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学习共同体读后感

时间:2022-12-27 08:24:02 学习感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创建学习共同体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创建学习共同体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创建学习共同体读后感

创建学习共同体读后感1

  读了《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一书,感觉在本书中有两个词汇对我触动很大,让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一、实践“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这个词,可以说大家都很熟悉,也是平时常常使用的。可是当我阅读《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一书后,才发现这里“合作学习”与自己过去的认识不尽相同,这里简单梳理自己学习后的粗浅认识。

  书中提到一则小故事,让我既感动又钦佩,才发现这里的“合作学习”与自己过去的认识有不同之处。书中说:“课堂里沉默寡言的高志与英语学习极度低下的幸子,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偶然相遇。幸子期待能够以自己的力量来支撑有着沉默寡言弱点的高志,而沉迷于英语的学习,短短的几十分钟里一举改变学习落后的现实;高志为了回报幸子对自己的一番好意,

  轻声细语地回应幸子的问话;再加上同组的另两位女生若无其事的支持,构成课堂内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这里佐藤学先生描述的“合作学习”不是强强联手的模式,而是弱弱相助的姿态。这让我感受到,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他的“优势”所在,都有闪光点,如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优势,从而形成“优势”互补是我们教师应该着手思考的问题。只有这样,“合作学习”才能称之为“互惠学习”。

  我想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创设合作的机会

  课堂中有不少地方如果能适时引导,不仅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还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因此,教师要寻找机会、创造机会激励学生合作,特别是那些平日表现不好,学习积极性不高,智力水平较弱的学生。比如,教学“步测、目测”时,教师可以设置实践活动测量操场,学生在步测中既要保持步伐大小基本一致,又要数步数,如果测量效果不理想,教师可以布置两人一组,一人走一人数,给学生合作的机会;教授统计图表时,有的统计图表在正面,可有关的分析、问题却在反面,学生阅读不方便,教师可以布置同桌合作,一正一反,便于阅读。这些做法都可以激励学生合作的兴趣。

  2、形成合作的习惯

  有了合作的需要,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建立合作小组。根据情况,通常是前后桌形成一个“四人小组”,这样分组便于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再有意识地强化“小组”的集体荣誉感,组内就会出现“互帮互助,扶携共进”的良好氛围,达到合作的另一层意义——共同提高。

  3、提高合作的效果

  教师必须明确,自己始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对小组合作必须适时进行引导,让合作“出成效,有意义”。如:给学生设计“合作学习记录表”,要求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必须做记录,每个学生轮流当小组长、轮流做记录员、轮流。合作学习开始阶段,教师经常性地回收“合作学习记录表”,对操作错误的及时给予纠正,对表现的更要给予肯定,激励学生把合作学习的形式逐步完善。

  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要相信自己的学生,大胆放手,给学生一个自主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例如自学《三角形的面积》,学生已经不再像初始阶段那样只是随便看看书,而是会带着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在书上用铅笔写出自己思考的'问题:“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在计算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来验证这个公式,从而透彻地理解公式的形成过程。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提高了实践能力,形成了应用意识,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学期,我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我非常期待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看到孩子们在经历合作过程后,能满足合作需要、体验交流快乐、分享合作成果,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实效性,打造高效课堂。

  二、创造精彩课堂

  什么样的课堂能够称为“精彩的课堂”。书中有这样一段给予我很大的启示:“精彩”并不是指教师“上课”的优劣,而是指每一个自由自在地、有个性地参与教学,形成了以“倾听关系”为基础的管弦乐般地交响,尤其是每一个教师都能真诚地面对教材与儿童。各位同仁,这是多么令人向往、令人着迷的课堂啊!

  那么怎样做才能使我们的学生能自由自在地、有个性地参与教学,其实达到这样精彩的课堂,它的核心词不就是“尊重”二字吗?实践“尊重”,创造“精彩”应当成为每一个教师的追求。这不仅是实现教师个人价值的有效途径,也是在实实在在地履行作为“人民教师”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教师首先要尊重自己的工作,明确自己的真正责任。书中说,教师的责任不在于“上好课”,而是“实现每一个儿童的学习权,保障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的确这样,教师要承担起这份责任,就要尊重自己的工作,必须有课前充分的教学研究、教学设计;必须有课中的不断积累;必须要课后的充分。

  2、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除了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外,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知道哪些是他们已有的知识,哪些是他们“跳一

  跳”可以够到的,哪些是他们要掌握的等等。换句话也就是要真正把握学生的所想所知,保障学生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

  3、做一个和学生交流的老师。

  每一个孩子都有着想和老师交流的想法,可能是碍于师严,可能是没有勇气,最大的可能就是对自己的信心不足,才不敢接近老师,更不用谈和老师交流。其实,只要我们用一颗童心和孩子交流,放下那死板的师道尊严,课间和孩子说说话、跳个绳、打个球。就在这些小事情中,师生之间的距离就近了,沟通就开始了。你自然就成了学生喜欢的老师了。

  4、做一个让学生感受到爱的老师。

  师爱不同于母爱,疼爱自己的孩子那是本能,疼爱别人的孩子那是神圣!没有对学生的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师爱除了温柔,更多的是严格。是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所承担的责任!师爱是教育的前提!

  老师们,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教的学生尊敬自己、喜欢自己和爱自己。那么,就请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让学生喜欢你这个人,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堂,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爱如春风,让学生敬仰你的人格,让学生喜欢你的个性!那么,你就是孩子想要找的老师,你的课堂一定会很精彩。

创建学习共同体读后感2

  最近几天,一直徘徊在佐藤学教授的《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这本书中。细细品味时,感觉自己像是在听课,听一名资深教育家在谈日本这个教育强国的教学特色——富有挑战性的合作学习。书中那些精致深刻的语言,细腻描写每所学校改革和活动的场面,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和活生生的课堂实例,令我耳目一新。

  书的作者佐藤学教授是一位日本教育研究专家,是一位“付诸行动的研究者”,他走访了全日本各地的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同一线教师合作,直面学校改革的挑战。认真阅读这本书,一定会让你的教育活动充满思考的习惯,充满灵动的气息,充满辩证的味道。

  作者在书中开门见山提出问题,所谓的“优质学校”是怎样的学校?学校改革的目的何在?是否仅仅是比别的学校更能“上好课”而已?佐藤学教授认为,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并不在于“上好课”,而在于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最大限度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给学生提供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学生怕读书,不想读书,并不是因为教师不够努力,而是谁也没有承担起实现每一个学生学习权这种责任,为此,作者提出“合作”的概念,提倡年级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在课堂里构筑“合作学习”的关系,共同承担起实现每一个学生学习。

  佐藤学认为课堂上的“学习共同体”最典型的方式是小班额背景下的小组合作式学习。区别于传统的小组合作学习,佐藤学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强调渗透人文精神。从人性的高度看的合作学习,不是我们传统观念中老师安排好生辅导差生“一帮一,一对红”活动,而是建立在深入心灵的倾听与对话基础上的合作,是一种自然的人际交往,是一种“交响乐式”的和谐关系。教师不仅要对知识层面上的合作进行引导,还必须对如何开展顺畅的交流与沟通进行点拨。正如叶澜教授指出的那样:“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

  书中所描述的“合作学习”不是强强联手的模式,而是弱弱相帮的姿态。所以,“合作学习”可以称之为“互惠学习”,书中幸子之所以这么着迷英语,是因为她期待用自己的力量来支撑有着沉默寡言弱点的高志;高志之所以轻声细语地回应幸子的问话,是因为他想回报幸子对自己的一番好意,这种彼此之间好意交换的“互惠关系”,造就了两个人的“合作学习”。这个案例让我感受到,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他的“优势”所在,如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优势,从而形成“优势”互补是教师应该着手思考的问题。

  我觉得这样的课堂是一种和谐交响的课堂。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给予我很大的启示:“精彩”并不是指教师“上课”的优劣,而是指每一个儿童自由自在地、有个性地参与教学,形成了以“倾听关系”为基础的管弦乐般地交响。这是多么令人向往、令人着迷的课堂啊!每一位学生都具有生命的独特色彩,学习力上必然存在差异。精彩的课堂应该是激扬学生生命,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促进有差异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对话,开展自主自由的合作与帮助,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是所有以人为本课堂教学改革的真谛,与我国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殊途同归。他们都要求每一个教师都能真诚地面对教材与儿童,教师应立足于将服务意识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把全体学生作为服务对象,把在情感上使学生热爱学习、在素质上使学生全面提高作为服务内容。教师应时刻牢记学生是成长中的人,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师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更强调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要求教师对学生倾注更多的爱,对学生少一分冷漠多一分关爱,少一分指责多一分赞美,少一点苛求多一些宽容,师生关系更为和谐,教育教学效果自然更加理想。

  这样的和谐美好的课堂无疑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挑战,对学校提出了挑战,书中告诉我们真正做到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学校还是凤毛麟角。因为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前,自身必须先进行相关理论学习和研究,掌握其精髓。无论是铃木雅彦老师讲授的“四边形的等积变形”,还是菅野哲哉老师的“学习生命、感悟生命”,他们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在巧妙设计问题的基础之上有目的、有方法的组织合作学习,通过教师多次设置富有挑战性问题,才使学生间的互相学习与启发,达到互助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而这些成功的取得,取决于教师设计问题的能力,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取决于教师对课堂讨论的组织。因此,要使合作学习成为高效的课堂,教师要不断提高组织课堂的能力,备课时除备教材、备教学过程外,更重要的要备学生,对学生的分组必须建立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并依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和“优势互补”原则进行。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合作是件快乐的事,比我好的,我可以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比我差的,我应帮助,小组成员都是我的学习伙伴,都是我的合作者。学生只有建立了这种意识,才会在课堂中自发地进行合作、交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此外,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注意教学形式的变革,给学生动眼看的机会,动脑想的机会,动手做的机会和动口说的机会。教学前小组的分配要合理,事先安排好组长,根据学生的特长有所分工,讨论前应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再进行合作学习,这样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教师还要不断提出由浅入深的问题来挑战学生的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上进心会让儿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也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和进步,感到同伴认可自己存在的价值。”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正视这样一个事实:我们不能把所有的知识都交给学生,但我们却能把掌握知识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孩子们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创建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创建学习共同体读后感】相关文章:

《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读后感01-06

《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读后感范文03-25

读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有感05-13

《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读后心得体会12-21

《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读后感(通用5篇)03-03

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论文04-24

建设教师学习共同体08-04

学习共同体心得体会(通用15篇)07-28

创建学习型班组心得精选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