的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拥有适应教学的多元化知识结构。

  再次,促进了我对教学行为的反思

  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的审视和反思。反思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核心能力之一。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断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反思能力,成为反思型教师。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一个人如果只是学习而不思考,就会陷入迷茫。孟子也说:“思则得之。”。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经常思考和反思。面对各种新的教育思想、资源、手段和方法,教师不能简单地复制粘贴,而是要进行科学的分析,结合自己学校和班级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优势,为我所用,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需要在反思中成长。新课程改革实施中仍存在诸多困惑和困难,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在平时,很多老师只有在学校期末或年终进行教学评估时,才会系统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校本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扭转这种现象。讲座、课堂和课堂评价活动可以促进教师将反思作为日常工作。与同龄人面对面交流,在交流活动中仔细体会,积极思考,努力揣摩,让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闪现。通过跟踪演讲和听课的过程,考察教学环节,总结教学的得失,会从中获得很多感悟。

个人研修心得体会7

  3月17日到3月19日,在安庆市石化三小举行了为期三天的全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究活动。来自全省各地的有18位参赛选手上了观摩课。这些参赛选手都是来自全省各地的教学精英,有着扎实的基本功,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丰富的教学手段。在这次活动中,受益匪浅,老师的课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在教材处理上亦是惊奇不断。从中让我体会到:一节课的成败与否,不在于画面有多么的花哨,讲解有多么的委婉,活动有多么的热闹,设计有多么的丰富……关键在于只要学生掌握了知识,该发展的能力发展了,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让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增强,就是一节好课。

  总体印象:

  1、参赛教师穿着得体,落落大方,举手投足间透出精干、干练。

  2、参赛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使教学变得形象直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参赛教师都使用视频展示台对学生作业和作品进行展示,方便、快捷且清晰。

  4、参赛教师的课前提问、课前小游戏拉近了师生间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5、参赛教师在教学中都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6、参赛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通过让学生摆、折、画,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7、参赛教师的教学语言精炼、丰富、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

  8、参赛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是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的一种方式。

  细节印象:

  一、对当地学生的印象

  本次观摩,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上课的学生,他们非常优秀:能回答出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能提出老师想要的一切问题,能碰撞出老师你想要的精彩,能和老师达成想要的天然默契,而且还非常的有礼貌、守纪律。记得那些学生走上舞台时安静、有秩序,生怕影响了别人似的。下课时是那样有秩序地向老师告别,还要整齐地转过来向听课的老师敬礼,问声“老师,您辛苦了!”“老师,再见!”再有秩序地离开会场!学生课堂上活跃的思维更是让我们惊叹。如第一个给我们做课的刘志强老师在《旅游中的数学》这节课始,刘老师提到自己承诺了要在“五一”期间带领原班学生到黄山去旅游,现要请大家帮帮忙,谈一谈旅游前要做哪些准备,旅游过程中要解决哪些问题时,结果学生回答出了刘老师预设的各种不同的问题,诸如租车,用餐,门票,时间,安全等等。程媛媛老师教学《包装的学问》一课进行到探究将四个长、宽、高分别是15厘米、10厘米、6厘米的茶叶盒进行包装,怎样包装最节省包装纸的原因时,有一个学生不是去计算,而是想象和比较,他走上展台,很从容地将一个盒子的大面与两个中面的大小进行直观比较,让人一目了然地看出将两个中面重叠起来最节省包装纸。吴晓秋老师在教学《平均数》一课进行到巩固练习时,出了一道题,“小熊冷饮店又该进冰糕了,小熊翻开了商店各月前三周卖出的冰糕情况统计图,发现第前三周依次为8箱、7箱、9箱,问本周该进多少箱呢?”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平均数“8箱”、最多的箱数“9箱”、“比卖出最多的周还要多一些的箱数,防止还会更多”。这些学生太有才了!

  学生有这样活跃的思维,这样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想他们的任课老师平时肯定付出了很多的艰辛。

  二、感受大师的风采。

  1、感受他们的“数学专业素养”。

  赵劲松老师执教三年级的《平移和旋转》,由于这两个概念教材没有下定义,也没有用语言描述,只要求学生有初步的认识。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在感知平移和旋转时设计了三个层次的动作表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的方式:第一层次是模仿,观察动画中的物体运动情况,并用动作表演出来,在分类的基础上,揭示两种运动形式及课题;第二个层次是用全体学生在课堂上的运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运动形式(向左平移两步、向右平移两步、原地旋转两圈)感受两种运动的不同感觉,同时暗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第三个层次是再现,根据静止的画面,想像它的运动方式,并用手势将其表示出来。三次动作表演,既满足了孩子们好动的天性,同时在举手投足之间加深了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可谓“一切尽在不言中”!为接下来深入研究图形的平移作好了充分的准备,接下的一个环节则更加精彩了,由于平移有两个要素——方向和距离,赵老师设计了一个遮眼活动,让一个学生到电脑前遮住眼睛只看键盘上的方向键,听下面学生的指令操作,让全体学生用方向语言提示,眼睛看距离,大脑思考平移的两个要素,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这样的课怎会不精彩呢?如果说让学生说出平移情况是一种考验,那么再接下来的动手画则更具有挑战性。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赵老师设计了“尝试——演示——判断——比较——再画”五次活动,在尝试中充分暴露学生思维的“结”再通过判断和展示打开这个“结”,接着在比较中优化方法,最后通过再画,使学生初步掌握画平移图形的方法,而两次画图所组成的小帆船,既体现了数学的美,又蕴含着教师美好的祝福,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快乐和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感受他们的“激情”。

  在本次活动中,丁雪洁老师应是最有激情的老师。她教学的是《体积与容积》,是本次研讨活动的最后一节课,从一开始的课前谈话起,就很明显的看出这个班的学生情绪低落,丁老师以饱满的激情贯穿课堂始终,用她特有的方式提出各种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始终在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

  3、他们都是“有心”的老师。

  吴晓秋老师是这次做课老师中最“有心”的一位老师,课前交流时,她能记住班里“在大路上看到老师就向老师问好”的学生的名字;“比猴还要聪明的同学”的模样,并叫出她的名字……这位老师一下能在班上找出六、七个有一定特征的学生名字,一下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这是我学不到的本领。

  4、他们都是“勇于创新”的教师。

  我们通常在说谁大谁小的时候,一定用到谁比较大谁比较小的完整名词,可是程媛媛老师在教学《包装的学问》一课的伊始,她引导学生给一个长方体的三个面取名字,分别叫做“大面”、“中面”、“小面”,这样取名为后面说明哪两个面重叠起来能节省包装纸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不仅形象易记,更顺口。

  三、谈谈这次活动对我的启发,与各位交流。

  1、不“板着面孔”上课。

  在一群各行各业都有的人群中,我们能很快地看出谁是教师,因为大多数教师的脸上都写着:“单纯、苦大仇深”这几个字。我们学校女教师比较多,大家自己比较一下,语数教师同其他学科老师的区别,语数教师明显更具备沧桑感。这一方面跟劳动量大小和压力有关,我想同心态及教学观念也有很大的关系。我们要做到“争效率、少怄气”,在课堂上努力组织好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争取让绝大多数的学生能认真听课;不要因为个别学生的表现影响到自己的教学情绪,因为我们的情绪是直接决定学生的上课情绪,教师情绪好、心情好,学生也会受到感染,上一节好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因为有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有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环境。反之,教师心情不好、发脾气,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没有,课堂效率自然低下。课标上说:人人学所需的数学,也就是说数学并不是人人都能学好的,有些学生学到他需要的就可以了,我们不要同这样的学生较劲,你再怎么逼他也没用,大不了从60分逼到70分,没任何意义。

  2、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

  淮北市实验小学丁雪洁老师的《体积与容积》,“骆驼与阿拉伯人的故事”,P18;

  马鞍山师范附小雷雁老师《对策问题》,“5、7、9和6、8、10两组扑克牌比大小”,P19。

  3、学习内容生活化。

  这点是老生常谈,我的感触是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比如黄山市黄山区甘棠小学方敏老师的《平均数》的新课素材就是本班学生体育课上的跳绳比赛,围绕“如何比较两组同学跳绳水平”进行教学。

  4、提问技巧。方敏老师的《平均数》,师:如何比较哪组同学的跳绳水平高?学生计算出男生平均每人跳7下,女生每人跳8下;师问跳得最多的那个男生:你跳了10下,怎么平均每人7下呢?你还有的3下呢?通过学生的思考渗透“移多补少”的思想,轻松掌握“平均数”真实含义。另一位老师也上了这一课,我感觉到他的学生掌握了求平均数的方法,但没有真正理解它的含义。

  5、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重视了以下活动:

  (1)重视操作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既能满足动的需求,又能达到启智明理的效果,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如六安市裕安区徐集镇中心学校许海峰老师的《认识分数》中也安排大量的动手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中认识分数,体验到分数的产生及意义。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还播放音乐。

  (2)重视游戏活动。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例,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策略与机智,吸引他们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个人研修心得体会8

  培训是一次遇见更好自己的机会,是一次深度学习的空间,更是一场美丽的蜕变!

  今天我很荣幸参加了由县教育局教学发展中心组织的“20xx新课程新高考网络研修”第一次线下培训。

  龙主任发表重要讲话,肯定了此次前来的学员,并提出了希望。

  陈良虎主任展开讲话《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提升自身专业素质》

  对三位一体、赋分知道,专业选择、志愿填报、录取制度、高考时间安排表、综合素质评价等高考改革主要内容作了详细的解说。

  新高考改革的主要内容

  部分笔记

  班徽

  刘承贵老师发表重要讲话。

  生化组设计

  英语组

  语文组

  各组成员各显神通

  通过今天的培训,我深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身上的责任重大。所以加强学习,转变教育理念,认真研读新高考政策十分有必要。我将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培训完美结束,收获满满!感谢各位领导与老师们的指导付出!

个人研修心得体会9

  首先,感谢学校给我们青年教师搭建的这个平台,让我们能有一个良好的成长机会,能跟指导教师和各位骨干教师、各位同行一起交流学习,提升能力,丰富自身知识。

  参加研修班的一个活动是“听一节课”。刚刚走出大学校门,踏上三尺讲台,对教学工作还不是很了解,应该以一个怎样的姿态站在讲台上?如何和学生交流?怎样驾驭课堂?这些都是让我们很困惑的问题。听课这个活动正是给我们青年教师树立了一个榜样,让我们对教学活动有所了解。

  我听的第一节课是师傅陈老师的《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短短的四十分钟,,受益匪浅。课堂上端庄大方,神态自然,才是为人师表;对文本的个性解读,才能体现出教师的专业素质;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构建一个轻松有效的学习氛围。各位老师的指导展示,不仅使让我们“听一节课”,更是给初为人师的我们上了一节成功的示范课。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般,相信这个开始,会给我们青年教师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个人研修心得体会9篇心得体会,学习心得

  第二个活动是“品一节课”。陈老师跟我讲过,品课,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会品课,才能上好一节课。如果说听课时对教学的一个宏观把握,那么品课就是对教学的微观解读。优秀教师,为什么能在课堂上如鱼得水,看似轻松,实则源于对每一个教学细节的精心设计,和对教学大纲的熟稔于心。能够将自己的教学理念渗透在课堂的起承转合之中,信手拈来。所以,品课活动,是锻炼我们能够深入解读进高效课堂的过程。

  听课、品课的活动,提升了我们的专业素养。学习徐其军老师,更是对我们精神上的洗礼。徐老师的事迹,平凡中孕育着伟大,犹如巨石击水,震撼着我们每一个人。因为他是一首用爱与责任、坚强凝聚而成的教育诗篇。像泥土一样朴实,像大山一样厚重,他的事迹告诉我们,爱与责任,是每一个老师必备的品质,更是我们青年教师必须具有的品质。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收获颇丰,欣喜之余,有了更多的思考。我们如何才能尽快的成长起来?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不断加强学习,自我完善。学高为师,教师是教育者,也必须是学习者。我们要有一种永不衰竭的求知欲望,不断超越自己。

  2、更新教育观念。纸上得来终觉浅,大学中学到的教育理论要去躬行去实践,才能掌握它的真正意义之所在,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

  3、实现有效教学。认真研读教材,认真备课,将知识取其精华、提纲挈领的传授给学生。

  4、强化自身素质,提高师德修养。师爱就是师魂,做到对学生有爱心、诚心、耐心、真心,用博爱去关心学生,用真诚打动学生,用毅力感染学生,用自信鼓舞学生,来换得学生的成长。

  以上,就是我这段时间的一些心得体会。我们青年教师会继续认真学习研修班的课程,不断提升自己,努力成长为一名学友专长,教有成就的教师!

个人研修心得体会10

  这次国培在不知不觉中就结束了,真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呀!回想开始的极不情愿到现在的回味不舍,感觉自己教学的春天才正在开始。在此,感谢国家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学习平台,聆听专家、大师的讲解和教诲。一个强烈的感觉:整个培训给了我很多感悟和启迪。

  一、学习“国培”,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

  由于在西部乡镇小学工作,就像井底之蛙,没有更好地了解现在教育的现状和教师成长方面的情况,对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缺乏全面的了解。通过此次培训,我清楚地知道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是很高的。我们要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得失,提高认识,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育发展对我们教师的要求。网络研修,好处多多。可以说网页学习的即时性,有利于我自主安排学习,减少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同时有助于我提高学习和实践应用的效率,方便于我和众多教师及时学习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学习国培,促我成长。

  培训学习紧张而有序地开展,听专家讲座,上网学习,评论交流,做作业,在交流平台看点评,发表文章,与学员们、指导老师交流,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虽然学习时间很紧张,但我感觉到充实而幸福!这次培训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教育专家的专题报告,有优秀教师的教学展示,也有学员的互动讨论等等。通过理论的培训学习,教

  学观摩,还有自己的教学实践展示。这次的学习,对我来说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上的增长。这次培训学习有了丰厚的收获,也促进我不断成长。

  三、学习“国培”,专业知识基础得到进一步提升。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是全面系统的学科知识。以往,我只是研读一些与之相关的资料,习惯于积累一点一滴的知识素材。现在,有国培学习网页了。通过研修,大量的案例,深入浅出的阐明了理论,通过与专家、学员的在线互动交流,专家的真知灼见与精辟见解,以及同行的精彩点评、交流与感悟,使我明确了现代教育的本质,明确课改对于教师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通过深入学习,更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开阔的文化视野,高潮的教育智慧,远大的教育境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否则就要被时代所淘汰,从而增强了自身学习的紧迫性,危机感和责任感,因此要给自己身体加油,给自己头脑充电,博学广闻,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不断改变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及学生的学习方式。

  以前的困惑,在这里所有的学习内容都一目了然,科学系统,有标可依,有律可循,学习起来方便至极。这个学习页面的课程设置,突现了以学科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的特色。在这个学习页面上,通过专家引领,帮助我进一步领会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让我对小学数学教学有了深入的理解与思考;通过参与学习、反思体会,帮助我准确地把握了小学数学学科的主要教学内容及教学的重难点,,帮助我

  认识并掌握了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并且能够有效地运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去。

  四、国培研修我懂得了思考与总结。

  通过学习与实践,使我清醒地认识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通过研修,也让我明白了:教学中缺少的并不是经验,而是及时的反思、总结。也有人说的好,与其写三年的教案,不如认真写好一年的反思与总结,我觉得道理也在其中。

  五、国培研修,美好回忆。

  每天的听课、评课、写作业,网上交流,都凝聚着自己及所有老师的教学思想,呈现出老师们深邃的智慧。那种坦诚的交流,真诚的指点、丰富的思想、开阔的视野、碰撞的火花,使老师们深深的感动。参与研修的所有老师们真诚的一切,都将给我留下了美好的会回忆。

  感谢“国培”这一平台。通过这段时间的培训学习,我开阔了视野,学习了很多的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观念,新教法,新学法。从思想上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与此同时也使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对于今后如何更好地提高自己教学水平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还将以此为起点,继续虚心地利用网络学习,利用网络成长;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从自身做起,树立终身学习志向,不断提高自自己、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

个人研修心得体会11

  校本研修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只有始终保持继续学习的热情和能力,把不断更新观念、汲取新知、开阔视野作为适应形势发展和自身素质提高的必须,才能正确把握学校教育发展的方向,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适应形势的需要,不断走上新的台阶

  一、重视教育政策和教育理论的学习,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1、注重学习型团队的打造和教师终身学习力的激发

  教师只有始终保持继续学习的热情和能力,把不断更新观念、汲取新知、开阔视野作为适应形势发展和自身素质提高的必须,才能正确把握学校教育发展的方向,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适应形势的需要,不断走上新的台阶。近年来,学校把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当作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任务来抓。我们精心讨论制定了“二期课改”精神的学习方案,引领教师把握新课程改革的内涵,并通过教师成长袋的形式激励教师静下心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如今,本校教师新课程的核心理论可以说是耳熟能详,对校本研修中的重要环节——“校本研修”所要遵循的几个环节“自主反思、伙伴协作、专业引领”更是津津乐道,为教师不断更新观念、自觉实践新型的教学行为提供了可能。

  2、帮助树立正确的质量观

  我们把指导和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作为“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之一。

  首先,我们不断提高教师对学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意义的认识:每个教师都明确,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是不能退的底线,以牺牲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健全身心的培植做代价来换取的语数外学科成绩的提高是不值得的,严格意义上来讲是一种教育道德的沦丧。

  其次,我们从学校发展规划的角度,对“质量观”作了如下的界定: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学校的综合教育质量达到中上水平。在日常的教学常规管理上,每学期,我们对任何一门学科都进行“质量监控”,从整体上来把握学校的教学情状况。

  二、“校本研修”要重视倡导教师在工作中的学习

  1、“校本研修”的内容选择要根据学校中教师的原有基础、工作现状和实际需要而展开,充分体现“校本研修”出它植根于学校的特征。

  由于学校中教师发展的不平衡,培训的内容必须体现具体性、针对性的。如:我校教师队伍中原先存在着“出力不讨好”的现象——教师有良好的意愿,也肯付出,但有时急功近利,方法简单,从而导致家长、学生的不理解、不配合,甚至不开心的状况。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曾作了专题的培训,不仅从法律意识角度帮助教师完成角色意识的转变,而且,从为师者的责任、目标、从形成教育合力的角度帮助教师转

  变观念、掌握让学生真心顺从、让家长理解的技能(如:与家长、学生沟通,谈话技巧的培训)。现在,很多教师都在自己的反思中提到了这方面的转变。特别是近年来每学期的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和座谈会上对教师教学态度的满意率非常高。特别是一些转学而来的学生及家长更是对我们的教师赞不绝口。

  2、“校本研修”中教师在工作中的学习,必须与其实际的工作紧密结合

  我们认为,“工作与学习的不可分”是设计“校本研修”的具体活动的原则之一。 “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应当之无愧地成为“校本研修”的主要形式和根本点——在这种探究与研讨的过程中,每个参加的人员都经历着学习的过程。而往往这种培训更易受到老师的认可和欢迎。我校语文组在工作中发现作文教学难于把握,大家就此问题作为学习研究的专题。

  总之,几年的实践,带给了我们走向成功的信心。尽管我们尚没有产生过“跨越式”的飞跃,但我可以自豪地说:这种立足于教师不竭动力挖掘、立足于学校教师可持续性发展的“校本研修”,却使我们迈出的每一步都感到扎实。

个人研修心得体会12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当一名教师容易,但是要当一名好幼儿教师却是不易的,通过这次培训,我有几点体会:

  教师必须具备创新观念与创新思想。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属性,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统一,这就是新的教育观。创新教师教育观的基本内涵包括: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传统教育观,形成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的新教育观;改变严守纪律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营造主动探索、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鼓励创新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要敢于打破常规,激发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欲望;尊重学生个性,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潜能;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以宽容、保护、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注重实践,打破封闭式教学。传统教育中之所以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就是教师思想上重知识轻实践造成的。一个大学物理教师不会修简单的收音机就是一例。要把教学活动延伸到相关联的现实生活中去,改变封闭的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亲身感受具体而丰富的客观世界,从而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要实施创新教育理念,创新型教师必须有丰富的知识结构,这是教师发挥创造性的基本保证。有较高的管理艺术。班级的整体管理,针对每个学生的个别指导。有丰富的情感。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热情洋溢的赞赏以及在与学生接触时的仪态、表情和举止所表现出的积极情感能随时地激发、调动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教”,变苦学为乐学,单纯的知识传授变成了双向的情感交流,使教者亦乐、学者亦乐。

  教师要有敬业精神。能否成为一个好教师,首先在于有无敬业精神,是否喈叹这项职业。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代办根草去”精神,陶行知先生献身教育无怨无悔,关键在于有一种精神。从一个人心理角度看这是一种自我超越的境界。我们每个人都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心理层次,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弘扬好的风气,鼓励教师为神圣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会使每个人通过自我的修养,约束本我的不正当欲念,达到超我的境界。

  倘若不抓住教师敬业精神的培养,素质教育就可能是空中楼阁,只有培养出良好的教师敬业精神才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因此,欲兴事,先兴人,铸造爱岗敬业的高尚形象,并努力提供一切所必需的条件,使每个教师忠诚于教育事业。有了这个基础,教师的教育观、质量关、人生观等就比较容易调整到位,跟上时代的步伐,他们才会自觉地站到素质教育的前列,成为合格教师。

  力求成功教育。成功教育认为,教育面向的是人,培养的是社会需要的人。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通过教育,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成功,取得发展。成功教育强调,通过教育的改善,促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成功,激发其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学习动力机制,自我开发潜能,成为学习的成功者,从额为其成为社会的成功者做好基础素质的准备。

  成功教育既有改革教育目标的意义,又有改革教育方法的意义。改革教育目标的意义在于:教育的本职任务、教师的本职任务原本就应该为社会培养成功者,使每一个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主动发展。成功教育把激发、形成学生的内部学习动力机制作为培养目标,强调为学生修身发展的长远需要服务。改革教育方法的意义在于:改变传统的外压式的强制教育,通过教师创造成功机会,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方式,使学生产生成功体验,改变消极的自我概念,主动内化教育要求,自我开发内在潜能,主动发展个性。

个人研修心得体会13

  今天,有幸观摩了博兴第三小学张敏老师为我们展示的是《周长的认识》精彩说讲课案例,让我受益匪浅。

  教育首先是一种赏识教育,在课堂上老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有能力的人,乐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并给与学生充分的肯定和欣赏。在这节课中,张老师的评价及时到位,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张老师都做了很好的预设,并且对每种答案都有不同的激励性评价,学生们能获得准确性的评价,自信心就会提高。当张老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周长的概念时,如果学生准确地描述出来,张老师会说,你真了不起,你的想法和数学家一样!如果学生回答的不完整,张老师还会变换激励性语言评价学生。当学生说的与老师的用意不符合时,教师先肯定学生善于思考,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这个问题。这节课让我觉得,张老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高度尊重,高度信任,学生在这种平等、高涨的情绪中进行思考和学习,感到学习是一件开心的事,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激励,特别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对激励的渴望更迫切。在学生解答问题时,张老师对学生解答的评价不是按标准答案,而是用语言提示诱发、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独创性。对学生理解不正确或不完善的地方,教师根据学生错误所在,补充设问,点拨学生引发讨论,引起深入思考,让学生在不断的争辩中明确认识,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在学生理解得不够准确,表达不够完整时,教师运用反问,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产生疑问,引起思考,进行比较,进而排除谬误,获取真知。张老师的一节课,让我对评价学生有了新的认识。

  课堂教学是交流与对话的平台,教师只有把握好对数学课堂的评价,才能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自主的天空,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和生机。相信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有所提高。

个人研修心得体会14

  校本研修个人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使我对于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我认为当前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事情:

  一、规划自我,做好老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了规划,就有了前进的方向。正如秋天的硕果累累源自春天的辛苦播种,做好我们的规划,做我们自己职业成长生涯的编剧、导演和主演!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 当学生感到我们能和他们一起说、一起笑、一起玩、一起学,并成为他们最可信赖的人时,学生懂得了什么是人格魅力;当学生看到我们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学识魅力;当学生看到我们对他们永葆一份信心,帮助他们识别安全与危险、善良与丑恶时,学生看到了什么是卓有成效的工作魅力。“源洁则流清,行端则影直”,让我们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用高尚的师德,成为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

  为主动适应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需求,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教育部下发了《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通过培训我们学习了该指导意见。也学习了《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二、以学定教,设计教学

  教学战斗的第一枪从“备课”打起。为什么有的老师上课举重若轻,“四两拨千斤”,学生爱听、听得懂,而有的老师上课却是费尽口

  舌,“千斤拨四两”,学生不爱听、听不懂?“四两拨千斤”的背后是智慧的备课。智慧的备课,能够让我们面对“风云变幻”的课堂、“信马由缰”的孩子时,顺利地将知识、智慧、情感、爱传递过下,不仅传递到学生的头脑里,更是种植在学生的心灵里,让知识化为智慧,让智慧升华为爱??

  我们大部分老师备课是以“教参”提供的参考教案为蓝本,作调整,形成教案。这种状态多次实施后,会形成一种职业倦怠,针对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培训学习为我们找到了提高教师备课的突破口和生长点。从普适性教材出发,通过学情分析,了解学生需求,形成有针对性的个别化特殊教案。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一节课的知识点与整个学科知识体系的关系,突破一节课的视野,从整本教材知识体系出发,找到一节课的知识点在其中的地位与关系,从整体的眼光出发,设计一节课的教案。随着我们教学经验的积累,对教材内容的认识会逐步从一节节单一课的零星、片段认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进入到整个单元、整本教材的全局性认识,做到既见到树木又见到森林。

  朱丽

个人研修心得体会15

  全面实施新高考及新课程改革,这将引发学校课程重建、学生生涯规划、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校教学管理变革等一系列问题的连锁反应,教育人将面临一次巨大的挑战。20xx年5月15日———5月20日,我们在株洲市教育局、教师培训中心的组织带领下,赴上海学习考察了新高考改革的实施情况。来自浙江、上海的专家和校长对上海和浙江高考方案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详细地介绍了学校在适应新高考、实施走班教学、学生生涯规划、学生选课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并实地考察了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这次学习考察之行让我深刻地感受到实施新高考改革需要学校全面、系统的教育顶层设计,需要我们教育人立足校情学情,脚踏实地,稳步推进高考新政,更促使我们教育人锐意改革,仰望星空,实现教育的理想。

  新高考改革需要深刻领会的“三个基本点”

  新高考制度改革的总体定位和基本原则

  这次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定位是: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完善制度,促进教育公平、提高选拔水平。这次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立足基本国情,着眼长远发展,着力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育人为本。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确保公平公正。把公平作为第一要求,加强宏观调控,完善法律法规,健全体制机制,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

  三是体现科学高效。增加学生选择权,促进科学选才,确保考试招生工作有序实施。四是积极稳妥推进。整体设计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促进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之间衔接沟通,统筹实施考试、招生和管理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先行,稳步实施。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目标与任务

  这次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目标是:20xx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xx年全面推进,到20xx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改革的主要任务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进一步促进机会公平。二是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更好地引导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三是改革招生录取机制,规范考试加分、自主招生,改进录取方式,拓宽多种形式学习通道。四是改革监督管理机制,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五是在少数省(市)开展高考综合改革试点。

  新高考改革的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次新高考改革,最突出的变化就是考试形式和录取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取消文、理分科,高考实行3+3模式,即全国统考的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加上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这6科选3科。录取实行两依据一参考。依据之一,是全国统考的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成绩,其中外语学科纳入平时的社会考试,考生可考两次,取最好的一次计入总分。依据之二,是从政、史、地、理、化、生这6科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选3科成绩计入高考总分,而且考试又分为合格考和等级考,计分办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参考,即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情况。实施综合评价,强调“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试行“三位一体”综合评价制度。

  科学规划新高考改革的“四个着力点”

  学校必须紧紧抓住新高考改革的关键着力点,积极主动地建立与考试招生制度相适应的教学新常态,以落实学生的选择权为重点,全面推进学校整体育人模式的转型。

  育人理念上:回归教育原点,促进高中内涵发展与质量建设

  回归教育原点,即坚持育人为本的价值目标,追求高中教育的独立价值。高中学校要从自身的价值定位出发,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需要出发,健全自己的运行系统,包括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管理制度以及条件与保障系统等,特别是建立健全反映自身价值定位的质量评估体系,并不断提高其公信力、权威性,改变单纯以高考成绩评价教育教学的片面做法。每个学校,也需要找准自己的坐标,根据生源、师资力量等具体情况有正确的发展定位,切实促进自身内涵建设。

  课程建设上:拓宽课程资源供给渠道,促进课程资源开发建设

  新课程改革已经建立了必修和选修课程体系,它要求高中学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在确保学生共同必修课达到基本要求的同时,认真做好选修课程的规划,创造条件,开设更加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并努力提高选修课质量,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将学生应有的选择权落到实处,让学生拥有适合自己的课程。在新的高考制度下,选修课将会真正落地,课程将会成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全面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和建设,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将会成为学校面临的重大课题。

  现有的“统一批发”式的学校课程资源供给模式就必须改革,必须走批发和定制相结合、自给与社会供给相协同的道路。课程等教育资源的供给要从单一的学校渠道改为学校、家庭、社会多种资源供给渠道。随着新高考的推进,从必修的课程资源到选修的课程资源供给方式,将会从同质化发展到个性化,从课内供给拓展到课外供给,从校内供给拓展到校外供给。构建新型的教学资源供给渠道和利用方式,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帮助。

  教学管理上:变革高中教学方式,科学应对高考改革中的新问题

  不分文理科的科目设置方式、学考基础上的选考制以及“两依据一参考”的新录取模式,都将带来高中教学方式的巨大变革。一是选考科目走班制教学成为必然;二是学科分层教学也成为必然趋势;三是专项化教学改革将在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推开,而且,实践教学、社团教学、项目教学等都会相继进入高中课程改革之中。走班教学的推进和分层教学、专项化教学的展开,都涉及教学行为、制度与理念等各个层面的整体性变革,它的实质是强调对学生个人选择课程权的尊重。学校需要建立一种新的教学运行机制和模式。

  在教学安排上,学校应根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和学业水平考试安排,合理安排高中三年每一学期并学科目的数量和教学进度。对此,要综合考虑各学科课程容量与学习要求、周课时总量和学习时间、学生部分学科(如外语等)两次考试需要等因素进行充分论证。学校要避免因随意压缩非高考科目教学时间而导致学生高中三年学科目数量失衡,按照符合学习活动基本规律和学生健康成长需要的方式进行课程教学和进度安排。

  保障机制上:有效配置教育资源,加强教师教研共享式协作

  由于新高考改革将带来学生选科考试、走班教学,学生分科教学和分层教学的需要会大大增加,有限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成为当务之急。师资配备上,既要解决由于课程建设要求提高后出现的“结构性缺失”,也要面对选课制实施后出现的师资“时段性不足”,还有师资培训和教师积极性调动等问题。学校如何在不大量调整任课教师数量的前提下,高效地调配师资,以满足学生多样化、非稳定状态的需求,是学校管理者必须面对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师绩效评价缺少共同的群体和科目基础,如何进行合理的教学和教师评价,也是一个管理方面的挑战。如果没有合理的评价方式,就会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尽管高考改革后高考的高利害属性并无变化,我们也不能只考虑成绩增量变化情况,而是要根据高考改革的要求,增加对综合素质评价的提升情况的评价。

  教师的教学水平都是制约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而在新高考改革的形势下,如何应对高考改革带来的教育教学变化,需要教师吃透改革精神,加强教学研究,抓出教学特色,体现出本校教师独特的专业价值,体现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新高考改革后,开展走班教学和分层教学,教学组织工作量大大增加,对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都提出了更高的统筹管理、协同管理的要求。

  我校应对新高考改革的“五个关键点”

  就学校而言,质量是生命,队伍是核心,管理是关键,任何一项改革必须要立足实际。在生源质量上,我校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习惯比较差,学习信心与动力不足;在师资队伍上,我校各科师资普遍偏紧,但教师的业务水平、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较强;在学校管理上,学校逐步形成了“创建特色学校,培育阳光人才”的教育教学与教学管理文化,在分类分层教学、课程建设、队伍建设、常规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一年级一特色,一学生一特长”的学校育人特色,教学质量连连攀升;在设施设备上,信息化校园建设还需完善,功能教室、学生阅览室数量偏少……

  基于学校实际,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新高考改革,我认为,一是要逐步解决“高考在变”与“教师、教室、管理未变”的矛盾;二是要重点解决三个问题:“学生怎么选?”“教师怎么教?”“学校怎么管?”。“新高考三中方案”必须立足校情,脚踏实地,平稳过渡,科学应对,并抓住以下“五个关键点”。

  转变教育观念是前提

  正确的教育观念才能引领正确的育人方向,有想法才有做法。一是转变观念。学校管理人员、教师要通过对高考新政的学习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办学、育人目标入脑入心,实现从“育分”向“育人”的转变;二是聚焦课堂。强化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与研究,转变教学方式,明确“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三是重视学生生涯规划,具备指导学生生涯规划的能力,实现从“教师”向“导师”的转变。

  立足课程建设是重点

  课程是学校的产品,课程有特色,学校才有特色,构建学校三级课程体系是当务之急。首先要开发适合我校学情的学考、选考、生涯规划等校本课程,做好与新高考的核心课程对接;其次要逐步开发学科拓展、人文素养、科学创新、社会实践等课程,为学生的全面而个性发展提供课程资源;再次要拓宽课程开发渠道,完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资源从“单一”到“多元”,从“校内”到“校外”的转变,为学生的成长搭建多样化的发展平台。

  变革管理体系是关键

  管理是学校质量建设的关键,评价是导向。从某种意义上讲,新高考改革是颠覆式的,与新高考相适应的管理评价需要重新建立,涉及到“学校怎么管?”的问题,如何评价教师、如何评价学生、如何评价课堂、如何评价质量等一系列的管理评价制度必须从头再来,但我认为首当其冲的是建立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体系,其次逐步建立与新高考配套的管理评价制度,确保高考新政接地气并能落到实处。

  实行选课走班是难点

  增加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权是新高考的核心所在,是解决“学生怎么选?”的问题,涉及到“尊重学生的选择”与“学校师资偏紧、不平衡及条件不完善”的矛盾!结合学校实际,我认为在尽可能尊重学生选择权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一是尽快启动学生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通过课程开设,让学生明确:我是谁?我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我的特长爱好是什么?我适合做什么?等等,为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做好前期准备;二是对教师进行人生生涯规划的全员培训,在新高考背景下,我们的教师要充当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还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学生选课的辅助者;三是尽量采取小走班或不走班的模式,减缓师资短缺、管理难的问题,实行平稳过渡;四是加大对非文化科目特色课程的选课走班力度,进行个性化、差异化、错位化发展,继续加强“一年级一特色,一学生一特长”的特色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改善办学条件是保障

  新高考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撑。一是要解决新高考背景下教师编制偏紧及教师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二是要加大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为学校的管理、学生的选课走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等提供技术支持;三是要加大对教室、功能室建设的投入,以满足新高考的基本需求;四是要建立学校、家长、高校、社会(社区)“四位一体”的资源共享体系,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

  被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称为“硬骨头”的新高考改革,如何稳妥推进?20xx年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倪闽景接受了中国教育报记者专访。他说:“高考改革的全局性、复杂性,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挑战,但是我们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只要方向是对的,就一定要保持定力,每向前走一步,就可以为中小学素质教育、高校人才选拔和招录创造一个更好更大的空间。”新高考改革需要我们教育人坚定信念,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勇气和担当!

【个人研修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个人研修心得体会03-14

个人研修心得体会11-08

个人网络研修心得体会03-24

教师个人研修心得体会05-04

个人校本研修心得体会05-02

教师个人研修心得体会07-26

【荐】个人研修心得体会11-27

网络研修个人研修总结04-16

校本研修个人心得体会05-03

个人研修心得体会(精选10篇)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