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

时间:2021-12-13 08:49:34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观看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5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观看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看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5篇)

  观看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1

  登陆太空,一个遥远而美丽的梦,我们实现了。

  太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上。每一次跨越都经历了航天人无数次的计算和检测,以确保万无一失,中国航天技术师借鉴前人的技术,而且自主创新,中国的太空站将成为世界科学发展进步的平台,为人类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中国航天现有八大系统,航天员系统,空间应用系统,载人飞船系统,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监控通讯系统,着落机系统,空间实验系统以神七号,公一号为起点的中国空间站建设,中国的科技研究带来了更大的舞台。

  今天,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首次授课,听着她的讲解,我感到有多少科学知识是我们不知道的?在地球上,水滴难以形成水膜,而在太空上,水滴因为失去了重力,就形成了水膜。同样是陀螺旋转,一个不停的转,在太空中能做出不同的动作,实在是太神奇了……

  探索、揭露太空的奥秘,作为祖国未来的脊梁,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

  观看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2

  一听说要开一个“天地”之间的课堂,我感到十分好奇。在宇宙里也能上课?大空里也有信号?宇航员老师们会为我们讲解什么知识?我对即将开始的天地课堂感到十分期待。

  “上课铃”打响,从北京主课堂切换到了行驶在浩瀚宇宙中的空间站,三位航天员老师向我们打了招呼,太空里的课程开始了。

  王亚萍老师先带我们参观了一圈空间站,然后我们观察了在太空中一跳一跳的心肌细胞,又学习的一下空间站里的一些设备。我觉得最有趣的是关于失重环境下水的实验。王老师用水做的一个水球,有点像我们吃的棒棒糖。映出来的倒影是倒过来了,这又有点像那种透明的水晶球,只不过在一闪一闪的发光。将泡腾片放入水球中,立刻起了好多小气泡,让我联想到波光鳞鳞的海面下游动着的沙丁鱼群。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实验,让我体会到了太空的奇妙。然而在无边无际,深邃的宇宙中还有更多的未知等待我们去探索,还有更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解答。加油吧!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观看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3

  三位航天员为我们展示了太空细胞学、太空转身、浮力消失、泡腾片实验等,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泡腾片家验。在太空中,水是像固体一样,在杯子中是流不出来的,把泡腾片泡入水中,产生的气泡并不在水的外部而是在水的内部,真神奇!因为太空中没有引力,所以气泡在水的内部,这与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是不同的。很多人看到的只是一堂短短的太空授课,但背后有很多人付出努力才能圆满成功,我们做事情的时候也要团结在一起、相互协作才能成功。我们更要好好学习,将来要为祖国做出伟大的贡献!

  探索宇宙太空是一项艰难而又伟大的事业,承载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和中国人民的热情与梦想。师生观看“天宫课堂”直播,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坚定了同学们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练就过硬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决心!

  观看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4

  星期四,我和同学们一起收看了中国航天“天宫课堂“,神舟十三号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宇航员变身“太空教师”,给我们上了非常生动有趣的一课。宇航员们开展了许多太空实验:“太空健身”、“细胞培养”、“浮力消失”……,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王亚平宇航员做的一系列关于水的实验,水在太空中由于失重,展示了和在地面完全不同的奇妙现象。水膜张力实验中,折好的纸花在水膜表面转动,慢慢绽放,简直太美了!水球光学实验中,水球中注入空气后形成圆泡,水球和圆泡中的镜像竟然一正一反!泡腾片实验中,在水球中加入颜料和泡腾片后,水球中快速产生许多气泡,慢慢变大成了“蓝色水球”,就像我们的地球一样,多么的神奇啊!

  通过天宫课堂,我不仅学到了奇妙的科学知识,同时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力量。我国航天事业的飞跃发展,空间站的建立,飞天梦的实现,靠的就是先进的航天科技。仰望星空,我将更加努力,学好科学知识,为未来中国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观看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5

  今天老师说神舟13号要在太空上与我们直播,我们都很开心。

  在直播中先是介绍太空舱的结构和宇航员的休眠舱,然后又是太空中的小实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制作一个大水球。

  先是用一个放大镜放到水里面制作一个水膜,然后是用水袋往上挤水,把大水球变得很圆很圆,这样就像一个凹凸镜一样,人在它的前面就是倒过来的。然后再往里面挤一点空气就变成了一正一反的两个宇航员,非常神奇。再往里面放一个泡腾片,泡腾片的泡沫不会出来,而是在大水球里面沸腾,再来一些颜料就变成了五彩斑斓的大水球。

  然后又是乒乓球实验,同学们先是在地球上把乒乓球给放在水面上,乒乓球会浮起来。宇航员们在太空舱里面把乒乓球放在水面上也可以浮起来,可是他们把乒乓球一往水里按,乒乓球就浮在了水里,这充分说明了地球与太空的差别,地球有重力,而太空中却没有重力。

  看完这次直播我体会到了,一定要好好学习,做祖国的栋梁之材以后会创造出更多神奇的实验。

  观看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6

  在王亚平老师的说明下我们知道了对于我们来说比较神秘的内部结构。哇,真的和我们的家里一样,装备齐全,有冰箱,微波炉等各种厨房设备。

  好玩的是我们地球上再平常不过的动作,在太空却与众不同了,比如说我们在地球上喝水,只需在杯中倒水,到嘴边喝几口便成了,可是,在太空中宇航员喝水必需使用专用的袋子,要么就把水倒出来,大张着嘴接,因为在无重力的情况下水是会往上流的。再比如,在地球上睡觉,躺在床上,两眼一闭就可以呼呼大睡,但是在太空中,宇航员只能用睡袋来入眠,不然会到处乱飞。

  那我们再想想,我们的宇航员平时在舱内是如何行走的呢?原来,在舱内,四周都装满了手把,用于宇航员走路的时候,用手去握住并慢慢移动,一步一个手把移动。

  最后我想问同学们几个问题:人在太空最多可以住多久?人在太空难受吗?

  观看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7

  今天真是让我大开眼界的一天,因为老师和我们一起观看了天宫课堂。

  通过观看天宫课堂我知道了,为什么三位航天员的脸看上去胖胖的,因为失重环境会导致他(她)们的血液分布和地面不同,下肢的血液会上涌,所以他(她)们的脸看起来胖胖的。

  王亚平老师做了好几个小实验,其中我特别感兴趣的一项实验就是“泡腾片实验”,王亚平老师将泡腾片放入蓝色水球里面,泡腾片在水球里面不断的冒泡,产生了许多欢乐的小气泡。水球逐渐变成了一个充满欢乐气泡的气泡球,而且伴随着气泡的产生还有阵阵的香气。哇!真是太神奇了。这个实验把同学们看的目瞪口呆,简直就是一个奇迹。我不禁在心里产生了一个念头,我也特别想去天宫亲自做一下这个实验。

  虽然现在只能在远隔千里的电视屏幕上观看太空授课,但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们可以亲身上太空,与授教老师面对面地交流,感受在太空中的乐趣。

  观看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8

  今天老师带我们观看了神舟13号的课程,各个地区的人都在观看,有北京,济南,山东等地方。神舟13号创造了许多个第一。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个水膜因为没有地球重力,水能飘在空中,用水冲一下又变成一个圆圆的水球。最有趣的是宇航员在里面滴几滴色素,从水球里面放一个橘子形的泡腾片。不一会儿就像吃了好多好多气泡。不一会儿就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大。以前跟乒乓球那么大,现在都有手掌那么大了。

  叶光富叔叔给我们展示了如何在太空中转身。他首先尝试了直接转身,可是转着转着他就飘起来了。然后他深呼吸一口气,他选择了深呼吸这个转身,结果他只是跳了起来,没有转身。他给我们展示了如何在太空中转身。第1种就是借助工具转身。第2种就是把双手伸开。等转身完后再把双手伸回来。第3种是将右手旋转就可以转身了。

  这个实验太神奇了,向所有宇航员致敬。这是多少人的梦想,希望祖国越来越强大。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即为信仰。

  观看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9

  “天宫”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座空间站。你还别说,“天宫”这个名字可不是随便定的,那里面如一座宫殿,样样俱全。

  空间站是一个可供宇航员短期住宿,并可以做各种太空研究和实验的“太空酒店式实验室”。那为什么要修建空间站呢?空间站可以测试未来可能用于太空飞行的各种技术设备。还能获得“失重”环境——这种在地面上难以长时间获得的特别环境。但是往返一次太空成本相当高,能一次在太空中多待些时间,能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所以这样一个功能全面,又能让宇航员住久一些的地方就诞生了。

  首先,我们先来介绍我们“宫殿”的规划。

  天和核心舱就是宫殿的卧室,主要供宇航员们居住。货运和载人飞船就如地上的车辆一般,用来运送货物和人员。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目前还暂未完工,它们就是“宫殿”中的研发实验室,用于各种太空实验和科研工作。

  太空中会面临各种可想而知的危险,其中的威胁来自于我们熟知的太阳。众所周知,太阳是地球生物赖以生存的依靠,它提供源源不绝的各种能量,滋养万物生长。但是它释放的射线和伽马射线都是非常致命的,这两种射线能轻易穿透你的皮肤,破坏身体所有细胞。那我们在地球上为什么可以天天晒太阳呢?那是因为,地球的磁场和大气层把它们反射或者吸收了。空间站架设的位置必须考虑这个安全因素。国际上一般选择了在距地面1000公里的位置,我们的“天宫”,为了程度的安全,架设在距地面400公里的位置。这样既能获得地球磁场的保护,也能获得大气层的保护,一举两得。

  古时的天宫,据说在云端,那里住着各路神仙,虚无缥缈,看不见摸不着。今时的“天宫”住着许多宇航员和科学家,他们在高高的天上为中国的太空科技进步,不断努力,让我们不再依赖国外技术,在俯瞰地球的同时也能真正放眼整个宇宙,对太空的了解不断深入。

  所以,我们的“天宫”真是名副其实的空中宫殿啊!或许这就是“天宫”之名的由来和美好寓意吧。

  “天宫”之门已经打开,腾云驾雾,遨游太空,未来可期!

  观看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10

  古时候,人们总是想把一些探测器送上太空。不过,功能单一,并不能完成人们对太空的探索。于是,人们开始想办法:怎么让人上天!我们这次采用的是“长征二号火箭”和“神舟十二号飞船”组成。

  上一次太空,要花费很多钱,如果只上去三四个小时又觉得不划算,我们想建一个像酒店一样能让宇航员住的地方,就是空间站。

  按照计划,空间站一共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个是“载人飞船”,主要接送宇航员;第二个是“问天实验舱”,是用来做一些地球上完成不了的实验;第三个是“梦天实验舱”,和“问天实验舱”差不多,也是用来做实验的;第四个是“天和核心舱”,我们国家的宇航员就是住在这里面;第五个就是“货运飞船”,主要是负责运送各种物资的。不过,这个计划还没完全完成,现在的空间站只有两个部分:“天和核心舱”和“运货飞船”。据说,在2022年的时候,空间站就能补齐了。

  传说有个广寒宫,是在月球上的,而咱们的空间站是飘在太空里的。太阳每天都会朝地球放射“能量”,不过我们在地球上晒太阳时,太阳离我们较远,危险不大。宇航员在太空中晒多了太阳可能会得癌症,所以规定空间站不能高于地球1000千米。科学家们在考虑到经费、实验效果等各种因素,最终,把空间站定在了离地球400千米的太空。

  在地球上,你扔的东西都会掉到地上,这就是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如果,我们站在平地上扔东西,就会下落;那要是我们把飞船以非常快的速度“丢”上去,它下落的`程度,就和地球的弧度保持一致,那飞船就可以沿着地球飞了。空间站飞得很快,一个半小时就能转地球一圈。

  从古至今,人来想要在地球上看整片天那是不行的。如果从空间站上就看的一清二楚,因为站得高,看得远。

  太空环境下能做一些地球上做不了的实验,比如说找出一些比手机芯片更紧密的芯片,或是一些环境下能变色的东西。

  这次的宇航员上太空主要有几个小目标:住上三个月左右;调试一下各种设备;做一些不可思议的实验;出舱看太空和空间站的全貌。

  中国的空间站,让我们能探索太空更多的奥秘。

  观看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11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观看了神州13号的报道。宇航员们给我们带来的小实验,其中一个让我印象很深刻,就是王亚平老师做的水膜实验,验证表面液体的张力。捏出一个水泡之后,形成了一个水膜,后来紧接着的实验就是给一个水膜不断的注水,形成了一个透明的水球。最让我惊喜的就是王亚平再后来就给这个水球里面用注射器注射进去了一个蓝色的色素水滴,这个棉絮状的水滴就蔓延开来,弥漫了整个水球,形成一个大大的蓝色水球。再把泡腾片放进去,泡腾片一直冒着泡泡。现实生活中是没有这样有趣的实验,突出了地面和太空之间的奥秘。

  这堂课让我知道了许多科学的奥秘,不管是地面上还是外太空,地球上有外太空不能做的实验外太空也有地球上不能做的实验。这让我知道了,我们的祖国科技很发达。我们也要好好学习,让祖国变得更强大!我们是祖国的希望,长大以后也要向他们一样为祖国争光!

  观看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12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8年前,“太空教师”王亚平为全国6000多万名学生太空授课时的寄语尚萦绕在耳畔,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将成为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以及中国首位出舱女航天员。寻声凝望,原本神秘遥远的深邃太空离我们越来越近,一个个美丽的“飞天梦”正成为现实。

  16日凌晨,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此时距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不到一月时间。由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组成的新“太空出差三人组”搭乘载人飞船奔赴中国空间站。此次任务将实现与核心舱径向交会对接、由救援船转入正式任务船等多个“首次”,还将在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基础上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搭载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历时21小时23分钟成功返回地面,首次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18年来,7次载人飞行,间隔期从以年计算到以月相隔,“出差”的频率更快、衔接更顺畅,准备更从容,展现着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能力;太空之旅从“一日游”到“季度游”,再到此次半年的“深度游”,“太空出差”的时间更长,步伐迈得更大更远更坚定,彰显着大国自信的豪情。

  从“两弹一星”、“嫦娥”问月,到“北斗”指路、“天宫”揽胜、“天问”探火,再到“神舟”系列傲游苍穹、“羲和”追日……一次次突破、一步步前进,中华民族向太空的探索已从月球、火星延伸到太阳;中国人民目光所及,正在从仰望璀璨星空到求索暗物质和引力波,甚至打量起太空中更深邃的未知区域。

  “中国航天人的浪漫是把满天神话变成现实”。的确,浩瀚太空里越来越多的中国航天身影,正在将中华民族对浩渺星辰的浪漫情怀,谱写成探索太空的现实诗篇。根据安排,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们在轨驻留6个月,中国人将第一次在太空中度过春节。期待除夕守岁时,我们能够第一时间听到同胞来自太空的祝福。

  观看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13

  振奋人心的那一刻,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后续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

  我国高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神舟七号发射成功,5G互联网研究与产业化获得重大突破,我国"首条国际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在京津两大城市间开通,"首个中国人基因组序列研究成果发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建设任务圆满完成,"曙光5000A跻身世界超级计算机前十。

  蛟龙深潜,嫦娥探月。我国科技实力不断进步。重大科技成果持续涌现,科技创新日趋活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千年梦想,今朝实现。去年7月23日,天问一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天问一号于2021年2月到达火星,实施火星捕获。2021年5月择机实施降轨,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软着陆火星表面,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开展巡视探测等工作,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科学探测,实现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跨越[5]。深空探测将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截至2021年2月3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总飞行里程已超过4.5亿公里,距地球约1.7亿公里。

  我们正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按计划将在轨驻留6个月,在这6个月时间,主要工作是要进一步验证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的关键技术。具体来讲,就是要和核心舱、天舟二号、天舟三号一起配合进一步验证。

  科技强,则国强。自信之路成功,为中国航天点赞。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强大。

  观看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14

  北京时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3名航天员带着全体中国人的期望和祝福奔向苍穹,前往浩瀚宇宙中的中国太空之家。

  发射时间虽然是在凌晨,但“圆满成功”的消息一出,互联网却是一片欢腾,无数网民守候着这一时刻,为发射成功而心潮澎湃。

  按照中国航天永不止步的“惯例”,神舟十三号也将实现多个“首次”:与核心舱实现径向交会对接;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这也是空间站运营期间航天员乘组常态化驻留周期;首次由救援船转入正式任务船。

  此外,相比于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也有很多特别之处,比如停靠中国空间站之后,届时空间站将实现核心舱、2艘货运飞船、1艘载人飞船共4个飞行器组合运行;而实施任务的飞船、火箭也均在发射场直接由应急待命的备份状态转为发射状态。

  而且,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之后,将完成空间站任务标准载人飞船所有功能的全部在轨验证,完全具备支持我国空间站后续建造及运营需求,也标志着工程由关键技术验证阶段正式转入在轨建造阶段,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正如网友所说“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航天”,中国航天总是在不断超越,一点一点实现技术突破,以越来越快的频率在外太空刷新刻度。经历了几代人的拼搏奉献,我们今天已经可以自豪地说,中国已经是全世界宇宙探索的重要“玩家”,而太空也将会有越来越多来自中国的人类足迹。

  抛开技术层面带给我们的震撼,今天中国航天的整体气质也越来越从容、自信、温情、浪漫,越来越具有独特的中国韵味。

  比如,神舟十三号的飞行乘组包括中国首位空间站女航天员——王亚平,她在出发前还特地发了个朋友圈“出差半年”,云淡风轻的幽默表达透着一股自信。在出征现场,王亚平的女儿还来为妈妈送行,高喊“妈妈加油”。这一幕令无数人动容,“妈妈出发给你摘星星了”迅速成为网络热门话题。

  神舟十三号的任务为期半年,时间上将会跨过中国的农历新年,航天员首次在太空过春节同样备受关注。而更早之前,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在给空间站送去“太空快递”的时候,已经为航天员们准备好了春节用品。航天员届时也会与所有中国人一起守岁,第一时间向国人送出来自太空的新春祝福。这些细致巧妙的安排,让航天这种硬核的“科技叙事”,透出一股浓浓的人文情怀。

  如今,神舟十三号已经正式开启太空征程,我们预祝航天员们能圆满完成任务,也相信中国航天必将给我们带来源源不断的惊喜,将我们的大国航天梦带向更远处。

  观看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15

  中国人的航天梦做了几千年,从神话故事的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的鹊桥会,夸父追日,到实际行动的万户飞天的壮举,敦煌石窟的仕女飞天壁画,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对飞向太空,遨游宇宙的向往。

  从1999年11月20日到2021年6月17日中国共成功发射了12座神舟飞船,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阔步向前。从神舟5号航天员杨利伟一人一日游,到神舟12号的三人三个月游;从翟志刚把中国人民的五星红旗插在太空开始,无不证明中国的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

  10月16日神舟13号也将飞上太空,三名航天员将乘坐飞船完成一些科研任务,他们分别是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组成。翟志刚是神舟7号的航天员,第一个把中国的国旗插上太空的人,经验丰富;王亚平是神舟十号的太空老师,是中国人第一个站在世界讲台的老师;叶光富是第一次上太空,各方面素质都非常过硬。他们三人将在太空居住6个月,要完成五大飞行任务。

  一是开展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手控遥操作等空间站组装建造关键技术试验;

  二是进行2—3次出舱活动,安装大小机械臂双臂组合转接件及悬挂装置,为后续空间站建造任务做准备;

  三是进一步验证航天员在轨驻留6个月的健康、生活和工作保障技术;

  四是进行航天医学、微重力物理领域等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开展多样化科普教育活动;

  五是全面考核工程各系统执行空间站任务的功能性能,以及系统间的匹配性。

  这次王亚平还要完成出舱任务,成为中国第一个出舱的女航天员。

  在此提前祝福三位航天员在太空平平安安,圆满完成飞天任务。

【观看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5篇)】相关文章:

1.教师观看《天宫课堂》心得体会(通用10篇)

2.观看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通用18篇)

3.观看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通用6篇)

4.教师观看天宫课堂心得体会(通用6篇)

5.观看《天宫课堂》学习心得体会(通用8篇)

6.观看《天宫课堂》学习心得体会(通用7篇)

7.观看《天宫课堂》观后感(通用8篇)

8.观看天宫课堂观后感范文(通用10篇)