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

时间:2022-11-06 15:37:35 学习心得 我要投稿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15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要如何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15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1

  近日,我学习了南京师范大学孔起英的讲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孔老师的讲解细致全面,重点突出,通俗易懂,使我对《指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收获颇非。

  《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这几个方面详细地指出了幼儿在每个年龄阶段所该达到的发展目标,以及我们成人在帮助孩子们达成目标时的教育建议。明确了孩子们在每一个年龄阶段末期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也让我们教师教育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不同方式方法有据可循。这些细致的内容对于教师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经验资源。对于我今后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也可以有效防止对幼儿产生一些滞后或者超前的教育行为,从而违背幼儿自然发展的规律。

  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每个领域中的教育建议,如“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论幼儿做得好坏都给与适当的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他发展自理能力的机会”、“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利用传统节日和民间庆典的机会,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如皮影戏、剪纸和捏面人等”、“注意语言文明,为幼儿做出表率”等等,这些教育建议每一个都很详实有效,且关注到了各个方面的细节和注意点,但这些建议却一点也不显得多余或杂乱,每一条都是工作中着实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非常强。有了这本“备忘录”中的一个个“温馨小提示”,将为我们如何更好地在工作中落实实践行为,做更详细的指引。

  在《指南》划分的几个领域中,并没有刻意强调或突出某一方面,而是更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更关注幼儿健康、心理、社会性交往、生活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的综合培养,同时也更强调“自主”二字。如“支持幼儿自发的观察活动,对其发现表示赞赏”、“支持、引导幼儿学习用适宜的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或为自己的想法收集证据,如想知道院子里有多少种植物,可以进行实地调查”、“幼儿园和班级里的重大事情和计划,请幼儿集体讨论决定”、“鼓励幼儿尝试自己设计有规律的花边图案,创编有一定规律的动作,或者按某种规律进行搭建活动”等等,《指南》像是一位经验老道的学者,不仅将幼儿生活与学习上的活动锁定在自主能力的发展上,还根据不同的领域给出了有效的引导方法,“鼓励”、“支持”、“和幼儿一起”这样的字眼随页都可看到,让一件件学习中的小事都变得瞬间灵动了起来,幼儿的思维需要发散,教师的教育也需要发散,《指南》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性。

  《指南》中对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的确定并不是随随便便的,有些语句虽然意义相近,但是在数字或言语上的界定却更加详细规范了,如在动作发展中规定3~4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2米左右;4~5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5米左右;5~6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8米左右,这些小小的数字虽然不同,但是却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层层递进的,正体现了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水平能力发展差异,而也正是这些小小数字上的差异,让我们教师对于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有了更好的参考数值,让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作为幼儿教师,我想,我们可以做的是将《指南》的精神内化于心,对每个年龄段每个领域的目标了然于心,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授之以渔”,让好奇心、求知欲陪伴孩子的成长,在他们的心中点亮一盏爱学习、会学习的明灯,让他们能在浩瀚的知识天地中自由翱翔。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2

  今天幼儿园组织学习了《3一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我仔细认真的读了几遍,其中的内容让我受益匪浅。我感觉他就像一个指南针,指引着我在教育孩子的迷茫中找到正确的方法。

  通过阅读学习,我们家长更要清楚的认识到,孩子在每个年龄阶段都应该具体达到什么样的标准,不要盲目的去要求孩子,更不要单独只看一面,去羡慕“别人家”的孩子。《指南》对我们家长在每个方面都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引领我们家长和孩子一起生活,一起在游戏中学习,在交往中成长。在了解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同时,更要从利于孩子发展的角度出发,俯下身子,多去倾听孩子的心声,给孩子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我们大人标准和梦想去评判和要求训练孩子,每个孩子在这一时期都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芽期,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多给孩子一些独立的空间和适当的物质支持,多给孩子一些家庭陪伴和关爱。

  为了孩子能够快乐健康的成长,为了让孩子成为一名自信,自立,自强的人,我们更应该用心学习耐心陪伴孩子,参与到他们的每一步成长之中,成为一名合格的家长!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3

  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关于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

  我的孩子叫张洲铭,今年5岁,上幼儿园中班,在各位老师的悉心教育和培养下,我及我的家人能感觉到他的进步很明显,对学校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好,正在茁壮成长,是个快乐而又有点调皮的小男孩。借此机会,感谢各位老师为孩子付出那么多辛勤汗水和无尽的关爱!

  我和许许多多的家长一样,很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能健康快乐成长。我觉得教育不单单是学校老师的责任,家庭教育是很重要一方面。

  1、家长应该先教育孩子学会做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2、家长对待孩子提出的要求,要做到疼爱但不溺爱,适当的挫折教育对孩子也是有好处的;

  3、家长应让孩子在生活学习方面养成好习惯。讲道德、懂礼貌、辩是非,培养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益的兴趣爱好,生活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4、家长对孩子要有耐心,多鼓励引导,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多陪伴和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与孩子沟通交流。应理解和尊重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孩子的教育不能只依靠老师,更多的还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完成。作为家长,很愿意同老师学习并交流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4

  首先要感谢李晓云老师向我们讲的非常实用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做为家长空有一颗教育孩子健康发展的心,但是并不知道教育的方法,没有一个标准可依,只是凭着自己的人生阅历去教育孩子,有时很迷茫。但是这节课让我明白了很多问题,同时也提升了我的教育理念。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要想让孩子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方面全面发展,做为家长要树立一个正确的教育观:以下是我听课后总结的几点:

  1、认真倾听:让孩子善于表达情感。正确对待孩子的提问,不要直接回答,不懂装懂!注重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应为孩子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让孩子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的回应。

  2、创造丰富多彩的环境是激发和培养好奇心的必要条件:多带孩子接触大自然去探索未知世界,不能过多地限制孩子束缚身体、禁锢思维、规规矩矩。失去了弥足珍贵的探索事物认识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动手。

  3、培养孩子人际交往能力:日常生活中,多为孩子创造交往环境和机会,鼓励孩子多与他人接触交流,邀请小朋友到家来玩,让孩子体会交往乐趣,礼貌用语在人际交往中起着重要作用,帮助孩子正确使用礼貌用语,与同伴交往提供有利条件。多使用商量、赞美、帮助他人、道歉、请求、同情的语言。这样的语言会帮助孩子交到更多的朋友,也会得到大人们的喜爱。

  4、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特有方式。每个孩子心里都有都有一颗属于自己的“美”的种子。

  引导孩子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指南的内涵和精髓还需要在今后的育儿过程中不断地去反思、实践,为孩子提供更好的鼓励,引导和支持,以达到家园共育的目地。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5

  孩子,对于每一个国人、每一名爸爸妈妈来说,都想倾尽所有给予孩子最好的,对于新手爸爸的我来说,之前是自我认为是最好那就给予孩子,没有意识到孩子心理的想法。第一眼看到指南,头皮发麻,内容太细致了,细致到孩子每一个阶段该掌握什么样的动作,在没有读指南之前,我能做到的只有指南内容的十之一二,比如引导孩子礼貌用语,陪伴孩子阅读,讲故事,引导孩子自己上厕所,引导孩子有问题自己和老师沟通,个人感觉最失败的就是没有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虽然自己尽力引导孩子,比如宝宝,你尝一下这种蔬菜是什么味道?咬起来是什么感觉?有没有像你爱吃的那种菜菜?最终还是因为自己没有坚持,因为老人的干预,等等原因导致失败,好在孩子上幼儿园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始爱吃木耳,菜花等几种蔬菜,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也感谢老师的辛勤付出!

  第一次接触《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于我这样的新手爸爸来说,真的是感慨万千,指南细致的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5大类,每一块内容有分几方面,比如,健康板块,下面有身心健康,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而每一方面下面都会有2-3个小目标,没有读指南的家长们,你是不是以为这就完了?没有,每一个小目标下面都有2-5条详细的内容,还有呢,每一天详细内容都是分年龄的,每一岁该掌握什么动作掌握什么样的技能,甚至孩子身高多少,体重多少,都有详细的参照标准,我想制定出如此细微的标准的人,一定是一位学霸级别的家长。

  其他板块还有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语言板块包含: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其中含有3个目标;社会板块包含:人际交往,社会适应,其下有2-5个目标,科学板块包含:科学、探索与数学认知,其下各有3个目标;艺术板块包含: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其下各有2个目标,每个目标下面的详细内容就不列举了,太细致,保证让每个阅读指南的宝爸宝妈们受益匪浅!

  如果身为宝爸宝妈的你,还没有读指南,推荐你抽点时间,好好读读、研究研究指南,绝对让你收获良多!在幼儿园的家长会上,老师说幼儿园是按照指南在一个一个板块给孩子学习,帮助孩子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高尚的品格,高尚的素质,老师都在为你的孩子努力,身为家长的我们,更应该配合老师一起努力,为孩子打下一个美好未来的基石!也感谢每一位老师的辛勤付出,每一个国家栋梁,都是你们最早教育培养孩子开始的!也是最容易被遗忘的一个群体,为你们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精神点赞!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6

  前几天,幼儿园给家长们分享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家长导读宣传册,接下来我想深入了解《指南》以便更好学习,现就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为孩子幸福的童年,努力做懂孩子的父母。作为家长,首先一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完生相同的人”,我们应该清楚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独特性;充分理解和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孩子,要尊重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允许孩子按照自身的方式学习和发展。

  另外,在家庭中,我们更应该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孩子提供均衡营养的同时,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及适宜的锻炼来保证健康的体魄;创设温馨的环境,让孩子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的情绪情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身保护能力;也应突出父亲的角色,父亲带给孩子勇气、力量和自信,让孩子人格更加积极健全。最后,《指南》也有告诉家长需要注意的一些方面,例如不可有攀比之心,对孩子期望过高,不可陷入超前教育的内卷”之中等等。这些不仅缓解家长在孩子教育中的焦虑情绪,更是为家长提供了明确的教育方向。

  以后的生活中,我将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知识,并运用于实践中,与幼儿园老师一起让孩子能够得到真正健康、全面的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7

  今天晚上,认真听了李晓云老师讲的跟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做智慧型家长后,感触很多。

  本身我和多多的妈妈都是教育工作者,对于多多的教育一直以来比较重视同时也比较自信,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却发现多多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遇到问题就上网去查有关的解读。但是对于同一个问题,网上的一些说法都有可能不同,另外很多说法毕竟是一家之言,所以自然给我们也带来一定的困惑。通过今天的系统学习,才知道有这样的权威指导,比较系统和全面的介绍了3-6岁孩子的教育,又有李晓云老师的详细讲解,启发很大,收获颇多。

  这个有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指南,其权威性不言而喻,在听了李老师的讲解之后感触最深的有这几点:

  第一点是关于儿童的游戏生活与教育的关系。

  一直以来,在我俩的观念里,游戏就是为了孩子放松、开心,生活就是为了孩子不饿着不冻着不受伤害,快乐的长大,教育就是读书看绘本,认字练习背诵古诗以及训练仪礼。听了李老师的讲解以及详细看了指南之后才明白,要从广义上来理解教育,要珍视游戏和生活中的教育的独特价值。一个孩子能真正的成长,除了读书认字这种直接的教育外,更多的要求我们做父母的更加珍惜在孩子的游戏和生活中培养和教育孩子,这是我们一直所忽视的。那么以后我们在孩子的游戏与生活中,将更加积极的注意这方面的教育。

  第二点是对孩子的教育有了一个系统性的认识。

  通过学习,明白了对于孩子的教育有一个大的轮廓。就是指南里所说的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方面。以前从来没有这么一个清晰的轮廓,都是一个教育一天是一天,教育一点是一点的模式。而且在这五个方面的每一部分,都有详细的指导,李老师又在讲解的过程中例举了大量非常实际的例子,不但有理论上的指导,更有可以直接付诸实际的作用。比如说有时候多多与其他小朋友争抢玩具的时候,该怎么教育他,该给他说什么话都非常的实用具体。我们的孩子说话比较多,与任何人包括小朋友以及小朋友的家长他都能毫无顾忌的与之交流,但是我们发现,有时候我们的孩子在滔滔不绝的说话的时候,常常听不到大人给他说的话,而且他也常常毫无顾忌的打断别人的说话,我们教育了好多次,但是收效甚微。听了李老师的讲解后,我们就按照李老师的建议,针对性的训练了几次后,孩子的变化非常大,效果真的非常好。

  第三点感触非常大的是关于对孩子的表扬与批评。

  以前我们总是把孩子你真棒,你真厉害挂着口头上。通过学习才明白,对于孩子的表扬或者批评,一定要具体到一个具体的事情本身上。比如孩子终于学会了自己认读一首古诗,然后就说孩子你在背诵这首古诗的事情上是非常厉害的,这么一小会儿就背会了。批评孩子的时候,也是就事论事,不抽象不概括,因为对于一个4岁多一点点的孩子来说,抽象概括的东西他是无法理解的,如果针对一个抽象和概括的对象上表扬和批评孩子,就会让孩子不知所措,不断培养不了孩子的价值判断,反而还能打乱孩子的价值判断能力,从而影响到孩子今后的思想和行动。

  人无完人,作为家长我们在培养教育自己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一定有自己不对的地方,问题更可怕的地方在于,我们认识不到自己不对的地方,那么我们幼小无辜的孩子该多么的可怜与无奈,孩子的教育其实是一场修行,他们健康快乐成长的同时,其实也是我们自己不断探索认知的过程。通过这次学习,真的学到了许多教育孩子的切实可行的理论,虽然现实生活中各种情形有千差万别,但是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相信借助于我们爱自己孩子的神圣的心,在孩子的教育的路上,我们一定会越来越好,孩子们会因为有我们这些智慧的父母而更加幸运与幸福。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8

  一、《指南》领域内容全面,体现教育价值

  《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这与《纲要》精神相一致,不过《指南》每个领域里的内容划分更为全面,如健康领域的内容包括: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语言领域的内容包括:听与说、阅读和书写准备;社会领域的内容包括: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科学领域的内容包括:科学探究、数学认知;艺术领域的内容包括: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这些内容都是幼儿学习与发展中最为基本、最为重要的。我觉得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心中必须牢记这些内容,不仅要牢牢把握好每个领域内容的特点,而且要注重各领域内容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从而体现教育价值。

  二、《指南》目标制定合理,符合年龄特点

  《指南》中说: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通过细细看来与学习,发现目标制定的确非常细致而明确,且小、中、大每个年龄段孩子的'发展目标是呈阶梯式的逐层提高,非常合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牢记每个领域每个年龄段孩子的发展目标,因为它是平时教育教学活动目标制定、内容选择等的支撑点,学习了《指南》中的发展目标,能使自己做到心中有数,不再迷茫,对于教育所遵循的发展方向,所要制定的教育目标等都有据可依。我相信,今后的教学中“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会逐渐消失。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发展目标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良好的作用。

  三《指南》教育建设有效,实现指导意义。

  《指南》中的教育建议是针对每个领域内容中的发展目标提出来的,它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针对性非常强,对于每位教师和家长都具有良好的启示和引领作用。从教育建议中我领悟到了要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必须遵循其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求知欲,用正确的方法去支持幼儿体验与学习等,当然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把这些方法转化为自己的理念和行为,要根据本班每位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这样才能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总之,《指南》为我们指明了今后几年幼儿教育的方向,是我们良好的工作伴侣和助手。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入了解、领会其内涵,并在实践中大胆尝试、化理论为行动,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工作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9

  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是我国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永恒主题。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部颁布了一系列重要的学前教育法规和规章:《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始终把提高质量作为发展的关键要务。新世纪的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根据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十条”的要求,继续强调要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核心任务来抓。

  学前教育对质量的追求以“促进幼儿高质量的学习与发展”为根本目标。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除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机制做保障,还有赖于高质量的课程和高质量的教师。在这两个对学前教育质量有影响的关键要素中,高质量的教师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因为,高质量的课程要发挥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归根结底取决于高素质的幼儿教师。

  10月9日,教育部下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吹响了将科学保教进行到底的号角,在全社会掀起了关注学前教育质量的高潮。《指南》在明确对幼儿在各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合理期望、揭示3-6岁儿童学习规律与特点、勾画“高质量课程”图卷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

  《指南》的贯彻与落实,关键在教师。高素质的幼儿教师是专业的幼儿教师,是“以专业的眼光赋予学习者和学习以价值的人”。相比非专业人员,他们能更敏锐地发现幼儿的发展需要,据此设计高质量的课程,并通过与高质量课程的互动促进幼儿身心获得高质量的发展。《指南》围绕“高质量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对幼儿教师在通过与“高质量课程”的互动来促进幼儿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专业素质提出了具体要求。

  《指南》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理念提出了具体要求

  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与素质提升,首先取决于头脑中是否树立了科学、正确的专业理念。理念正确,是行为正确的先导。《指南》强调要尊重儿童,“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承认并尊重“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要关注幼儿学习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家长和教师应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学前儿童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等等。这些理念的提出,突出强调了学前教育要回归“儿童中心”的本质,引导教师去思考当前教育实践中部分存在的“去儿童化”教育的错误倾向。同时,这些对幼儿教师专业理念的要求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的相关规定也是一致的,是在更具体、操作化的层面对教师专业理念的转变指明了方向和要点。

  《指南》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了具体要求

  幼儿教师作为一名专业人员,须具备广博、深厚的专业知识。这些专业知识大致可分为三类:儿童发展知识、学科知识和教学法知识。对这三类知识,《指南》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首先,在儿童发展知识方面,《指南》全面、系统地对3-6岁儿童在各领域学习与发展的规律及特点做了描述,引导教师将发展心理学所呈现的儿童发展与幼儿在各领域的具体学习相结合,与幼儿的现实生活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书本上的“儿童发展”与生活中的“儿童发展”相脱节的问题;其次,在学科知识方面,《指南》在《纲要》所规定的五大领域“内容与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具体地明确了幼儿在每个领域学习与发展最应关注和掌握的关键经验,从而为教师设计领域课程所需的学科知识给予了更加具体的指导;再次,在教学法知识方面,《指南》强调的以整合的方式施教、基于幼儿个体差异的因材施教、在游戏和一日生活中施教、针对幼儿学习品质施教等观点以及相应的教育建议,为教师设计有效教学策略提供了更为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指南》对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

  针对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指南》着重强调了三点。

  ★首先是观察儿童的能力。

  幼儿的发展需要是高质量课程设计的起点,更是评价幼儿教育适宜性和有效性的根本依据。所谓发展需要,是指幼儿的“理想的发展”与“现实的发展”之间的距离。其中,“理想的发展”主要指幼儿“应该”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方面的知识主要通过学习幼儿发展心理学获得;而“现实的发展”则需要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全面、细致观察幼儿,通过他们的行为表现判断其发展的现实水平和学习特点。可见,观察是了解幼儿发展需要的有效手段。

  一直以来,《规程》和《纲要》都将通过观察了解幼儿发展需要的能力作为幼儿教师的必备专业技能之一,要求教师“观察了解幼儿,依据国家规定的幼儿园课程标准,结合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制订和执行教育工作计划,完成教育任务”(《规程》);“应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幼儿的观察、谈话、幼儿作品分析,以及与其他工作人员和家长的交流等方式了解幼儿的发展和需要”(《纲要》)。但如何观察儿童,则主要是由《指南》给予了更具体的指导。

  《指南》为教师提供了通过观察了解幼儿学习与发展特点的基本框架。它从五大领域最基本、最重要的学习与发展内容入手,以“目标”和“典型表现”作为引导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路标”,观察、了解幼儿发展的实际情况或个性化表现。同时,教师不仅要观察、分析幼儿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学习与发展规律,还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不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幼儿朝着“目标”方向发展。而从观察得以有效实施的途径上看,《指南》强调应以游戏和一日生活为基本场景,它们为教师了解幼儿真实、客观的发展水平提供了最佳机会,从而使教师有可能更准确地将“教”建立在幼儿“学”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教育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其次是合理安排与组织一日生活的能力。

  《指南》强调,“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在其87条教育建议中,大都也是以渗透于游戏和一日生活的活动为基本导向的。因此,教师应改变只注重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忽视一日生活的安排与组织,只注重教师安排与组织的活动、忽视幼儿自由游戏的错误认识和做法,应在充分理解和认识一日生活各个环节活动的教育价值的基础上突出一日生活安排与组织的整体效益,通过发挥活动间的互补作用,引导幼儿投入到本就属于他们的生活中去,在活动中生活,在生活中发展。

  ★再次是课程整合的能力。

  基于“儿童的身心发展是一个整体”的理念,《指南》进一步强调了要依据幼儿已有经验和学习的兴趣与特点,灵活、综合地组织和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学习经验。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性和综合性,实质上对幼儿教师的课程整合能力提出了挑战。课程整合,主要体现为对课程目标和内容的有机整合。所以,教师必须首先对有待整合的各领域学习内容有全面、正确的理解。对此,《指南》延续了《纲要》对幼儿学习与发展领域的划分,并进一步明确了幼儿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学习与发展的32个基本目标和最基本、最重要的11个内容,为幼儿园课程最应该“教什么”指明了方向。教师应在把握上述目标和核心内容的基础上,思考并尝试如何通过“单元主题活动”等整合课程的形式来促进幼儿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完整而非割裂的发展。

  在贯彻落实《指南》的过程中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除关注以上三方面的素质养成外,还须以《指南》的理念和要求为基础完善幼儿教师的培养与培训。

  第一,完善幼儿教师职前培养。承担幼儿教师职前培养任务的高校、高职(高专)学前专业应根据《指南》的精神和要求,及时调整、完善幼儿教师职前培养方案。一方面,在五大领域的教学内容中,增加《指南》的具体要求,围绕《纲要》和《指南》的解读,加深学生对幼儿园教育教学任务、要求的理解和认识,加深其对儿童发展需要的正确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加大实践类课程的比例,以《纲要》和《指南》为基础完善实践类课程内容,不仅注重实践知识的讲授,更加要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着力提升学前专业学生观察儿童、合理安排与组织一日生活、整合课程等实践能力。

  第二,完善幼儿教师在职培训。教研机构和培训单位应进一步完善以园本教研为主的培训制度与机制,支持、引导和促进教师通过在一线教育实践中的研究性学习来准确理解和运用《指南》,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以提高教育教学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幼儿的发展与教师的成长是一个有机连续体。幼儿教师只有熟知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与《指南》所描绘的“高质量课程”进行有效互动,在学前教育实践中不断研究,以丰富专业知识,锤炼专业能力,才能在促进幼儿高质量学习与发展的过程中同时获得自身在专业上的成长。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10

  “指南”其中“指”有指向、指引之意,“南”有南方,方向含义,指南原意指向南方,可比喻辨别正确发展方向的依据。而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它的诞生,像指南针为爱孩子、渴望教育好孩子的人们指引了正确的方向。

  在大学时经常听老师提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于它也只是浅显认知,真正接触学习并让自己感受到它的魅力还是19年初,刚刚进入新环境,就要作为教师带班,很是忧虑,一起搭班的是以为资历比较深的老师,很是明白我的感受,安慰我的同时交给我一本书,便是《3-6岁学习与发展指南》,好好读一读,你一定会有收获,这是她给我的原话,之后自己无论在教学还是玩游戏,亦或是与幼儿相处中总会有意去思考这个阶段孩子应该达到的目标,这个游戏目的发展孩子哪方面的领域,这个孩子与人交往或语言能力如何......之后来到新教师培训课堂、再进入一幼,深切体会到了《3-6岁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重要性。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引领。我对《指南》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指南》是《纲要》的具体与拓展

  提及《指南》我们就会想到《纲要》,两者都将幼儿的学习生活与健康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包括各领域内的内容发展要求与目标以及教育建议。但《指南》相对于《纲要》相比,更详细、更具体。其中的教育建议更给了我们一些合理化的可以实施的方法。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揣摩《指南》和《纲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让孩子们能够得到真正合理、全面的发展。

  二、《指南》是教师及家长的方向盘

  对于教师及家长来说,《指南》是方向盘,为我们指引幼儿教育发展的方向,它在不同领域中给予目标与要求并赋予教育建议,给出了行之有效的引导方法,帮助我们了解幼儿在某一年龄阶段应达到的能力与水平,从而看到幼儿教育发展的可能性。

  三、通过学习《指南》,我们要清楚:

  1.幼儿园教学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

  比如在艺术领域中《指南》指出:“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尤其是绘画教学中,很多时候往往注重幼儿绘画的技能。如怎样画一只蝴蝶、一只孔雀等等;而大大抹杀了幼儿对艺术想象力与创作表现能力。所以,在今后我们应该更注重培养幼儿学习兴趣,学习品质培养,来替代千篇一律的“教课”。

  2.《指南》不是衡量幼儿的尺子

  刚接触到《指南》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将《指南》中所列举的各项一一与我班幼儿进行对照,看看孩子现在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能力水平,不由自主的将《指南》当做一个衡量幼儿发展能力的标尺。后来才慢慢领悟到,《指南》是指导教师如何帮助孩子发展的,但不能把它当作标尺来衡量幼儿,断定幼儿能力,我们要学会善于观察幼儿,勇于反思自己,做一名研究性的教师,认真贯彻《指南》的精神,明确幼儿发展方向。

  总之《指南》带给我们很多,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做的就是认真学习《指南》,充实自己理论知识,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11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对3到6岁幼儿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让我在后来的教育活动中做到了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从幼儿的需要和特点来引导他们。首先,在《指南》划分的五大领域中健康排在了首位。健康包括生理和心里两个方面,所以强健的体质、愉快的情绪、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

  语言方面,包含两个内容,一是“听与说”,二是“阅读和书写准备”。《指南》中提到了如何养成孩子的倾听习惯,首先教师要做出表率作用,幼儿在说我们老师要认真倾听,并积极做出回应。在与幼儿交流时应该用幼儿能听得懂的语言去交流的时候,这样幼儿就会比较愿意去倾听。

  幼儿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发展方向。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又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小班教育教学活动中,给孩子一个宽松的语言活动,多鼓励幼儿找朋友,交流的同时锻炼了语言也增进了孩子之间的感情。让他们在口语方面逐渐摆脱了不连贯、缺乏条理的句子。在活动中鼓励孩子大胆讲话,我们还通过让老师讲故事,孩子听故事,看故事书,再到孩子用自己的话简单的说故事,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心,发展了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初步培养了孩子的阅读习惯。

  幼儿的社会领域主要包括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幼儿园是孩子迈入社会的第一步,孩子在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后,会因为陌生表现出内向,茫然,没有安全感,不能很好地与小伙伴,老师交流。而且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跟同伴相处交流的机会几乎没有。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我们老师的引导。通过游戏活动,让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学会互帮互助,理解别人,从而找到朋友,更快适应幼儿园。幼儿的艺术分为手工,画画,音乐。《指南》中指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幼儿的笔触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力,成人应对幼儿独特的艺术表现给于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他们有他们独特的想象力,惊人的创造力,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怎么去挖掘,怎么去引导。

  在家园协作指导上:我觉得要做好幼儿教育,光靠幼儿园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教育工作中不能忽略了家庭教育,因为家长与教师的教育方式存在差异,会致幼儿在园与在家是截然相反的表现。所以必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实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同步和谐发展。

  通过学习《指南》,让我对不同阶段的孩子有了更深刻细致的了解,让我能更好的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于孩子们支持;通过学习《指南》,我能更深入的指导我的教育行为,同时也能给家长传递更有利于家长的育儿知识,树立家长正确的教育关,达到家园合作一致化,使孩子更好的发展。

  作为幼儿教师,我要做的是将《指南》的精神内化于心,对每个年龄段每个领域的目标了然于心,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善于观察幼儿,勇于反思自己。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为今后的工作开辟新道路,明确发展方向。和孩子共同成长,给每一个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12

  最近我认真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指南》中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都进行了细致的研读,并结合我自己的工作实践,在对比中寻找差异,反思我的教育存在哪些不足。现以“艺术”领域为例,以我执教的小班幼儿为参照,在对照中反思我的“艺术”教育。

  首先,《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由此可见,艺术的关键在于教师“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幼儿“感受和发现美”,以及“表现和创造美”。那么,教师如何创设?创设怎样的条件和机会?这是教师需要着重从自身方面来思考的。幼儿感受、体验和发现美了吗?是怎样表现和创造的?这是幼儿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而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我往往关注更多的是结果,也就是幼儿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是不是学会一首歌了?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了?忽视了教学情境的创设,忽视了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们不喜欢或者学不好。

  其次,《指南》中指出,“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和创造美”,幼儿是用自己的方式,而不是我们强加给幼儿的,这一关键点我们做到了吗?在美术活动中,孩子只是纯粹地模仿,离开了样本就无法下笔,只是被动地跟着书本和老师的思路走,造成没有个性只有共性的毫无创造性的作品。在音乐教育中,很多时候注重的仅仅只是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或者几句歌词的学习,片面强调技能的训练,而不去调动幼儿的情感生活积累,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愉悦地体验音乐艺术。种种现象难道是我们的孩子不会创造、不敢想象?责任不在幼儿,而在我们。孩子们从小就是按照家长、老师的步伐在走,他们的学习只是纯粹地模仿,是我们观念落后,教育方法简单枯燥和急功近利的不良心理的影响。因此,我们要贯彻《指南》精神,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比如在音乐教学中,借鉴奥尔夫教学法,通过节奏让幼儿创造他们自己的音乐,不要求孩子们对一首歌曲或一个舞蹈进行不折不扣的模仿,而是要求大家共同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共同来形成一些新的东西。

  再次,《指南》在教育建议中提出,“经常带幼儿参观园林、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讲讲有关的历史故事、传说,与幼儿一起讨论和交流对美的感受。”孩子的经验来自于生活,只有多经历,才有助于孩子们“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但是,在过去的一学年中,我基本上没有带孩子参观过,也没有与孩子们一起交流。在每天的艺术课程中,采用更多的则是教师的范图、磁带等,暂且不评价这两种教学材料的优缺点,光从形式和种类上看,我们就发现其单一了。也许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附近没有这么多的资源,或者孩子们出去安全问题的存在,等等。其实,只要我们真的用心,总会有解决的办法。比如,挖掘我们的古镇资源,带领孩子们参观老街。又或者,现代教育媒体的运用。既然孩子们没有办法出去亲眼目睹,但是我们可以借助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让孩子犹如身临其境啊!我们可以将一些园林、名胜古迹的录像带给孩子们,与孩子们一起分享美的感受,我想孩子们该是多么欣喜,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这是《指南》在教育建议中的一点。比如,让幼儿接触“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带幼儿观看或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如皮影戏、剪纸和捏面人等”,有条件的情况下去剧院、美术馆和博物馆等。在这方面,平时我们做得也很欠缺。特别是音乐作品的接触方面,接触多的就是一些简单的歌曲,甚至连舞蹈、打击乐等也比较少见,更谈不上其他形式的音乐作品了,比如一些经典音乐、戏剧等。在美术作品中,更多的也是蜡笔画、颜料画的学习与尝试,对于剪纸等其他形式的接触也很少。平时我们会自己找理由,认为孩子的经验如此,或者从教师自身出发,这几种常见的艺术形式有利于组织集体教学。我们为什么不从孩子的发展考虑,为什么脱离了我们教育的主体和宗旨呢?比如小班,也许让孩子们真正领会,或者学会一些离已有生活经验较远的古典艺术等,会比较困难,但是我们可以让孩子先接触,耳濡目染一下,为以后的学习铺垫,拓展孩子们学习的广度。其实基本上每个地方都有地方风俗,在历史久远的苏州地区,民间艺术等更是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虽然《指南》中提出,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带孩子欣赏文艺表演和艺术作品,而我想说的是,“条件”是可以创造的,我们可以动员我们的家长朋友,带领孩子们去欣赏,并且请个别经常出去的孩子带着自己的视频、照片等给其他孩子介绍,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包括网络、电视等,服务我们的孩子。

  在对照中我发现,还有很多地方我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得还不够,比如“不简单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用适宜自己表现的方式去模仿或创作,成人不做过多要求”,等等。不过有了《指南》的引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认真研读并具体实施,力争让孩子们获得科学、全面的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13

  最近,在孩子所在幼儿园老师的提醒下,我有幸读到这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这本书。花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我一口气将这篇指南读完了,然后在两周内,又反复读了好几遍。书的封面朴实无华,然而内容却震撼人心,在读的过程中我按书总给出的每一个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逐一的印证我的孩子是不是达到了要求,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按照书里面的建议去做,如果做了,效果究竟如何;如果没做,原因又是什么。通篇读完之后,心中产生了许多感悟,有庆幸,有遗憾,有恍然大悟。现将一些心得和体会记录如下。

  《指南》将孩子的学习生活与健康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都按照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应该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都提出了合理期望。

  《指南》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孩子为本,意味着要认识到孩子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孩子独特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着眼于其未来发展,重视孩子的学习品质。它充分的体现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了儿童学习、生活的独特价值,充分地尊重和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了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儿童直接通过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孩子们需要自主,因为只有自己动手动脑得来的直接经验才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书中有三点对我启示最大。

  1、允许孩子犯错误

  指南中写道“孩子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孩子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其实,在初为人母的时候,我也读了很多育儿书籍,很多书中都强调了要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自主能力,不要过分包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尽量给他创造自己动手的机会,比如说自己穿袜子、自己穿鞋、自己收拾玩具等等,我们自认为尽心尽力了,可是,孩子上了孩子园后一段时间后,老师与我们沟通,孩子的动手能力差,被包办太多……当时我真的很有挫败感,哪里出了问题?后来我仔细观察与思考,我发现,我们确实让他去做,但是我们是让他以我们的标准去做,让他按照我们认为正确的方式去做,我们不允许孩子犯错!

  有一次,孩子在吃提子,于是吭哧吭哧自己剥皮,手小,动作慢,半天吃不了一个。爸爸在一旁着急了“直接吃了不就行了,皮最后吐出来”。于是,孩子剥完一个后,再也不剥了,他丧失了剥提子的乐趣。孩子自己叠被子,把被子铺在地上,左一下右一下叠不到一起,我们在一旁看的那个着急啊,怎么能把被子放在地上呢?你不知道把被子放在地上会把被子弄脏吗?别叠了,不够麻烦的。于是,孩子的又一次尝试失败了。孩子兴致勃勃的拿水壶开始浇花,“哎呀,那个浇的太多了,会把花浇死的,哎呀,这盆要从叶子浇,直接从根浇不起作用啊”。于是,孩子放下水壶,跑了……

  其实,这个年龄段孩子所做的事,绝大部分都不是怀有恶意故意犯错误,更多的是因为好动和好奇,他们是在用所有的感官来探索世界。很多事情,在成人眼中可能司空见惯,但在孩子眼中就是新鲜独特的,并努力想弄个明白。所以大人认为不能碰的东西,孩子偏偏要去摸;大人认为不能干的事情,孩子偏偏要去做;大人认为很无聊的东西,孩子偏偏觉得很有趣。而每一次尝试,可能就是一次犯错;但每一次犯错,也可能就是一次成长。大人往往都觉得孩子的有些尝试盲目可笑,你怎么会那么做呢,你这样做岂不是很麻烦吗?可是孩子阶段的孩子大部分学习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作为家长,如果想促进孩子成长,不要要求孩子不犯错误,相反,要给孩子多一点空间,让他自己去尝试,要自我需求成长。不要拿成人的标准去硬给孩子套。

  2、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在社会领域解读中指出:“孩子社会性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和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言传身教”出自《庄子·天道》:“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言传身教”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在我国传承已久。

  父母的言教有两个原则,一个是适可而止。适可而止、恰如其分的教导,孩子不反感,还能听得进去。教导的过程中,重要的是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如果老是批评他,可能适得其反。第二是摸清脉络。父母要像医生诊病一样,对孩子出现的问题,找到产生这些问题的思想根源,理清楚问题的发生、发展脉络,找对切入点,力争一句话说到孩子的心坎上,产生强烈的共鸣。

  作为年轻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难免急躁,有时候真的是压抑不住心中的怒火。有一段时间,孩子提什么要求的时候常常很着急,我们稍微不及时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会立马哭喊起来,而且要求还往往不合理。我们劝慰孩子,不要着急好好说,等孩子好好说了,我们又告诉他,他的要求我们不能答应,于是孩子一直哭个不停。一来二去,家长也急躁了起来,“哭什么哭,有什么好哭的,不会好好说吗?你的要求不合理,不会答应你。”于是,孩子哭的更起劲了,大人和孩子都感到十分疲惫。后来,我发现,孩子那段时间脾气暴躁主要是和大人脾气急躁有关,是我们没有给他做一个好的表率作用。同时,事情发生后,我们也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导致孩子的情绪也无法稳定下来。后来,当孩子再发生同样的事情后,首先,我们一定控制情绪,不发火,让孩子先发泄完,再慢慢和他讲道理,同时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不能同时教育他两个点。对于孩子来说,他能关注到的点只有一个,教育他不大声嚷嚷来表达自己是一个点,而他提的那个要求合理或不合理是另一个点,这是两个点。

  比如说,他刚吃完晚饭,现在又要喝饼干,大声嚷嚷:“我要吃饼干,我要吃饼干……这个时候我想让他知道,如何正确去提要求,如何用合理的方式去提要求,那这个时候,饼干的事情我会先放一放,他多吃一次,少吃一次,可能也不会给他带来什么伤害,而且一次并不代表着会成为惯性。

  我们不能过分期望孩子,让他好好说话的同时,又能接受我们拒绝他提出的要求,这样,他下次还会采用大声嚷嚷的方式。如果他这次用了正确的方式,提出了一个不正确的要求的时候,或者不太恰当的一个要求的时候,作为家长,第一,要区分先教育他哪方面?比如说我要教育他的表达方式,这个时候对他的不太恰当的要求我们就放一放,一个一个来,我们教育孩子要一点点来,别着急。

  身教胜于言传,大人一定要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和教育孩子,孩子们的是非判断标准实际上就来自于大人对他们鼓励或者批评的态度,孩子们的行为取舍实际上是受家长的潜移默化影响的。所以我们更要注意身教的作用。比如:对老人要有尊敬的态度;对家人说话要温和;对孩子说话要诚实,平时生活中自己要大度,让孩子自然而然得学会尊重、宽容、理解他人。

  此外,当我们为生活奔波劳累的时候,也该适当的让孩子参与进来,让孩子知道父母赚钱的辛酸,养家的劳累,生活的挫折和无奈,让孩子知道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懂得“珍惜”,懂得“感恩”,对孩子的一生相当的受用。

  3、孩子亲近自然

  《指南》在科学方面对我的影响。首先,孩子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我们作为家长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的机会,其次,我们要引导孩子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让孩子主动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要帮助孩子不断积累经验,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孩子思维发展是以具体思维为主,所以我们应该引导孩子通过直接感知,亲自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

  现在城市孩子接受大自然的机会很少,对大自然了解的机会也很少,怎样才能给孩子提供一种亲近自然的机会呢?我们带孩子去郊外摘樱桃,摘草莓。当然,更亲近自然地机会是在较小范围内的活动,比如幼儿园的绿化带中、居住小区中都是很好的地方,特别是孩子班里还有美丽的生物角,真是孩子们观察自然的好去处。我们也尽量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去了解自然,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充分利用我们周围的环境资源。

  同时我们也一点一滴的将爱护环境的概念渗入其中,比如告诉他水资源很宝贵,不能浪费,现在他开水龙头都开得很小,我们水开大了,他还会关小。有时候他走在路上,看见别人扔的垃圾,都会拾起来扔到垃圾桶。

  《指南》里的教育建议每一个都很详实有效,关注到了各个方面的细节和注意点,每一条都是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强。对家长来说,真的应该再早一些看到这本《指南》,才能尽早的改变自己不科学的理念,改进教育孩子的做法。《指南》里的这些教育建议,相当于一个个“温馨小提示”,将为我们如何更好地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落实养育孩子的实践行为,做到了详细的指引。

  人生童年有几回,孩子的童年是短暂的,是不可逆行的,孩子的心是一块奇妙的沃土,播下什么就收获什么。不要把成人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让孩子真正具有幸福、快乐的童年,我们就要有敏锐的洞察能力,要做到细心、耐心,有责任心和一颗童心,要了解孩子的需要并给予适时的支持和帮助。有了《指南》为我们指引方向,我们就有了努力的目标。希望我们的孩子能更加快乐的成长,希望他有一个美好的童年。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14

  在幼儿园的整合教学过程中,让我们老师最为头疼的是组织科学领域的教学活动。通过学习李姝静老师的专题讲座,就好像送了我们一盏指路明灯,给我们摸索、前进照亮了方向。老师在讲座中列举出几个生动有趣的活动案例,逐步分析作为教师在选材与活动组织中,应该怎样捉住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自主的学习,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那我们以后怎样才能组织一个科学活动呢?

  作为教师,要选择适宜的内容,要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因为强烈的好奇心是驱使儿童主动探究的动力,兴趣是学前儿童主动学习的动机力量,兴趣使幼儿主动从事学习活动,从中获得经验和乐趣,并使学习活动得以维持。没有兴趣,幼儿缺乏真正的学习动机。所以,科学教育内容应符合幼儿的兴趣需求,这样才能激发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动机。

  科学活动内容应从幼儿生活中选择,教师应从幼儿熟悉的生活环境中、社会环境中去寻找丰富有趣的科学内容。因为幼儿的生活中蕴含许多有趣的科学内容。孩子们经常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事物感兴趣,愿意去探究。从幼儿身边的事物,生活的体验中选择具体、可观察的内容,使内容接近幼儿的生活。科学教育内容应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才能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保持长久的好奇心。在科学活动中,要真正让幼儿成为真正主动的探索者和学习者,应通过探究式的学习,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让幼儿充分参与,体验探究过程。通过探究式学习,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有利于幼儿科学素质的培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15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全文两万多字,要特别关注“说明”部分,尤其是最后一条“实施《指南》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在笔者看来,如果把“应把握”换成“必须把握”会更有力度。实施《指南》“应把握”的“几个方面”。实际上是至关重要的幼儿教育理念,是必须遵照的原则。这些原则是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第21条“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和20xx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一部分总则的延续和深化。

  《指南》用几乎全部的篇幅呈现三个年龄段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目标以及教育建议。从约束力讲,它主要适用于幼教机构,因此《指南》相当于一个全国性的幼儿园课程大纲,这个大纲涵盖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手段。它为治理幼教乱象,切实提高幼教质量,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法规依据,对目前园本课程的实践和探索,也具有指针作用。

  《指南》的出发点是抑制日益严重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超前化。无论从单个幼儿的幸福和终身学习基础看,还是从民族素质的大局看,小学化和超前化都有百害而无一利。《指南》制订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在“学业”难度上远低于目前的实际。实质划定了期望上限,以期遏止过度期望的不良势头。在幼儿整体发展上,特别是非学业因素(学习品质)上,《指南》制订的目标又远远高于实际。

  《指南》中的发展目标不是常模、标尺,而是防止教育步人歧途的方向标。这些方向标是世界先进幼教理论与我国幼教实践相结合的结晶。《指南》坚持还幼儿“快乐的”童年,同时强调幼儿时期要为后继学习、终身学习打基础,度过“有意义的”童年。

  《指南》阐明的应把握的四条原则是: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

  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

  《指南》指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发展。”这个原则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综合教育”为先导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就已受到广泛关注。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发展的害处是它必然以牺牲其它方面为代价。家长无权不顾幼儿的兴趣对其进行单科训练。在幼儿园进行小学化、成人化的表演、训练、比赛是落后儿童观、教育观的表现,不仅不足效法,而且应该被制止。

  有家长认为目前小学还在搞择校和入学考试,如果自己按《指南》践行整体发展,而别人却继续单科训练,那么自己的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我却认为,现在让孩子从那么小就受单科训练的折磨,可能会赢在“起跑线”,可是那是一条打了问号的起跑线——往哪里跑呢?偌大的中国,应该会有越来越多有自信、有远见的家长。他们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懂得教育的真正价值,坚信孩子的无限发展可能性。教育的真正价值是改变人,而不是淘汰人。尽管人人都说中国人太多不淘汰不行,但我坚信中国的教育终究会真正为每一名儿童学习和发展服务,而不再是剥夺一部分儿童学习与发展权利的帮凶。

  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指南》指出,“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我认为实施这一原则的关键是真正的爱心。爱心应该是没有条件的。只爱聪明伶俐的孩子。那不是爱心,那是势利。爱每一名幼儿,不管他的发展有多迟缓,学习品质有多不良。行为习惯有多不尽人意。幼儿是不同的,而这样的不同并不影响他们享受被平等对待的权利。不同特点的幼儿在以自己的方式和速度学习和发展。也将以自己的方式成功。这种多元成功在成人社会尚且如此,何况儿童。

  尽管《指南》旨在降低期待、为幼儿减负,但在实施中,要严防变味。已经公布的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虽然低得让每一名幼儿都能触手可及,但仍会成为成人攀比的驱力。尽管《指南》已言明,“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但客观上,家长和教师极易把它当作标尺。有人会问:没有比较,如何看出教育的成效?答案很简单:让每一名幼儿比较自己的进步。把今天和昨天比,再确定明天的目标。这样的比较。不仅可以充分地展示教育的成效,而且会树立每一名幼儿的自信心。保护每一名幼儿的自尊。而幼儿之间横向比较则截然相反,它展示的不是教育的成效,而是本来就存在的个体差异;它树立了一部分幼儿的自信,却会摧毁另一部分幼儿的自尊。在一些发达国家,幼教机构对幼儿进行横向比较是违法的。

  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幼儿园小学化的最大特征是游戏作用和地位的式微。幼儿园与小学的最大区别就是游戏占儿童生活的比重。在幼儿园。游戏既是幼儿的主要任务,也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或强化训练之所以有害,是因为它剥夺了幼儿游戏的权利,因而也剥夺了幼儿真正意义上学习的权利。对幼儿来说,游戏就是学习,游戏才是学习。在幼儿阶段,学习和玩是分不开的,没有玩,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幼儿阶段的主动学习。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不是幼儿的学习而是成人的规则游戏,与尊重儿童的现代教育观背离,与幼儿的后继学习、终身学习理念对立。

  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

  《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品质是“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这与传统意义上的学习观完全不同。幼儿的学习品质,绝对不等同于对学业的兴趣和专注。对幼儿来说,学业还未成为话题。幼儿的学习的品质,都是在游戏和其它非课堂活动中体现出的品质。这些品质包括:好奇心、兴趣、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在这一定义下,读写算领先的幼儿学习品质未必好,而读写算落后的幼儿学习品质未必不好。因为幼儿阶段的“学习”不是做功课,不是上补习班,不是考试,不是参加竞赛,所以,优秀的学习品质不等同于“优秀生”的品质。对幼儿来说,学习的含义是广泛的,探索自然,探索周围的人和事,探索自身的能力,都是学习。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和棍棒教育、超常教育、强化训练水火不相容。后者纵然可以打造出所谓的“神童”“天才”,但它不能洗脱其摧残幼儿身心的污名。这种教育方式的落后特质并不会因为幼儿将来入读名校而改变。

  学习品质是幼儿学习探索的习惯、准备状态和行为倾向,包括克服压力和挫折的倾向、活泼开朗、合作意识、学习倾向、对场合的敏感、参与能力、思考和互动等。具有良好学习品质的幼儿更会坚持、提问和负责任。所有这些品质,都可以在玩中培养,而游戏的质量就在于能否培养这些品质。幼儿的这些品质,在超前教育的课堂里,只会受到压制。累积这些品质的过程,是幼儿阶段最重要、最典型的学习。就培养学习品质而言,幼儿应该全天候地玩,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全天候地学习。

  幼儿教育应因地制宜,鼓励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和不同课程模式共存。但如果违背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规律,任何实践、任何模式都是错误的,都应该得到纠正。一个大国的人生奠基阶段的教育,不可以放任自流。南太平洋岛国新西兰是全球市场自由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总人口不到500万,幼教机构的形式却有十多种,指导这些幼教机构的教育理念更是林林种种。可是这个国家的任何一个幼教机构都必须遵循四条原则:赋予幼儿成长的力量;幼儿的整体发展;与家庭和社区合作;幼儿在互动关系中学习。这是颁布于1996年的新西兰第一个全国性《幼儿教育课程》中开宗明义的四条,并赫然冠以“原则”二字。20xx年,澳大利亚也颁布了第一个全国性的《早期学习框架》,旗帜鲜明地阐明澳大利亚各州幼教机构必须遵循五条“原则”。这里举这两个国家为例,不是说它们是榜样,只是为了说明对全国普遍适用的幼儿教育原则一定要坚决贯彻,毫不动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相关文章: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10-18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05-25

家长《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06-20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总结01-07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04-25

学习3-6岁儿童发展指南心得10-13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06-16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总结10-2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总结07-19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总结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