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听课感想心得体会评课材料

时间:2022-07-14 19:37:03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听课感想心得体会评课材料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听课感想心得体会评课材料,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听课感想心得体会评课材料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听课评析5月19日下午,五年级的周胜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一节精彩的教研活动课《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听了周胜老师的这节课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传统的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的学习。

  本节课的教学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动手操作,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分数单位不同,无法相加,于是他们通过操作,把两个分数重新平均分,使他们的分数单位相同,再相加。上述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小组的学生都在进行合作,每一个学生都在主动的探究,异分母分数相加要先通分这一知识点完全是由学生自己发现的。而且,在整个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在整个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没有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中,而是以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二、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进一步深刻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的道理:

  新课标中不仅使用了“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了“感受、体验”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可见新课标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过程既是一个探究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参与的一个特定的数学活动过程,作为一个活动过程,那就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体验,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让学生在直观中理解算法,用图例说明从算理到算法的演变过程,很好地落实数的运算的要求“算法直观与算法抽象”。注重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引导进行信息的处理,培养学生的素养。更形象去体验、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增加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充分地让学生经历了探索问题的过程。

  三、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情境贯穿整堂课。

  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知识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和求知欲,能引人入胜,辉映全堂。新课导入的艺术之一在于能把生活中的问题作为例题,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课的一开始,引出学生很熟悉虞姬生态园的话题,一下子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情况,我觉得在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做得不太够,仍然停留在教师让学生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的层面上。而且有些教学环节的设计,显得没有深度,太淡薄,没有达到本堂课索要培养学生探索,归纳能力的目的。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听课感想心得体会评课材料】相关文章: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听课感想11-23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评课11-03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评课稿05-28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评课稿12-27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评课稿5篇12-27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评课稿4篇01-30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评课稿(4篇)01-30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11-1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小学评课稿(精选5篇)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