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天气和气候的教学研究》学习心得

时间:2022-11-23 12:38:31 学习心得 我要投稿

《初中地理天气和气候的教学研究》学习心得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地理天气和气候的教学研究》学习心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地理天气和气候的教学研究》学习心得

  一、教材分析

  我认为本章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天气和气候,天气和气候的特征选择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天气的特征通过天气预报的符号,气候特征通过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来分析气候的时间分布规律,通过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图来分析气候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成因。贯穿始终的是天气、气候和人类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主要表现为形象思维为主体,并向逻辑思维转换的过程。因此,应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通过互动合作,积极动脑、解决问题,形成逻辑判断和推理能力。

  三、教学建议

  依据地理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又要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目标可以定为:

  1、学生能说出“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学生能识别天气预报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找到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能够简单分析其成因。

  4、通过分析天气、气候和人类的关系,学生能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自然现象,初步建立起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正确认识。

  四、重点教学安排

  1、天气、气候和人类的关系

  这部分内容在教材的四节都有涉及,是整个教学的一条线索,大部分教师对这个问题也都比较关注,比如有的教师在设计天气与人类生活关系的时候,从衣食住行来说明,同时启发学生从天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天气与军事的关系,天气与工业生产、工程建设、商业活动、旅游活动、休闲娱乐的关系等其他方面进行补充。总之尽可能的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面说明天气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2、天气预报

  可以从最近一段时间的天气预报开始进入第一节的学习,教师可以放一段天气预报,提出问题:天气预报主要报的`什么内容?预报一般报多长时间的天气状况?从天气预报中学生感悟天气预报是报的短时间的,主要报的是阴晴,降水,气温、风向、风力等。从而比较容易让学生了解天气的概念和特点。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课程标准对于天气预报符号的学习做了明确要求,教师可以采取游戏竞赛的方式,有易于在课堂中形成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的

  3、分析全年各月气温和降水的变化情况,归纳气候特点

  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分别表示气温和降水的时间变化规律,两幅图叠加就可以表示某地气候的时间变化规律了。气温特征和降水特征不同的叠加方式形成不同的气候,引导学生能看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说出其特征就可以了。基础好的学校可以再选择几幅图给学生做进一步的训练。

  总结该图的职能是表示气候的时间变化规律。看图能总结出气候特征。气候特征一定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进行表述。

  4、等降水量图和等温线图的阅读与分析

  等降水量图和等温线图主要表示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1)等温线图

  该内容的导入,有的教师设计了一个非常精彩的问题:“夏季我们可以到哪里去避暑?”貌似一个简单的避暑问题,实际上引导学生从影响热量分布的角度思考,得出到“高纬度、高海拔或海滨地区避暑”。再进一步提出“这种热量分布能用什么图来表现?”引入等温线图的概念。

  完成读图任务后,再让学生从自己的读图经验中,总结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越低。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海陆分布和地形。

  5、世界的气候

  前两节有关气温和降水的知识是本节知识的准备和基础,本节知识是前两节知识的归纳,因此,在本节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前两节已经学过的知识,并进行归纳、综合,从而理解气候的有关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复习巩固:指导学生分别回答:

  ①什么是天气?

  ②你能说说今天的天气怎么样?

  ③说出人们描述天气常用的词语

  ④什么是气候?

  ⑤你能说说我们当地的气候特点吗?

  与“天气”一样,“气候”的教学也不要求学生掌握严谨的概念,会判断哪些是气候和天气的就可以。引导学生比较“气候”与“天气”的不同,可从关注的时间长短、要素和变化情况等方面作比较。给出一些描述天气或气候的词语或句子,让学生判断,也可以让学生来说自己知道的词语。

  教学研究反思:

  一是以提问导读,以图片导思(图示法),以活动导学(活动法),列表比较(比较法),使学生学会从课本知识到应用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是通过学生讨论激发了学生们自主探究的精神;学生动手画天气符号、担任天气预报员并评选“最佳天气预报员”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其表现欲,并有利于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三是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意识到“处处留心皆学问”,愿意研究自己身边的地理现象,进一步愿意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

【《初中地理天气和气候的教学研究》学习心得】相关文章:

天气与气候地理教案06-11

精选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复习试题06-13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公开课教案06-11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公开课教案08-29

高中地理《天气与气候》教案04-08

高中地理《天气与气候》教案08-24

地理《天气和气候》的教学反思01-12

天气和气候的地理教学反思01-13

天气和气候地理教学反思01-14

《天气和气候》地理教学反思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