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袁隆平爷爷爱粮节粮心得体会

时间:2022-11-08 15:41:06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缅怀袁隆平爷爷爱粮节粮心得体会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缅怀袁隆平爷爷爱粮节粮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缅怀袁隆平爷爷爱粮节粮心得体会

缅怀袁隆平爷爷爱粮节粮心得体会1

  “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爷爷因多器官衰竭,于-年5月22日13:07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之前我一直觉得袁爷爷只是一个活在教科书里的科学家,但直到那一天,我看新闻里有很多人追着袁爷爷的灵车跑,一边跑还一边喊“袁老,一路走好!”这件事让我感到很震撼。在接下来的三天里,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到长沙、他的母校、他的家乡,在他的雕像前送上一朵菊花。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去纪念他呢?我和妈妈翻阅了资料,发现他50多年来一直坚守在杂交水稻的试验田中,为了高产、高产、超高产,辛勤劳作,让全中国人民和世界部分人民不用挨饿。

  看了这么多人去悼念袁隆平爷爷,我心里也酸酸的。这样一位科学家就离开了我们,但他坚持的精神是我们少年该学习的。袁隆平爷爷还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遍布世界梦”,我希望我们这一代人能把这两个梦想变成现实。

缅怀袁隆平爷爷爱粮节粮心得体会2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首耳熟能详的小诗,大家想必都背过吧!可是大家可知道这金灿灿的杂交水稻到底是谁发明的呢?他就是袁隆平爷爷。

  袁隆平爷爷乃是“杂交水稻之父”,他曾说过:“我有一个梦叫“禾下乘凉梦”。我们的水稻有高粱那么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籽粒有花生那么大,我看着好高兴,坐在稻穗下乘凉。”但他靠着自己的努力和不断的奋斗,真的把梦想成真了。

  一开始,袁隆平爷爷还是一位懵懵懂懂的小少年,他什么都不懂,袁隆平自小就向往田园生活,19岁的那年他第一次去农场,他被眼前的一幕给震撼,而且他在那个时代正处于灾荒不绝的时代,所以他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我国人民的“吃饭问题”。而那个美好的梦也给了他很大的鼓励。袁隆平爷爷为了水稻的增长,每天不停的查资料,不停的给水稻做实验。

  袁隆平爷爷还经常去虚心的向农民们请教,他不顾风吹日晒,也丝毫不休息。常常只带些馒头和水填填肚子就好了,吃完就赶紧蹲在稻田里寻找长势最好的水稻,他宁愿不顾及自己的身体,也不愿意浪费一点的时间,每天都与时间赛跑,那上万株水稻看得他眼花缭乱,但他毫不放弃,每天就像在大海中捞针一样,苦苦寻找着。

  到底是什么让一个年轻人有如此的冲动?究竟是什么鼓舞着他?为何一个不好好的待在家,需要把这如此的重任交付给自己呢?我想应该不是别的,就因为他的心中有一颗梦想的心。

  终于有一天,在他不懈的奋斗中,袁隆平爷爷终于发现了一株长得非常好的水稻,他欣喜若狂,就像梦想已经成真了似的。他看到了希望,他看到了一束光,指引他前行的路程。他给这些长得最好的水稻取名为“鹤立鸡群”。接下来袁隆平爷爷带着一批一批的团队,将杂交水稻事业推进发展。

  我认为袁隆平爷爷是他们那个时代的英雄,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大英雄。他是粮食界的顶梁柱,顶起了人们的温饱困难。他是追梦人的领袖,敢做敢当,永不改变,永不放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更是中国的英雄,他用那瘦弱的肩膀扛起了整片蓝天。古有神农尝百草,今有袁老扛重任。

  可是令人惋惜的是,前几日袁隆平爷爷永远的沉睡了。虽然他已化身为了天使,但我知道他本质的美好永远留给了田间。谢谢您,袁隆平爷爷!您永远是我心中的榜样。

  为了不辜负袁隆平爷爷的一片真心,我们应该努力的学习,长大以后为祖国事业发扬张大,添砖加瓦。我们的学习可比袁隆平爷爷简单多了,当时袁隆平爷爷顶着火辣辣的太阳,蹲在稻田旁仔细的寻找,别提是袁隆平爷爷了,我也找不到。而我们呢?每天坐在空调房下,却又不好好的努力学习。还经常埋怨着作业多。相比之下,我们可比袁隆平爷爷差多了呢。

  袁隆平爷爷您的出现让人世间多了一份美好,多了一份关爱,多了一份善良。您那伟大的事迹,我们会永远记在心里。我们也会永远记住这位崇高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缅怀袁隆平爷爷爱粮节粮心得体会3

  袁隆平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他还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

  袁隆平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他的梦想是研究并种出杂交水稻,和这有关的两个梦分别是“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禾下乘凉梦中,袁隆平发现禾穗如同葡萄一样硕大饱满。他和他的助手正坐在如大树一般高的稻丛下乘凉,这也就应了一句话:理想是指路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理想这盏指路灯,指引着袁隆平,让他更加努力。在研究水稻的过程中,他有了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精神。他在研究水稻时也遇到了困难,有一次,他早上来到田边,700多株秧苗被连根拔起,而且都不见了,过了几天他才在学校的枯井旁,发现了五株残缺不齐的秧苗,这才能继续研究下去。后来,在他的努力下,他的研究终于取得了成就。

  他在工作上严谨认真、勤奋努力,在别的时候,却是一位幽默风趣的老人。在他小的时候,亲戚、朋友都认为他长得丑,但是他坦坦荡荡,说:“我虽然长得丑,但丑得很帅。”他还是一个热爱生活、身体健康的人。有一次他掉下了水,然后就去学游泳,教练选别人去参赛,没有选他,他自己偷偷的进去了。教练看他如此热情,便同意他试一试,谁知他竟然获得了第1名。袁隆平拉小提琴、下棋、游泳等运动样样精通。

  在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他还获得了未来科学大奖和“改革先锋”称号与奖章。这样一位优秀的老人,却在-年5月22日下午1点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爷爷虽然去世了,但他仍活在我们心中!我们要学习他热爱祖国、为国奉献的精神!

缅怀袁隆平爷爷爱粮节粮心得体会4

  为了一株理想中的稻,他在万千农田间走过,抚过了数不清的枝杆。踏遍千山万水,不顾岁月阻拦,黝黑的面孔,粗糙的手,他以农民之姿,屹立世界之峰。

  他出生在战火纷争,破败凋敝的时代中。他看过良田无收,大地疮痍;看过灾荒肆虐,饿殍遍地;看过妻离子散,家破人亡。那时仿佛日月都无光,人民在苦难中挣扎,而饥饿是最大的刽子手。

  人间种种映入他的眼底,藏进心里,也许那时燃起心中的火种:驱散死亡的阴云,叫这日月换新天,不白来这一趟世间。漫漫求索,从懵懂稚童到风华正茂,他心中理想的火没有被时光洪流浇灭,反而愈演愈烈。他发现了一株稻,籽粒多达230粒!他找到了那把通往胜利的钥匙,但面前仍是漫长的寻找之路。为伊着魔,烈日高照,他依旧在田地中徘徊,偶尔拂起一株稻,放在掌心细细端详。汗水顺着脸颊滚落,一滴滴压弯枝杆,晕开满目金黄。经过一日的劳累,就连廖廖无几的睡眠时间,他也在梦中追寻着,描绘那希冀中的模样。可那希望的'稻株不愿被人们认识,披上了神秘的面纱。带着团队,顶着质疑,守着本心,他细数花开花落,静待四季更替。田中的稻换了一批又一批,他用脚丈量了万千河山,年复一年。

  终于,时光拨开了迷雾,终是见得天明。他耗时9年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法”终于成功,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从此滚滚稻浪在田间涌动,丰收的气息扑满大街小巷。他依旧屹立在稻田中,微风吹拂,带走了饥饿的阴影和他的青春,留下了佝偻的背影,蹒跚的步伐和一颗仍热爱奉献的心。他在稻间畅谈自己的两个梦想: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以及“禾下乘凉”。他曾梦见试验田里的超级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大,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凉。

  他用瘦弱的身体,追求着更多更好,为中国人顶起了沉重的饭碗。如今,傍晚时分,炊烟袅袅而上,万家灯火闪烁,凝成一片人间星河。这是最朴质,最美好的风景。

  昨夜山河齐恸震,今朝大星辞九洲,时代的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中。终有一日,我们用1200亩的成果向祖国献礼,完成您的遗憾。请您一直注视着我们,袁爷爷!

缅怀袁隆平爷爷爱粮节粮心得体会5

  “我毕生追求的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袁隆平

  您是神农,在人间留下满仓稻米后,便返回了天国。我们都会想念您,日后您看见每一缕升起的炊烟,都是飘自人间的怀念。

  您很可爱又温柔,看见小鸭子会学嘎嘎叫,您喜欢小动物,养了一只小猫咪叫“袁花花”;喜欢吃甜甜香的油炸食品,还爱吃零食。您还在稻田里拉小提琴,叫上家人一起唱歌;熟悉您的人都很喜欢您和你在一起……

  您来时,时间饿殍遍野,您走时,世间稻米满仓。您出生在战火连天的年代,挨过饿,死里逃生。而我们从小衣食无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有您,为了人民远离饥饿,在无数日月里研究杂交水稻。本应安心坐在办公室的您,顶着烈日在田间用放大镜研究水稻,几十年如一日。

  您走了,低头看着盘中餐,泪水与米饭溶为一体,是我对您的思念。从今以后,我会好好吃饭,珍惜粮食。超级水稻会长大,袁花花会长大,我也会长大。未来,我定会向您一样,为祖国、为世界,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做出贡献!

缅怀袁隆平爷爷爱粮节粮心得体会6

  袁隆平爷爷说过:“浪费不但可耻,更是犯罪。”

  ——题记

  袁隆平爷爷是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他一生最大的愿望是“让人类摆脱饥荒,让天下人都吃饱饭”,他辛辛苦苦培育出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使我国人民不再挨饿,都能够吃饱饭。小时候,妈妈教会我的第一首古诗就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啊,“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我们应该珍惜粮食,好好吃饭,拒绝浪费!

  虽然现在我们已经能吃饱饭了,但世界上却还有很多人在挨饿。据资料统计,-年,世界饥饿人口的数量上升至8。21亿人,相当于全球人口中每9个人就有1个人在挨饿。当我看到非洲小孩饿得皮包骨时,我的眼睛不禁湿润了。他们那深陷的眼窝、无助的眼神、枯木般的四肢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他们实在是太可怜了。但地球的另一边,有些人却根本就不懂得珍惜粮食,经常浪费,奢侈无度,白白浪费太多的食物(插评:若将浪费粮食的情景描绘出来,更形象,更具感染力。),实在是太不应该了,我们要杜绝一切奢靡之风,拒绝浪费。

  要做到不浪费粮食,就要“好好吃饭”。比如在吃自助餐时,我们要吃多少拿多少,一次不能拿太多;在餐馆吃饭,我们也要尽量做到光盘行动。

  在我家,我们每个人都很珍惜粮食。如果有吃剩的米饭,我们也不会把它倒掉,而是留到晚上肚子饿时,给它加些水,熬成粥,或者做成蛋炒饭,也很美味。我们在外面吃饭时,如果不小心点太多吃不完,也会打包回家。每当弟弟不想吃饭时,爷爷就会跟我们讲他年轻时缺粮少食、经常吃了这顿没下顿的艰苦生活,教导他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袁隆平爷爷在5月22日因病逝世了,全国人民都伤心不已,人们用各种方式悼念他,有的人给他敬献鲜花,有的人到现场为他送别,有的人为他书写挽联。对于我来说,我觉得“好好吃饭,拒绝浪费”、珍惜每一粒粮食,就是对袁隆平爷爷最好的缅怀。

缅怀袁隆平爷爷爱粮节粮心得体会7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民以食为天,勤俭节约,我们要从节约粮食开始。

  中国的粮食现状是十分不乐观的,我国虽然凭借着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粮食产量飞增,但人口的增长使粮食人均占有量大大减少,甚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仅占着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面积,却要养活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

  如今,吃不饱饭的现象还存在,而铺张浪费的人却比比皆是,他们为了所谓的面子光彩,在餐馆点山珍海味,点得一大桌都放不下,吃不完的就倒入垃圾桶。他们丝毫不觉得羞愧,而认为显摆了自己的阔气,可是他们是否想过,在我国的西部地区,有些人民吃了上顿没下顿,整日为温饱忙碌啊!浪费粮食是最可耻的行为,我们应该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德。

  另外,我们还应该有“一饭一粟当思来之不易”的情感。如果你曾下田劳作,从翻地到播种,从插秧到呵护禾苗茁壮成长,再收割、晒干、入仓,最后碾成白花花的大米,要流多少汗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我们有什么理由浪费一粒粮食呢?珍惜粮食,是对农民伯伯辛苦劳动的尊重。

  珍惜粮食应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第一,去餐馆吃饭,要尽量少点,少了再加,吃不完打包回家。第二,不能挑食,做到不浪费任何一样菜。第三,吃饭时不掉饭粒,每餐把锅里的饭盛干净。第四,妥善收藏好粮食,不使其霉变。

  爱惜粮食是美德,糟蹋粮食就是作践自己,我们应以节约粮食为荣,以浪费粮食为耻。

【缅怀袁隆平爷爷爱粮节粮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爱粮节粮活动总结09-29

节粮爱粮主题征文09-11

爱粮节粮传承美德06-26

爱粮节粮优秀征文11-13

节粮爱粮标语(精选55句)09-30

小班爱粮节粮活动方案09-30

节粮爱粮方案(精选7篇)09-30

爱粮节粮的标语(精选355句)10-17

节粮爱粮征文2500字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