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2-09-19 11:36:02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学习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心得体会(精选8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习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习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心得体会(精选8篇)

  学习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心得体会 篇1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根据教学学要精心设计的,是传授知识的重要媒介。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由此可见,一个好的课堂提问,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

  然而,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教室的课堂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不能很好地把握提问时机;提出的问题不够精准;缺乏提问的艺术、和技巧;或者提出的问题价值不高等等现象,这些不足都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现就个人在教学实践中的感悟,就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谈几点浅薄的体会。

  一、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在上课之前需要做充足的准备,最主要的就是备课。教室要想上好一节课,就必须做好引导者和指导者。这时,提问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1.提问的内容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课堂提问的内容应该紧扣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教学的重、难点而进行的。所提的问题应该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每一次的提问都应该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对旧知识的回顾,有利于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在设计提问之前,教师不仅要考虑提什么样的问题,更要考虑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使提问切实为教学目的服务。

  2.提问的内容要有一定的启发性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的灵魂,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是低效的提问。因此,教师所设计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提问要能引导学生到思维的王国中去探索,使学生受到有效的思维训练。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更能发现“为什么”。同时,还要适当设计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逐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例如,教学应用题:“大丰粮店运进大米40吨,运进面粉的吨数是大米的3倍,运进大米和面粉一共有多少吨?”这时,教师可以做启发性的提问:要求“大米和面粉一共有多少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通过这些层层递进的有序的启发,引导学生抓住数量关系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提问的内容要具有趣味性

  常言说得好: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如果一堂课的提问都是平平淡淡,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会减弱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的时候就应该注意问题的趣味性,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这点尤其重要。课堂提问的内容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还可以帮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一场赛车比赛,第一辆赛车的车轮是正方形的,第二辆赛车的车轮是圆形的,第三辆赛车的车轮是三角形的。他们同时从同一起点同向出发,谁先到达终点呢?这样的提问既直观形象,又生动活泼,不仅能唤起学生已有经验并展开联想,使学生愉快而积极地投入到问题解决的情境之中。

  二、恰当把握提问的时机

  研究表明:虽然一节课中提问次数没有确定,但准确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却非常重要。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教师课前一定要设计好。若能在恰当的时机和火候提问,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它能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保证思维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等。研究中还发现,课堂提问的时机通常产生于下列情况:一是学生学习中有所知、有所感、意欲表达交流时;二是学生学习中有所疑、有所惑、意欲发问质疑时;三是学生学习情绪需激发、需调节、意欲表达倾诉时;四是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评价、信心倍增时。教师若能准确把握好以上的提问时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将会大大提高。

  三、灵活运用提问的技巧

  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当教师设计好了提问内容,把握好了提问的时机,那为了能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要注重课堂提问的技巧。

  1.提问的形式要多样。

  如:布悬提问,诱发学生的直接兴趣;激趣提问,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梯度提问,化难为简,层层递进。

  2.提问的语言要明确。

  数学语言的特点就是严谨、简洁、符号化,因此数学教师提问的语言既要顾及学科的特点,又要结合学生认知的特点,用最自然的语言表述,做到准确精炼。如教学中有时会出现这种情况:对于“15÷5”,教师提问:“15是什么数?”那么对于这样的提问,学生的回答可能是:“15是个两位数”、“15是个奇数”等等。原因在于教师的提问含糊不清,如果教师在提问时说:“15在这个除法算式中是什么数?”那么相信学生就不能做出正确的回答。

  3.课堂提问等待学生回答的时间要有所把握

  教师在提问后不要急于找学生回答,而是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留给学生适当、充分的思考时间。

  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活性。我们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对课堂提问的价值与作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勤思考、多分析、勤学习、多钻研,努力优化课堂提问,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巧妙使用课堂提问,才能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问”活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

  学习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心得体会 篇2

  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品质,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观点显得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了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我们不再提倡“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更加关注每个学生能力的发展。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既教给了学生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是每个教师都关心。的问题。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也是所有的老师普遍采用的一种课堂组织形式。设置有效的课堂问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来,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在这过程中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双丰收。然而,实际上很多时候,教师预设的问题流于表面,不能环环相扣、逐步推进,不能揭示知识产生的过程;再加上教师不考虑提问的方式方法等等,阻碍了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互动。这样的话,不但不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甚至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预设有效问题。对于如何预设有效的问题我自己有如下体会:

  一、课堂提问要重质量而不是重数量

  实施素质教育之后,教师接受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一改以往满堂灌的教法,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注重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教师就把课堂提问的数量作为了衡量一堂课学生是否真正参与教学的一个标准。然而,在课堂上由于问题太多,学生穷于应付,看似师生互动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实际上由于问题不鲜明突出,学生对这些问题并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学生根本没有自己消化吸收的过程,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学生无法获得完整的知识,更加不可能在课堂上理解整个知识产生的过程。长此以往学生在面对课堂教学时会失去学习的耐心,更加不可能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而变成恶性循环。所以在课堂提问中要重质量而不是重数量。

  二、课堂不光要重提问,更要重视提问后学生的反馈

  有些时候上课之前也是精心准备了一些问题。当学生在回答时,却经常把学生晾在一边。有时学生刚刚回答,老师就接住学生的回答,一讲到底。长此以往,学生非但不能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中去,反而容易造成学生对问题的麻木和对教师自问自答的依赖性。

  教师的教学智慧不是体现在“先知于学生、胜学生一筹”上,而是体现在“与学生同步”甚至“落后于学生”。“说破”的火候掌握在教师的手里,但取决于学生的需要,所谓“教不越位,学要到位”就是这个道理。

  三、课堂提问要让学生“跳一跳,够得到”

  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人的认识水平就是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课堂提问不宜停留在“已知区”与“未知区”,即不能太易或太难。问题太易,则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太难则会使学生失去信心,无法使学生保持持久不息的探索心理,反而使提问失去价值。有经验的老师提问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提出的问题恰当、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必将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识,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有机联系的知识结构。

  四、课堂提问要注意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

  在课堂设计问题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作合适的设计,并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选择最佳的问题情境。如果教师选择合适的角度,往往很容易引导学生自然地进入到问题情景,结合现实构建合适的数学模型,从而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积极性,学生会很容易理解整个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之只会让学生一头雾水。如我在讲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创设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身临其中,让同学们观察教室内上房梁的任何一条线和地面上的任何一条线的位置关系,因为学生都身在其中,所以他们每个人都会去看、去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到底谁的答案正确,这时再进入新课,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兴趣增强了,那么这堂课的教学效率也就提高了,假如直接让学生凭空想象,学生就会感觉很困难。再比如我在讲解集合的概念这一节的时候,在给出集合的性质之前,给出问题“请大家挑选出班上个子高的人”,这时肯定学生不知所措,那再问“请班上个子在185cm以上的站起来”,这时学生肯定会在老师的两次提问中找出答案。在这样合适的问题情境中学生会很快进入到自己的角色中去很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的,最终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学习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心得体会 篇3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的信心。

  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内在动力。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必需坚持从诱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使之能长久下去。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1、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

  必须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中,使学生在情绪上引起共鸣,发现数学奥秘。

  2、利用好奇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各种手段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产生欲罢不能的激情。

  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

  当学生取得成功时,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满足,快乐、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新课伊始,教师能否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有意义的心向,对整节课的教学十分重要。因此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围绕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及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课前巧妙设计好自学思考题,并力求做到所设计的问题明确具体,“浅”中见“深”具有启发性。

  例如:在引入“过三点”的圆的新课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然后提问:

  问题:

  ①有一个圆镜被打碎,现欲重新配制一个同样大小的圆镜,要不要反把所有的碎片和这块残片都带去?

  ②这个实际问题若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分析,同学们认为可转化为什么问题?(让学生探索、讨论)学生甲:重新画一个与原来相等的圆形镜。学生乙:把玻璃残片补成一个圆。

  ③要重新画一个与原来相等的圆,必须知道什么?这样图文并茂的数学情境能使学生探索的欲望油然而生,促使他们集中精力,开动脑筋,尝试探寻各种积极的解决方法,创造的灵感和顿悟很可能由此产生。

  自学讨论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环节,是他们初步的认知过程。学生自学时我要求他们做到“三动”,即动口、动脑、动手,让他们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在进行《几何》中垂径定理的教学时,我是这样进行的:

  1、让学生动手。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白纸,要求学生自己画一个圆,然后任画一条直径,再作这条直径的垂线。并把画好以后的图形剪下来,再把图形沿着所画的直径对折。

  2、思考讨论:①、圆是一个什么图形?有几条对称轴?②、从对折后的图形中你发现有相等的线段和弧吗?并把你发现的结果写下来。③、画图时,知道什么条件?你得出的结论又是什么?

  3、检查学生动手讨论的结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结果回答问题)

  4、让学生总结出垂径定理的内容。教师再作简要的补充强调。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认真讨论,大家学习积极性很高,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很容易的掌握了垂径定理。这样,通过自学让学生感知教学内容,逐步掌握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应及时检查自学讨论的效果,迅速获取反馈信息,并作必要的讲授,以帮助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总的来说,我认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不是靠增加课时,要靠提高每堂课的效益,减少无效劳动造成的时间浪费。要想提高课堂效益,必须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教材内容,对必学内容、选学内容、基本要求、较高要求等,每年的课程变化都要心中有数。

  学习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心得体会 篇4

  20xx年12月,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数学教学的需要,决定将“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研究”作为我的研究项目。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研修学习,使我认识到课堂提问能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能为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起到关键作用。现就个人在教学实践中的感悟,就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谈几点浅薄的体会:

  一、研究学生。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我们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然而,老师只有一个,学生却有一个班,不同的学生基础有差别,智力也有差异,接受同一知识所需要的时间也不一样,老师的教授方法却很有限,那么怎样让有限的方法尽可能的适合更多的学生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的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哪些知识学生更难掌握,哪些知识学生还存在疑问,学生喜欢怎样的课堂以及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使学生对课堂提出的问题感兴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这样的课堂提问才更有效。

  二、课前老师要给学生精心设计问题,提高问题的层次性。教师必须把握教材的重点内容和非重点内容;把握教材的难点和疑点。在备课过程中仔细推敲,设计的问题要紧靠教学目标,要突出课堂知识的重点、难点,使提出的问题问在知识的关键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问题既不能太难又不能太易,尽量设计让学生“跳一跳能够着”的问题。因为问题太易会使学生提不起数学的兴趣,问题太难又会使学生失去信心,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久而久之,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同时还要注意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问题具有启发性是指能引起学生联想而有所领悟的问题,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引起学生进行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三、分对象、分层次性的提问,让各层次的学生各有收获。

  在上课时,不同的问题问不同的学生,让问题问到点子上,发挥课堂提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的老师提问,喜欢提问成绩好的学生,对答如流,省时省心。但总叫那几个人,“圈子”划得太小,时间长了,其他学生知道应答无份,就处于消极的状态。学习成绩一般或教差的学生就没有参与的趣味,不利于调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很难使全体学生共同提高。有的老师只提问“学困生”,而且是惩罚性的, “哪壶不开提哪壶”。显然是为了提起学困生的注意,让他们跟上来,但往往占去很多的课堂时间,学生答不上来,老师一通批评、挖苦、讽刺,有时搞得哄堂大笑,课堂成了老师的“发火场”,教学效果大受影响。有的老师课堂提问过于简单,有的问题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使学生无处下手,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设计不同层次和梯度的问题,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

  四、教师要不断学习,细心观察。教师要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必须具有与这些知识相关的知识与经验,这样提问时,问题才更加贴近生活又不偏离所要讲解的知识点。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使自己的知识面更家广博,同时要细心观察身边所发生的一切,把与数学有关的现象事例记录下来,在课堂中就能通过提问使教学更加有效。

  总之,通过这段时间的实践研究,我认为课堂提问看似简单,但实施起来却往往有相当的难度。它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变化莫测,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难预料性。只要我们能持之以恒地实践下去,不断反思,逐步改进,课堂提问的效率一定会提高,真正实现有效提问、高效课堂。

  学习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心得体会 篇5

  在中学数学课堂中,课堂提问是十分重要的。课堂提问时在教学活动中,为了保证课堂的教学任务能够顺利完成,以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为基础设计出的一系列针对学生的问题。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的重要方法。教师科学地处理好何处提问、提什么问题、怎样提问等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带动课堂气氛。打造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优质高效中学数学课堂。随着课改的深入,很多老师已经把教学设计,尤其是课堂提问设计放在了课堂预设的首要位置,但是,通过对本校的很多数学课堂经过调研之后发现,许多老师对以“问题”为中介的教学方式的理解还比较肤浅没有能够达到预期效果,致使课堂提问和应该有的中学数学教学理念仍存在着较严重的距离。为此,笔者认为有必要针对一些数学老师在提问题中的问题设计、问题导向、问题评价向三个环节出现的不妥现象进行探索和分析。

  一、问题的设计要精心

  每节课在设计问题的时候都要关注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知识点、不同的学生背景和情境对问题进行设计,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困惑、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从而达到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点,增强学生全方位数学解题能力。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如果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具体,不合理、模棱两可,笼统散泛,让问题受问者不知道问题的着力点在什么地方,不能真正领会教师的题意,结果是有问无答,或者是答非所问,从而致使课堂教学不和谐,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问题的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针对性、合理性、知识性和探究性,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正常思维,达到提问的真正目的。问题的设计要有趣味性和悬念性。趣味性的提问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快乐中接受知识的熏陶;悬念性的问题能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究中学到更多的知识。问题设计要有生活性和娱乐性。高中学生的知识面还不太广,有些数学术语还没有接触过或不理解,因此,问题的设计不能太深奥,不能脱离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另外教师要尽可能地把设计的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要尽可能地贴近生活,让学生觉得数学知识对生活有用,从而激发其强烈的学习欲望。

  例如在函数的奇偶性一课的讲授中,经过精心设计,教师提出了以下一套问题组合:问题情境,从生活中,我们能发现很多对称的美,如盛开的花朵,如显微镜下的雪花,如湖边的小山和它们在水中的倒影等等。

  问题1:我们以前已经学习过两种对称,请问分别是什么;

  问题2:画出y=1/x和y=x2的函数图象,并从对称角度研究看看我们能发现什么;

  问题3:把两幅函数图象的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看成一个整体来研究,能不能从中归纳出一个y=f(x)的函数图象?能不能从中发现生活中的对称性?

  问题4:能不能从数量关系上来解释这种函数的对称性关系?

  这样设置问题使教学问题在学生易于感受到的生活情境之中,使之适合学生智力与能力,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方向。也刚好触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实际课堂效果来看相当不错。

  二、问题的导向性要强

  提问必须有的放矢,问题的导向性要强。要能射中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师在提问时要抓住时机,寻求到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使问题提到问题的重点难点上,并且要给予一定的导向。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往往成为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要害点。教师在教学的重点、学生的难点处巧妙提问,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思维凝聚在这些知识点上,从而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消化和吸收这些知识点。

  例如课堂中部提出这样的问题:学校为欢度国庆准备了一场文艺演出。我们班级一共有56位同学,其中会乐器的有12人,会唱歌的有4人,会演语言类节目的有7人,会跳舞的有16人。

  请问:

  1)有多少同学既会跳舞又会演奏乐器?

  2)班级中有多少同学什么都不会?

  3)如果其中有2个人会唱歌又会跳舞,3个人即会乐器又会语言类节目,请问有多少同学会三项以上的项目?

  这个问题集合了交集并集以及集合的几乎所有重难点,导向性十分明确。跟生活联系紧密。在实际使用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对问题反馈的评价要多元化,科学化

  在当前的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往往在问题提出后不给一点学生思考的时间就立即让学生回答,对学生的回答只是简单的评判“对”或“错”,当学生回答“不准确”或“不流畅”时,为了教学过程的衔接紧凑,武断的打断学生的回答,换一个学生回答或直接给出正确的答案。很显然,这样做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的作用远没有发挥出来,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笔者觉得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认真地听完学生的回答,同时要注意随机应变,切勿过早定音,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若有困难,作为教者应该耐心倾听,发现明显错误的时候要适时引导,把学生的思维引上正路。另外,注意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结合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有明显错误的回答教师可以另请其他学生回答,如果发现错误也要让学生自己去纠错。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觉得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大胆提问,让教师或学生回答。这样,经过换位思考,可以促使学生更加认真地学习、独立思考,不断总结归纳,把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的能力。

  总之,数学有效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的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基本途径。以上是我对有效课堂提问教学的粗浅认识。

  学习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心得体会 篇6

  今年3月中旬,我有幸阅读了《给教师一生的建议》,当我捧起这本书时,我才懂得“爱不释手”的真正含义。这本书为我们学习新课程.掌握新课程.感悟新课程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和可能。特别是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的《课堂提问,要问到点子上》深深触动了我的心。钱老师说:“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应该锻炼和掌握“善问.巧问.妙问”的技巧,让自己的提问给学生的思维指明前进的方向,为学生的成长树一座风雨航程中的灯塔。

  是啊!“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这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善问的赞扬。其中“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精辟的指出提问是一门艺术,所以,课堂提问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有效的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评价学习效果.增进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以及激活学生自主学习潜能的基本控制手段。

  作为一线的教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犹如响钟重重叩击我的心灵,“课堂提问要问到点子上”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迷茫的前程。下面结合培训会上的两节数学课谈谈我的粗浅认识。

  例如,观摩了张XX老师执教《平均数》的教学,感受最深的是张老师不断的追问巧妙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一开始张老师设计了“投篮比赛”的情景引入,引出数据3.7.2,学生凭直觉发现4可以表示小刚一分钟的投篮成绩,有孩子就说4是3.7.2这三个数的平均数,老师追问:“这里的平均数4能代表小刚第一次投中的成绩吗?”生答:“不能。”“能代表小刚第二次.第三次投中的个数吗?”“也不能。”老师又问:“奇怪,这里的平均数4既不能代表小刚第一次投中的个数,也不能代表他第二次,第三次投中的个数,那他究竟代表的是哪一次的个数呢?”生答:“这里的4代表的是小刚三次投篮的平均水平。”通过不断的追问,学生对平均数的意义有了较深入的思考和认识。像这样的追问贯穿整节课,而且问得巧妙,引导得当,有效的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又如一位老师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讲完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为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后,出示三个纸袋,里面装着三角形纸片,并且露出一个角问一“纸袋里面装着各是什么三角形”?同学们顺利地判断出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分别露出的是直角.钝角),适时发问:什么样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再露出第三个纸袋的一个锐角,有的同答锐角三角形,有的同学犹豫不决。教师适时再问:能根据一个角是锐角,这一个条件来判断这个三角形吗?这样在学生的疑问点上提出针对性的问题,使学生茅塞顿开。

  “善者问,如攻坚木”在课堂教学中,巧妙的设问是师生交流的最主要的手段,是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只有问得巧,问得妙,才能让课堂提问更有效,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理应重视的问题。我们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地总结反思,形成独特的提问艺术,在师生之间一个一个的互问中探究,揭开一个个数学知识的面纱。

  学习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心得体会 篇7

  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它不仅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更是一种精彩的教学艺术,设计得好,应用得当,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都有积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及教研活动中我们经常发现:部分教师课堂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不能很好地把握提问时机;提出的问题不够精准;缺乏提问的艺术、和技巧;或者提出的问题价值不高;缺乏对生成性问题的预设;导致课堂“低效提问”的现象时常出现。针对以上现象,我参加了南京市规划个人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研究》,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实践与研究,笔者认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准确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和学生思考的时间

  研究表明:虽然一节课中提问次数没有确定,但准确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却非常重要。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教师课前一定要设计好。若能在恰当的时机和火候提问,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它能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保证思维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等。研究中还发现,课堂提问的时机通常产生于下列情况:一是学生学习中有所知、有所感、意欲表达交流时;二是学生学习中有所疑、有所惑、意欲发问质疑时;三是学生学习情绪需激发、需调节、意欲表达倾诉时;四是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评价、信心倍增时。教师若能准确把握好以上的提问时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将会大大提高。

  此外,在提问后教师应注意停顿一会儿,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我们在听课中经常看到:教师在提问后,常常缺乏等待的耐心,总希望学生能对答如流,如果学生不能很快作答,教师就会重复这个问题,或重新加以解释,或立即降低难度,甚至叫其他的同学来“帮忙”,根本不考虑学生是否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形成答案并作出反应。实验表明,如果教师提问后能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那么他们的课堂将出现许多有意义的变化:学生的应答兴趣就会加大,随意回答的情况就会减少,回答会更完整、更准确、更精彩,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明显增强。

  如:教师在教学《平行线》时,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三个问题:在创设了“学生在纸上任意画出两条直线”的情境以后,教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们能根据两条直线的关系把自己画出来的图形分类吗?”稍作停顿,在学生分类之后引出平行线,教师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你们能用哪些方法来说明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在多数学生得出平行线概念之后,教师又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平行线?”……课堂教学中教师较好地把握了提问的时机,紧紧围绕着这三个问题,组织了相应的活动,且保证每个环节的活动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充分地探究和交流,促进了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及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二、要注意课堂提问的“精”与“准”

  所谓课堂提问的“精”“准”是指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求精确、正确、准确,力求精巧、精致、不随意。研究表明,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多做提问设计的思考,并以此作为问题设计的依据,使设计的问题既简明准确,又能突出重难点。在关键性的问题和小结性的问题设计上更要斟字酌句、反复推敲。另外,课堂提问还必须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准问题的切入点,要问到关键处,问到点子上,问出精彩来,问出实效来。为此,要实现课堂提问的“精”“准”,教师还要把握好提问的“三度”:即难(易)度、精(准)度、适(量)度。

  1、要把握问题的难易,做到适合适中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问题既不能太难又不能太易,尽量设计让学生“跳一跳能够着”的问题。因为问题太易会使学生提不起数学的兴趣,问题太难又会使学生失去信心,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久而久之,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要注意提问的语言,做到精确准确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这就要求教师:课堂提问语言不仅要讲求科学性,还要讲究艺术性和准确性。教师要善于精心设计和提炼富有启发性、准确性、挑战性的数学语言,提问语言要严谨、简洁、精巧精致,不能含糊不清。

  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口算》时,教师在出示了“小卡车、小轿车、大客车”及各有多少辆之后,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这时第一个发言的学生提出“谁比谁多多少辆?”,紧接着,其他同学受到启发也提出了“还有谁比谁多多少辆?”、“谁比谁少多少辆?”等一大串问题。显然学生的回答不是老师所期望的,但根本问题却是教师的提问不够精确和准确所造成的。

  3、要注意提问的“数量”,做到精问巧问

  实验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的提问如连珠炮似地射向学生,问题的量多而散,尽管有的问题设计的还比较好,但由于太密集太频繁,学生不能静下心来做深入的思考和交流,效果当然不佳。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抓住数学知识的关键(重点、难点)与本质,运用归纳和综合方法,尽可能设计容量大、定位准的问题,避免问题过于繁琐、直白、密集,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密度与效度,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的目的。

  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两位教师设计的问题如下:

  甲教师: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底和原梯形的高、底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原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怎样求梯形面积?

  乙教师: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原梯形的高相等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原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相等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原梯形面积的几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梯形面积又怎样计算?梯形面积为什么是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还要除以2?

  比较之下,前者的问题所包含的思考容量较大,突出了“平行四边形与梯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与联系”这个重点和难点,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逻辑性,达到了教师问得精、问得巧,学生想得深、想得准的效果。而后者的问题设计显得杂乱、琐碎、过于直白,没有太大的思考价值,缺乏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概括和总结。

  三、要处理好“预设问题”与“生成问题”之间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预设问题”和教学过程中的“生成问题”,对学生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预设问题”的设计,既要考虑对教学活动的引领作用,又要考虑到能否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同时还要注意“预设问题”会诱发“生成新问题”的出现,而这些新的“生成问题”会因学习主体的特点、思维方式及个体差异而很难预料;针对课堂呈现出的丰富、多变和复杂的“生成问题”,教师应当首先不拘泥于课前的预设,应该灵活调整、整合乃至放弃预设的问题,机智生成新的问题方案,伺机而动,随机应变。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生成的新问题,多做预设;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这既是教师教学经验的体现,也是教师教学机智的显现。

  由此可见,课堂“预设问题”和“生成问题”不是截然分割的两个部分,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相辅相成的矛盾统一体。我们应正确理解“预设问题”与“生成问题”的不同作用,恰当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并善于抓住课堂中生成的新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做深入的思考和交流,实现课堂“生成问题”对加深知识理解的积极作用,真正发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活性。我们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对课堂提问的价值与作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勤思考、多分析、勤学习、多钻研,努力优化课堂提问,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巧妙使用课堂提问,才能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问”活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

  学习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心得体会 篇8

  今年月中旬,我有幸阅读了《给教师一生的建议》,当我捧起这本书时,我才懂得“爱不释手”的真正含义。这本书为我们学习新程掌握新程感悟新程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和可能。特别是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的《堂提问,要问到点子上》深深触动了我的心。钱老师说:“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应该锻炼和掌握“善问巧问妙问”的技巧,让自己的提问给学生的思维指明前进的方向,为学生的成长树一座风雨航程中的灯塔。

  是啊!“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这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善问的赞扬。其中“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精辟的指出提问是一门艺术,所以,堂提问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有效的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评价学习效果增进师生情感活跃堂气氛以及激活学生自主学习潜能的基本控制手段。

  作为一线的教师,“认真上好每一节”犹如响钟重重叩击我的心灵,“堂提问要问到点子上”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迷茫的前程。下面结合培训会上的两节数学谈谈我的粗浅认识。

  例如,观摩了张XX老师执教《平均数》的教学,感受最深的是张老师不断的追问巧妙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一开始张老师设计了“投篮比赛”的情景引入,引出数据72,学生凭直觉发现4可以表示小刚一分钟的投篮成绩,有孩子就说4是72这三个数的平均数,老师追问:“这里的平均数4能代表小刚第一次投中的成绩吗?”生答:不能。“能代表小刚第二次第三次投中的个数吗?”“也不能。”老师又问:“奇怪,这里的平均数4既不能代表小刚第一次投中的个数,也不能代表他第二次,第三次投中的个数,那他究竟代表的是哪一次的个数呢?”生答:“这里的4代表的是小刚三次投篮的平均水平。”通过不断的追问,学生对平均数的意义有了较深入的思考和认识。像这样的追问贯穿整节,而且问得巧妙,引导得当,有效的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又如一位老师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讲完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为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后,出示三个纸袋,里面装着三角形纸片,并且露出一个角问一“纸袋里面装着各是什么三角形”?同学们顺利地判断出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分别露出的是直角钝角),适时发问:什么样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再露出第三个纸袋的一个锐角,有的同答锐角三角形,有的同学犹豫不决。教师适时再问:能根据一个角是锐角,这一个条判断这个三角形吗?这样在学生的疑问点上提出针对性的问题,使学生茅塞顿开。

  “善者问,如攻坚木”在堂教学中,巧妙的设问是师生交流的最主要的手段,是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只有问得巧,问得妙,才能让堂提问更有效,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理应重视的问题。我们要在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地总结反思,形成独特的提问艺术,在师生之间一个一个的互问中探究,揭开一个个数学知识的面纱。

【学习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12-05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探究论文06-20

浅议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几点细节12-05

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网友来稿)12-06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有效性的学习心得体会06-17

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与艺术性12-05

关于浅谈数学课堂提问的设计05-26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教学心得体会11-17

高中数学有效性提问策略论文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