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3-03-02 14:04:42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钓鱼的心得体会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钓鱼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钓鱼的心得体会

钓鱼的心得体会1

  我一直十分热爱钓鱼。暑假开始后,我一直在等待时机,做着钓大鱼的美梦。可惜天空不作美,这几天暴雨不断。我只好在家耐心等待,心里默念道“天快晴啊!天快晴啊!”

  第二天,刚一起来,看见外面阳光四射,万里无云。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声音“梦想马上就要变成现实了!”早上我说出自己的'想法。爸爸爽快的答应了。于是,我们开着车来到了“金龙水寨”。“金龙水寨”池塘里面的鱼可多了,有草鱼、鲫鱼、胖头鱼、黑鱼、鳊鱼……我在钓竿上装上蚯蚓。我回头一看,发现大人都向湖里丢老玉米鱼食。我也依葫芦画瓢,向湖里扔鱼食。我一把一把的往湖里丢鱼食,这时,一位叔叔对我说“不要扔太多鱼食,鱼都吃饱了,我们钓什么?”我明白后,就不再丢鱼食。我把钓线放入水中,水面立刻形成了一道道水波纹。过了很长的时间,杆子一动也不动。我问爸爸:“这么长时间怎么还没有钓到鱼?我等得不耐烦了!”爸爸说:“再等等吧。”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鱼终于上钩了!我先让鱼在水里游累了,然后用力一拉,把鱼拉到跟前,最后再用网子一兜,鱼就上岸了。我一看,是一条大鳊鱼,足有两斤重。我十分开心。因为这是我第一次钓上鱼,而且是一条大鱼!我的美梦成真了!

  已近下午,我们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钓鱼的心得体会2

  二哥经常去钓鱼,而且每一次都能钓好多。我看着都眼馋,手也痒痒的,就自己做了一个钓鱼竿,想亲自尝一尝钓鱼的滋味。

  早晨,东方刚刚露出了鱼肚白,我就急急忙忙的起了床。首先到水沟里挖了一些蚯蚓,拿起钓鱼竿,急忙向池塘跑去。池塘边钓鱼的人好多呀!我来到二哥旁边坐下,拉开钓绳,把蚯蚓掐了一小段下来,小心翼翼的挂在鱼钩上,然后轻轻的甩进水里面,心里刀念着鱼儿鱼儿,快快上钩。鱼钩丢下水,鱼浮子轻轻的.抖动了几下就不动了,接着双抖动了几下,性急的我以为鱼儿咬钩了,急忙堤起鱼钩,一看结果空空的,什么也没有。一连几次都这样。二哥看到我焦急的样子,告诉我得沉主气,钓鱼一定要有耐性。刚财鱼浮子轻微抖动,这是有经验的鱼儿在试探,看有没有危险了,要等鱼儿试探完毕后,感到没有危险了,他才会大胆的吞食鱼钩上的食物,这个时候才能提钩。我就照着二哥说的话去做,沉住气,两眼盯着鱼浮子。这时,鱼浮子猛烈的抖动了几下停住了,忽然,鱼浮子猛烈的向水下一沉,我急忙顺手一提钩。啊,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鱼挂在钩上,被甩在了岸上。就这样,我钓了好几条大鱼……

  太阳升高了,灿烂的阳光洒向大地,池塘边一边金黄。我提着自己的“战利品”兴高采烈的向家里走去。

钓鱼的心得体会3

  每天做完作业,我就喜欢看一下探索频道的节目,有时候,会播放关于钓鱼的片段。那些人可真神气,常常钓到很大的鱼,甚至是鳄鱼和食人鱼。有时候,钓鱼者很快钓到了鱼,更多时候,会静静等待鱼上钩。当然要花很多时间,甚至折腾半天鱼还跑了,但他们钓到鱼以后的喜悦实在是令人羡慕。国庆长假,我终于也踏上了钓鱼之旅。

  天公不作美,路上还是万里无云,到了鱼塘却下起了倾盆大雨。没办法,我们只能在亭子里面等。

  到了午后,天空终于放晴了,我和爸爸拿着鱼竿来到了鱼塘边。这次我们选择的鱼塘不是人工养殖的,池塘很大,鱼不多,属于野钓范围。

  我模仿着爸爸的样子扔出了鱼竿。我预料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我的浮子不断地上下抖动,那是鱼上钩了,我迅速收了鱼竿,明亮亮的钩子赫然出现,鱼饵已经被吃得精光了。

  这样一次又一次,我失望极了,看看爸爸,他也是很无奈,这些鱼聪明得让我们不知所措。

  我细细观察水面,鱼饵一下去,浮子就开始动,而且是不断动,证明有鱼,但它们并没有吞下钩子,这是为什么呢?我转过身,爸爸也正百思不得其解,一遍遍起竿看鱼饵。

  妈妈看不下去了,她说她小时候钓鱼是用蚯蚓的`,不如去挖几个蚯蚓试试。我和妈妈兴冲冲跑去挖来了蚯蚓。爸爸立刻换了鱼饵,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半个小时过去了……这下子浮子一动不动,鱼都不来吃了。

  我开始着急起来,这样下去肯定是钓不到鱼了。突然,我想起去年在水沟边看到有个老爷爷用米粒钓上了鱼,我为什么不能试试看呢?

  妈妈和我跑到附近的饭店,要了一点米粒,没想到,米粒竟然让我们钓上了好几条鱼,但这些鱼都很小。

  “李昭成,帮我一下。”爸爸大声叫我,“这条鱼力气还真大!”这条鱼真顽强,“大力士”爸爸已经拉得很近了,它却还在不断向上跳。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钓了起来。

  我兴冲冲地把鱼放进水桶,可一放进水桶它就像死鱼一样,一动不动,只有嘴巴在动,证明它还活着。可不一会儿,鱼连嘴巴都不动了。我有些生气,好不容易钓到的鱼,居然是一条死鱼。我把它扔进了水里。没有想到,一进池塘,鱼就游了起来,还跳了两下,仿佛在嘲笑我似的。我真是又急又气。最后,我们的战绩就是只收获了几条小鱼。

  这次钓鱼为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鱼饵要创新,人生也需要不断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绽放最美的成功之花。另外,作为弱者,有时表现出无能的假象,是可以逃脱危险的,而即使我们是强者也不应被弱者的假象所欺骗。

钓鱼的心得体会4

  王老师执教的《钓鱼的启示》总体来说不错,文本理解的准确,教师有扶有放,引导学生突破难点,从学生谈的收获中不难看出,孩子们的感受还是很大的。

  一、紧抓争议点,引发讨论。课文的难点是父亲语重心长的一段话,而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还应从“该不该放这条鱼”入手。王老师引导学生讨论“该不该放这条鱼”可以说,抓的非常好,真理越辩越明,只有学生在发言中能做到有理有据,我想就能体会到父亲一席话的含义。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就要你应该寻找这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语句,引发学生讨论的焦点,从而突破文本的难点。如刘玉凤老师执教的《普罗米修斯》,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这样很容易打开学生的思维。

  二、给学生一个空间,收获一份精彩。王老师在学生充分理解了父亲的话后,并没有戛然而止,而是引发学生再次升华自己的读书所得。“从一件小事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格。如果你是文中的作者,你想对父亲说点什么?”让学生变换角色,练习说话。课上到这里,以为文本理解的可以了,也可以理解为是对整节课的总结。没想到王老师,又打出了一段字幕“衡量一个人真正的品德,是在他在知道没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法国思想家”的一段名言。这句名言恰到好处地揭示了父亲话语的真谛,以为老师又一次升华了中心,正为老师叫好呢,王老师又说:“你学完课文后,对道德有什么新的认识?或者你学完课文后有什么收获?也把它写下来,这就是你的名言了。”孩子们的创造力真的是让我们惊讶,他们在短短的几分钟内,也能谈自己对道德的认识,真的让人佩服,同时也为王老师精彩的设计叫好。这也是学生自主创新的一次成功见证。

  建议:

  之所以说是建议而不是不足,是因为自己是在王老师的设计之上受到的启发。如果王老师的教学上再改进一点,那么是否会更完美一点。

  上课伊始抓“焦点”。上课伊始,王老师在学生回顾整体后就应该抛出“焦点”——该不该放鱼。在王老师的课上,文本处理了一半多,老师才让学生小组讨论“该不该放鱼”,这时的学生已经有了前面的“熏陶”,答案当然只有一个——放!那这样的讨论就虚同摆设,没意义了。学生的理解也就仅仅局限在为什么放了。而且思维形成定势,再让学生谈为什么放,学生的答案就只停留在“鱼要产卵,会影响许许多多的鱼”,而忽略了道德的问题。(如果这时教师引导——不产卵就可以不放吗?也能进行及时的补救)如果上课伊始,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放?不放?并且,教师有意识侧向于不放也有道理,减少学生口是心非的答案。那样教学中,再让学生找出不放的理由:没有人看见;鱼又大又美,那么诱人;钓的.时间长;还以几分钟就到开钓的时间了等,在适机的引导学生读文字,品读这些理由,真的是不舍得放,同时明白这是多么大的诱惑呀!再让同学们找出放的理由:你现在留下的是一条普通的鱼,如果你不遵守道德的话,将来你留下的将是一条更加诱惑的“鱼”——他可能是什么?让学生猜想,进而理解父亲的话中“像钓到的大鲈鱼那样”的是什么。

  这样的设计,就没有了教学中教师的一问一答,牵着学生走的现象,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加得以体现。

钓鱼的心得体会5

  课正式开始了。没有课件中的图片导入,我便用语言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课文《小猫钓鱼》给我们的启示,通过知识的迁移,来揭示课题《钓鱼的启示》。接着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由于在备课时,发现学生的预习作业中对“放鱼”和“启示”这两部分提出了不少问题,我便将文中“父亲让儿子放鱼”时对话的这几段做成课件,打算让学生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现在怎么办?我边上边根据学生的回答调整着自己的教学方案,干脆让学生把自己的问题先抛出来,再相机引导。“为什么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去?”“父亲为什么看了好一会儿才对我说?”“我为什么不想把鱼放回湖里去?”“父亲为什么说还会钓到别的'鱼?”“钓鱼这件事给了作者怎样的启示?”“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我在黑板上简单地板书着,同时脑中飞快地转动,下面该从哪个问题解决起。

  我舍不得放鱼的原因,不就是回到课文钓鱼这一部分,而父亲让我放鱼的原因不正得联系课文“启示”这一部分。我便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钓鱼”的内容,找出我舍不得放鱼的几个原因(鱼很大、很漂亮、很不容易钓到),再联系下文,知道此刻还“无人知道”。我还通过师生合作读,引导学生体会“我”的心情变化,读出我的“舍不得”。接着我又引导学生感悟父亲让我放鱼的原因,很多学生在理解“道德只是个简单得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感到困难,我便引导学生联系钓鱼这件事来体会,学生很快明白了捕捞鲈鱼的时间没有到,把鱼放回湖里就是“是”,而留下鱼就是“非”。再联系父亲和我对鱼的喜爱,我舍不得放鱼,最终放掉大鲈鱼时的沮丧,来感悟“实践起来却很难”。这样便化难为易了。至于那个加引号的鱼,我既联系课文,也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这一问题孩子们也很快迎刃而解了。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中,对学习内容“感兴趣”被列为重要的课程目标。在上课前,我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学情(看学生的预习笔记),在课堂的教学中,我努力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努力实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根据课堂的变故和学生的学情适时调整着自己的方案,时刻关注学生的需求。问题是产生学习动机的根本原因,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这节课中的问题是学生自己发现的,是他们感兴趣的,同时借助这些问题,学生更认真读书,积极思考,从而更深入地感知文本,因而课堂上孩子们兴趣盎然。

【钓鱼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读小猫钓鱼的心得体会08-22

钓鱼的作文_钓鱼作文04-06

钓鱼的优秀作文:钓鱼记09-17

去钓鱼场钓鱼作文09-07

钓鱼作文400字 钓鱼02-04

钓鱼船上的钓鱼记02-06

钓鱼的乐趣,写钓鱼的作文02-26

钓鱼的启示作文钓鱼作文05-13

钓鱼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