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风暴》读书心得

时间:2022-11-03 18:35:10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教育风暴》读书心得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风暴》读书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风暴》读书心得

《教育风暴》读书心得1

  假期读了学校推荐的《新教育风暴》,感慨颇多,头脑也如同经历了一次风暴,使我对教育和现状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引发了对自己教育实践的思考。

  书中王能智老师的“校本地理”课程、地理实践活动,把地理的学习拓展到语文、数学、物理等学科,把高中的地理两年学完了,这一切,深深吸引了我,这是我从做学生时就梦想的授课方式,现在我已经做了老师,可这依然是一个梦想,作为教学在第一线的教师深感惭愧而又无能为力。

  作为老师,我也认识到了:无论哪个孩子,在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着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的环境的,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的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他们得以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的人。(《窗边的小豆豆》)可是作为一个老师,如果成绩上不去,谁会认可我们?我们哪有机会去发现这“优良品质”?哪有机会去发扬光大?哪有机会培养有个-的孩子?我们只能一方面将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另一方面将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在夹缝中寻找机会,等待机会。还记得王能智的徒弟何英茹留给作者的最后一句话是:“没办法,我们很渺小。”有多少普通的教师在这种现实的压力面前屈服。

  最近新教育又喊得沸沸扬扬,各种形式的阅读也拭目以待,真希望大家不要搞花样,不要图虚名,能扎扎实实的将这项教育理念落实到实实在在的教学工作中,能向王能智老师一样给孩子设计一堂堂属于他们的课程,让孩子们受益终生。

《教育风暴》读书心得2

  读完该书,我的头脑也如同经历了一次风暴,使我对教育和现状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我为作者在书中所展示的事实和透射出的智慧和远见所吸引,所震撼,同时又面对现实又感到困惑和矛盾,但更多的是引发对自己教育实践的思考和反省。

  (一)震撼:为什么在我们领导专家和老师的眼里一堂完美得无懈可击的课,却被外国专家所否定。为什么20多年前中美两国专家在一次互访后作出的富有前瞻性的预测,结果却使人大跌眼镜。美国专家称:中国学生是世界最勤奋的,学习成绩也是世界最优秀的,可以预测,20年后中国在科技和方面,一定会把美国远远甩在后面。中国专家称:美国的初级教育已病入膏肓,再过20年,中国的科技文化一定赶超这个超级大国,但20年过后,这个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共培养了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100多位知识型亿万富翁,而中国没有培养出一个这样的人才,两家的预测都错了,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教育已经落后了。试想一个占全球四分之一人口的大国,这个聪明又勤奋的民族,为什么却出不了这样一个顶级的人才。其实我们基础教育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我们已经在起点上已经输给人家了,而且输得不知不觉,但后知后觉尚可亡羊补牢,迎头赶上,万万不可做不知不觉的愚者,错失历史发展机遇。一旦错失,将会付出沉重的的代价,历史已经无数次地证明这一点。目前,我们的教育正处在新的.历史转型时期,经历着全所未有的变革,这种变革有着深层次的背景和历史的必然。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迫使我们的教育作出反应,适应社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当前知识经济时代靠的是知识,创造和核心技术,谁占领了新科技制高点,谁就赢得了最大的发展,引领世界发展潮流。因为核心技术在市场经济中是买不到,而科技的发展有懒于教育的发展。面对这场全新的教育变革,我们准备好了吗我们该做些什么

  (二)矛盾与困惑

  我们基础教育的宗旨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全面的,持续的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可我们一方面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另一方面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我们一方面大声疾呼地提出减负,但实际却在不断的给学生增负。孩子从小失去该有的天真,烂漫,活力和创造。我经常想:孩子从小付出这样沉重的代价,这给他将来的发展带来多少积极的影响呢对大多数孩子来讲这种过重的负担和超前的教育就如同晚餐放在早餐吃而已。,无多大益处,弄不好反而得消化不良症。理想和现实永远是矛盾的,如何化解,减少这种矛盾,就是我们所要做的工作。这场新教育革命的到来,正开辟出新的成才道路,改变着我们根深蒂固的陈旧的观念,改变我们的课程和评价体制,但面对新课程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如何应战又作了些什么准备

  (三):课改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压力,但也给了我们提升自我,实现自我的机遇。从某种意义上讲,面对新课题,不管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都是新教师。如何成功地走进新课程,没有现成的模式,一切都在实践中摸索和,但使用新教材过程中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宗旨是不可动摇的,这发展应包涵四层的含义

  (1)这发展是全体学生的发展,我们要善待每一位学生,给每位学生创造发展的机会和条件。

  (2)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而不仅仅侧重于智力上的片面发展,更不能以知识分数来判定学生发展的优劣,还应该包括道德,情感,行为习惯等都方面的发展。

  (3)这发展是一种个性的发展,对于智力正常的人来说,我们应该持这样一种观念:学生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差异之分,让每个学生的个性潜力得以最大程度的发展。

  (4)这发展应该是一种可持续性的发展。这种发展的效果会在他今后很长阶段的成长过程中逐步体现,不仅仅以分数的获得和立竿见影的效果为终点。有人说:"科学与艺术在山底下分道,而到山顶汇合拥抱".这句话应该是对持续发展的最好诠释。回顾自己多年的教育生涯,就是缺少如何把正确的观念化注于具体的教育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和提升自己。其实每一位有志于教育事业的老师,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自己的班级就是自己实践探索的基地。作为一个老师对每一堂课,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加以用心设计,并在课后不断反思总结,才会有所进步。孔子曰:"我日三省我身。"而我自己作为一个老师对自己每天的教育教学行为又有多少省悟呢只有在不断学习,否定和总结中提升自己,真正的走进新课程。在这场伟大的教育变革中,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育风暴》读书心得3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的责任是从教之本,是立身之本,重于泰山!

  很小的时候,我总喜欢踮着脚尖模仿老师纤秀的笔迹,和那优雅的举手投足;长大了,我梦想着像老师那样妙语连珠,拥有迷人的魔力;后来,我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教师,常听人说“教育是块大”,我肤浅地庆幸自己的追求,以为“安逸”和“舒适”是未来生活的代名词。直到读了王宏-老师著的《新教育风暴》后,我才明白教育之路漫漫,此蛋糕亦非彼蛋糕也。

  王老师用犀利的目光发现当今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展开鞭辟入里的哲学思考,直陈弊端,提出具有尖锐挑战-的质疑,发出了教育必须转型的声声呐喊。书中的无数事实-,曾经的教育已无法承载历史的车轮前行,带给社会太多的痛心与棘手。当下的我们,为什么还要沿着以往的步伐,将学生禁锢在传统守旧的知识框架之内,不敢越雷池半步?为什么还要让那百分之九十九的学生陪着那百分之一的所谓优生拼命苦读,而丧失个-?为什么我们能清醒地看到素质教育的优势却总在应试教育的边缘徘徊,不舍离去?……难道我们所追求的就是让多数的孩子失去自信?难道我们的初衷就是想让这多数学生扮演陪读的角-,让他们背负着压力艰难地前行?难道我们的-苦付出就是想换来孩子们对祖国文字的无尽厌恶?

  不,学校不是工厂,我们不是在批量生产毫无生命与灵-的工业产品,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向往快乐,向往自由,向往自信,向往成功,他们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明日的太阳将由他们托起。作为老师的我们,是否能满足他们,成就他们,为他们的人生画上一层亮丽的底-?

  我羡慕书中写到的那些孩子,他们能师从于王能智老师,拥有我们也曾未享受过的学习生活,他们能冲破传统的樊篱,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大课堂,探究那一个个实用的课题,尽情吮吸着知识的营养,让自己的羽翼真正丰满;我羡慕浙-的教育者能冲破重重障碍,在新课程领域找到了一片新天地;我羡慕现在的孩子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能普照到的灿烂阳光……我们的童年,遗憾也好,失落也罢,已成过去;在我们眼前的,有无数个孩子的童年正等待着我们牵引,我们能否把他们的遗憾与失落降低到最低限度呢?或许目前我们能力有限,暂时脚步还不能到达,但目光能及;如果被多年的尘埃蒙蔽双眼,也应心向往之。

  真理就是这样越辩越明的。不容置疑,实现课程整合,挖掘出每一个孩子的潜能,真正用爱心悉心浇灌,引导他们在-的基础上走向成才之路,为祖国的发展奉献出每一份绵薄之力,共同推动发展的巨轮前行,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大蛋糕。

  当今社会,一个国家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水平的高低,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而影响教育水平的一大重要因素就是教师。新教育的风暴已吹响了号角,变则兴,不变则废。站在时代浪尖上的我们,岂能袖手旁观?让我们一起,肩并着肩,手挽着手,在探究中摸索,在摸索中向前,走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康庄大道。就让这新教育的风暴来得更猛烈些吧!

【《教育风暴》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头脑风暴——拓展心得01-22

教育读书的心得02-07

教育的读书心得10-08

《新教育风暴》读后感10-23

教育孩子读书心得12-10

教育专著的读书心得06-11

幼儿的教育读书心得06-11

爱的教育的读书心得06-11

读书心得爱的教育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